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
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分卷阅读194
拿起来,放到自己航天服的面罩上,其他三人凑过来看显示屏,看到了被放大一千倍的面罩表面,那肉眼看上去与水滴一样光洁的面,在屏幕上变得像乱石滩一样粗糙。西子又把显微镜重新安放在水滴表面,显示屏上再次出现了光滑的镜面,与周围没有放大的表面无异。
“把倍数再调大十倍。”丁仪说。
这超出了光学放大的能力,西子进行了一连串的操作,把显微镜由光学模式切换到电子隧道显微模式,现在放大倍数是一万倍。
放大后的表面仍是光滑镜面。而人类技术所能加工的最光滑的表面,只放大上千倍后其粗糙就暴露无遗,正像格利弗眼中的巨人美女的脸。
“调到十万倍。”中校说。
他们看到的仍是光滑镜面。
“一百万倍。”
光滑镜面。
“一千万倍!”
在这个放大倍数下,已经可以看到大分子了,但屏幕上显示的仍是光滑镜面,看不到一点儿粗糙的迹象,其光洁度与周围没有被放大的表面没什么区别。
“再把倍数调大些!”
西子摇摇头,这已经是电子显微镜所能达到的极值了。
两个多世纪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边,其长度比例是1:3:9,以后,不管用什么更精确的方式测量,穷尽了地球上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方碑三边的比例仍是精确的1:3:9,没有任何误差。
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人类正面对着一种更狂妄的力量显示。
“真有绝对光滑的表面?”西子惊叹道。
“有,”丁仪说,“中子星的表面就几乎绝对光滑。1”
“但这东西的质量是正常的。2”
(1中子星的原子都被压在一起,排列很整齐。2中子星物质的比重相当于水的10的14次方倍。)
丁仪想了一会儿,向周围看看说:“联系一下飞船的电脑吧,确定一下捕获时机械手的夹具夹在什么位置。”
这事情由舰队的监控人员做了,“螳螂”号的电脑发出了几束极细的红色激光束,在水滴的表面标示出钢爪夹具的接触位置。西子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处的表面,在一千万倍的放大倍率下,看到的仍是光洁无瑕的镜面。
“接触面的压强有多大?”中校问,很快得到了舰队的回答:约每平方厘米二百公斤。
光清的表面最易被划伤,而水滴被金属夹具强力接触的表面没有留下任何划痕。
丁仪飘离开去,到舱内寻找着什么,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把地质锤,可能是有人在舱内检测岩石样品时丢下的,其他人来不及制止,他就用力把地质锤砸到镜面上,他只听到叮的一声,清脆而悠扬,像砸在玉石构成的大地上,这声音是通过他的身体传来的,由于是真空环境,其他三人听不到。丁仪接着用锤柄的一端指示出被砸的位置,西子立刻用显微镜观察那一点。
一千万的放大倍数下,仍是绝对光滑的镜面。
丁仪颓然地把地质锤扔掉,不再看水滴,低头深思着,三名军官的目光,还有舰队百万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只能猜了。”丁仪抬头说,“这东西的分子,像仪仗队那样整齐地排列着,同时相互固结,知道这种同结有多牢固吗?分子像被钉子钉死一般,自身振动都消失了。”
“这就是它处于绝对零度的原因1!”西子说,她和另外两名军官都明白丁仪的话意味着什么:在普通密度的物质中,原子核的间距是很大的,把它们相互固定死,不比用一套链杆把太阳和八大行星固定成一套静止的桁架容易多少。
“什么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只有一种:强互作用力。”透过面罩可以看到,丁仪的额头上已满是冷汗。
“这……不是等于把弓箭射上月球吗2?!”
(1物体的温度是分子振动引起的。2强相互作用力是自然界所有力中最强的一种,强度是电磁力的一百倍,但只能在原子核内部的极度短距离上起作用,原子核的尺度与原子相差很大,如果原子是一个剧场大小,原子核只有核桃大,所以,原子的尺度远超过强相互作用力的范围,在原子间和分子间起作的主要是电磁力。)
“他们确实把弓箭射上月球了……圣母的眼泪?嘿嘿……”丁仪发出一阵冷笑,听起来有种令人寒颤的凄厉,三名军官也同样知道这冷笑的含义: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
“那……它来干什么?”中校脱口问道。
“谁知道?也许它真是一个使者,但带给人类的是另外一个信息……”丁仪说,同时把目光从水滴上移开。
“什么?”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这句话带来一阵死寂,就在考察队的另外三名成员和联合舰队中的百万人咀嚼其含义时,丁仪突然说:“快跑。”这两个字是低声说出的,但紧接着,他扬起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
“向哪儿跑,”西于惊恐地问。
只比丁仪晚了几秒钟。中校也悟出了真相,他像丁仪一样绝望地大喊:“舰队!舰队疏散!”
但一切都晚了,这时强干扰已经出现,从“螳螂”号传回的图像扭曲消失了,舰队没能听到中校的最后呼叫。
在水滴尾部的尖端,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光环,那个光环开始很小,但很亮,使周围的一切笼罩在蓝光中,它急剧扩大,颜色由蓝变黄,最后变成红色,仿佛光环不是由水滴产生的,而是前者刚从环中钻出来一样。光环在扩张的同时光度也在减弱,当它扩张到大约是水滴最大直径的一倍时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同时,第二个蓝色小光环在尖端出现,同第一个一样扩张、变色和减弱光度,并很快消失。
光环就这样从水滴的尾部不断出现和扩张。频率为每秒钟两三次,在光环的推进下,水滴开始移动并急剧加速。
考察队的四人没有机会看到第二个光环的出现,第一个光环出现后,在近似太阳核心的超高温中,他们都被瞬间汽化了。
“螳螂”号的船体发
分卷阅读194
分卷阅读194
拿起来,放到自己航天服的面罩上,其他三人凑过来看显示屏,看到了被放大一千倍的面罩表面,那肉眼看上去与水滴一样光洁的面,在屏幕上变得像乱石滩一样粗糙。西子又把显微镜重新安放在水滴表面,显示屏上再次出现了光滑的镜面,与周围没有放大的表面无异。
“把倍数再调大十倍。”丁仪说。
这超出了光学放大的能力,西子进行了一连串的操作,把显微镜由光学模式切换到电子隧道显微模式,现在放大倍数是一万倍。
放大后的表面仍是光滑镜面。而人类技术所能加工的最光滑的表面,只放大上千倍后其粗糙就暴露无遗,正像格利弗眼中的巨人美女的脸。
“调到十万倍。”中校说。
他们看到的仍是光滑镜面。
“一百万倍。”
光滑镜面。
“一千万倍!”
在这个放大倍数下,已经可以看到大分子了,但屏幕上显示的仍是光滑镜面,看不到一点儿粗糙的迹象,其光洁度与周围没有被放大的表面没什么区别。
“再把倍数调大些!”
西子摇摇头,这已经是电子显微镜所能达到的极值了。
两个多世纪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边,其长度比例是1:3:9,以后,不管用什么更精确的方式测量,穷尽了地球上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方碑三边的比例仍是精确的1:3:9,没有任何误差。
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人类正面对着一种更狂妄的力量显示。
“真有绝对光滑的表面?”西子惊叹道。
“有,”丁仪说,“中子星的表面就几乎绝对光滑。1”
“但这东西的质量是正常的。2”
(1中子星的原子都被压在一起,排列很整齐。2中子星物质的比重相当于水的10的14次方倍。)
丁仪想了一会儿,向周围看看说:“联系一下飞船的电脑吧,确定一下捕获时机械手的夹具夹在什么位置。”
这事情由舰队的监控人员做了,“螳螂”号的电脑发出了几束极细的红色激光束,在水滴的表面标示出钢爪夹具的接触位置。西子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处的表面,在一千万倍的放大倍率下,看到的仍是光洁无瑕的镜面。
“接触面的压强有多大?”中校问,很快得到了舰队的回答:约每平方厘米二百公斤。
光清的表面最易被划伤,而水滴被金属夹具强力接触的表面没有留下任何划痕。
丁仪飘离开去,到舱内寻找着什么,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把地质锤,可能是有人在舱内检测岩石样品时丢下的,其他人来不及制止,他就用力把地质锤砸到镜面上,他只听到叮的一声,清脆而悠扬,像砸在玉石构成的大地上,这声音是通过他的身体传来的,由于是真空环境,其他三人听不到。丁仪接着用锤柄的一端指示出被砸的位置,西子立刻用显微镜观察那一点。
一千万的放大倍数下,仍是绝对光滑的镜面。
丁仪颓然地把地质锤扔掉,不再看水滴,低头深思着,三名军官的目光,还有舰队百万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只能猜了。”丁仪抬头说,“这东西的分子,像仪仗队那样整齐地排列着,同时相互固结,知道这种同结有多牢固吗?分子像被钉子钉死一般,自身振动都消失了。”
“这就是它处于绝对零度的原因1!”西子说,她和另外两名军官都明白丁仪的话意味着什么:在普通密度的物质中,原子核的间距是很大的,把它们相互固定死,不比用一套链杆把太阳和八大行星固定成一套静止的桁架容易多少。
“什么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只有一种:强互作用力。”透过面罩可以看到,丁仪的额头上已满是冷汗。
“这……不是等于把弓箭射上月球吗2?!”
(1物体的温度是分子振动引起的。2强相互作用力是自然界所有力中最强的一种,强度是电磁力的一百倍,但只能在原子核内部的极度短距离上起作用,原子核的尺度与原子相差很大,如果原子是一个剧场大小,原子核只有核桃大,所以,原子的尺度远超过强相互作用力的范围,在原子间和分子间起作的主要是电磁力。)
“他们确实把弓箭射上月球了……圣母的眼泪?嘿嘿……”丁仪发出一阵冷笑,听起来有种令人寒颤的凄厉,三名军官也同样知道这冷笑的含义: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
“那……它来干什么?”中校脱口问道。
“谁知道?也许它真是一个使者,但带给人类的是另外一个信息……”丁仪说,同时把目光从水滴上移开。
“什么?”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这句话带来一阵死寂,就在考察队的另外三名成员和联合舰队中的百万人咀嚼其含义时,丁仪突然说:“快跑。”这两个字是低声说出的,但紧接着,他扬起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
“向哪儿跑,”西于惊恐地问。
只比丁仪晚了几秒钟。中校也悟出了真相,他像丁仪一样绝望地大喊:“舰队!舰队疏散!”
但一切都晚了,这时强干扰已经出现,从“螳螂”号传回的图像扭曲消失了,舰队没能听到中校的最后呼叫。
在水滴尾部的尖端,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光环,那个光环开始很小,但很亮,使周围的一切笼罩在蓝光中,它急剧扩大,颜色由蓝变黄,最后变成红色,仿佛光环不是由水滴产生的,而是前者刚从环中钻出来一样。光环在扩张的同时光度也在减弱,当它扩张到大约是水滴最大直径的一倍时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同时,第二个蓝色小光环在尖端出现,同第一个一样扩张、变色和减弱光度,并很快消失。
光环就这样从水滴的尾部不断出现和扩张。频率为每秒钟两三次,在光环的推进下,水滴开始移动并急剧加速。
考察队的四人没有机会看到第二个光环的出现,第一个光环出现后,在近似太阳核心的超高温中,他们都被瞬间汽化了。
“螳螂”号的船体发
分卷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