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157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157
找了。大楚没有什么海运,但是也没有禁海,宫里偶尔会有南边送来的东西,有些是西洋的香料之类,可见偶尔还是有贸易往来的。
但是现在,平安跟赵璨的关系变得奇奇怪怪,他也懒得特意去提醒这件事。等过两年空闲了,自己去办吧。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平安,要改良农作物的品种。现在的这些农作物,产量都不高,极大的局限了社会发展。毕竟绝大部分人都要去种粮食,这样东西才够吃。那当然就腾不出手来发展别的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平安想要让天下人都能读书,都能明理知事,首先得让他们填饱肚子。
然而平安对这方面了解并不多,唯一知道的培育种子的方法就是优选法:在一块试验田里种下一片作物,挑选其中最好的一两株留种,第二年再种,再选。这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地方就是远亲杂交,就像混血儿往往长得比较好看一样,杂交的作物也会“挑着好的长”。这还是当初杂交水稻刚出来时,平安跟风看了一点报道才知道的。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出不来什么成果。平安本来想自己攒钱买块地来实验的,但他根本不可能腾出时间。于是就搁置了。
现在住在混堂司里,这个念头倒是又冒了出来,平安索性在混堂司找了一块偏僻的地方,种了小麦下去。——这时候正是种冬小麦的时节。种完了雪一下全部盖住,来年的收成就会好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平安挖了一天土,手心里就磨起了水泡。晚上用针挑开之后,第二天都还火辣辣的疼,疼得平安眼睛都红了。
于是地挖了一半就扔在那里了。有泰问他究竟挖出来做什么用,平安还死要面子的不肯说,最后才期期艾艾说要种花。于是有泰三下五除二将地开出来,找司苑局的人要了不知什么花的种子来,洒在了地里。
平安惆怅的看着有泰半个下午便将那片地平整了出来,忧伤的叹了一口气,在心里安慰自己:术业有专攻。有泰就适合干这种体力活,自己是智力劳动者,不用跟他一般见识。
然而低头看到水泡挑破之后鲜红色的嫩肉,还是忍不住觉得憋屈。
自己种地这件事便这么无疾而终,平安受够了打击,索性将自己的精力转回来放在了混堂司上。之前本来就打算改革一下锅炉房的结构,结果后来一连串的事情,耽搁到了现在,也该开始实施了。
对于财大气粗的皇家来说,要改建锅炉房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平安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次种地的事情倒是给了他一点灵感。
皇帝是有自己的私库和皇庄、店铺的。收入多半用来支付宫妃们的胭脂水粉钱,基本上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而这些地方,当然不可能让外人去管理,一般都是太监们去管事。
这算得上是肥差,毕竟不必在宫里战战兢兢,还能多少得些好处,日子松快许多。唯一不好的就是想往上爬很难。但混堂司的人多半都是爬不上去的,倒也没有这样的担心。
所以平安打算将多余出来的人分散到皇庄里去,专门负责良种培育,提高亩产量。
当然了,这就不是混堂司一家的事情了。所以平安弄好了计划书之后,直接送到了张东远那里。——他懒得跟混堂司那些不熟悉的人扯皮。毕竟还是触碰到了这些人的利益,减少了他们手里管着的人,恐怕有些人不会愿意。
张东远当夜就来了平安这里。
第86章 过新年再换地方
如果说太监也有留名青史的念头,恐怕许多人听了都会发笑。
可太监也是从普通人来的,只要是人,就会有名利权势的渴望,太监因为六根不全,美色这一项上是享受不到了,难免就会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所以许多太监贪财,还有的则爱弄权——当然后面这个需要机遇,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弄权的。
所以太监好名,也没什么奇怪的。青史留名又不是皇帝和大臣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有这样的野心。
张东远就正好有这么一点点野望。不过他将这种心思藏得很深,平日里表现得温温吞吞,十分中庸,任是谁都看不出来他竟然还会有这种念头。
张东远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上,这一辈子也就算是走到头儿了。所以张东远人生中最后一项期待,便是想要做出一件能青史留名的大事来。只不过这种事情,哪里轮得到他?
直到看到平安的这个计划,张东远心头一跳,若是能够做成,那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名传天下,后世景仰遥遥可期。
所以他伺候皇帝睡下之后,便夤夜来到了平安这里。见到平安,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啊,你那个计划当真可行?”
“这我可说不好。”平安没有打包票,而是道,“张总管你也知道我见识少,许多事情都不懂,一拍脑袋就想到了这件事,究竟能不能成,我心里也没底呢。”
张东远没好气的瞥他,“我还不知道你?若是没有底气,你岂能拿出来?跟我说一句实话,你究竟是什么打算?”
平安眨了眨眼睛,狡黠一笑,“我说的也是实话。总管也知道我是在宫里长大的,虽然自认见过的事情不少,只这农事上,却实在是一窍不通的。又怎敢跟您保证这法子一定可行?”
“那你还拿出来,莫不是想忽悠我?”张东远怀疑的看着他。
平安微微一笑,“子曰:吾不如老农。”
张东远微微一愣,但他毕竟也是学过四书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亲口承认自己在农事上比不得老农,在园艺上不如老圃,术业有专攻,人皆有所长有所不长。
所以平安的意思是让他去找真正懂得农事的人来办这件事。——能不能行,试试看不就行了吗?反正计划平安已经拿出来了,只需要照做,花费不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如果真的有用,那对张东远来说自然是好事,没用也不会损失太多。
而以张东远对平安的了解来说,他觉得平安实在不是会用这种事情来消遣别人的人。所以他至少有六七成把握能做成,这已经足够张东远下定决心了。
“好,我回头就找人来试试看。”张东远道,顿了顿,又问,“要多久才能看到成效?”
“多做些对照组,能够缩短时间。”平安说,“但怎么也得要个两三年,才能初现成效。”初见成效的意
分卷阅读157
分卷阅读157
分卷阅读157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157
找了。大楚没有什么海运,但是也没有禁海,宫里偶尔会有南边送来的东西,有些是西洋的香料之类,可见偶尔还是有贸易往来的。
但是现在,平安跟赵璨的关系变得奇奇怪怪,他也懒得特意去提醒这件事。等过两年空闲了,自己去办吧。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平安,要改良农作物的品种。现在的这些农作物,产量都不高,极大的局限了社会发展。毕竟绝大部分人都要去种粮食,这样东西才够吃。那当然就腾不出手来发展别的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平安想要让天下人都能读书,都能明理知事,首先得让他们填饱肚子。
然而平安对这方面了解并不多,唯一知道的培育种子的方法就是优选法:在一块试验田里种下一片作物,挑选其中最好的一两株留种,第二年再种,再选。这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地方就是远亲杂交,就像混血儿往往长得比较好看一样,杂交的作物也会“挑着好的长”。这还是当初杂交水稻刚出来时,平安跟风看了一点报道才知道的。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出不来什么成果。平安本来想自己攒钱买块地来实验的,但他根本不可能腾出时间。于是就搁置了。
现在住在混堂司里,这个念头倒是又冒了出来,平安索性在混堂司找了一块偏僻的地方,种了小麦下去。——这时候正是种冬小麦的时节。种完了雪一下全部盖住,来年的收成就会好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平安挖了一天土,手心里就磨起了水泡。晚上用针挑开之后,第二天都还火辣辣的疼,疼得平安眼睛都红了。
于是地挖了一半就扔在那里了。有泰问他究竟挖出来做什么用,平安还死要面子的不肯说,最后才期期艾艾说要种花。于是有泰三下五除二将地开出来,找司苑局的人要了不知什么花的种子来,洒在了地里。
平安惆怅的看着有泰半个下午便将那片地平整了出来,忧伤的叹了一口气,在心里安慰自己:术业有专攻。有泰就适合干这种体力活,自己是智力劳动者,不用跟他一般见识。
然而低头看到水泡挑破之后鲜红色的嫩肉,还是忍不住觉得憋屈。
自己种地这件事便这么无疾而终,平安受够了打击,索性将自己的精力转回来放在了混堂司上。之前本来就打算改革一下锅炉房的结构,结果后来一连串的事情,耽搁到了现在,也该开始实施了。
对于财大气粗的皇家来说,要改建锅炉房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平安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次种地的事情倒是给了他一点灵感。
皇帝是有自己的私库和皇庄、店铺的。收入多半用来支付宫妃们的胭脂水粉钱,基本上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而这些地方,当然不可能让外人去管理,一般都是太监们去管事。
这算得上是肥差,毕竟不必在宫里战战兢兢,还能多少得些好处,日子松快许多。唯一不好的就是想往上爬很难。但混堂司的人多半都是爬不上去的,倒也没有这样的担心。
所以平安打算将多余出来的人分散到皇庄里去,专门负责良种培育,提高亩产量。
当然了,这就不是混堂司一家的事情了。所以平安弄好了计划书之后,直接送到了张东远那里。——他懒得跟混堂司那些不熟悉的人扯皮。毕竟还是触碰到了这些人的利益,减少了他们手里管着的人,恐怕有些人不会愿意。
张东远当夜就来了平安这里。
第86章 过新年再换地方
如果说太监也有留名青史的念头,恐怕许多人听了都会发笑。
可太监也是从普通人来的,只要是人,就会有名利权势的渴望,太监因为六根不全,美色这一项上是享受不到了,难免就会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所以许多太监贪财,还有的则爱弄权——当然后面这个需要机遇,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弄权的。
所以太监好名,也没什么奇怪的。青史留名又不是皇帝和大臣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有这样的野心。
张东远就正好有这么一点点野望。不过他将这种心思藏得很深,平日里表现得温温吞吞,十分中庸,任是谁都看不出来他竟然还会有这种念头。
张东远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上,这一辈子也就算是走到头儿了。所以张东远人生中最后一项期待,便是想要做出一件能青史留名的大事来。只不过这种事情,哪里轮得到他?
直到看到平安的这个计划,张东远心头一跳,若是能够做成,那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名传天下,后世景仰遥遥可期。
所以他伺候皇帝睡下之后,便夤夜来到了平安这里。见到平安,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啊,你那个计划当真可行?”
“这我可说不好。”平安没有打包票,而是道,“张总管你也知道我见识少,许多事情都不懂,一拍脑袋就想到了这件事,究竟能不能成,我心里也没底呢。”
张东远没好气的瞥他,“我还不知道你?若是没有底气,你岂能拿出来?跟我说一句实话,你究竟是什么打算?”
平安眨了眨眼睛,狡黠一笑,“我说的也是实话。总管也知道我是在宫里长大的,虽然自认见过的事情不少,只这农事上,却实在是一窍不通的。又怎敢跟您保证这法子一定可行?”
“那你还拿出来,莫不是想忽悠我?”张东远怀疑的看着他。
平安微微一笑,“子曰:吾不如老农。”
张东远微微一愣,但他毕竟也是学过四书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亲口承认自己在农事上比不得老农,在园艺上不如老圃,术业有专攻,人皆有所长有所不长。
所以平安的意思是让他去找真正懂得农事的人来办这件事。——能不能行,试试看不就行了吗?反正计划平安已经拿出来了,只需要照做,花费不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如果真的有用,那对张东远来说自然是好事,没用也不会损失太多。
而以张东远对平安的了解来说,他觉得平安实在不是会用这种事情来消遣别人的人。所以他至少有六七成把握能做成,这已经足够张东远下定决心了。
“好,我回头就找人来试试看。”张东远道,顿了顿,又问,“要多久才能看到成效?”
“多做些对照组,能够缩短时间。”平安说,“但怎么也得要个两三年,才能初现成效。”初见成效的意
分卷阅读157
分卷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