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9 小电厂出大点子
小小感怀过后,张逸夫很快就被拉回了现实,下午时分,他驾车带着老牛老段,驶上了那熟悉的国道,踏上归程。
很明显的,这次会议,二老都很满意。
牛大猛是满意张逸夫礼送得漂亮,竟然半天之内都送出去了,此外他还借着头一晚喝了顿酒,把心中憋着的话都吐露出去,甚是畅快。
段有为是满意张逸夫的发挥,对他来说,个人的面子和电厂的面子都是无所谓的事,张逸夫长的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面子,尤其是在华长青面前,让他知道国内也是有人才的。
张逸夫自己肯定也很满意,领导满意他就满意。
就此一路风尘,回到冀北!
要说这三位也够混,就这么撂挑子放下厂子里的事,心无旁骛的去蓟京开会,这会儿回去,从东北红旗村召来的工队已经全面就位,成摞的文件等待着领导们的批示。
好在有牛小壮主持大局,此时已经破例开工,副厂长也不好说他什么。
此外还有好消息,向晓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工程预付款一万元,恒电工建财政拮据的情况终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至少能及时给工人们发放工钱了。
粗略算一下,3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在2500上下,还好牛大猛大方,包了吃住,否则算上这方面的成本。一个月用工开销就奔4000去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可怜的恒电工建是怎么都兜不住的。
得益于在老牛的慷慨,让这第一笔钱够撑4个月。如若计划稳定,四个月倒是足够完工。
回到电厂后,张逸夫也不敢怠慢,尤其是不放心牛小壮的监工,足足在一线一个个施工现场耗了一个星期。
令人欣慰的是,牛小壮虽然有时大大咧咧,但孙山盛他们这批人是真的靠谱。知道轻重,该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到位。外加旁边时时刻刻站着一个叫文天明的男人,他现在被逼得永不离手,工人们每进行一个流程,他便对着研究一通。如若有该带绝缘手套而没带的地方,设备该接地而没接地的地方,他就会立刻上前中止进程,叫来相关车间的大哥一起来确保一切符合要求,再做开工。
虽然无论是赵红旗他们那堆工人,还是车间的人,都觉得文天明太多虑,太碍事,太啰嗦。但张逸夫依然下达死令,让他们必须遵从文天明的监管。
还是那句话,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不出事,到年底写总结写出花儿来都可以,要是出了事,那是怎么写检讨都不过分的。文天明做的这些事也许99次都是无用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消灭于无形之间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功劳。是大功,别人看不到。别人记不下,张逸夫知道,张逸夫记住,张逸夫需要文天明。
同时,张逸夫也看清了文天明的前途所在。在二十年后,最扎实干起来的一批干部,偏偏就是文天明这号的,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默默坚守,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多虑,他们却依旧不辞辛苦的坚持着,终有赢得喝彩的那一天。这批干部由于常年坚持的纪律性,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渐渐成为了一批最扎实,最受领导信任的人才,大富大贵不敢说,但他们最终收获了配得上他们努力的成果。
国企机关,有他的弊端与不公,但同时也存在着最为朴实的公平,那就是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与之形成鲜明反比的依然是李伟峰,监工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在跟车间的人扯淡,甚至找个阴凉的地方捂着耳朵睡觉,张逸夫起初会督促一下,后来也便再无心说了。
也罢,自己上辈子貌似也是这样,等他自己想明白吧。
所以有时,领导不骂你,不拉扯你,你以为是好事,但恰恰相反,领导已经对你失望,懒得管你了。
渐渐地,外包工队的施工步入正轨,新调到工作组的小伙子也找到了工作的节奏,向晓菲时不时过来督促一下,管管那帮工人,一切有条不紊。
不觉间,又是半个月过去,又是周六,又是例会。
但这次同往常有所不同,分发到厂里最新的电力报,被复印了几十份,分发到了每个参会人手上,牛大猛本人拿着报纸,更是满脸喜气与得意。
全厂干部学习部里下达的精神?
比那阵势可要大。
之所以每人发一份,不为别的,就为头版的那篇文章——
【技术交流,不问出身,小电厂出大点子】
这是一篇关于“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总结大会”的文章,每次全国性会议后,电力报都会登出几篇肯定会议的报道,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次的这个报道可不平常,为什么?因为撰写人是电力部的副部长——穆恒志。
副部长亲自给电力报投稿,这是很少有的事。一般即便是这种级别的领导投稿,也多半是说一些精神,谈一谈政治,道一道发展方向的八股文,而这次,是以个人见闻方式叙述出来的故事,所见所闻,所听所想。
虽然冀北电厂绝对不算是小电厂,但如果是穆恒志,说这是小电厂也没人敢放半个屁,当然穆恒志说是小电厂绝非是要贬低冀北,只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大点子”罢了。
这篇文章,穆恒志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第三分会场的实况,毫无疑问,大多数笔墨都集中在了我们冀北电厂的小技术员,小张同志身上。令全系统专家头疼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的自动化问题,一个电厂基层人员,应届毕业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全场的肯定,这是多么励志且正能量的故事!
这位小张同志上知“防火墙”,下晓状态量,既令海归博士刮目相看,又打开了本土老专家的思维,这种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智慧的经典事例,再配上穆恒志的笔力口才,以一种极其主旋律的手法表现出来,实是一个完美的报道,完美的故事。
在文章末尾,穆恒志高度总结小张同志的表现过后,还肯定了冀北电厂知人善用的作风,给予年轻同志出席大会发言的机会的胆识,同时提出了基层同志要勇于表现,敢于表现等等一类的精神要求,将一切升华。
这文章一出,全国电力人一看,张逸夫自然出名不说,连带着冀北电厂也沾了光,这实是牛大猛没想到的美事。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他高兴的。
最令他高兴的是,丰州电厂,也就是他的死对头苗德林,见到这篇文章一定很不爽,非常不爽,他那边的清华研究生没有给他长丝毫的面子,仅仅是参加个大会走个过场,而自己这边的北方电院本科生已经风生水起,博得了部长的赞扬。这无疑让冀北电厂力压一头,成为了全华北电厂人才培养的优秀典型。
清华的研究生去你那里,真是浪费啊!这是牛大猛此时想对苗德林说的话。
先前,别管张逸夫表现再出色,再突出,牛大猛在用他的时候,心中也始终存在着一重顾虑,并非是不信任张逸夫,而是那种在国企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本能顾虑——如此大胆地用一个年轻人,不顾老同志的意见,合适么?
此时此刻,部长亲写的文章,已经打消了一切的顾虑。
牛大猛,知人善用,给予年轻干部机会,这是部长说的,不是牛大猛自己说的。
美啊,牛大猛是真的美啊。
可以说这次张逸夫的参会,带来的荣誉是冀北电厂自成立以来最突出的。
此等光荣与好事,自然也带得整个会议室喜气洋洋,当然,邱某和王某一定是高兴不起来的了。
整个例会期间,牛大猛都处于飘乎乎美滋滋的状态,谁说什么,他都点头说是,说好,开口表扬,这让本该两个小时的会议不到一小时就顺利结束了。
会后,大家已经不知道怎么向张逸夫表示钦佩或者是鼓励了,只能用肢体语言和笑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张逸夫也借机要到了会议室余下时间的使用权,搞一次达标办工作组的内部的小会,总结达标工作开展以来一个月的成果。
人皆散去,只剩下包括段有为在内的工作组众人,情绪上无疑是轻松加愉快,牛小壮等人更是不吝言辞跟张逸夫嬉笑打骂。
“你丫的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该评五一劳模了?”
“我看今年你评优是板上钉钉了。”
“这是废话,咱们达标成功本来就足够评优了,上电力报表扬这是锦上添花。”
“话说,这是副部长写的文章吧?逸夫你将来不要太顺利,可不要在达标前就升进部里了啊!”
“哈哈,这你放心,厂长指定死也不会放走他的。”
老段看着一堆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是满面欣然,张逸夫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很明显还在政治上获得了副部长的肯定。(未完待续)
很明显的,这次会议,二老都很满意。
牛大猛是满意张逸夫礼送得漂亮,竟然半天之内都送出去了,此外他还借着头一晚喝了顿酒,把心中憋着的话都吐露出去,甚是畅快。
段有为是满意张逸夫的发挥,对他来说,个人的面子和电厂的面子都是无所谓的事,张逸夫长的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面子,尤其是在华长青面前,让他知道国内也是有人才的。
张逸夫自己肯定也很满意,领导满意他就满意。
就此一路风尘,回到冀北!
要说这三位也够混,就这么撂挑子放下厂子里的事,心无旁骛的去蓟京开会,这会儿回去,从东北红旗村召来的工队已经全面就位,成摞的文件等待着领导们的批示。
好在有牛小壮主持大局,此时已经破例开工,副厂长也不好说他什么。
此外还有好消息,向晓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工程预付款一万元,恒电工建财政拮据的情况终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至少能及时给工人们发放工钱了。
粗略算一下,3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在2500上下,还好牛大猛大方,包了吃住,否则算上这方面的成本。一个月用工开销就奔4000去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可怜的恒电工建是怎么都兜不住的。
得益于在老牛的慷慨,让这第一笔钱够撑4个月。如若计划稳定,四个月倒是足够完工。
回到电厂后,张逸夫也不敢怠慢,尤其是不放心牛小壮的监工,足足在一线一个个施工现场耗了一个星期。
令人欣慰的是,牛小壮虽然有时大大咧咧,但孙山盛他们这批人是真的靠谱。知道轻重,该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到位。外加旁边时时刻刻站着一个叫文天明的男人,他现在被逼得永不离手,工人们每进行一个流程,他便对着研究一通。如若有该带绝缘手套而没带的地方,设备该接地而没接地的地方,他就会立刻上前中止进程,叫来相关车间的大哥一起来确保一切符合要求,再做开工。
虽然无论是赵红旗他们那堆工人,还是车间的人,都觉得文天明太多虑,太碍事,太啰嗦。但张逸夫依然下达死令,让他们必须遵从文天明的监管。
还是那句话,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不出事,到年底写总结写出花儿来都可以,要是出了事,那是怎么写检讨都不过分的。文天明做的这些事也许99次都是无用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消灭于无形之间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功劳。是大功,别人看不到。别人记不下,张逸夫知道,张逸夫记住,张逸夫需要文天明。
同时,张逸夫也看清了文天明的前途所在。在二十年后,最扎实干起来的一批干部,偏偏就是文天明这号的,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默默坚守,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多虑,他们却依旧不辞辛苦的坚持着,终有赢得喝彩的那一天。这批干部由于常年坚持的纪律性,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渐渐成为了一批最扎实,最受领导信任的人才,大富大贵不敢说,但他们最终收获了配得上他们努力的成果。
国企机关,有他的弊端与不公,但同时也存在着最为朴实的公平,那就是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与之形成鲜明反比的依然是李伟峰,监工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在跟车间的人扯淡,甚至找个阴凉的地方捂着耳朵睡觉,张逸夫起初会督促一下,后来也便再无心说了。
也罢,自己上辈子貌似也是这样,等他自己想明白吧。
所以有时,领导不骂你,不拉扯你,你以为是好事,但恰恰相反,领导已经对你失望,懒得管你了。
渐渐地,外包工队的施工步入正轨,新调到工作组的小伙子也找到了工作的节奏,向晓菲时不时过来督促一下,管管那帮工人,一切有条不紊。
不觉间,又是半个月过去,又是周六,又是例会。
但这次同往常有所不同,分发到厂里最新的电力报,被复印了几十份,分发到了每个参会人手上,牛大猛本人拿着报纸,更是满脸喜气与得意。
全厂干部学习部里下达的精神?
比那阵势可要大。
之所以每人发一份,不为别的,就为头版的那篇文章——
【技术交流,不问出身,小电厂出大点子】
这是一篇关于“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总结大会”的文章,每次全国性会议后,电力报都会登出几篇肯定会议的报道,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次的这个报道可不平常,为什么?因为撰写人是电力部的副部长——穆恒志。
副部长亲自给电力报投稿,这是很少有的事。一般即便是这种级别的领导投稿,也多半是说一些精神,谈一谈政治,道一道发展方向的八股文,而这次,是以个人见闻方式叙述出来的故事,所见所闻,所听所想。
虽然冀北电厂绝对不算是小电厂,但如果是穆恒志,说这是小电厂也没人敢放半个屁,当然穆恒志说是小电厂绝非是要贬低冀北,只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大点子”罢了。
这篇文章,穆恒志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第三分会场的实况,毫无疑问,大多数笔墨都集中在了我们冀北电厂的小技术员,小张同志身上。令全系统专家头疼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的自动化问题,一个电厂基层人员,应届毕业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全场的肯定,这是多么励志且正能量的故事!
这位小张同志上知“防火墙”,下晓状态量,既令海归博士刮目相看,又打开了本土老专家的思维,这种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智慧的经典事例,再配上穆恒志的笔力口才,以一种极其主旋律的手法表现出来,实是一个完美的报道,完美的故事。
在文章末尾,穆恒志高度总结小张同志的表现过后,还肯定了冀北电厂知人善用的作风,给予年轻同志出席大会发言的机会的胆识,同时提出了基层同志要勇于表现,敢于表现等等一类的精神要求,将一切升华。
这文章一出,全国电力人一看,张逸夫自然出名不说,连带着冀北电厂也沾了光,这实是牛大猛没想到的美事。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他高兴的。
最令他高兴的是,丰州电厂,也就是他的死对头苗德林,见到这篇文章一定很不爽,非常不爽,他那边的清华研究生没有给他长丝毫的面子,仅仅是参加个大会走个过场,而自己这边的北方电院本科生已经风生水起,博得了部长的赞扬。这无疑让冀北电厂力压一头,成为了全华北电厂人才培养的优秀典型。
清华的研究生去你那里,真是浪费啊!这是牛大猛此时想对苗德林说的话。
先前,别管张逸夫表现再出色,再突出,牛大猛在用他的时候,心中也始终存在着一重顾虑,并非是不信任张逸夫,而是那种在国企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本能顾虑——如此大胆地用一个年轻人,不顾老同志的意见,合适么?
此时此刻,部长亲写的文章,已经打消了一切的顾虑。
牛大猛,知人善用,给予年轻干部机会,这是部长说的,不是牛大猛自己说的。
美啊,牛大猛是真的美啊。
可以说这次张逸夫的参会,带来的荣誉是冀北电厂自成立以来最突出的。
此等光荣与好事,自然也带得整个会议室喜气洋洋,当然,邱某和王某一定是高兴不起来的了。
整个例会期间,牛大猛都处于飘乎乎美滋滋的状态,谁说什么,他都点头说是,说好,开口表扬,这让本该两个小时的会议不到一小时就顺利结束了。
会后,大家已经不知道怎么向张逸夫表示钦佩或者是鼓励了,只能用肢体语言和笑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张逸夫也借机要到了会议室余下时间的使用权,搞一次达标办工作组的内部的小会,总结达标工作开展以来一个月的成果。
人皆散去,只剩下包括段有为在内的工作组众人,情绪上无疑是轻松加愉快,牛小壮等人更是不吝言辞跟张逸夫嬉笑打骂。
“你丫的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该评五一劳模了?”
“我看今年你评优是板上钉钉了。”
“这是废话,咱们达标成功本来就足够评优了,上电力报表扬这是锦上添花。”
“话说,这是副部长写的文章吧?逸夫你将来不要太顺利,可不要在达标前就升进部里了啊!”
“哈哈,这你放心,厂长指定死也不会放走他的。”
老段看着一堆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是满面欣然,张逸夫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很明显还在政治上获得了副部长的肯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