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小僧鸠摩智
大理天龙寺,三座高大的佛塔前,一片较为开阔的场地上,积雪甚厚,天龙寺的六位高僧和段誉则在这里静等着。
至于那些普通弟子,还有大理皇宫的侍卫高手都在大殿和厢房里埋伏着,一旦情况有变,难以控制,只要方丈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出来。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带路的僧人道:“明王请到这边佛塔之前。”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段誉听得这声音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绝非凶横霸道之人。
他们来到雪地上,但见鸠摩智身穿明黄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而且他是卷发,气度华贵雍容,让人望之不由得心生钦仰之意。
鸠摩智身后站着八个穿着皮甲的壮汉,还有四位身穿武者劲装的人,有个是女子,他们皆背负着细长的刀剑,气势不凡。
鸠摩智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小僧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这道偈言曾经也被段誉提起过,但此刻从敌人口中说出,让枯荣大师多了几分忌惮,他朗声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然后寒暄了一阵之后,鸠摩智总是自称小僧,给外人一种错觉,似乎这和尚谦虚得很。
段誉却是知道此人心里自负得很,视中原豪杰有如无物,似乎武林中就只有他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人物了。
接下来鸠摩智就一番恭谨的言辞,跟他的那封信上所言大意差不多,都是借口为已故的好友慕容博拜求“六脉神剑”图谱的副本,然后到姑苏燕子坞,去将此“六脉神剑”图谱副本烧给慕容博的亡魂。以此祭奠,算是了结自己平生的一大夙愿。
鸠摩智说完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就双手轻轻击了三掌。两名壮汉从后边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揭开金箱箱盖,取出来的竟是三本旧册。
他随手翻动,诸人皆瞥眼瞧去,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原墨所书。
鸠摩智凝视着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本因等无不大为诧异。
枯荣大师道:“明王心念故友,尘缘不净,岂不愧称‘高僧’两字?”
大轮明王垂首道:“大师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这三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众人听了,都是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险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
他们哪里知道,慕容博当年赠与鸠摩智“少林七十二绝技”,只不过是见他心高气傲,天赋卓绝,打算拿他来试验,若是将“少林七十二绝技”都学了,并无妨碍,他也尽可放心修炼。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倒霉的又不是他。
鸠摩智继续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赐予小僧,小僧披阅钻研之下,获益良多。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宝经。若蒙众位大师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诺,实是感激不尽。”
本因方丈默然不语,心想:“这三卷书中所记,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那么本寺得此书后,武学上不但可与少林并驾齐驱,抑且更有胜过。盖天龙寺通悉少林绝技,本寺的绝技少林却无法知晓。”
鸠摩智道:“贵寺赐予宝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况且小僧得到剑谱后立即固封,绝不偷看,你们可以派人监督护送,然后小僧就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此剑谱,决不致因此而让六脉神剑流传于外。另一方面,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万望诸位高僧三思而定。”
段誉听得此处,心里也觉得鸠摩智的口才很不错,估计是平时开坛讲解佛经所练就的。而段誉更为注意的是,他身后的那四个背负细长刀剑的人,今天的事情估计有变。
他决定随机应变,既要多学点六脉神剑,又要想办法守护天龙寺。
鸠摩智道:“小僧年轻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众位大师。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不妨先在众位之前献丑,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
天龙寺六位高僧皆是毕生研习指法的大行家,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面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
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般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
可是鸠摩智弹指之间,举起右手衣袖,张口向袖子一吹,霎时间袖子上飘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圆布,衣袖上露出数十个破孔。原来他这数十下拈花指,都凌空点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损衣,初看完好无损,一经风吹,功力才露了出来。
诸位高僧互望见了几眼,都是暗暗惊异:“凭咱们的功力,以一阳指力,破衣穿孔,原亦不难,但出指如此轻柔软,温颜微笑间神功已运,却非咱们所能。这拈花指与一阳指全然不同,其阴柔内力,确是颇有足以借鉴之处。”
段誉却是冷笑道:“咱们一阳指发出的指芒可洞穿石壁,不必你这拈花指差,只不过特征不同罢了,咱们可不是修炼的阴柔的指法,你何故在此卖弄?”
鸠摩智被段誉这么一打岔,心中有些怒意,但又不好当着天龙寺诸位高僧贸然翻脸,只是笑道:“这位公子既然口出大言,想必在一阳指功夫上的造诣很高了,不如咱们来比划几下?”
段誉盯着他,依然冷笑,忽然起身走过去,踢开这檀木箱子,道:“你练武这么几十年,难道是活到狗身上去了么?我比你小近乎三十岁,功力尚浅,跟你暂时没可比性。你不是说还要展示卖弄‘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么?就对这檀木箱子施展吧,我看你在雪地上也找不到更好的对象了。”
这番狂妄且肆无忌惮的表现,让鸠摩智大怒,但他为了求得梦寐以求的“六脉神剑”图谱,也终究是忍住了,只是沉声道:“少年人还好有自知之明,否则你的下场将会跟这檀木箱子一般。”
他当下身形转动,绕着地下木箱快步而行,十指快速连点,但见木箱上木屑纷飞,不住跳动,顷刻间一只木箱已成为一片片碎片,木箱的铰链、铜片、铁扣、搭钮等金属附件,俱在他指力下纷纷碎裂,令人心惊。这便是“多罗叶指”。
鸠摩智并未停歇,将双手拢在衣袖之中,突击之间,那一堆碎木片忽然飞舞跳跃起来,便似有人以一要无形的细棒,不住去挑动搅拨一般。看鸠摩智时,他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笑容,僧袖连下摆脱也不飘动半分,原来他指力从衣袖中暗暗发出,全无形迹。
本相忍不住脱口赞道:“无相劫指,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鸠摩智躬身道:“大师夸奖了。木片跃动,便是有相。当真要名副其实,练至无形无相,纵穷毕生之功,也不易有成。”
本相大师道:“慕容先生所遗奇书之中,可有破解‘无相劫指’的法门?”鸠摩智道:“有的。破解之法,便从大师的法名上着想。”本相沉吟半晌,说道:“嗯,以本相破无相,高明之至。”
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见了鸠摩智演练三种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动,知道三卷奇书中所载,确是名闻天下的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是否要将‘六脉神剑’的图谱另录副本与之交换,确是大费踌躇。
本因恭敬的道:“师叔,明王远来,其意甚诚。咱们该当如何应接,请师叔见示。”
大师道:“本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本因没料到师叔竟会如此询问,微微一愕,答道:“为的是弘法护国。”
枯荣大师道:“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
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当用一阳指。”
枯荣大师部道:“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了第几品境界?”
本因额头出汗,答道:“弟子根钝,又兼未能精进,只修得到第四品。”
枯荣大师再问:“以你所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牛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相较,孰优孰劣?”本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枯荣大师道:“不错。咱们的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渊深难测,弟子不敢妄说。”枯荣道:“倘若你再活一百风,能练到第几品?”
本因额上汗水涔涔而下,颤声道:“弟子不知。”枯荣道:“能修到第一品么?”
本因道:“决计不能。”枯荣大师就此不再说话。本因道:“师叔指点甚是,咱们自己的一阳指尚自修习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学奇经作甚?明王远来辛苦,待敝寺设斋接风。”这么说,自是拒绝大轮明王的所求了。
鸠摩智长叹一声,说道:“这六脉神剑的剑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能练成.倘若有人练成,那么这路剑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神妙。”
本因方丈道:“我师叔枯荣大师十余年未见外客,明王是当世高僧,我师叔这才破例延见。明王请。”说着站起身来,示意送客。
鸠摩智却不站起,缓缓的道:“六脉神剑经既只徒具虚名,无裨实用,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致伤了天龙寺与大轮寺的和气,伤了大理国和吐蕃国的邦交。”
本因脸色微变,森严问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说:天龙寺倘若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
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
本因等自都明白他言中所含的威肋之意。他是吐蕃国师,吐蕃国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与大理国无异,鸠摩智向得国王信任,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倘若为了一部经书而致两国生灵涂炭,委实大大的不值得。吐蕃强而大理弱,战事一起,大局可虑。但他这般一出言威吓,天龙寺便将镇寺之宝双手奉上,这可成何体统?
枯荣大师道:“明王既坚要此经,老衲等又何敢吝惜?明王愿以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交换,敝寺不敢拜领。明王既已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复又精擅大雪山大轮寺武功,料来当世已无敌手。”
鸠摩智双手合什,道:“大师之意,是要小僧出手献丑?”
枯荣大师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脉神剑经徒具虚名,不切实用。我们便以六脉神剑,领教明王几手高招。倘若确如明王所去,这路剑法徒具虚名,不切实用,那又何足珍贵?明王尽管将剑经取去便了。”
鸠摩智暗暗惊异,他当年与慕容博谈论‘六脉神剑’之时,略知剑法之意,纯系以内力使无形剑气,都沉不论剑法如何神奇高明,但以一人内力而同时运使六脉剑气,谅非人力所能企及,这时听枯荣大师的口气,不但他自己会使,而且其余诸僧也均会此剑法,天龙寺享名百余年,确是不可小觑了。
他神态一直恭谨,这时更微微躬身,说道:“诸位高僧肯显示神剑绝艺,令小僧大开眼界,真是万幸。”
鸠摩智身后的人都往后退开,因为一旦高手比武,劲气罡芒扩散,误伤了可就不好了。
ps:接下来会有原创情节,至于这两章由于原著太过完美,若是不录下,反而没了天龙的韵味儿,而且显得单薄。见谅吧!
至于那些普通弟子,还有大理皇宫的侍卫高手都在大殿和厢房里埋伏着,一旦情况有变,难以控制,只要方丈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出来。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带路的僧人道:“明王请到这边佛塔之前。”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段誉听得这声音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绝非凶横霸道之人。
他们来到雪地上,但见鸠摩智身穿明黄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而且他是卷发,气度华贵雍容,让人望之不由得心生钦仰之意。
鸠摩智身后站着八个穿着皮甲的壮汉,还有四位身穿武者劲装的人,有个是女子,他们皆背负着细长的刀剑,气势不凡。
鸠摩智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小僧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这道偈言曾经也被段誉提起过,但此刻从敌人口中说出,让枯荣大师多了几分忌惮,他朗声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然后寒暄了一阵之后,鸠摩智总是自称小僧,给外人一种错觉,似乎这和尚谦虚得很。
段誉却是知道此人心里自负得很,视中原豪杰有如无物,似乎武林中就只有他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人物了。
接下来鸠摩智就一番恭谨的言辞,跟他的那封信上所言大意差不多,都是借口为已故的好友慕容博拜求“六脉神剑”图谱的副本,然后到姑苏燕子坞,去将此“六脉神剑”图谱副本烧给慕容博的亡魂。以此祭奠,算是了结自己平生的一大夙愿。
鸠摩智说完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就双手轻轻击了三掌。两名壮汉从后边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揭开金箱箱盖,取出来的竟是三本旧册。
他随手翻动,诸人皆瞥眼瞧去,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原墨所书。
鸠摩智凝视着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本因等无不大为诧异。
枯荣大师道:“明王心念故友,尘缘不净,岂不愧称‘高僧’两字?”
大轮明王垂首道:“大师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这三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众人听了,都是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险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
他们哪里知道,慕容博当年赠与鸠摩智“少林七十二绝技”,只不过是见他心高气傲,天赋卓绝,打算拿他来试验,若是将“少林七十二绝技”都学了,并无妨碍,他也尽可放心修炼。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倒霉的又不是他。
鸠摩智继续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赐予小僧,小僧披阅钻研之下,获益良多。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宝经。若蒙众位大师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诺,实是感激不尽。”
本因方丈默然不语,心想:“这三卷书中所记,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那么本寺得此书后,武学上不但可与少林并驾齐驱,抑且更有胜过。盖天龙寺通悉少林绝技,本寺的绝技少林却无法知晓。”
鸠摩智道:“贵寺赐予宝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况且小僧得到剑谱后立即固封,绝不偷看,你们可以派人监督护送,然后小僧就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此剑谱,决不致因此而让六脉神剑流传于外。另一方面,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万望诸位高僧三思而定。”
段誉听得此处,心里也觉得鸠摩智的口才很不错,估计是平时开坛讲解佛经所练就的。而段誉更为注意的是,他身后的那四个背负细长刀剑的人,今天的事情估计有变。
他决定随机应变,既要多学点六脉神剑,又要想办法守护天龙寺。
鸠摩智道:“小僧年轻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众位大师。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不妨先在众位之前献丑,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
天龙寺六位高僧皆是毕生研习指法的大行家,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面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
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般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
可是鸠摩智弹指之间,举起右手衣袖,张口向袖子一吹,霎时间袖子上飘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圆布,衣袖上露出数十个破孔。原来他这数十下拈花指,都凌空点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损衣,初看完好无损,一经风吹,功力才露了出来。
诸位高僧互望见了几眼,都是暗暗惊异:“凭咱们的功力,以一阳指力,破衣穿孔,原亦不难,但出指如此轻柔软,温颜微笑间神功已运,却非咱们所能。这拈花指与一阳指全然不同,其阴柔内力,确是颇有足以借鉴之处。”
段誉却是冷笑道:“咱们一阳指发出的指芒可洞穿石壁,不必你这拈花指差,只不过特征不同罢了,咱们可不是修炼的阴柔的指法,你何故在此卖弄?”
鸠摩智被段誉这么一打岔,心中有些怒意,但又不好当着天龙寺诸位高僧贸然翻脸,只是笑道:“这位公子既然口出大言,想必在一阳指功夫上的造诣很高了,不如咱们来比划几下?”
段誉盯着他,依然冷笑,忽然起身走过去,踢开这檀木箱子,道:“你练武这么几十年,难道是活到狗身上去了么?我比你小近乎三十岁,功力尚浅,跟你暂时没可比性。你不是说还要展示卖弄‘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么?就对这檀木箱子施展吧,我看你在雪地上也找不到更好的对象了。”
这番狂妄且肆无忌惮的表现,让鸠摩智大怒,但他为了求得梦寐以求的“六脉神剑”图谱,也终究是忍住了,只是沉声道:“少年人还好有自知之明,否则你的下场将会跟这檀木箱子一般。”
他当下身形转动,绕着地下木箱快步而行,十指快速连点,但见木箱上木屑纷飞,不住跳动,顷刻间一只木箱已成为一片片碎片,木箱的铰链、铜片、铁扣、搭钮等金属附件,俱在他指力下纷纷碎裂,令人心惊。这便是“多罗叶指”。
鸠摩智并未停歇,将双手拢在衣袖之中,突击之间,那一堆碎木片忽然飞舞跳跃起来,便似有人以一要无形的细棒,不住去挑动搅拨一般。看鸠摩智时,他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笑容,僧袖连下摆脱也不飘动半分,原来他指力从衣袖中暗暗发出,全无形迹。
本相忍不住脱口赞道:“无相劫指,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鸠摩智躬身道:“大师夸奖了。木片跃动,便是有相。当真要名副其实,练至无形无相,纵穷毕生之功,也不易有成。”
本相大师道:“慕容先生所遗奇书之中,可有破解‘无相劫指’的法门?”鸠摩智道:“有的。破解之法,便从大师的法名上着想。”本相沉吟半晌,说道:“嗯,以本相破无相,高明之至。”
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见了鸠摩智演练三种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动,知道三卷奇书中所载,确是名闻天下的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是否要将‘六脉神剑’的图谱另录副本与之交换,确是大费踌躇。
本因恭敬的道:“师叔,明王远来,其意甚诚。咱们该当如何应接,请师叔见示。”
大师道:“本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本因没料到师叔竟会如此询问,微微一愕,答道:“为的是弘法护国。”
枯荣大师道:“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
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当用一阳指。”
枯荣大师部道:“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了第几品境界?”
本因额头出汗,答道:“弟子根钝,又兼未能精进,只修得到第四品。”
枯荣大师再问:“以你所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牛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相较,孰优孰劣?”本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枯荣大师道:“不错。咱们的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渊深难测,弟子不敢妄说。”枯荣道:“倘若你再活一百风,能练到第几品?”
本因额上汗水涔涔而下,颤声道:“弟子不知。”枯荣道:“能修到第一品么?”
本因道:“决计不能。”枯荣大师就此不再说话。本因道:“师叔指点甚是,咱们自己的一阳指尚自修习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学奇经作甚?明王远来辛苦,待敝寺设斋接风。”这么说,自是拒绝大轮明王的所求了。
鸠摩智长叹一声,说道:“这六脉神剑的剑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能练成.倘若有人练成,那么这路剑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神妙。”
本因方丈道:“我师叔枯荣大师十余年未见外客,明王是当世高僧,我师叔这才破例延见。明王请。”说着站起身来,示意送客。
鸠摩智却不站起,缓缓的道:“六脉神剑经既只徒具虚名,无裨实用,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致伤了天龙寺与大轮寺的和气,伤了大理国和吐蕃国的邦交。”
本因脸色微变,森严问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说:天龙寺倘若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
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
本因等自都明白他言中所含的威肋之意。他是吐蕃国师,吐蕃国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与大理国无异,鸠摩智向得国王信任,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倘若为了一部经书而致两国生灵涂炭,委实大大的不值得。吐蕃强而大理弱,战事一起,大局可虑。但他这般一出言威吓,天龙寺便将镇寺之宝双手奉上,这可成何体统?
枯荣大师道:“明王既坚要此经,老衲等又何敢吝惜?明王愿以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交换,敝寺不敢拜领。明王既已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复又精擅大雪山大轮寺武功,料来当世已无敌手。”
鸠摩智双手合什,道:“大师之意,是要小僧出手献丑?”
枯荣大师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脉神剑经徒具虚名,不切实用。我们便以六脉神剑,领教明王几手高招。倘若确如明王所去,这路剑法徒具虚名,不切实用,那又何足珍贵?明王尽管将剑经取去便了。”
鸠摩智暗暗惊异,他当年与慕容博谈论‘六脉神剑’之时,略知剑法之意,纯系以内力使无形剑气,都沉不论剑法如何神奇高明,但以一人内力而同时运使六脉剑气,谅非人力所能企及,这时听枯荣大师的口气,不但他自己会使,而且其余诸僧也均会此剑法,天龙寺享名百余年,确是不可小觑了。
他神态一直恭谨,这时更微微躬身,说道:“诸位高僧肯显示神剑绝艺,令小僧大开眼界,真是万幸。”
鸠摩智身后的人都往后退开,因为一旦高手比武,劲气罡芒扩散,误伤了可就不好了。
ps:接下来会有原创情节,至于这两章由于原著太过完美,若是不录下,反而没了天龙的韵味儿,而且显得单薄。见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