分卷阅读221
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分卷阅读221
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
“为此我们可以冒险。”
对,可以冒险。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这时,这里的太阳却在落下去,现在只在远山上露出顶端的一点,像山顶上镶嵌着的一块光灿灿的宝石。孩子已经跑远,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全书完)
《三体》第二部完成
业余作者写长篇,都是一次冒险,不知道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意外会打断写作进程,这些意外,小的如额外的工作任务,大的如地球毁灭。以前自己写长篇的过程都很顺,那些意外好像约好了都在刚写完时集中出现,但这次,却都出现在写作正当中。一部长篇扔下一段时间再拾起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断地扔下和拾起就很恐怖了,《三体》第二部就是这样写完的。本来计划四个月的工作用了九个月。
在创作过程中,最令我困惑的是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在科学进程中的作用比较容易把握,自然规律就摆在那儿,如果牛顿发现不了,后来的驴顿或马顿总能发现。但社会学不一样,人类历史不一样,就像一个人的人生,用《球状闪电》中的描述:“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象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所以,历史巨人的真正作用一直是个谜,再引用《三体》第二部中的说法:“……你真的相信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这个嘛,我觉得是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除非时间重新开始,让我们杀掉几个伟人,再看看历史将怎么走。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那些大人物筑起的堤坝和挖出的河道真的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还有一种可能:你所说的大人物们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游泳的运动员,他们创造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喝彩和名誉,并因此名垂青史,但与长河的流向无关……”
其实,从社会低层到金字塔顶端描绘一个世界的立体全景是所有主流文学和科幻作者的终生梦想,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毕竟不多,所以,科幻小说总是不约而同从个人和巨人角度描述幻想的历史,从《基地》到《沙丘》莫不如此。
但我们也许可以把科幻中的巨人看作一种象征,具体到《三体》第二部中的主人公,他可能象征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敬畏头顶的星空,也不在乎心中的道德,但却因此而排除了思想的羁绊抓住了宇宙的真相,并把这种认识毅然决然地用做生存的武器。
生存是一道铁壁,用《流浪地球》中的话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我只能承认:我在意生存,我信奉好死真不如赖活着,有爱的死不如没爱的生。这说法从个人角度看很低鄙,从文明整体看就是另一回事;在地球大气层中让人鄙视,但放到太空中也是另一回事。
写一部长篇就是一个人生,我这九个月的人生又过完了,开始的时候是春节,天很冷,现在天又冷下来了,也许,宇宙也是这么轮回的,只是时间尺度大了几亿亿倍而已。
有一个感受:科幻作者真的很幸运,科幻真的能使人年轻。
书名:《三体3》
作者:刘慈欣
纪年对照表
危机纪元 公元201x年2208年
威慑纪元 公元2208年2270年
威慑后 公元2270年2272年
广播纪元 公元2272年2332年
掩体纪元 公元2333年2400年
银河纪元 公元2273年不明
dx3906星系黒域纪元 公元2687年公元18906416年647号宇宙时间线 公元18906416年启动心事浩渺连广宇【文/严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新发现》杂志主编】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好像都被放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渺的所在。
即使没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马座。但是在《三体》之后肩却觉得自己与那看不见的星系中子虚乌有的三星有了一种近乎真实的联系。
从一开始,刘慈欣就被人视为中国的硬科幻代表。要知道,这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在当今这个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坛,相当不与时俱进。但大刘仿佛是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补课一般,执着地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潮水一般的细节为我们打造全新的世界。这些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地向我们猛扑过来。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愤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视野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颗太阳,其不规则运动使得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对于这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刘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大刘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宇宙文明间的相互关系。
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
分卷阅读221
分卷阅读221
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
“为此我们可以冒险。”
对,可以冒险。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这时,这里的太阳却在落下去,现在只在远山上露出顶端的一点,像山顶上镶嵌着的一块光灿灿的宝石。孩子已经跑远,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全书完)
《三体》第二部完成
业余作者写长篇,都是一次冒险,不知道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意外会打断写作进程,这些意外,小的如额外的工作任务,大的如地球毁灭。以前自己写长篇的过程都很顺,那些意外好像约好了都在刚写完时集中出现,但这次,却都出现在写作正当中。一部长篇扔下一段时间再拾起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断地扔下和拾起就很恐怖了,《三体》第二部就是这样写完的。本来计划四个月的工作用了九个月。
在创作过程中,最令我困惑的是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在科学进程中的作用比较容易把握,自然规律就摆在那儿,如果牛顿发现不了,后来的驴顿或马顿总能发现。但社会学不一样,人类历史不一样,就像一个人的人生,用《球状闪电》中的描述:“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象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所以,历史巨人的真正作用一直是个谜,再引用《三体》第二部中的说法:“……你真的相信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这个嘛,我觉得是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除非时间重新开始,让我们杀掉几个伟人,再看看历史将怎么走。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那些大人物筑起的堤坝和挖出的河道真的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还有一种可能:你所说的大人物们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游泳的运动员,他们创造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喝彩和名誉,并因此名垂青史,但与长河的流向无关……”
其实,从社会低层到金字塔顶端描绘一个世界的立体全景是所有主流文学和科幻作者的终生梦想,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毕竟不多,所以,科幻小说总是不约而同从个人和巨人角度描述幻想的历史,从《基地》到《沙丘》莫不如此。
但我们也许可以把科幻中的巨人看作一种象征,具体到《三体》第二部中的主人公,他可能象征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敬畏头顶的星空,也不在乎心中的道德,但却因此而排除了思想的羁绊抓住了宇宙的真相,并把这种认识毅然决然地用做生存的武器。
生存是一道铁壁,用《流浪地球》中的话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我只能承认:我在意生存,我信奉好死真不如赖活着,有爱的死不如没爱的生。这说法从个人角度看很低鄙,从文明整体看就是另一回事;在地球大气层中让人鄙视,但放到太空中也是另一回事。
写一部长篇就是一个人生,我这九个月的人生又过完了,开始的时候是春节,天很冷,现在天又冷下来了,也许,宇宙也是这么轮回的,只是时间尺度大了几亿亿倍而已。
有一个感受:科幻作者真的很幸运,科幻真的能使人年轻。
书名:《三体3》
作者:刘慈欣
纪年对照表
危机纪元 公元201x年2208年
威慑纪元 公元2208年2270年
威慑后 公元2270年2272年
广播纪元 公元2272年2332年
掩体纪元 公元2333年2400年
银河纪元 公元2273年不明
dx3906星系黒域纪元 公元2687年公元18906416年647号宇宙时间线 公元18906416年启动心事浩渺连广宇【文/严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新发现》杂志主编】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好像都被放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渺的所在。
即使没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马座。但是在《三体》之后肩却觉得自己与那看不见的星系中子虚乌有的三星有了一种近乎真实的联系。
从一开始,刘慈欣就被人视为中国的硬科幻代表。要知道,这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在当今这个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坛,相当不与时俱进。但大刘仿佛是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补课一般,执着地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潮水一般的细节为我们打造全新的世界。这些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地向我们猛扑过来。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愤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视野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颗太阳,其不规则运动使得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对于这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刘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大刘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宇宙文明间的相互关系。
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
分卷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