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一一章 地下铁
嘲笑鸟是中一种虚构的鸟类,象征着防抗和不屈服的精神,反叛军用嘲笑鸟做为徽章,以此来代表精神。放在整个故事来看,嘲笑鸟就是主角,或者说主角就是叛军的嘲笑鸟。
当这只嘲笑鸟不可避免的被加上反叛的命运,最终她的结局会如何一直牵动着读者的心,追着故事看下去是完全不用思考的选择。几乎是掐着日子,到了发行的那一天,无数读者不约而同的奔向最近的书店或者是报刊亭。
兴奋的打开杂志,张秋惜的专栏版面却没有的内容,除了地下铁这样一个标题之外,页面只醒目的写着硕大的一行字:送给我的朋友,我相信你肯定能够看到。
说看并不正确,张秋惜也没有给这个字加上引号,这不是因为加不加引号对左帆来说都一样,而是觉得左帆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以她的心态来说,反而是这样比较合适。
左帆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喜欢交朋友、喜欢关注火热的话题,她知道张秋惜写的诗也知道,要得知张秋惜送给她的这部作品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说送倒是不太合适,应该说是纪念才对。
这样一个特别的朋友值得去纪念,不过此时的读者却是一头雾水,除了看到标题之后反应过来封面底部画的列车原来是出自这里之外。还是一脑子的问号。一个标题一句话占据了一页,呢?
翻页过去,还是没有的内容。背面的页面被两幅画给占据,每幅画都配有文字。第一幅画上的内容是一个女孩子背着书包打着闪,手持盲人手杖走下地铁站的楼梯,画风清新抢眼带有点童话的味道。
天使再地铁路口跟我说再见那一年,我渐渐看不到了十二岁生日的早晨。窗外下着毛毛雨,我喂好我的猫,在第一班地铁开动之前走进车站。
我小心翼翼的走进这无风无雨。不断向下探去的深邃地道,听到自己孤单的脚步声。回荡在寂寞的空气中。
我已经习惯了独处和自言自语,幻想一个人在城市里漫无目的的游走,现在我决定尝试着去完成这个事情。
我开始练习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出发,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如果地铁将全世界都串联了起来。我是不是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这是漫画?”读者不由得升起了这样的念头,不过图案风格算是是漫画,但跟一般的漫画并不一样,一张图配上一段话,图和图之间完全没有什么连续性。
“不管是什么,总之可以肯定又被张秋惜给坑了,饥饿游戏的连载显然又被暂停,而且这一次借口都没有。”以往还说个创作需要沉淀之类的,现在却是直接就暂停了。
倒不是张秋惜已经连理由都懒得编。而是在这之前都忙得顾不上其他。严格的说起来确实不是漫画,而是漫画风格的绘本,这是一种以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挺特别的一种刊物。
张秋惜需要给这个故事画六七十张画,这可比抄文字困难多了,为了这个故事她第一次没日没夜的赶稿,就算如此还是差一点就没有赶上截稿日期。虽然杂志社就是她们的,但因为杂志是定期发售,也不能随便更改。要不然就影响发行的时间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里还有时间给解释暂停连载的事情,反正读者也都习惯了。这不除了表示一下郁闷之外不也没说什么。这样说有点欠揍,因为读者会变成这样的态度可也是被逼出来的,其他作家的粉丝就不会这样。
除了表示郁闷,不少读者也会骂自己犯贱,明知道是坑还一直以来都是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带着没看到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生活中,地铁是一列列承载乘客前往各个站台的列车,在这个故事里面,列车承载的却是命运、美好和希望。失明的小女孩沉寂在自己黑暗的世界多年后,鼓起勇气以地铁为纽带走进别人五彩斑斓的世界。
女孩战战兢兢的乘坐地铁,一边回忆、拼凑一边去感觉和探索这个被黑暗笼罩着的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加上简洁诗意的内心独白,展现一个特别世界的同时,故事中的女孩也带着读者寻找心中点滴的光亮。
张秋惜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修改,暖心的同时红豆却是忍不住质疑道:“纪念一个盲人女孩,你却用绘本这种形式,这样真的好么?”
故事的图片再漂亮左帆也看不见,好像是可以刁难一样,如果是带着恶意的话就不是刁难了,完全可以说是侮辱。而张秋惜之所以选择这种形式,恰恰是觉得这样反而更符合左帆的心态,完全没有刁难或者是侮辱一说。
“你也知道她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所以也应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才更好。”张秋惜就说道:“我并没有刻意的去选择要用什么形式,只是觉得这样这样更能展现她的世界和感受。”
张秋惜站在左帆的角度去描绘这个故事,将她和左帆聊天时候的很多细节都加了进去,抛开艺术加工的成分,这完全就是左帆生活和感受的展示。
第一页就写明这个故事是送给朋友的,但没有读者知道张秋惜这个朋友到底是谁,即使深究也找不到答案,这个问题根本讨论不起来就不了了之。随着故事一起火了的,并不是这个不明身份的朋友,而是故事的核心——地铁。
地铁是都市中绝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从来没有人真正的关注过。火了之后,这普通的交通工具就好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甚至有不少人专门去体验了一把,去感受故事中描写的那种感觉。
本来搭地铁只是很寻常甚至是带着无奈的选择,如果有更好的出行方式,谁愿意去挤。因为地铁人挤人,每天可都是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而张秋惜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之后,搭乘地铁反而成为了时尚。
仰望蓝天的感觉我已经不复记忆,云彩的变化依旧让人痴迷吗?品味着这句话,很多读者扪心自问,才发现自己也已经很久没有仰望过蓝天。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出口的迷宫,有时候我觉得好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在这个城市里,我不断的迷路,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的错下去,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
读者看的是女孩的故事,映衬出来的却是自己。故事中的女孩是眼盲了,而读者有着健康的眼睛,但是心却盲了,纵使眼睛看得见,内心却是跟故事中的女孩一样迷茫,甚至犹有过之。
你固定在哪一站上车,在哪一站下车?车站中的人群总是那么来去匆匆,有人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你吗?带着故事中女孩子的这些问话,地铁里的乘客纷纷变成了哲学家,开始思考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拥挤的喧闹和人声鼎沸好像也变得诗意起来了。
淡淡的忧伤之中,讲的其实是一个温暖人心又积极的故事,带给读者的却又是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就像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在地铁出入却从来不曾关注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多人也不曾停下脚步来看看自己。
当初遇到左帆,给张秋惜和李玥最大的触动也是这些,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主题,只能说是点缀,整个故事其实是张秋惜带着左帆的心态对所有事物的推敲,而带给读者的反思却远远不止是这些。
每个人都能从故事找到共鸣的地方,最后走出地铁站的女孩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沐浴阳光,纵然她眼里的世界还是黑暗一片,但读者却是已经被她带到了光亮的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低碳生活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了生活中,甚至被拿来做号召人们乘坐地铁出行的工具,原本纯环保角度的宣传现在被加入了心灵鸡汤。
这个故事没有采用连载的方式,而是一期就连载完了,这是因为本来就是用意特殊的作品,而这样一个故事也需要一口气看完才会特别有感觉。
但这读者却是在讲故事给完全品味了一番之后才反应过来的,在这之前没有人关注过是不是分期连载。等有闲心闲扯的时候,读者才发现原来张秋惜也会这么“良心”,只不过跑偏了一点,如果或者其他作品也这样“良心”那就更好了。
说起来读者的怨念还是很深的,沉浸在故事中的时候没人却想这些事情,等从故事中走出来以后就又变回了平时的样子,虽然很庆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但被吊在半空中那种感觉却也弥补不了。(未完待续)
ps:更新有点晚,更糟心的是昨天的章节,上传就被审核了,恰好又是周末,联系不到编辑,结果拖到了这时候。
不知道算不算昨天更新的,不算的话就更悲剧了/泪目
当这只嘲笑鸟不可避免的被加上反叛的命运,最终她的结局会如何一直牵动着读者的心,追着故事看下去是完全不用思考的选择。几乎是掐着日子,到了发行的那一天,无数读者不约而同的奔向最近的书店或者是报刊亭。
兴奋的打开杂志,张秋惜的专栏版面却没有的内容,除了地下铁这样一个标题之外,页面只醒目的写着硕大的一行字:送给我的朋友,我相信你肯定能够看到。
说看并不正确,张秋惜也没有给这个字加上引号,这不是因为加不加引号对左帆来说都一样,而是觉得左帆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以她的心态来说,反而是这样比较合适。
左帆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喜欢交朋友、喜欢关注火热的话题,她知道张秋惜写的诗也知道,要得知张秋惜送给她的这部作品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说送倒是不太合适,应该说是纪念才对。
这样一个特别的朋友值得去纪念,不过此时的读者却是一头雾水,除了看到标题之后反应过来封面底部画的列车原来是出自这里之外。还是一脑子的问号。一个标题一句话占据了一页,呢?
翻页过去,还是没有的内容。背面的页面被两幅画给占据,每幅画都配有文字。第一幅画上的内容是一个女孩子背着书包打着闪,手持盲人手杖走下地铁站的楼梯,画风清新抢眼带有点童话的味道。
天使再地铁路口跟我说再见那一年,我渐渐看不到了十二岁生日的早晨。窗外下着毛毛雨,我喂好我的猫,在第一班地铁开动之前走进车站。
我小心翼翼的走进这无风无雨。不断向下探去的深邃地道,听到自己孤单的脚步声。回荡在寂寞的空气中。
我已经习惯了独处和自言自语,幻想一个人在城市里漫无目的的游走,现在我决定尝试着去完成这个事情。
我开始练习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出发,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如果地铁将全世界都串联了起来。我是不是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这是漫画?”读者不由得升起了这样的念头,不过图案风格算是是漫画,但跟一般的漫画并不一样,一张图配上一段话,图和图之间完全没有什么连续性。
“不管是什么,总之可以肯定又被张秋惜给坑了,饥饿游戏的连载显然又被暂停,而且这一次借口都没有。”以往还说个创作需要沉淀之类的,现在却是直接就暂停了。
倒不是张秋惜已经连理由都懒得编。而是在这之前都忙得顾不上其他。严格的说起来确实不是漫画,而是漫画风格的绘本,这是一种以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挺特别的一种刊物。
张秋惜需要给这个故事画六七十张画,这可比抄文字困难多了,为了这个故事她第一次没日没夜的赶稿,就算如此还是差一点就没有赶上截稿日期。虽然杂志社就是她们的,但因为杂志是定期发售,也不能随便更改。要不然就影响发行的时间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里还有时间给解释暂停连载的事情,反正读者也都习惯了。这不除了表示一下郁闷之外不也没说什么。这样说有点欠揍,因为读者会变成这样的态度可也是被逼出来的,其他作家的粉丝就不会这样。
除了表示郁闷,不少读者也会骂自己犯贱,明知道是坑还一直以来都是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带着没看到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生活中,地铁是一列列承载乘客前往各个站台的列车,在这个故事里面,列车承载的却是命运、美好和希望。失明的小女孩沉寂在自己黑暗的世界多年后,鼓起勇气以地铁为纽带走进别人五彩斑斓的世界。
女孩战战兢兢的乘坐地铁,一边回忆、拼凑一边去感觉和探索这个被黑暗笼罩着的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加上简洁诗意的内心独白,展现一个特别世界的同时,故事中的女孩也带着读者寻找心中点滴的光亮。
张秋惜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修改,暖心的同时红豆却是忍不住质疑道:“纪念一个盲人女孩,你却用绘本这种形式,这样真的好么?”
故事的图片再漂亮左帆也看不见,好像是可以刁难一样,如果是带着恶意的话就不是刁难了,完全可以说是侮辱。而张秋惜之所以选择这种形式,恰恰是觉得这样反而更符合左帆的心态,完全没有刁难或者是侮辱一说。
“你也知道她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所以也应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才更好。”张秋惜就说道:“我并没有刻意的去选择要用什么形式,只是觉得这样这样更能展现她的世界和感受。”
张秋惜站在左帆的角度去描绘这个故事,将她和左帆聊天时候的很多细节都加了进去,抛开艺术加工的成分,这完全就是左帆生活和感受的展示。
第一页就写明这个故事是送给朋友的,但没有读者知道张秋惜这个朋友到底是谁,即使深究也找不到答案,这个问题根本讨论不起来就不了了之。随着故事一起火了的,并不是这个不明身份的朋友,而是故事的核心——地铁。
地铁是都市中绝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从来没有人真正的关注过。火了之后,这普通的交通工具就好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甚至有不少人专门去体验了一把,去感受故事中描写的那种感觉。
本来搭地铁只是很寻常甚至是带着无奈的选择,如果有更好的出行方式,谁愿意去挤。因为地铁人挤人,每天可都是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而张秋惜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之后,搭乘地铁反而成为了时尚。
仰望蓝天的感觉我已经不复记忆,云彩的变化依旧让人痴迷吗?品味着这句话,很多读者扪心自问,才发现自己也已经很久没有仰望过蓝天。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出口的迷宫,有时候我觉得好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在这个城市里,我不断的迷路,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的错下去,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
读者看的是女孩的故事,映衬出来的却是自己。故事中的女孩是眼盲了,而读者有着健康的眼睛,但是心却盲了,纵使眼睛看得见,内心却是跟故事中的女孩一样迷茫,甚至犹有过之。
你固定在哪一站上车,在哪一站下车?车站中的人群总是那么来去匆匆,有人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你吗?带着故事中女孩子的这些问话,地铁里的乘客纷纷变成了哲学家,开始思考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拥挤的喧闹和人声鼎沸好像也变得诗意起来了。
淡淡的忧伤之中,讲的其实是一个温暖人心又积极的故事,带给读者的却又是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就像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在地铁出入却从来不曾关注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多人也不曾停下脚步来看看自己。
当初遇到左帆,给张秋惜和李玥最大的触动也是这些,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主题,只能说是点缀,整个故事其实是张秋惜带着左帆的心态对所有事物的推敲,而带给读者的反思却远远不止是这些。
每个人都能从故事找到共鸣的地方,最后走出地铁站的女孩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沐浴阳光,纵然她眼里的世界还是黑暗一片,但读者却是已经被她带到了光亮的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低碳生活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了生活中,甚至被拿来做号召人们乘坐地铁出行的工具,原本纯环保角度的宣传现在被加入了心灵鸡汤。
这个故事没有采用连载的方式,而是一期就连载完了,这是因为本来就是用意特殊的作品,而这样一个故事也需要一口气看完才会特别有感觉。
但这读者却是在讲故事给完全品味了一番之后才反应过来的,在这之前没有人关注过是不是分期连载。等有闲心闲扯的时候,读者才发现原来张秋惜也会这么“良心”,只不过跑偏了一点,如果或者其他作品也这样“良心”那就更好了。
说起来读者的怨念还是很深的,沉浸在故事中的时候没人却想这些事情,等从故事中走出来以后就又变回了平时的样子,虽然很庆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但被吊在半空中那种感觉却也弥补不了。(未完待续)
ps:更新有点晚,更糟心的是昨天的章节,上传就被审核了,恰好又是周末,联系不到编辑,结果拖到了这时候。
不知道算不算昨天更新的,不算的话就更悲剧了/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