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24 章
芃然心动,情定小新娘 作者:三人木合
第 224 章
整个宁河县城像被炸开了锅,人人俱奔走相告,说那个改嫁的小媳妇儿回来了,却是变成了一个小寡妇!带着婆婆和丈夫的棺椁,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这是回来操办丧事了!
陈芃儿先前在上海私自登报与陆安解除婚约,改嫁韩林凉,自己怎么想了便怎么做了,我行我素,非常有新式知识女性的勇气和魄力。另外也并无人来跟她说一声恰当不恰当,反正再不恰当,诸事她都已经做了。却是这次一回宁河,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是如何石破天惊!整个宁河县似乎对她都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路走来,道路两旁渐渐拥塞的水泄不通,是个人就在对她指指点点,嗡嗡声不绝于耳。
“瞧!这就是先前陆家那个小媳妇儿,书模样的物什。
陈芃儿不明所以,低头扫了一眼,看到的先是落款处模糊的“道光××年”几个字,那纸张古老黄旧的似乎一碰就碎,已经被重新裱糊了起来,待再定睛仔细查看,原来是一纸分单文书。
再细去辨认,上面是拿毛笔写的小楷,模糊能看得清几行字:遵母命同亲族议论……四子按份均分,自分之后,其各努力谋生,不得懈惰……
陈芃儿摸不清状况,只静默不语,等两位叔叔开口,两位叔叔见她瞧也瞧了,也就拍拍袖子,开了口。
原来,当初他们四兄弟分家的时候,现已然作古的韩林凉的父亲是为家中长子,四子分家,身为长子的韩老太爷分到了一间布行,次子、三子、四子也各有产业分得。而这就是当初的分单文书。
这厢里看完,四叔又递过来一纸文书凭证,陈芃儿接了,再细看,上面所书:“…因四弟家业淡泊未实丰足,将芦台布行均给……恐后无凭,立分书永远存照。”
短短几行字,寥寥数语,日期是在上一份分单文书的三年后,行文虽简洁明了,但意思写的很明白,说的是韩老太爷把一间开在芦台县的布行分店赠送给了最小的兄弟,也就是现在韩林凉的四叔。
陈芃儿摸不清对方递来这两份文书意味到底何在,她是小辈,只低头不语,静听叔叔们说话。
四叔还真就说了:“侄媳妇,这两份文书你也看了,白纸黑字的,当初你公公自愿把芦台县的布行分店送给了我。不过,这文书上没写的,是他当时可是把我的榨油房给盘了去。那油坊虽不甚大,可也是当初分家长辈们留给我的产业。我只当是自家兄弟,既然大哥要用,那就尽管拿去用。可那油坊当初在分单文书上白纸黑字是我的产业,当时只是借给大哥用用,这么多年看在兄弟情分上,也从没计较过。不过最近这些年生计艰难,家里人口又多,实在入不敷出,之前本想跟林凉开口想把我家那榨油坊讨回来,也指望着好能补贴补贴家用。却是这一蹉跎,竟是人已都往生了……唉……不过,现在既然是侄媳妇你主持家业,那我这个当叔叔的来跟你说一声,也是一样的。”
四叔这话一出口,陈芃儿还没来得及有反应,一旁站着的广昌宁河老店的杨掌柜脸色突然涨红,胸口起伏,像是有话要说。
杨掌柜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宁河老店的元老了,连韩林凉生前都要尊称他一声“杨伯”,陈芃儿温声:“杨伯,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杨掌柜也不客气,他自才十几岁时就跟随韩老太爷,后来又辅佐过韩林凉。就见老人家涨红了脸道:“四老爷,这说话可得凭良心!当初分到你手里那个油坊,才两年功夫就被你弄的一团糟,每天榨的哪点油卖的钱,还不够你买酒喝!是你天天跑来老爷跟前哭穷,说快要养不起孩子,老婆也跟你闹要跑回娘家,你说你想把油坊卖给老爷,换几个钱好过日子。老爷就差了我去瞧一眼,先不说你那油坊里面就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忙活,出的油渣滓多,味也不正,根本没人来买!还有那房子更是被糟蹋成了个烂摊子,房顶都塌了半边,院子里长满杂草,老鼠乱窜!老爷说这实在不像样子,你就哭诉说当初分家的时候是自己手气不好,吃了亏,抓阄只抓到这家油坊,要是能抓到老爷的布行,定能好生做买卖,也不至于沦落至此。你是老爷最小的兄弟,他这个当大哥的,实在不忍心看你把日子过成这模样,这才跟夫人商量,把在芦台县新开的那家布行分店送给了你,还一并奉送了店里伙计和半仓货!”
四叔脸不红心不跳:“是啊,所以大哥才写了文书,立了凭证,白纸黑字的愿意把将芦台布行送给我。”
杨掌柜问:“那四老爷可还记得,当初签写这文书时,四老爷您一看凭白得了间布行,高兴的很,跟老爷允诺说今后一定好好做生意。又说自己跟那榨油房实在不对盘,八字不合,正准备把那房子拆了,捡吧捡吧点木头好当过冬的柴火烧,我家老爷一听说使不得,毕竟那是上辈留下的产业,所以又送了您十车炭好叫您过冬。您拿了炭,一高兴,就说那油坊反正也是烂摊子了,老爷要是不嫌,就尽管拿了去。”
四叔仰着脑袋,似笑非笑的望天,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杨掌柜又道:“我家老爷是实在可惜祖辈上留下来的产业被这么糟蹋,所以才接过了那间油坊,花了大力气来整饬屋子院子,正好当时我们布行正开始进印染的生意,所以老爷就把那家破油坊改成了一所印染坊。”
话说到这儿,陈芃儿终于明白过来。
广昌是依托韩老爷的布行起家的,当初韩老爷经营得益,布行生意做到在宁河已经是最大的一份。其实布行最后只是韩家生意的一部分,那个时候韩老太爷已经在宁河开办小型的棉纺加工厂,纺线、织布、印染、买卖,都有涉及。其中只印染这一项,就是韩家生意中的大头,迄今这间印染坊仍在,这么多年规模已变得十分庞大,宁河老店中所卖的布匹,全皆是由这间印染坊出产,且不光宁河广昌,周边县镇上纺出的布匹,也大都是运到这间大染坊中进行印染。
可以说,这个印染坊算是宁河广昌老店和天津广昌总店的大本营。
这个时候四叔站出来,这印染坊的前身,那个破油坊是他的产业,不论房子还是地,也都是他的,至于这块地上又盖了什么新房子,经营了什么新营生,自然也是他的了。
他这一下,等于是把宁河和天津的广昌给要去了一大半!
第三十九章勾心
第三十九章勾心
第 224 章
恋耽美
第 224 章
整个宁河县城像被炸开了锅,人人俱奔走相告,说那个改嫁的小媳妇儿回来了,却是变成了一个小寡妇!带着婆婆和丈夫的棺椁,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这是回来操办丧事了!
陈芃儿先前在上海私自登报与陆安解除婚约,改嫁韩林凉,自己怎么想了便怎么做了,我行我素,非常有新式知识女性的勇气和魄力。另外也并无人来跟她说一声恰当不恰当,反正再不恰当,诸事她都已经做了。却是这次一回宁河,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是如何石破天惊!整个宁河县似乎对她都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路走来,道路两旁渐渐拥塞的水泄不通,是个人就在对她指指点点,嗡嗡声不绝于耳。
“瞧!这就是先前陆家那个小媳妇儿,书模样的物什。
陈芃儿不明所以,低头扫了一眼,看到的先是落款处模糊的“道光××年”几个字,那纸张古老黄旧的似乎一碰就碎,已经被重新裱糊了起来,待再定睛仔细查看,原来是一纸分单文书。
再细去辨认,上面是拿毛笔写的小楷,模糊能看得清几行字:遵母命同亲族议论……四子按份均分,自分之后,其各努力谋生,不得懈惰……
陈芃儿摸不清状况,只静默不语,等两位叔叔开口,两位叔叔见她瞧也瞧了,也就拍拍袖子,开了口。
原来,当初他们四兄弟分家的时候,现已然作古的韩林凉的父亲是为家中长子,四子分家,身为长子的韩老太爷分到了一间布行,次子、三子、四子也各有产业分得。而这就是当初的分单文书。
这厢里看完,四叔又递过来一纸文书凭证,陈芃儿接了,再细看,上面所书:“…因四弟家业淡泊未实丰足,将芦台布行均给……恐后无凭,立分书永远存照。”
短短几行字,寥寥数语,日期是在上一份分单文书的三年后,行文虽简洁明了,但意思写的很明白,说的是韩老太爷把一间开在芦台县的布行分店赠送给了最小的兄弟,也就是现在韩林凉的四叔。
陈芃儿摸不清对方递来这两份文书意味到底何在,她是小辈,只低头不语,静听叔叔们说话。
四叔还真就说了:“侄媳妇,这两份文书你也看了,白纸黑字的,当初你公公自愿把芦台县的布行分店送给了我。不过,这文书上没写的,是他当时可是把我的榨油房给盘了去。那油坊虽不甚大,可也是当初分家长辈们留给我的产业。我只当是自家兄弟,既然大哥要用,那就尽管拿去用。可那油坊当初在分单文书上白纸黑字是我的产业,当时只是借给大哥用用,这么多年看在兄弟情分上,也从没计较过。不过最近这些年生计艰难,家里人口又多,实在入不敷出,之前本想跟林凉开口想把我家那榨油坊讨回来,也指望着好能补贴补贴家用。却是这一蹉跎,竟是人已都往生了……唉……不过,现在既然是侄媳妇你主持家业,那我这个当叔叔的来跟你说一声,也是一样的。”
四叔这话一出口,陈芃儿还没来得及有反应,一旁站着的广昌宁河老店的杨掌柜脸色突然涨红,胸口起伏,像是有话要说。
杨掌柜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宁河老店的元老了,连韩林凉生前都要尊称他一声“杨伯”,陈芃儿温声:“杨伯,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杨掌柜也不客气,他自才十几岁时就跟随韩老太爷,后来又辅佐过韩林凉。就见老人家涨红了脸道:“四老爷,这说话可得凭良心!当初分到你手里那个油坊,才两年功夫就被你弄的一团糟,每天榨的哪点油卖的钱,还不够你买酒喝!是你天天跑来老爷跟前哭穷,说快要养不起孩子,老婆也跟你闹要跑回娘家,你说你想把油坊卖给老爷,换几个钱好过日子。老爷就差了我去瞧一眼,先不说你那油坊里面就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忙活,出的油渣滓多,味也不正,根本没人来买!还有那房子更是被糟蹋成了个烂摊子,房顶都塌了半边,院子里长满杂草,老鼠乱窜!老爷说这实在不像样子,你就哭诉说当初分家的时候是自己手气不好,吃了亏,抓阄只抓到这家油坊,要是能抓到老爷的布行,定能好生做买卖,也不至于沦落至此。你是老爷最小的兄弟,他这个当大哥的,实在不忍心看你把日子过成这模样,这才跟夫人商量,把在芦台县新开的那家布行分店送给了你,还一并奉送了店里伙计和半仓货!”
四叔脸不红心不跳:“是啊,所以大哥才写了文书,立了凭证,白纸黑字的愿意把将芦台布行送给我。”
杨掌柜问:“那四老爷可还记得,当初签写这文书时,四老爷您一看凭白得了间布行,高兴的很,跟老爷允诺说今后一定好好做生意。又说自己跟那榨油房实在不对盘,八字不合,正准备把那房子拆了,捡吧捡吧点木头好当过冬的柴火烧,我家老爷一听说使不得,毕竟那是上辈留下的产业,所以又送了您十车炭好叫您过冬。您拿了炭,一高兴,就说那油坊反正也是烂摊子了,老爷要是不嫌,就尽管拿了去。”
四叔仰着脑袋,似笑非笑的望天,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杨掌柜又道:“我家老爷是实在可惜祖辈上留下来的产业被这么糟蹋,所以才接过了那间油坊,花了大力气来整饬屋子院子,正好当时我们布行正开始进印染的生意,所以老爷就把那家破油坊改成了一所印染坊。”
话说到这儿,陈芃儿终于明白过来。
广昌是依托韩老爷的布行起家的,当初韩老爷经营得益,布行生意做到在宁河已经是最大的一份。其实布行最后只是韩家生意的一部分,那个时候韩老太爷已经在宁河开办小型的棉纺加工厂,纺线、织布、印染、买卖,都有涉及。其中只印染这一项,就是韩家生意中的大头,迄今这间印染坊仍在,这么多年规模已变得十分庞大,宁河老店中所卖的布匹,全皆是由这间印染坊出产,且不光宁河广昌,周边县镇上纺出的布匹,也大都是运到这间大染坊中进行印染。
可以说,这个印染坊算是宁河广昌老店和天津广昌总店的大本营。
这个时候四叔站出来,这印染坊的前身,那个破油坊是他的产业,不论房子还是地,也都是他的,至于这块地上又盖了什么新房子,经营了什么新营生,自然也是他的了。
他这一下,等于是把宁河和天津的广昌给要去了一大半!
第三十九章勾心
第三十九章勾心
第 22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