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官居一品

正文 第七一四章 赈灾

    趁着饭上来之前,裕王对高拱道:“老师,孤今日与徐阁老巡视城郭,见城外饿殍满地,心中十分不忍,便建议内阁,以更大的力度赈济灾民。但徐阁老说,一日两粥已经是最大限度了,再多朝廷也负担不起了。”

    “他说的是实话。”高拱轻捋着坚硬的络腮胡须道:“太仓里确实没有余粮了。”

    “啊……”听到老师的回答,裕王的心凉了一半。

    “不过他说的又是屁话!”高拱话锋一转,毫不留情道:“为官者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为君王排忧、为百姓解难,遇到就要克服,而不是动不动就要小民牺牲,保护他的大局。”说着重重哼一声道:“所谓‘大局’之说,不过是某些尸位素餐之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无耻的牺牲其他人的陈词滥调而已,毫无新意,令人恶心。”

    “老师这话,是不是有些重了?”裕王轻声道:“我看官吏们累死累活,徐阁老也是尽心尽力,虽然不能让百姓吃饱,但一天两粥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可恶的就是那一天两粥,”高拱怒气勃发道:“您看到城外成片饿死的人了吗?都是被这个可恨的法子给害死的!”

    “啊?”裕王只剩下震惊了,高拱现在所说的,已经超过了他朴素的认知范围,只能张大嘴巴听着了。

    “施粥赈灾,听起来很美,但扯去良善的外衣,露出来的却是滴着黑血的邪恶。”高拱声音低沉道:“为什么要施粥?并不是怕饿死人,华夏五千年,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尤其是一文不名的老百姓,而是怕这些饥民流亡,变成流民,造成动乱,最终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裕王的一双眼睛,闪着惊恐的光,虽然安稳坐在温暖的房间里,他却感觉坠入了寒冷的额冰窟。只听高拱字字如锥道:“所以他们要给灾民一点希望,便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施粥,使灾民聚集在城郭中不会离去,也就不会闹出大乱。但他们压根不会去想,这法子对灾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裕王咽口吐沫,低声问道。

    “是、死、亡。”高拱一字一句道:“灾民像猪猡一样聚集在城郭中,人多了就有瘟疫流行……冬天伤寒特别厉害,人们互相传染,一个病倒,便会病倒一片,在外面天寒地冻、有病无人医的条件下,就等于死亡。”又叹口气道:“而且粥铺数量极为有限,有很多人嗷嗷待哺了好几天,越是饥饿,越没有力气和别人抢,吃不到粥就倒毙了。”说着朝裕王拱手道:“王爷明鉴,现在这种施粥的办法名义上是救灾民,实际上却是在把灾民往死路上逼。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朝中大员不可能意识不到,但他们却不愿想别的办法,盖因只要不顾灾民死活,这法子还能对付过去——可这必然会遭天谴的!为了祖宗社稷,黎民百姓,不能在这样做了!”

    “可是,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吗?”裕王迟疑问道。

    “只要肯动脑子、下功夫,就一定有办法!”高拱斩钉截铁道:“微臣已经苦心想出一套赈灾之法,恳请王爷过目!”

    高拱刚拿出草稿,饭菜也备好了,高拱道:“先吃饭吧,也不急在这一事了。”便命人将饭菜传上来,虽然王爷说是一菜一饭,厨房却不会当了真,四菜一汤端上来,裕王说一句‘太浪费了’,高拱便说:“厨房都做了,不吃更浪费。”王爷也就顺从的用了。

    吃饱之后,拿手绢擦擦嘴,下面人送上清茶,裕王感觉情绪也沉稳了许多,便拿过高拱的草稿细细的翻看,一边看,一边面露喜色道:“老师果然有大才啊!若是照此执行,必可生民无数!”

    “那微臣就斗胆,请王爷向皇上,举荐臣为赈灾钦差。”高拱笔直的跪在裕王面前,大声道:“若不能使灾民安全过冬,微臣愿以死谢罪!”

    “没那么严重,”裕王赶紧把老师扶起来道:“我这就跟徐阁老说说去。”

    “直接跟皇上说。”高拱道:“您是王爷,怎能向臣子请示呢?”

    “唉,这点事情,就不必打扰父皇了。”说实在的,裕王是真怵头见嘉靖,能躲过一次就算一次。

    “唉……”高拱叹口气没有再说话,他也生怕嘉靖会想起‘二龙不相见’的谶语,对裕王感到不快。

    事实上,裕王是个不错的传话者,当他见到徐阶后,将高拱有意总揽赈灾的事情,轻言细语的说出来,却对非议徐阶的言辞只字未提,徐阁老便很高兴的答应下来,因为一来,他早就想抛出这个烫手的山芋,二来,也给裕王和高拱一个面子。

    见徐阁老答应下来,裕王又提出第二个请求,道:“高部堂希望能让张居正当他的副手。”

    对于这个要求,徐阶沉吟片刻,但还是答应了,除了裕王的面子不好驳之外,还有他也希望张居正能做点实际的事情,好给下一步升迁铺平道路。当然,如果徐阶有前后眼,他是宁肯得罪裕王,也不会让张居正当这个差的,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命令一下达,张居正便赶到高拱那里报到,在编完《承天府志》后,他没有具体的职官,只是以詹事府左庶子的职位,在裕王府担任讲官……说起来,现在裕王府的讲官已经全部换人,除了张居正之外,还有陆树声、诸大绶、陶大临等三人,其中以嘉靖二十年进士、原南京太常寺卿陆树声为长,值得一提的是,陆树声乃松江华亭人。还值得一提的是,此人极为正派清高,严嵩父子掌权时,便有机会拜为吏部侍郎,继而入阁为相,但因为不肯党附严家父子,才被贬到南京冷藏,但也因此在朝野人望极高,此次重回京师,就算张居正也得恭敬称他一声‘前辈’。

    说回张居正拜见高拱,两个曾经共事过的上下级,都对重聚十分的高兴,高拱这人性情高傲,等闲余子根本看不到眼里,在评价别人时,他总是冠以‘蠢材’的头衔,据说他甚至说过:“满朝文武皆废材,除太岳、江南外。”也就是说,能让他瞧得上的,也就是张居正、沈默两人,其余的就连徐阶,他也不放在眼里。

    高拱甚至放下架子,朝张居正主动行礼,然后歉意的对他说,我身为太宰,又逢朝中权力交接的紧要时刻,能挤出来的时间、精力着实有限,所以也只能总揽全局,具体的事情,还得多多仰仗太岳。

    张居正很大度道:“新郑公只管放心,下官必全力以赴。”

    “很好。”高拱高兴道:“来来,我给你讲讲,咱们都要干什么。”

    “下官洗耳恭听。”张居正恭声道。

    “首先,不能任由饥民聚集京城,这样容易造成疫病传染不说,还不利于及时救济。所以不只要宛平、大兴县开动,通州、霸州、保定等顺天府二十四州县,都要动员起来!”高拱沉声吩咐道:“把原来聚集于京城一地的灾民,分散到各个州县,大家都分摊一部分,压力不就没那么大了吗?”

    “嗯。”张居正点头道:“只是这样一来,工作量就大了……部堂,我不是诉苦,只是怕人手不够。”

    “不用怕!”高拱一挥手道:“京城养着那么多冗官闲散,不管是‘前资、待缺’,还是‘寄居者’,都动员起来。你来组织他们分区管理灾民,督促灾民安置。我会发一个通告,宣布这次的救灾表现,将作为接下来委任职务的重要参考。”

    “这样太好了。”张居正笑道:“新郑公有这样的魄力,下官何愁人手不足、大事不成呢?!”

    “人手充足后,你首先要办的,是将灾民按照籍贯、宗族分成数百保甲,将他们分散到各州县救济;同时命各州县,腾挪出公私房屋,供灾民居住。这么冷的天,仅靠简易的窝棚怎能撑得过去?”高拱沉声道:“把灾民分散安置,让他们都能有房住,并在每个州府分别赈灾,就可以改变以前聚民城郭,易发疫疾、粥不及时的弊端,效果肯定比以前好得多。”

    “然后,尽力劝说富家大户捐献粮食,再加上太仓的储备粮,统一调集起来,按计划供应灾民,使流民皆能安住就食。”高拱道:“我大明国力空乏,但富户巨室中,却穰穰满家、贯朽粟腐,此刻国库空虚,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这个……”张居正表情一滞道:“恐怕没那么容易。”

    “放心,没那么难。”高拱道:“我们也不让他们白捐,我们可以许诺,来年春天让灾民帮他们耕种偿还,这样还把流民安置的问题解决了。”

    “可要到时候,”张居正道:“流民都跑了怎么办?”

    “不用怕。”高拱道:“我已经考虑到了。方才不是让你将流民按籍贯、宗族编成保甲吗?便让他们互相担保监视,有人逃跑,全保连坐!”

    “要是全保甲一起逃了呢?”张居正追问道,这不是没可能的,在保甲严厉的边疆地区,时常发生整村整保的百姓一起逃亡的事情。

    “不要怕,我还有一招杀手锏,可以解决富户的担忧、官府的麻烦,也能造福百姓,可谓是一举三得。”高拱笑道。

    “哦,有这种灵丹妙药?您快说吧。”张居正催道。

    “八个字,募民为兵,以兵代赈!”高拱低声道:“这次南巡,京营官兵死伤惨重,我听说需要补充两万人……”

    “您的意思是?”张居正了然道:“选拔流民中之强壮悍勇者招募为兵?”

    “不错。”高拱点头道:“把那些强壮彪悍从灾民中选出来,一可以保家卫国,二来,也让灾民易于管理,三呢,只要有当兵的家庭,就没法跟着逃跑,而且还可以用军饷抵偿每家所借的粮食,这样一来,官府的压力小不少,富户们也可以放心了。”

    听了高拱的话,张居正默默点头道:“这却是是个好办法,不过……”

    “不过却需要徐阁老点头。”高拱拍拍他的肩膀道:“太岳,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批文的。”

    “您可真是老谋深算……”张居正哑然失笑道:“算来算去,最后还是把我也算进去了。”

    “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高拱叹口气道:“太岳,我们面对的,是多达几十万的灾民,你我多尽一份心力,就能多活成百上千的人命,怎能不尽心竭力?”

    “新郑公说的是,”张居正正色道:“叔大敢不尽心?!”

    “好!好!”高拱拉着张居正的手道:“我就知道,你是条有担当、敢任事的汉子!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从高拱那里得了机宜,张居正便去徐阶那里汇报,徐阶听了后,也是连连点头,赞叹不已道:“高肃卿确实是胸有经纬啊,这件事上,就全听他的吧!”

    事实上,高拱确实把徐阶看扁了,身为帝国的首相,他是不会拿百姓的性命、社稷的安危开玩笑的……不能因为他在清算严党时心狠手黑,就认为此阁老与比阁老乃一丘之貉——要将因严党在朝二十年,而形成的贪污腐败、人浮于事、一味媚上、效率低下的官场习气扭转过来,非得下猛药不行。

    手握着徐阁老的批文,张居正终于彻底有底了,到外城去寻找现任的总指挥林润,跟他办理权力交接。

    但在临时的指挥所里找不到人,问值守的官员说,林大人出去巡视了,张居正便让那人带路,直接去难民的棚户区找他。

    虽然对灾民的悲惨生活,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的走在难民聚居的棚户区时,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一片片低矮的窝棚中,蜷缩着一家家的难民,每个人都衣不遮体,瘦骨嶙峋。但最可悲的,是所有人都有着同样的表情,甚至连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子,都在朝不保夕的生存压力下,变得与大人一样目光呆滞、神情木然,全然感觉不到一丝生气。

    但就是这些木然的目光,让张居正感到如芒在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突然脚下一拌蒜,一下子便扑倒在雪地上。边上人赶紧把他扶起来,张居正回头仔细一看,原来自己是被一具埋在雪里的尸体绊倒的。

    带他来找林润的官员也看清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大人受惊了!不过这也是常事。”说着吩咐身后的差役道:“送到城外化人场吧。”又习惯性的吐一口唾沫道:“啐,今天真晦气!”说完又想起张居正在边上,连忙解释道:“小人不是那个意思……”

    张居正绷着脸没有说话,看差役们拿一领草席,熟练的将死人卷起来,抬走到道边……那边的大车上,已经堆了十几具尸体,都是今天早晨收拢起来的,而且仅仅是这一片区域。

    边上人以为这位翰林老爷被吓坏了,心里暗暗偷笑,却不知张居正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冲击。一直以来,他都有怀才不遇的哀愁,郁郁不得志的愤懑,甚至有时候对着月亮自怜,以为自己是这世上最可怜的人。

    但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一个人能有忧伤哀愁,他就不算多么悲惨。不信看看这些骨瘦如柴、眼凹深陷的饥民,他们眼里哪有一丝愁绪,只有空洞麻木,只有食物和棉被,才能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恢复光彩……不知什么时候,张居正身边的人都退开了,面容清瘦而疲惫的林润,出现在他的身边,好听的声音中,带着抹不去的忧郁道:“每一具这样无人收敛的尸体,都意味着全家人已经死绝了……每当我看到这些倒毙在雪中的尸体时,便忍不住会想,这样也好,他终于可以和自己的妻儿团聚了……”

    张居正低着头,嘶声道:“是啊,对这些百姓来说,人间即是地狱,地狱胜过人间啊!”

    (未完待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