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万不要误会!
李佑对再次卷入国子监血案很不高兴,既然他不高兴了也就不会让别人太痛快,当然这并不代表莽撞。
他对石祭酒说的那般夸张,一大半心思为了试探石祭酒的底线,想看看石大人究竟可以配合到什么地步。正常情况下,任何衙门的堂官,恐怕也不会容忍外来户在自家地盘上吆三喝四,摸清石大人的想法很有必要。
石祭酒考虑再三,点头道:“术业有专攻,本官不干涉你,但若一事无成徒惹纷疑,本官也不会视而不见。”
石大人身为正人君子,言尽于此了。如果立场交换过来,以李大人的人品,肯定直接出口一句:“反正领了旨的人是你不是我,出了漏子也是你担着…”
其实对于案子,李佑心里很明白,无论是趋吉避凶还是打算遮掩糊弄,首先一个前提是,必须先要发现真相。以此为基础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然就是摸黑走夜路,更容易撞鬼,所以还是要认真查的。
也许有看官们担心,李佑去大张旗鼓的查案不怕被灭口吗?
如果李大人仍是小吏一枚,这种可能姓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如果李大人是普通杂官,这种概率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三十。
但以如今李佑多达三十五个字的官位和廷推资历,外加有奉太后懿旨的半钦差身份,没有谁承担得起把他灭口的后果。真要这么干等于把“牺牲我一个”的事情搞成“全家死光光”局面,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如此挑战朝廷体制的权威和秩序。
若非在礼崩乐坏的末世时代和极端特殊事件里,灭官员的口真像二十一世纪脑残古装影视里那样随随意意,那么朝廷派出的一批批钦差为什么被视为肥缺而不是鬼门关?
话说得了石祭酒默认,李大人便开始了动作。
一面使人去北城兵马司和捕厅,借着懿旨名头,要他们出动兵丁把守住国子监的大门二门侧门后门小门,以及监前成贤街的街口。原则只有一条,只许入不许出。另一面使人去刑部将案卷移过来查阅。
安排下去两桩事,李佑却感到自己身边缺乏一个对国子监熟悉了解的可靠人物。
国子监里有两千监生,大小官吏走卒三百余人,用大海捞针式的法子进行排查,不是办不到,但既费力气又费时曰,不符合李大人求轻省求快捷的工作作风。若有熟悉内情的从中指点,圈出较小的嫌疑范围,那就轻松得多了。
李佑在脑中将京师中自己认识的人物筛选一遍,发现大都是二甲进士以上的高端人士,没有刷过国子监这种中端副本的。
勋贵子弟固然有很多在国子监混学历的,但李佑这个实职命官与他们真没有什么交往,根本不是一种生活圈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个鸟用,这种需要人手办事时就使唤不上了!李佑坐在绳愆厅里暗暗懊恼。
一同进驻国子监的长随张三给老爷斟茶倒水,在旁边听见老爷喃喃自语道:“没有内线啊。”
“有一个人选,老爷没有想起来么?”张三忍不住出口道。
李佑面带疑色的问道:“何人?你难道比老爷更清楚明白?”
“老爷这是贵人多忘事。”张三先吹捧一句才道:“那个崔监生不知老爷还记得否?听闻他在国子监读过六年书,如今也在京中寻门路,老爷何不叫他来?”
张三一提,李佑便想起来了,同乡的崔经崔监生乃是正经的国子监出身,可惜时运不济始终没有好着落。初至京师时,他曾亲眼看到过崔监生追随林驸马当欢场帮闲,然后因池鱼之殃,与驸马一起惨遭王彦女率众殴打的一幕。
这位崔监生确实运气差了些,一开始回乡和土豪李大人(还是主角)争妻夺产,结果被赶出家乡;后来跟了威名赫赫的江南巡按御史,结果害的马巡按惨遭羞辱后被罢退;再后来又随了握有学政大权的提学官大宗师,结果大宗师他老人家退休了;如今则堕落到在京师为林驸马捧场…想起崔某人的来龙去脉,李佑皱眉问道:“张三!你收了他多少钱?”
张三当即跪地哭天喊地叫道:“天大冤屈哇!那崔监生穷成那样能给小的什么好处?只是前两天跟着老爷住宿在驸马府时,偶然见过一回,方才灵光一现记起了!”
李佑想道,此人毫无背景财势,挂名历事却能连续被马巡按和大宗师看入眼选用为属吏,应当可用罢?便吩咐张三道:“此事交予你了,你速速去将他找来!”
张三得了令,去驸马府打听半天,又去崔监生所居胡同里挨家挨户找了半个时辰才找到崔监生本人。
此时崔经正对着干瘪的米袋发呆,张三冲上去劈手夺下米袋,叫嚷道:“崔先生,我家老爷用得上你,你要办事得力说不定就发达了!”
崔经被张三这不速之客搞得糊涂,但一听“用得上”和“办事”,立刻清醒了。他如今不怕有事,就怕没事啊,随即起身与张三向国子监而去。等到了地方,已经是天黑时间了。
话说今晚李佑一反常态,屈尊与锦衣卫小校们同甘共苦,最后才吃过晚饭,令这些侍卫亲军十分感动。谁说李大人秉姓倨傲难以亲近?果然是人言可畏啊。
好吧,真相是李大人看过案卷,知道六个监生是被毒死的,所以多疑的李大人害怕自己也被下毒…吃有人验证过的大锅饭比较保险。
李佑正在屋中消食,便见张三领着崔监生匆匆赶来。
“虽然你得罪过本官数次,但本官有惜才之心,并不以为意。此时欲重用你,你可愿意?”
什么叫我得罪过你数次…这是说反了罢?对此句崔监生大有腹诽,怎奈形势比人强,委屈自己道:“都是在下的错!在下有眼无珠!在下悔不当初!”
他被别人介绍投奔的林驸马中看不中用,简直如同绣花枕头,半年多了也不见有什么前途。
而眼前这位,不能再当府县土豪看待了,年纪不到二十就有如今的位高权重,还号称管着官位的吏部尚书手下三走狗之一…有机会投靠过去至少比现在半死不活强的多,傻子都知道如何选择。只要对方肯容纳,委屈自己几句,算的了什么?
李佑对崔监生的表态很满意,继续道:“本官奉旨办案,急需对国子监熟悉之人,想起你坐监读书多年,应该甚为合适。故而给你这次历事的机会…”
说着说着,李佑故意放慢了语调,这是等着对方及时的发言表忠心,上位者惯用的招数。
然而崔监生却不解风情的呆立不动,哑口无声。
“嗯?”李大人冷哼一声,顿时有几分不满,此人怎的如此没有眼色?
崔经回过神来,脸色怪异道:“在下不敢隐瞒大人,其实在下并不如大人所想…”
莫非是胆小到害怕被卷案子中而借此推脱?李佑大怒拍案斥责道:“本官看得起你,而你胆敢推三阻四?”
“在下真的不是…”
“你莫非以为本官奈何不了你?大错特错!当心本官叫吏部将你选到云贵广西当驿官!”
崔监生都被李大人逼得快哭了,“千万不要误会!请听在下说完,在下坐监读书是在南京南监,并非京师北监啊,所以不敢隐瞒大人。”
啊?李佑反应过来了,这年头有两个国子监,京师和南京各有一起,称为北监和南监的…依照惯例,江南贡生坐监读书九成是去南监。崔监生在南京读书,对京师国子监能有了解?
都是自己的疏忽,原来错怪了他…李佑虽然嘴上不肯认错,口气却缓和了几分,挥挥手道:“辛苦了你一趟,那你自行离去罢!”
崔经这个一门心思钻营至今却屡败屡战的,那肯放过机会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人?当即不顾读书人体面叫道:“中书大人!在下虽然未曾在京师坐监,但南北规制皆同,对太学内情多有知晓,必能对大人有所稗益!”
“哦?说!”
崔监生虽然喊了出来自己有用处,其实还没真想到什么,先低头沉思片刻。有了些想法才开口道:“监中有学官,有杂官杂吏,学官有博士学正等,负责学问,杂官杂吏负责图书籍册膳食屋舍什用器具等。据我所知,学官多为饱学之士,向来不大瞧得起杂官杂吏。而这次监生暴亡案,多半也是杂官小吏内外勾结为之,大人何不于学官中走访?一面以示尊敬安抚人心,一面询问杂务官吏的劣迹线索?想必学官们乐意配合。”
李佑不屑道:“怎么问?此事无论是谁做下,必为机密事,那些学官只在教堂里传经授课,怎的会知晓外面的诡谋?能问出个什么!”
见李大人瞧不上自己的主意,崔经神色有点着急,“若杂务官吏犯事有因,必为内外勾连,大人可曾想得到他们如何勾连的?以我所猜想,监生中有一种是官生,皆为权贵子弟,堪称出入轻率交游广阔,不像民生那般老实读书,在下认为此辈可能为中介!”
李佑示意崔监生继续说。
“国子监这个冷门衙门,平常权贵们谁肯多看一眼?所以不会提前布下暗线,只能是临时托请!所以大人只要寻访口碑,不须问谁可疑,只须问谁曰常热衷于攀附权贵,与官生交往密切即可!凡是这样的官吏,都是此案的可疑人!”
“甚好!”李佑鼓掌喝彩。
崔监生松了口气,看来留用有戏。
李大人又想了想,道:“你这个人,跟谁谁倒霉,不会连累本官的气运罢?姑且暂留听用,如能顺利,再行后计!”
(未完待续)
他对石祭酒说的那般夸张,一大半心思为了试探石祭酒的底线,想看看石大人究竟可以配合到什么地步。正常情况下,任何衙门的堂官,恐怕也不会容忍外来户在自家地盘上吆三喝四,摸清石大人的想法很有必要。
石祭酒考虑再三,点头道:“术业有专攻,本官不干涉你,但若一事无成徒惹纷疑,本官也不会视而不见。”
石大人身为正人君子,言尽于此了。如果立场交换过来,以李大人的人品,肯定直接出口一句:“反正领了旨的人是你不是我,出了漏子也是你担着…”
其实对于案子,李佑心里很明白,无论是趋吉避凶还是打算遮掩糊弄,首先一个前提是,必须先要发现真相。以此为基础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然就是摸黑走夜路,更容易撞鬼,所以还是要认真查的。
也许有看官们担心,李佑去大张旗鼓的查案不怕被灭口吗?
如果李大人仍是小吏一枚,这种可能姓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如果李大人是普通杂官,这种概率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三十。
但以如今李佑多达三十五个字的官位和廷推资历,外加有奉太后懿旨的半钦差身份,没有谁承担得起把他灭口的后果。真要这么干等于把“牺牲我一个”的事情搞成“全家死光光”局面,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如此挑战朝廷体制的权威和秩序。
若非在礼崩乐坏的末世时代和极端特殊事件里,灭官员的口真像二十一世纪脑残古装影视里那样随随意意,那么朝廷派出的一批批钦差为什么被视为肥缺而不是鬼门关?
话说得了石祭酒默认,李大人便开始了动作。
一面使人去北城兵马司和捕厅,借着懿旨名头,要他们出动兵丁把守住国子监的大门二门侧门后门小门,以及监前成贤街的街口。原则只有一条,只许入不许出。另一面使人去刑部将案卷移过来查阅。
安排下去两桩事,李佑却感到自己身边缺乏一个对国子监熟悉了解的可靠人物。
国子监里有两千监生,大小官吏走卒三百余人,用大海捞针式的法子进行排查,不是办不到,但既费力气又费时曰,不符合李大人求轻省求快捷的工作作风。若有熟悉内情的从中指点,圈出较小的嫌疑范围,那就轻松得多了。
李佑在脑中将京师中自己认识的人物筛选一遍,发现大都是二甲进士以上的高端人士,没有刷过国子监这种中端副本的。
勋贵子弟固然有很多在国子监混学历的,但李佑这个实职命官与他们真没有什么交往,根本不是一种生活圈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个鸟用,这种需要人手办事时就使唤不上了!李佑坐在绳愆厅里暗暗懊恼。
一同进驻国子监的长随张三给老爷斟茶倒水,在旁边听见老爷喃喃自语道:“没有内线啊。”
“有一个人选,老爷没有想起来么?”张三忍不住出口道。
李佑面带疑色的问道:“何人?你难道比老爷更清楚明白?”
“老爷这是贵人多忘事。”张三先吹捧一句才道:“那个崔监生不知老爷还记得否?听闻他在国子监读过六年书,如今也在京中寻门路,老爷何不叫他来?”
张三一提,李佑便想起来了,同乡的崔经崔监生乃是正经的国子监出身,可惜时运不济始终没有好着落。初至京师时,他曾亲眼看到过崔监生追随林驸马当欢场帮闲,然后因池鱼之殃,与驸马一起惨遭王彦女率众殴打的一幕。
这位崔监生确实运气差了些,一开始回乡和土豪李大人(还是主角)争妻夺产,结果被赶出家乡;后来跟了威名赫赫的江南巡按御史,结果害的马巡按惨遭羞辱后被罢退;再后来又随了握有学政大权的提学官大宗师,结果大宗师他老人家退休了;如今则堕落到在京师为林驸马捧场…想起崔某人的来龙去脉,李佑皱眉问道:“张三!你收了他多少钱?”
张三当即跪地哭天喊地叫道:“天大冤屈哇!那崔监生穷成那样能给小的什么好处?只是前两天跟着老爷住宿在驸马府时,偶然见过一回,方才灵光一现记起了!”
李佑想道,此人毫无背景财势,挂名历事却能连续被马巡按和大宗师看入眼选用为属吏,应当可用罢?便吩咐张三道:“此事交予你了,你速速去将他找来!”
张三得了令,去驸马府打听半天,又去崔监生所居胡同里挨家挨户找了半个时辰才找到崔监生本人。
此时崔经正对着干瘪的米袋发呆,张三冲上去劈手夺下米袋,叫嚷道:“崔先生,我家老爷用得上你,你要办事得力说不定就发达了!”
崔经被张三这不速之客搞得糊涂,但一听“用得上”和“办事”,立刻清醒了。他如今不怕有事,就怕没事啊,随即起身与张三向国子监而去。等到了地方,已经是天黑时间了。
话说今晚李佑一反常态,屈尊与锦衣卫小校们同甘共苦,最后才吃过晚饭,令这些侍卫亲军十分感动。谁说李大人秉姓倨傲难以亲近?果然是人言可畏啊。
好吧,真相是李大人看过案卷,知道六个监生是被毒死的,所以多疑的李大人害怕自己也被下毒…吃有人验证过的大锅饭比较保险。
李佑正在屋中消食,便见张三领着崔监生匆匆赶来。
“虽然你得罪过本官数次,但本官有惜才之心,并不以为意。此时欲重用你,你可愿意?”
什么叫我得罪过你数次…这是说反了罢?对此句崔监生大有腹诽,怎奈形势比人强,委屈自己道:“都是在下的错!在下有眼无珠!在下悔不当初!”
他被别人介绍投奔的林驸马中看不中用,简直如同绣花枕头,半年多了也不见有什么前途。
而眼前这位,不能再当府县土豪看待了,年纪不到二十就有如今的位高权重,还号称管着官位的吏部尚书手下三走狗之一…有机会投靠过去至少比现在半死不活强的多,傻子都知道如何选择。只要对方肯容纳,委屈自己几句,算的了什么?
李佑对崔监生的表态很满意,继续道:“本官奉旨办案,急需对国子监熟悉之人,想起你坐监读书多年,应该甚为合适。故而给你这次历事的机会…”
说着说着,李佑故意放慢了语调,这是等着对方及时的发言表忠心,上位者惯用的招数。
然而崔监生却不解风情的呆立不动,哑口无声。
“嗯?”李大人冷哼一声,顿时有几分不满,此人怎的如此没有眼色?
崔经回过神来,脸色怪异道:“在下不敢隐瞒大人,其实在下并不如大人所想…”
莫非是胆小到害怕被卷案子中而借此推脱?李佑大怒拍案斥责道:“本官看得起你,而你胆敢推三阻四?”
“在下真的不是…”
“你莫非以为本官奈何不了你?大错特错!当心本官叫吏部将你选到云贵广西当驿官!”
崔监生都被李大人逼得快哭了,“千万不要误会!请听在下说完,在下坐监读书是在南京南监,并非京师北监啊,所以不敢隐瞒大人。”
啊?李佑反应过来了,这年头有两个国子监,京师和南京各有一起,称为北监和南监的…依照惯例,江南贡生坐监读书九成是去南监。崔监生在南京读书,对京师国子监能有了解?
都是自己的疏忽,原来错怪了他…李佑虽然嘴上不肯认错,口气却缓和了几分,挥挥手道:“辛苦了你一趟,那你自行离去罢!”
崔经这个一门心思钻营至今却屡败屡战的,那肯放过机会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人?当即不顾读书人体面叫道:“中书大人!在下虽然未曾在京师坐监,但南北规制皆同,对太学内情多有知晓,必能对大人有所稗益!”
“哦?说!”
崔监生虽然喊了出来自己有用处,其实还没真想到什么,先低头沉思片刻。有了些想法才开口道:“监中有学官,有杂官杂吏,学官有博士学正等,负责学问,杂官杂吏负责图书籍册膳食屋舍什用器具等。据我所知,学官多为饱学之士,向来不大瞧得起杂官杂吏。而这次监生暴亡案,多半也是杂官小吏内外勾结为之,大人何不于学官中走访?一面以示尊敬安抚人心,一面询问杂务官吏的劣迹线索?想必学官们乐意配合。”
李佑不屑道:“怎么问?此事无论是谁做下,必为机密事,那些学官只在教堂里传经授课,怎的会知晓外面的诡谋?能问出个什么!”
见李大人瞧不上自己的主意,崔经神色有点着急,“若杂务官吏犯事有因,必为内外勾连,大人可曾想得到他们如何勾连的?以我所猜想,监生中有一种是官生,皆为权贵子弟,堪称出入轻率交游广阔,不像民生那般老实读书,在下认为此辈可能为中介!”
李佑示意崔监生继续说。
“国子监这个冷门衙门,平常权贵们谁肯多看一眼?所以不会提前布下暗线,只能是临时托请!所以大人只要寻访口碑,不须问谁可疑,只须问谁曰常热衷于攀附权贵,与官生交往密切即可!凡是这样的官吏,都是此案的可疑人!”
“甚好!”李佑鼓掌喝彩。
崔监生松了口气,看来留用有戏。
李大人又想了想,道:“你这个人,跟谁谁倒霉,不会连累本官的气运罢?姑且暂留听用,如能顺利,再行后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