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
朕与先生解战袍 作者:桃灼灼
分卷阅读66
朕与先生解战袍 作者:桃灼灼
分卷阅读66
己的脚了!这只小狐狸!
最后在众人的劝说调解和稀泥之下,赵承勉强同意留下一万人以防万一。纪桓犹不乐意,还是李固暗自戳了他一肘子,他才不清不愿地噤了声。
回头私下里再跟陛下还个价吧。
可这一钱掰了两半花,已是赵承能退让的极限,如何再肯答应纪桓?
刀剑无眼,他只愿给他最安稳妥帖的防卫。
赵承心里的算盘打得好好的:纪桓赶走几个流寇也不过月余的事,以那群乌合之众的智商,再加上他们拖后腿的卓越能力,完全可能拖到大军归朝。而且纪桓领兵在外,他们也未必就敢轻举妄动,毕竟雁门离长安不算远,快马加鞭几日便回,他们都不一定攻得下长安城。
纪桓启程时,身边跟了实打实的七万人。他一点都没有意气风发的感觉,刚出长安城,就开始担心起未央宫中的赵承来了。纪桓愈发恼恨起匈奴人来,要不是他们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他就不用提心吊胆仓促出征,赵承也不必待在危机四伏的长安城里。
直到对上匈奴军,纪桓才知道自己大概是上当了。
大单于伊丹在战马上对他遥遥致意,流寇?大单于亲自坐镇,怎么会是流寇!
纪桓的心沉了下去,这是有人故意引他来到雁门,好叫长安空虚,他们就可伺机而动了。
必要速战速决!
作者有话要说:
☆、万夫之关不可当
大单于一出手就是十万铁骑,幸亏纪桓带的是纪延年留下的精兵,不然可能早就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了。纪桓心里焦躁,不愿恋战,只恨不得飞回长安,解了未央宫燃眉之急。
可惜也由不得他。
不过赵承那边,还真没有这么捉襟见肘。
说来还得归功于赵琰的那帮“好帮手”。
纪桓到达雁门后即刻被匈奴军缠住,不几日双方就进入了胶着状态,这应当是他们逼宫的最佳时机了。可赵琰怎么也没想到,那帮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要“讨个说法”的亲友居然在关键时刻怂了,一个要从长计议,两个要慎重行事,再加上老长沙王从中和稀泥,一时间这宫愣是没逼成。
赵琰真是要吐血三升了。
而那边纪桓在经历了最初的慌张后,便迅速找回了理智。如今想要无功而返是不可能的了,别说伊丹不会放他走,就是为了这雁门望眼欲穿的万千黎民,他也没法走。
只不过双方兵力勉强算得上相当,真要算起来,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士兵体质上,周军还都不如匈奴。如果不能出奇制胜,他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败退匈奴兵。如此一来,长安危矣。
人都是逼出来的,第一次上战场的纪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急出了一身汗,然后忽然就福至心灵了。
纪桓看着稳重,骨子里却是十足的赌徒,越是危急的时候,越爱剑走偏锋,更何况这一回也容不得他不赌了。纪桓咬了咬牙——此计若是能成,那这伊丹的败势就成了一半。
周军在与匈奴人对峙两日后,突然有了动作。
伊丹单于出帐一看,远处尘土飞扬,声势浩大,折腾得好不热闹。纪字大旗迎风招展,耀武扬威。伊丹不识字,对他的老对手纪延年的旗帜却是相当熟悉的。
伊丹心中一凛,这难道是纪延年当年的那支军队么?
想到这里,伊丹静如止水的心也忍不住掀起了一丝波澜。纪延年一直是他最敬重的劲敌,可惜年寿不永,让他永远都没法在战场上打败他了。但是他的骑兵还在!这个想法让伊丹如何不心痒?如果能够打败纪延年的骑兵,是不是也能稍稍平了些遗憾呢?
伊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披甲上马,准备应战。
他的斥候早就报过了,周军一行共七万人,伊丹一看对面这架势就觉得果然差不多。可他好胜心既起,竟不欲胜之不武,便也只点了七万人,将剩余的三万人马尽数留在了后方。
伊丹想不到,他这公平决斗的任性,居然歪打正着救了他一命。
匈奴人刚刚冲入对方军阵时,杀得颇为尽兴。伊丹在后方观战,觉得双方势均力敌,还挺满意,可时间一长,他便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虽说此地风沙大,又是两军交战时极易扬尘,可也断不至于连周军的一丝一毫都看不清啊。不仅如此,自己人冲杀进去,竟也被尘土所掩盖。要不是他对自己的勇士了若指掌,可能连战况都看不到。
但若说有诈,也不尽然。周军至今未见颓势,那七万人就算没全上至少也上了六万,不然如何与自己的匈奴勇士势均力敌?想到这,伊丹心下稍安,无论对方将领如何奸诈,只要他手中无人,还怕他翻出花来不成?
可陷入敌阵的匈奴人,却不会这么想了。
为首的是伊丹大单于麾下第一勇士稽士顿,有万夫不当之勇。对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稽士顿是不屑的,纪延年之子又怎样?这世上虎父犬子的难道还少么。
他最初对上纪桓时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赋予了他野兽般的直觉,没过多久,稽士顿便感觉到了一丝诡异。
风沙实在太大,让他几乎有些看不清近在咫尺的周军。一直有周军前赴后继地成为他剑下亡魂,可是——
别的不说,敌人数目实在太奇怪了。简直就像他身陷重围,对方有十倍的人数似的。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纪桓远远看着,远没有他脸上表现的那般镇定。
这是他玩的一个小把戏。此地空旷,难得有一大片茂密的林子,纪桓便使人稍加改动,借助树木和石头弄成了一个瓶口状的阵型。这样一来,杀昏了头的匈奴人,冲得快的就入了瓮,冲的慢的就被截在了后头。纪桓在那数着,一次放个两千人,对上他一万骑兵简直不够看的。
周军的马后头都拖了树枝,一跑就会扬起大片尘沙,既不会让人发现他们凭空少了六万人,又不会露出那个阵型,简直一举两得。
只不过,可能支撑不了太久,一旦稽士顿有所察觉,他所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树林毕竟不是真正的山谷,等对方主将不再为假象所迷惑,压倒性的人数优势以及滔天的愤怒足够将他这可怜的一万人一网打尽了。
那个包抄的棒槌呢,怎么还不来!
纪桓恨不得把自己刨成两半,一半坐镇,一半偷袭,可惜不成。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雁门主将霍成领兵包抄。霍成在雁门镇守多年,总不会出岔子。
霍成此时也是叫苦不迭。他倒不至于认错了路,可是他们遇上了一支大约有三百人的匈奴骑兵。
解决掉这三百人不难,难的是在他们发出信号之前,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匈奴人显然不是傻子,大片的扬尘铺
分卷阅读66
分卷阅读66
分卷阅读66
朕与先生解战袍 作者:桃灼灼
分卷阅读66
己的脚了!这只小狐狸!
最后在众人的劝说调解和稀泥之下,赵承勉强同意留下一万人以防万一。纪桓犹不乐意,还是李固暗自戳了他一肘子,他才不清不愿地噤了声。
回头私下里再跟陛下还个价吧。
可这一钱掰了两半花,已是赵承能退让的极限,如何再肯答应纪桓?
刀剑无眼,他只愿给他最安稳妥帖的防卫。
赵承心里的算盘打得好好的:纪桓赶走几个流寇也不过月余的事,以那群乌合之众的智商,再加上他们拖后腿的卓越能力,完全可能拖到大军归朝。而且纪桓领兵在外,他们也未必就敢轻举妄动,毕竟雁门离长安不算远,快马加鞭几日便回,他们都不一定攻得下长安城。
纪桓启程时,身边跟了实打实的七万人。他一点都没有意气风发的感觉,刚出长安城,就开始担心起未央宫中的赵承来了。纪桓愈发恼恨起匈奴人来,要不是他们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他就不用提心吊胆仓促出征,赵承也不必待在危机四伏的长安城里。
直到对上匈奴军,纪桓才知道自己大概是上当了。
大单于伊丹在战马上对他遥遥致意,流寇?大单于亲自坐镇,怎么会是流寇!
纪桓的心沉了下去,这是有人故意引他来到雁门,好叫长安空虚,他们就可伺机而动了。
必要速战速决!
作者有话要说:
☆、万夫之关不可当
大单于一出手就是十万铁骑,幸亏纪桓带的是纪延年留下的精兵,不然可能早就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了。纪桓心里焦躁,不愿恋战,只恨不得飞回长安,解了未央宫燃眉之急。
可惜也由不得他。
不过赵承那边,还真没有这么捉襟见肘。
说来还得归功于赵琰的那帮“好帮手”。
纪桓到达雁门后即刻被匈奴军缠住,不几日双方就进入了胶着状态,这应当是他们逼宫的最佳时机了。可赵琰怎么也没想到,那帮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要“讨个说法”的亲友居然在关键时刻怂了,一个要从长计议,两个要慎重行事,再加上老长沙王从中和稀泥,一时间这宫愣是没逼成。
赵琰真是要吐血三升了。
而那边纪桓在经历了最初的慌张后,便迅速找回了理智。如今想要无功而返是不可能的了,别说伊丹不会放他走,就是为了这雁门望眼欲穿的万千黎民,他也没法走。
只不过双方兵力勉强算得上相当,真要算起来,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士兵体质上,周军还都不如匈奴。如果不能出奇制胜,他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败退匈奴兵。如此一来,长安危矣。
人都是逼出来的,第一次上战场的纪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急出了一身汗,然后忽然就福至心灵了。
纪桓看着稳重,骨子里却是十足的赌徒,越是危急的时候,越爱剑走偏锋,更何况这一回也容不得他不赌了。纪桓咬了咬牙——此计若是能成,那这伊丹的败势就成了一半。
周军在与匈奴人对峙两日后,突然有了动作。
伊丹单于出帐一看,远处尘土飞扬,声势浩大,折腾得好不热闹。纪字大旗迎风招展,耀武扬威。伊丹不识字,对他的老对手纪延年的旗帜却是相当熟悉的。
伊丹心中一凛,这难道是纪延年当年的那支军队么?
想到这里,伊丹静如止水的心也忍不住掀起了一丝波澜。纪延年一直是他最敬重的劲敌,可惜年寿不永,让他永远都没法在战场上打败他了。但是他的骑兵还在!这个想法让伊丹如何不心痒?如果能够打败纪延年的骑兵,是不是也能稍稍平了些遗憾呢?
伊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披甲上马,准备应战。
他的斥候早就报过了,周军一行共七万人,伊丹一看对面这架势就觉得果然差不多。可他好胜心既起,竟不欲胜之不武,便也只点了七万人,将剩余的三万人马尽数留在了后方。
伊丹想不到,他这公平决斗的任性,居然歪打正着救了他一命。
匈奴人刚刚冲入对方军阵时,杀得颇为尽兴。伊丹在后方观战,觉得双方势均力敌,还挺满意,可时间一长,他便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虽说此地风沙大,又是两军交战时极易扬尘,可也断不至于连周军的一丝一毫都看不清啊。不仅如此,自己人冲杀进去,竟也被尘土所掩盖。要不是他对自己的勇士了若指掌,可能连战况都看不到。
但若说有诈,也不尽然。周军至今未见颓势,那七万人就算没全上至少也上了六万,不然如何与自己的匈奴勇士势均力敌?想到这,伊丹心下稍安,无论对方将领如何奸诈,只要他手中无人,还怕他翻出花来不成?
可陷入敌阵的匈奴人,却不会这么想了。
为首的是伊丹大单于麾下第一勇士稽士顿,有万夫不当之勇。对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稽士顿是不屑的,纪延年之子又怎样?这世上虎父犬子的难道还少么。
他最初对上纪桓时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赋予了他野兽般的直觉,没过多久,稽士顿便感觉到了一丝诡异。
风沙实在太大,让他几乎有些看不清近在咫尺的周军。一直有周军前赴后继地成为他剑下亡魂,可是——
别的不说,敌人数目实在太奇怪了。简直就像他身陷重围,对方有十倍的人数似的。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纪桓远远看着,远没有他脸上表现的那般镇定。
这是他玩的一个小把戏。此地空旷,难得有一大片茂密的林子,纪桓便使人稍加改动,借助树木和石头弄成了一个瓶口状的阵型。这样一来,杀昏了头的匈奴人,冲得快的就入了瓮,冲的慢的就被截在了后头。纪桓在那数着,一次放个两千人,对上他一万骑兵简直不够看的。
周军的马后头都拖了树枝,一跑就会扬起大片尘沙,既不会让人发现他们凭空少了六万人,又不会露出那个阵型,简直一举两得。
只不过,可能支撑不了太久,一旦稽士顿有所察觉,他所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树林毕竟不是真正的山谷,等对方主将不再为假象所迷惑,压倒性的人数优势以及滔天的愤怒足够将他这可怜的一万人一网打尽了。
那个包抄的棒槌呢,怎么还不来!
纪桓恨不得把自己刨成两半,一半坐镇,一半偷袭,可惜不成。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雁门主将霍成领兵包抄。霍成在雁门镇守多年,总不会出岔子。
霍成此时也是叫苦不迭。他倒不至于认错了路,可是他们遇上了一支大约有三百人的匈奴骑兵。
解决掉这三百人不难,难的是在他们发出信号之前,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匈奴人显然不是傻子,大片的扬尘铺
分卷阅读66
分卷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