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 锦屏记

锦屏记第21部分阅读

    锦屏记 作者:肉书屋

    锦屏记第21部分阅读

    桔梗答应着出去,一会回来,说佟家的应下了。

    荀卿染点点头,这在意料之中,只是不知道方氏是否会上当,齐二夫人会不会买帐。不管怎样,她都没损失。

    等荀卿染再回到梧桐院上房,荀大奶奶正和人说话,见了荀卿染,忙道:“姑奶奶,是谁腿这样快,安国公府派了人来,已经到了思安院,难不成是来接姑奶奶和姑爷的?”

    荀卿染摇摇头,“大嫂可问清楚了,就着急起来?没有我和四爷的话,谁敢回去嚼舌?”

    荀家发生的事,就在荀家解决,怎么可能闹到齐家去。

    荀大奶奶这才略放下心来,便同着荀卿染一起到思安院来。

    思安院上房,方氏坐在榻上,满脸的笑意。

    旁边一个小杌子上,坐着个白白胖胖的媳妇,正是安国公府齐二夫人跟前的方守财家的。

    方守财家的见荀卿染进来,忙从杌子上站起来,屈膝福了一福。

    “奴才见过荀大奶奶,见过四奶奶。”

    方氏心情极好,似乎把不愉快都忘记了,看着荀卿染和荀大奶奶也顺眼了很多,让她们在旁边坐下。

    “你接着说。”方氏又吩咐方守财家的。

    “……宫里才传出来的消息,好儿姑娘和四姑娘,都已经被留了牌子。”

    这话一出口,方氏自然是喜上眉梢,荀大奶奶也颇有些激动。

    “说是两位姑娘都很得太后的喜欢,如今留了牌子,太后留着她们在慈宁宫住下了,只等指了人家,才让回家发嫁……这愈发的好了,太后的脾气,两位姑娘从慈宁宫回来时,只怕半幅嫁妆就有了,越发有了体面。”方守财家的笑着道。

    方氏听的洋洋得意,忙打发了丫头去花厅,把消息告诉荀大老爷。

    常嬷嬷端上两个荷包来,给方守财家的。

    方守财家的推让着,不肯接。最后还看了看荀卿染。

    “你辛苦了,太太赏你,就拿着吧。”荀卿染笑道。

    方守财家的这才笑呵呵收了荷包。

    送信的丫头回来,又向方氏禀报道:“婢子把四姑娘的事回了老爷,老爷说知道了……大姑爷来了,正和老爷说话,打发了个管家媳妇来给太太请安。”

    杨庭俊来了?这个出乎方氏的意料。

    “让她进来吧,我正有事要问她。”方氏吩咐道。

    小丫头出去,领了个媳妇进来。

    这媳妇看着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干干瘦瘦的一张脸,一身青莲色潞绸衣裙,看起来颇为利落,后面还跟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

    “奴才给夫人请安。”这媳妇进来,先拿眼迅速地四下打量了一番,才向方氏下拜。

    “起来吧,大姑爷怎么有空来这里。”方氏在座上说道。

    那媳妇站起身。

    “回夫人,姑父最近忙着差事,今天刚得闲,就想着来拜见老爷和夫人。奴才也替我们奶奶给太太请安。还有一件事,要请太太成全。”

    “哦?”方氏一怔。

    “当日我们奶奶嫁过去,身边带了几个丫头。我们爷以为是陪嫁过去的,今天才知道,这几个丫头的卖身契,竟没带过去,还在夫人您的手里。”

    “是你们奶奶说的?”方氏皱眉问道。

    “奶奶哪里管这些小事。奴才替奶奶管着内宅,查看花名册,才知道奶奶这几个丫头,竟是没卖身契的。”

    媳妇说这话,脸上挤出一丝笑来,“奴才跟着我们爷这些年,事情也见的多了,知道这京城里,多的是精穷的小官,为撑面子,什么事都做的出。只是,我们爷是通情达理的,夫人只说手头紧,给不起陪嫁的丫头,就让奶奶光身过去,我们爷也不会说什么。现在这样,可有些不好看。”

    那媳妇不等方氏说话,从身后小丫头手中接过一个锦盒。

    “那几个丫头,都在杨家伺候了些日子,我们爷体恤她们,怎好让她们再回原来的地方,我们爷说了,太太必然艰难,这一匣子金珠,便做了那几个丫头的身价,请太太把几个丫头的卖身契赐还了吧。也成全了亲戚的情份。”

    这媳妇话说的和软,脸上却是皮笑肉不笑。

    荀卿染低下头,不去看方氏的脸色。

    她不肯打老鼠伤了玉瓶,顾及荀家的颜面,肯费力将嫁妆悄没声地弄回到手里,可别人未必也肯。瞧,荀淑芳是怎么做的,像今天这样,由姑爷拿着一匣子钱过来。你只给陪嫁丫头,却扣着卖身契,什么意思,缺钱啊,陪不起就别陪啊。好,我另外给你钱,买下这几个丫头。

    这分明是当着众人的面在打方氏的脸。不过方氏用尽手段拿捏出嫁女,如今自取其辱,也怨不得谁。

    荀淑芳陪嫁丫头卖身契的事,杨家不是早该知道了吗,怎么等到现在,偏在今天揭开?

    荀卿染瞟了一眼荀大奶奶,荀大奶奶脸上也有恼怒的神色。

    方守财家的早就坐不住,她知道这样的场合应该回避。

    荀卿染向荀大奶奶点了点头,就招手叫了方守财家的过来,轻声道:“我有些不舒服,嬷嬷陪我出去走走。”

    方守财家的巴不得这一声,扶着荀卿染,悄悄地退到门外。

    屋内,方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姑爷误会了,当初是因为我们大姑奶奶心慈,有些约束不住下人。太太担心她被下人辖制,因此这卖身契便暂时留着。想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再交给大奶奶的。”常嬷嬷在一边陪笑道。

    那媳妇并不吃这一套,皮笑肉不笑地道:“是个什么缘由,辖制不辖制的,我们爷也不打算追究。指望太太看着两家是姻亲,收了这匣子金珠,把卖身契赏给奴才带回去,我们爷就感激不尽,一会我们爷再来给夫人磕头。”

    方氏脸上变颜变色,被一个下人拿捏着,她十分恼怒。可是如果她不拿出卖身契来,杨庭俊真的亲自来要,她只会更加没脸。

    总算她对着外人还有几分理智,忙吩咐常嬷嬷,飞快地拿了几个丫头的卖身契回来。

    方氏拿着四张卖身契,却不交给那媳妇。

    “你既是管内宅的,我也有句话问。共陪过去四个丫头,其中有个叫喜鹊的,犯了多大的过错,怎么就给打死了,也不通知一声。”方氏想到喜鹊,打算扳回一城。

    那媳妇见方氏提起喜鹊,丝毫不见慌张。

    “太太还是不问的好。”

    “喜鹊是我家出去的,好歹是一条人命,姑爷通情达理,怎么平白就打死人……”

    “再说,那丫头的卖身契此刻还在夫人手里是不是?”那媳妇接过方氏的话头,“既然夫人一定要问,那奴才就直说了吧。那个喜鹊的丫头,贼头贼脑,不听使唤,还爱听墙根。杨家也是大户人家,怎么容得这样的下贱坯子,自然要罚。喜鹊是杨家婢子,还好说,若是别人家的,那可就不是听墙脚的婢子了。我们爷正给万岁爷办差,事关朝廷大事。这喜鹊或是哪里派来的探子,听了什么消息去。这可就不是打死她就能完事,她那主家也脱不了干系。一条绳子,绑去大理寺问个清楚……”

    第八十一章嫁妆

    荀卿染坐在廊下,打发了麦芽到前面去看齐攸。不用明说,意思却很明白,就是如果没什么事,咱们可以回家了。

    一会工夫麦芽就回来。

    “四爷和老爷告辞,老爷说,别让老太君担心,让奶奶就跟四爷回去那。”

    荀卿染点头,正要起身去和方氏告辞,上房门帘挑起,常嬷嬷弓着腰亲自送了杨家那媳妇子出来。

    那媳妇子眯着眼,脸上依旧是皮笑肉不笑,对常嬷嬷说的恭维话充耳不闻。她身后那小丫头依旧捧着锦盒。

    那媳妇子一眼看见荀卿染,就不往外走,反而到荀卿染跟前来,屈膝下拜。

    “奴才杨传久家的,给齐四奶奶请安。”

    荀卿染一愣。这杨传久家的没经人介绍,怎么会认得她是齐四奶奶?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她成亲,杨家也曾派人送了贺礼,听说杨庭俊还去齐家吃了喜酒,自然知道今天是她回门的日子。这媳妇一副精明的样子,只看她的穿着打扮,就能猜出她是谁了。

    只是新姑爷回门,这旧姑爷过来凑的什么热闹,还偏挑这个时候索要卖身契。

    还有,方才这媳妇子跟方氏说话,只自称奴才,并未通名报姓,怎么到她跟前就报了姓名。

    常嬷嬷显然也想到这,眼神在杨传久家的和荀卿染之间来回扫了扫。

    “我们奶奶问四奶奶好,春桃姑娘也给四奶奶带好。请四奶奶有空过府吃酒听戏,大家是至亲,以后要多多走动。”杨传久家的又道。

    荀卿染心中疑惑,打量这媳妇,笑道:“这个自然,有劳管家娘子,回去也给我带好吧。”

    杨传久家的应了,也没再说什么,就退了出去。常嬷嬷一直送到门口,才又转回身来。

    荀卿染从椅子上站起来,“……时辰不早,该回去了,正要去和太太告辞。”

    常嬷嬷忙请荀卿染到了上房。

    “她怎么敢,她怎么敢……她还想不想进荀家的门,等她有事,看她怎么求我。春桃,春桃那丫头就这么不中用了吗……”方氏正拍打着床榻,恨声不绝。

    荀大奶奶在旁边站着,看见荀卿染进来,忙迎了过来。

    “怠慢了三姑奶奶,千万别见怪。”

    荀卿染便说告辞,依旧向方氏行礼。

    方氏铁青着脸,看也不看荀卿染。

    荀卿染尽到礼数,并不意方氏如何。

    荀大奶奶送荀卿染出来。

    “大姐姐那边,和家里可有联系?”荀卿染想了想,还是问荀大奶奶。

    “自打回门那次,大姑奶奶就再没来过。”

    “大嫂便没再去杨家,见过大姐姐吗,她可还好?”

    荀大奶奶讪笑,“是大姑奶奶下帖子,去了两回,看着都好。以后大姑奶奶那边就没有帖子,家里事忙,再没去过。大姑奶奶似乎改了性子,不爱热闹了,妹妹成亲,只有大姑爷去喝了喜酒,大姑奶奶没去,这些日子,也没见她在京城走动。不过三姑奶奶放心,杨家豪富,我是见过的。今天这情形,大姑奶奶……还求三姑奶奶一件事,若能遇见大姑奶奶,就帮忙劝劝,好歹荀家是她娘家,留几分体面,以后也好见面。”

    荀卿染若有所思,不过她和荀大奶奶都没提杨家讨要卖身契的事。

    荀大奶奶直把荀卿染送到二门外,齐家的马车已经等在那里。齐攸站在马车旁,杨庭俊站在齐攸身边,正满脸堆笑不知跟齐攸说什么。

    齐攸见荀卿染从二门出来,就径自走过来。

    杨庭俊也跟着过来,没等齐攸开口,先和荀卿染招呼。

    “三妹妹好。”

    荀卿染忙回了一礼。

    “三妹妹很久没见了,你大姐姐很是想你,一直和我念叨。我和三妹夫同是侍卫,本来就是好友,现在又做了连襟,大家正该多亲近。今天来晚了,不曾和三妹夫喝一杯,不如约个日子,咱们两家人娶一娶,你们姐妹亲亲密密说话,咱们兄弟也能开怀畅饮。”

    杨庭俊说的眉飞色舞,最后还伸出手,拍了拍齐攸的肩膀,却拍了个空。

    原来是齐攸一闪身,到了荀卿染旁边。荀卿染下意识就抓了齐攸手臂。

    杨庭俊一手拍空,一愣,看着并肩站在一起的齐攸和荀卿染。

    “真真是一双壁人,让人羡慕煞了。”

    荀卿染轻轻捏了捏齐攸的大手,“刚才禁不住大嫂劝,多喝了两杯,有些头晕。”

    “我扶你上车。”齐攸低头看了荀卿染一眼。

    荀卿染装作不胜酒力,由着齐攸扶着她上了马车。

    杨庭俊又要和齐攸说话,齐攸以荀卿染身体不适,急着回家为由,告辞出来。

    回到安国公府,齐攸去书房和齐二老爷说话,荀卿染则先到宜年居来。

    宜年居上房内热热闹闹坐了一屋子的人。

    大太太、齐二夫人、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几个围坐在容氏的榻前。旁边矮榻上,坐着齐婉容、齐婉丽几个女孩子,大家正在说齐婉容出嫁的事。

    荀卿染给容氏请安,容氏略问了几句,就让荀卿染在一边坐下。

    “正商量你五妹妹出嫁的事,你也听听。”容氏向荀卿染道,又转向众人:“我还是老例,拿出一千两来,给五丫头置办嫁妆,做个添补,剩下的大头儿,你们做父母的自己看着办。我只一句话,咱们家的女孩子,不能让人小看了。”

    “还不快谢过老太太。”齐婉容的生母赵姨娘,正站在矮榻旁,笑着对齐婉容道。

    齐婉容听了容氏说一千两,眼睛早就一亮,也顾不得害羞,便起身向容氏道谢。

    “快起来,都是我的孙女,我一样的疼。你嫁过去,要记得你是安国公府的姑娘,说话行事,想想安国公府的体面。”

    “是,孙女绝不会丢了咱们齐府的脸。”齐婉容道。

    “那这采办嫁妆的事……”大太太问道。

    容氏看了一眼齐二奶奶。

    “这个月,有康郡王太妃、忠敬侯府夫人、靖远郡王妃,几位王妃诰命的寿诞都赶在一起,这寿礼一点差错都出不得,家里刚办完四爷的喜事,也有好些事要收拾。五妹妹这是件大事,我早想着揽到身上,如今怕是不行了。”齐二奶奶忙笑着道。

    “二奶奶别这样说。谁不知道二奶奶能干,这些事,在别人自然忙不过来,在二奶奶手里,却不过是三两下的事,二奶奶就为你这妹妹多操些心罢。”赵姨娘忙上前来陪笑说道。

    “这里说事,哪有你插嘴的地方,还不退下去。”大太太瞪了赵姨娘一眼。

    “三弟妹是不是有话说。”齐二奶奶看着一边有些坐立不安的齐三奶奶。

    齐三奶奶站起来,“若是老太太信得过,这差事就交给我吧。”

    大太太也在旁边道,“就交给老三媳妇吧,她如今历练的越发老练了。况且还有我,少不得我这老胳膊老腿,也活动活动。”

    大太太和三奶奶这样说,别人也无话,这事就这样定下来。

    荀卿染在一旁瞧着,大太太和三奶奶都喜气洋洋,赵姨娘被斥退出去,只有齐婉容垂着头,咬着嘴唇,最终没有说出话来。

    荀卿染回宁远居换了衣裳,便又往祈年堂这边来。

    齐二夫人正喝茶。

    “方才老太太那人多,我也没问你。你们老爷和太太还好吧,可遇到了什么事?”

    “……太太知道四妹妹留了牌子,很是欢喜。后来大姐姐家派了个媳妇子来,似乎说什么事,我不方便在跟前。再回去时,太太不知怎么,似乎有些不好。她身边只有一个常嬷嬷,事情多的忙不过来,我便留了佟家的服侍太太几天,也算替我和四爷尽尽孝道。”

    佟家的没有跟回来,这个总要有个解释。

    “还遇到了杨家的人?是哪个,她和你说了什么没有?”齐二夫人又问道。

    “是个媳妇子,并不认识。只替她们奶奶问我好。”

    齐二夫人哦了一声,又问:“你大姐夫也去了?”

    荀卿染点头,“是的,出来时在二门碰到了。”

    “他可说了什么?”齐二夫人漫不经心地问道。

    “大嫂送我出来,大姐夫客套了两句,就各自分开了。”

    齐二夫人沉吟片刻,“你这大姐夫和老四同做侍卫,如今又是正经的亲戚。你们姐妹也要互相照拂,以后有机会多来往,总有好处。”

    荀卿染忙应了。

    齐攸只有三天的婚假,明天一早就要进宫去当差。这天吃过晚饭,宋嬷嬷就来请示荀卿染,要准备齐攸当差要带的物件。荀卿染知道宋嬷嬷是做熟了的,就让宋嬷嬷带着香橼和采芹几个打点,她只在旁边看着。

    屋内燃起灯烛,宋嬷嬷带着人退了出去,只留下荀卿染和齐攸两人相对。

    荀卿染心里有些忐忑。她对于荀家没有归属感,但是她姓荀,这是很无奈的事。今天,荀家的家丑就这样曝光在齐攸眼前,不知道齐攸会怎么想。

    “四哥哥,今天的事,是不是很难看。咱们,咱们家里,以后不要有这种事,好不好?”

    第八十二章夜谈

    荀卿染想了半晌,终于还是决定开口,她要和齐攸谈谈,为了两人以后的生活。

    烛光摇曳,齐攸神色似乎有些明晦不定。

    “你在说什么,哪件事?”齐攸问。

    哪件事?能有哪件让我如此不好开口?荀卿染有些恼,齐攸明明是一点就透的人,两人遇见杨庭俊的时候没有事先沟通,还配合的蛮默契的,怎么现在就不知道她指的是哪件事。

    “嗯,是……”荀卿染开了个头,不是说不下去。她想说,齐攸,看到那些女人打架了吧,很丑陋对不对。知道她们为什么那样吗,不是因为讨债,也不是因为婆子们要争当一个管事。而是荀家现在主子们不一条心,而这个缘由,就是万恶的一夫多妻制度。如果不是方氏想给荀家大爷房里塞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不是荀家大爷房里多了三个通房,一切都不会发生。家庭要稳固,一夫一妻是关键,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当然,这些话荀卿染只能在心里说,起码现在还不能说出来。

    “……我给你讲讲我家的事吧……刚来京城时,一切都好,大奶奶也还孝顺,下人们也都规矩。后来,大奶奶屋里添了两个人,一个是大奶奶的陪嫁丫头,一个是太太陪房的女儿。我那时在家,就觉得太太和大奶奶两人在一起时,气氛怪怪的,让我不舒服。那些下人也开始有了各自的小心思。今天回去,大奶奶屋里又添了一个……越发在亲戚们面前都没了体统了。”

    荀卿染边说边想,这样含蓄,齐攸会明白她在说什么吗?

    “你如果真的不想,那么就不会。”齐攸道。

    荀卿染怔了一怔,答案来的太快,果然齐攸并不了解她在说什么吧。这个话题,还是以后再找更合适的机会再说吧。

    “对了,四哥哥对大姐姐家熟不熟悉?”

    杨庭俊、荀淑芳、春桃、杨传久家的,喜鹊,这一系列人加在一起,荀卿染总有一种不是很好的预感,她想从齐攸这打探些消息。

    “说是杨家的人,不知走了哪里的路子,做了御前侍卫。我和他不是同一队的,点头之交,并不了解。”

    齐攸明显不想多说。荀卿染想起白天遇见杨俊庭时,她就觉得齐攸似乎很不喜这个人,看来她的感觉没有错。

    “时候不早了,歇了吧。”齐攸站起身。

    “哦。”荀卿染答应一声,虽才二更天,但明天齐攸要早起,早些睡下是应该的。

    荀卿染就拿了烛台,端到拔步床边,才吹熄了蜡烛。今天晚上没有月亮,琉璃窗早就落了窗帘,屋内顿时漆黑一片。荀卿染后悔蜡烛熄的早了,只好摸索着上床,触手之处,却是一片光滑温热。

    “别乱摸!”原来齐攸已经在床上躺下了,还躺在床的外侧。

    成亲前,荀卿染恍惚听得一个老嬷嬷说过,一般女子要睡在床外侧,方便夜里伺候男人喝茶什么的。

    “我睡外面,明天要早起,莫吵醒你。”

    齐攸这样说,可荀卿染知道,明天她还是要早起。上面有太婆婆和婆婆,同辈这么些的妯娌,她可不想被人说是个懒媳妇。不过齐攸能这样说,荀卿染觉得心里暖暖的。

    “没关系。”荀卿染道。

    这时她的眼睛已经逐渐适应了屋里的黑暗,看见齐攸仰躺着,而她的手还按在齐攸的胸上。

    荀卿染忙收回手。

    齐攸让荀卿染睡到床里,但他并没有起来,给荀卿染让路。

    荀卿染见齐攸一双眼睛亮亮的,心想他一定看得见自己。那么要怎样才能姿态比较优美些的睡到床里面去那,毕竟齐攸是个大块头。

    想了几种干净利落的姿势,觉得都没有可行性,荀卿染还是老老实实两只手伸过去撑住褥子,抬起一条腿,再抬另外一条腿。

    结果距离计算错误,另一条腿没有顺利越过障碍,整个人成骑在齐攸身上的姿势。

    荀卿染低头,与齐攸目光相碰,荀卿染觉得脸上有些发烧。

    “你在做什么?”

    齐攸挑挑眉毛,不待荀卿染回答,一手扯了被子,罩住荀卿染。

    荀卿染只好顺势趴在齐攸身上,两人贴在一起,只隔着薄薄两层绢丝小衣。荀卿染感觉齐攸火炭一样的温度,顿时觉得自己也发烧了。

    听了一会齐攸通通能的心跳,荀卿染从齐攸身上下来。时辰不早,该睡觉了,荀卿染如此想。

    谁料齐攸也跟着翻过来,两手撑在荀卿染身侧,整个人伏到荀卿染身上。

    感觉齐攸逼迫的身躯,荀卿染回忆起第一晚两人的情形,有些后悔,刚才不爬下来就好了。

    认命吧!感觉到齐攸下身的火热,荀卿染自暴自弃地闭上眼。可是过了一会,只听到齐攸粗重的呼吸,却不见他有什么动作。

    荀卿染慢慢睁开眼,齐攸正在看她。两人目光相接,荀卿染看得出,齐攸的眼神有些急切,似乎对她有所期待。

    呼吸间是健康的身体洗浴后淡淡的香气,眼前是一张近距离看几乎没有缺陷的俊脸,荀卿染张了张嘴,觉得有点口干舌燥。

    齐攸哼了一声,慢慢低下头来,用唇在荀卿染唇上轻轻触了一触,就分开了。接下来一只大手抓住荀卿染两只手腕,举过头顶,另一只手,有些急切地抚到荀卿染胸上,去解荀卿染的小衣。

    荀卿染心头有无数念头飞速掠过,难道齐攸就是传说中那种在床上完全支配型人格,只会采用这种完全掌控的姿势?又或者齐攸他,其实只知道这种姿势?

    荀卿染承认她多少有些控颜,面对齐攸的一张脸,对于这种姿势,偶尔她是能忍的。但是,如果以后总是这样,她也会吃不消的。

    荀卿染想起方氏给她的那本发黄的小册子,真的惨不忍睹。人物相貌猥琐,身材比例完全变形,没有一点美感可言。她当时看了一眼,就扔箱子底了。女孩子是这样启蒙,那么男孩子那?荀卿染不知道。

    齐府是有规矩,每位小爷成亲前,屋里都放两个大丫头。不过收房不收房,则全在主子的喜好。这两天荀卿染细心观察,总觉得香橼和采芹两个,不像和齐攸有特殊关系的。那齐攸,又是从哪获得的启蒙那?

    眼看洞房夜的经历要重演,荀卿染很想翻过去压住齐攸,告诉他,鱼水之欢不是这样。可是事实上――

    “四哥哥,你别按着我,我喘不过气来。”荀卿染挣动两只胳膊,做气喘状。

    齐攸已经脱了荀卿染的小衣,闻言,抬头看荀卿染,皱了皱眉,还是放开了荀卿染的手腕。

    荀卿染暗自呼出一口气,感觉到齐攸的蓄势待发,荀卿染恶意地扭了扭腰肢,果然齐攸眸色更深,那只手握住荀卿染的腰。

    齐攸的薄绸衫子领口大开,露出好大一片胸肌来,荀卿染抬手,便去解齐攸的衫子。

    “做什么?”齐攸似乎有些不愿意。

    让我脱光光,凭什么你还穿着啊。

    齐攸任由荀卿染帮他脱了衫子。

    荀卿染趁势在齐攸后背上揩了把油,然后看到齐攸再次皱眉。

    荀卿染觉得背上冒冷汗。齐攸所接受的教育,不会是好女人只能躺平,做木头吧。

    荀卿染不管这些,舒服地抱住齐攸的背。齐攸双手支撑着身子,并未将全部重量压在荀卿染身上。

    细节处,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教养。齐攸就是这样的人,细微之处,体现了一个男人的体贴。尽管荀卿染在成亲前,已经做好了重重心理准备。但是如果要她面对一个生活细节让她受不了的男人,她还真的不知道她的容忍底线在哪里。荀卿染感谢老天,给了她一线生机。这个男人在细节处,是合她心意的。她因此愿意为两人的关系多做些努力。

    齐攸的身体体温偏高,这样的秋天,贴着他,几乎不用盖被子。

    如果到了冬天,这该是多么可爱的恒温暖炉啊。荀卿染闭着眼,将齐攸抱的更紧了一些。

    齐攸的大手在荀卿染高挺的胸脯上揉了揉,接着往下滑,抚过荀卿染柔软平坦的小腹,一手扯掉碍事的亵裤。

    荀卿染缩了缩身子,接着便尽量放松身体,伸出舌头在齐攸耳垂上鼓励地舔了舔。

    齐攸呼吸陡地更加急促,一边将荀卿染的双腿大大地分开,一边扶着自己的火热在荀卿染的湿润处磨了磨,听得荀卿染鼻子中轻哼了一声,便再也忍耐不住,弓起腰,重重地压下。

    尽管比第一次好了许多,但是两腿之间依然觉得火热涨痛,荀卿染紧紧抓着齐攸的背,开始还能咬着唇忍耐,不一会,胀痛消失,随之而来的麻麻痒痒,从腿间一直传到全身。随着齐攸速度加快,荀卿染忍不住呻吟出声。

    在齐攸第三次索吻后,荀卿染没出息地求饶,“……好哥哥,慢一点……”

    头脑变成一片空白前,荀卿染想到的是,于人于己不能两套标准。齐攸虽然在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公平来讲,她的体力也亟待提高。

    第八十三章鲜桂圆

    天气转凉,又是该换季的时候了。荀卿染吃过早饭,慢慢的喝着女儿茶,心里打算该将屋里的床帐都换了,冬天的大毛衣也该早点拿出来晾晒。

    香秀在门口犹豫了半晌,才挑帘子进来。

    “奶奶,我娘,我娘怎么没跟奶奶回来?”香秀在荀卿染跟前站了一会,开口问道。

    荀卿染看了她一眼,能够等一晚上再来问,也算她能沉得住气了。

    “太太生病了,身边没人照顾,特意留了你娘,过些天才能回来。你只管好生做你的差事。”

    香秀听了似乎松了口气。

    “是的,奶奶。”

    “你刚进来,可还习惯?缺什么不缺?”

    “婢子谢奶奶的恩典。什么都不缺。铺盖被褥都是现成的,桔梗姐姐给了婢子两套衣服,香橼姐姐另外给婢子准备了妆台……只是婢子笨拙,如今跟香橼姐姐和采芹姐姐住着,看着两位姐姐忙碌,总是插不上手。”

    宁远居四个一等丫头,抬了香橼、采芹和香秀。荀卿染身边的只有桔梗升到一等,麦芽和宝珠升到二等,紫菀伺候的日子浅,只升到三等。

    即使是嫁做人妇,有些习惯荀卿染也不想改。比如她的屋子,除了身边四个丫头,别人,包括宋嬷嬷都不能随便出入。这个已经是宁远居内不成文的一项规矩。为了方便,桔梗四个都安排到东耳房。香橼和采芹本来就住着西耳房,那边紧挨着齐攸的书房。荀卿染没让她们搬,只安排香秀和另一个三等丫头采荠搬过去一起住。

    “你不要胡思乱想。抬举你做了一等丫头,可不是看你娘的面子。”荀卿染淡淡地看了香秀一眼,“香橼和采芹,都是跟着四爷身边伺候久了的。我看你,很有几分聪明劲儿,记得要用在正地方。多听多看,多跟她们学一学。你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做长久,以后是不是有更好的日子,都在你自己身上,跟你爹娘没有关系。”

    “婢子知道了。”香秀答道。

    荀卿染点头,心道希望你是真的明白了才好,就打发香秀退了出去。

    “奶奶,六姑娘,七姑娘,容姑娘和颜姑娘来了。”香橼进来回禀。

    荀卿染赶忙说声请,香橼打起帘子,第一个抢先进来的就是容云暖。

    “早就要过来,偏老太太说,不让我们来,说怕打扰了你们。现在四哥哥上朝去了,我们就赶紧来了。”容云暖笑着道。

    未出嫁的女孩,也就容云暖说话如此直接。齐婉丽、齐婉烟和颜明月都用帕子掩了嘴偷笑。

    荀卿染将几个人让到炕上坐下,麦芽和紫菀端了茶果上来。

    “你们不嫌弃我就好,就是你们不来找我,我也要去找你们的。”荀卿染道。

    几个人坐了一会,就到容氏的宜年居来。走到门口,就有丫头迎过来,说容氏有些疲倦,在屋里睡着了,要几人到西次间。

    “那我们一会再来。”荀卿染道。

    “不如去看看大嫂。”齐婉丽提议。

    众人便从宜年居出来。齐大奶奶的无忧居,正在容氏的宜年居和齐二夫人的祈年堂之间。荀卿染几个人从后角门进去,迎面正碰上一个女子手里捧着盆白菊。

    “给四奶奶请安,给几位姑娘请安。”那女子赶忙屈膝行礼。

    荀卿染这才瞧清,这个娥髻女子正是孙姨娘。

    “这花着实好看,比园子里的都好。”齐婉烟看着孙姨娘手里的花。

    “我种了好几盆,这盆是大爷要摆在书房的。七姑娘要是喜欢,一会跟我去挑两盆,不比这个差。”孙姨娘笑着道。

    “七妹妹喜欢这盆,就把这盆给七妹妹。难道大爷还舍不得一盆花吗?”

    是齐大奶奶带着珍姐儿闻讯接了出来。

    孙姨娘陪笑,“是,是卑妾心肠直,时常转不过弯,想的不周到。”

    “你去伺候大爷吧。”齐大奶奶打发了孙姨娘,又把荀卿染几个让到正房。

    无忧居和宁远居布局相仿,只是无忧居后院遍种翠竹,前院还有两个小花圃,看着没有宁远居那么宽敞。

    “大哥今天可好些了?”荀卿染问。

    对于齐家大爷,因为只在敬茶的时候见过一次面,荀卿染对他的印象比较模糊,只记得是个高高瘦瘦的青年人,看上去十分温和。

    “是啊,大哥往年天气一凉,就咳嗽的越发厉害,今年可好了些?

    “还是老样子吧,最近因为四爷的喜事,心里高兴,咳嗽就好了些。”齐大奶奶答道。

    珍姐儿剥了个果子,递给荀卿染,“四婶婶。”

    荀卿染含笑接过,“珍姐儿越发懂事了。”

    齐大奶奶看着女儿笑,“珍姐儿和我说,想跟着弟妹学做针线。”

    “好。”荀卿染一口答应,又对珍姐道,“有空就去我那玩,你四叔养的那两大缸鱼很好玩。你娘要照顾你爹爹和弟弟,你自己来。”

    珍姐儿就有些害羞地笑着点头。

    一会工夫,有奶妈抱了个四五岁的男孩子进来。

    荀卿染知道齐大奶奶还有一子,名叫璋哥儿,因为不足月生下来,险些丢了性命,好歹救治过来。可是却一直体弱,三不五时就要病一次,因此很少出门。

    因为齐家大爷也是多病,再有个体弱的孩子,容氏和齐二夫人都免了齐大奶奶的晨昏定省,只让她细心照料父子两个。

    “娘。”璋哥儿被抱到齐大奶奶跟前,细声细气叫了一声。

    “璋哥儿,这个是四婶婶。前几天拿给你的金锁,你很喜欢的,就是四婶婶送的。你不是说想见四婶婶吗,还不快叫人。”齐大奶奶指着荀卿染,对璋哥儿说道。

    璋哥儿似乎不习惯见人,被荀卿染看了两眼,就把头窝到奶妈的怀里。

    “乖璋哥儿,平日的规矩都忘了吗?”齐大奶奶道。

    璋哥儿听了,这才慢慢转过头来,看着荀卿染,小声叫:“四婶婶。”

    这么近距离地看着,璋哥儿一张小脸,肤色白的几乎透明,荀卿染甚至可以看得见小孩子额头轻轻跳动的血管。

    “来给四婶婶抱抱。”荀卿染道。

    荀卿染坐在炕上,将璋哥儿抱在怀里。璋哥儿很轻,抱在怀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看着这个病弱的孩子,荀卿染不禁想起方家那个官哥儿。

    两个孩子差不多大年纪,官哥儿可是小肉墩儿一样,足有璋哥儿两倍重。

    齐婉丽几个都围了上来,荀卿染就拿了桌上的糖果,逗璋哥儿说话。璋哥儿很懂事,问他几岁了,叫什么名字,都能清清楚楚地答出来。

    “大爷知道四奶奶和几位姑娘来了,说不能来相见,请大奶奶留姐妹们多坐一会。”孙姨娘进来传了齐家大爷的话,也没出去,只退到一边。

    “……姐姐已经认字了,爹爹说我是男孩子,再过一年,也会教我写字。”这会工夫,璋哥儿已经和荀卿染熟了,很自在地坐在荀卿染怀里,摆弄着荀卿染胸前的金项圈,有些骄傲地说。

    “璋哥儿年纪小,虽不能认字,可已经能背书了。璋哥儿,那天你爹爹教了你什么,背给婶婶和姑姑听听。”孙姨娘在旁陪笑道。

    璋哥儿先看了看孙姨娘,又转头去看齐大奶奶,见齐大奶奶点头,才掰着小手,背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只学到这里。”

    璋哥儿背诵完,眨着眼看众人,有些害羞,可又很想人夸奖他。

    “好样的,璋哥儿是个小神童啊。”容云暖先开口。

    “咱们璋哥儿真是聪明孩子。”荀卿染也道。

    众人自然附和。

    璋哥儿苍白的小脸上也现出些红晕。

    齐大奶奶也笑了,“是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个?”

    “大爷这些天,精神比以往都好,就接璋哥儿过去,教了璋哥儿念这些。璋哥儿和大爷小时候真像,不论什么,先生只教一两遍就能记住。不用人担心,齐家又出了个才子。”孙姨娘抹着眼睛道。

    荀卿染心中纳罕,她听说孙姨娘是外聘来的,并不是齐家的家生子,怎么会知道齐家大爷小时候的事,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只是身子太弱了,不知受不受的了那寒窗之苦。”齐家大奶奶道。

    孙姨娘脸色一暗,低头又退到一边。

    “咱们璋哥儿看着就是有福的,小孩子,小时候弱一些。长大几岁,自然就强健了。”荀卿染忙道。

    “璋哥儿该吃药了。”齐大奶奶看了眼地下摆放的自鸣钟,吩咐奶妈。

    那奶妈赶忙过来要抱璋哥儿。

    “四婶婶。”璋哥儿虽有些恋恋不舍,还是被奶妈抱了下去。

    “大嫂,璋哥儿,平时都吃些什么药。”

    齐大奶奶叹了口气,林林总总说了十几种来。

    荀卿染暗自乍舌,这些药,不管是汤药还是丸药,一个小孩子的胃能有多大,吃了这些,还吃的下饭菜吗。

    “我不懂医术,只听说五谷养人,还是要让璋哥儿多吃些饭食才好。”

    姐妹妯娌几个又坐着说笑了一会,终归是怕扰了齐家大爷静养,就告辞出来,顺路就往祈年堂来。

    祈年堂上房,齐二夫人和齐二奶奶正和侯府派来的管事媳妇说话。

    “……曾家太太不是把曾家三小姐定给了云南布政司家,怎么又换成是曾家二小姐要嫁过去。还有,那天我派人去给宝姐儿送东西,听到什么出家的话,又是怎么回事?”齐二奶奶问道。

    第八十四章鲜桂圆(二)

    那管事媳妇看屋内没有别人,外面丫头们也都离的远远的,这才压低了声音,回道:“大奶奶去了后,侯爷看在大奶奶的份上,想着曾家太太年纪大了,就让她们母女三人住了下来,等曾老爷进京的时候再作打算。曾家太太就要给曾家两位小姐说亲,还是侯爷出面,说了云南布政司这门亲事。虽是庶子,可身上也有功名。侯爷说见过那位骆公子,是个不错的年轻人。曾太太就要给曾家三小姐定下来。可不知怎么,曾三小姐本来十分柔顺,听了这门亲事,就跑到曾家太太跟前跪着,说要出家。”

    齐二夫人和齐二奶奶对视了一眼,“原来是她要出家?”

    “就是。”那管事媳妇点头,“咱们宝姐儿偏听见了这话,吃的是侯府的供奉,可以把曾家三小姐送过去。那曾家小姐就哭起来。宝姐儿说如果等不得,可以立刻叫了师太来,给曾家三小姐剃度?br /gt;

    锦屏记第21部分阅读

    欲望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