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地间的一场梦
虽然司徒功静将自己的功夫的危险之处告诉了李建,但是同时也告诉李建现在他的情况虽然不适合修习自己的功夫,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的修习基础的话,那么她的起点将会比所有人都高,到最后的成就自然也回事最高的。
郭振林并没有来教授李建武功,昆仑的功夫本来就是一套独立的体系,要是李建修习了郭振林的功夫,那么他就得放弃自己之前学习的所有的功夫,全心全意的去重新修习昆仑的武功,这样不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而周同本身修习的就是一门需要去不断参悟的佛门功夫,没有常年的佛法修习,没有对佛家观念的深层次见解也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修习的是,所以现在为止,除了周同和郭振林之外,所有人都是给予了李建在武功上的指导,但是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李建要将这所有的高深武功都融会贯通,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周同还是给李建提出的建议,先去看看那本笔记上面的武功,也许李建能够理解到上面的武功,那么加上他本来就深厚的内功,那么他学会所有人的武功也将会变得非常的迅速。
在接受了周同的建议之后,李建就开始了对于那本书的研究,然而在讲整本书看完之后,李建只觉得一头雾水,上面所记载的内容就像是一个道家的道士对于这个世界的简介一样,完全没有关于武功修习的法门,但是理解爱你也同样相信周同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拿出这么个东西来骗他,既然他没有看出来这里卖弄的奥秘,就说明他并没有看懂。
既然是自己没有看懂,李建就觉得自己有必要更加潜心的修习,他记得当初东方云梅交给他一心二用的功夫的时候,一开始他也是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后来还不是让他最终学会了这门功夫,既然一心二用能够学会,那么李建相信这个功夫也能够被他所掌握。
想通了这一节,李建又将那本书打开来,再一次的认真的看了起来,很快,李建就发现,这本手机说是一本武功的书籍更不如说是一本加上了自己感悟的旅行的游记,也是因为这本手记是一个道家的道士所写,所以手记中的感悟也大多与道家的一些思想有关。
关于道家的思想,李建也有过一些接触,但是还是停留在大众对于道家的清心寡欲,无欲无求,道法自然的了解上面,关于更深层次的道家的思想,李建就望尘莫及了,更别说和一个资深的道士来相比,所以现在李建也是没有办法从道家的角度去解读这本手记。
不过呢既然没有办法从道家的角度去解读,李建就又想到了从旅游,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一个手记,他幻想自己就是那一个道士,自己经历了道士所经历过的一切,他到达了道士所到达过的所有的地方。
他的灵魂到了那些地方,通过道士的字,他开始感悟自己在这些地方看到那样的风景,心中会想些什么,如果他是在些地方修习武功,他会怎么去修习,渐渐的,李建就感觉他似乎就真的成了那个道士,但是眼前没有道士所遇见的那些景致,他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融入到道士的思想里面去,现在他必须找一个地方,能够将自己融入到道士的思想中间。
好在他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乃是昆仑山的某个地方,昆仑山最为天下龙祖,其风景之秀丽,其世界之奇妙自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
想通了这一节,李建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同,周同也是觉得李建的想法是非常可行的,当初他也曾经这么想过,不过他研究佛门的思想年久day深,对于道家的思想有一种天然的抵制,所以对于道士的当时的心境也是完全没有办法去理解。
而李建在这之前却是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宗教,他成功的几率就将变得非常的大,只要李建能够成功的融入到道士的思想境界当中去,就能够反本回源,将道士记录在手记里面的武功挖掘出来,到那个时候,李建就能够将这功夫修习成功。
而周同他们在昆仑山住了这么久,对于这周围的环境也是熟悉无比,在李建提出来想法之后,周同就带着李建来到了他们所居住的石屋的悬崖的后面。
在那里,可以上到一座非常高的高山,站在山顶,几乎可以看见整个昆仑山,而且在那里,从山顶山看下去,可以看见山下面的那座山的顶部有一面如碧绿翡翠一般的湖泊,现在这个时节,湖泊已经结冰,看起来更如仙境一般。
在得知了有这个地方之后,李建便希望能够立即动身前往那里,只要到了那里,李建相信他就能够有机会融入到道士的思想境界当中去。
在翻过了一道并不算是太过危险得悬崖之后,李建就来到了周同所说的那一座山的下面,而上山则变成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
周同走在李建的前面,速度非常的快,而且由于有了周同在前面,也算是有人在前面给他挡住了剧烈的风雪,他的前进也就少了最为强大的阻碍,所以他也能够勉强的跟在周同的身后。
而在到了山顶之后,周同就给他指了指那面湖泊所在的地方,李建远远地望去,就看见在群山之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在一处非常高的地放,却突然镶嵌出了一颗碧绿的翡翠。
那面湖泊就是这天地间的唯一的明珠,忽然之间,李建似乎想到了什么,李建再一次的打开了那个手记只见那个道士在手记中曾经这样写道:这个世界上,最为伟大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自然。
而在后面他还补充道:即使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唯一伟大的东西却是不是我们,而是这个世界本身。
看到这里,李建再来看这一片空旷的世界,忽然,李建觉得自己在这一片世界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到犹如一粒微尘,或者,他连一粒微尘都不如。
李建再将手记往后面翻,只见上面写道:道源于自然,我们也是源于自然,在自然当中,我们是一份子,我来自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本身要高于自然的绝大部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高于自然。
在这一段话之后,笔记的内容就又回到了对于自然奇景的记叙当中,李建跳过了这些情节,再往后面看,他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道士也到过这里,到了这里之后,看到这样的世界,他到底会生出什么新的想法。
是如平常人一样感叹这里的神奇,还是像一个伟人一样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建想到这些的一瞬间就将这些都排除了,他感觉如果道士在这里,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些的一部分,他就是这些山,他就是这些云,他也是这一面湖泊。
他只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他也是被高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能够超越这个世界,他也能够融入这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他都可以随意的变化,因为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可能的存在。
想到这里,李建的心里不由一动,李建似乎在这个时候明白了一些什么,他一直认为他在武术上面有极高的天赋,对于所学的功夫也能够融汇贯通。
虽然陆炳坤说他是贪杂不精,什么功夫都是半吊子的水平,但是这还是不妨碍李建对自己极高武术天赋的认定,并且这一点也是陆炳坤不得不承认的。
但是他一直忽略或者说刻意的回避了一个问题,武术力量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人力的无限放大,还是潜力的不断挖掘,或者说,来自于自然的馈赠。
而李建一直刻意回避的问题就在这里,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刻苦修习得来的功夫与力量是自然的馈赠,他宁愿相信这是自己的天赋,这是自己苦练的结果。
在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一刹那,李建却忽然想到了萧春秋,虽然萧春秋在全军比武大赛之中输给了他,但是李建这个时候却是忽然想到了他。
李建似乎明白了萧春秋与他的不同,萧春秋不是在武功上输给了他,而是在技术上输给了他,是在智谋上输给了他,但是在对于武术的认识,对于武术的见解上面,萧春秋早一超越了他。
甚至是诸葛春阳,那个小和尚,他一直说自己是出世修行,不断的强调自己修习武功不是为了武术所带来的力量,他在战斗中击杀敌人,也是金刚降魔乃是超度众生,使深陷苦海的人得大极乐!
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都知道武术的力量的根源在哪里,他们虽然承认输给了李建,但是实际上他们超越了李建。
在这个时候,李建的心里忽然明白了,他知道为什么他的内功与陆炳坤不相上下,他的武术也与陆炳坤不相上下,但是他却打不过陆炳坤,甚至他没有办法与陆炳坤交手。
这是境界上面的差距,这是对于武术的最高认识上面的差距,不知自然而使自然之力,等于是一个小偷,虽然偷得来财富,但是终究不如辛苦赚来的欢乐,也不如赚来的丰富。
虽然他算的上是武术上面的大盗,但是面对陆炳坤这种本来的富翁,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明白了这一点,李建甚至觉得自己之前对与武术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
道士的记载却是不是武功,但是却是对于这个世界最为本源的认识,他清楚明白的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根本是什么,他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
而作为一个修习古武功夫的人,李建并没有像一个孩子一样,去正视和畏惧他的母亲,所有的修习武功的人都像是叛逆期的孩子一样,他们反对一切,他们对抗一切,他们自认为能够战胜一切,他们认为自己通过自己的修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战胜这个世界,但是他们错了,他们的力量来自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也许可以在一时之间对这个世界产生伤害,但是在最后,这个世界还是远远的超越着所有的人,所以,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是能够反对这个世界,有勇气反对这个世界,而是能够承认这个世界,在畏惧这个世界,尊敬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责任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在最后才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赢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最高的馈赠,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如果你认识到你是属于这个世界,那么你就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既然你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你当然就可以使用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
没有一种功夫不是来源于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功夫不是以这个世界作为根本的,所以,最本源的东西,能够做到道法自然的东西,就是去寻找到这个世界最为本源的东西。
郭振林并没有来教授李建武功,昆仑的功夫本来就是一套独立的体系,要是李建修习了郭振林的功夫,那么他就得放弃自己之前学习的所有的功夫,全心全意的去重新修习昆仑的武功,这样不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而周同本身修习的就是一门需要去不断参悟的佛门功夫,没有常年的佛法修习,没有对佛家观念的深层次见解也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修习的是,所以现在为止,除了周同和郭振林之外,所有人都是给予了李建在武功上的指导,但是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李建要将这所有的高深武功都融会贯通,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周同还是给李建提出的建议,先去看看那本笔记上面的武功,也许李建能够理解到上面的武功,那么加上他本来就深厚的内功,那么他学会所有人的武功也将会变得非常的迅速。
在接受了周同的建议之后,李建就开始了对于那本书的研究,然而在讲整本书看完之后,李建只觉得一头雾水,上面所记载的内容就像是一个道家的道士对于这个世界的简介一样,完全没有关于武功修习的法门,但是理解爱你也同样相信周同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拿出这么个东西来骗他,既然他没有看出来这里卖弄的奥秘,就说明他并没有看懂。
既然是自己没有看懂,李建就觉得自己有必要更加潜心的修习,他记得当初东方云梅交给他一心二用的功夫的时候,一开始他也是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后来还不是让他最终学会了这门功夫,既然一心二用能够学会,那么李建相信这个功夫也能够被他所掌握。
想通了这一节,李建又将那本书打开来,再一次的认真的看了起来,很快,李建就发现,这本手机说是一本武功的书籍更不如说是一本加上了自己感悟的旅行的游记,也是因为这本手记是一个道家的道士所写,所以手记中的感悟也大多与道家的一些思想有关。
关于道家的思想,李建也有过一些接触,但是还是停留在大众对于道家的清心寡欲,无欲无求,道法自然的了解上面,关于更深层次的道家的思想,李建就望尘莫及了,更别说和一个资深的道士来相比,所以现在李建也是没有办法从道家的角度去解读这本手记。
不过呢既然没有办法从道家的角度去解读,李建就又想到了从旅游,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一个手记,他幻想自己就是那一个道士,自己经历了道士所经历过的一切,他到达了道士所到达过的所有的地方。
他的灵魂到了那些地方,通过道士的字,他开始感悟自己在这些地方看到那样的风景,心中会想些什么,如果他是在些地方修习武功,他会怎么去修习,渐渐的,李建就感觉他似乎就真的成了那个道士,但是眼前没有道士所遇见的那些景致,他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融入到道士的思想里面去,现在他必须找一个地方,能够将自己融入到道士的思想中间。
好在他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乃是昆仑山的某个地方,昆仑山最为天下龙祖,其风景之秀丽,其世界之奇妙自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
想通了这一节,李建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同,周同也是觉得李建的想法是非常可行的,当初他也曾经这么想过,不过他研究佛门的思想年久day深,对于道家的思想有一种天然的抵制,所以对于道士的当时的心境也是完全没有办法去理解。
而李建在这之前却是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宗教,他成功的几率就将变得非常的大,只要李建能够成功的融入到道士的思想境界当中去,就能够反本回源,将道士记录在手记里面的武功挖掘出来,到那个时候,李建就能够将这功夫修习成功。
而周同他们在昆仑山住了这么久,对于这周围的环境也是熟悉无比,在李建提出来想法之后,周同就带着李建来到了他们所居住的石屋的悬崖的后面。
在那里,可以上到一座非常高的高山,站在山顶,几乎可以看见整个昆仑山,而且在那里,从山顶山看下去,可以看见山下面的那座山的顶部有一面如碧绿翡翠一般的湖泊,现在这个时节,湖泊已经结冰,看起来更如仙境一般。
在得知了有这个地方之后,李建便希望能够立即动身前往那里,只要到了那里,李建相信他就能够有机会融入到道士的思想境界当中去。
在翻过了一道并不算是太过危险得悬崖之后,李建就来到了周同所说的那一座山的下面,而上山则变成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
周同走在李建的前面,速度非常的快,而且由于有了周同在前面,也算是有人在前面给他挡住了剧烈的风雪,他的前进也就少了最为强大的阻碍,所以他也能够勉强的跟在周同的身后。
而在到了山顶之后,周同就给他指了指那面湖泊所在的地方,李建远远地望去,就看见在群山之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在一处非常高的地放,却突然镶嵌出了一颗碧绿的翡翠。
那面湖泊就是这天地间的唯一的明珠,忽然之间,李建似乎想到了什么,李建再一次的打开了那个手记只见那个道士在手记中曾经这样写道:这个世界上,最为伟大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自然。
而在后面他还补充道:即使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唯一伟大的东西却是不是我们,而是这个世界本身。
看到这里,李建再来看这一片空旷的世界,忽然,李建觉得自己在这一片世界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到犹如一粒微尘,或者,他连一粒微尘都不如。
李建再将手记往后面翻,只见上面写道:道源于自然,我们也是源于自然,在自然当中,我们是一份子,我来自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本身要高于自然的绝大部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高于自然。
在这一段话之后,笔记的内容就又回到了对于自然奇景的记叙当中,李建跳过了这些情节,再往后面看,他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道士也到过这里,到了这里之后,看到这样的世界,他到底会生出什么新的想法。
是如平常人一样感叹这里的神奇,还是像一个伟人一样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建想到这些的一瞬间就将这些都排除了,他感觉如果道士在这里,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些的一部分,他就是这些山,他就是这些云,他也是这一面湖泊。
他只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他也是被高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能够超越这个世界,他也能够融入这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他都可以随意的变化,因为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可能的存在。
想到这里,李建的心里不由一动,李建似乎在这个时候明白了一些什么,他一直认为他在武术上面有极高的天赋,对于所学的功夫也能够融汇贯通。
虽然陆炳坤说他是贪杂不精,什么功夫都是半吊子的水平,但是这还是不妨碍李建对自己极高武术天赋的认定,并且这一点也是陆炳坤不得不承认的。
但是他一直忽略或者说刻意的回避了一个问题,武术力量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人力的无限放大,还是潜力的不断挖掘,或者说,来自于自然的馈赠。
而李建一直刻意回避的问题就在这里,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刻苦修习得来的功夫与力量是自然的馈赠,他宁愿相信这是自己的天赋,这是自己苦练的结果。
在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一刹那,李建却忽然想到了萧春秋,虽然萧春秋在全军比武大赛之中输给了他,但是李建这个时候却是忽然想到了他。
李建似乎明白了萧春秋与他的不同,萧春秋不是在武功上输给了他,而是在技术上输给了他,是在智谋上输给了他,但是在对于武术的认识,对于武术的见解上面,萧春秋早一超越了他。
甚至是诸葛春阳,那个小和尚,他一直说自己是出世修行,不断的强调自己修习武功不是为了武术所带来的力量,他在战斗中击杀敌人,也是金刚降魔乃是超度众生,使深陷苦海的人得大极乐!
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都知道武术的力量的根源在哪里,他们虽然承认输给了李建,但是实际上他们超越了李建。
在这个时候,李建的心里忽然明白了,他知道为什么他的内功与陆炳坤不相上下,他的武术也与陆炳坤不相上下,但是他却打不过陆炳坤,甚至他没有办法与陆炳坤交手。
这是境界上面的差距,这是对于武术的最高认识上面的差距,不知自然而使自然之力,等于是一个小偷,虽然偷得来财富,但是终究不如辛苦赚来的欢乐,也不如赚来的丰富。
虽然他算的上是武术上面的大盗,但是面对陆炳坤这种本来的富翁,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明白了这一点,李建甚至觉得自己之前对与武术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
道士的记载却是不是武功,但是却是对于这个世界最为本源的认识,他清楚明白的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根本是什么,他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
而作为一个修习古武功夫的人,李建并没有像一个孩子一样,去正视和畏惧他的母亲,所有的修习武功的人都像是叛逆期的孩子一样,他们反对一切,他们对抗一切,他们自认为能够战胜一切,他们认为自己通过自己的修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战胜这个世界,但是他们错了,他们的力量来自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也许可以在一时之间对这个世界产生伤害,但是在最后,这个世界还是远远的超越着所有的人,所以,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是能够反对这个世界,有勇气反对这个世界,而是能够承认这个世界,在畏惧这个世界,尊敬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责任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在最后才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赢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最高的馈赠,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如果你认识到你是属于这个世界,那么你就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既然你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你当然就可以使用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
没有一种功夫不是来源于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功夫不是以这个世界作为根本的,所以,最本源的东西,能够做到道法自然的东西,就是去寻找到这个世界最为本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