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74
奸臣之女 作者:我想吃肉
分节阅读174
儿来。不要说她还是萧复礼的启蒙老师,萧复礼现在跟着她学书法,那是边儿写字边儿学生字的。白天上朝,朝后议事,郑琰都在萧复礼身边坐着,有什么能解释给他听的,当场解释。无形中两人之间的气场就显得很亲密。
就说嘛,小学老师什么的,还是女性来做比较有优势。
————————————————————————————————————————
楚、赵二人对这种情况还是无所觉,皇帝的老师是都是轮职的,三人没有太碰面的机会。楚、赵二人还能在工作之余相约喝个小酒,聊聊人生哲学。郑琰跟他们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两位也不好意思邀个年轻女子怎么怎么样。萧复礼上课对他们又有足够的尊敬,学习也有足够的认真。进度略不如人,也是之前没有基础的缘故。老师之间没有交流,宫中宦官也没有向他们通风报信的好习惯,学生也没有表现出排斥他们来。真不是他们迟钝。
这两人还在用力地向皇帝灌输着“亲贤臣、远小人”的主题思想,说起来这个思想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就有待商榷了。听得萧复礼脑袋的星星。两位说,当皇帝不能偏向外戚、宦官等人,不要玩物丧志,不要宠信优伶,这些还算勉强有理。但是,当他们两位拼命灌输下姓氏门第的时候,萧复礼就理解不能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位是想教好皇帝的,是拿小皇帝当自家子侄那样亲近的关系来教的,连谱系都拿来教导了。
很明显的,郑靖业肯定不在这上面。
萧复礼极度疑惑地道:“郑相公并不在这里面,可他做到了首相,难道不是有大本事的人吗?先生姓亦不在册,大家不是都说她是当世之书法大家吗?这人有没有能力跟姓氏有关系吗?我难道不能信任他们吗?”说到最后,小朋友略愤怒。明明郑老师很和气很有爱哒!
当时上课的是楚椿,这倒霉蛋被噎到了。坏了,说得太得意,忘了有个例了。
郑琰这女人虽然在政治上嚣张了点,但是做事在世家看来也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攻击萧令先这件事情上,写出来的作文是说到了世家的心坎儿上。楚椿再怎么样,也还要些脸面,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有套的。至于郑靖业,那个家伙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好吗?他的出现就是来刷大家这些凡人的,完全不应该在考查范围啊!
楚椿只得又解释:“也有例外,也有例外。但是圣人不要因为二例外,就忘掉了所有的正理啊!人是要吃饭才能活下去的,夏天吃瓜果会舒服,可瓜果当不了饭。”
萧复礼加听不懂,硬记了下来,转过头来就问郑琰。
郑琰听了也不惊讶,楚、赵二人这么说也完全符合他们的立场,而且他们说的很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下和气地问:“大郎还记得太师教的谱系吗?”
“只会背前面点儿。”那么复杂的谱系,让他全背了也不现实,郑琰当年可是学了好几年呢。
“记得第等华族之姓么?”
萧复礼点头道:“记得。”
“里面有楚氏吗?有赵氏吗?”
萧复礼继续点头:“有,”作恍然大悟状,“他们是在为自己家说好话,说不是自家人的坏话。”
看他的反应,郑琰大概能知道,除了自己、除了楚赵二人,萧复礼平日也没少被其他人教些东西。这种感觉真是略微妙啊!是欣喜学生的成长,二是觉得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对他施加了影响,略有些小醋呢。
萧复礼嘟囔声:“原来太师太傅也不好。”
郑琰严肃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二娘不喜欢吃青菜,就说青菜不好吃。大娘不喜欢吃肉食,就说肉食不好吃。见解不同罢了。不是说世家就全部都很坏,太师和太傅教的道理,也有对的地方。至于外戚之家、贫寒之士亦有出彩者。世家里也有坏人,贫寒人家也有恶棍。凡事没有绝对的。做圣人,要学会平衡。”
“平衡是什么?”
郑琰拿起杆笔来,骈起二指,把笔杆儿放到指腹上:“看到了吗?放到中间儿,这笔就稳了,这就是平衡,”把笔头的那端抽了点儿,笔杆儿摇摇欲附,再抽点儿,笔杆儿掉到了桌子上,“这就是不平衡。”
萧复礼认真地看着,用心揣摩。郑琰又把笔杆儿放在指腹上,把毛笔末端抽了点儿:“不管往哪头侧重,都会不平衡。偏点儿还能勉强维持,偏了,就只好翻掉了。”
萧复礼绽开了个大大的笑容:“先生,我明白了!不能偏心,实在不得不偏,也不能偏得过了。”
郑琰摸摸他的头,收回根手指:“你再看,用根手指去维持平衡比用两根可要难了。”再加两根指头,用三根指头,就容易点。
萧复礼看得很入神,不由自由地抽了支毛笔攥在了手里。
郑琰还没停:“这只是枝笔,只有两头,如果是本书呢?”抽出课本合,竖起食指,个指尖儿保持本书的平衡,比毛笔难应付了,两个指尖儿也不行,郑琰出了三个指尖儿,“看,个国家,不止有两端,朝廷、民间,也不止有士庶。”
左手张开五指,稳稳地撑着课本,右手点着指头、课本慢慢地对萧复礼道:“这个,”指课本,“是国家,”在课本朝上的面儿上划来划去,“什么样的事儿都有,什么地方都有,要让他平衡,不能太偏了,这个,”挨个儿指着手指头,“是各色的大臣,单凭个,不定能治得好国家,人好办事。”
萧复礼认真地琢磨着,却看到郑琰的中指与食指铰在块儿乱动,手上的课本也快要掉下来了。萧复礼期待地看着郑琰,只听郑琰道:“大臣可以不是伙儿的,但是不能窝里斗,党争误国!”
郑琰用只手、支笔、本书,给萧复礼上了堂再生动不过的政治课。
这是第次,郑琰明明白白地用萧复礼能够懂的方式向他讲解朝廷、讲解国家。这样的教学便于记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每当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萧复礼就会忍不住去想那只托起课本的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小小年纪的萧复礼来说,哪个先生好那个先生不好,不只在于他们讲的内容哪个简单直接容易懂,也让他隐约觉出了谁有私心,谁无私。纵使郑琰再说,楚赵二人学问好,萧复礼对他们也难以再亲近了。
——————————————————————————————————————
“楚椿、赵静,也是顶尖的人物了,官场不如意,教学生也是有套的,我就奇了怪了,他们怎么就教不出圣人来呢?要我说,带圣人看圈儿世家光鲜亮丽的样子,勾得圣人向往了,还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郑琰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完全是不解。早在定下帝师是这两位的时候,池脩之就说过,他曾经蹭过这两位的课听,起因经过结果已经不可考了,只有个评价——虽然不如顾益纯,但也是要内涵有内涵要启发有启发。须知当时的池脩之对世家的装x那是深恶痛绝的,他那时候还略有点中二,激愤之下还能有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不容易的。
郑靖业扔了个杏子到郑琰的头上:“得了便宜还卖乖!”
郑琰接过来啃了:“阿爹这儿杏子味儿真不坏。”
“吃了当心倒牙!”
“没事儿,我喜欢,这皮儿味道好。”杏皮略酸,非常可口。
“他们也算是时俊彦了,只可惜看不透,圣人是皇帝也是孩子,从来皇帝都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你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阿爹,春华这都快四岁了,我那里房子都起了半儿了,现在能找先生了么?”
“你急什么?房子盖半儿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熙山去了,你想没想过,要是只有城中这处房舍,夏天你到熙山了,孩子怎么办?是扔在城里啊还是天天奔波?”
郑琰口杏肉卡在喉咙里——忘了这事儿了:“还要在熙山选址吗?”
“当然,”郑靖业才不要说他也是这两天才想到的呢,就让闺女再崇拜他点好了,“择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再建处呗。”
郑靖业自从知道了这个学校的设想之后,就进步细化了各种事项,这位老奸的
195、不同的老师 ...
水平比郑琰和池脩之高了不止点两点。这个学校必须与国子监不同,与乡间私塾也不同,它是个贵族学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有归属感。不是靠两个老师形成的同门关系,而是应该靠种精神,种团结!哪怕老师新换代了,学校还在,学校的精神还在,就行!
这是所从小就开始培养根苗的学校,它只招收幼儿,点点的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朝廷结党不同,朝廷结党是利益,还要靠党之党魁的个人能力。学院不同,他甚至可以没有党魁!就像现在的世家那样,看起来各行其是,但实际上却有套相同或相似的行事法则与利益取舍。
它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如果能办上三十年、四十年、百年、两百年,不比那些只靠自己的学问支撑的名士们收徒强百倍吗?名士开山门,等名士死后,就师门流散了。学院不会,或许没有个全能的名士,但是!可以聘在各专业领域最强而在其他领域不那么强的人来当老师,取各教师之长,组成个教师班子!顾益纯书法好,就不要他教唱歌——这位师兄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琴弹得不错,唱歌却要跑调= =!
不怕花钱!郑靖业非常乐意自家掏了全部的腰包,这样即使子孙中有政治无能者,也不妨碍郑氏在朝廷中的影响。这是人脉!从这里出来的学生,谁都要给他们家面子,到时候自家人不入政坛都没关系。
呃,不对,这个学校他闺女肯定要有份儿的,那也挺好,就算他闺女出资兴办,那样好。
郑靖业实不愧阴险之名:“用心建,既打算孩子们都去,我也出份儿。放心,纯办学。人再了就不好了,最后闹不清谁拿主意了——这个学院,你作主!这些日子,李呆子还上你那门上么?”
李呆子说的就是李俊,大家都上了年纪了,又有池氏夫妇、顾益纯从中说和,郑靖业与李俊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针锋相对了,背后起个绰号而已。郑靖业管李俊叫李呆子,李俊管郑靖业叫郑狐狸。
“朝廷禁酒,可苦了他了。”
“哼!活该!告诉他喝酒可以,可他得到学院里教书,不用天天到,心情好了来晃晃——他可不止草书写得好,让小孩子写草书并不合适——他的琴技非止般。天下也只有呆子傻子癫子才能弹得手好琴!”
艺术家都是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怪人。
“哎~”
“季师当年还有几个学生,入京之后都没走,我也给安顿了下来……你怎么啃个没完了?!”郑靖业觉得不太对劲儿,盘杏子都让郑琰给啃光了!凡事要有节制,这是很人信奉的养生观点。
这盘杏儿略酸,郑相完全可以看在自己又要做外祖父的份儿上,允许孩子妈吃点。
郑琰怀孕,最开心是池脩之,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岳父家接了老婆,还郑重地对郑靖业揖:“谢岳父给我个好妻子。”池家兴旺在即啦啦啦~
最不开心的是萧复礼,他老师怀孕了要准备生孩子,要请个超长的产假!对的,由于妇女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法什么的,未及立法规定法定产假是少天,又有法律漏洞了!怪不得用人单位不乐意招收女性职员呢。
徐莹也比较郁闷,出席听政少了个解释的人,她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每次大朝会的时候,郑琰再出现,也就是平均五日次,顺便检查萧复礼的功课。而萧复礼本人,在徐莹的支持下每隔两天赴池脩之家听课次。徐莹振振有词:“尊师重道,虽万乘之尊,亦不能免!”
这要是放任皇帝被其他人教坏了,哭都来不及啊!徐莹不是没动过另找能够给她解释政治现象、教萧复礼读书的人的主意,问题是萧复礼比较认可郑琰,其他人新手上任,很难不被大臣们拍砖。
皇帝亲自登门神马的,真是好大的鸭梨啊!
萧复礼很开心,能出宫放风神马的,真是太爽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恢复正常时间新~
196
196、有学生登门 ...
徐莹很开心、萧复礼很开心,真以为事情就这样大团圆结局了?
怎么可能?!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仔细回忆下,凡是徐莹自己拿主意做的事情,它有几件是办成了的?虽然没有什么“君不入臣门”的破烂规矩,让个小皇帝这么三天两头地跑,怎么会没有朝臣说些什么呢?可大家都不说,憋着坏呢。
袁曼道倒是敢直言极谏的,可徐莹的“协商”里并不包括他。徐莹自己心里也清楚,大臣们未必乐意这样,她却不得不这样做。要是让大臣们把萧复礼给“教坏了”,她哭都没地儿哭去!又因萧复礼本人也乐意听郑琰讲课,徐莹干脆越过了这步骤,直接拿出学生家长的范儿,跟萧复礼把这事儿给“协商”了。谁家请先生还要问别人的意见的?家长乐意、学生乐意,老师又没拒绝,这不就结了吗?
消息出,朝中居然诡异地平静了下。萧复礼才六、七岁,还是个孩子,平素表现得又好,最后这事儿不是落到郑氏头上就是落到徐莹头上。这主意很馊,看就知道不是郑靖业的手笔。你想啊,这大夏天儿的,热不热?小皇帝早朝之后再去池家,就算那本是庆林大长公主的别业,离翠微宫近,那也是大太阳地里的。必有中暑的时候!好,你说不中暑,夏天会下雨不?当年死鬼夏震是怎么倒霉掉沟里的?还不是雨天路滑落沟里淹死的?
要是连这两条都想不到,那就不是在朝上混了这么久的人了,可大家就是不说。
先说韦知勉,他这些年是个直在当布景板的倒霉蛋儿,那也要看给谁当陪衬,被郑靖业给挤兑了,他认栽。要是再让徐莹这个蠢女人给摆布了,他死了都能再气活过来!徐莹的主意出,韦知勉就乐了,他等着徐莹吃苍蝇,展现徐莹的无知,趁着郑琰怀孕不能理事,把徐莹这个皇太后给挤出政治格局安心养她的老去!当然,不可否认,他也等着郑氏闹个没脸。
众人也是三缄其口,倒是没有人跳出来展示自己的先见之明,省得提醒了徐莹。大家都在等。原本郑氏与世家是政治盟友不假,那是为了对待萧令先和梁横,现在时过境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定的缓解,可要说已经是相亲相爱的家人了,那是大家连喝醉了都不会相信的鬼话。
当然,也是要看郑靖业有什么盘算了,以郑靖业之奸滑应该能看得出这其中的不妥,可为什么他也不动呢?
郑靖业自有想法,萧复礼虽然小,照顾好了,跑上那么几回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给自家闺女拉分的举动。郑靖业也不会真的等到萧复礼出了什么问题了再作补救,他早有腹案——谁说皇帝只能有这三个老师的?
郑靖业在“被宣布”了之后也没反对,但是,他提出了新的方案:“天子不可以不知武事。”建议给萧复礼再增加老师!
朝廷的官制序列里,作为太子老师的,拥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不定全员补齐。萧复礼作为小皇帝,按道理来说,他的老师序列应该不少于这些的,郑首相本着对小皇帝认真负责的原则,要给他再添俩老师,谁能有什么意见吗?
当皇帝的,不但要识字要懂律令法制,也要知兵事,懂些音乐艺术不是?再添人呗,把少师、少傅都给添了,连上郑琰凑足了五人之数,就算是值班,五天轮回,正好合上五天次的大朝会。虽然女儿不能天天参与到政事里比较让人不爽,但是,外孙子重要!
郑琰对萧复礼登门这件事算是半推半就略有犹豫的,怀孕上班什么的,郑琰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新世纪的女性都是这么干的,挺着大肚子还要工作,进了预产期的时候才能休息。隔两天才上次两个小时左右的小学课程什么的,小意思嘛!连五天才定期做次咨询什么的,就简单了。真正让她比较放不下的反而是每天固定的陪徐莹听取汇报的时间,做为个孕妇,还是不要天天乘车上下班走山路比较好。
但是,怀孕这种事情,大家也是都没有办法的,只能如此了。反正,损失最大的是徐莹就是了。
萧复礼完全搞不明白了,今天不是大朝会,郑琰没有到,她请假在家养胎。女侍中正常的工作量也就是五天见回皇后而已。可徐莹母子离不开她,尤其是徐莹,郑靖业骈四俪六说了大通,她听得云里雾里的还没个人跟她解释,心中暗骂:你会不会说句人话啊?
韦知勉自是听得懂的,心说,幸亏没有出头,不然非但为难不了郑靖业还要被他记恨。
徐莹不得不“不耻下问”下:“丞相说了这么,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郑靖业终于说了人话了:“圣人已经入学数月,是该学些东西了,臣建议为圣人再添两位师傅。”
徐莹很警惕地道:“圣人现在的师傅就很好,还要添什么呢?”
郑靖业道:“臣方才已经奏明了呀,天子不可不知兵事,亦当识礼,请为圣人再添少傅、少师。”
在这个问题上,徐莹是争不过大臣的,甚而至于,萧复礼也是两眼放光的,哪个小男孩儿没有个英雄梦呢?徐莹暗暗叫苦,强自镇定地问道:“究竟要以何人为师,还要考虑考虑。”
郑靖业赞同地道:“正是,不过,定远将军的才干是看得见的,可以先加以太保,待边事安宁了,再返京授课不迟。少师、少傅却是要在近日定下来了。”在没定之前,萧复礼少不得要跑两次池家。
这样,郑靖业实惠也得到了,郑琰名声也有了,还不会丢脸。
而以郑琰怀孕为契机,朝廷格局被打破了,原本的“母后临朝”竟渐渐成了摆设,大权渐归朝臣之手。
——————————————————————————————————————————
就郑琰的身体条件来说,现在上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她还是提前打了报告申请了,不止是试探,还是提前准备。怀着身孕还要跑上跑下神马的,即使民风开放,外面的风评也不会太好。再者,池家需要孩子,她必须有个姿态,不管池脩之计较不计较,她都要向池脩之表明了态度才好。
怀孕对于春华姐弟来说倒是件好事,以前郑琰每天上午都要入宫上班去,他们只有早上见母亲面,接着就是整个上午的分离——十分想念。现在郑琰可以整天呆在家里,指导他们的功课,两个小家伙非常开心。听说萧复礼要过来,池春华的脸登时挂了下来,而后才仰起脸,可怜兮兮地道:“他又来抢我娘啊?”
池脩之拎起女儿往上托,小姑娘顺势坐在了父亲的肩膀上,扶着池脩之的帽子:“他好坏呀~阿爹~”
池脩之扛着女儿转了好几个圈儿才把她哄好,池长生看得兴奋,也抓着池脩之的衣摆要求平等对待。池脩之哄完女儿哄儿子,如天下的所有的傻爸爸,认真地给儿女讲道理:“圣人也不容易的,这样认真求学,他是心向好的,你们不要胡思乱想,阿爹阿娘最疼的就是你们了。”
左哄右哄,终于把两个小的哄好了,池萝莉乖巧地道:“阿爹,阿爹说的道理我和弟弟都懂的,人家就是想阿娘了嘛,才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呢。”
池脩之忍笑:“对对对,你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
“那我是大孩子了。”
“对对对。”
“那让我学骑马吧!”池春华小朋友终露出了她的真面目,“大孩子就可以学的哟~哟~哟~”
【我去,挖坑让亲爹跳这种事情真的可以吗?】郑琰扶额,伸手把女儿从池脩之腿上摘了下来:“谁教的你跟爹娘耍小心眼儿的?你这些都是我玩儿剩下的,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跟自己的父母也要根肠子绕十八个弯儿,仔细我抽你!想做什么就跟父母说,摆事实讲道理都行,就是不许用言语挤兑!我们是你的父母,有什
分节阅读174
欲望文
分节阅读174
儿来。不要说她还是萧复礼的启蒙老师,萧复礼现在跟着她学书法,那是边儿写字边儿学生字的。白天上朝,朝后议事,郑琰都在萧复礼身边坐着,有什么能解释给他听的,当场解释。无形中两人之间的气场就显得很亲密。
就说嘛,小学老师什么的,还是女性来做比较有优势。
————————————————————————————————————————
楚、赵二人对这种情况还是无所觉,皇帝的老师是都是轮职的,三人没有太碰面的机会。楚、赵二人还能在工作之余相约喝个小酒,聊聊人生哲学。郑琰跟他们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两位也不好意思邀个年轻女子怎么怎么样。萧复礼上课对他们又有足够的尊敬,学习也有足够的认真。进度略不如人,也是之前没有基础的缘故。老师之间没有交流,宫中宦官也没有向他们通风报信的好习惯,学生也没有表现出排斥他们来。真不是他们迟钝。
这两人还在用力地向皇帝灌输着“亲贤臣、远小人”的主题思想,说起来这个思想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就有待商榷了。听得萧复礼脑袋的星星。两位说,当皇帝不能偏向外戚、宦官等人,不要玩物丧志,不要宠信优伶,这些还算勉强有理。但是,当他们两位拼命灌输下姓氏门第的时候,萧复礼就理解不能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位是想教好皇帝的,是拿小皇帝当自家子侄那样亲近的关系来教的,连谱系都拿来教导了。
很明显的,郑靖业肯定不在这上面。
萧复礼极度疑惑地道:“郑相公并不在这里面,可他做到了首相,难道不是有大本事的人吗?先生姓亦不在册,大家不是都说她是当世之书法大家吗?这人有没有能力跟姓氏有关系吗?我难道不能信任他们吗?”说到最后,小朋友略愤怒。明明郑老师很和气很有爱哒!
当时上课的是楚椿,这倒霉蛋被噎到了。坏了,说得太得意,忘了有个例了。
郑琰这女人虽然在政治上嚣张了点,但是做事在世家看来也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攻击萧令先这件事情上,写出来的作文是说到了世家的心坎儿上。楚椿再怎么样,也还要些脸面,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有套的。至于郑靖业,那个家伙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好吗?他的出现就是来刷大家这些凡人的,完全不应该在考查范围啊!
楚椿只得又解释:“也有例外,也有例外。但是圣人不要因为二例外,就忘掉了所有的正理啊!人是要吃饭才能活下去的,夏天吃瓜果会舒服,可瓜果当不了饭。”
萧复礼加听不懂,硬记了下来,转过头来就问郑琰。
郑琰听了也不惊讶,楚、赵二人这么说也完全符合他们的立场,而且他们说的很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下和气地问:“大郎还记得太师教的谱系吗?”
“只会背前面点儿。”那么复杂的谱系,让他全背了也不现实,郑琰当年可是学了好几年呢。
“记得第等华族之姓么?”
萧复礼点头道:“记得。”
“里面有楚氏吗?有赵氏吗?”
萧复礼继续点头:“有,”作恍然大悟状,“他们是在为自己家说好话,说不是自家人的坏话。”
看他的反应,郑琰大概能知道,除了自己、除了楚赵二人,萧复礼平日也没少被其他人教些东西。这种感觉真是略微妙啊!是欣喜学生的成长,二是觉得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对他施加了影响,略有些小醋呢。
萧复礼嘟囔声:“原来太师太傅也不好。”
郑琰严肃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二娘不喜欢吃青菜,就说青菜不好吃。大娘不喜欢吃肉食,就说肉食不好吃。见解不同罢了。不是说世家就全部都很坏,太师和太傅教的道理,也有对的地方。至于外戚之家、贫寒之士亦有出彩者。世家里也有坏人,贫寒人家也有恶棍。凡事没有绝对的。做圣人,要学会平衡。”
“平衡是什么?”
郑琰拿起杆笔来,骈起二指,把笔杆儿放到指腹上:“看到了吗?放到中间儿,这笔就稳了,这就是平衡,”把笔头的那端抽了点儿,笔杆儿摇摇欲附,再抽点儿,笔杆儿掉到了桌子上,“这就是不平衡。”
萧复礼认真地看着,用心揣摩。郑琰又把笔杆儿放在指腹上,把毛笔末端抽了点儿:“不管往哪头侧重,都会不平衡。偏点儿还能勉强维持,偏了,就只好翻掉了。”
萧复礼绽开了个大大的笑容:“先生,我明白了!不能偏心,实在不得不偏,也不能偏得过了。”
郑琰摸摸他的头,收回根手指:“你再看,用根手指去维持平衡比用两根可要难了。”再加两根指头,用三根指头,就容易点。
萧复礼看得很入神,不由自由地抽了支毛笔攥在了手里。
郑琰还没停:“这只是枝笔,只有两头,如果是本书呢?”抽出课本合,竖起食指,个指尖儿保持本书的平衡,比毛笔难应付了,两个指尖儿也不行,郑琰出了三个指尖儿,“看,个国家,不止有两端,朝廷、民间,也不止有士庶。”
左手张开五指,稳稳地撑着课本,右手点着指头、课本慢慢地对萧复礼道:“这个,”指课本,“是国家,”在课本朝上的面儿上划来划去,“什么样的事儿都有,什么地方都有,要让他平衡,不能太偏了,这个,”挨个儿指着手指头,“是各色的大臣,单凭个,不定能治得好国家,人好办事。”
萧复礼认真地琢磨着,却看到郑琰的中指与食指铰在块儿乱动,手上的课本也快要掉下来了。萧复礼期待地看着郑琰,只听郑琰道:“大臣可以不是伙儿的,但是不能窝里斗,党争误国!”
郑琰用只手、支笔、本书,给萧复礼上了堂再生动不过的政治课。
这是第次,郑琰明明白白地用萧复礼能够懂的方式向他讲解朝廷、讲解国家。这样的教学便于记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每当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萧复礼就会忍不住去想那只托起课本的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小小年纪的萧复礼来说,哪个先生好那个先生不好,不只在于他们讲的内容哪个简单直接容易懂,也让他隐约觉出了谁有私心,谁无私。纵使郑琰再说,楚赵二人学问好,萧复礼对他们也难以再亲近了。
——————————————————————————————————————
“楚椿、赵静,也是顶尖的人物了,官场不如意,教学生也是有套的,我就奇了怪了,他们怎么就教不出圣人来呢?要我说,带圣人看圈儿世家光鲜亮丽的样子,勾得圣人向往了,还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郑琰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完全是不解。早在定下帝师是这两位的时候,池脩之就说过,他曾经蹭过这两位的课听,起因经过结果已经不可考了,只有个评价——虽然不如顾益纯,但也是要内涵有内涵要启发有启发。须知当时的池脩之对世家的装x那是深恶痛绝的,他那时候还略有点中二,激愤之下还能有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不容易的。
郑靖业扔了个杏子到郑琰的头上:“得了便宜还卖乖!”
郑琰接过来啃了:“阿爹这儿杏子味儿真不坏。”
“吃了当心倒牙!”
“没事儿,我喜欢,这皮儿味道好。”杏皮略酸,非常可口。
“他们也算是时俊彦了,只可惜看不透,圣人是皇帝也是孩子,从来皇帝都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你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阿爹,春华这都快四岁了,我那里房子都起了半儿了,现在能找先生了么?”
“你急什么?房子盖半儿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熙山去了,你想没想过,要是只有城中这处房舍,夏天你到熙山了,孩子怎么办?是扔在城里啊还是天天奔波?”
郑琰口杏肉卡在喉咙里——忘了这事儿了:“还要在熙山选址吗?”
“当然,”郑靖业才不要说他也是这两天才想到的呢,就让闺女再崇拜他点好了,“择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再建处呗。”
郑靖业自从知道了这个学校的设想之后,就进步细化了各种事项,这位老奸的
195、不同的老师 ...
水平比郑琰和池脩之高了不止点两点。这个学校必须与国子监不同,与乡间私塾也不同,它是个贵族学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有归属感。不是靠两个老师形成的同门关系,而是应该靠种精神,种团结!哪怕老师新换代了,学校还在,学校的精神还在,就行!
这是所从小就开始培养根苗的学校,它只招收幼儿,点点的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朝廷结党不同,朝廷结党是利益,还要靠党之党魁的个人能力。学院不同,他甚至可以没有党魁!就像现在的世家那样,看起来各行其是,但实际上却有套相同或相似的行事法则与利益取舍。
它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如果能办上三十年、四十年、百年、两百年,不比那些只靠自己的学问支撑的名士们收徒强百倍吗?名士开山门,等名士死后,就师门流散了。学院不会,或许没有个全能的名士,但是!可以聘在各专业领域最强而在其他领域不那么强的人来当老师,取各教师之长,组成个教师班子!顾益纯书法好,就不要他教唱歌——这位师兄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琴弹得不错,唱歌却要跑调= =!
不怕花钱!郑靖业非常乐意自家掏了全部的腰包,这样即使子孙中有政治无能者,也不妨碍郑氏在朝廷中的影响。这是人脉!从这里出来的学生,谁都要给他们家面子,到时候自家人不入政坛都没关系。
呃,不对,这个学校他闺女肯定要有份儿的,那也挺好,就算他闺女出资兴办,那样好。
郑靖业实不愧阴险之名:“用心建,既打算孩子们都去,我也出份儿。放心,纯办学。人再了就不好了,最后闹不清谁拿主意了——这个学院,你作主!这些日子,李呆子还上你那门上么?”
李呆子说的就是李俊,大家都上了年纪了,又有池氏夫妇、顾益纯从中说和,郑靖业与李俊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针锋相对了,背后起个绰号而已。郑靖业管李俊叫李呆子,李俊管郑靖业叫郑狐狸。
“朝廷禁酒,可苦了他了。”
“哼!活该!告诉他喝酒可以,可他得到学院里教书,不用天天到,心情好了来晃晃——他可不止草书写得好,让小孩子写草书并不合适——他的琴技非止般。天下也只有呆子傻子癫子才能弹得手好琴!”
艺术家都是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怪人。
“哎~”
“季师当年还有几个学生,入京之后都没走,我也给安顿了下来……你怎么啃个没完了?!”郑靖业觉得不太对劲儿,盘杏子都让郑琰给啃光了!凡事要有节制,这是很人信奉的养生观点。
这盘杏儿略酸,郑相完全可以看在自己又要做外祖父的份儿上,允许孩子妈吃点。
郑琰怀孕,最开心是池脩之,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岳父家接了老婆,还郑重地对郑靖业揖:“谢岳父给我个好妻子。”池家兴旺在即啦啦啦~
最不开心的是萧复礼,他老师怀孕了要准备生孩子,要请个超长的产假!对的,由于妇女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法什么的,未及立法规定法定产假是少天,又有法律漏洞了!怪不得用人单位不乐意招收女性职员呢。
徐莹也比较郁闷,出席听政少了个解释的人,她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每次大朝会的时候,郑琰再出现,也就是平均五日次,顺便检查萧复礼的功课。而萧复礼本人,在徐莹的支持下每隔两天赴池脩之家听课次。徐莹振振有词:“尊师重道,虽万乘之尊,亦不能免!”
这要是放任皇帝被其他人教坏了,哭都来不及啊!徐莹不是没动过另找能够给她解释政治现象、教萧复礼读书的人的主意,问题是萧复礼比较认可郑琰,其他人新手上任,很难不被大臣们拍砖。
皇帝亲自登门神马的,真是好大的鸭梨啊!
萧复礼很开心,能出宫放风神马的,真是太爽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恢复正常时间新~
196
196、有学生登门 ...
徐莹很开心、萧复礼很开心,真以为事情就这样大团圆结局了?
怎么可能?!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仔细回忆下,凡是徐莹自己拿主意做的事情,它有几件是办成了的?虽然没有什么“君不入臣门”的破烂规矩,让个小皇帝这么三天两头地跑,怎么会没有朝臣说些什么呢?可大家都不说,憋着坏呢。
袁曼道倒是敢直言极谏的,可徐莹的“协商”里并不包括他。徐莹自己心里也清楚,大臣们未必乐意这样,她却不得不这样做。要是让大臣们把萧复礼给“教坏了”,她哭都没地儿哭去!又因萧复礼本人也乐意听郑琰讲课,徐莹干脆越过了这步骤,直接拿出学生家长的范儿,跟萧复礼把这事儿给“协商”了。谁家请先生还要问别人的意见的?家长乐意、学生乐意,老师又没拒绝,这不就结了吗?
消息出,朝中居然诡异地平静了下。萧复礼才六、七岁,还是个孩子,平素表现得又好,最后这事儿不是落到郑氏头上就是落到徐莹头上。这主意很馊,看就知道不是郑靖业的手笔。你想啊,这大夏天儿的,热不热?小皇帝早朝之后再去池家,就算那本是庆林大长公主的别业,离翠微宫近,那也是大太阳地里的。必有中暑的时候!好,你说不中暑,夏天会下雨不?当年死鬼夏震是怎么倒霉掉沟里的?还不是雨天路滑落沟里淹死的?
要是连这两条都想不到,那就不是在朝上混了这么久的人了,可大家就是不说。
先说韦知勉,他这些年是个直在当布景板的倒霉蛋儿,那也要看给谁当陪衬,被郑靖业给挤兑了,他认栽。要是再让徐莹这个蠢女人给摆布了,他死了都能再气活过来!徐莹的主意出,韦知勉就乐了,他等着徐莹吃苍蝇,展现徐莹的无知,趁着郑琰怀孕不能理事,把徐莹这个皇太后给挤出政治格局安心养她的老去!当然,不可否认,他也等着郑氏闹个没脸。
众人也是三缄其口,倒是没有人跳出来展示自己的先见之明,省得提醒了徐莹。大家都在等。原本郑氏与世家是政治盟友不假,那是为了对待萧令先和梁横,现在时过境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定的缓解,可要说已经是相亲相爱的家人了,那是大家连喝醉了都不会相信的鬼话。
当然,也是要看郑靖业有什么盘算了,以郑靖业之奸滑应该能看得出这其中的不妥,可为什么他也不动呢?
郑靖业自有想法,萧复礼虽然小,照顾好了,跑上那么几回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给自家闺女拉分的举动。郑靖业也不会真的等到萧复礼出了什么问题了再作补救,他早有腹案——谁说皇帝只能有这三个老师的?
郑靖业在“被宣布”了之后也没反对,但是,他提出了新的方案:“天子不可以不知武事。”建议给萧复礼再增加老师!
朝廷的官制序列里,作为太子老师的,拥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不定全员补齐。萧复礼作为小皇帝,按道理来说,他的老师序列应该不少于这些的,郑首相本着对小皇帝认真负责的原则,要给他再添俩老师,谁能有什么意见吗?
当皇帝的,不但要识字要懂律令法制,也要知兵事,懂些音乐艺术不是?再添人呗,把少师、少傅都给添了,连上郑琰凑足了五人之数,就算是值班,五天轮回,正好合上五天次的大朝会。虽然女儿不能天天参与到政事里比较让人不爽,但是,外孙子重要!
郑琰对萧复礼登门这件事算是半推半就略有犹豫的,怀孕上班什么的,郑琰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新世纪的女性都是这么干的,挺着大肚子还要工作,进了预产期的时候才能休息。隔两天才上次两个小时左右的小学课程什么的,小意思嘛!连五天才定期做次咨询什么的,就简单了。真正让她比较放不下的反而是每天固定的陪徐莹听取汇报的时间,做为个孕妇,还是不要天天乘车上下班走山路比较好。
但是,怀孕这种事情,大家也是都没有办法的,只能如此了。反正,损失最大的是徐莹就是了。
萧复礼完全搞不明白了,今天不是大朝会,郑琰没有到,她请假在家养胎。女侍中正常的工作量也就是五天见回皇后而已。可徐莹母子离不开她,尤其是徐莹,郑靖业骈四俪六说了大通,她听得云里雾里的还没个人跟她解释,心中暗骂:你会不会说句人话啊?
韦知勉自是听得懂的,心说,幸亏没有出头,不然非但为难不了郑靖业还要被他记恨。
徐莹不得不“不耻下问”下:“丞相说了这么,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郑靖业终于说了人话了:“圣人已经入学数月,是该学些东西了,臣建议为圣人再添两位师傅。”
徐莹很警惕地道:“圣人现在的师傅就很好,还要添什么呢?”
郑靖业道:“臣方才已经奏明了呀,天子不可不知兵事,亦当识礼,请为圣人再添少傅、少师。”
在这个问题上,徐莹是争不过大臣的,甚而至于,萧复礼也是两眼放光的,哪个小男孩儿没有个英雄梦呢?徐莹暗暗叫苦,强自镇定地问道:“究竟要以何人为师,还要考虑考虑。”
郑靖业赞同地道:“正是,不过,定远将军的才干是看得见的,可以先加以太保,待边事安宁了,再返京授课不迟。少师、少傅却是要在近日定下来了。”在没定之前,萧复礼少不得要跑两次池家。
这样,郑靖业实惠也得到了,郑琰名声也有了,还不会丢脸。
而以郑琰怀孕为契机,朝廷格局被打破了,原本的“母后临朝”竟渐渐成了摆设,大权渐归朝臣之手。
——————————————————————————————————————————
就郑琰的身体条件来说,现在上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她还是提前打了报告申请了,不止是试探,还是提前准备。怀着身孕还要跑上跑下神马的,即使民风开放,外面的风评也不会太好。再者,池家需要孩子,她必须有个姿态,不管池脩之计较不计较,她都要向池脩之表明了态度才好。
怀孕对于春华姐弟来说倒是件好事,以前郑琰每天上午都要入宫上班去,他们只有早上见母亲面,接着就是整个上午的分离——十分想念。现在郑琰可以整天呆在家里,指导他们的功课,两个小家伙非常开心。听说萧复礼要过来,池春华的脸登时挂了下来,而后才仰起脸,可怜兮兮地道:“他又来抢我娘啊?”
池脩之拎起女儿往上托,小姑娘顺势坐在了父亲的肩膀上,扶着池脩之的帽子:“他好坏呀~阿爹~”
池脩之扛着女儿转了好几个圈儿才把她哄好,池长生看得兴奋,也抓着池脩之的衣摆要求平等对待。池脩之哄完女儿哄儿子,如天下的所有的傻爸爸,认真地给儿女讲道理:“圣人也不容易的,这样认真求学,他是心向好的,你们不要胡思乱想,阿爹阿娘最疼的就是你们了。”
左哄右哄,终于把两个小的哄好了,池萝莉乖巧地道:“阿爹,阿爹说的道理我和弟弟都懂的,人家就是想阿娘了嘛,才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呢。”
池脩之忍笑:“对对对,你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
“那我是大孩子了。”
“对对对。”
“那让我学骑马吧!”池春华小朋友终露出了她的真面目,“大孩子就可以学的哟~哟~哟~”
【我去,挖坑让亲爹跳这种事情真的可以吗?】郑琰扶额,伸手把女儿从池脩之腿上摘了下来:“谁教的你跟爹娘耍小心眼儿的?你这些都是我玩儿剩下的,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跟自己的父母也要根肠子绕十八个弯儿,仔细我抽你!想做什么就跟父母说,摆事实讲道理都行,就是不许用言语挤兑!我们是你的父母,有什
分节阅读174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