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1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481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481
所以这一次,使臣们来到大楚之后,立刻感觉到处处受制,虽然礼部接待他们的人仍旧礼遇有加,每天带着他们游玩京城,但是一谈到正事,就顾左右而言他,想出种种办法来搪塞。时间长了,对方自然也察觉到了。
原以为这趟差事十拿九稳,所以这些人都是争着要来的。现在发现棘手,不由万分苦恼。直到他们被拖得心神不宁慌乱无措之后,赵璨才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并且听取了他们的难处。
当然,因为赵璨还有“要事”处理,所以他们暂时被安置在偏殿里,陪同的人是平安。
使臣们被晾了那么久,心中原本的笃定早已经消失不见,这会儿正惶惶不安。眼看平安这个御前红人正在身边,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咨询?拉拉关系,让他透点儿底也好。
这年头草原有草原的难处,大楚也有大楚的难处。平安就像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做派一样,先是陪着他们诉苦哭穷,将自己的难处夸大得如同天一般,让使臣心都凉了半截,这才话锋一转,言道大家关系这么好,就算再困难,也不能对对方的求助视而不见,一定会尽力云云。
最妙的是赵璨还坏心的让两国使者一同觐见。所以等到他们被说得放下心来,平安又转了话风,“原本既然是兄弟之国,大楚自然也该尽心尽力。可惜我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实在有限,你们又有两家要求,这……”
这话一出,两国使者彼此看向对方的眼神都带上了电光火闪,似乎恨不得眉眼之间就将对方给灭掉。
这也是平安和赵璨的策略之一。既然要提条件,自然要给对方一点压迫性,让他们知道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这样谈判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容易松口,吐出更多的好处。
所以平安唱完了白脸之后,又轮到赵璨出来唱红脸,好话说尽,但什么都没答应,便将两位惴惴不安的使臣送走了。
这样一来我,为了确定赵璨的态度,他们少不得到处打听。这个时候再暗中将这边的意思透露出去,使臣自然会送信回国商议,而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最好的情况是他们认清现状,主动给出大楚能够接受的条件。当然如果不行,赵璨也不介意动用一些别的手段。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这片大陆上的力量必须被整合起来。因为赵璨和平安都不希望,将来他们面对西方的敌人时,还要时不时的将视线和精力分给在后方捣乱的草原人。
所以大家各自的目标不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只会按照其中一方所设想的方向进行。
而掌握话语权的,绝不是西戎和北狄。
果然,很快西戎和北狄的回信就来了,要求使臣在许可的范围内跟大楚谈判。同时赵璨跟平安这边也收到了消息,现在两国内部都已经爆发了不止一次的争执,接下来随着谈判的深入,这种分歧只会越来越严重。
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接下来平安和赵璨只要等结果就好。
谈判一直持续了小半年,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事情使臣们拿不定主意,所以期间只能不断书信往来,耽搁了不少时间。
直到安平十一年秋天,发生了一件注定会载入史册,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也仍旧会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反复考证研究的大事。
西戎和北狄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彻底投入了大楚的怀抱,自愿归附成为大楚的附属国,以父子之国相称。另一部分则极端仇视大楚,所以远遁于草原之中。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刻震惊朝野,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全国蔓延。
整个大楚一片欢声鼓舞。
这也不稀奇,从大楚存在之后——或者说在大楚立国之前,这两个国家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当初太祖皇帝正是因为将这些草原人都赶了出去,才奠定了大楚这百年基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多了。
据说立国之处,整个大楚的人口竟不到千万,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幼病残弱,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少之又少。在战事最为激烈的那几年里,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人家在办丧事,整个大楚都沉浸在一片灰败悲伤的气氛之中。
虽然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时间毕竟还没那么长,而百姓们的记性也没有那么差。很多人都从父祖一辈那里听说过当初的事情,对于草原民族的存在,自然也是心有余悸。
更不必说,就算是立国之后,两国也时时到边境来打草谷,跟大楚之间的仇恨一直绵延至今了。
所以当初朝廷决定跟草原人开边境贸易互市,在百姓们中间的反响平平。
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妥协和博弈,只知道朝廷将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弄出来的货物卖到了敌国,让他们的敌人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他们不能动摇朝廷,但是心底却是不甚赞同这种做法的。
平安当时甚至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抨击这项政策的文章。可见这种思想,在普罗大众之中,还是十分广泛的。
所以现在,听说这两个国家彻底分裂,实力一降再降,到现在已经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再威胁到大楚之后,让百姓们怎能不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于是这件事,瞬间便成了最近大家相互招呼的问候语,“你知道吗?西戎和北狄……”“知道知道,祖宗显灵,报应到了!”
民间如此,朝廷自然也一样。不论如何,到底都是敌对了上百年的国家,对于大楚来说,这是两根太难啃的骨头,他们花费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努力将战场控制在西北边境一带,尽量不影响到其他地方。
但是怎么可能不影响呢?打仗需要人,需要粮草辎重,这些东西都只能倾举国之力去供应。
而现在,他们竟然成功的将这两个国家瓦解,以后再也不需要担心他们了!
虽说还有一部分人远遁,深入了草原之中,让大楚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们的人,就算想要采取什么行动也做不到,听起来像是个威胁。但实际上,仔细想想就知道,他们既然要躲起来,那就是现在没有跟大楚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只能找个地方躲起来休养生息。
既然如此,至少在数十年内,他们是不能做什么了。
有这么一段时间也就够了。当初太祖以雷霆之势扫荡周边草原民族,为大楚争来百年立国之基,而现在,他们等于是为大楚争取到了再繁荣百年的可能。
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荣耀!
朝臣们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481
所以这一次,使臣们来到大楚之后,立刻感觉到处处受制,虽然礼部接待他们的人仍旧礼遇有加,每天带着他们游玩京城,但是一谈到正事,就顾左右而言他,想出种种办法来搪塞。时间长了,对方自然也察觉到了。
原以为这趟差事十拿九稳,所以这些人都是争着要来的。现在发现棘手,不由万分苦恼。直到他们被拖得心神不宁慌乱无措之后,赵璨才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并且听取了他们的难处。
当然,因为赵璨还有“要事”处理,所以他们暂时被安置在偏殿里,陪同的人是平安。
使臣们被晾了那么久,心中原本的笃定早已经消失不见,这会儿正惶惶不安。眼看平安这个御前红人正在身边,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咨询?拉拉关系,让他透点儿底也好。
这年头草原有草原的难处,大楚也有大楚的难处。平安就像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做派一样,先是陪着他们诉苦哭穷,将自己的难处夸大得如同天一般,让使臣心都凉了半截,这才话锋一转,言道大家关系这么好,就算再困难,也不能对对方的求助视而不见,一定会尽力云云。
最妙的是赵璨还坏心的让两国使者一同觐见。所以等到他们被说得放下心来,平安又转了话风,“原本既然是兄弟之国,大楚自然也该尽心尽力。可惜我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实在有限,你们又有两家要求,这……”
这话一出,两国使者彼此看向对方的眼神都带上了电光火闪,似乎恨不得眉眼之间就将对方给灭掉。
这也是平安和赵璨的策略之一。既然要提条件,自然要给对方一点压迫性,让他们知道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这样谈判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容易松口,吐出更多的好处。
所以平安唱完了白脸之后,又轮到赵璨出来唱红脸,好话说尽,但什么都没答应,便将两位惴惴不安的使臣送走了。
这样一来我,为了确定赵璨的态度,他们少不得到处打听。这个时候再暗中将这边的意思透露出去,使臣自然会送信回国商议,而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最好的情况是他们认清现状,主动给出大楚能够接受的条件。当然如果不行,赵璨也不介意动用一些别的手段。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这片大陆上的力量必须被整合起来。因为赵璨和平安都不希望,将来他们面对西方的敌人时,还要时不时的将视线和精力分给在后方捣乱的草原人。
所以大家各自的目标不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只会按照其中一方所设想的方向进行。
而掌握话语权的,绝不是西戎和北狄。
果然,很快西戎和北狄的回信就来了,要求使臣在许可的范围内跟大楚谈判。同时赵璨跟平安这边也收到了消息,现在两国内部都已经爆发了不止一次的争执,接下来随着谈判的深入,这种分歧只会越来越严重。
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接下来平安和赵璨只要等结果就好。
谈判一直持续了小半年,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事情使臣们拿不定主意,所以期间只能不断书信往来,耽搁了不少时间。
直到安平十一年秋天,发生了一件注定会载入史册,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也仍旧会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反复考证研究的大事。
西戎和北狄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彻底投入了大楚的怀抱,自愿归附成为大楚的附属国,以父子之国相称。另一部分则极端仇视大楚,所以远遁于草原之中。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刻震惊朝野,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全国蔓延。
整个大楚一片欢声鼓舞。
这也不稀奇,从大楚存在之后——或者说在大楚立国之前,这两个国家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当初太祖皇帝正是因为将这些草原人都赶了出去,才奠定了大楚这百年基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多了。
据说立国之处,整个大楚的人口竟不到千万,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幼病残弱,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少之又少。在战事最为激烈的那几年里,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人家在办丧事,整个大楚都沉浸在一片灰败悲伤的气氛之中。
虽然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时间毕竟还没那么长,而百姓们的记性也没有那么差。很多人都从父祖一辈那里听说过当初的事情,对于草原民族的存在,自然也是心有余悸。
更不必说,就算是立国之后,两国也时时到边境来打草谷,跟大楚之间的仇恨一直绵延至今了。
所以当初朝廷决定跟草原人开边境贸易互市,在百姓们中间的反响平平。
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妥协和博弈,只知道朝廷将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弄出来的货物卖到了敌国,让他们的敌人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他们不能动摇朝廷,但是心底却是不甚赞同这种做法的。
平安当时甚至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抨击这项政策的文章。可见这种思想,在普罗大众之中,还是十分广泛的。
所以现在,听说这两个国家彻底分裂,实力一降再降,到现在已经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再威胁到大楚之后,让百姓们怎能不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于是这件事,瞬间便成了最近大家相互招呼的问候语,“你知道吗?西戎和北狄……”“知道知道,祖宗显灵,报应到了!”
民间如此,朝廷自然也一样。不论如何,到底都是敌对了上百年的国家,对于大楚来说,这是两根太难啃的骨头,他们花费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努力将战场控制在西北边境一带,尽量不影响到其他地方。
但是怎么可能不影响呢?打仗需要人,需要粮草辎重,这些东西都只能倾举国之力去供应。
而现在,他们竟然成功的将这两个国家瓦解,以后再也不需要担心他们了!
虽说还有一部分人远遁,深入了草原之中,让大楚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们的人,就算想要采取什么行动也做不到,听起来像是个威胁。但实际上,仔细想想就知道,他们既然要躲起来,那就是现在没有跟大楚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只能找个地方躲起来休养生息。
既然如此,至少在数十年内,他们是不能做什么了。
有这么一段时间也就够了。当初太祖以雷霆之势扫荡周边草原民族,为大楚争来百年立国之基,而现在,他们等于是为大楚争取到了再繁荣百年的可能。
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荣耀!
朝臣们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