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八五章 内阁 (上)
刮了一夜的西北风,把天上的云彩吹得一点不留,卯时过半,天色已经渐明。
沈默的暖轿在东安门的门洞中落下,轿帘掀开,便听胡勇小声道:“陈、张二位大人在。”他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扶着胡勇的胳膊,稳稳走下轿来,看了看左手边,却没见到他俩的人影。
“呵呵,大人来得早的。”身后想起说话声,沈默赶紧转身,就瞧见两个头戴纯白毛皮暖耳冬帽,身上官服连同肩背上的披风却一色大红的官员,从他后面走过来。虽然天还暗、看不清脸,但他知道,那是陈以勤和张居正。
沈默赶紧推开挡在身前的轿夫,快步走过去,抱拳朗声道:“久等久等。
“哪里哪里,也是刚到。“来人正是陈以勤和张居正,都带着一脸笑容,双手虚拱,但许是天儿太冷了,沈默看他俩的表情,似乎都有些僵硬。他心知缘由,于是快走了两步。
两人走到离着他四步远时,站定脚步,便要正式见礼,却见沈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们左侧,面带笑容的抱拳见礼。两人心下舒服了点,连忙还礼说:“大人焉能如此。”沈默笑吟吟答道:“你们又何必如此。”说着朗声道:“我等一同入阁办差,便是同僚,你们太见外了。”
“岂敢岂敢……”两人的笑容自然了许多。沈默方才的举动看起来有些奇怪,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洪武三十年颁行的《大明会典》规定,凡百官交往,以品秩分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秩稍卑者居于西。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卑者居下。品级相差四等,相见时卑者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
以沈默为例,他现在是从一品的官员,与二品官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他则居东答礼。与三四品官相见,三四品居下行礼,他则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相见,则坐受其跪拜之礼。陈以勤和张居正都是三品官,按说应居下首行礼,所以他俩才会站在沈默轿子后面,就是为了行礼方便。
但沈默不会如此托大,因为按惯例,同僚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所以他抢一步上前,不让他们行上下礼,而是仅仅东西对立见礼。这就表明自己,无心以品级压人,而是以同僚之礼相交……陈以勤和张居正两个,心里就本来挺堵得慌。按说多年夙愿一朝得偿,本是大好的事情,可偏偏是经由中旨,而不是会推,委实美中不足……甚至是喜忧参半。张居正就不必说了,单说那陈以勤,自从接到圣旨那天,整个人就晕乎乎,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心里是百味杂陈,百念千转。一时想着不能接旨,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一时却又觉着,这次天上掉馅饼,入阁的机会摆在眼前,要是错过了,怕是再没这样好机会了……他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脾气太差、人缘不好,除了和皇帝的关系不错,就连裕邸的那帮旧人,都相处的不太愉快,若指望廷推过关,恐怕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高拱找他谈了次话,向他揭示了这次内阁人事调整的背景……当然着重讲自己是如何费尽心思,才给他争取到这次机会的。他一听说明年葛守礼、赵贞吉那帮子老东西要回来了,当时就全明白了,对高拱自是千恩万谢,再不提什么‘不能胜任’之类。
甭管怀着怎样的心情,当张居正和陈以勤一见面,都涌起同病相怜之感,他们知道对方来这么早,不过是为了等候另一位的到来。虽然同日入阁,但人家已经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更重要的是,人家是经过廷推堂堂正正入阁的,和他们的差别,虽然没有进士官与科贡官的差别那么大。但是人家日后撒漫做去,只要不太离谱,没敢说他不字的,不然就说明大家有眼无珠,生怕绝了廷推的种子。而他俩这样未经廷推的,入阁后就得兢兢业业,捧了卵子过桥,群僚还要寻趁他,一旦有什么错,肯定群起而攻之,一分不是,就要当做十分,以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经廷推是不行的。有这许多不平处,两人见了沈默能顺气?那才叫有鬼呢。
沈默当然不想才第一天,就让两人恨上了,所以表现的格外客气,执意平等相见,就是为了消除对方心里的别扭……当然没那么容易,但至少两人看他要顺眼一些了。
三人这么寒暄着,客气的谦让几句,联袂往午门方向走去,虽然是并肩而行,但沈默居中,陈以勤居左、张居正居右,他俩还稍稍让沈默走在前面一点,这自然也是官场的规矩……虽然有些无聊,但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丝毫不能出错。若是在这方面错了,有时甚至比吏部一次差评,对仕途的危害还大……今日是三位新进的阁员第一天到阁,前一日,内阁便派司直郎分别到他们府上,周知今日的行程。大内宫门冬天是卯正开,而内阁是辰时准时办公,徐阶让他们三个在这段时间到阁,要举行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三人来到午门外,今日没有早朝,所以外臣不得擅入紫禁城。但有两个衙门是例外的,一个是内阁,另一个是六科廊。这是因为朝廷十八大衙门都设在大内之外,惟独只有内阁与六科的公署设在紫禁城里头。一进午门,往右拐是会极门,是内阁;往左拐是归极门,是六科廊,由此也可见六科的地位……当然这是题外话。
昨日内阁已经送来了值牌,所以守门禁军一盘问,三人便出示自己的值牌……这值牌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的是象牙的,只有内阁大学士才能得到。六科是银的,内阁其余人等是铜的。后两种还得在午门处画像报备,比对之后才能放行。
一见三位大人拿的是最高等的象牙牌,众兵丁便知道是新晋的三位阁老,赶紧毕恭毕敬的递还腰牌、让出去路,午门的值日太监还从屋子里跑出来,殷勤的给三人请安,并要给他们带路。
三人又不是不认路,自然不会用他,但想想以往要先通报,然后司直郎出来带路,才能进一次内阁,现在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再也不用仰望这个大明最高的行政机构了。虽然都是一脸的古井不波,但说心中不雀跃,那就太虚伪了。
陈以勤和张居正更是觉着,这次的选择没错,哪怕被人骂一阵子,也确实值了。
会极门就在皇城东南角,进了午门拐弯就到,当他们抵达时,便见高拱、郭朴、李春芳,带着十来个司直郎,已经等在那里了,沈默看到其中有申时行和余有丁,但这种时候只能假装不熟了。
沈默三人赶紧上前几步,向次辅和两位前辈行礼,高拱三个客气的还礼;司直郎们也向新阁老们请安,沈默三个也客气的还礼,便在高拱的率领下,鱼贯进入了会极门。
虽然都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想必他们对内阁的各处布局并不熟悉,高拱为三人介绍道:“内阁建置之初,场地非常狭小,三四个阁臣,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后屡经扩建,才形成今日的规模。”说着指着正中一座飞角重檐,宏敞富丽的殿阁道:“这是文渊阁,我等阁臣议事办公都在这里。”再指着文渊阁东边的一座小楼道:“这是诰敕房,”他又指向文渊阁西边,和诰敕房遥遥相对的另一座小楼,道:“那是制敕房。凡阁臣撰拟的诰敕、制敕,皆由这两房审核,缮定正本,交皇上用宝后,再由其颁发。”
沈默等人都是翰林出身,自然知道帝国一切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批示、命令、公文等一应文书,皆由内阁草拟,这两房就是协助内阁来履行职责的秘书机构。其中制敕房掌书办‘制敕、诏旨、诰命、册表、宝文、王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及一应机密文书,并各王府敕符底簿。诰敕房掌书办‘立官诰敕,及番译敕书,并四夷来文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项。
“但你们不要有这两房就能省事儿。”高拱却大煞风景道:“我等为皇上操乾坤御九州,所有文牍,除了例行公事的函件偶有舍人代笔外,其余皆由阁臣亲自起草,哪怕首辅亦不例外,从未有请两房代劳。”顿一顿,他的目光扫过三人道:“以为来内阁是作威作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比你们之前在部里,要辛苦百倍。若没有辛劳克己、鞠躬尽瘁之心,我劝你们还是尽早回去。”
三人诺诺应下,但心中未免腹诽,这高胡子果然是难搞至极,迫不及待就来下马威!再说这话也不该你说啊,都说完了让首辅说什么?再重复一遍?
高拱却浑然不觉,兴致勃勃的向他们介绍着内阁的布局:“文渊阁南面原为空地,后因内阁职权日繁,需要的人手越多越多,文渊阁地方不够。在严分宜任首辅期间,又在那里造了三大间卷棚,内阁各处一应帮办属吏,都迁到那里。再往南,是‘古今通集库’,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券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也就是内阁的档案库。
介绍完内阁的大体布局,高拱便带着他们进入了文渊阁,前厅之后是一圈游廊,正对着的是大厅,阁臣的四套值房,则在左右两侧,原先四位阁臣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现在又加了三个人,自然要重新安排。除了首辅的那套之外,其余的都要住俩人,所以三套房的门都打开,有杂役正在房中收拾,显然是在重新安排位置。
“这里有四套房,首辅住一套,咱们六个人只能合伙住三套了。”高拱道:“我和老郭住一套,剩下两套你们商量着搭伙就是了。”
一想到日后要经常和个老爷们住一起,沈默就感到一阵恶寒,其余两位的脸色也有些发绿,大家再不济也是副部级干部,那都是有独立套院的,什么会客厅、机要室、文书室、卧室、小厨房一应俱全,像礼部那种人少的衙门,身为尚书的沈默甚至还有个小花园。现在费劲千辛万苦,好容易鲤鱼跃龙门了,怎么非但没有海阔天高,反倒有种一摔跌进阴沟里的感觉?
“暂时条件是艰苦点,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内阁设立之初,不过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已,是后来不断扩张权力,才成为行政之枢要,政府之首脑的,加之刚从西苑搬回来,办公条件逼仄,也是难免的。高拱也觉着脸上挂不住,忙道:“不过你们放心,我正和首辅商量着,把文渊阁北面的空地,向皇上要过来,给大家每个人都盖上独立的值房……”
话音未落,便听到正厅门口有人低低咳嗽一声,众人赶紧齐齐朝里施礼道:“参见首揆!”高拱只好硬生生住了嘴。
徐阶看看张居正,并未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便和蔼对众人道:“外面冷哈哈的,都杵在那里干什么?快进来吧。”
高拱不吭声了,场面顿时肃穆下来,众人凝神静气,步履庄重的步入正厅。徐阶先领着在至圣先师像前上香、磕头,然后徐阶便在圣人像下的大案后坐下,接受众人的问安。看着高拱虽然和徐阶势如水火,也依然每天要乖乖给徐阶深深作揖,沈默心说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起身之后,徐阶摆摆手,司直郎们返回两侧配殿,正厅中便只剩下他和六位阁臣了。
“都坐吧。”徐阶端坐在正位上,无需像高拱那样装腔作势,这位子便有足够的威势。
“喏。”众人应一声,高拱走到了左面第一把红木雕花椅前坐下,他面前的书案,比其余人的长条几案略显宽大,上面摆着文房四宝,还有一摞奏章,以及茶杯、老花镜等私人物品。
郭朴坐到了高拱对面。李春芳坐到了高拱下首,剩下三人互相看看,沈默便当仁不让坐到了李春芳的对面。陈以勤走到李春芳的下首坐下,还有最后一把交椅,张居正没得挑,只能敬陪末座了。
七位内阁成员全数到齐,正如他们的座次顺序,分别依次是首辅徐阶、次辅高拱、郭朴、李春芳、沈默、陈以勤、张居正。这其实也是他们的入阁顺序,非同小可,难以逾越。当然高拱、郭朴、李春芳是一天入阁的;沈默、陈以勤、张居正,又是一天入阁的,他们之间是怎么排名的呢?自然也有一套办法——先比资历,谁登科早,谁就是前辈;要是一起中的进士,那就比入阁前的官阶,你是尚书,我是侍郎,那么你是大哥,我是小弟;要是大家还平级,那就比年龄,总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吧?哪怕年长一天,都是一辈子的大哥……比如这其中,李春芳是陈以勤的学生,但就排在他前面,原因无它,入阁早而已。
但也不是那么死板,比如说高、郭、李三位,分别是嘉靖二十年、十四年、二十六年的进士,按说应该郭朴当这个次辅的,但他甘愿让贤,又没影响别人,谁也没话说;再比如说,沈、陈、张三位,分别是嘉靖三十五年、二十年、二十六年进士,按说该是陈、张、沈的次序才对,但人家沈默是廷推入阁,他俩没推过的,就只能往后排。当然他俩硬要坚持,也能和沈默争一争,无奈何靠中旨入阁的先天不足、腰杆不硬,自己都不好意思提这茬。
这一屁股坐下去,你在内阁的排名也就尘埃落定了。日后内阁的权力交替,就按照这个排名来——最前面的当首辅,次一个的当次辅,后面其余的只能当跟班了。
只有等前面的挂掉了……不管各种原因,反正是离开内阁了,后面的才能前进一位。当然你有本事,让人家在位时把位置让给你也行,只是谁苦熬干熬不是为了当上首辅?不到万不得已,又怎会把位置拱手相让呢?
所以内阁中要么差距过大,等级森严,一潭死水;要么大家都野心勃勃想上位,那就非得把前面人拱掉,肯定斗争激烈,你死我活。
很不幸,这届内阁班子,似乎属于后者……
(未完待续)
沈默的暖轿在东安门的门洞中落下,轿帘掀开,便听胡勇小声道:“陈、张二位大人在。”他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扶着胡勇的胳膊,稳稳走下轿来,看了看左手边,却没见到他俩的人影。
“呵呵,大人来得早的。”身后想起说话声,沈默赶紧转身,就瞧见两个头戴纯白毛皮暖耳冬帽,身上官服连同肩背上的披风却一色大红的官员,从他后面走过来。虽然天还暗、看不清脸,但他知道,那是陈以勤和张居正。
沈默赶紧推开挡在身前的轿夫,快步走过去,抱拳朗声道:“久等久等。
“哪里哪里,也是刚到。“来人正是陈以勤和张居正,都带着一脸笑容,双手虚拱,但许是天儿太冷了,沈默看他俩的表情,似乎都有些僵硬。他心知缘由,于是快走了两步。
两人走到离着他四步远时,站定脚步,便要正式见礼,却见沈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们左侧,面带笑容的抱拳见礼。两人心下舒服了点,连忙还礼说:“大人焉能如此。”沈默笑吟吟答道:“你们又何必如此。”说着朗声道:“我等一同入阁办差,便是同僚,你们太见外了。”
“岂敢岂敢……”两人的笑容自然了许多。沈默方才的举动看起来有些奇怪,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洪武三十年颁行的《大明会典》规定,凡百官交往,以品秩分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秩稍卑者居于西。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卑者居下。品级相差四等,相见时卑者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
以沈默为例,他现在是从一品的官员,与二品官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他则居东答礼。与三四品官相见,三四品居下行礼,他则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相见,则坐受其跪拜之礼。陈以勤和张居正都是三品官,按说应居下首行礼,所以他俩才会站在沈默轿子后面,就是为了行礼方便。
但沈默不会如此托大,因为按惯例,同僚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所以他抢一步上前,不让他们行上下礼,而是仅仅东西对立见礼。这就表明自己,无心以品级压人,而是以同僚之礼相交……陈以勤和张居正两个,心里就本来挺堵得慌。按说多年夙愿一朝得偿,本是大好的事情,可偏偏是经由中旨,而不是会推,委实美中不足……甚至是喜忧参半。张居正就不必说了,单说那陈以勤,自从接到圣旨那天,整个人就晕乎乎,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心里是百味杂陈,百念千转。一时想着不能接旨,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一时却又觉着,这次天上掉馅饼,入阁的机会摆在眼前,要是错过了,怕是再没这样好机会了……他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脾气太差、人缘不好,除了和皇帝的关系不错,就连裕邸的那帮旧人,都相处的不太愉快,若指望廷推过关,恐怕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高拱找他谈了次话,向他揭示了这次内阁人事调整的背景……当然着重讲自己是如何费尽心思,才给他争取到这次机会的。他一听说明年葛守礼、赵贞吉那帮子老东西要回来了,当时就全明白了,对高拱自是千恩万谢,再不提什么‘不能胜任’之类。
甭管怀着怎样的心情,当张居正和陈以勤一见面,都涌起同病相怜之感,他们知道对方来这么早,不过是为了等候另一位的到来。虽然同日入阁,但人家已经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更重要的是,人家是经过廷推堂堂正正入阁的,和他们的差别,虽然没有进士官与科贡官的差别那么大。但是人家日后撒漫做去,只要不太离谱,没敢说他不字的,不然就说明大家有眼无珠,生怕绝了廷推的种子。而他俩这样未经廷推的,入阁后就得兢兢业业,捧了卵子过桥,群僚还要寻趁他,一旦有什么错,肯定群起而攻之,一分不是,就要当做十分,以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经廷推是不行的。有这许多不平处,两人见了沈默能顺气?那才叫有鬼呢。
沈默当然不想才第一天,就让两人恨上了,所以表现的格外客气,执意平等相见,就是为了消除对方心里的别扭……当然没那么容易,但至少两人看他要顺眼一些了。
三人这么寒暄着,客气的谦让几句,联袂往午门方向走去,虽然是并肩而行,但沈默居中,陈以勤居左、张居正居右,他俩还稍稍让沈默走在前面一点,这自然也是官场的规矩……虽然有些无聊,但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丝毫不能出错。若是在这方面错了,有时甚至比吏部一次差评,对仕途的危害还大……今日是三位新进的阁员第一天到阁,前一日,内阁便派司直郎分别到他们府上,周知今日的行程。大内宫门冬天是卯正开,而内阁是辰时准时办公,徐阶让他们三个在这段时间到阁,要举行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三人来到午门外,今日没有早朝,所以外臣不得擅入紫禁城。但有两个衙门是例外的,一个是内阁,另一个是六科廊。这是因为朝廷十八大衙门都设在大内之外,惟独只有内阁与六科的公署设在紫禁城里头。一进午门,往右拐是会极门,是内阁;往左拐是归极门,是六科廊,由此也可见六科的地位……当然这是题外话。
昨日内阁已经送来了值牌,所以守门禁军一盘问,三人便出示自己的值牌……这值牌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的是象牙的,只有内阁大学士才能得到。六科是银的,内阁其余人等是铜的。后两种还得在午门处画像报备,比对之后才能放行。
一见三位大人拿的是最高等的象牙牌,众兵丁便知道是新晋的三位阁老,赶紧毕恭毕敬的递还腰牌、让出去路,午门的值日太监还从屋子里跑出来,殷勤的给三人请安,并要给他们带路。
三人又不是不认路,自然不会用他,但想想以往要先通报,然后司直郎出来带路,才能进一次内阁,现在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再也不用仰望这个大明最高的行政机构了。虽然都是一脸的古井不波,但说心中不雀跃,那就太虚伪了。
陈以勤和张居正更是觉着,这次的选择没错,哪怕被人骂一阵子,也确实值了。
会极门就在皇城东南角,进了午门拐弯就到,当他们抵达时,便见高拱、郭朴、李春芳,带着十来个司直郎,已经等在那里了,沈默看到其中有申时行和余有丁,但这种时候只能假装不熟了。
沈默三人赶紧上前几步,向次辅和两位前辈行礼,高拱三个客气的还礼;司直郎们也向新阁老们请安,沈默三个也客气的还礼,便在高拱的率领下,鱼贯进入了会极门。
虽然都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想必他们对内阁的各处布局并不熟悉,高拱为三人介绍道:“内阁建置之初,场地非常狭小,三四个阁臣,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后屡经扩建,才形成今日的规模。”说着指着正中一座飞角重檐,宏敞富丽的殿阁道:“这是文渊阁,我等阁臣议事办公都在这里。”再指着文渊阁东边的一座小楼道:“这是诰敕房,”他又指向文渊阁西边,和诰敕房遥遥相对的另一座小楼,道:“那是制敕房。凡阁臣撰拟的诰敕、制敕,皆由这两房审核,缮定正本,交皇上用宝后,再由其颁发。”
沈默等人都是翰林出身,自然知道帝国一切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批示、命令、公文等一应文书,皆由内阁草拟,这两房就是协助内阁来履行职责的秘书机构。其中制敕房掌书办‘制敕、诏旨、诰命、册表、宝文、王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及一应机密文书,并各王府敕符底簿。诰敕房掌书办‘立官诰敕,及番译敕书,并四夷来文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项。
“但你们不要有这两房就能省事儿。”高拱却大煞风景道:“我等为皇上操乾坤御九州,所有文牍,除了例行公事的函件偶有舍人代笔外,其余皆由阁臣亲自起草,哪怕首辅亦不例外,从未有请两房代劳。”顿一顿,他的目光扫过三人道:“以为来内阁是作威作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比你们之前在部里,要辛苦百倍。若没有辛劳克己、鞠躬尽瘁之心,我劝你们还是尽早回去。”
三人诺诺应下,但心中未免腹诽,这高胡子果然是难搞至极,迫不及待就来下马威!再说这话也不该你说啊,都说完了让首辅说什么?再重复一遍?
高拱却浑然不觉,兴致勃勃的向他们介绍着内阁的布局:“文渊阁南面原为空地,后因内阁职权日繁,需要的人手越多越多,文渊阁地方不够。在严分宜任首辅期间,又在那里造了三大间卷棚,内阁各处一应帮办属吏,都迁到那里。再往南,是‘古今通集库’,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券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也就是内阁的档案库。
介绍完内阁的大体布局,高拱便带着他们进入了文渊阁,前厅之后是一圈游廊,正对着的是大厅,阁臣的四套值房,则在左右两侧,原先四位阁臣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现在又加了三个人,自然要重新安排。除了首辅的那套之外,其余的都要住俩人,所以三套房的门都打开,有杂役正在房中收拾,显然是在重新安排位置。
“这里有四套房,首辅住一套,咱们六个人只能合伙住三套了。”高拱道:“我和老郭住一套,剩下两套你们商量着搭伙就是了。”
一想到日后要经常和个老爷们住一起,沈默就感到一阵恶寒,其余两位的脸色也有些发绿,大家再不济也是副部级干部,那都是有独立套院的,什么会客厅、机要室、文书室、卧室、小厨房一应俱全,像礼部那种人少的衙门,身为尚书的沈默甚至还有个小花园。现在费劲千辛万苦,好容易鲤鱼跃龙门了,怎么非但没有海阔天高,反倒有种一摔跌进阴沟里的感觉?
“暂时条件是艰苦点,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内阁设立之初,不过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已,是后来不断扩张权力,才成为行政之枢要,政府之首脑的,加之刚从西苑搬回来,办公条件逼仄,也是难免的。高拱也觉着脸上挂不住,忙道:“不过你们放心,我正和首辅商量着,把文渊阁北面的空地,向皇上要过来,给大家每个人都盖上独立的值房……”
话音未落,便听到正厅门口有人低低咳嗽一声,众人赶紧齐齐朝里施礼道:“参见首揆!”高拱只好硬生生住了嘴。
徐阶看看张居正,并未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便和蔼对众人道:“外面冷哈哈的,都杵在那里干什么?快进来吧。”
高拱不吭声了,场面顿时肃穆下来,众人凝神静气,步履庄重的步入正厅。徐阶先领着在至圣先师像前上香、磕头,然后徐阶便在圣人像下的大案后坐下,接受众人的问安。看着高拱虽然和徐阶势如水火,也依然每天要乖乖给徐阶深深作揖,沈默心说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起身之后,徐阶摆摆手,司直郎们返回两侧配殿,正厅中便只剩下他和六位阁臣了。
“都坐吧。”徐阶端坐在正位上,无需像高拱那样装腔作势,这位子便有足够的威势。
“喏。”众人应一声,高拱走到了左面第一把红木雕花椅前坐下,他面前的书案,比其余人的长条几案略显宽大,上面摆着文房四宝,还有一摞奏章,以及茶杯、老花镜等私人物品。
郭朴坐到了高拱对面。李春芳坐到了高拱下首,剩下三人互相看看,沈默便当仁不让坐到了李春芳的对面。陈以勤走到李春芳的下首坐下,还有最后一把交椅,张居正没得挑,只能敬陪末座了。
七位内阁成员全数到齐,正如他们的座次顺序,分别依次是首辅徐阶、次辅高拱、郭朴、李春芳、沈默、陈以勤、张居正。这其实也是他们的入阁顺序,非同小可,难以逾越。当然高拱、郭朴、李春芳是一天入阁的;沈默、陈以勤、张居正,又是一天入阁的,他们之间是怎么排名的呢?自然也有一套办法——先比资历,谁登科早,谁就是前辈;要是一起中的进士,那就比入阁前的官阶,你是尚书,我是侍郎,那么你是大哥,我是小弟;要是大家还平级,那就比年龄,总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吧?哪怕年长一天,都是一辈子的大哥……比如这其中,李春芳是陈以勤的学生,但就排在他前面,原因无它,入阁早而已。
但也不是那么死板,比如说高、郭、李三位,分别是嘉靖二十年、十四年、二十六年的进士,按说应该郭朴当这个次辅的,但他甘愿让贤,又没影响别人,谁也没话说;再比如说,沈、陈、张三位,分别是嘉靖三十五年、二十年、二十六年进士,按说该是陈、张、沈的次序才对,但人家沈默是廷推入阁,他俩没推过的,就只能往后排。当然他俩硬要坚持,也能和沈默争一争,无奈何靠中旨入阁的先天不足、腰杆不硬,自己都不好意思提这茬。
这一屁股坐下去,你在内阁的排名也就尘埃落定了。日后内阁的权力交替,就按照这个排名来——最前面的当首辅,次一个的当次辅,后面其余的只能当跟班了。
只有等前面的挂掉了……不管各种原因,反正是离开内阁了,后面的才能前进一位。当然你有本事,让人家在位时把位置让给你也行,只是谁苦熬干熬不是为了当上首辅?不到万不得已,又怎会把位置拱手相让呢?
所以内阁中要么差距过大,等级森严,一潭死水;要么大家都野心勃勃想上位,那就非得把前面人拱掉,肯定斗争激烈,你死我活。
很不幸,这届内阁班子,似乎属于后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