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时衣第39部分阅读
嫁时衣 作者:肉书屋
嫁时衣第39部分阅读
一可这孩子的爹娘已经不在.叔叔婶子不管谁来管?
正想着,胡氏说了句:“张公子来了。”
她打开门,张子千走了进来,朝小冬一揖:“郡主。”
“不必多礼。那两个孩子的事儿,多亏你瞧见,要不然一定惹祸。”
张子千点头说:“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现在现在情况艰险。我想同您说一声,反正我也闲着,不如我来看着他们兄弟俩,省得再出什么波折。”
小冬想了一想:“那就要多劳烦你了。”
不过张子千人虽然机警沉稳,可凭他这身板儿力气,那两小子要是动起蛮来,他恐怕不是对手吧?
张子千仿佛能看出她在想什么,点头说:“我也有点拳脚功夫,郡主无须多虑。”
送了他出去,小冬觉得头嗡嗡的,一跳一跳的疼起来。可是这时侯若是说出来.胡氏只会更担心。
后头不知哪条船上传来斥骂呼喝声,随后是一声凄厉的惨叫。小冬手一颤,绣花针狠狠扎在自己手指头上。
胡氏摇着头,轻声念叨:“作孽啊…这些人亦是无法无天。”
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拳头硬才是道理。
小冬闷闷地吮了下手指,刚想接着绣,船身忽然震了一下,动静似乎是从脚底传来的。
船里众人心种惶惶,太阳一点一点慢慢的爬到头顶,午饭摆了,谁也没心情吃。小冬只喝了两口汤.为了怕胡氏担心,又吃了一个小水晶包子,里头是虾肉小白菜馅儿的,可是并不觉得鲜美,小冬觉得舌根微微发苦,所以吃什么都是一股苦味儿。
秦烈走了进来,一边脱外衣一边说:“行了,咱们等下就走。”
小冬忙问:“已经找到……那人了?”
“有信儿说,那人应该是住西堂山方向跑了.他们的人已经追下去了。”
小冬长长的松了口气,胡氏在一旁合掌祷告:“谢天谢地,菩萨保佑。那咱们快走.这就走。”
“对了,”小冬问:“刚才船是不是撞到什么东西上头了?”
“没有。”秦烈也轻松多了.虽然眼里净是红丝,神情疲倦,但是举止显得敏捷从容:“是船上有人挂在舱板上。”
那这一下撞得可够重的。
“有人受伤了吗?是谁?”
“没人受伤,你看看你的样子.眼晴都熬红了,快去歇会儿吧。”
小冬点点头,可是并不能全放下心来。等船终于开拔,小冬看着船离岸渐远,挂起了帆,行得飞快,一会儿便把枫林渡彻底抛不见了。
船上不知是谁先叫出声来,随之整船人都跟着欢叫起来,仿佛在庆幸着死里逃生。
秦烈简单的擦洗了下,陪着小冬一起躺下来。
“后头那些船上的人……他们会怎么样?”小冬想起那声惨叫,仍然十分不安:“若是能帮他们一帮……”
“那些人只是搜船,也不会随便伤人的。我过去看了,那人膀子折了.没有性命之忧。”
“现在做主的是谁啊?是那个惠延的弟弟?”
“他们这会儿也乱的很。有人要大开杀戒,有人说此时不宜多结仇家。惠延一死,他弟弟的威望不足以服众,枫林渡眼看就是一场大乱。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想着替惠延报仇,他们只是瞄上了空出来的那位置。你放心吧,刚才他们搜过的几艘船也已经走了,还剩下两三艘,料也无妨。“
小冬枕在他胸口:“真想不到…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前一刻惠延还威风八面的打着石姑娘的主意,下一刻就做了无头鬼了。”
“嗯。”秦烈低声说:“他们吃的就是这行饭.迟虽都有这么一天。”
“我看他们这么人多势众,昨天夜里头那些火把好象漫山都是。”
“其实没这么多人,昨天晚上那是连老弱病残都上了,其实平时能打能杀的也不过三四百。对了,我听胡妈妈说,你这两顿都没怎么吃东西?”
小冬有些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她眼皮沉重,神智也越来越不清楚:“对了,刚才是谁拉到了船板上?好大的动静。”
秦烈一笑:“你肯定想不到.子千把土生和保成两个关到下头了,那里原来是装货的,现在空着,结果正好用来关他们。刚才那肯定是他们想撞门。”
把那两个惹祸精关到底船了?张子千还真是……敢作敢为啊。
秦烈在她鬟边亲了一下:“你太累了,快睡吧。”
“嗯,我眯一会儿,你等下把我叫醒。”
小冬模模糊糊地想,不知杀了惠延的是什么人,有没有被那些人抓住。不知为什么,小冬由衷希望那人可以逃出生天。
结果因为心里终于踏实下来,小冬足足睡了七八个时辰才起来,之前那一天一夜的经历让她心力交悴,从上次京城的变乱之后,小冬己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担惊受怕。胡氏服侍她起身,在一旁念叨着:“下回再不来这地方了。回去我就去禀告王爷,发一支兵把这些强盗都平了。”
小冬懒洋洋地,胡氏替她梳头发,小冬索性往后一靠:“这是到什么地方了?”
胡氏说:“我听说,前面叫什么宜镇,啊,对了,说过了宜镇就是屏州了。”
小冬微微一怔。
屏州。
胡氏显然知道她在想什么:“郡主是不是想起赵芷了?”
“嗯。”
胡氏并不知道后来四皇子告诉小冬的事情,所以她也不会想到小冬现在的心情究竟有多么复杂。
第一百零八章 相见
从清河楼朝下望,这已经算得上是个十分热闹的大镇。
当然,这里不能和北方的京城,不能和江南的宣州,也不能和路上经过的其他一些地方相比。但是与这些天经过的一些小镇相比.这里已经是人烟稠密,安定而繁华。
这里的街上有许多女子,她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挎着篮子,清脆爽辣的招呼叫卖,绣线,胭脂,甜瓜,还有花花绿绿的,小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东西。这在京城是见不到的,宣州更不是这样。京城的风气比宣州还开放一些,仕女们可以上街,出游,进香,赶会,女孩子们还可以上书院,街上可以见着许多带帷帽的女子。宣州的街上,除了五岁以下的女童和半老的妇人,是瞧不见年轻女子的。
屏州这儿却显得如此淳扑,自由。
小冬托着腮望着下头街上同俗。这里与遂州邻近,可是与遂州的口音又有不同。
秦烈替她添了一碗茶:“尝尝。”
小冬先警惕抽看他一眼:“不是咸的吧?”
“不是。”
“真的没搁盐?”
秦烈强忍着笑:“真没有。”
小冬这才放心端起来尝了一口。
还好还好。
刚才上了楼伙计给倒了茶,小冬看着有些绿幽幽的,和平时喝的茶差不多,结果一喝到嘴里差点喷出来。
那茶是咸的。
其实茶还没入喉的那时候她已经觉得不对了。因为她闻到了一股葱姜的味儿……可是她的动作太快。
秦烈脸上的表情怎么看怎么促狭:“你看你,喝得这么快,我还没来及和你说呢,这茶和你以往喝的茶可不一样。”
他明明就是有意的!
“这次真的不是咸的了。
小冬先闻了闻气味,果然是一股清幽幽的茶香。她小心地尝了一口。
“这清河楼,也是章家的产业。”秦烈说:“你要不要见一见赵芷?我可以请人安排一下。”
“章家离这里远吗?”
“不远。”秦烈朝东边指:“从这儿过去,你看,那边的一大片青瓦屋顶,那就是章家。”
小冬从窗子望出去,果然离的并不算远。
“赵芷在章家过的好吗?”
“我让人打听的消息说,还过得去。”
过得去一一
那就是说,不是很幸福。
小冬望着茶杯,慢慢的点了一下头。
“我想见见她。”
“嗯,那走吧。”秦烈站起身来,将茶钱放在桌上。
秦烈叫了一乘轿子来,屏州的路并不平坦,高高低低的,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过了差不多一顿饭的功夫,轿子停了下来,秦烈掀开轿帘:“到了,来。”
小冬抬头看了一眼,这儿是一间不大的庵堂,里头供着观音。天井很小,院子里栽着两抹茶花,花开得正好,花朵沉甸甸的,有碗口般大小。
“我们在这儿等一会儿。”
有个老尼姑端茶上来,一语不发,脸上木木的没有表情,也没抬眼打量他们。她穿着一身灰色缁衣,走动时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活象一抹灰色的幽灵。
“这是什么地方?”
“在章家的后面,就隔了一道桥。出了门朝东走百十步,过了桥就是章家的后门。”
这里异常安静,刚才前面那街上够喧嚣热闹似乎和这里完全没有关系。炉里的香烧了一大截灰,跌下来散成了一片灰。
小冬隐约听见了脚步声,很远,亦真亦幻。
然后那声音渐渐清晰起来,越来越近。
吱呀一声,院门被推开了。
小冬看了秦烈一眼,扶着椅子慢慢站起来。
外面来的人已经走到了门前,停在了那里。
隔着一道门,外头显得比屋里亮许多。
小冬一时间看不清楚她的脸。
依稀觉得,赵芷不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赵芷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小冬的记忆中,最清晰的,还是她们在集玉堂上学的时候,赵芷梳着双垂髻,戴着一对粉雪似的绒花。嘴巴里经常是含着一块糖,于是左颊和右颊会偶尔凸起一块,看来十分滑稽。
“小冬?”
她慢慢迈过门坎,扶着门站在那儿。
小冬终于看清楚了她的样子。
眼前的人,已经不是那个面色红润,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赵芷了。
她敷着铅粉,所以面色白得不那么自然。她的头发梳成一个翻髻,看起来有几分凌厉。眉心有一道竖痕,看来整张脸带着点愁苦郁色。
没见到赵芷之前,小冬曾经想过,事隔多年久别重逢,她们会不会又哭又笑抱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她深吸了口气,把眼中的泪意硬忍了回去:“阿芷。”
赵芷的嘴唇微微颤抖,她的唇抿着,眼圈微微发红:“我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着你……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我们是回遂州,途经这里。”
赵芷点点头,轻声说:“我还没有恭喜你们。”
秦烈轻声说:“你们俩说会儿话,我在外面等你。”
“你……过得还好吗?”
赵芷点点头,慢慢地说:“还好。就是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没个说话的人。婆婆有些严厉,不过我相公对我很好……京城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小冬更不好答。
其实,许多事情赵芷都是知道的,小冬写的信里也约略提过。
京城能怎么样呢?京城很好,一切如常。只是京城完全没有人提起景郡王和二皇子了,就象这两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当然,与他们相关的人,也没有存在过。
为什么……她们曾经是那样亲密,是姐妹,朋友,同窗,玩伴……一起写字,一起练琴,偷偷在集玉堂考试时传递纸条。
现在她们都嫁了人,那些过往象被大风刮走了一样,渺茫地抓不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两人坐了下来,小冬说:“怕章家管你管得的严,乍一上门去不那么方便,所以秦烈先安排咱们这么见一见。若是你方便的话,明天我正式登门拜访去看你。”
“嗯,章家在这里是大户,家规是严些。不过你和我是堂姐妹,来看我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赵芷到底没说让小冬正式登章家的大门拜访。
景郡王的事情不知道章家是不是都清楚。不过想必也是心中有数。虽然大夏朝问罪并不涉及已嫁女。可是章家娶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似的儿媳妇,自然是要着意管束,以免再惹出什么事来祸及自家。
赵芷有些絮絮的说了些闲话:“一开始来的时候过不惯,吃的饭菜,住的房子,这里喝茶还放盐……章余的人说话我都不怎么听得懂,平时也没人可以说话……”
小冬想,这个她也见识到了。的确,茶里放盐是让人太不习惯了。
“刚来到我就生了病,病了好长时间。多半是水土不服吧……”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她也听说了景郡王和二皇子发动宫变却落得一败涂地的消息吧?
小冬取出一对镶如意珠的镯子,一只宝石缨络的长命锁:“来得匆忙,这个是给我那个没见过面的小侄子准备的。”
赵芷怔怔看着,却不伸手来接。
小冬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我……都有一个多月没见着他了。”赵芷话没说完,眼泪大滴大滴地滑了下来。她掏出帕子擦泪,将脸上的粉擦得一团花。
“怎么?”
赵芷深吸了几口气,又狠狠擦了鼻子:“他……被我婆婆抱去了。我生完孩子之后身体弱,我婆婆就把孩子抱去她院子里养。后来我将孩子要回来,可是没有两天,因为孩子闹肚子,我婆婆说我年轻照顾不好,||乳|娘不尽心什么的……又把孩子抱走了。”
这样听起来,章家这位老夫人,做的事在道理上是挑不出错的。
一来,她是婆婆,是章家内院里当仁不让的主人,赵芷须得尊敬她,服侍她,不能违逆。二来,她抱走孩子说的也没有错。赵芷先是产后虚弱,孩子照料了两天之后,又没有照料好。
“那,你相公怎么说?”
赵芷带着浓重的鼻音,闷闷地说:“先前抱回来就是他去和他娘说的。可是这一回他也说放在那边养,等大一些了再带回来。”
这说的……也没错。
可是对赵芷来说,哪有这么容易。
她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来到屏州,连这里人说话都不怎么能听懂。
她的亲人已经都不在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生下的孩子,是真正和她血脉相连,是真正的,完全属于她的。虽然有丈夫,可是章满庭他首先得是个好儿子,是个顶门户的男人,他要考虑的东西,应该更多。他的家族,他的自身,即使他能体贴赵芷一一可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被抱走,对赵芷来说,肯定象摘了她的心去一样。
就算过了一年,两年的,孩子再被抱回来,可是这中间赵芷该有多么煎熬?
小冬安慰了她几句,可是她自己都觉得这种安慰是多么苍白无力。
赵芷曾经多么快乐,在景郡王府也是景郡王妃捧在手心里,前面的十几年都是顺坦的。现在没有人能护着她了,无论有多少委屈心酸,也无处去诉。
她不安慰,赵芷还能忍得住。小冬一劝她,赵芷的泪反而越滚越多。也许是在章家,连哭也不能痛痛快快的哭。
第一百零九章 开船
赵芷冲进船舱里来只说了一句话就晕了过去。
“快,快开船。”
胡氏只来及赶紧接住了她怀里抱的孩子,赵芷倒了下去伏在舱板上一动不动。
小冬急忙让人将她扶起来安置在榻上,船上随行的人里有郎中,过来替她诊过脉,说是因为受惊和虚脱,并不要紧。也顺便替那个孩子也看了看,孩子倒是十分健康。皮肤又白又软象棉花糖一样,眼睛水汪汪的,是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快乐的吐着口水泡泡。小冬伸过手去,他就抓住了她的手指,饶有兴致地握紧了不放开。他的手指看来又软又小,可是却挺有劲儿,抓着了就不放手赵芷没有醒,醒着的这个孩子,又没办法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胡氏猜测:“她不会是从章家跑出来了吧?”
小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赵芷刚才大哭了一场,她的哭泣应该原困很复杂。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和孩子有关。她是不是回去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今她将孩子抱了过来,从章家离开找到了码头上?
胡氏说:“不如去请姑爷来吧,让他打听打听章家的情形,看是出了什么事情。”
“也好。”
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
只是,赵芷为什么上船时喊的是那么一句,她急着要逃离什么?是惧怕孩子再被带走,怕章家的人追来?
除了抱走孩子,其间还发生了别的事情吗?
胡氏想的比小冬更多一点,她能确定赵芷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她的鞋光剩了一只在,另一只不知道丢哪儿去了。她是出了什么事?惹了祸?那会不会牵连到小冬的身上?
不能怨她这样想,实在是太巧了。小冬才刚刚去看了她,回来没一会儿,她就做下了什么事,任谁也觉得这中间肯定有什么联系,小冬也就脱不了关系。
秦烈差去打听的人已经回来了,他将小冬叫到一旁,低声说:“章家老太太死了。”
“啊?”
小冬嘴张一下,说不出话来。她深吸了口气,努力镇静下来:“是怎么死的?”
“还不知道,没打听到那么多。不过她一向身体康健,还不到五十……”
言下之意,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
“章家的人正在找寻他们母子,还没找到我们船上来,不过也是迟早的事。我们的船过来并不是什么秘密,赵芷抱着孩子一路过来肯定是有人看见的。”
夫妻俩对望了一眼,秦烈对小冬的了解,有时候甚至超过她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我去吩咐,立刻开船。”
小冬点了点头。
要把赵芷交给章家人,小冬是做不出来的。
可是……目送秦烈出去,小冬心里,有些不那么确定。
要说以前的赵芷,小冬是坚信她不会为恶的。
现在呢?
她虽然也不能将赵芷交给章家的人,可是……她对赵芷并不是没有疑虑的。
纵然她没有杀人之意,可是,章家老太太的死,和她抱着孩子出逃之间一定有联系。她究竟做了什么?
胡氏关切地问她,小冬觉得十分疲倦,只说了句:“章家老太太死了。”
胡氏一惊:“什么?”
胡氏的人生阅历比小冬可要强多了,她微一沉吟:“这可真是个大麻烦。”
也许刚才就不应该上她上船的一一不,那也不行。小冬先前和她见过面,这两件事只怕会被人串起来……就算不让赵芷上她们的船,她们是堂姐妹,这层关系也撇不清。不然的话,为什么章家老太太早不死晚不死,偏偏今天,偏偏这时候死了?不然的话赵芷为什么哪儿都不去.偏偏就朝着码头,奔着他们来了?
不让她上船,也是不成的。可是上了船……这麻烦就算真正的跟上她们了。
船身震了一下,胡氏朝外看了一眼,船头船尾有船工忙碌着,收揽,挂帆,船缓缓的移了岸。
“郡主,等她醒了,先把事情问话楚,以后的事慢慢再说。”
小冬点点头:“我知道……”
“你啊,就是心太善了。要我说,你今天原不该去见她。景郡王那事儿……还有,景郡王妃,那都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啊。一个看着斯文老实,却有胆子谋反。一个平日里八面玲洗,周旋于众人之间,却把这件事儿埋得死死的一点儿风都不透。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事先能对那事儿一无所知么?”
小冬摇摇头:“那时候她能有多大?景郡王夫妇瞒着她也是很自然的。”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小冬却也有些疑惑起来。
就拿她来说,若是安王几十年来密谋造反,那府中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异样吧?就算自己猜不到真相,可是也不会一点儿都不猜测,一点儿都不怀疑。那赵芷是不是真的一无所觉?
还有,那年上元夜的事。
那件事就象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就算不去想,可那根刺不会消夫,还是梗在那里,时不时的隐隐作痛。
这一路很是顺利,晚上也没有停歇,借着月色和灯火照亮,船走了一夜。小冬睡不踏实,一夜间醒来数次。耳边可以听到水波拍着船帮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浪花翻溅。月光透过窗子,就照在帐乎上。冰绡纱的帐子被月光照得一片银亮,象是一层淡淡的雾一样。
秦烈翻了个身,睡意朦胧地说:“小冬?快睡吧。”
“嗯。”
秦烈一直在外头安排,才刚睡下不到一今时辰。小冬不愿扰他,躺在那里不再翻身,呼吸平缓。
可是她的心情却无法象她的身体一样,这么容易就平静下来。
胡氏让人照看着赵芷和那个孩子,和他们的舱室隔着,刚才小冬还听着孩子哭了一阵,船上没有其他东西拾孩子吃,胡氏找出了行李里带的||乳|干什么的,弄碎了和米一起熬出汁来喂他。他并不挑食,吃了大半碗一一也许是他俄了。小冬抱着他,胡氏拿着调羹舀了那糊糊一勺一勺的抹,他那个吃相,就象嗷嗷待哺的雏鸟,吃完了这口就张嘴等着下一口。
第一百一十章 忤逆
这个孩子小冬一见到他就觉得很喜欢。
她好多年来都没接触过这么小的孩子,上次三皇子的儿子满月,她虽然去了,可是却连那孩子一眼都没瞧见,更不要说抱他。
那个孩子太重要,他身上汇聚了太多人的希望与重视,他这辈子要走的路,差不多已经被注定了。
小孩子的身体太软了,象面条一样。不敢用力,怕把他抱坏了。又不能不用力,怕他会滑掉。小冬不过抱了他短短一刻,就觉得身上出了汗,两臂发酸。
她的手缓缓朝下,按在自己的小腹上。
她将来也会有孩子的。
会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呢?他会长什么样子,会不会健康、聪明、乖巧?会生得象她?象秦烈?也许会隔代相像,象安王,或者象秦氏……
她猜想着,在脑海中描绘,越来越期待,甚至有些等不及想早一天见到他。
黎明前船慢了下来,这会儿天最黑,月亮隐没,太阳还没升起。船舱里的凉意也重。小冬朝秦烈身边缩了缩,她一动,秦烈就醒了过来。
隔了一间舱房,小冬听到清晰的儿啼声。
“还早,再睡会儿吧。”
“不了。”小冬摇摇头,也坐起身来。两人披上衣裳,外头红芙也已经起来,端了水进来给小冬梳洗。
那孩子一直在哭,胡氏将他给抱了过来。
“他是不是饿了?还是哪儿不舒服?”
“应该不是饿的。”胡氏把襁褓打开来,尿布也没有湿。
小冬俯下身去,那孩子光着两条腿,肉乎乎胖悠悠的,腿蜷着,正用力地蹬着脚丫,哭得脸发红。
胡氏把襁褓又包起来,小冬伸过手:“我来抱抱。”
不象胡氏那样熟练,一只手就能把孩子抱得稳稳的———小冬得两手齐上。她试着晃着孩子,轻轻地拍着他,嘴里咦咦唔唔地哄他。
可能是觉得很舒服,那孩子终于不哭了,一双湿漉漉的眼睛又黑又亮,专注地盯着小冬看。
“赵芷还没有醒?”
“没有。”
天渐渐亮了,太阳升了起来,阳光照在水面上,那些鳞鳞的金色的波纹倒映在舱顶上,看起来亮晶晶的。
那孩子吃过了,又换了一次尿布,又沉沉睡了过去。
而赵芷也醒了过来。
小冬看到她的时候,她一脸的茫然地坐在那里。
“阿芷?”
她慢慢转过头,看了小冬一眼。
“出了什么事?”
赵芷低头看看自己的手,仿佛想起了什么:“我的孩子呢?”
“孩子没事。刚才给他吃了点米糊……”
“把孩子给我。”
她的神情有些执拗,目光凶狠。
小冬转头吩咐了一声,红荆出去将孩子抱了进来。
孩子睡得很沉,即使赵芷一把将他抢了过去紧紧抱着,他也一声没吭。赵芷专注地看着他,仿佛守财奴看守着自己的财宝一样,带着欢喜、惶恐、甚至有一种贪婪。
她不开口,小冬说:“章家老太太死了。”
赵芷动作僵了一下,慢慢抬起头来。
“我以后……再也不回章家了。”
“回不回是一桩事,她的死,同你有没有关系?”
小冬只差没有问出来,你有没有故意伤人杀人了。
赵芷缓慢而僵硬地点了一下头。
小冬的心“咚”一声沉到了底。
如果是这样,那她绝对是回不去了。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芷呆滞地说:“我推了她,她倒了……脸色乌青,还流了血……我就抱着孩子,出了后门……”
“你为什么要推她?”
赵芷又闭上了嘴。
小冬又问了两回,也没问出什么所以然来。出了门胡氏低声说:“郡主,这事儿你怎么打算的?”
“她孩子这么小……”
胡氏叹口气:“这可真是桩麻烦。带着她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章家不追究,我们到遂州时可以想办法让她安顿下。但如果章家追索,这件事就不易了结。”
“章家未必会追究。”
章家如果通过自己的势力,他们的根基是在屏州,到遂州的话未必能做什么。如果是官府———不,他们应该不会找官府。
一来这是家丑,二来,赵芷身份太复杂。复杂得……
章家不会找官府的。
那他们会不会追到遂州来呢?
“我看,赵芷和以前可不一样了。”胡氏看了一眼房门:“现在的她只怕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你还是别和她走得太近,有什么事儿我来处置。”
“我知道。”
“这事儿不能胡乱心软,她能忤逆她婆婆,谁知她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小冬点点头。
在她前世的时代,媳妇婆婆动口甚至动手的都有,各说各有理。但是在这个时代,做媳妇的对婆婆是要绝对恭顺的,打要不能还手骂要不能还口,否则你就是忤逆。不管是按家法,祖规,律法,都是可以打死不论的。
小冬很清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不能就这样将赵芷撇下。
唉,小冬真是叹气都叹得无力。
挺好,这一艘船上装了好几个麻烦。李家三兄妹算一个,石秀算一个,赵芷又是一个。
一个比一个棘手。
真可谓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反正一堆麻烦背在身上,小冬也不去想了。总之船到了岸,该怎么办怎么办。石秀和李家三兄妹各自送回各家去,赵芷……
她是京城回不了,婆家也不能回。身无长物———带着孩子。
按胡氏的办法,这事好办得很,赵芷送进个尼姑庵去,孩子交给旁人抚养,这事儿就与他们再不相干了。但是……
让赵芷和孩子分开,这谈何容易,又是何等残忍。
是的,她始终不象这个时代的人。
也许是她生长的环境一直很安全,安王和赵吕将她保护得太好,她没有机会见识、学会残忍。
胡氏虽然有时候对她有些“怒其不争”,但是胡氏……何尝不是觉得宅心仁厚其实很可贵?小冬不止一次地说过,胡氏的后半辈子完全不用担心,她一定会好好待她给她养老送终。胡氏没有儿女,如果小冬真的变得凉薄狡猾,不但后半生没了着落,半辈子的付出和心血白搭————她知道的事情还太多,只怕求个善终都难。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适应
各怀心事中,船终于到了遂州。
小冬是第一次到这里,可是在秦烈的讲述中,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象。
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山是青的。
现在她真的见到了,天是蓝,水是绿,山也是郁青苍远的——美是很美!
可是该死的秦浩为什么事先不说遂州的蚊子也很猛,很美?
下船没一炷香的功夫,小冬脖子上手臂上被咬了好几处,大红肿包转眼就鼓了起来。她明明穿着长袖衣裳,这蚊子是从何钻进去下的嘴呀!
还有遂州那路,会是上上下下的石阶,连超过十丈的平路都没有,有的地方是轿都抬不了,只能坐那种两人抬的小滑竿,两根竹竿上绑一个椅子,人往上一坐,就抬起来了。这个坐着舒服么?
小冬想说,一点儿也不舒服。
怎么说呢?她的屁股经过这么多年的养尊处优,早就被娇惯得不成样子了。出门不是车就是轿一一这滑竿硬梆梆的,坐上面一是硌得慌,二来小冬总觉得自己会掉下去。一路战战兢兢,风景美不美她是没注意看的,只是觉得这条路实在太远了。抬她的人还健步如飞,她上面坐得一头是汗。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秦烈笑嘻嘻地来扶她下地,小冬觉得两条腿都不大听自己使唤了,抬头一看一一好大。好大的一座楼啊。
可是,这楼上一块砖瓦土石都没有。除了木头,竹子,还有茅草。小冬站在门前眨了好几下眼。
“来来,进去看看。”
从京城来的一群人明显都有些适应不来。就拿胡氏来说吧,那是久经考验,走路别说没脚步声,镯子啊钗子上的流苏啊都不带响一声的。可是这个地下铺的不是砖,而是藤编地板,除非是只猫经过,那肯定没有声音。除此以外,谁上去都是咯吱咯吱响,从搂上响到楼下,里一直响到外。
小冬琢磨,这倒挺好,晚上估计防盗。贼一进来,老远就开始吱呀吱呀的,再喂两条狗,这院门前可以不用闩了。结果进了院,还真的看见两条狗,身瘦毛短,眼露凶光,吓得小冬立时往后退了一大步。
“不用怕,拴着呢。”
啊,仔细一看果然是拴着的。
小冬咳嗽一声,秦烈领她继续朝里走:“来,上楼,这儿慢点。
“嗤啦,一声响,小冬的裙子被勾破了一条口子。秦烈蹲下身,替她把裙子拢一拢,笑着说。“嗯,你得再做两身儿新衣裳才成。这裙子好看,可在这里不大合适。”
小冬在来的路上已经看到了,还有屏州,街上的那些姑娘穿的都是窄裙,有的就是花裤,系着绣花围裙.十分利落,方便走动。自己这种裙子在京城看来是很正常很体面,在这里却变得十分累赘。
“对了,石姑娘呢?燕子她们呢?”从下船起小冬就没见着他们。“石秀我已经安排人送她回家去了。”秦烈扶着她上楼:“石秀家住得离这儿不远,李家要远一些,不过他们家的人已经等在码头上.一下船就把人接去了。”
小冬想,好象是见着有人等在那,不过那时候她忙着对付在身边盘绕的蚊子,没有多留心。
虽然一开始对他们很头疼,可是一下子都走了,倒还觉得有些冷清。“赵芷她我也让人安顿了,后面有一座木楼,很是安静,以前有客人在那儿住过,各样也都齐备。”秦烈一口气说完,用那种“我能干吧快夸我吧”的眼神盯着小冬看。小冬微微一笑以示嘉奖,提着裙子转过身来继续爬这吱嘎作响的楼梯。
进了屋还有让她不习惯的地方一一这屋里很简单,中间有一道竹编的隔门,将外室与内间隔开。外室的矮桌蒲垫就不用说了,内室除了口箱子两个矮橱,别的就没有了。
“床呢?晚上睡哪儿?”
秦烈挠挠耳朵:“晚上铺了睡,白天就卷起来。嘿,我没和你说过吗?”
小冬用力摇了摇头:“没说过!”
“嘿,你要想睡床的话,我让人去抬张来。”
“算了,试试睡地下也行。”
北方地凉,所以大家都睡床、炕。遂州这里好象都是楼,木楼、竹楼,不接地气,那睡床和睡地的区别也不太大了。
“嗯,我让人把东西搬上来,你先歇会儿。”
小冬有些纳闷:“我不先去见母亲吗?”怎么一直没见秦氏。
秦烈不在意地挥挥手:“母亲不在家,往婆夷那边去了。从遂州过那边去挺近的,两三天就回来了。”
“哦……”怪不得没见她。
小冬看着秦烈出去,有点迷惑。
秦烈到了遂州之后…….好象和在京城不大一样。在京城的时候他固然和旁人有所不同,但大致上还都是一样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可是到了遂州以后……嗯.形容不上来。
好象……松开了枷上了山的猴子,没拘束,很自在,对许多事情也不在意了。
胡氏捧着盒子进来,里面是小冬带来的一些首饰。小冬已经预感到这些东西,在这里多半都派不上用场。正经的头面.在家戴的,出门戴的。小冬已经尽量精简了,胡氏说再精简就要失礼了,肯定不够戴。可是在这里一路上,见到的女子,头上少有珠宝,或是鲜花,或是银器。这是一个和京城完全不同的地方。
“妈妈坐下歇歇,东西让她们收拾吧。”
胡氏摇头说:“我得看着些、她们若是漏了一样半样儿的,要用时现找不着。”胡氏压低声音:“这地方怎么住得惯呢?姑爷怎么也没修一修改一改?这屋里空荡荡的,也不添置些。”
“咱们自己带的也不少,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也住不了几天。”
胡氏还是十分不满。
午饭是个黑矮的妇人端了来的,青叶包的麻耙,煮的象菱角之类的东西,还有几个菜。她笑着指着菜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说都没怎么放辣.让她们放心吃。
胡氏问她:“没有汤吗?”
她倒是听得懂官话,只是说不了,比划了一下,意思是汤有,要再去端。
小冬有点体会到当时四公主说的那种感受了。
麻耙味道还好,只是太黏牙。菜不是偏酸,就是偏麻辣。汤端了上来,看着不烫,可是上面一层油盖着,小冬喝了一小口,烫得差点叫出声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衣食住行上头全不习惯,四周的人都不认识,连话都听不清楚。这实在很难让人适应。
“胡妈妈,吃完了饭,咱们一块儿收拾东西吧。”小冬笑盈盈地说,把那碗汤放在一边,从竹根雕的壶里倒水喝。这个壶雕得别致,小冬能认出这是秦烈的手艺。
秦烈忙到天黑时才回来,空荡荡的屋里已经大变样了。他在门口愣了下神儿,左右看看,才迈步走了进来。
窗上挂上了竹帘,还笼上了一层纱。屋角的熏炉吐出袅袅的青烟,暗香弥漫。内室与外间用帐幔隔开了,屋里已经燃起了灯,小冬显然刚刚沐浴过,披着湿漉漉的头发,身上带着一股谈淡的潮意和香气。
“咦,回来了?”小冬探头朝他笑笑:“吃了晚饭没有?”
秦烈怔怔看着她。小冬脸红扑扑的,因为傍晚起了风,她在白陵里衣外头披了件浅紫的披帛,看来绰约轻盈,象笼在一层薄雾中。
“这是你……”
“哦,”小冬笑着走了过来,赤着脚,这楼里的地上铺着木板,干净得很,鞋袜都可以不穿:“把船上的东西搬了下来,简单收拾了下。看看,怎么样?”
“挺好的。”秦烈把她揽在怀里,两人站在窗边一起朝外看。西边的天际还有一抹淡谈的暗紫色,头顶的天空变成了深深的蓝,星子一颗颗的亮起:“来得仓促,这儿都没来及收拾,怕你住不惯。”
“你能住,我也能住。”小冬说:“晚上我还下了厨,做了个凉拌菜呢,可惜你没回来。”
挂起了窗纱帘帐,又熏了香,没了蚊虫叮扰,吃的也是自己习惯口味的饭菜。小冬觉得,这遂州与京城也没什么大差别了。甭管在哪儿,都不要委屈自已。有条件要过得好,没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过得好。
不,这里比京城更安详静谧
嫁时衣第39部分阅读
欲望文
嫁时衣第39部分阅读
一可这孩子的爹娘已经不在.叔叔婶子不管谁来管?
正想着,胡氏说了句:“张公子来了。”
她打开门,张子千走了进来,朝小冬一揖:“郡主。”
“不必多礼。那两个孩子的事儿,多亏你瞧见,要不然一定惹祸。”
张子千点头说:“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现在现在情况艰险。我想同您说一声,反正我也闲着,不如我来看着他们兄弟俩,省得再出什么波折。”
小冬想了一想:“那就要多劳烦你了。”
不过张子千人虽然机警沉稳,可凭他这身板儿力气,那两小子要是动起蛮来,他恐怕不是对手吧?
张子千仿佛能看出她在想什么,点头说:“我也有点拳脚功夫,郡主无须多虑。”
送了他出去,小冬觉得头嗡嗡的,一跳一跳的疼起来。可是这时侯若是说出来.胡氏只会更担心。
后头不知哪条船上传来斥骂呼喝声,随后是一声凄厉的惨叫。小冬手一颤,绣花针狠狠扎在自己手指头上。
胡氏摇着头,轻声念叨:“作孽啊…这些人亦是无法无天。”
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拳头硬才是道理。
小冬闷闷地吮了下手指,刚想接着绣,船身忽然震了一下,动静似乎是从脚底传来的。
船里众人心种惶惶,太阳一点一点慢慢的爬到头顶,午饭摆了,谁也没心情吃。小冬只喝了两口汤.为了怕胡氏担心,又吃了一个小水晶包子,里头是虾肉小白菜馅儿的,可是并不觉得鲜美,小冬觉得舌根微微发苦,所以吃什么都是一股苦味儿。
秦烈走了进来,一边脱外衣一边说:“行了,咱们等下就走。”
小冬忙问:“已经找到……那人了?”
“有信儿说,那人应该是住西堂山方向跑了.他们的人已经追下去了。”
小冬长长的松了口气,胡氏在一旁合掌祷告:“谢天谢地,菩萨保佑。那咱们快走.这就走。”
“对了,”小冬问:“刚才船是不是撞到什么东西上头了?”
“没有。”秦烈也轻松多了.虽然眼里净是红丝,神情疲倦,但是举止显得敏捷从容:“是船上有人挂在舱板上。”
那这一下撞得可够重的。
“有人受伤了吗?是谁?”
“没人受伤,你看看你的样子.眼晴都熬红了,快去歇会儿吧。”
小冬点点头,可是并不能全放下心来。等船终于开拔,小冬看着船离岸渐远,挂起了帆,行得飞快,一会儿便把枫林渡彻底抛不见了。
船上不知是谁先叫出声来,随之整船人都跟着欢叫起来,仿佛在庆幸着死里逃生。
秦烈简单的擦洗了下,陪着小冬一起躺下来。
“后头那些船上的人……他们会怎么样?”小冬想起那声惨叫,仍然十分不安:“若是能帮他们一帮……”
“那些人只是搜船,也不会随便伤人的。我过去看了,那人膀子折了.没有性命之忧。”
“现在做主的是谁啊?是那个惠延的弟弟?”
“他们这会儿也乱的很。有人要大开杀戒,有人说此时不宜多结仇家。惠延一死,他弟弟的威望不足以服众,枫林渡眼看就是一场大乱。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想着替惠延报仇,他们只是瞄上了空出来的那位置。你放心吧,刚才他们搜过的几艘船也已经走了,还剩下两三艘,料也无妨。“
小冬枕在他胸口:“真想不到…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前一刻惠延还威风八面的打着石姑娘的主意,下一刻就做了无头鬼了。”
“嗯。”秦烈低声说:“他们吃的就是这行饭.迟虽都有这么一天。”
“我看他们这么人多势众,昨天夜里头那些火把好象漫山都是。”
“其实没这么多人,昨天晚上那是连老弱病残都上了,其实平时能打能杀的也不过三四百。对了,我听胡妈妈说,你这两顿都没怎么吃东西?”
小冬有些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她眼皮沉重,神智也越来越不清楚:“对了,刚才是谁拉到了船板上?好大的动静。”
秦烈一笑:“你肯定想不到.子千把土生和保成两个关到下头了,那里原来是装货的,现在空着,结果正好用来关他们。刚才那肯定是他们想撞门。”
把那两个惹祸精关到底船了?张子千还真是……敢作敢为啊。
秦烈在她鬟边亲了一下:“你太累了,快睡吧。”
“嗯,我眯一会儿,你等下把我叫醒。”
小冬模模糊糊地想,不知杀了惠延的是什么人,有没有被那些人抓住。不知为什么,小冬由衷希望那人可以逃出生天。
结果因为心里终于踏实下来,小冬足足睡了七八个时辰才起来,之前那一天一夜的经历让她心力交悴,从上次京城的变乱之后,小冬己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担惊受怕。胡氏服侍她起身,在一旁念叨着:“下回再不来这地方了。回去我就去禀告王爷,发一支兵把这些强盗都平了。”
小冬懒洋洋地,胡氏替她梳头发,小冬索性往后一靠:“这是到什么地方了?”
胡氏说:“我听说,前面叫什么宜镇,啊,对了,说过了宜镇就是屏州了。”
小冬微微一怔。
屏州。
胡氏显然知道她在想什么:“郡主是不是想起赵芷了?”
“嗯。”
胡氏并不知道后来四皇子告诉小冬的事情,所以她也不会想到小冬现在的心情究竟有多么复杂。
第一百零八章 相见
从清河楼朝下望,这已经算得上是个十分热闹的大镇。
当然,这里不能和北方的京城,不能和江南的宣州,也不能和路上经过的其他一些地方相比。但是与这些天经过的一些小镇相比.这里已经是人烟稠密,安定而繁华。
这里的街上有许多女子,她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挎着篮子,清脆爽辣的招呼叫卖,绣线,胭脂,甜瓜,还有花花绿绿的,小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东西。这在京城是见不到的,宣州更不是这样。京城的风气比宣州还开放一些,仕女们可以上街,出游,进香,赶会,女孩子们还可以上书院,街上可以见着许多带帷帽的女子。宣州的街上,除了五岁以下的女童和半老的妇人,是瞧不见年轻女子的。
屏州这儿却显得如此淳扑,自由。
小冬托着腮望着下头街上同俗。这里与遂州邻近,可是与遂州的口音又有不同。
秦烈替她添了一碗茶:“尝尝。”
小冬先警惕抽看他一眼:“不是咸的吧?”
“不是。”
“真的没搁盐?”
秦烈强忍着笑:“真没有。”
小冬这才放心端起来尝了一口。
还好还好。
刚才上了楼伙计给倒了茶,小冬看着有些绿幽幽的,和平时喝的茶差不多,结果一喝到嘴里差点喷出来。
那茶是咸的。
其实茶还没入喉的那时候她已经觉得不对了。因为她闻到了一股葱姜的味儿……可是她的动作太快。
秦烈脸上的表情怎么看怎么促狭:“你看你,喝得这么快,我还没来及和你说呢,这茶和你以往喝的茶可不一样。”
他明明就是有意的!
“这次真的不是咸的了。
小冬先闻了闻气味,果然是一股清幽幽的茶香。她小心地尝了一口。
“这清河楼,也是章家的产业。”秦烈说:“你要不要见一见赵芷?我可以请人安排一下。”
“章家离这里远吗?”
“不远。”秦烈朝东边指:“从这儿过去,你看,那边的一大片青瓦屋顶,那就是章家。”
小冬从窗子望出去,果然离的并不算远。
“赵芷在章家过的好吗?”
“我让人打听的消息说,还过得去。”
过得去一一
那就是说,不是很幸福。
小冬望着茶杯,慢慢的点了一下头。
“我想见见她。”
“嗯,那走吧。”秦烈站起身来,将茶钱放在桌上。
秦烈叫了一乘轿子来,屏州的路并不平坦,高高低低的,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过了差不多一顿饭的功夫,轿子停了下来,秦烈掀开轿帘:“到了,来。”
小冬抬头看了一眼,这儿是一间不大的庵堂,里头供着观音。天井很小,院子里栽着两抹茶花,花开得正好,花朵沉甸甸的,有碗口般大小。
“我们在这儿等一会儿。”
有个老尼姑端茶上来,一语不发,脸上木木的没有表情,也没抬眼打量他们。她穿着一身灰色缁衣,走动时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活象一抹灰色的幽灵。
“这是什么地方?”
“在章家的后面,就隔了一道桥。出了门朝东走百十步,过了桥就是章家的后门。”
这里异常安静,刚才前面那街上够喧嚣热闹似乎和这里完全没有关系。炉里的香烧了一大截灰,跌下来散成了一片灰。
小冬隐约听见了脚步声,很远,亦真亦幻。
然后那声音渐渐清晰起来,越来越近。
吱呀一声,院门被推开了。
小冬看了秦烈一眼,扶着椅子慢慢站起来。
外面来的人已经走到了门前,停在了那里。
隔着一道门,外头显得比屋里亮许多。
小冬一时间看不清楚她的脸。
依稀觉得,赵芷不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赵芷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小冬的记忆中,最清晰的,还是她们在集玉堂上学的时候,赵芷梳着双垂髻,戴着一对粉雪似的绒花。嘴巴里经常是含着一块糖,于是左颊和右颊会偶尔凸起一块,看来十分滑稽。
“小冬?”
她慢慢迈过门坎,扶着门站在那儿。
小冬终于看清楚了她的样子。
眼前的人,已经不是那个面色红润,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赵芷了。
她敷着铅粉,所以面色白得不那么自然。她的头发梳成一个翻髻,看起来有几分凌厉。眉心有一道竖痕,看来整张脸带着点愁苦郁色。
没见到赵芷之前,小冬曾经想过,事隔多年久别重逢,她们会不会又哭又笑抱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她深吸了口气,把眼中的泪意硬忍了回去:“阿芷。”
赵芷的嘴唇微微颤抖,她的唇抿着,眼圈微微发红:“我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着你……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我们是回遂州,途经这里。”
赵芷点点头,轻声说:“我还没有恭喜你们。”
秦烈轻声说:“你们俩说会儿话,我在外面等你。”
“你……过得还好吗?”
赵芷点点头,慢慢地说:“还好。就是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没个说话的人。婆婆有些严厉,不过我相公对我很好……京城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小冬更不好答。
其实,许多事情赵芷都是知道的,小冬写的信里也约略提过。
京城能怎么样呢?京城很好,一切如常。只是京城完全没有人提起景郡王和二皇子了,就象这两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当然,与他们相关的人,也没有存在过。
为什么……她们曾经是那样亲密,是姐妹,朋友,同窗,玩伴……一起写字,一起练琴,偷偷在集玉堂考试时传递纸条。
现在她们都嫁了人,那些过往象被大风刮走了一样,渺茫地抓不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两人坐了下来,小冬说:“怕章家管你管得的严,乍一上门去不那么方便,所以秦烈先安排咱们这么见一见。若是你方便的话,明天我正式登门拜访去看你。”
“嗯,章家在这里是大户,家规是严些。不过你和我是堂姐妹,来看我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赵芷到底没说让小冬正式登章家的大门拜访。
景郡王的事情不知道章家是不是都清楚。不过想必也是心中有数。虽然大夏朝问罪并不涉及已嫁女。可是章家娶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似的儿媳妇,自然是要着意管束,以免再惹出什么事来祸及自家。
赵芷有些絮絮的说了些闲话:“一开始来的时候过不惯,吃的饭菜,住的房子,这里喝茶还放盐……章余的人说话我都不怎么听得懂,平时也没人可以说话……”
小冬想,这个她也见识到了。的确,茶里放盐是让人太不习惯了。
“刚来到我就生了病,病了好长时间。多半是水土不服吧……”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她也听说了景郡王和二皇子发动宫变却落得一败涂地的消息吧?
小冬取出一对镶如意珠的镯子,一只宝石缨络的长命锁:“来得匆忙,这个是给我那个没见过面的小侄子准备的。”
赵芷怔怔看着,却不伸手来接。
小冬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我……都有一个多月没见着他了。”赵芷话没说完,眼泪大滴大滴地滑了下来。她掏出帕子擦泪,将脸上的粉擦得一团花。
“怎么?”
赵芷深吸了几口气,又狠狠擦了鼻子:“他……被我婆婆抱去了。我生完孩子之后身体弱,我婆婆就把孩子抱去她院子里养。后来我将孩子要回来,可是没有两天,因为孩子闹肚子,我婆婆说我年轻照顾不好,||乳|娘不尽心什么的……又把孩子抱走了。”
这样听起来,章家这位老夫人,做的事在道理上是挑不出错的。
一来,她是婆婆,是章家内院里当仁不让的主人,赵芷须得尊敬她,服侍她,不能违逆。二来,她抱走孩子说的也没有错。赵芷先是产后虚弱,孩子照料了两天之后,又没有照料好。
“那,你相公怎么说?”
赵芷带着浓重的鼻音,闷闷地说:“先前抱回来就是他去和他娘说的。可是这一回他也说放在那边养,等大一些了再带回来。”
这说的……也没错。
可是对赵芷来说,哪有这么容易。
她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来到屏州,连这里人说话都不怎么能听懂。
她的亲人已经都不在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生下的孩子,是真正和她血脉相连,是真正的,完全属于她的。虽然有丈夫,可是章满庭他首先得是个好儿子,是个顶门户的男人,他要考虑的东西,应该更多。他的家族,他的自身,即使他能体贴赵芷一一可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被抱走,对赵芷来说,肯定象摘了她的心去一样。
就算过了一年,两年的,孩子再被抱回来,可是这中间赵芷该有多么煎熬?
小冬安慰了她几句,可是她自己都觉得这种安慰是多么苍白无力。
赵芷曾经多么快乐,在景郡王府也是景郡王妃捧在手心里,前面的十几年都是顺坦的。现在没有人能护着她了,无论有多少委屈心酸,也无处去诉。
她不安慰,赵芷还能忍得住。小冬一劝她,赵芷的泪反而越滚越多。也许是在章家,连哭也不能痛痛快快的哭。
第一百零九章 开船
赵芷冲进船舱里来只说了一句话就晕了过去。
“快,快开船。”
胡氏只来及赶紧接住了她怀里抱的孩子,赵芷倒了下去伏在舱板上一动不动。
小冬急忙让人将她扶起来安置在榻上,船上随行的人里有郎中,过来替她诊过脉,说是因为受惊和虚脱,并不要紧。也顺便替那个孩子也看了看,孩子倒是十分健康。皮肤又白又软象棉花糖一样,眼睛水汪汪的,是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快乐的吐着口水泡泡。小冬伸过手去,他就抓住了她的手指,饶有兴致地握紧了不放开。他的手指看来又软又小,可是却挺有劲儿,抓着了就不放手赵芷没有醒,醒着的这个孩子,又没办法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胡氏猜测:“她不会是从章家跑出来了吧?”
小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赵芷刚才大哭了一场,她的哭泣应该原困很复杂。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和孩子有关。她是不是回去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今她将孩子抱了过来,从章家离开找到了码头上?
胡氏说:“不如去请姑爷来吧,让他打听打听章家的情形,看是出了什么事情。”
“也好。”
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
只是,赵芷为什么上船时喊的是那么一句,她急着要逃离什么?是惧怕孩子再被带走,怕章家的人追来?
除了抱走孩子,其间还发生了别的事情吗?
胡氏想的比小冬更多一点,她能确定赵芷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她的鞋光剩了一只在,另一只不知道丢哪儿去了。她是出了什么事?惹了祸?那会不会牵连到小冬的身上?
不能怨她这样想,实在是太巧了。小冬才刚刚去看了她,回来没一会儿,她就做下了什么事,任谁也觉得这中间肯定有什么联系,小冬也就脱不了关系。
秦烈差去打听的人已经回来了,他将小冬叫到一旁,低声说:“章家老太太死了。”
“啊?”
小冬嘴张一下,说不出话来。她深吸了口气,努力镇静下来:“是怎么死的?”
“还不知道,没打听到那么多。不过她一向身体康健,还不到五十……”
言下之意,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
“章家的人正在找寻他们母子,还没找到我们船上来,不过也是迟早的事。我们的船过来并不是什么秘密,赵芷抱着孩子一路过来肯定是有人看见的。”
夫妻俩对望了一眼,秦烈对小冬的了解,有时候甚至超过她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我去吩咐,立刻开船。”
小冬点了点头。
要把赵芷交给章家人,小冬是做不出来的。
可是……目送秦烈出去,小冬心里,有些不那么确定。
要说以前的赵芷,小冬是坚信她不会为恶的。
现在呢?
她虽然也不能将赵芷交给章家的人,可是……她对赵芷并不是没有疑虑的。
纵然她没有杀人之意,可是,章家老太太的死,和她抱着孩子出逃之间一定有联系。她究竟做了什么?
胡氏关切地问她,小冬觉得十分疲倦,只说了句:“章家老太太死了。”
胡氏一惊:“什么?”
胡氏的人生阅历比小冬可要强多了,她微一沉吟:“这可真是个大麻烦。”
也许刚才就不应该上她上船的一一不,那也不行。小冬先前和她见过面,这两件事只怕会被人串起来……就算不让赵芷上她们的船,她们是堂姐妹,这层关系也撇不清。不然的话,为什么章家老太太早不死晚不死,偏偏今天,偏偏这时候死了?不然的话赵芷为什么哪儿都不去.偏偏就朝着码头,奔着他们来了?
不让她上船,也是不成的。可是上了船……这麻烦就算真正的跟上她们了。
船身震了一下,胡氏朝外看了一眼,船头船尾有船工忙碌着,收揽,挂帆,船缓缓的移了岸。
“郡主,等她醒了,先把事情问话楚,以后的事慢慢再说。”
小冬点点头:“我知道……”
“你啊,就是心太善了。要我说,你今天原不该去见她。景郡王那事儿……还有,景郡王妃,那都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啊。一个看着斯文老实,却有胆子谋反。一个平日里八面玲洗,周旋于众人之间,却把这件事儿埋得死死的一点儿风都不透。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事先能对那事儿一无所知么?”
小冬摇摇头:“那时候她能有多大?景郡王夫妇瞒着她也是很自然的。”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小冬却也有些疑惑起来。
就拿她来说,若是安王几十年来密谋造反,那府中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异样吧?就算自己猜不到真相,可是也不会一点儿都不猜测,一点儿都不怀疑。那赵芷是不是真的一无所觉?
还有,那年上元夜的事。
那件事就象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就算不去想,可那根刺不会消夫,还是梗在那里,时不时的隐隐作痛。
这一路很是顺利,晚上也没有停歇,借着月色和灯火照亮,船走了一夜。小冬睡不踏实,一夜间醒来数次。耳边可以听到水波拍着船帮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浪花翻溅。月光透过窗子,就照在帐乎上。冰绡纱的帐子被月光照得一片银亮,象是一层淡淡的雾一样。
秦烈翻了个身,睡意朦胧地说:“小冬?快睡吧。”
“嗯。”
秦烈一直在外头安排,才刚睡下不到一今时辰。小冬不愿扰他,躺在那里不再翻身,呼吸平缓。
可是她的心情却无法象她的身体一样,这么容易就平静下来。
胡氏让人照看着赵芷和那个孩子,和他们的舱室隔着,刚才小冬还听着孩子哭了一阵,船上没有其他东西拾孩子吃,胡氏找出了行李里带的||乳|干什么的,弄碎了和米一起熬出汁来喂他。他并不挑食,吃了大半碗一一也许是他俄了。小冬抱着他,胡氏拿着调羹舀了那糊糊一勺一勺的抹,他那个吃相,就象嗷嗷待哺的雏鸟,吃完了这口就张嘴等着下一口。
第一百一十章 忤逆
这个孩子小冬一见到他就觉得很喜欢。
她好多年来都没接触过这么小的孩子,上次三皇子的儿子满月,她虽然去了,可是却连那孩子一眼都没瞧见,更不要说抱他。
那个孩子太重要,他身上汇聚了太多人的希望与重视,他这辈子要走的路,差不多已经被注定了。
小孩子的身体太软了,象面条一样。不敢用力,怕把他抱坏了。又不能不用力,怕他会滑掉。小冬不过抱了他短短一刻,就觉得身上出了汗,两臂发酸。
她的手缓缓朝下,按在自己的小腹上。
她将来也会有孩子的。
会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呢?他会长什么样子,会不会健康、聪明、乖巧?会生得象她?象秦烈?也许会隔代相像,象安王,或者象秦氏……
她猜想着,在脑海中描绘,越来越期待,甚至有些等不及想早一天见到他。
黎明前船慢了下来,这会儿天最黑,月亮隐没,太阳还没升起。船舱里的凉意也重。小冬朝秦烈身边缩了缩,她一动,秦烈就醒了过来。
隔了一间舱房,小冬听到清晰的儿啼声。
“还早,再睡会儿吧。”
“不了。”小冬摇摇头,也坐起身来。两人披上衣裳,外头红芙也已经起来,端了水进来给小冬梳洗。
那孩子一直在哭,胡氏将他给抱了过来。
“他是不是饿了?还是哪儿不舒服?”
“应该不是饿的。”胡氏把襁褓打开来,尿布也没有湿。
小冬俯下身去,那孩子光着两条腿,肉乎乎胖悠悠的,腿蜷着,正用力地蹬着脚丫,哭得脸发红。
胡氏把襁褓又包起来,小冬伸过手:“我来抱抱。”
不象胡氏那样熟练,一只手就能把孩子抱得稳稳的———小冬得两手齐上。她试着晃着孩子,轻轻地拍着他,嘴里咦咦唔唔地哄他。
可能是觉得很舒服,那孩子终于不哭了,一双湿漉漉的眼睛又黑又亮,专注地盯着小冬看。
“赵芷还没有醒?”
“没有。”
天渐渐亮了,太阳升了起来,阳光照在水面上,那些鳞鳞的金色的波纹倒映在舱顶上,看起来亮晶晶的。
那孩子吃过了,又换了一次尿布,又沉沉睡了过去。
而赵芷也醒了过来。
小冬看到她的时候,她一脸的茫然地坐在那里。
“阿芷?”
她慢慢转过头,看了小冬一眼。
“出了什么事?”
赵芷低头看看自己的手,仿佛想起了什么:“我的孩子呢?”
“孩子没事。刚才给他吃了点米糊……”
“把孩子给我。”
她的神情有些执拗,目光凶狠。
小冬转头吩咐了一声,红荆出去将孩子抱了进来。
孩子睡得很沉,即使赵芷一把将他抢了过去紧紧抱着,他也一声没吭。赵芷专注地看着他,仿佛守财奴看守着自己的财宝一样,带着欢喜、惶恐、甚至有一种贪婪。
她不开口,小冬说:“章家老太太死了。”
赵芷动作僵了一下,慢慢抬起头来。
“我以后……再也不回章家了。”
“回不回是一桩事,她的死,同你有没有关系?”
小冬只差没有问出来,你有没有故意伤人杀人了。
赵芷缓慢而僵硬地点了一下头。
小冬的心“咚”一声沉到了底。
如果是这样,那她绝对是回不去了。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芷呆滞地说:“我推了她,她倒了……脸色乌青,还流了血……我就抱着孩子,出了后门……”
“你为什么要推她?”
赵芷又闭上了嘴。
小冬又问了两回,也没问出什么所以然来。出了门胡氏低声说:“郡主,这事儿你怎么打算的?”
“她孩子这么小……”
胡氏叹口气:“这可真是桩麻烦。带着她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章家不追究,我们到遂州时可以想办法让她安顿下。但如果章家追索,这件事就不易了结。”
“章家未必会追究。”
章家如果通过自己的势力,他们的根基是在屏州,到遂州的话未必能做什么。如果是官府———不,他们应该不会找官府。
一来这是家丑,二来,赵芷身份太复杂。复杂得……
章家不会找官府的。
那他们会不会追到遂州来呢?
“我看,赵芷和以前可不一样了。”胡氏看了一眼房门:“现在的她只怕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你还是别和她走得太近,有什么事儿我来处置。”
“我知道。”
“这事儿不能胡乱心软,她能忤逆她婆婆,谁知她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小冬点点头。
在她前世的时代,媳妇婆婆动口甚至动手的都有,各说各有理。但是在这个时代,做媳妇的对婆婆是要绝对恭顺的,打要不能还手骂要不能还口,否则你就是忤逆。不管是按家法,祖规,律法,都是可以打死不论的。
小冬很清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不能就这样将赵芷撇下。
唉,小冬真是叹气都叹得无力。
挺好,这一艘船上装了好几个麻烦。李家三兄妹算一个,石秀算一个,赵芷又是一个。
一个比一个棘手。
真可谓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反正一堆麻烦背在身上,小冬也不去想了。总之船到了岸,该怎么办怎么办。石秀和李家三兄妹各自送回各家去,赵芷……
她是京城回不了,婆家也不能回。身无长物———带着孩子。
按胡氏的办法,这事好办得很,赵芷送进个尼姑庵去,孩子交给旁人抚养,这事儿就与他们再不相干了。但是……
让赵芷和孩子分开,这谈何容易,又是何等残忍。
是的,她始终不象这个时代的人。
也许是她生长的环境一直很安全,安王和赵吕将她保护得太好,她没有机会见识、学会残忍。
胡氏虽然有时候对她有些“怒其不争”,但是胡氏……何尝不是觉得宅心仁厚其实很可贵?小冬不止一次地说过,胡氏的后半辈子完全不用担心,她一定会好好待她给她养老送终。胡氏没有儿女,如果小冬真的变得凉薄狡猾,不但后半生没了着落,半辈子的付出和心血白搭————她知道的事情还太多,只怕求个善终都难。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适应
各怀心事中,船终于到了遂州。
小冬是第一次到这里,可是在秦烈的讲述中,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象。
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山是青的。
现在她真的见到了,天是蓝,水是绿,山也是郁青苍远的——美是很美!
可是该死的秦浩为什么事先不说遂州的蚊子也很猛,很美?
下船没一炷香的功夫,小冬脖子上手臂上被咬了好几处,大红肿包转眼就鼓了起来。她明明穿着长袖衣裳,这蚊子是从何钻进去下的嘴呀!
还有遂州那路,会是上上下下的石阶,连超过十丈的平路都没有,有的地方是轿都抬不了,只能坐那种两人抬的小滑竿,两根竹竿上绑一个椅子,人往上一坐,就抬起来了。这个坐着舒服么?
小冬想说,一点儿也不舒服。
怎么说呢?她的屁股经过这么多年的养尊处优,早就被娇惯得不成样子了。出门不是车就是轿一一这滑竿硬梆梆的,坐上面一是硌得慌,二来小冬总觉得自己会掉下去。一路战战兢兢,风景美不美她是没注意看的,只是觉得这条路实在太远了。抬她的人还健步如飞,她上面坐得一头是汗。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秦烈笑嘻嘻地来扶她下地,小冬觉得两条腿都不大听自己使唤了,抬头一看一一好大。好大的一座楼啊。
可是,这楼上一块砖瓦土石都没有。除了木头,竹子,还有茅草。小冬站在门前眨了好几下眼。
“来来,进去看看。”
从京城来的一群人明显都有些适应不来。就拿胡氏来说吧,那是久经考验,走路别说没脚步声,镯子啊钗子上的流苏啊都不带响一声的。可是这个地下铺的不是砖,而是藤编地板,除非是只猫经过,那肯定没有声音。除此以外,谁上去都是咯吱咯吱响,从搂上响到楼下,里一直响到外。
小冬琢磨,这倒挺好,晚上估计防盗。贼一进来,老远就开始吱呀吱呀的,再喂两条狗,这院门前可以不用闩了。结果进了院,还真的看见两条狗,身瘦毛短,眼露凶光,吓得小冬立时往后退了一大步。
“不用怕,拴着呢。”
啊,仔细一看果然是拴着的。
小冬咳嗽一声,秦烈领她继续朝里走:“来,上楼,这儿慢点。
“嗤啦,一声响,小冬的裙子被勾破了一条口子。秦烈蹲下身,替她把裙子拢一拢,笑着说。“嗯,你得再做两身儿新衣裳才成。这裙子好看,可在这里不大合适。”
小冬在来的路上已经看到了,还有屏州,街上的那些姑娘穿的都是窄裙,有的就是花裤,系着绣花围裙.十分利落,方便走动。自己这种裙子在京城看来是很正常很体面,在这里却变得十分累赘。
“对了,石姑娘呢?燕子她们呢?”从下船起小冬就没见着他们。“石秀我已经安排人送她回家去了。”秦烈扶着她上楼:“石秀家住得离这儿不远,李家要远一些,不过他们家的人已经等在码头上.一下船就把人接去了。”
小冬想,好象是见着有人等在那,不过那时候她忙着对付在身边盘绕的蚊子,没有多留心。
虽然一开始对他们很头疼,可是一下子都走了,倒还觉得有些冷清。“赵芷她我也让人安顿了,后面有一座木楼,很是安静,以前有客人在那儿住过,各样也都齐备。”秦烈一口气说完,用那种“我能干吧快夸我吧”的眼神盯着小冬看。小冬微微一笑以示嘉奖,提着裙子转过身来继续爬这吱嘎作响的楼梯。
进了屋还有让她不习惯的地方一一这屋里很简单,中间有一道竹编的隔门,将外室与内间隔开。外室的矮桌蒲垫就不用说了,内室除了口箱子两个矮橱,别的就没有了。
“床呢?晚上睡哪儿?”
秦烈挠挠耳朵:“晚上铺了睡,白天就卷起来。嘿,我没和你说过吗?”
小冬用力摇了摇头:“没说过!”
“嘿,你要想睡床的话,我让人去抬张来。”
“算了,试试睡地下也行。”
北方地凉,所以大家都睡床、炕。遂州这里好象都是楼,木楼、竹楼,不接地气,那睡床和睡地的区别也不太大了。
“嗯,我让人把东西搬上来,你先歇会儿。”
小冬有些纳闷:“我不先去见母亲吗?”怎么一直没见秦氏。
秦烈不在意地挥挥手:“母亲不在家,往婆夷那边去了。从遂州过那边去挺近的,两三天就回来了。”
“哦……”怪不得没见她。
小冬看着秦烈出去,有点迷惑。
秦烈到了遂州之后…….好象和在京城不大一样。在京城的时候他固然和旁人有所不同,但大致上还都是一样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可是到了遂州以后……嗯.形容不上来。
好象……松开了枷上了山的猴子,没拘束,很自在,对许多事情也不在意了。
胡氏捧着盒子进来,里面是小冬带来的一些首饰。小冬已经预感到这些东西,在这里多半都派不上用场。正经的头面.在家戴的,出门戴的。小冬已经尽量精简了,胡氏说再精简就要失礼了,肯定不够戴。可是在这里一路上,见到的女子,头上少有珠宝,或是鲜花,或是银器。这是一个和京城完全不同的地方。
“妈妈坐下歇歇,东西让她们收拾吧。”
胡氏摇头说:“我得看着些、她们若是漏了一样半样儿的,要用时现找不着。”胡氏压低声音:“这地方怎么住得惯呢?姑爷怎么也没修一修改一改?这屋里空荡荡的,也不添置些。”
“咱们自己带的也不少,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也住不了几天。”
胡氏还是十分不满。
午饭是个黑矮的妇人端了来的,青叶包的麻耙,煮的象菱角之类的东西,还有几个菜。她笑着指着菜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说都没怎么放辣.让她们放心吃。
胡氏问她:“没有汤吗?”
她倒是听得懂官话,只是说不了,比划了一下,意思是汤有,要再去端。
小冬有点体会到当时四公主说的那种感受了。
麻耙味道还好,只是太黏牙。菜不是偏酸,就是偏麻辣。汤端了上来,看着不烫,可是上面一层油盖着,小冬喝了一小口,烫得差点叫出声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衣食住行上头全不习惯,四周的人都不认识,连话都听不清楚。这实在很难让人适应。
“胡妈妈,吃完了饭,咱们一块儿收拾东西吧。”小冬笑盈盈地说,把那碗汤放在一边,从竹根雕的壶里倒水喝。这个壶雕得别致,小冬能认出这是秦烈的手艺。
秦烈忙到天黑时才回来,空荡荡的屋里已经大变样了。他在门口愣了下神儿,左右看看,才迈步走了进来。
窗上挂上了竹帘,还笼上了一层纱。屋角的熏炉吐出袅袅的青烟,暗香弥漫。内室与外间用帐幔隔开了,屋里已经燃起了灯,小冬显然刚刚沐浴过,披着湿漉漉的头发,身上带着一股谈淡的潮意和香气。
“咦,回来了?”小冬探头朝他笑笑:“吃了晚饭没有?”
秦烈怔怔看着她。小冬脸红扑扑的,因为傍晚起了风,她在白陵里衣外头披了件浅紫的披帛,看来绰约轻盈,象笼在一层薄雾中。
“这是你……”
“哦,”小冬笑着走了过来,赤着脚,这楼里的地上铺着木板,干净得很,鞋袜都可以不穿:“把船上的东西搬了下来,简单收拾了下。看看,怎么样?”
“挺好的。”秦烈把她揽在怀里,两人站在窗边一起朝外看。西边的天际还有一抹淡谈的暗紫色,头顶的天空变成了深深的蓝,星子一颗颗的亮起:“来得仓促,这儿都没来及收拾,怕你住不惯。”
“你能住,我也能住。”小冬说:“晚上我还下了厨,做了个凉拌菜呢,可惜你没回来。”
挂起了窗纱帘帐,又熏了香,没了蚊虫叮扰,吃的也是自己习惯口味的饭菜。小冬觉得,这遂州与京城也没什么大差别了。甭管在哪儿,都不要委屈自已。有条件要过得好,没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过得好。
不,这里比京城更安详静谧
嫁时衣第39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