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陛下,大事不好了 作者:顾了之
分卷阅读116
陛下,大事不好了 作者:顾了之
分卷阅读116
听见这样一个平静的声音。
他在数数。
爆破在即,他在死地,平静数数。
“四,五,六。”他们忽然跟着他一起数起来。
“七!”这一声是微生玦。
“八!”这一声是他们。
九。
烟尘渐渐褪去,一人自谷地尽头破雾而来,手一扬,一撮断线飞散,半隐半现间,他们看见他闲闲整了整衣襟,掸了掸衣袖,平静却凶狠道:“差一个数小命就没了,这群狼崽子,下回别被我逮到。”
众人皆是一愣,一愣过后却是喜极高呼:“卫军师万岁——!”
☆、舌战群儒
金銮殿里那女子的一笑,看得人人心中皆是一阵惊颤。惊的是,草案被驳斥至此,宁王妃无功不说,怕是还要被有心人利用安上一桩罪,她怎么还能笑得出来?颤的是,那一笑如此坦荡,明明是一个仰望的姿态,却让人如见碧空海潮之阔大,不掺杂半分畏惧退缩。那样笃定至世间一切恍若尽在其手的笑,他们是见过的,就在此前每一日的早朝,宁王的脸上。
江凭阑一笑过后便敛了神色,走到一位大臣面前,近乎厉声道:“何为说一套做一套?是嘴里喊着民生疾苦却依旧纵容部下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是口口声声为陛下出谋划策却将才智用于抨击朝臣打压同僚,是一字一句的家国里满腹满心的自己!”
她说这含沙射影的话时,众人都当她不过气极发泄信口胡言,却不料短短几日后,宁王忽然奏了这大臣一本,以贪污受贿罪对其提出弹劾,证据确凿无疑,陛下大怒,当即削其官职,将之打入甫京大牢。至此,但凡做过亏心事的都没敢再在早朝时对宁王妃出言不逊半分。
当然,这是后话了。
江凭阑并不等对方有反应,直接转身再看另一人,态度稍稍和缓些,“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仅是您,在场诸位皆懂得这个道理。但我想问您一句,在您心中,‘民’是什么?暴民是‘民’吗?天牢里那些犯了罪的死囚是‘民’吗?企图谋逆败坏皇权正统之人,是‘民’吗?”
她一连数问,并不给对方喘息的时间,然而这回碰上的却也绝非庸人。那年轻的臣子含笑听着,默了一默后平静道:“是。暴民是民,天牢里犯了罪的死囚亦是民,企图谋逆败坏皇权正统之人,还是民。”
“没错。”她眼中露出赞赏之意,“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无论善恶皆为民。为政者固然以民为本,可犯了错的民,难道不该受罚吗?”她稍稍一顿,确定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给出“该”的答案后才继续,“岭北为何会乱?因为有人在其中作乱。有人不甘安于现状,仗着他岭北地大物博又处于两国边界,企图争取到更多的权利,更好的权益,企图做大。有人妄想以战乱致富,发场战争财。有人不服我皇甫统治,希望令岭北回归南国怀抱。这些人,这些大逆不道的贼人,该不该罚?”
无人能说“不该”,却也无人敢第一个站出来说“该”,四下沉默里,还是那先前被江凭阑提问“何为民”的都御史站了出来,“自然该罚。”
“那么,暂舍岭北,便是对他们的惩罚。暂舍岭北,大昭、西厥的力量将同时朝里渗透,时间一久,他们自然会明白,墙头草不是那么好当的,自然会念起皇甫的好,甚至主动来求和。至于那些身处水火中的无辜百姓,”她笑了笑,转向另一个人,“您第一个反对?”
那人似乎没想到方才群臣反对那么混乱的情况下,她还能一一记住谁说了什么话,一时愣了愣,点点头。
“岭北有无辜百姓,别处便没有吗?”她冷笑一声,“岭北动乱,殃及的可不止是一个岭北省。若不及时舍弃岭北,封锁战线,假以时日,轻则流民四窜,重则战火蔓延,到时,将有更多百姓无辜受害,这么浅显的道理,您不会不明白吧?”
“这……”
“还有,百姓是无辜的,我们的将士便该死吗?为了镇压岭北动乱,为了铺平更多后续灾事,将会有多少将士在自己同胞的手里平白牺牲,这笔账,您算过吗?”
“这……”
他这啊这的说不出话,江凭阑瞥他一眼,人已走开,转到另一个方向,“既然牺牲是必然的,那么为政者唯一能做的便是将损失与牺牲缩减到最少,您说是吗?”
那是先前跟着反对的一名大臣,闻言吓得赶紧点头,生怕她再多说出什么为难自己的话。
她脚步一移,“延熹七年,南方大涝,您曾向陛下提议封锁南部三省,以避免灾后瘟疫蔓延。”她笑了笑,却是笑里藏刀,“我想,今日这草案可不及您当年三分魄力。”
她再转,这回态度温和,“延熹十八年,岭北纳入我皇甫版图之前,您曾于朝堂之上力谏陛下徐图缓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我想,或许早在那时,您便已预计到今日祸患。而自那一日谏言被朝臣一致否决后,您一直致力于岭北政事,意图在事发之前寻出解决之法。方才,您并未对我的草案提出反对,是因为,其实您也是这么想的,是吗?”
众人心里齐齐“咯噔”一下。这咯噔,是再一次对这女子心生畏惧,或者说,也是对宁王心生畏惧。宁王离京归隐山林十七年之久,一朝回朝,对于皇甫政务竟像是从未离开过一般熟悉。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是哪一日的早朝谁与谁有过怎样的对话,他都能毫不费力信手拈来,对朝中皇子各派各系的势力也是了如指掌。他对他们、对皇甫的熟悉,甚至超过他们自己。
被江凭阑问到的人是个年过百半的老臣,虽上了年纪,却是红光满面硬朗模样,听闻这问话,面上微有震动之色,乃至眼眶也泛了红,险些激动得要跪下身去,却被江凭阑一个手势适时扶住。
他这才惊觉自己失态,平静好一会才高声道:“王妃——明鉴!”
当年以一己之力舌战群儒却最终落败以至贬官的老臣,多年来执拗坚持找寻根治岭北之法,屡屡谏言,一片苦心却始终不得陛下与同僚理解。今日宁王妃这一番话,已经不仅仅是知遇之恩,而是在替他正名啊!
她弯弯眼睛以示宽慰,那老臣忽然羞愧难当道:“臣与王妃所想确实无异,然首辅大人所言却也句句是真,舍岭北易,得民心难,臣思来想去多年,始终不得两全之法,因而……因而也无颜向陛下提议。”
“那便由我替少卿大人解惑,还请陛下允许我陈述这草案的附文。”
神武帝似是微微一愣,“朕记得,王妃昨日呈上的草案中并无附文。”
江凭阑略带歉意地笑了笑,“昨日递交草案后,我左思右想,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连夜另拟了一份附文。”她从宽袖中取出
分卷阅读116
分卷阅读116
分卷阅读116
陛下,大事不好了 作者:顾了之
分卷阅读116
听见这样一个平静的声音。
他在数数。
爆破在即,他在死地,平静数数。
“四,五,六。”他们忽然跟着他一起数起来。
“七!”这一声是微生玦。
“八!”这一声是他们。
九。
烟尘渐渐褪去,一人自谷地尽头破雾而来,手一扬,一撮断线飞散,半隐半现间,他们看见他闲闲整了整衣襟,掸了掸衣袖,平静却凶狠道:“差一个数小命就没了,这群狼崽子,下回别被我逮到。”
众人皆是一愣,一愣过后却是喜极高呼:“卫军师万岁——!”
☆、舌战群儒
金銮殿里那女子的一笑,看得人人心中皆是一阵惊颤。惊的是,草案被驳斥至此,宁王妃无功不说,怕是还要被有心人利用安上一桩罪,她怎么还能笑得出来?颤的是,那一笑如此坦荡,明明是一个仰望的姿态,却让人如见碧空海潮之阔大,不掺杂半分畏惧退缩。那样笃定至世间一切恍若尽在其手的笑,他们是见过的,就在此前每一日的早朝,宁王的脸上。
江凭阑一笑过后便敛了神色,走到一位大臣面前,近乎厉声道:“何为说一套做一套?是嘴里喊着民生疾苦却依旧纵容部下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是口口声声为陛下出谋划策却将才智用于抨击朝臣打压同僚,是一字一句的家国里满腹满心的自己!”
她说这含沙射影的话时,众人都当她不过气极发泄信口胡言,却不料短短几日后,宁王忽然奏了这大臣一本,以贪污受贿罪对其提出弹劾,证据确凿无疑,陛下大怒,当即削其官职,将之打入甫京大牢。至此,但凡做过亏心事的都没敢再在早朝时对宁王妃出言不逊半分。
当然,这是后话了。
江凭阑并不等对方有反应,直接转身再看另一人,态度稍稍和缓些,“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仅是您,在场诸位皆懂得这个道理。但我想问您一句,在您心中,‘民’是什么?暴民是‘民’吗?天牢里那些犯了罪的死囚是‘民’吗?企图谋逆败坏皇权正统之人,是‘民’吗?”
她一连数问,并不给对方喘息的时间,然而这回碰上的却也绝非庸人。那年轻的臣子含笑听着,默了一默后平静道:“是。暴民是民,天牢里犯了罪的死囚亦是民,企图谋逆败坏皇权正统之人,还是民。”
“没错。”她眼中露出赞赏之意,“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无论善恶皆为民。为政者固然以民为本,可犯了错的民,难道不该受罚吗?”她稍稍一顿,确定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给出“该”的答案后才继续,“岭北为何会乱?因为有人在其中作乱。有人不甘安于现状,仗着他岭北地大物博又处于两国边界,企图争取到更多的权利,更好的权益,企图做大。有人妄想以战乱致富,发场战争财。有人不服我皇甫统治,希望令岭北回归南国怀抱。这些人,这些大逆不道的贼人,该不该罚?”
无人能说“不该”,却也无人敢第一个站出来说“该”,四下沉默里,还是那先前被江凭阑提问“何为民”的都御史站了出来,“自然该罚。”
“那么,暂舍岭北,便是对他们的惩罚。暂舍岭北,大昭、西厥的力量将同时朝里渗透,时间一久,他们自然会明白,墙头草不是那么好当的,自然会念起皇甫的好,甚至主动来求和。至于那些身处水火中的无辜百姓,”她笑了笑,转向另一个人,“您第一个反对?”
那人似乎没想到方才群臣反对那么混乱的情况下,她还能一一记住谁说了什么话,一时愣了愣,点点头。
“岭北有无辜百姓,别处便没有吗?”她冷笑一声,“岭北动乱,殃及的可不止是一个岭北省。若不及时舍弃岭北,封锁战线,假以时日,轻则流民四窜,重则战火蔓延,到时,将有更多百姓无辜受害,这么浅显的道理,您不会不明白吧?”
“这……”
“还有,百姓是无辜的,我们的将士便该死吗?为了镇压岭北动乱,为了铺平更多后续灾事,将会有多少将士在自己同胞的手里平白牺牲,这笔账,您算过吗?”
“这……”
他这啊这的说不出话,江凭阑瞥他一眼,人已走开,转到另一个方向,“既然牺牲是必然的,那么为政者唯一能做的便是将损失与牺牲缩减到最少,您说是吗?”
那是先前跟着反对的一名大臣,闻言吓得赶紧点头,生怕她再多说出什么为难自己的话。
她脚步一移,“延熹七年,南方大涝,您曾向陛下提议封锁南部三省,以避免灾后瘟疫蔓延。”她笑了笑,却是笑里藏刀,“我想,今日这草案可不及您当年三分魄力。”
她再转,这回态度温和,“延熹十八年,岭北纳入我皇甫版图之前,您曾于朝堂之上力谏陛下徐图缓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我想,或许早在那时,您便已预计到今日祸患。而自那一日谏言被朝臣一致否决后,您一直致力于岭北政事,意图在事发之前寻出解决之法。方才,您并未对我的草案提出反对,是因为,其实您也是这么想的,是吗?”
众人心里齐齐“咯噔”一下。这咯噔,是再一次对这女子心生畏惧,或者说,也是对宁王心生畏惧。宁王离京归隐山林十七年之久,一朝回朝,对于皇甫政务竟像是从未离开过一般熟悉。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是哪一日的早朝谁与谁有过怎样的对话,他都能毫不费力信手拈来,对朝中皇子各派各系的势力也是了如指掌。他对他们、对皇甫的熟悉,甚至超过他们自己。
被江凭阑问到的人是个年过百半的老臣,虽上了年纪,却是红光满面硬朗模样,听闻这问话,面上微有震动之色,乃至眼眶也泛了红,险些激动得要跪下身去,却被江凭阑一个手势适时扶住。
他这才惊觉自己失态,平静好一会才高声道:“王妃——明鉴!”
当年以一己之力舌战群儒却最终落败以至贬官的老臣,多年来执拗坚持找寻根治岭北之法,屡屡谏言,一片苦心却始终不得陛下与同僚理解。今日宁王妃这一番话,已经不仅仅是知遇之恩,而是在替他正名啊!
她弯弯眼睛以示宽慰,那老臣忽然羞愧难当道:“臣与王妃所想确实无异,然首辅大人所言却也句句是真,舍岭北易,得民心难,臣思来想去多年,始终不得两全之法,因而……因而也无颜向陛下提议。”
“那便由我替少卿大人解惑,还请陛下允许我陈述这草案的附文。”
神武帝似是微微一愣,“朕记得,王妃昨日呈上的草案中并无附文。”
江凭阑略带歉意地笑了笑,“昨日递交草案后,我左思右想,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连夜另拟了一份附文。”她从宽袖中取出
分卷阅读116
分卷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