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生活顾问第15部分阅读
北宋生活顾问 作者:肉书屋
北宋生活顾问第15部分阅读
娘子,还不如林依呢,至少好拿捏。
张梁不知她心思,见她稳坐不动,问道:“你怎么不去寻,难道是你将他藏起来了?”
方氏道:“要藏早就藏了,能等到下定帖了才藏?”
这话有理,张梁不再质问,开始琢磨张伯临可能藏的去处。
方家?他与方睿不亲。邻居家?已找过了。山上?山上并无人家,荒山野岭,无法住人。他把所有张伯临可能去的地方都想了一遍,又寻了一遍,还是不得所踪。
过了几日,李家的定帖都到了,张伯临还是未找着。相对张梁的急躁,方氏悠闲得很,与任婶笑道:“到底是我生的儿子,晓得他娘不喜这门亲事,才故意躲了起来。”
张伯临是任婶带大的,她颇为自豪,道:“大少爷孝顺,哪像二少爷,只晓得与二夫人对着干,都是杨婶教坏的。”
提起张仲微,方氏也头疼,遂皱了眉不说话。突然如玉出现在门口,扶着门框哭道:“二夫人救我。”
方氏瞧她一副站不稳的模样,忙命任婶过去扶她,问道:“怎地了?”如玉抹着泪道:“从今儿早上起,吐了好几回,胆汁都呕了出来,二夫人,我是不是要死了?”
方氏与任婶都是过来人,对视一眼,笑了。方氏道:“任婶赶紧扶她去歇着,叫杨婶请游医来。”
任婶笑着应了,小心翼翼扶了如玉回房,亲自与她盖了被子。如玉一脸茫然,问道:“二夫人为何待我这样好,我真要死了?”
原来方氏在她心里,是这样的人品,任婶直想笑,忙忍住了,道:“傻妮子,二夫人喜爱你呢,你是大少爷的丫头,她那是爱屋及乌。”
如玉放下心来,吐了一口气,又问:“那我这是怎么了?”
未得定论,任婶不敢瞎说,只道:“放心,没得大碍,且等游医来。”
过了一时,杨婶领了游医进来,任婶帮如玉卷起袖子,露出手腕,搁到床边,请游医诊脉。游医伸出三根指头,按了一会儿,起身抱拳,道声恭喜:“这位娘子不是病,乃是有喜,已经两个多月了。”
如玉与张伯临相好,到底未过明路,闻言,登时红透了脸,翻身朝里面。杨婶送游医去方氏处领钱,任婶拍了如玉一下儿,笑道:“天大的喜事,你臊个甚么,赶紧随我去二夫人面前,叫她与你开脸,与大少爷做妾。”
如玉坐起身来,道:“我即做出此事,少不得要厚了脸皮,讨个名分的,不过我是甚么身份,顶多求个通房罢了,哪敢奢望做妾。”
任婶只是笑,道:“你信我一回,二夫人必定叫你做妾。”
如玉不知她为何如此笃定,忐忑着随她去了,跪倒在方氏面前,羞道:“请二夫人责罚。”
方氏心里乐开花,亲手扶了她起来,笑道:“这是喜事,我怪你作甚。”说着命任婶搬凳儿,叫她坐了,又命杨婶去厨下炖鸡汤。
如玉受宠若惊,坐在那里,不知作何言语才好。方氏不等她开口讨名分,主动道:“这可是张家长孙,你有功的,等伯临回来,我与你摆上两桌酒,抬你做个正经妾室。”
如玉且惊且喜,又朝地上跪,方氏忙将她拦住,嗔道:“你如今身子娇贵,莫要动不动就跪,往后见了我,都不必行礼。”
如玉平日冷眼旁观,对方氏有几分了解,方氏待她越好,她越不安,待到出来,她拉着任婶问道:“二夫人若是想惩治我,劳烦任婶通风报个信,我定当报答。”
任婶晓得方氏心思,拍着她的手笑道:“且放一百个心,二夫人是真心待你好,你只消记得她的恩情,凡事站在她那边便得。”
如玉有些听不懂,道:“我是张家人,不站在她那边,能站到哪边去?”
任婶但笑不语,将她送回房去,又叮嘱了好些注意事项,方才离去。如玉靠在床边发了会儿呆,将方才情形一一理顺,才记起方氏说要抬她做妾,是得等到张伯临归家后。她想了想,起身去寻任婶,含羞问道:“任婶,你可晓得,有了身子,要几个月才显怀?”
任婶将她腰身打量一番,道:“这可不一定,有的人三个月就显了,有的却四、五个月才显。”
如玉咬了咬下唇,追问道:“到底是三个月,还是四、五个月?”
任婶笑了:“各人自有不同,该显时不就显了,这有甚么好问?”
任婶是张伯临奶娘,如玉拿她当了半个自己人,小声道明担忧:“游医说我这都两个多月了,万一三个月就显怀,挺个大肚子摆酒,羞煞人哩。”
任婶晓得方氏不愿张伯临回来成亲,便安慰她道:“生了儿子才得名分的妾多着哩,休要担心。”
如玉虽愿意做妾,但只愿做有脸面的,因此不爱听这话,沉默一时,辞别离去。她回到房内,思忖半晌,还是去寻了张仲微,道:“我瞧二老爷与二夫人成日着急,大少爷一直这样躲下去,也不是个事。”
张仲微问道:“你晓得他躲在哪里?”
如玉不肯讲那主意就是她出的,故意装作想了一想,道:“我隐约听大少爷提过,后面有座山上,有所破庙……”
张仲微曾由张伯临一道去过那里,一听就明白,道:“我晓得了,我这就去叫他回来。”
第六十七章 任婶献策
第二日,张仲微到书院告了半日假,上山寻到张伯临,劝他回家。张伯临还道是张梁与方氏妥协,欢喜问道:“爹娘同意我不娶李家小娘子了?”
张仲微道:“不是,是如玉叫我来寻你的,至于缘由,我却是不知。”
张伯临道:“他们不点头,我不回去。”
张仲微劝不动他,无法,只得独自下山。他理解张伯临心思,暗道,哥哥不愿意娶李家小娘子,大概与他非要娶林依是一个道理,遂起了帮他的心,又想到林依素来是个有主意的,便寻到她,将事情始末讲了,请她帮忙想个法子。
林依正逗弄黑七郎,教他躺下与握手,闻言玩笑道:“叫他寻个更有权势的小娘子,捏保二老爷与二夫人就不逼着他娶李家女儿了。”
张仲微急道:“我讲正经的,莫要开玩笑,若哥哥娶了他不愿意娶的人,成日家宅不宁,如何是好?”
在林依眼里,张伯临是最遵守礼教,这回肯为了婚姻幸福,与双亲抗争,倒是出乎她意料。她站起身,想了一时,与张仲微出了两个主意,一是去方氏面前,告诉她有后台的儿媳不好降服;二是去与张梁讲张八娘的不幸婚事,期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不让儿子走老路。
张仲微将这两个法子都用了,却全不好使,方氏自然不愿意李家小娘子进门,但却无能为力;张梁认定张八娘的苦只是暂时的,不肯听劝。张仲微无计可施,只好去与如玉道:“我没得法子,帮不了哥哥,看样子他一时半会儿是不肯回来了。”
如玉大急,肚子里的消息,可是不等人,她欲亲自上山去寻,又怕动了胎气,想写个纸条托张仲微带去,却不会写字,最后想出一招,拿笔画了个大肚子的女人,将画儿折严实了,交与张仲微道:“劳烦二少爷,把这个与大少爷送去,他看了便会回来了。”
张仲微将信将疑,带了那张纸再次上山,转交张伯临。如玉的画极浅显,张伯临一看便知,问道:“真是如玉画的。”
张仲微点头,道:“我骗你作甚。”
张伯临突然就焦急起来,忙忙地把几件衣裳扎作个包袱,甩下张仲微先奔回去了。张仲微莫名其妙,但张伯临肯下山,总归是好事一件,便挠了挠头,不作他想。
张伯临风刮似地冲回家中,进到如玉房中,将门一栓,急问:“此事还有哪个晓得?”
如玉明白他所指何事,抚上小腹,脸一红,答道:“二夫人、任婶和杨婶,都晓得了。”
张伯临听说张栋和张梁都还不晓得此事,暂时松了一口气,又问:“我娘怎么说?”
如玉摆弄着衣角,羞答答道:“二夫人说要摆酒,抬我做妾。”
张伯临急道:“胡闹。”
如玉一愣,随后泫然欲泣,道:“我晓得自己配不上大少爷,但你总得看在我肚里这块肉的份上,与我个名分。”
张伯临连忙上前捂她的嘴,叫她小声些,道:“就是这块肉惹事,都怪我一时冲动,没能忍住。”
如玉哭了出来,道:“这是你亲骨肉。”
张伯临忙拍她的背,哄她道:“不怪你,是我的错,不该在孝期闹出事来。”
如玉道:“你不是出了孝才去雅州的么,怎么没出孝。”
张伯临不好意思起来:“傻妮子,你又不是现在才怀上的。”
如玉闻言,脸上立时发烫,捂了脸不敢看他。张伯临扯下她的手道:“不是害羞的时候,赶紧商量商量该怎么办,此事若被有用心之人发现,我的前程可就毁了。”
其实乡下人家,规矩并不严,如玉不以为然道:“我有个弟弟就是孝期生下的,另个顶多讲两句闲话罢了,又不能真把你怎样。”
张伯临又急起来:“祖宗,闲话也可大可小,来年我就要赴京科考,若被教官知晓此事,就算能及第,也分不到甚么好官职。”
如玉的手,不知不觉抚上小腹,她身份卑贱,孩子乃是她安身立命之本,虽然来的不是时候,但仍旧珍惜,舍不得放弃。
张伯临见她不作声,问道:“你不愿做官宦家的妾?”
如玉虽未见过官宦家的妾,官宦家的娘子——杨氏,她却是天天见着,那通身的气派,就是穷了,也叫人心生羡慕。她犹豫道:“二夫人……”
张伯临生起气来,道:“我娘糊涂,你莫要学她。”
如玉思虑一时,心道,她甚么身份地位,一个丫头而已,若张伯临存心不要这孩子,多的是法子叫她小产,他既还晓得来同她商量,想必心里还有她,以其叫他强逼着打胎,倒不如主动些,还能讨上几分欢心,反正她还年轻,只要笼络住男人,不愁再怀孩子。想到此处,她流着泪扑到张伯临怀中,哭道:“只要你好,叫我作甚么都甘愿,只可怜了我们的孩儿,还未见过世面就……”
张伯临心有愧疚,紧搂了她,安慰道:“你打掉孩子,我仍旧抬你做妾。”
这话冲淡了些许悲伤,如玉勉强笑了一笑,道:“二夫人极看中这孩子,她那里如何去讲?”
张伯临气愤方氏太糊涂,道:“先斩后奏,待事情办妥再与她说。”
如玉却不愿意,道:“大少爷也替我想着些,若这孩子不明不白掉了,二夫人定要怪我不当心,不知怎么罚我呢。”
方氏的手段,张伯临见过不少,闻言犹豫起来,想了一下,道:“那我去与她讲。”
如玉见他还是有担当的,高兴起来,含泪笑了。张伯临又抚慰了她几句,起身去寻方氏,掩了房门,磕头道:“娘,孩儿不孝,惹来大祸,望娘救我。”
方氏唬了一跳,难道他不是因为李家小娘子才去的山上,而是犯了事?忙问:“出了甚么事,莫要慌,有娘呢,赶紧讲来。”
张伯临又磕了头,道:“如玉有孕,娘想必已知晓,孩儿糊涂,祖父孝期犯下如此大罪,怎生是好。”
方氏“嗐”了一声,抚着胸口道:“傻小子,差点吓死为娘,我还道多大的事,原来是这个。”
张伯临急道:“这还不算大?若到了官场,定会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方氏道:“咱们村孝期生娃的人多的是,你现在还是布衣一名,怕甚么。”
面前此人愚蠢透顶,偏偏是自己亲生母亲,骂不得,打不得,甚至顶撞不得,张伯临只觉得太阳|岤突突直跳,平复半晌心情,方道:“娘,官场上的事,你不懂得,我还指望着进士及第,大展宏图呢,绝不能因此事断送了前程。”
方氏气道:“我不懂得?别忘了你舅舅也是个官。如玉怀的那孩子,我说生得,就是生得。”
张伯临哪里晓得,因李家小娘子嫁进张家已成定局,方氏就一心想在她生出嫡子前,先整出个庶出孙儿来,一是为了打压儿媳气势;二是趁机将如玉收为自己人,与她作个帮手。
张伯临坚决不肯留下如玉腹中孩儿,与方氏僵持起来。方氏正要发威,却见任婶不停与她打眼色,便住了口,道:“你且先回去,待我想一想。”
张伯临见她松了口,便先回去了。准备明日再来询问,临走时再三叮嘱,莫要将此事讲与旁人知晓。
方氏连连点头,待他一走,便问任婶何事。任婶怕张伯临还未走远,压低了声音道:“二夫人,大少爷可不比二少爷老实,你就算不答应他,他也要想方设法将那孩子除了去。”
方氏亦晓得张伯临的脾气,愁道:“这可如何是好。”
任婶一笑,出主意道:“二夫人,你就假装答应他,再借口要与如玉养身子,不好让她被新妇瞧见,悄悄将她藏起,待得孩子落地,再作打算。”
方氏刚才气焰高涨,真落到实处,又犹豫起来:“伯临说留下这孩子,影响他前程哩。”
任婶笑道:“大少爷如今已出了孝了,这孩子不过早了两个多月而已,二夫人待孩子大些再抱出来,瞒下两个月,谁人瞧得出来?”
方氏琢磨一时,大喜,道:“此计可行,两个多月的娃娃,与刚生下来的,兴许有差别,但一岁的,与那一岁零两个月的,哪个分得出来。”
任婶笑道:“哪消候那样久,我看半岁就差不多了。”
方氏心道,到底还是陪房贴心些,换了别个,哪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她欢喜之下,丢了两个铁板儿与任婶,任婶嫌少,又不敢说,暗自撇嘴,退了出去。
方氏越想越乐,等不得明日,当即就将张伯临唤了来,道:“我仔细想过你方才的话,觉着有理,孙儿还能再有,你的前程却不容一点儿耽误。”
张伯临见她终于想通,喜不自禁,磕头谢她。
方氏又道:“如玉小产,必要将养,若在你那里,定会惹人闲话,不如我送她去别处待数月,待得身子养好再回来。”
第六十八章 安顿如玉
张伯临机灵,疑道:“怎需要这样长时间?”
方氏装了不高兴的模样出来,脸一沉,道:“嫡妻就要进门,你屋里放个妾,成何体统。”
张伯临道:“现在她还不是妾,待到嫡妻进门再摆酒,就没问题。”说完却马上“呸”了一声,道:“口误,我才不娶李家小娘子。”
方氏明白,不论她甚么态度,李家小娘子都是要进张家门,她为了将如玉藏起来,便不再作鼓励张伯临的举动,而是站到了张梁那边去,道:“你做出此等丑事,还好意思说不娶?依我看,你娶李家小娘子最可靠,她家权势大,就算有朝一日你东窗事发,他李家也护得住你。”
方氏难得讲出这般有道理的话,张伯临还真听进去了,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此举方为上策,于是便与自己寻借口,暗道,若李家小娘子不如意,就再纳几个心仪妾,也是一样。
方氏见他不作声,猜到他被自己说动,便继续道:“等新妇进了门,你想怎么纳妾就怎么纳妾,她进门之前,你还是收敛些,别把如玉留在屋里,与李家留些脸面,不然惹恼了他们,往后事发,谁人与你作主?”
张伯临叫这话讲红了脸,忙奔了回去,将方氏的主意讲与如玉知晓。如玉不大愿意,磨蹭着不肯收行李。张伯临生气道:“我娘讲得有理,嫡妻进门前先有妾,是打她的脸,你先躲起来是正经,就算将来她进了门,你也须得小心伺候,不可逾越。”
他张口闭口嫡妻,如玉愣住,不知他怎么突然转了念头,乐意娶李家小娘子了。
张伯临气过,又婉言相劝:“都怪我做出这样的丑事,将来少不得还要靠李家权势维护,不多与李家小娘子些脸面,你日子也难过。”
原来他是为自己着想,如玉释怀,赶忙收拾好衣裳,道:“我不连累你,这就去寻二夫人。”
张伯临心下感动,将她手握了好一时,道:“我娘不会亏待你,你到了外面,好生将养,待李家小娘子进了门,我亲自去接你。”
如玉撒娇问道:“你不去看我?”
张伯临犹豫了一下,道:“若是得闲,就去。”
如玉点了点头,朝他脸上亲了一下儿,拎着包袱到方氏房里,垂泪道:“与二夫人添麻烦了。”
方氏却道:“为我自己孙儿打算,麻烦甚么。”说着命任婶搬凳儿叫她快些坐下。
打胎已成定局,方氏怎么还待自己这样好,如玉正惊讶,方氏已与任婶商量起来:“将她送到哪里养胎合适?”
养胎?如玉愣住。
任婶想了一想,道:“山上?”
方氏不喜:“山上潮湿,又没得屋住,如何是好?”
任婶进一步明白,方氏是真看中如玉腹中的孩儿,便想了一户妥当人家,道:“二夫人可还记得方大头?”
方氏欢喜道:“自然记得,我家远亲,银姐就是换去了他家。”
说完又犹豫:“听说银姐还在他家做妾呢,把如玉送去,她能不暗中使坏?”
任婶笑道:“一辈是一辈,二夫人若送个二老爷的妾去,她使坏是一定的,可大少爷的妾,与她甚么相干?”
方氏点头称是,向如玉道:“把你送去我远亲家住着,待孩子生下来再回来。”
如玉惊道:“大少爷的前程不要了?”
方氏笑道:“将孩子月份瞒下两个多月,便得。”
如玉忐忑,不言语。方氏道:“你怕甚么,万事有我呢。”
如玉心道,方氏是张伯临的亲母,怎会害他,必是有了妥当安排,于是爬下磕头,道:“谢二夫人怜惜。”
方氏忙道:“叫你莫动不动就磕头行礼,小心动了胎气。”说着命任婶将她扶起来,又去里正家借了一副滑竿,亲自送如玉去方大头家。
方大头领着银姐,还在田里忙活,家中只有方大头媳妇在,她迎出来将方氏等人接着,笑道:“甚么风把二夫人吹了来。”
她家亦有个小院,却远不能与张家相比,几间屋子,只有正房是瓦房,其余都是茅草覆顶。方氏随她进屋去,再一看,四面墙光光,未有粉饰,家什也仅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而已。她心有犹豫,望了任婶一眼,悄声道:“这般简陋,如何养胎?”
任婶暗自腹诽,张家也已穷了,不过还有个壳子撑着而已,竟嫌弃起别个来,便故意道:“那咱们到城里赁个屋子,再请个下人服侍……”方氏忙打断她道:“就是这里罢,去城里住,可得不少开销。”
方大头媳妇捧上几碗粗茶,方氏嫌弃,瞧了一眼就放下了,问道:“怎么他们在地里干活儿,你却没去?”
方大头媳妇笑道:“妻是做甚么的?既有了银姐,我就享享福。”
方氏想想自身,连个冬麦都指使不动,不禁嫉妒起方大头媳妇的御妾之道来。
方大头媳妇问道:“听说二夫人家未过门的儿媳林三娘,极是能干,我们还在播种,她地里的小麦就已收了,想必赚了不少钱罢,二夫人正是好福气。”
方氏听着此话,觉得十分刺耳,欲发作,又有求于人,只得按捺下来,先办正事。她到底还留有几分清明在,没直接说如玉怀的是张伯临的孩儿,只道:“我才买了个丫头,却发现是有孕的,正好我家缺个小子使唤,便想把她放到你这里住几个月,待孩子生的,养大些我再遣人来接。”
方大头娘子奇道:“二夫人家屋子多的很,何须到我家借住?”
方氏一时语塞,任婶忙救场道:“看着又不能使唤,叫人堵得慌,因此送到你这里来,眼不见为净。”
方大头娘子还是奇怪:“你家有钱,还怕买不起小子,自小养大,费钱费事。”
方氏已回过神来,忙道:“我们与大房分了家了,你竟不知?田少了一半,屋子也少了一半,正愁没地方给下人住呢。”
任婶顺着她的话道:“小子可比丫头贵多了,买不起。”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方大头娘子听了个迷迷糊糊,便不再追问详细,转道:“我家穷,可比不得二夫人家,恐怕没得多的口粮与这个丫头吃。”
方氏命任婶取出交子来,道:“这是一贯的,管两个月,须得日日与她炖鸡汤。”
两个月,一贯钱,吃饭有多的,喝鸡汤却是远远不够,方大头娘子不乐意,将头摇了一摇。方氏看了看如玉的肚子,咬咬牙,道:“那这算一个月的。”
方大头娘子勉强点了点头,道:“我是看在亲戚的份上。”
正说着,方大头二人从地里回来,听说了如玉借住的事,也道:“一贯钱住一个月,还要吃鸡,是我们亏钱哩,不过既是亲戚,亏些就亏些罢。”
银姐跟在他后头,见了方氏,暗自咬牙切齿,恨不得扑上去咬她一块肉下来,她在旁听见了他们言语,讥笑道:“二夫人真是贤惠,要帮二老爷养第三个儿子。”
方氏唬着脸道:“休要胡说,这不是二老爷的。”
银姐见她生气,愈发信了,不再理她,转头打量如玉,暗自琢磨心事。方氏晓得她误会,偏又不能讲出实情,勉强与张伯临惹麻烦,只得暗自叮嘱如玉提防银姐。如玉并不晓得银姐身份,很是奇怪,任婶与她附耳讲了几句,方才明白。她与张梁没得干系,与银姐无瓜葛,又自诩还算玲珑,便道:“二夫人放心,我不怕她。”
方氏闻言放了心,将她安顿好,与任婶离去。
回到家中,张梁见着她,问道:“伯临回来了?他若还是不愿意,拜堂那日就绑了他去。”
方氏得意道:“我已将他劝服了,你赶紧准备下定礼罢。”
张梁不曾想过她有这样的本事,惊喜赞了她几句,自去与张栋商议。张家两房都无钱,商议也得不出其他结果,一切只能从简。过了几日,定礼筹备妥当,八个彩色包袱,搁在了张家二房堂屋上,只等媒人送往雅州。
青苗跟着众人瞧了会儿热闹,回来与林依道:“三娘子,你也瞧瞧去,那几个包袱包得倒好看,却听人说,里头都是不值钱的物事。”
林依才卖过小麦,正忙着拨算盘算账,头也不抬,道:“休要胡说,小心二夫人听见,我可没功夫救你。”
青苗凑到她身旁看了一会儿,道:“三娘子,我想帮你,可你这画的弯弯曲曲,活似蚯蚓,谁能认得。”
她在林依教导下,已很认得几个字,但林依账本上记的,乃是阿拉伯数字,难怪她不认得。林依编了个理由,哄她道:“我是怕别人把账瞧了去,知晓了咱们家底,因此才写的暗记,你当然不认得。”
第六十九章 三礼已成
青苗恍然,忙道:“极该如此,外头那些,没几个好人,三娘子就该用暗记,就算他们将账本偷了去,也看不懂。”
又不是商业竞争对手,偷账本作甚么,直接偷钱便是,林依暗笑,将最后一笔帐算完。小麦不如稻子值钱,特别是在吃米多过吃面的四川,每斗只卖得铁钱六十文,虽有二十亩地,除去佃农工钱及各项开销,最后到手的,不足一百贯。但这对于林依来说,也是不小的数额,她有经验在前,这回没有丝毫犹豫,除了留下生活费用,其余的钱,一刻没耽误,第一时间换作了田地。
至此,她名下的水田,已超过了二十亩,地虽不多,但她家仅有两人一狗需要养活,足够了。她晓得杨氏是东京人,爱吃面食,便留了些麦子,叫流霞借了二房的石磨,磨成白面,做了一笼素馅包子,又擀了几碗面条。
杨氏见了这顿饭食,果然高兴,话都多了几分,与他们讲了个笑话,说是有名都官凌景阳,欲与东京一豪门孙氏小娘子成婚,又怕自己年纪太大,就叫媒人将自己的年龄匿报了五岁,待交礼时,才知这位孙氏小娘子比自己还大,一问才知,原来她匿报了十岁。
此事荒唐,桌上几人大笑,流霞笑道:“谁叫他不去相媳妇。”
相媳妇乃大宋风俗,待下过定帖,便由男家挑日子,选个雅致酒楼或园圃,或亲人,或媒人,或亲自前往,将媳妇相看,若男家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女子冠鬓中,谓之“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二匹,美其名是曰“压惊”。
此风乡间尤盛,林依也曾见过,笑了一时,突然想起张伯临的亲事,问道:“大少爷也要去雅州相媳妇?”
杨氏摇头道:“不曾听说。”
流霞笑道:“就算李家小娘子是个麻子脸,二房也甘愿认了,还相媳妇作甚?”
因张栋也是赞成与李家结亲的,杨氏瞪了她一眼,令她噤声。但这句玩笑话,还是流传了出去,等张伯临从书院下学回来时,就听见隔壁几个小子聚在草垛边笑话他:“张大郎,你不去相媳妇,不怕她是个麻脸?”
张伯临脸一红,忙跑去方氏屋里,要求去雅州相看李家小娘子,方氏暗忖,虽说婚事已铁板钉钉,但有这道程序,到底张家更有面子,便唤了张梁来,将张伯临的意思与他讲了。
张梁责备道:“明日媒人就动身去雅州送定礼了,多生一事作甚,赶紧将李家小娘子迎进门才是正理。”
张伯临本就担心新妇进门会压他一头,不曾想还没来,就已叫他在人前丢了脸面,便据理力争道:“我只不过去看一眼,又不是不娶她,我就随媒人一道去,耽误不了事。”
方氏也在一旁帮腔,劝张梁答应他。张梁一想,叮嘱媒人将张伯临看紧些,想是出不了事,便点头道:“那叫你娘准备金钗去,不许带彩缎。”
他这里同意了,张伯临正欢喜,方氏却期期艾艾起来:“家,家里哪里还有金钗,将银包金的拿一支去?”
张梁气道:“既是连金钗都没得,去丢甚么人。”
张伯临没想到家中已是穷到如此地步,忙闭了嘴,不敢再提相媳妇一事。
第二日,媒人带了张家那几只彩色包袱,前往雅州,将定礼送到李家正屋厅堂上。李家照着规矩,备香烛酒果,告祝天地祖宗,再请夫妇双全之人挑巾将包袱开启。
李夫人开了盒子盖儿,一一瞧过,与李简夫冷笑道:“草帖上就只列了几样见不得人的物事,我还道是谦逊,不曾想果然只有这几样,他们也好意思拿出手。”
李简夫怕媒人听见,忙道:“夫人,罢了,舒儿都十七了,再不嫁,后头的几个妹妹怎么办?”
后面的几个幺女,亦是李夫人所生,闻言便没了言语。女家接受定礼后,须得当日便回定礼,李家的回定礼物,已预先备好,除了依礼将男家所送酒肴茶果的一半回送,还有开合销金缬一匹,开书利市采一匹,箱用玉纱文虎纱。官绿公服罗一匹,画眉褐织一匹,籍用玉红条纱。叠金筐帕女红五事,籍用官绿纱条。叠叠喜须掠一副,盛线筐帕女红十事,籍用金褐择丝。劝酒孩儿一合,藉用紫纱。茶花三十枝,籍用红缬。果四色,酒二壶。媒氏生金条纱四匹,官褚二百千省。
李夫人备了回定礼,却不想送,与李简夫商议道:“张家定礼实在寒碜,咱们为何要与他们天大的面子,不如将回定礼减一半。
李简夫也觉得张家行事实在让人瞧不过去,便捋须犹豫。李舒在帘儿后听见,指使贴身丫头锦书出来道:“大娘叫我来问老爷夫人,她到底是不是你们亲生,为何连几样回定礼也舍不得。”
李简夫先笑了:“这个闺女,没大没小。”
李夫人也笑道:“罢了,便宜张家,与女儿撑脸面罢。”
锦书又道:“大娘还说了,兴许是张家真穷,拿不出像样的定礼来。”
李夫人听了这话倒还罢了,李简夫却不喜,心想到底是女儿家,还没嫁,就已向着夫家了。李夫人瞧他脸色,晓得他头一回嫁闺女,有些醋意,她暗笑不已,也不理他,自出去与媒人将回定礼交付。
李家的回定礼,在张家小堂屋堆得满满当当,引得无数人来瞧,青苗爱热闹,挤在人堆里瞧了一时,回来唤林依:“三娘子,你也瞧瞧去,李家的回定礼,可把张家的定礼比下去了,也不晓得二少爷与二夫人害不害臊。”
林依举了正在绣的一个鞋垫子,拍了她一下儿,道:“是要去瞧瞧,不然有人为与你提亲,我都不晓得如何回定。”
青苗立时就扭捏起来:“怎么扯到我身上……”
黑七郎走过来,与她摇尾巴,林依问道:“喂饭了没?”
青苗答道:“喂过了,还浇了点儿肉汤。”
林依摸了摸黑七郎的脑袋,道:“他也大了,该送去看菜园子了。”
她赶着将鞋垫绣好,与田氏送了去,谢她帮自己看了这样久的菜地。田氏见那双鞋垫很是素净,正适合她用,就笑了,道:“谢甚么,我又不是没吃你家的菜蔬。”又问:“大少爷要娶妻,二房那边收回定,下聘礼,刷新房,热闹着呢,你没去瞧瞧?”
林依道:“我哪敢去与二夫人添堵,倒是你闲着无事,怎么没去帮忙?”
田氏幽幽叹道:“我一个寡妇,喜庆的时候,我怎能去露面,朝屋里藏还来不及。”
林依笑道:“我也是个不敢去吃喜酒的,到了他成亲摆酒那日,我陪你在屋里吃。”
田氏最是怕形影单只,听说她愿相陪,高兴起来,拉着她的手,讲了好一会子话。
宋人在行定聘礼的过程中,凡逢节日,男家都要朝女家送礼,谓之追节。方氏与张梁商量:“家里要准备成亲那日的席面,哪有余钱来备那么些礼,不如把聘礼与财礼并行,早些送了,好定下婚期。”
张梁犹豫道:“无钱的人家,才这样行事呢,李太守会不会怪罪?”
方氏将脸一别:“那你准备礼钱罢。”
张梁暗骂,家穷还不是因为你不会当家,但已然穷了,说甚么都是无益,只得采纳了方氏的意见,忙忙备齐了聘、财二礼,再遣媒人去雅州。
李夫人见到媒人,皱眉道:“张家穷到如此地步?”
李简夫劝她道:“定礼都收了,还嫌这一步?”
李夫人想到李舒极为丰厚的嫁妆,忍不住又嘀咕:“便宜张家了。”
李简夫听到这话,斥道:“妇人见识,我这般厚待张大郎,只要他有能耐出仕,必定对我感激不尽,我这一派,又多一助力。”
李夫人不懂朝堂上的那些,撇了撇嘴,没有作声。
至此定、聘、财三礼已成,张李两家通过媒人来往,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底。方氏对此很不满意,抱怨道:“大热天的,席面上吃不完的饭菜都得馊了。”
张梁不耐烦道:“馊了就馊了,拿去喂猪。”
方氏道:“咱们家哪里还有猪。”
张梁不管家事,不晓得猪圈已易了主,奇道:“那间成日锁着的屋子,里头总有猪叫唤,难道不是猪圈?”
方氏恨恨道:“那是林三娘喂的,我把猪圈租与了她,一年五百文。”
张梁怔道:“咱们家竟连猪都喂不起了?”
方氏见他是要发脾气的模样,连忙朝后退了几步,免得被板凳砸中,道:“你莫急,新妇嫁妆丰厚,待她进门,咱们就又兴头了,再说她官宦小娘子,必定见不得咱们家喂猪,还是不喂的好。”
张梁不甚在意儿媳妇嫁妆,只一想到有了李简夫这位亲家,就是吃完饭摆龙门阵,也能压得住人,更不消说儿子们的似锦前程。他越想越乐,就忘了去打骂方氏,自出门唤张栋吃酒去了。
方氏见他出去,才松了一口气,挪到椅子上坐了,命任婶取账本,准备张伯临成亲的各项事宜。
第七十章 伯临成亲
七月初,张八娘产下一子,张家接到消息,全家喜气洋洋。方氏亲自准备了鸡鱼蛋等物送了去,谓之“送蛋汤”。张梁与两个儿子道:“当初你们都劝我莫与李家结亲,免得让伯临走了八娘的老道,现在看如何?”
林依直庆幸张八娘终于熬出了头,将出钱来,向杨氏买了一只母鸡,与张八娘送了去。
七月底,张伯临婚期至,因雅州与眉州路途遥远,因此省去了催妆与铺房一节,新妇到达眉州后,直接上花轿,抬往张家拜堂成亲。
新妇进门,照例要先拦门,乡下人都爱热闹,围成一群,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方氏坐在堂上,等着新人来拜,又问任婶林依何在。任婶到拦门处看了看,回报道:“林三娘没来。”
方氏存心想让林依瞧瞧官宦儿媳的气派,好打消她嫁入张家的念头,便命任婶务必要请林依来吃酒。
任婶问过青苗,寻到田氏房中,笑道:“三少夫人,三娘子,二夫人请二位去吃喜酒。”
田氏淡淡道:“我一个寡妇,吃哪门子喜酒,莫冲撞了新妇。”
任婶请她,本就只是客气,眼睛只盯着林依,道:“请三娘子赏脸,去吃杯喜酒?”
林依惊讶抬眼,任婶何时变得客气起来,其中定有缘故。她细一思忖,今日是张伯临大喜的日子,方氏虽讨厌,张伯临待自己却还算友善,实是该去吃杯酒的,再说今天怎么也轮不到她做主角,方氏应该不会针对她。
想到此处,她与田氏抱歉道:“说好陪你的,却要出去,你且先坐坐,我马上就回来。”
田氏不甚介意,道:“去罢,多吃几杯,不必管我。”
林依便随任婶去了,此时已拦完门,正在撒谷豆。她站在一旁瞧了会儿热闹,就见李家小娘子由两名亲信丫头扶持着下轿来,踏上青布条——大宋规矩,新妇自下轿起,双脚不能着地。旁边有几名送亲的女客在嘀咕:“张家怎么这样穷,连个青锦褥都没得。”
流霞听了,直觉得好笑,与青苗道:“二房恐怕连甚么是青锦褥都没见过罢。”二人头凑着头笑开来,林依连忙把青苗拉走,道:“莫要瞎说,与大少爷几分面子。”
青苗点头,道:“大少爷还算不错,没跟着二夫人欺负咱们,那我再不说了。”
林依见厨房门口围了几条猫狗,问道:“黑七郎呢?”
青苗道:“人多手杂,我将它留在屋后看菜了。”
林依笑道:“只他最忙。”
二人商量,要去向杨婶讨几根骨头与黑七郎送去,正说着,突然听见堂屋那边吵嚷起来,青苗自己爱吵架,也爱看别人吵架,马上拉起林依的手跑过去,道:“三娘子快些,准是二夫人。”
二人挤进人堆一瞧,还真是方氏,她正被几句送亲客围着,急急辩解:“乡下哪来这么多规矩,不信你问。”
原来城里风俗与乡下有不同,拦过门,撒完谷豆,还有跨鞍、坐虚帐等诸项程序,但乡下没这许多讲究,撒过谷豆,直接就是进堂屋拜堂了。
女家认为规矩不全,新妇受了委屈,方氏认为李家仗势欺人,强人所难。双方人马争吵多时,眼看着吉时就要过了,尚还蒙着盖头的李舒遣锦书来传话,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是来了眉州乡下,就要遵照乡间习俗。送亲客们见她发话,这才罢休,勉强散隔世,让出路来。
张伯临手执槐筒,身挂红绿彩,绾了同心结,挂到李舒手上,再面向她倒行,将她引至堂前,二人并立。张家一双全女亲,用秤挑开李舒盖头,请新人行参拜之礼。来吃喜酒的乡民,全挤
北宋生活顾问第15部分阅读
欲望文
北宋生活顾问第15部分阅读
娘子,还不如林依呢,至少好拿捏。
张梁不知她心思,见她稳坐不动,问道:“你怎么不去寻,难道是你将他藏起来了?”
方氏道:“要藏早就藏了,能等到下定帖了才藏?”
这话有理,张梁不再质问,开始琢磨张伯临可能藏的去处。
方家?他与方睿不亲。邻居家?已找过了。山上?山上并无人家,荒山野岭,无法住人。他把所有张伯临可能去的地方都想了一遍,又寻了一遍,还是不得所踪。
过了几日,李家的定帖都到了,张伯临还是未找着。相对张梁的急躁,方氏悠闲得很,与任婶笑道:“到底是我生的儿子,晓得他娘不喜这门亲事,才故意躲了起来。”
张伯临是任婶带大的,她颇为自豪,道:“大少爷孝顺,哪像二少爷,只晓得与二夫人对着干,都是杨婶教坏的。”
提起张仲微,方氏也头疼,遂皱了眉不说话。突然如玉出现在门口,扶着门框哭道:“二夫人救我。”
方氏瞧她一副站不稳的模样,忙命任婶过去扶她,问道:“怎地了?”如玉抹着泪道:“从今儿早上起,吐了好几回,胆汁都呕了出来,二夫人,我是不是要死了?”
方氏与任婶都是过来人,对视一眼,笑了。方氏道:“任婶赶紧扶她去歇着,叫杨婶请游医来。”
任婶笑着应了,小心翼翼扶了如玉回房,亲自与她盖了被子。如玉一脸茫然,问道:“二夫人为何待我这样好,我真要死了?”
原来方氏在她心里,是这样的人品,任婶直想笑,忙忍住了,道:“傻妮子,二夫人喜爱你呢,你是大少爷的丫头,她那是爱屋及乌。”
如玉放下心来,吐了一口气,又问:“那我这是怎么了?”
未得定论,任婶不敢瞎说,只道:“放心,没得大碍,且等游医来。”
过了一时,杨婶领了游医进来,任婶帮如玉卷起袖子,露出手腕,搁到床边,请游医诊脉。游医伸出三根指头,按了一会儿,起身抱拳,道声恭喜:“这位娘子不是病,乃是有喜,已经两个多月了。”
如玉与张伯临相好,到底未过明路,闻言,登时红透了脸,翻身朝里面。杨婶送游医去方氏处领钱,任婶拍了如玉一下儿,笑道:“天大的喜事,你臊个甚么,赶紧随我去二夫人面前,叫她与你开脸,与大少爷做妾。”
如玉坐起身来,道:“我即做出此事,少不得要厚了脸皮,讨个名分的,不过我是甚么身份,顶多求个通房罢了,哪敢奢望做妾。”
任婶只是笑,道:“你信我一回,二夫人必定叫你做妾。”
如玉不知她为何如此笃定,忐忑着随她去了,跪倒在方氏面前,羞道:“请二夫人责罚。”
方氏心里乐开花,亲手扶了她起来,笑道:“这是喜事,我怪你作甚。”说着命任婶搬凳儿,叫她坐了,又命杨婶去厨下炖鸡汤。
如玉受宠若惊,坐在那里,不知作何言语才好。方氏不等她开口讨名分,主动道:“这可是张家长孙,你有功的,等伯临回来,我与你摆上两桌酒,抬你做个正经妾室。”
如玉且惊且喜,又朝地上跪,方氏忙将她拦住,嗔道:“你如今身子娇贵,莫要动不动就跪,往后见了我,都不必行礼。”
如玉平日冷眼旁观,对方氏有几分了解,方氏待她越好,她越不安,待到出来,她拉着任婶问道:“二夫人若是想惩治我,劳烦任婶通风报个信,我定当报答。”
任婶晓得方氏心思,拍着她的手笑道:“且放一百个心,二夫人是真心待你好,你只消记得她的恩情,凡事站在她那边便得。”
如玉有些听不懂,道:“我是张家人,不站在她那边,能站到哪边去?”
任婶但笑不语,将她送回房去,又叮嘱了好些注意事项,方才离去。如玉靠在床边发了会儿呆,将方才情形一一理顺,才记起方氏说要抬她做妾,是得等到张伯临归家后。她想了想,起身去寻任婶,含羞问道:“任婶,你可晓得,有了身子,要几个月才显怀?”
任婶将她腰身打量一番,道:“这可不一定,有的人三个月就显了,有的却四、五个月才显。”
如玉咬了咬下唇,追问道:“到底是三个月,还是四、五个月?”
任婶笑了:“各人自有不同,该显时不就显了,这有甚么好问?”
任婶是张伯临奶娘,如玉拿她当了半个自己人,小声道明担忧:“游医说我这都两个多月了,万一三个月就显怀,挺个大肚子摆酒,羞煞人哩。”
任婶晓得方氏不愿张伯临回来成亲,便安慰她道:“生了儿子才得名分的妾多着哩,休要担心。”
如玉虽愿意做妾,但只愿做有脸面的,因此不爱听这话,沉默一时,辞别离去。她回到房内,思忖半晌,还是去寻了张仲微,道:“我瞧二老爷与二夫人成日着急,大少爷一直这样躲下去,也不是个事。”
张仲微问道:“你晓得他躲在哪里?”
如玉不肯讲那主意就是她出的,故意装作想了一想,道:“我隐约听大少爷提过,后面有座山上,有所破庙……”
张仲微曾由张伯临一道去过那里,一听就明白,道:“我晓得了,我这就去叫他回来。”
第六十七章 任婶献策
第二日,张仲微到书院告了半日假,上山寻到张伯临,劝他回家。张伯临还道是张梁与方氏妥协,欢喜问道:“爹娘同意我不娶李家小娘子了?”
张仲微道:“不是,是如玉叫我来寻你的,至于缘由,我却是不知。”
张伯临道:“他们不点头,我不回去。”
张仲微劝不动他,无法,只得独自下山。他理解张伯临心思,暗道,哥哥不愿意娶李家小娘子,大概与他非要娶林依是一个道理,遂起了帮他的心,又想到林依素来是个有主意的,便寻到她,将事情始末讲了,请她帮忙想个法子。
林依正逗弄黑七郎,教他躺下与握手,闻言玩笑道:“叫他寻个更有权势的小娘子,捏保二老爷与二夫人就不逼着他娶李家女儿了。”
张仲微急道:“我讲正经的,莫要开玩笑,若哥哥娶了他不愿意娶的人,成日家宅不宁,如何是好?”
在林依眼里,张伯临是最遵守礼教,这回肯为了婚姻幸福,与双亲抗争,倒是出乎她意料。她站起身,想了一时,与张仲微出了两个主意,一是去方氏面前,告诉她有后台的儿媳不好降服;二是去与张梁讲张八娘的不幸婚事,期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不让儿子走老路。
张仲微将这两个法子都用了,却全不好使,方氏自然不愿意李家小娘子进门,但却无能为力;张梁认定张八娘的苦只是暂时的,不肯听劝。张仲微无计可施,只好去与如玉道:“我没得法子,帮不了哥哥,看样子他一时半会儿是不肯回来了。”
如玉大急,肚子里的消息,可是不等人,她欲亲自上山去寻,又怕动了胎气,想写个纸条托张仲微带去,却不会写字,最后想出一招,拿笔画了个大肚子的女人,将画儿折严实了,交与张仲微道:“劳烦二少爷,把这个与大少爷送去,他看了便会回来了。”
张仲微将信将疑,带了那张纸再次上山,转交张伯临。如玉的画极浅显,张伯临一看便知,问道:“真是如玉画的。”
张仲微点头,道:“我骗你作甚。”
张伯临突然就焦急起来,忙忙地把几件衣裳扎作个包袱,甩下张仲微先奔回去了。张仲微莫名其妙,但张伯临肯下山,总归是好事一件,便挠了挠头,不作他想。
张伯临风刮似地冲回家中,进到如玉房中,将门一栓,急问:“此事还有哪个晓得?”
如玉明白他所指何事,抚上小腹,脸一红,答道:“二夫人、任婶和杨婶,都晓得了。”
张伯临听说张栋和张梁都还不晓得此事,暂时松了一口气,又问:“我娘怎么说?”
如玉摆弄着衣角,羞答答道:“二夫人说要摆酒,抬我做妾。”
张伯临急道:“胡闹。”
如玉一愣,随后泫然欲泣,道:“我晓得自己配不上大少爷,但你总得看在我肚里这块肉的份上,与我个名分。”
张伯临连忙上前捂她的嘴,叫她小声些,道:“就是这块肉惹事,都怪我一时冲动,没能忍住。”
如玉哭了出来,道:“这是你亲骨肉。”
张伯临忙拍她的背,哄她道:“不怪你,是我的错,不该在孝期闹出事来。”
如玉道:“你不是出了孝才去雅州的么,怎么没出孝。”
张伯临不好意思起来:“傻妮子,你又不是现在才怀上的。”
如玉闻言,脸上立时发烫,捂了脸不敢看他。张伯临扯下她的手道:“不是害羞的时候,赶紧商量商量该怎么办,此事若被有用心之人发现,我的前程可就毁了。”
其实乡下人家,规矩并不严,如玉不以为然道:“我有个弟弟就是孝期生下的,另个顶多讲两句闲话罢了,又不能真把你怎样。”
张伯临又急起来:“祖宗,闲话也可大可小,来年我就要赴京科考,若被教官知晓此事,就算能及第,也分不到甚么好官职。”
如玉的手,不知不觉抚上小腹,她身份卑贱,孩子乃是她安身立命之本,虽然来的不是时候,但仍旧珍惜,舍不得放弃。
张伯临见她不作声,问道:“你不愿做官宦家的妾?”
如玉虽未见过官宦家的妾,官宦家的娘子——杨氏,她却是天天见着,那通身的气派,就是穷了,也叫人心生羡慕。她犹豫道:“二夫人……”
张伯临生起气来,道:“我娘糊涂,你莫要学她。”
如玉思虑一时,心道,她甚么身份地位,一个丫头而已,若张伯临存心不要这孩子,多的是法子叫她小产,他既还晓得来同她商量,想必心里还有她,以其叫他强逼着打胎,倒不如主动些,还能讨上几分欢心,反正她还年轻,只要笼络住男人,不愁再怀孩子。想到此处,她流着泪扑到张伯临怀中,哭道:“只要你好,叫我作甚么都甘愿,只可怜了我们的孩儿,还未见过世面就……”
张伯临心有愧疚,紧搂了她,安慰道:“你打掉孩子,我仍旧抬你做妾。”
这话冲淡了些许悲伤,如玉勉强笑了一笑,道:“二夫人极看中这孩子,她那里如何去讲?”
张伯临气愤方氏太糊涂,道:“先斩后奏,待事情办妥再与她说。”
如玉却不愿意,道:“大少爷也替我想着些,若这孩子不明不白掉了,二夫人定要怪我不当心,不知怎么罚我呢。”
方氏的手段,张伯临见过不少,闻言犹豫起来,想了一下,道:“那我去与她讲。”
如玉见他还是有担当的,高兴起来,含泪笑了。张伯临又抚慰了她几句,起身去寻方氏,掩了房门,磕头道:“娘,孩儿不孝,惹来大祸,望娘救我。”
方氏唬了一跳,难道他不是因为李家小娘子才去的山上,而是犯了事?忙问:“出了甚么事,莫要慌,有娘呢,赶紧讲来。”
张伯临又磕了头,道:“如玉有孕,娘想必已知晓,孩儿糊涂,祖父孝期犯下如此大罪,怎生是好。”
方氏“嗐”了一声,抚着胸口道:“傻小子,差点吓死为娘,我还道多大的事,原来是这个。”
张伯临急道:“这还不算大?若到了官场,定会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方氏道:“咱们村孝期生娃的人多的是,你现在还是布衣一名,怕甚么。”
面前此人愚蠢透顶,偏偏是自己亲生母亲,骂不得,打不得,甚至顶撞不得,张伯临只觉得太阳|岤突突直跳,平复半晌心情,方道:“娘,官场上的事,你不懂得,我还指望着进士及第,大展宏图呢,绝不能因此事断送了前程。”
方氏气道:“我不懂得?别忘了你舅舅也是个官。如玉怀的那孩子,我说生得,就是生得。”
张伯临哪里晓得,因李家小娘子嫁进张家已成定局,方氏就一心想在她生出嫡子前,先整出个庶出孙儿来,一是为了打压儿媳气势;二是趁机将如玉收为自己人,与她作个帮手。
张伯临坚决不肯留下如玉腹中孩儿,与方氏僵持起来。方氏正要发威,却见任婶不停与她打眼色,便住了口,道:“你且先回去,待我想一想。”
张伯临见她松了口,便先回去了。准备明日再来询问,临走时再三叮嘱,莫要将此事讲与旁人知晓。
方氏连连点头,待他一走,便问任婶何事。任婶怕张伯临还未走远,压低了声音道:“二夫人,大少爷可不比二少爷老实,你就算不答应他,他也要想方设法将那孩子除了去。”
方氏亦晓得张伯临的脾气,愁道:“这可如何是好。”
任婶一笑,出主意道:“二夫人,你就假装答应他,再借口要与如玉养身子,不好让她被新妇瞧见,悄悄将她藏起,待得孩子落地,再作打算。”
方氏刚才气焰高涨,真落到实处,又犹豫起来:“伯临说留下这孩子,影响他前程哩。”
任婶笑道:“大少爷如今已出了孝了,这孩子不过早了两个多月而已,二夫人待孩子大些再抱出来,瞒下两个月,谁人瞧得出来?”
方氏琢磨一时,大喜,道:“此计可行,两个多月的娃娃,与刚生下来的,兴许有差别,但一岁的,与那一岁零两个月的,哪个分得出来。”
任婶笑道:“哪消候那样久,我看半岁就差不多了。”
方氏心道,到底还是陪房贴心些,换了别个,哪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她欢喜之下,丢了两个铁板儿与任婶,任婶嫌少,又不敢说,暗自撇嘴,退了出去。
方氏越想越乐,等不得明日,当即就将张伯临唤了来,道:“我仔细想过你方才的话,觉着有理,孙儿还能再有,你的前程却不容一点儿耽误。”
张伯临见她终于想通,喜不自禁,磕头谢她。
方氏又道:“如玉小产,必要将养,若在你那里,定会惹人闲话,不如我送她去别处待数月,待得身子养好再回来。”
第六十八章 安顿如玉
张伯临机灵,疑道:“怎需要这样长时间?”
方氏装了不高兴的模样出来,脸一沉,道:“嫡妻就要进门,你屋里放个妾,成何体统。”
张伯临道:“现在她还不是妾,待到嫡妻进门再摆酒,就没问题。”说完却马上“呸”了一声,道:“口误,我才不娶李家小娘子。”
方氏明白,不论她甚么态度,李家小娘子都是要进张家门,她为了将如玉藏起来,便不再作鼓励张伯临的举动,而是站到了张梁那边去,道:“你做出此等丑事,还好意思说不娶?依我看,你娶李家小娘子最可靠,她家权势大,就算有朝一日你东窗事发,他李家也护得住你。”
方氏难得讲出这般有道理的话,张伯临还真听进去了,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此举方为上策,于是便与自己寻借口,暗道,若李家小娘子不如意,就再纳几个心仪妾,也是一样。
方氏见他不作声,猜到他被自己说动,便继续道:“等新妇进了门,你想怎么纳妾就怎么纳妾,她进门之前,你还是收敛些,别把如玉留在屋里,与李家留些脸面,不然惹恼了他们,往后事发,谁人与你作主?”
张伯临叫这话讲红了脸,忙奔了回去,将方氏的主意讲与如玉知晓。如玉不大愿意,磨蹭着不肯收行李。张伯临生气道:“我娘讲得有理,嫡妻进门前先有妾,是打她的脸,你先躲起来是正经,就算将来她进了门,你也须得小心伺候,不可逾越。”
他张口闭口嫡妻,如玉愣住,不知他怎么突然转了念头,乐意娶李家小娘子了。
张伯临气过,又婉言相劝:“都怪我做出这样的丑事,将来少不得还要靠李家权势维护,不多与李家小娘子些脸面,你日子也难过。”
原来他是为自己着想,如玉释怀,赶忙收拾好衣裳,道:“我不连累你,这就去寻二夫人。”
张伯临心下感动,将她手握了好一时,道:“我娘不会亏待你,你到了外面,好生将养,待李家小娘子进了门,我亲自去接你。”
如玉撒娇问道:“你不去看我?”
张伯临犹豫了一下,道:“若是得闲,就去。”
如玉点了点头,朝他脸上亲了一下儿,拎着包袱到方氏房里,垂泪道:“与二夫人添麻烦了。”
方氏却道:“为我自己孙儿打算,麻烦甚么。”说着命任婶搬凳儿叫她快些坐下。
打胎已成定局,方氏怎么还待自己这样好,如玉正惊讶,方氏已与任婶商量起来:“将她送到哪里养胎合适?”
养胎?如玉愣住。
任婶想了一想,道:“山上?”
方氏不喜:“山上潮湿,又没得屋住,如何是好?”
任婶进一步明白,方氏是真看中如玉腹中的孩儿,便想了一户妥当人家,道:“二夫人可还记得方大头?”
方氏欢喜道:“自然记得,我家远亲,银姐就是换去了他家。”
说完又犹豫:“听说银姐还在他家做妾呢,把如玉送去,她能不暗中使坏?”
任婶笑道:“一辈是一辈,二夫人若送个二老爷的妾去,她使坏是一定的,可大少爷的妾,与她甚么相干?”
方氏点头称是,向如玉道:“把你送去我远亲家住着,待孩子生下来再回来。”
如玉惊道:“大少爷的前程不要了?”
方氏笑道:“将孩子月份瞒下两个多月,便得。”
如玉忐忑,不言语。方氏道:“你怕甚么,万事有我呢。”
如玉心道,方氏是张伯临的亲母,怎会害他,必是有了妥当安排,于是爬下磕头,道:“谢二夫人怜惜。”
方氏忙道:“叫你莫动不动就磕头行礼,小心动了胎气。”说着命任婶将她扶起来,又去里正家借了一副滑竿,亲自送如玉去方大头家。
方大头领着银姐,还在田里忙活,家中只有方大头媳妇在,她迎出来将方氏等人接着,笑道:“甚么风把二夫人吹了来。”
她家亦有个小院,却远不能与张家相比,几间屋子,只有正房是瓦房,其余都是茅草覆顶。方氏随她进屋去,再一看,四面墙光光,未有粉饰,家什也仅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而已。她心有犹豫,望了任婶一眼,悄声道:“这般简陋,如何养胎?”
任婶暗自腹诽,张家也已穷了,不过还有个壳子撑着而已,竟嫌弃起别个来,便故意道:“那咱们到城里赁个屋子,再请个下人服侍……”方氏忙打断她道:“就是这里罢,去城里住,可得不少开销。”
方大头媳妇捧上几碗粗茶,方氏嫌弃,瞧了一眼就放下了,问道:“怎么他们在地里干活儿,你却没去?”
方大头媳妇笑道:“妻是做甚么的?既有了银姐,我就享享福。”
方氏想想自身,连个冬麦都指使不动,不禁嫉妒起方大头媳妇的御妾之道来。
方大头媳妇问道:“听说二夫人家未过门的儿媳林三娘,极是能干,我们还在播种,她地里的小麦就已收了,想必赚了不少钱罢,二夫人正是好福气。”
方氏听着此话,觉得十分刺耳,欲发作,又有求于人,只得按捺下来,先办正事。她到底还留有几分清明在,没直接说如玉怀的是张伯临的孩儿,只道:“我才买了个丫头,却发现是有孕的,正好我家缺个小子使唤,便想把她放到你这里住几个月,待孩子生的,养大些我再遣人来接。”
方大头娘子奇道:“二夫人家屋子多的很,何须到我家借住?”
方氏一时语塞,任婶忙救场道:“看着又不能使唤,叫人堵得慌,因此送到你这里来,眼不见为净。”
方大头娘子还是奇怪:“你家有钱,还怕买不起小子,自小养大,费钱费事。”
方氏已回过神来,忙道:“我们与大房分了家了,你竟不知?田少了一半,屋子也少了一半,正愁没地方给下人住呢。”
任婶顺着她的话道:“小子可比丫头贵多了,买不起。”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方大头娘子听了个迷迷糊糊,便不再追问详细,转道:“我家穷,可比不得二夫人家,恐怕没得多的口粮与这个丫头吃。”
方氏命任婶取出交子来,道:“这是一贯的,管两个月,须得日日与她炖鸡汤。”
两个月,一贯钱,吃饭有多的,喝鸡汤却是远远不够,方大头娘子不乐意,将头摇了一摇。方氏看了看如玉的肚子,咬咬牙,道:“那这算一个月的。”
方大头娘子勉强点了点头,道:“我是看在亲戚的份上。”
正说着,方大头二人从地里回来,听说了如玉借住的事,也道:“一贯钱住一个月,还要吃鸡,是我们亏钱哩,不过既是亲戚,亏些就亏些罢。”
银姐跟在他后头,见了方氏,暗自咬牙切齿,恨不得扑上去咬她一块肉下来,她在旁听见了他们言语,讥笑道:“二夫人真是贤惠,要帮二老爷养第三个儿子。”
方氏唬着脸道:“休要胡说,这不是二老爷的。”
银姐见她生气,愈发信了,不再理她,转头打量如玉,暗自琢磨心事。方氏晓得她误会,偏又不能讲出实情,勉强与张伯临惹麻烦,只得暗自叮嘱如玉提防银姐。如玉并不晓得银姐身份,很是奇怪,任婶与她附耳讲了几句,方才明白。她与张梁没得干系,与银姐无瓜葛,又自诩还算玲珑,便道:“二夫人放心,我不怕她。”
方氏闻言放了心,将她安顿好,与任婶离去。
回到家中,张梁见着她,问道:“伯临回来了?他若还是不愿意,拜堂那日就绑了他去。”
方氏得意道:“我已将他劝服了,你赶紧准备下定礼罢。”
张梁不曾想过她有这样的本事,惊喜赞了她几句,自去与张栋商议。张家两房都无钱,商议也得不出其他结果,一切只能从简。过了几日,定礼筹备妥当,八个彩色包袱,搁在了张家二房堂屋上,只等媒人送往雅州。
青苗跟着众人瞧了会儿热闹,回来与林依道:“三娘子,你也瞧瞧去,那几个包袱包得倒好看,却听人说,里头都是不值钱的物事。”
林依才卖过小麦,正忙着拨算盘算账,头也不抬,道:“休要胡说,小心二夫人听见,我可没功夫救你。”
青苗凑到她身旁看了一会儿,道:“三娘子,我想帮你,可你这画的弯弯曲曲,活似蚯蚓,谁能认得。”
她在林依教导下,已很认得几个字,但林依账本上记的,乃是阿拉伯数字,难怪她不认得。林依编了个理由,哄她道:“我是怕别人把账瞧了去,知晓了咱们家底,因此才写的暗记,你当然不认得。”
第六十九章 三礼已成
青苗恍然,忙道:“极该如此,外头那些,没几个好人,三娘子就该用暗记,就算他们将账本偷了去,也看不懂。”
又不是商业竞争对手,偷账本作甚么,直接偷钱便是,林依暗笑,将最后一笔帐算完。小麦不如稻子值钱,特别是在吃米多过吃面的四川,每斗只卖得铁钱六十文,虽有二十亩地,除去佃农工钱及各项开销,最后到手的,不足一百贯。但这对于林依来说,也是不小的数额,她有经验在前,这回没有丝毫犹豫,除了留下生活费用,其余的钱,一刻没耽误,第一时间换作了田地。
至此,她名下的水田,已超过了二十亩,地虽不多,但她家仅有两人一狗需要养活,足够了。她晓得杨氏是东京人,爱吃面食,便留了些麦子,叫流霞借了二房的石磨,磨成白面,做了一笼素馅包子,又擀了几碗面条。
杨氏见了这顿饭食,果然高兴,话都多了几分,与他们讲了个笑话,说是有名都官凌景阳,欲与东京一豪门孙氏小娘子成婚,又怕自己年纪太大,就叫媒人将自己的年龄匿报了五岁,待交礼时,才知这位孙氏小娘子比自己还大,一问才知,原来她匿报了十岁。
此事荒唐,桌上几人大笑,流霞笑道:“谁叫他不去相媳妇。”
相媳妇乃大宋风俗,待下过定帖,便由男家挑日子,选个雅致酒楼或园圃,或亲人,或媒人,或亲自前往,将媳妇相看,若男家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女子冠鬓中,谓之“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二匹,美其名是曰“压惊”。
此风乡间尤盛,林依也曾见过,笑了一时,突然想起张伯临的亲事,问道:“大少爷也要去雅州相媳妇?”
杨氏摇头道:“不曾听说。”
流霞笑道:“就算李家小娘子是个麻子脸,二房也甘愿认了,还相媳妇作甚?”
因张栋也是赞成与李家结亲的,杨氏瞪了她一眼,令她噤声。但这句玩笑话,还是流传了出去,等张伯临从书院下学回来时,就听见隔壁几个小子聚在草垛边笑话他:“张大郎,你不去相媳妇,不怕她是个麻脸?”
张伯临脸一红,忙跑去方氏屋里,要求去雅州相看李家小娘子,方氏暗忖,虽说婚事已铁板钉钉,但有这道程序,到底张家更有面子,便唤了张梁来,将张伯临的意思与他讲了。
张梁责备道:“明日媒人就动身去雅州送定礼了,多生一事作甚,赶紧将李家小娘子迎进门才是正理。”
张伯临本就担心新妇进门会压他一头,不曾想还没来,就已叫他在人前丢了脸面,便据理力争道:“我只不过去看一眼,又不是不娶她,我就随媒人一道去,耽误不了事。”
方氏也在一旁帮腔,劝张梁答应他。张梁一想,叮嘱媒人将张伯临看紧些,想是出不了事,便点头道:“那叫你娘准备金钗去,不许带彩缎。”
他这里同意了,张伯临正欢喜,方氏却期期艾艾起来:“家,家里哪里还有金钗,将银包金的拿一支去?”
张梁气道:“既是连金钗都没得,去丢甚么人。”
张伯临没想到家中已是穷到如此地步,忙闭了嘴,不敢再提相媳妇一事。
第二日,媒人带了张家那几只彩色包袱,前往雅州,将定礼送到李家正屋厅堂上。李家照着规矩,备香烛酒果,告祝天地祖宗,再请夫妇双全之人挑巾将包袱开启。
李夫人开了盒子盖儿,一一瞧过,与李简夫冷笑道:“草帖上就只列了几样见不得人的物事,我还道是谦逊,不曾想果然只有这几样,他们也好意思拿出手。”
李简夫怕媒人听见,忙道:“夫人,罢了,舒儿都十七了,再不嫁,后头的几个妹妹怎么办?”
后面的几个幺女,亦是李夫人所生,闻言便没了言语。女家接受定礼后,须得当日便回定礼,李家的回定礼物,已预先备好,除了依礼将男家所送酒肴茶果的一半回送,还有开合销金缬一匹,开书利市采一匹,箱用玉纱文虎纱。官绿公服罗一匹,画眉褐织一匹,籍用玉红条纱。叠金筐帕女红五事,籍用官绿纱条。叠叠喜须掠一副,盛线筐帕女红十事,籍用金褐择丝。劝酒孩儿一合,藉用紫纱。茶花三十枝,籍用红缬。果四色,酒二壶。媒氏生金条纱四匹,官褚二百千省。
李夫人备了回定礼,却不想送,与李简夫商议道:“张家定礼实在寒碜,咱们为何要与他们天大的面子,不如将回定礼减一半。
李简夫也觉得张家行事实在让人瞧不过去,便捋须犹豫。李舒在帘儿后听见,指使贴身丫头锦书出来道:“大娘叫我来问老爷夫人,她到底是不是你们亲生,为何连几样回定礼也舍不得。”
李简夫先笑了:“这个闺女,没大没小。”
李夫人也笑道:“罢了,便宜张家,与女儿撑脸面罢。”
锦书又道:“大娘还说了,兴许是张家真穷,拿不出像样的定礼来。”
李夫人听了这话倒还罢了,李简夫却不喜,心想到底是女儿家,还没嫁,就已向着夫家了。李夫人瞧他脸色,晓得他头一回嫁闺女,有些醋意,她暗笑不已,也不理他,自出去与媒人将回定礼交付。
李家的回定礼,在张家小堂屋堆得满满当当,引得无数人来瞧,青苗爱热闹,挤在人堆里瞧了一时,回来唤林依:“三娘子,你也瞧瞧去,李家的回定礼,可把张家的定礼比下去了,也不晓得二少爷与二夫人害不害臊。”
林依举了正在绣的一个鞋垫子,拍了她一下儿,道:“是要去瞧瞧,不然有人为与你提亲,我都不晓得如何回定。”
青苗立时就扭捏起来:“怎么扯到我身上……”
黑七郎走过来,与她摇尾巴,林依问道:“喂饭了没?”
青苗答道:“喂过了,还浇了点儿肉汤。”
林依摸了摸黑七郎的脑袋,道:“他也大了,该送去看菜园子了。”
她赶着将鞋垫绣好,与田氏送了去,谢她帮自己看了这样久的菜地。田氏见那双鞋垫很是素净,正适合她用,就笑了,道:“谢甚么,我又不是没吃你家的菜蔬。”又问:“大少爷要娶妻,二房那边收回定,下聘礼,刷新房,热闹着呢,你没去瞧瞧?”
林依道:“我哪敢去与二夫人添堵,倒是你闲着无事,怎么没去帮忙?”
田氏幽幽叹道:“我一个寡妇,喜庆的时候,我怎能去露面,朝屋里藏还来不及。”
林依笑道:“我也是个不敢去吃喜酒的,到了他成亲摆酒那日,我陪你在屋里吃。”
田氏最是怕形影单只,听说她愿相陪,高兴起来,拉着她的手,讲了好一会子话。
宋人在行定聘礼的过程中,凡逢节日,男家都要朝女家送礼,谓之追节。方氏与张梁商量:“家里要准备成亲那日的席面,哪有余钱来备那么些礼,不如把聘礼与财礼并行,早些送了,好定下婚期。”
张梁犹豫道:“无钱的人家,才这样行事呢,李太守会不会怪罪?”
方氏将脸一别:“那你准备礼钱罢。”
张梁暗骂,家穷还不是因为你不会当家,但已然穷了,说甚么都是无益,只得采纳了方氏的意见,忙忙备齐了聘、财二礼,再遣媒人去雅州。
李夫人见到媒人,皱眉道:“张家穷到如此地步?”
李简夫劝她道:“定礼都收了,还嫌这一步?”
李夫人想到李舒极为丰厚的嫁妆,忍不住又嘀咕:“便宜张家了。”
李简夫听到这话,斥道:“妇人见识,我这般厚待张大郎,只要他有能耐出仕,必定对我感激不尽,我这一派,又多一助力。”
李夫人不懂朝堂上的那些,撇了撇嘴,没有作声。
至此定、聘、财三礼已成,张李两家通过媒人来往,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底。方氏对此很不满意,抱怨道:“大热天的,席面上吃不完的饭菜都得馊了。”
张梁不耐烦道:“馊了就馊了,拿去喂猪。”
方氏道:“咱们家哪里还有猪。”
张梁不管家事,不晓得猪圈已易了主,奇道:“那间成日锁着的屋子,里头总有猪叫唤,难道不是猪圈?”
方氏恨恨道:“那是林三娘喂的,我把猪圈租与了她,一年五百文。”
张梁怔道:“咱们家竟连猪都喂不起了?”
方氏见他是要发脾气的模样,连忙朝后退了几步,免得被板凳砸中,道:“你莫急,新妇嫁妆丰厚,待她进门,咱们就又兴头了,再说她官宦小娘子,必定见不得咱们家喂猪,还是不喂的好。”
张梁不甚在意儿媳妇嫁妆,只一想到有了李简夫这位亲家,就是吃完饭摆龙门阵,也能压得住人,更不消说儿子们的似锦前程。他越想越乐,就忘了去打骂方氏,自出门唤张栋吃酒去了。
方氏见他出去,才松了一口气,挪到椅子上坐了,命任婶取账本,准备张伯临成亲的各项事宜。
第七十章 伯临成亲
七月初,张八娘产下一子,张家接到消息,全家喜气洋洋。方氏亲自准备了鸡鱼蛋等物送了去,谓之“送蛋汤”。张梁与两个儿子道:“当初你们都劝我莫与李家结亲,免得让伯临走了八娘的老道,现在看如何?”
林依直庆幸张八娘终于熬出了头,将出钱来,向杨氏买了一只母鸡,与张八娘送了去。
七月底,张伯临婚期至,因雅州与眉州路途遥远,因此省去了催妆与铺房一节,新妇到达眉州后,直接上花轿,抬往张家拜堂成亲。
新妇进门,照例要先拦门,乡下人都爱热闹,围成一群,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方氏坐在堂上,等着新人来拜,又问任婶林依何在。任婶到拦门处看了看,回报道:“林三娘没来。”
方氏存心想让林依瞧瞧官宦儿媳的气派,好打消她嫁入张家的念头,便命任婶务必要请林依来吃酒。
任婶问过青苗,寻到田氏房中,笑道:“三少夫人,三娘子,二夫人请二位去吃喜酒。”
田氏淡淡道:“我一个寡妇,吃哪门子喜酒,莫冲撞了新妇。”
任婶请她,本就只是客气,眼睛只盯着林依,道:“请三娘子赏脸,去吃杯喜酒?”
林依惊讶抬眼,任婶何时变得客气起来,其中定有缘故。她细一思忖,今日是张伯临大喜的日子,方氏虽讨厌,张伯临待自己却还算友善,实是该去吃杯酒的,再说今天怎么也轮不到她做主角,方氏应该不会针对她。
想到此处,她与田氏抱歉道:“说好陪你的,却要出去,你且先坐坐,我马上就回来。”
田氏不甚介意,道:“去罢,多吃几杯,不必管我。”
林依便随任婶去了,此时已拦完门,正在撒谷豆。她站在一旁瞧了会儿热闹,就见李家小娘子由两名亲信丫头扶持着下轿来,踏上青布条——大宋规矩,新妇自下轿起,双脚不能着地。旁边有几名送亲的女客在嘀咕:“张家怎么这样穷,连个青锦褥都没得。”
流霞听了,直觉得好笑,与青苗道:“二房恐怕连甚么是青锦褥都没见过罢。”二人头凑着头笑开来,林依连忙把青苗拉走,道:“莫要瞎说,与大少爷几分面子。”
青苗点头,道:“大少爷还算不错,没跟着二夫人欺负咱们,那我再不说了。”
林依见厨房门口围了几条猫狗,问道:“黑七郎呢?”
青苗道:“人多手杂,我将它留在屋后看菜了。”
林依笑道:“只他最忙。”
二人商量,要去向杨婶讨几根骨头与黑七郎送去,正说着,突然听见堂屋那边吵嚷起来,青苗自己爱吵架,也爱看别人吵架,马上拉起林依的手跑过去,道:“三娘子快些,准是二夫人。”
二人挤进人堆一瞧,还真是方氏,她正被几句送亲客围着,急急辩解:“乡下哪来这么多规矩,不信你问。”
原来城里风俗与乡下有不同,拦过门,撒完谷豆,还有跨鞍、坐虚帐等诸项程序,但乡下没这许多讲究,撒过谷豆,直接就是进堂屋拜堂了。
女家认为规矩不全,新妇受了委屈,方氏认为李家仗势欺人,强人所难。双方人马争吵多时,眼看着吉时就要过了,尚还蒙着盖头的李舒遣锦书来传话,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是来了眉州乡下,就要遵照乡间习俗。送亲客们见她发话,这才罢休,勉强散隔世,让出路来。
张伯临手执槐筒,身挂红绿彩,绾了同心结,挂到李舒手上,再面向她倒行,将她引至堂前,二人并立。张家一双全女亲,用秤挑开李舒盖头,请新人行参拜之礼。来吃喜酒的乡民,全挤
北宋生活顾问第15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