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046 章
玩唐 作者:午后方晴
第 1046 章
朱仝看着王画落笔,问了一句:“王大总管,难道你真不顾太平公主?”
“不是我不顾她,如果不是她给了我一些情义,我或者真能听从李隆基的建议,为国家将她铲除。”
也许李隆基后来有宠信李林甫与杨贵妃的患乱,但二十年间,他还是一个千古难得的明君。可是太平公主呢?
现在太平公主欲所欲为,权势滔天。几个儿子先后封为王爷,田产遍布长安城内外,她在家为了奢侈,收买各种珍宝器物,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到达巴蜀岭南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
就连王画这一次为了转移百姓,也冒牌打了太平公主的旗号。
好使唤,即使是假的,可那一个官员敢前去盘问。
扶持了李隆基,也许还有一个开元盛世,扶持了太平公主,什么世也没有。
王画只是将道理简单地说了一遍。
朱仝也没有吭声。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李隆基,这两个人都是一个吃人不啃骨头的主儿。站在王画的立场,最好保持中立,反正九州鼎器一成,都是要离开唐朝,没有必要趟这个混水儿。
不过他说了一句自己心中的疑问,他问道:“我有点儿弄不懂,你说皇权是国家最大的危害,为什么皇权最弱的时候,却是国家最危机的时候?”
看一看史书,东汉外戚专政,宦官当权,或者李显的示弱,或者李旦打太极,打到最后为了平衡,给了李隆基最大的虚权,不得不给太平公主最大的实权,维持着朝堂运转,皇帝的威权都是最虚弱的时候。
王画说道:“朱先生,此言错矣。皇权为什么虚弱?是他们自己没有把握住。但无论是什么形式,是不是还在继续围绕着皇权运转?”
但他说到这里,灵机一动。
实际上自己也陷入一个误会,中原百姓受到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皇权思想深植人心。可是大洋洲呢?现在还以中原百姓为主,但他们都是贫困百姓,受的影响不大。自己呢,也培养几年议商的政治体系。这是一块空白地带。自己想画方,也可以画方。想画圆难度也不大。
以前考虑到中原百姓,现在反正已经放弃了,也就没有必要考虑中原百姓。自己十分年青,在这几十年内,只要将这幅图画画得十分美丽,深入人心,也可以返回头,影响中原百姓。
于是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在他心中形成。
他对朱仝说了出来,朱仝想了一会儿,觉得十分好,但说了两个环节:“第一有能力者,时任短。第二媚于民。”
“人才不缺,也从来不缺人才。在人才与一套能安全过渡几百年,上千年的制度面前,这点损失还是值得的。至于媚于民,我正希望这样的。朱先生,你别以为他们为了自己,会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求助百姓,鼠目寸光,损害国家。实际上他们最后大多数还继续愚昧百姓。但这样一来,百姓发言机会增大,百姓有了一点儿当家作主的感受,反叛等情况就会减少。或者制度是死的,但不会几十年,两三百年国家换变,朝代更替,百姓兴苦,百姓亡苦。所以说能以一人治天下,不能以天下供一人。”
王画也不能说得没有道理。
但朱仝感到心中的压力,好与坏,因为他先离开西北,也成为大洋洲第一个首相,当然,也是他所希望的,但他自己身体的担子太重了。
这一次两人的会谈,影响深远。
可是两个人都没有在意。到了十月末,就在吐蕃派人,准备迎接西北第三次百姓撤离时,王画突然变卦。
对不起,朝廷允许我们西北从内陆撤离百姓,因此没有必要从你们吐蕃的险道撤离。看到没有,这两次撤离,导致了几百个百姓死于道路之中。你们派使者,到我们灵州开始“结账”吧。
撤离三批百姓有三批百姓的补助,撤离两批百姓有两批百姓的补助。实际上这时候天气冷了下来,如果按路程,第二批百姓还没有离开吐蕃。不过等到吐蕃的人将消息传回逻些城,再等到逻些城作为反应,这批百姓早离开吐蕃,甚至到了船上。
到这时候王画才图尽匕现。
积石山的百姓立即撤离,从叠州进入巴蜀。
吐蕃人一听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没有办法,谁让这条道路山高路险,于是派人过来结账。
这能结好账么?虽然王画另有打算,可也不能看着吐蕃太过强大,就象兄弟俩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可遇到外人,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站在王画立场,依然站在唐朝角度的。明显知道这些物资要么给吐蕃人,要么留给唐朝,可是他愿意留给唐朝,也不会送给吐蕃。
于是说了,撤离了一半百姓,就是一半百姓不止,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批,包括血营各个官员,将领,以及朱仝,所以只能算作一半人。还有,俘获的白兰部百姓也要算进去。于是补偿的物资,让王画东一算,西一算,减少了一半还不止。
算完账后,王画又做了一件让吐蕃气得吐血的事。
不管是不是李隆基的主意,或者是朝廷想通了,这最后一批百姓顺风顺水地撤离唐朝。包括朱仝莫贺干在内,以及在西北许多实行上的管理官员,尽数离开。
于是王画回报以李,立即让出积石山、浇河、河州、廓州、兰州、临州、会州与鄯州,包括属于这十一州的血营将士。
这给了朝廷的十足脸面。而且王画手中只剩下灵州,与盐州以及原州,朝廷整个河西走廊,在等于变向封闭数年后,全部再次打通。就是王画手下的血营战士也减少到了九千人,连七军也组合不起来,于是取消了编制,没有七军,只有一个血营。
同时最让朝廷垂涎的将领郭知运,再次接受朝廷安置。
现在吐蕃算账,难道出动全国大军,从积石山打到鄯州,再打到兰州,然后进入原州,再到灵州?那不是找王画算账,而是找唐朝算账。
但是朝廷也不是很喜欢,郭知运来了,还有王君绰、张孝嵩、孔黑子、刘统、公孙云等将领,让王画神不知,鬼不觉,弄出唐朝。不但如此,至少有一万五千名精锐的血营战士,也跟随百姓,一道撤走。
可朝廷也不好说,这些将领,或者是战士,都是王画一手发掘出来的,或者亲自培养的。
于是装聋作哑。
送走了朱仝等人,王画的压力并没有加重,主要管辖的地区减少。别人不说,就是这三个州,凭借沐孜李,也能将政务代理。
说到底,不是没有人才,主要有没有让人才发挥的一个完美制度。
于是他开始安心制器。
冬天来临,北风呼啸,寒雪拍门,为了加快速度,王画在秋末,又做了一件事,将作坊砌上围墙,然后在里面生起火炉,保持温度,冬天继续操作。
这一年的冬天很安稳,李隆基接到王画的信。
他给了一些心腹看了一遍,皆是愤恨不平。就连一直帮助王画说话的高力士,都痛骂王画不识好歹。
但李隆基心中有数,这要得亏他的妻子,看到王画与武崇宁的不对劲,于是在他第三次去灵州时,也就是说王画揪出太平公主亲信时,他暗中仔细的观察,果然也发觉某些不对头的地方。
王画能说出这句话,已经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不能理解,王画就是帮助了没有意思。
自己是皇帝啊,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出什么。而且王画也透露了另一条消息,就是站在他的立场,不帮助李隆基,也不会帮助太平公主的。
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这个梦中人。
于是更加点燃了他胸中的战意,但他沉着冷静,在坐等时机。
第 1046 章
恋耽美
第 1046 章
朱仝看着王画落笔,问了一句:“王大总管,难道你真不顾太平公主?”
“不是我不顾她,如果不是她给了我一些情义,我或者真能听从李隆基的建议,为国家将她铲除。”
也许李隆基后来有宠信李林甫与杨贵妃的患乱,但二十年间,他还是一个千古难得的明君。可是太平公主呢?
现在太平公主欲所欲为,权势滔天。几个儿子先后封为王爷,田产遍布长安城内外,她在家为了奢侈,收买各种珍宝器物,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到达巴蜀岭南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
就连王画这一次为了转移百姓,也冒牌打了太平公主的旗号。
好使唤,即使是假的,可那一个官员敢前去盘问。
扶持了李隆基,也许还有一个开元盛世,扶持了太平公主,什么世也没有。
王画只是将道理简单地说了一遍。
朱仝也没有吭声。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李隆基,这两个人都是一个吃人不啃骨头的主儿。站在王画的立场,最好保持中立,反正九州鼎器一成,都是要离开唐朝,没有必要趟这个混水儿。
不过他说了一句自己心中的疑问,他问道:“我有点儿弄不懂,你说皇权是国家最大的危害,为什么皇权最弱的时候,却是国家最危机的时候?”
看一看史书,东汉外戚专政,宦官当权,或者李显的示弱,或者李旦打太极,打到最后为了平衡,给了李隆基最大的虚权,不得不给太平公主最大的实权,维持着朝堂运转,皇帝的威权都是最虚弱的时候。
王画说道:“朱先生,此言错矣。皇权为什么虚弱?是他们自己没有把握住。但无论是什么形式,是不是还在继续围绕着皇权运转?”
但他说到这里,灵机一动。
实际上自己也陷入一个误会,中原百姓受到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皇权思想深植人心。可是大洋洲呢?现在还以中原百姓为主,但他们都是贫困百姓,受的影响不大。自己呢,也培养几年议商的政治体系。这是一块空白地带。自己想画方,也可以画方。想画圆难度也不大。
以前考虑到中原百姓,现在反正已经放弃了,也就没有必要考虑中原百姓。自己十分年青,在这几十年内,只要将这幅图画画得十分美丽,深入人心,也可以返回头,影响中原百姓。
于是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在他心中形成。
他对朱仝说了出来,朱仝想了一会儿,觉得十分好,但说了两个环节:“第一有能力者,时任短。第二媚于民。”
“人才不缺,也从来不缺人才。在人才与一套能安全过渡几百年,上千年的制度面前,这点损失还是值得的。至于媚于民,我正希望这样的。朱先生,你别以为他们为了自己,会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求助百姓,鼠目寸光,损害国家。实际上他们最后大多数还继续愚昧百姓。但这样一来,百姓发言机会增大,百姓有了一点儿当家作主的感受,反叛等情况就会减少。或者制度是死的,但不会几十年,两三百年国家换变,朝代更替,百姓兴苦,百姓亡苦。所以说能以一人治天下,不能以天下供一人。”
王画也不能说得没有道理。
但朱仝感到心中的压力,好与坏,因为他先离开西北,也成为大洋洲第一个首相,当然,也是他所希望的,但他自己身体的担子太重了。
这一次两人的会谈,影响深远。
可是两个人都没有在意。到了十月末,就在吐蕃派人,准备迎接西北第三次百姓撤离时,王画突然变卦。
对不起,朝廷允许我们西北从内陆撤离百姓,因此没有必要从你们吐蕃的险道撤离。看到没有,这两次撤离,导致了几百个百姓死于道路之中。你们派使者,到我们灵州开始“结账”吧。
撤离三批百姓有三批百姓的补助,撤离两批百姓有两批百姓的补助。实际上这时候天气冷了下来,如果按路程,第二批百姓还没有离开吐蕃。不过等到吐蕃的人将消息传回逻些城,再等到逻些城作为反应,这批百姓早离开吐蕃,甚至到了船上。
到这时候王画才图尽匕现。
积石山的百姓立即撤离,从叠州进入巴蜀。
吐蕃人一听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没有办法,谁让这条道路山高路险,于是派人过来结账。
这能结好账么?虽然王画另有打算,可也不能看着吐蕃太过强大,就象兄弟俩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可遇到外人,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站在王画立场,依然站在唐朝角度的。明显知道这些物资要么给吐蕃人,要么留给唐朝,可是他愿意留给唐朝,也不会送给吐蕃。
于是说了,撤离了一半百姓,就是一半百姓不止,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批,包括血营各个官员,将领,以及朱仝,所以只能算作一半人。还有,俘获的白兰部百姓也要算进去。于是补偿的物资,让王画东一算,西一算,减少了一半还不止。
算完账后,王画又做了一件让吐蕃气得吐血的事。
不管是不是李隆基的主意,或者是朝廷想通了,这最后一批百姓顺风顺水地撤离唐朝。包括朱仝莫贺干在内,以及在西北许多实行上的管理官员,尽数离开。
于是王画回报以李,立即让出积石山、浇河、河州、廓州、兰州、临州、会州与鄯州,包括属于这十一州的血营将士。
这给了朝廷的十足脸面。而且王画手中只剩下灵州,与盐州以及原州,朝廷整个河西走廊,在等于变向封闭数年后,全部再次打通。就是王画手下的血营战士也减少到了九千人,连七军也组合不起来,于是取消了编制,没有七军,只有一个血营。
同时最让朝廷垂涎的将领郭知运,再次接受朝廷安置。
现在吐蕃算账,难道出动全国大军,从积石山打到鄯州,再打到兰州,然后进入原州,再到灵州?那不是找王画算账,而是找唐朝算账。
但是朝廷也不是很喜欢,郭知运来了,还有王君绰、张孝嵩、孔黑子、刘统、公孙云等将领,让王画神不知,鬼不觉,弄出唐朝。不但如此,至少有一万五千名精锐的血营战士,也跟随百姓,一道撤走。
可朝廷也不好说,这些将领,或者是战士,都是王画一手发掘出来的,或者亲自培养的。
于是装聋作哑。
送走了朱仝等人,王画的压力并没有加重,主要管辖的地区减少。别人不说,就是这三个州,凭借沐孜李,也能将政务代理。
说到底,不是没有人才,主要有没有让人才发挥的一个完美制度。
于是他开始安心制器。
冬天来临,北风呼啸,寒雪拍门,为了加快速度,王画在秋末,又做了一件事,将作坊砌上围墙,然后在里面生起火炉,保持温度,冬天继续操作。
这一年的冬天很安稳,李隆基接到王画的信。
他给了一些心腹看了一遍,皆是愤恨不平。就连一直帮助王画说话的高力士,都痛骂王画不识好歹。
但李隆基心中有数,这要得亏他的妻子,看到王画与武崇宁的不对劲,于是在他第三次去灵州时,也就是说王画揪出太平公主亲信时,他暗中仔细的观察,果然也发觉某些不对头的地方。
王画能说出这句话,已经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不能理解,王画就是帮助了没有意思。
自己是皇帝啊,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出什么。而且王画也透露了另一条消息,就是站在他的立场,不帮助李隆基,也不会帮助太平公主的。
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这个梦中人。
于是更加点燃了他胸中的战意,但他沉着冷静,在坐等时机。
第 104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