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23.第623章 满朝皆惊
十一月上旬,扬州码头。
码头上锦旗招展,锣鼓喧天,密密麻麻聚满了欢迎的人群,身披着白色貂皮大氅的李云天立在人群前方与潘兴民等人谈笑风生,气氛看起来异常轻松。
今天,由京城赶来的两淮盐道贪墨案的两名陪审官将乘船抵达扬州,一个是内阁阁老杨溥,另一个是礼部尚书胡滢。
两淮盐道发生的事情在十月中旬的时候传到了京城,随即在京城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一丁点的征兆,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忽然之间就对两淮盐道下了手。
不过,有消息灵通者已经听说了陈文仁与李云天之间的恩怨,由此一来李云天的这个过激举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很显然陈文仁绑架了赵欣月一事激怒了李云天。
如果换作其他人,说不定就忍下了赵欣月被绑架的这口闷气,毕竟两淮盐道事关重大,轻易触之不得,能担任两淮盐道巡盐正使的人通常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想着在以后找陈文仁算账。
可李云天不一样,不仅风头正盛,深得宣德帝的信赖,同时又身居高位,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这就使得陈文仁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
对于在京城明争暗斗的内阁和六部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立刻打乱了他们在朝堂上的部署,纷纷将视线转向了两淮盐道。
两淮盐道作为大明税收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其重要政治和经济价值,六部自然不希望两淮盐道出乱子进而牵连到其他人,而内阁则虎视眈眈想要趁着这次机会大做文章,给予六部官员沉重一击。
因此,两淮盐道的消息一传来京城,内阁阁老和六部堂官就相继进宫向宣德帝禀告此事。
内阁阁老们自然是以整顿朝纲为由希望宣德帝严加惩处两淮盐道,而六部则极力为两淮盐道开脱,以事关重大为由想要派人去扬州陪审,避免案情的扩大,双方为此也在朝堂上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角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李云天对两淮盐道一案的奏报还没送抵京师,这也就使得宣德帝无法采纳内阁和六部任何一方的意见,毕竟两淮盐道事务最为官方的消息来自李云天,在李云天还没有上报的情况下他如何来下达相关的圣旨?
故而,宣德帝派人给李云天送去了一道圣旨,让李云天回禀两淮盐道的巡查事务。
在内阁和六部对两淮盐道一事喋喋不休的争吵中,李云天的奏报终于在十月底由八百里快马送来了京城。
令京城文武百官感到震惊的是,李云天此时不仅已经查清了两淮盐道的私盐案,还牵连出了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官吏受贿的事情,而且人赃俱获,罪证确凿。
除此之外,在李云天的这份奏报中一个数字令朝会上的文武众臣瞠目结舌,据李云天的初步统计,自宣德元年以来两淮盐道因为私盐流失的税银高达近亿两白银,全部被两淮盐道、南京户部和盐商总会大大小小的官吏和盐商瓜分。
这个数字不仅令宣德帝大吃了一惊,也使得朝堂上的那些高官显贵感到匪夷所思,虽然大家都清楚两淮盐道是个油水充足的衙门,但是短短六七年的时间里就能赚取亿两白银还是远超他们的想象。
要知道大明户部国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才寥寥的三百万两银子左右,以至于永乐帝北征蒙古的时候需要商贾们捐献,其中盐商的捐献是主力。
现在说起来也着实可笑,看来盐商们以前捐的那些钱十有八九是大明流失的盐税税金,这意味着盐商们不但从两淮盐道获利匪浅,而且还用那些原本就属于大明国库税银的捐献获得了永乐帝的嘉奖和赏赐。
对于李云天提供的这个数字,虽然京城的那些官员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却没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不仅因为李云天的这份奏章上有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三位南京三法司堂官的签名和印章,表明三人会对此负责,更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在奏章上表明要追缴流失的那些税银,这可非同小可,其结果将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无法进行捏造。
两淮盐道亿两税银的流失令宣德帝在朝堂上是大发雷霆,使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蝉,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勋贵集团和内阁阵营两方的官吏脸上都挂着幸灾乐祸的神情,而六部阵营一方的官吏则哭丧着脸,显得十分沮丧。
很显然,与两淮盐道贪墨案有染的人基本上都是六部阵营一方的官吏,一旦这个案子追查下去的话,不少收受了好处的官吏将因此倒霉。
大发了一通怒火后,宣德帝下令将宣德年间离任、现在在京城部院中担任职务的两任两淮盐道转运使当场拿下,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看押,等待李云天的彻查。
听了宣德帝的这个诏命,两名两淮盐道转运使中一人当场昏倒在了大殿上,另外一人则面色惨白地跪在那里向宣德帝求饶,最后两人被殿前侍卫像拖死狗一样给拽了出去。
随后,宣德帝起身拂袖而去,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和殿,使得满朝文武颇为敬畏地躬身相送。
宣德帝登基以来一直态度温和,当众大发雷霆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当众就拿下了那两名两淮盐道转运使,向外界展现出了乾坤独断的一面,这使得在场的高官权贵意识到了宣德帝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少不更事、任由他们摆布的年轻帝王,他的身上可是流淌着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的血。
到了寝宫,等金英撤走了宫里的内侍和宫女后,宣德帝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脸上充满了一丝得意的神色,与在大殿之上的震怒判若两人。
宣德帝先前在大殿之上骂得可谓十分痛快,以前上朝的时候总有资历深厚的文官勋贵在他面前絮絮叨叨打着国家大义的旗号给他难堪,而今天那些人则老老实实地躬身立在那里,没有半句反驳的言论,着实令他是出了一口闷气。
尤其令宣德帝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这次出色地完成了两淮盐道的任务,不仅查清了私盐案和贪腐案,而且还给朝廷挽回了巨大的损失,必将使得内阁拥有足以与六部相抗衡的能力,如此一来他就能更好地掌控朝政。
“皇上,如何回复镇武侯的密函?”等宣德帝笑完后,金英来到他面前躬身问道。
随同李云天的奏章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封写给宣德帝的密函,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事,他的手里现在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的人贿赂朝廷六部大员的证据。
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建议放过纳西受贿的六部大员,将此次两淮盐道案子的涉案对象控制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的官吏内,以免引发朝局动荡,同时也是为了此次事件的善后事宜做准备。
“给镇武侯下诏,朕将两淮盐道一事全权托付于他,相信他不会令朕失望!”宣德帝端起一旁桌上的香茗品了一口,随即拿定了主意,朗声吩咐金英,对李云天行事异常放心。
“皇上,如果镇武侯把那些流失的税银追回来,那么咱们大明的国库可就充盈了,也省得六部的那些大人天天上奏章要银子。”金英躬身上前接过了宣德帝手里的茶杯,满面笑容的说道。
其实这次李云天追缴那些流失的税银,得益最大的还是由金英所掌管的宣德帝的内库,大明自立国以来内库的银两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才数百万两而已,而这次将会有数千万两进账。
“这就是镇武侯与他们的不同,他们只知道张口向朕要,而镇武侯却自己想法子筹集资金。”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对六部的官员颇为不满,同时也对李云天充满了赞赏。
“皇上所言甚是,镇武侯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也是一个理政的好手,据交趾镇守太监来报,交趾今年不仅粮食丰收而且市面逐渐繁华,百姓们纷纷念叨皇上的恩情,依奴才来看交趾在镇武侯的治理下已然卓有成效,必能长治久安。”
金英端着茶杯躬立在一旁,闻言不失时宜地向宣德帝说道,暗中给李云天说着好话,他的亲侄子已经加入了九州商会,现在混得是风生水起,他自然要投桃报李了。
“要不是镇武侯,大明恐怕就要失去交趾了。”宣德帝对金英所言颇有感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当年如果不是李云天率军前往交趾平叛的话,他十有八九会为了大明的大局放弃交趾。
“对了,让福王进宫来,朕要跟他商议选派皇族子弟进入交趾为官一事。”随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吩咐金英。
让皇族子弟前往交趾为官是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扬州之前向宣德帝提出的提议,在李云天看来,在大明立国后的六十余年时间里,皇族子弟的数量已经是立国时的数倍,这个数量以后还会继续增长,而且是几何数值增长。
自永乐帝靖难后,大明的那些皇族就失去了昔日的权力,完全被朝廷养了起来,不能从政更不能经商,各项开销都由朝廷负责,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将来必成大明财政的巨大压力。
故而李云天向宣德帝重提了洪武皇帝以皇族“藩屏京师”的构思,尝试着以交趾为试点让那些皇族子弟进入官场仕途,既解决日后皇族子弟无所事事、数量臃肿的一大麻烦,同时也是想让宣德帝对交趾放心,免得有人说他在交趾尾大不掉。
鉴于永乐帝的靖难,以及汉王的叛乱,宣德帝对此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他的心情高兴,经金英一提交趾顿时想起了此事,故而想找福王来商议。
“奴才这就去办。”金英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躬身离开了,很显然他刚才并非无意中提到交趾的,而是特意卖给了李云天一个人情。
码头上锦旗招展,锣鼓喧天,密密麻麻聚满了欢迎的人群,身披着白色貂皮大氅的李云天立在人群前方与潘兴民等人谈笑风生,气氛看起来异常轻松。
今天,由京城赶来的两淮盐道贪墨案的两名陪审官将乘船抵达扬州,一个是内阁阁老杨溥,另一个是礼部尚书胡滢。
两淮盐道发生的事情在十月中旬的时候传到了京城,随即在京城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一丁点的征兆,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忽然之间就对两淮盐道下了手。
不过,有消息灵通者已经听说了陈文仁与李云天之间的恩怨,由此一来李云天的这个过激举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很显然陈文仁绑架了赵欣月一事激怒了李云天。
如果换作其他人,说不定就忍下了赵欣月被绑架的这口闷气,毕竟两淮盐道事关重大,轻易触之不得,能担任两淮盐道巡盐正使的人通常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想着在以后找陈文仁算账。
可李云天不一样,不仅风头正盛,深得宣德帝的信赖,同时又身居高位,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这就使得陈文仁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
对于在京城明争暗斗的内阁和六部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立刻打乱了他们在朝堂上的部署,纷纷将视线转向了两淮盐道。
两淮盐道作为大明税收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其重要政治和经济价值,六部自然不希望两淮盐道出乱子进而牵连到其他人,而内阁则虎视眈眈想要趁着这次机会大做文章,给予六部官员沉重一击。
因此,两淮盐道的消息一传来京城,内阁阁老和六部堂官就相继进宫向宣德帝禀告此事。
内阁阁老们自然是以整顿朝纲为由希望宣德帝严加惩处两淮盐道,而六部则极力为两淮盐道开脱,以事关重大为由想要派人去扬州陪审,避免案情的扩大,双方为此也在朝堂上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角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李云天对两淮盐道一案的奏报还没送抵京师,这也就使得宣德帝无法采纳内阁和六部任何一方的意见,毕竟两淮盐道事务最为官方的消息来自李云天,在李云天还没有上报的情况下他如何来下达相关的圣旨?
故而,宣德帝派人给李云天送去了一道圣旨,让李云天回禀两淮盐道的巡查事务。
在内阁和六部对两淮盐道一事喋喋不休的争吵中,李云天的奏报终于在十月底由八百里快马送来了京城。
令京城文武百官感到震惊的是,李云天此时不仅已经查清了两淮盐道的私盐案,还牵连出了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官吏受贿的事情,而且人赃俱获,罪证确凿。
除此之外,在李云天的这份奏报中一个数字令朝会上的文武众臣瞠目结舌,据李云天的初步统计,自宣德元年以来两淮盐道因为私盐流失的税银高达近亿两白银,全部被两淮盐道、南京户部和盐商总会大大小小的官吏和盐商瓜分。
这个数字不仅令宣德帝大吃了一惊,也使得朝堂上的那些高官显贵感到匪夷所思,虽然大家都清楚两淮盐道是个油水充足的衙门,但是短短六七年的时间里就能赚取亿两白银还是远超他们的想象。
要知道大明户部国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才寥寥的三百万两银子左右,以至于永乐帝北征蒙古的时候需要商贾们捐献,其中盐商的捐献是主力。
现在说起来也着实可笑,看来盐商们以前捐的那些钱十有八九是大明流失的盐税税金,这意味着盐商们不但从两淮盐道获利匪浅,而且还用那些原本就属于大明国库税银的捐献获得了永乐帝的嘉奖和赏赐。
对于李云天提供的这个数字,虽然京城的那些官员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却没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不仅因为李云天的这份奏章上有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三位南京三法司堂官的签名和印章,表明三人会对此负责,更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在奏章上表明要追缴流失的那些税银,这可非同小可,其结果将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无法进行捏造。
两淮盐道亿两税银的流失令宣德帝在朝堂上是大发雷霆,使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蝉,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勋贵集团和内阁阵营两方的官吏脸上都挂着幸灾乐祸的神情,而六部阵营一方的官吏则哭丧着脸,显得十分沮丧。
很显然,与两淮盐道贪墨案有染的人基本上都是六部阵营一方的官吏,一旦这个案子追查下去的话,不少收受了好处的官吏将因此倒霉。
大发了一通怒火后,宣德帝下令将宣德年间离任、现在在京城部院中担任职务的两任两淮盐道转运使当场拿下,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看押,等待李云天的彻查。
听了宣德帝的这个诏命,两名两淮盐道转运使中一人当场昏倒在了大殿上,另外一人则面色惨白地跪在那里向宣德帝求饶,最后两人被殿前侍卫像拖死狗一样给拽了出去。
随后,宣德帝起身拂袖而去,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和殿,使得满朝文武颇为敬畏地躬身相送。
宣德帝登基以来一直态度温和,当众大发雷霆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当众就拿下了那两名两淮盐道转运使,向外界展现出了乾坤独断的一面,这使得在场的高官权贵意识到了宣德帝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少不更事、任由他们摆布的年轻帝王,他的身上可是流淌着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的血。
到了寝宫,等金英撤走了宫里的内侍和宫女后,宣德帝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脸上充满了一丝得意的神色,与在大殿之上的震怒判若两人。
宣德帝先前在大殿之上骂得可谓十分痛快,以前上朝的时候总有资历深厚的文官勋贵在他面前絮絮叨叨打着国家大义的旗号给他难堪,而今天那些人则老老实实地躬身立在那里,没有半句反驳的言论,着实令他是出了一口闷气。
尤其令宣德帝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这次出色地完成了两淮盐道的任务,不仅查清了私盐案和贪腐案,而且还给朝廷挽回了巨大的损失,必将使得内阁拥有足以与六部相抗衡的能力,如此一来他就能更好地掌控朝政。
“皇上,如何回复镇武侯的密函?”等宣德帝笑完后,金英来到他面前躬身问道。
随同李云天的奏章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封写给宣德帝的密函,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事,他的手里现在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的人贿赂朝廷六部大员的证据。
在密函中,李云天向宣德帝建议放过纳西受贿的六部大员,将此次两淮盐道案子的涉案对象控制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的官吏内,以免引发朝局动荡,同时也是为了此次事件的善后事宜做准备。
“给镇武侯下诏,朕将两淮盐道一事全权托付于他,相信他不会令朕失望!”宣德帝端起一旁桌上的香茗品了一口,随即拿定了主意,朗声吩咐金英,对李云天行事异常放心。
“皇上,如果镇武侯把那些流失的税银追回来,那么咱们大明的国库可就充盈了,也省得六部的那些大人天天上奏章要银子。”金英躬身上前接过了宣德帝手里的茶杯,满面笑容的说道。
其实这次李云天追缴那些流失的税银,得益最大的还是由金英所掌管的宣德帝的内库,大明自立国以来内库的银两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才数百万两而已,而这次将会有数千万两进账。
“这就是镇武侯与他们的不同,他们只知道张口向朕要,而镇武侯却自己想法子筹集资金。”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对六部的官员颇为不满,同时也对李云天充满了赞赏。
“皇上所言甚是,镇武侯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也是一个理政的好手,据交趾镇守太监来报,交趾今年不仅粮食丰收而且市面逐渐繁华,百姓们纷纷念叨皇上的恩情,依奴才来看交趾在镇武侯的治理下已然卓有成效,必能长治久安。”
金英端着茶杯躬立在一旁,闻言不失时宜地向宣德帝说道,暗中给李云天说着好话,他的亲侄子已经加入了九州商会,现在混得是风生水起,他自然要投桃报李了。
“要不是镇武侯,大明恐怕就要失去交趾了。”宣德帝对金英所言颇有感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当年如果不是李云天率军前往交趾平叛的话,他十有八九会为了大明的大局放弃交趾。
“对了,让福王进宫来,朕要跟他商议选派皇族子弟进入交趾为官一事。”随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吩咐金英。
让皇族子弟前往交趾为官是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扬州之前向宣德帝提出的提议,在李云天看来,在大明立国后的六十余年时间里,皇族子弟的数量已经是立国时的数倍,这个数量以后还会继续增长,而且是几何数值增长。
自永乐帝靖难后,大明的那些皇族就失去了昔日的权力,完全被朝廷养了起来,不能从政更不能经商,各项开销都由朝廷负责,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将来必成大明财政的巨大压力。
故而李云天向宣德帝重提了洪武皇帝以皇族“藩屏京师”的构思,尝试着以交趾为试点让那些皇族子弟进入官场仕途,既解决日后皇族子弟无所事事、数量臃肿的一大麻烦,同时也是想让宣德帝对交趾放心,免得有人说他在交趾尾大不掉。
鉴于永乐帝的靖难,以及汉王的叛乱,宣德帝对此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他的心情高兴,经金英一提交趾顿时想起了此事,故而想找福王来商议。
“奴才这就去办。”金英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躬身离开了,很显然他刚才并非无意中提到交趾的,而是特意卖给了李云天一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