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剧情)上书房
清穿日常 作者:多木木多
第74章 (剧情)上书房
刚入夏,皇上偶然有次走到上书房,见只有寥寥几个小阿哥在读书,大半的地方都空着,叫来十五、十六等几个小阿哥近前来查问课业,考背字习字,小阿哥们都答得爽快。
皇上赏了他们之后,回到宫中却思念起太子来。
殿外烈阳炽热,晒得大殿前的空地上片白炙。来往宫人都沿着殿檐下的阴影走。正值大中午头,偏偏毫无人声,只有殿外树间的蝉鸣叫得厉害。
康熙坐在榻上,手里握着卷书。他习惯了不管坐在哪里,都要手不释卷。太子还小时,也是由他教了这个习惯。当时太子只及他膝盖高,穿着杏黄的常服,坐在高大的椅子上还略有不稳,可他教他要坐直挺背,太子就不管坐得再不稳当,也没有向后靠,不敢去扶扶近在咫尺的扶手。
当时的太子,他亲自起名叫保成,保佑他不要像他的大哥样早早离去,保佑他能长大成人。长子叫保清,保这大清江山千秋万代,这是他天年不永的皇阿玛和他最大的心愿。
外人都说皇阿玛德行有亏,强夺臣妻。为君不贤,秉性软弱,恣意狂放。
可他眼中的皇阿玛,是个真正的皇帝。说他软弱,可谁见到他力抗衡权臣与宗亲?在坐稳江山后,是连压在头顶的太后都被他死死的按住,不能妄动。
天不与他,才叫他只活了二十五年。
成年后回想起先皇,他只有满满的敬佩。
扶起尔衮时,先皇尚年幼,宗亲强盛。当时满人刚刚入关,汉人的那套君臣父子还没刻在满人的骨头里。就算是当时把先皇拉下,换别人去坐这皇庭大位,也无人置喙半句。
等尔衮势大,先皇也是先蛰伏,再寻机将他斩于马下。
待太后势大,先皇要坐稳这汉人江山,就不如背这不孝之名。治汉人,自然要尊汉人的礼法。像前金那样,大清的江山也坐不稳几代。
先皇待孝献皇后有几分,他不知道,也猜不出来。只是祸水名由孝献担了,太后也疲了,满宫的蒙古皇后蒙古妃子也都完了,而满人血统的阿哥也留下来了。
要不是天花恶疾,先皇没有英年早逝,不知他还会有什么样的英举。
仰望先皇,康熙总怕自己做得不及先皇好。他习自先皇,保清落地就立了太子,皇后嫡出,这样的太子才是万众归心。
当时他的儿子不,自然是盼着哪个都要成才,虽然也曾忧心过保清与太子的年龄相差不大,也做不出故意冷落这个阿哥。他只盼着他们都快快长大,能成为他的臂膀。
当时还有前明小朝廷,还有数之不尽的反贼。宗亲们习惯在了草原上的权柄,不虽然被这中原繁华迷住了眼,却还念念不忘当年的八王议政,四大贝勒的风光。他既要笼络他们,又不愿意当个傀儡皇帝。
平衡。在没有坐在这个位子上时,南怀仁就用艘摆在铜盆中的纸船教了他什么叫平衡。
他说着口奇怪的满语,在他问起平衡时,叫太监接来盆水,折了只纸船放在水中,将柄薄竹板架在船上,然后在竹板两端放上等重的棋子。
他道:“尊贵的皇上,这就是平衡。”
然后他加重侧的棋子,两只象棋叠在起,竹板向侧倾斜,棋子都落到水里不说,纸船也翻了,来不及捞已经化成了纸泥。
他回寝殿后自己玩了好半天,书中有不患寡,患不均的说法,细思起来与平衡般无二。可见世上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了皇帝后,他才深刻的理解到平衡的含义。小到身边的事物,连太监宫女们都会争先恐后,大到朝堂、后宫,还有这个天下。
回首来路,他只担忧自己没办法做得好,考虑得周全,却并无后悔。
只是想起太子,想起他小时懵懂干净的眼神……
康熙长叹声。
侍候的梁九功见此,头垂得低。听说年老的太监都会腰痛,有的从宫里出去了也直不起腰,大概就跟他们这天天弯腰有关吧?
梁九功走了下神,却也不妨他竖起只耳朵听皇上的吩咐。在皇上身边侍候得久了,连睡觉都记着听皇上的话呢。
他这名字还是皇上小时候替他改的,说他有九个功劳。当时的皇上待下人就以厚恩、厚赏、重罚为主。能留下来的,都是忠心不二之人。
梁九功近前几步,皇上刚才朝他看了眼,这是有事叫他去做。
皇上转头看着窗外,慢道:“去请太子过来。”
梁九功背上起了层冷汗,低声应了声‘是’,疾步退出,叫了最近在皇上跟前较为得用的魏珠过来。
魏珠长得眉目清秀,年约十j□j,脸的忠厚诚恳。他见梁九功招手,立刻快步过来,打了个利落的千问:“梁爷爷,叫小的有什么吩咐?”
梁九功清了清喉咙,呶呶嘴,小声道:“去毓庆宫趟,皇上传太子呢。”
魏珠心里把梁九功骂了个臭死,面上笑着应道:“小的这就去。”转身也不敢耽搁,叫了两个小太监陪着,路往毓庆宫去。
宫里不许奔跑,所以太监传话时要是主子说的急,他们不敢耽搁,个个都练了个走快路的本事。魏珠带着两个小太监,路疾驰,脚下快的像踩风火轮。
皇上待太子近年是有些冷淡了,太子气不顺时,也难免拿底下人出气。太监都是贱种,主子拿他们出气也是抬举,挨了板子也要爬回去谢恩的,哪敢说个不是出来?
久而久之,难免有人视去毓庆宫为上刀山,下油锅。
再者,谁知皇上叫太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太子去领了顿骂,挨了顿罚,出来找人出气,你这个去传话的是不是就是正好的出气筒?
魏珠连梁九功的祖宗二十八代都问候遍了,这趟差也不得不出。还不能误了主子的事,万皇上叫太子时不见,梁九功肯定撒着欢儿的就把他卖了。
到了毓庆宫宫门口,魏珠放慢脚步。守宫门的小太监早远远的看到个主管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过来,早就跑回去报信了。魏珠也是故意给里头的人准备的时候,省得他路跑进去,太子正抱着小老婆快活,他是能催太子快些皇上等着,可也要给太子穿衣服洗漱的时间吧?
他这边慢步,会儿这差事办起来才顺当。
果然层层通报进去,他见到太子时,太子已经收拾好了。他跪下磕头说:“秉殿下,皇上那边传呢。”
太子温煦笑,道:“不好让皇阿玛久等,咱们快些。”
“喳。”魏珠应道,侍候着太子去了。
踏出殿门时,魏珠大着胆子蹩了眼太子的容色。被殿外炙热的太阳光照,显得太子面色白得像个病人,额角渗出几颗汗珠。
宫里都说太子沉迷女色,还说太子宠爱漂亮的小太监。
魏珠心里摇摇头,这主子们的事,他还是不要管了。路将太子送到皇上这里,看着这位主子踏进殿门,梁九功在里面通报,他这趟差事才算是走完了。
魏珠抹了把额角的汗,见跟他走了遭的两个小太监也是晒得脸膛发红,笑道:“别说你爷爷不疼你们,去找个凉快地儿,叫宫女姐姐赏你们两碗酸梅汤喝吧。”说着,从怀里摸出两颗银角子扔过去。
小太监接了他的钱,跑得飞快提来碗还挂着水珠的酸梅汤,道:“魏爷爷尝尝,也解解暑气。”
魏珠接过来,笑道:“你这个小鬼,拿我的银子来奉承我。”口喝尽把碗递给他,脑门险被冰凉的酸梅汤给冰炸,浑身的暑气就散了大半,爽得心眼儿颤。
小太监揣着碗不忙走,盯着寂静的殿门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儿呢。”
像他这样的小太监还轮不到进殿侍候。魏珠听他在这里替主子担忧,上去就是脚:“快滚吧,你操的是哪门子的心?”
话虽这么说,魏珠心知他跑这趟把太子请来,不知道宫里少主子的耳目都要动起来了。其实他也在想,这殿里不知是个什么情形……
个个都在为太子担心,谁知殿里侍候的梁九功早看傻眼了。
皇上不待见太子也有好几年了,今天叫来居然温言煦语不说,说着说着,太子掉泪,皇上眼圈也红了。
这是怎么个意思?
这天又要变?
梁九功是亲眼见着太子进来时还有些紧张,皇上两句话下来,太子就哭了,跪下抱着皇上的腿边喊阿玛边哭,撒娇撒得皇上也心软,扶起来父子两个哭成团。
梁九功的汗簌簌而下,使眼色把殿里的人都撵出去,自己撑着当木桩子。没办法,主子们哭完也要人侍候的,他躲不成啊。
只好当自己没长耳朵眼睛。
康熙去了上书房的事太子已经听说了,进来时见他面色松动,立刻找机会跪下,个劲的认错,勾起了皇上的慈父心肠。见皇上也跟着落泪,太子真是松了口气。
父子二人相谈甚欢。各自抹了泪后,康熙失笑,道:“你连儿子都有了,怎么还这么爱哭呢?”
太子垂头:“儿子在阿玛面前,永远都如垂髻小儿般。”
康熙轻叹,叫梁九功:“去太子那里拿衣衫来给太子换上。”
又跪又哭的,太子身上的衣服早不能看了。梁九功出去这回就没叫魏珠了,显见皇上和太子谈得正好,这种露脸的好事怎么能叫这孙子?
他喊来自己的徒弟,叫他往毓庆宫跑趟,暗中叮嘱道:“若有人问起,只管说不是坏事。”
魏珠见梁九功没再喊他,反叫了他的徒弟,眼眯暗道:这老不死的……看来殿里的情形不赖啊……
他眼珠子转,走到暗处叫来不起眼的洒扫太监,像自言自语道:“太子起来了。”
说完自己就走出来了。刻后,跑毓庆宫取衣服的人回来,这洒扫太监才离开。看到消息透出去了,魏珠才满意的笑起来。
外面盯着这件事的人着呢。皇上叫太子是刚过午,午膳没用完,直郡王就在府里听说了。人家都说直郡王是莽夫,不知在他的府里,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的书房。
他起来,隔着窗子望着宫里。
皇上……思念太子了吗……
康熙留了太子用膳,梁九功极精明的上的全是太子以前在这里用膳时爱吃的,康熙时情动,回过神来也打算再续续父子之情。既要施恩,自然对梁九功这番安排极满意。
太子是感动的又红了眼圈。
康熙亲自给他布菜,安抚道:“这是你往日爱吃的,尝尝看还是不是这个味。”
太子哽咽着吃进嘴里,味如嚼蜡,眼却眨,两滴泪滚珠般滑下脸颊,道:“儿子梦里都想着这个味儿呢。”说着就笑了,连道好吃,好吃。
康熙心中暗叹,见太子面色苍白,身形消瘦,可见这几年下来太子也是受了磋磨的。虽然无人敢当面给他难堪,私底下却也受了不少冷眼吧?
想着又给他挟了几筷子,道:“喜欢就吃几口,叫他们给你做。你是太子,何必委屈自己?”
太子心中苦笑,这刚好会儿就又来刺他。连忙放下筷子道:“皇阿玛赏给儿臣的,是儿臣的福气,哪敢总叫皇阿玛这边的大师傅做给儿子吃?”
康熙也是心中复杂,跟着放下筷子说:“你我父子,何必这样生份了?”
这顿饭再往下吃,就没什么滋味了。
隔了这几年,远得不止是人心,还有情份。勉强再接起,各自都不习惯起来。
康熙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既想与太子好好叙叙这父子情份,却不想见他这副好像被他这个皇阿玛迫害的样子。
难道太子在怨恨吗?
这样想,太子刚才的话怎么想都像意有所指。
菜吃了不过几筷子,康熙就没了胃口,勉强用了小半碗饭,就道:“收了吧。”转头再对太子解释,“朕年纪大了,用得渐少。你若是不够,再让他们给你上些。”
太子连忙关心道:“儿子不孝,皇阿玛哪里老了?是不是脾胃不和?或是苦夏?”
反正肯定不是皇上老了才吃不下饭,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康熙露出丝笑,他也觉得是天气的缘故:“或许是太热了吧。最近总没胃口。”
梁九功赶紧过来请罪:“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
要是以前,太子总要骂梁九功两句,责问他,要他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现在,他也只是端起茶来喝两口。
骂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近时这叫关心,疏远时这叫僭越。
康熙见他没有责骂梁九功,想起以前的太子,心中还是叹气。太子……还是怨恨了吧……
两人无话可说,康熙起了个话头。他说起今天去上书房,考问小阿哥时就想起了太子。
太子配合的做出回忆的样子来,脸怀念的道:“当年儿子连笔字都是皇阿玛把着写的。”
康熙也道:“是啊,你这孩子,只教你握笔就教了半个月,纠正过来,隔两天又忘了。”
太子露出羞惭的笑来。
康熙道:“我记得弘晰和弘晋都大了吧?”
弘晰是太子长子死后,排行第的阿哥,弘晋排第二,是太子膝下仅有的两个长成的阿哥了。说起儿子,太子脸上的笑真心了些,道:“是,弘晰十了,弘晋才七岁。”
康熙点头,问:“嗯,可都起蒙了?”
太子自然不会疏忽了自己儿子的学业,夭折的大阿哥三岁就由他抱着握笔了,这两个也是样。他道:“只是由儿子领着先念《论语》。”
康熙跟着就扔下个晴天霹雳打太子头上了:“正好年龄也差不,就让他们两个去上书房,跟着十五他们起读。”
好大个馅饼砸下来,让太子谢了恩回到毓庆宫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但也吩咐给弘晰和弘晋收拾起来,把他们两个叫到身边再三叮嘱。
能去上书房进学,这跟他当年出阁读书还不是回事,但这等同于把弘晰和弘晋推到大家面前了。
这是个加大他这个太子砝码的机会。
这是汉人的江山,他们最重嫡出。
但好梦从来容易醒。第二天,太子就听说皇上下旨,叫诸阿哥府中年满六岁的都可送进上书房读书。
太子:“……呵呵。”
就算如此,他也是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第74章 (剧情)上书房
欲望文
第74章 (剧情)上书房
刚入夏,皇上偶然有次走到上书房,见只有寥寥几个小阿哥在读书,大半的地方都空着,叫来十五、十六等几个小阿哥近前来查问课业,考背字习字,小阿哥们都答得爽快。
皇上赏了他们之后,回到宫中却思念起太子来。
殿外烈阳炽热,晒得大殿前的空地上片白炙。来往宫人都沿着殿檐下的阴影走。正值大中午头,偏偏毫无人声,只有殿外树间的蝉鸣叫得厉害。
康熙坐在榻上,手里握着卷书。他习惯了不管坐在哪里,都要手不释卷。太子还小时,也是由他教了这个习惯。当时太子只及他膝盖高,穿着杏黄的常服,坐在高大的椅子上还略有不稳,可他教他要坐直挺背,太子就不管坐得再不稳当,也没有向后靠,不敢去扶扶近在咫尺的扶手。
当时的太子,他亲自起名叫保成,保佑他不要像他的大哥样早早离去,保佑他能长大成人。长子叫保清,保这大清江山千秋万代,这是他天年不永的皇阿玛和他最大的心愿。
外人都说皇阿玛德行有亏,强夺臣妻。为君不贤,秉性软弱,恣意狂放。
可他眼中的皇阿玛,是个真正的皇帝。说他软弱,可谁见到他力抗衡权臣与宗亲?在坐稳江山后,是连压在头顶的太后都被他死死的按住,不能妄动。
天不与他,才叫他只活了二十五年。
成年后回想起先皇,他只有满满的敬佩。
扶起尔衮时,先皇尚年幼,宗亲强盛。当时满人刚刚入关,汉人的那套君臣父子还没刻在满人的骨头里。就算是当时把先皇拉下,换别人去坐这皇庭大位,也无人置喙半句。
等尔衮势大,先皇也是先蛰伏,再寻机将他斩于马下。
待太后势大,先皇要坐稳这汉人江山,就不如背这不孝之名。治汉人,自然要尊汉人的礼法。像前金那样,大清的江山也坐不稳几代。
先皇待孝献皇后有几分,他不知道,也猜不出来。只是祸水名由孝献担了,太后也疲了,满宫的蒙古皇后蒙古妃子也都完了,而满人血统的阿哥也留下来了。
要不是天花恶疾,先皇没有英年早逝,不知他还会有什么样的英举。
仰望先皇,康熙总怕自己做得不及先皇好。他习自先皇,保清落地就立了太子,皇后嫡出,这样的太子才是万众归心。
当时他的儿子不,自然是盼着哪个都要成才,虽然也曾忧心过保清与太子的年龄相差不大,也做不出故意冷落这个阿哥。他只盼着他们都快快长大,能成为他的臂膀。
当时还有前明小朝廷,还有数之不尽的反贼。宗亲们习惯在了草原上的权柄,不虽然被这中原繁华迷住了眼,却还念念不忘当年的八王议政,四大贝勒的风光。他既要笼络他们,又不愿意当个傀儡皇帝。
平衡。在没有坐在这个位子上时,南怀仁就用艘摆在铜盆中的纸船教了他什么叫平衡。
他说着口奇怪的满语,在他问起平衡时,叫太监接来盆水,折了只纸船放在水中,将柄薄竹板架在船上,然后在竹板两端放上等重的棋子。
他道:“尊贵的皇上,这就是平衡。”
然后他加重侧的棋子,两只象棋叠在起,竹板向侧倾斜,棋子都落到水里不说,纸船也翻了,来不及捞已经化成了纸泥。
他回寝殿后自己玩了好半天,书中有不患寡,患不均的说法,细思起来与平衡般无二。可见世上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了皇帝后,他才深刻的理解到平衡的含义。小到身边的事物,连太监宫女们都会争先恐后,大到朝堂、后宫,还有这个天下。
回首来路,他只担忧自己没办法做得好,考虑得周全,却并无后悔。
只是想起太子,想起他小时懵懂干净的眼神……
康熙长叹声。
侍候的梁九功见此,头垂得低。听说年老的太监都会腰痛,有的从宫里出去了也直不起腰,大概就跟他们这天天弯腰有关吧?
梁九功走了下神,却也不妨他竖起只耳朵听皇上的吩咐。在皇上身边侍候得久了,连睡觉都记着听皇上的话呢。
他这名字还是皇上小时候替他改的,说他有九个功劳。当时的皇上待下人就以厚恩、厚赏、重罚为主。能留下来的,都是忠心不二之人。
梁九功近前几步,皇上刚才朝他看了眼,这是有事叫他去做。
皇上转头看着窗外,慢道:“去请太子过来。”
梁九功背上起了层冷汗,低声应了声‘是’,疾步退出,叫了最近在皇上跟前较为得用的魏珠过来。
魏珠长得眉目清秀,年约十j□j,脸的忠厚诚恳。他见梁九功招手,立刻快步过来,打了个利落的千问:“梁爷爷,叫小的有什么吩咐?”
梁九功清了清喉咙,呶呶嘴,小声道:“去毓庆宫趟,皇上传太子呢。”
魏珠心里把梁九功骂了个臭死,面上笑着应道:“小的这就去。”转身也不敢耽搁,叫了两个小太监陪着,路往毓庆宫去。
宫里不许奔跑,所以太监传话时要是主子说的急,他们不敢耽搁,个个都练了个走快路的本事。魏珠带着两个小太监,路疾驰,脚下快的像踩风火轮。
皇上待太子近年是有些冷淡了,太子气不顺时,也难免拿底下人出气。太监都是贱种,主子拿他们出气也是抬举,挨了板子也要爬回去谢恩的,哪敢说个不是出来?
久而久之,难免有人视去毓庆宫为上刀山,下油锅。
再者,谁知皇上叫太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太子去领了顿骂,挨了顿罚,出来找人出气,你这个去传话的是不是就是正好的出气筒?
魏珠连梁九功的祖宗二十八代都问候遍了,这趟差也不得不出。还不能误了主子的事,万皇上叫太子时不见,梁九功肯定撒着欢儿的就把他卖了。
到了毓庆宫宫门口,魏珠放慢脚步。守宫门的小太监早远远的看到个主管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过来,早就跑回去报信了。魏珠也是故意给里头的人准备的时候,省得他路跑进去,太子正抱着小老婆快活,他是能催太子快些皇上等着,可也要给太子穿衣服洗漱的时间吧?
他这边慢步,会儿这差事办起来才顺当。
果然层层通报进去,他见到太子时,太子已经收拾好了。他跪下磕头说:“秉殿下,皇上那边传呢。”
太子温煦笑,道:“不好让皇阿玛久等,咱们快些。”
“喳。”魏珠应道,侍候着太子去了。
踏出殿门时,魏珠大着胆子蹩了眼太子的容色。被殿外炙热的太阳光照,显得太子面色白得像个病人,额角渗出几颗汗珠。
宫里都说太子沉迷女色,还说太子宠爱漂亮的小太监。
魏珠心里摇摇头,这主子们的事,他还是不要管了。路将太子送到皇上这里,看着这位主子踏进殿门,梁九功在里面通报,他这趟差事才算是走完了。
魏珠抹了把额角的汗,见跟他走了遭的两个小太监也是晒得脸膛发红,笑道:“别说你爷爷不疼你们,去找个凉快地儿,叫宫女姐姐赏你们两碗酸梅汤喝吧。”说着,从怀里摸出两颗银角子扔过去。
小太监接了他的钱,跑得飞快提来碗还挂着水珠的酸梅汤,道:“魏爷爷尝尝,也解解暑气。”
魏珠接过来,笑道:“你这个小鬼,拿我的银子来奉承我。”口喝尽把碗递给他,脑门险被冰凉的酸梅汤给冰炸,浑身的暑气就散了大半,爽得心眼儿颤。
小太监揣着碗不忙走,盯着寂静的殿门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儿呢。”
像他这样的小太监还轮不到进殿侍候。魏珠听他在这里替主子担忧,上去就是脚:“快滚吧,你操的是哪门子的心?”
话虽这么说,魏珠心知他跑这趟把太子请来,不知道宫里少主子的耳目都要动起来了。其实他也在想,这殿里不知是个什么情形……
个个都在为太子担心,谁知殿里侍候的梁九功早看傻眼了。
皇上不待见太子也有好几年了,今天叫来居然温言煦语不说,说着说着,太子掉泪,皇上眼圈也红了。
这是怎么个意思?
这天又要变?
梁九功是亲眼见着太子进来时还有些紧张,皇上两句话下来,太子就哭了,跪下抱着皇上的腿边喊阿玛边哭,撒娇撒得皇上也心软,扶起来父子两个哭成团。
梁九功的汗簌簌而下,使眼色把殿里的人都撵出去,自己撑着当木桩子。没办法,主子们哭完也要人侍候的,他躲不成啊。
只好当自己没长耳朵眼睛。
康熙去了上书房的事太子已经听说了,进来时见他面色松动,立刻找机会跪下,个劲的认错,勾起了皇上的慈父心肠。见皇上也跟着落泪,太子真是松了口气。
父子二人相谈甚欢。各自抹了泪后,康熙失笑,道:“你连儿子都有了,怎么还这么爱哭呢?”
太子垂头:“儿子在阿玛面前,永远都如垂髻小儿般。”
康熙轻叹,叫梁九功:“去太子那里拿衣衫来给太子换上。”
又跪又哭的,太子身上的衣服早不能看了。梁九功出去这回就没叫魏珠了,显见皇上和太子谈得正好,这种露脸的好事怎么能叫这孙子?
他喊来自己的徒弟,叫他往毓庆宫跑趟,暗中叮嘱道:“若有人问起,只管说不是坏事。”
魏珠见梁九功没再喊他,反叫了他的徒弟,眼眯暗道:这老不死的……看来殿里的情形不赖啊……
他眼珠子转,走到暗处叫来不起眼的洒扫太监,像自言自语道:“太子起来了。”
说完自己就走出来了。刻后,跑毓庆宫取衣服的人回来,这洒扫太监才离开。看到消息透出去了,魏珠才满意的笑起来。
外面盯着这件事的人着呢。皇上叫太子是刚过午,午膳没用完,直郡王就在府里听说了。人家都说直郡王是莽夫,不知在他的府里,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的书房。
他起来,隔着窗子望着宫里。
皇上……思念太子了吗……
康熙留了太子用膳,梁九功极精明的上的全是太子以前在这里用膳时爱吃的,康熙时情动,回过神来也打算再续续父子之情。既要施恩,自然对梁九功这番安排极满意。
太子是感动的又红了眼圈。
康熙亲自给他布菜,安抚道:“这是你往日爱吃的,尝尝看还是不是这个味。”
太子哽咽着吃进嘴里,味如嚼蜡,眼却眨,两滴泪滚珠般滑下脸颊,道:“儿子梦里都想着这个味儿呢。”说着就笑了,连道好吃,好吃。
康熙心中暗叹,见太子面色苍白,身形消瘦,可见这几年下来太子也是受了磋磨的。虽然无人敢当面给他难堪,私底下却也受了不少冷眼吧?
想着又给他挟了几筷子,道:“喜欢就吃几口,叫他们给你做。你是太子,何必委屈自己?”
太子心中苦笑,这刚好会儿就又来刺他。连忙放下筷子道:“皇阿玛赏给儿臣的,是儿臣的福气,哪敢总叫皇阿玛这边的大师傅做给儿子吃?”
康熙也是心中复杂,跟着放下筷子说:“你我父子,何必这样生份了?”
这顿饭再往下吃,就没什么滋味了。
隔了这几年,远得不止是人心,还有情份。勉强再接起,各自都不习惯起来。
康熙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既想与太子好好叙叙这父子情份,却不想见他这副好像被他这个皇阿玛迫害的样子。
难道太子在怨恨吗?
这样想,太子刚才的话怎么想都像意有所指。
菜吃了不过几筷子,康熙就没了胃口,勉强用了小半碗饭,就道:“收了吧。”转头再对太子解释,“朕年纪大了,用得渐少。你若是不够,再让他们给你上些。”
太子连忙关心道:“儿子不孝,皇阿玛哪里老了?是不是脾胃不和?或是苦夏?”
反正肯定不是皇上老了才吃不下饭,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康熙露出丝笑,他也觉得是天气的缘故:“或许是太热了吧。最近总没胃口。”
梁九功赶紧过来请罪:“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
要是以前,太子总要骂梁九功两句,责问他,要他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现在,他也只是端起茶来喝两口。
骂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近时这叫关心,疏远时这叫僭越。
康熙见他没有责骂梁九功,想起以前的太子,心中还是叹气。太子……还是怨恨了吧……
两人无话可说,康熙起了个话头。他说起今天去上书房,考问小阿哥时就想起了太子。
太子配合的做出回忆的样子来,脸怀念的道:“当年儿子连笔字都是皇阿玛把着写的。”
康熙也道:“是啊,你这孩子,只教你握笔就教了半个月,纠正过来,隔两天又忘了。”
太子露出羞惭的笑来。
康熙道:“我记得弘晰和弘晋都大了吧?”
弘晰是太子长子死后,排行第的阿哥,弘晋排第二,是太子膝下仅有的两个长成的阿哥了。说起儿子,太子脸上的笑真心了些,道:“是,弘晰十了,弘晋才七岁。”
康熙点头,问:“嗯,可都起蒙了?”
太子自然不会疏忽了自己儿子的学业,夭折的大阿哥三岁就由他抱着握笔了,这两个也是样。他道:“只是由儿子领着先念《论语》。”
康熙跟着就扔下个晴天霹雳打太子头上了:“正好年龄也差不,就让他们两个去上书房,跟着十五他们起读。”
好大个馅饼砸下来,让太子谢了恩回到毓庆宫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但也吩咐给弘晰和弘晋收拾起来,把他们两个叫到身边再三叮嘱。
能去上书房进学,这跟他当年出阁读书还不是回事,但这等同于把弘晰和弘晋推到大家面前了。
这是个加大他这个太子砝码的机会。
这是汉人的江山,他们最重嫡出。
但好梦从来容易醒。第二天,太子就听说皇上下旨,叫诸阿哥府中年满六岁的都可送进上书房读书。
太子:“……呵呵。”
就算如此,他也是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第74章 (剧情)上书房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