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 北宋生活顾问

北宋生活顾问第6部分阅读

    北宋生活顾问 作者:肉书屋

    北宋生活顾问第6部分阅读

    老太爷还未大敛,咱们就违他的意来退亲,叫人讲闲话呢,且再等一等,待得出了孝,再作打算。”

    任婶恭维笑道:“二夫人好谋算,她离了张家,怎么活命,说不定还没等到二夫人出孝,已先饿死了。”

    杨婶听到这里,已是心急如焚,一路跑到林依房前,拍着门道:“三娘子,二夫人要赶你出门哩。”林依在里头应了一声,再无下文。杨婶以为她是被吓到了,忙安慰了她几句,又道:“赶紧想想辙,二夫人怕是就要过来了。”林依苦笑道:“门锁着,我能有甚么法子,老太爷去了,我又被冤枉着,被赶是迟早的事。”

    杨婶急道:“二夫人从你屋里搜出的钱,已被二少爷应下了,他为着此事,被二夫人和二老爷打了好几下,双手肿得似包子哩,你为了二少爷,也不可轻易言弃撒。”

    林依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张仲微不知此事乃方氏设计,准以为那是卖络子的钱,这才去认了。她自认对不住张仲微,但却也只能默默道歉,别无他法。

    杨婶听不到回应,急得直抹汗,可她也想不出甚么妙计,只得去寻张仲微,将方氏的图谋告知于他,叫他帮忙想想法子。张仲微闻言且惊且悔,趁着方氏又进了灵堂,奔至林依房门前,将自己去灵堂揽责一事告诉她,自责道:“定是我这般举动,反惹恼了娘,哥哥讲得对,我就是个傻小子。”

    林依将实情讲与他听:“任婶搜出的钱不是我的,乃是她栽赃陷害。”

    张仲微听见,更是后悔自己鲁莽,懊恼得讲不出话来。林依听见外头没了声响,猜到了他的情绪,忙道:“与你不相干的,是我忘了提醒你。”

    张仲微将拳攥了一攥,似是下定决心,道:“你等着,我去劝我娘,叫她莫悔婚,定娶你过门……”

    林依穿越到大宋,已是第三个年头,深知婚约于一名女子的重要意义,她与张仲微同院儿相处两年多,说没有些许感情,那是假的,何况张仲微待她一门心思,实是良人之选,只可惜方氏近些年变本加厉,叫她不敢想象今后会有一位恶婆母。

    她深叹一口气,打断张仲微:“别拦你娘,随她去罢。”

    “这是甚么话?”张仲微一愣。

    林依又是一声叹息:“我们,就这样算了罢。”

    张仲微大惊失色,不顾手上疼痛,死命扒着门道:“你说甚么,甚么算了?你不要怕,你放心,我一定娶你进门。”

    林依满腹心事,却不好与他道得,古人崇孝,纵使张仲微百般抗争,娶她进门,她也得日日在方氏面前侍候,逆来顺受,试问,有这样一个仇人似的婆母,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她不是没想过要改变,也不是没有努力,只是接连被陷害,接连被冤枉,实在是累了。

    张仲微在门外连连追问,却怎么也等不来林依的回答,他怕待得久了,被方氏瞧见,只好起身回房。杨婶正在他卧房门口等着,见他失魂落魄地回来,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如何?”

    张仲微无力摇头,进屋瘫坐,道:“三娘说……算了……”

    “甚么叫算了?”杨婶急问,张仲微却似失了魂一般,任她怎么问也不回答。

    杨婶无法,只得匆匆去寻林依,问她意欲如何。林依坐在地上,背靠着门,道:“二夫人为何赶我,还不是想要退亲,我准备……若是她开口,我便应下。”

    杨婶大急,道:“三娘子,莫犯糊涂,且不论二少爷待你情意如何,单这‘退亲’二字,就能让你再寻不到好人家呀。”

    方氏到底是张仲微的亲娘,有些话,林依不好与他讲,但却愿意同杨婶倒倒苦水,便道:“这道理,八娘子早就与我讲过,我怎会不晓得,只是,哪怕寻个穷人家度日,也比天天受婆母折磨的好。”

    杨婶能够想象到,若林依嫁入张家,方氏会怎样待她,她突然觉得词穷,再讲不出劝告的话来。她朝张仲微卧房的方向看了看,犹豫道:“二少爷……”林依心里也不好受,打断她道:“咱们这里讲得热闹,若二夫人真个儿要退亲,我又能怎地,任人宰割罢了,难不成要我跪倒在张家门首,哭喊着‘我要嫁与二少爷’?”

    杨婶仔细一想,前头还真是无路可走,她也忍不住抹起了眼睛,道:“二少爷小儿时就对你上了心,日日朝林家跑,前两年见你大冬天被族中叔父罚跪,冻得脸色泛青,忙忙地跑回家求了老太爷,这才将你接到了家中来……”

    林依想起曾经过往,自她穿越到大宋,竟没过一天好日子,除了受苦,还是受苦,好容易有个关心自己的人,也只能落得两散下场,她想着想着,忍不住落起泪来。

    〖正文第二十五章各退一步〗

    杨婶听见哭声,忙住了嘴,叹了声“三娘子命苦”,重回厨下做饭。她前脚走,方氏后脚至,命任婶将门打开,叫林依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就离开张家。

    林依实话实说道:“我独身一人,撑不起门户,离了张家,会受人欺辱。”方氏冷笑道:“关我何事?”林依朝她跟前走了几步,道:“我偷金姐卖身契一事,是真是假,夫人心里清楚;银姐的‘卖身契’,倒是有一张在我手里,二夫人莫要忘了。”

    方氏一惊,忽地记起,自己曾伪造过一张银姐的卖身契,确是在林依手里,她生怕林依去张梁跟前翻旧账,忙命任婶搜屋子。但林依既然敢讲这话,自然是有准备,岂会让她把物事搜着,任婶翻箱倒柜好一气,还是摇了摇头。方氏深悔自己办事不周全,逼问林依几句,未果,只好长吸一口气,不甘不愿道:“各退一步罢,我不赶你出门,你也莫掀我的过往。从今往后,你搬到偏屋去住,按月把房租和饭食钱,如何?”

    林依已不愿与她过多纠缠,完全是为了活命,才拿她伪造的卖身契来说事,此刻见这条件尚可,便点了点头,转身去收拾行李。方氏心里憋了气,一面朝堂屋走,一面吩咐任婶:“待吃过饭,将银姐住过的屋子收拾出来与她住,家具搬空,只留一床一柜一桌,这个月的房租和饭食钱,记得收上来。”

    任婶心领神会,点头坏笑道:“她哪里有钱把,瞧我到时怎么收拾她。”一主一仆到得堂屋,桌上已摆好了饭,张梁坐在桌前,黑沉着脸,正在责问杨婶:“晚上吃稀的也就罢了,为何中午也没得捞干饭吃?”

    杨婶回道:“米没了,下午我去买。”

    方氏忙道:“买粮的钱就在我桌上搁着,你且去取来,吃过饭就去。”又向张梁道:“亏得我把粮食卖了,家中虽说没了米,但好歹还有钱,若是照着爹的意思全分给村里人,现下咱们恐怕连稀粥都没得喝。”

    此话正是张梁的想法,但心里想是一回事,讲出来是另一回事,他狠瞪了一眼过去,斥道:“怎可讲爹的不是,孩子们还在跟前呢。”

    方氏自知失言,忙住了嘴,亲手与他盛稀粥。正吃着,杨婶提了一串钱过来,禀道:“二夫人,这钱不够使。”方氏奇道:“又涨价了?”张梁更奇,问道:“如今一斗米卖几多钱?”

    杨婶答道:“洪水才过,闹饥荒哩,一斗米,怎么着也得五百出头才买得到。”

    张梁吃了一惊:“这般的贵?”又问方氏:“咱们家的粮食,你是几多钱卖出去的?”

    方氏期期艾艾,不肯作答,张梁追问不已,她实在躲不过,只好开口答道:“那时粮价还未涨得这般厉害,是一百七十文一斗卖的。”说完,她见张梁脸色突变,连忙又补充道:“平日的粮价,只有一百六十几文,我还多卖了几个哩。”

    平日的粮价,按铁钱算,大约在每斗一百三十文至一百七十文之间浮动,若是运到成都府,能卖两百文,如今遭灾,正是粮价飞涨的时候,张梁听到方氏报的价这般的低,气的差点掀了桌子,指着她的鼻子“你,你,你”了半日,憋出一句话:“你给我滚回娘家去,免得把我张家败光了。”

    无缘无故被赶回娘家,乃是大耻辱,方氏惊呆住,张伯临忙拉了张仲微一把,双双离桌跪倒,求张梁道:“爹息怒,外祖家是书香门第,娘自小读书习字,于买卖一事上难免有所欠缺……”

    张梁不过是一时气愤,方出此言,总不能真因为家里亏了钱,就将方氏赶回娘家去,此时见两个儿子求情,便就了这个台阶下了,闷哼一声,不再讲话。当家理财,乃是正妻本份,方氏没有做好,自知理亏,低眉敛目,殷勤服侍张梁吃饭,可惜她上了年岁,远没有美妾服侍那般赏心悦目,张梁嫌恶地瞧了她一眼,挥掉她夹菜的手,回房去了。

    方氏被打掉了筷子,却不敢生气,还连声吩咐任婶,叫她把饭菜与张梁送到房里去。

    张家不过小富而已,受不起大打击,这粮食一买一卖,亏了许多,张梁心中烦闷,吃不下饭,只命任婶将碗搁下,重回灵堂守着。他在灵堂内走了几圈,发现四只大盆里的冰所剩不多,遂唤了任婶来,叫她去方家再借一回冰。任婶是方氏的人,听了这吩咐,很是高兴,暗道,只要二老爷还有求着方家的时候,二夫人就无被赶的烦恼。她走到方氏面前禀明,拿了新书的借条,赶往方家。

    不料,王氏却不肯再借,抖着手里的好几张借条道:“已借了五回了,何时是个头撒,你去跟你家二老爷讲,先把前头几回的冰还清了,再来借第六回的。”任婶是从方家出来的,深知王氏禀性,晓得求情也是无用,不如省下时间赶路,于是没有多话,一路跑着回到张家,向方氏道明王氏意图。

    方氏愁道:“还是热天,哪里去寻冰,不如折算成钱还她,咱们一共借过五回,每回两箱,通共是十箱子冰,你再去问问,看她要好多钱。”

    任婶暗暗叫苦,虽不算太远,几个来回,也是好几里地,累死个人哩,她不敢抱怨,喘着粗气又到方家,问王氏那十箱子冰的价钱。王氏却是会打算盘的,噼里啪啦拨了起来,任婶瞧着她的手,只觉得眼前一阵眼花缭乱,还未瞧清,已听得她在报数:“每箱一千文,十箱乃是一万钱。”

    任婶目瞪口呆:“粮价算高了,一斗也只要五百来文,你这一箱子冰,比一斗粮还贵?”

    王氏轻蔑瞧她一眼,道:“粮食虽贵,却满大街都买得着,你去买一块冰来我瞧瞧?”

    任婶不吱声了,整个眉州,家中有地窖储冰的人家,掰着手指头数得过来,大热天的冰,的确是拿钱也买不到的物事。她正烦恼,忽地想起,她不过是一个下人,二夫人遣她来打听价钱,问到了便罢,至于还不还得起,还是丢给主人去操心罢。她想通了关节,忙不再与王氏费口舌,行礼辞过,赶回家中,将王氏的意思,报于方氏知晓。

    〖正文第二十六章趁火打劫〗

    方氏听说王氏要价一万钱,不敢置信,却又无可奈何,踌躇再三,觉得这数额太大,自己作不了主,便命任婶讲张梁请来,与他商议。张梁听得“一万钱”三字,眼瞪得老大,怒道:“你娘家讹人。”

    其实方氏在心里,早把王氏骂了好几遍,但却见不得别个讲她娘家的不是,便还嘴道:“大热天的,冰是稀罕物件,本来就贵,再说我借冰来,又不是自个儿享用,乃是为了爹,所谓百事孝为先,你怎能因着我为爹花了钱,在这里发脾气?”

    张梁认定王氏是敲诈,却被方氏这一番大道理顶得哑口无言,他一腔火气无处发泄,恼道:“既是你娘家千好万好,你还待在我们张家作甚。”说着唤任婶,叫她取一万钱的会子,陪方氏上娘家去住几日。

    无事回娘家,可不就是变相被赶,任婶着慌,忙道:“家里有会子,又不是铁钱笨重,我一人去便得,哪消二夫人亲自跑。”说着,自方氏手里拿过钥匙,开了钱匣子,取出几张交子,意欲独自出门。张梁见一个下人敢违自己的意,更加气恼,骂道:“你们方家无一人是好的。”

    任婶还要再劝,方氏却开口道:“就听老爷的,收拾几件衣裳,咱们瞧八娘去。”任婶瞧着张梁气呼呼地摔门而去,急道:“我去寻两位少爷来。”方氏拦了她,笃定道:“冰还没借着呢,他总有来接我的时候,怕甚么。”

    任婶一拍大腿,喜道:“怎地忘了这茬,咱们这就回去,等着二老爷来借冰。”她觉着方氏抓了张梁的软肋,无甚担忧,简单收拾了两件衣裳,梳洗的家伙也不带,就扶着方氏出了门。

    她们到了方家,王氏接着,头一句话就是问钱,方氏叫任婶将交子递与,换回借条来,细细瞧过,当场撕碎。任婶记挂着张家来接的事,央王氏道:“我们二老爷遣人来,才借冰与他。”

    一箱子冰一千钱,多好赚的事体,王氏才不听她的,收好交子便唤人来,叫他们赶紧送两箱子冰去张家,笑道:“亲家老爷如此爽快,有借有还的,我怎能不借?”

    任婶急得跳脚,冲到外头去拦挑冰的人。甚么样的主人,养就甚么样的下人,那四个挑夫甚是跋扈,看也不看她一眼,随手一推,将她推倒在地,挑起箱子走了。

    两箱子冰顺利挑到张家,几个挑夫得过吩咐,十分热情,见张家人手不够,主动将箱子抬进灵堂,先到灵前磕了头,再将冰一一倒进四只大盆。张梁很是奇怪,问道:“你们家夫人没得话讲?”为首挑夫答的话,与王氏的如出一辙:“张二老爷有借有还,我家夫人有甚话好讲?您家若还有要冰的时候,使人来知会一声便得。”

    张梁见他这般客气,倒有些过意不去,道:“这两箱子冰,可还没打借条。”那挑夫一面将空箱子往外搬,一面笑道:“您家夫人在我家住着呢,打借条不是极便宜的事,您放一百个心。”他走到门口,突然记起王氏的叮嘱,回头补了一句:“张二老爷,咱们夫人说了,天气愈发热了,冰要涨价,这两箱子冰,须得各加一百文,总共是两千两百文。”

    另一个挑夫拉他道:“方夫人晓得就行了,你有的没的讲这么些作甚,张二老爷可是大孝子,莫非还会为了两百文的冰钱与你讨价还价?”

    张梁满腹的怨言被堵了个严实,气得浑身直颤,想骂几句,孝子的帽子又戴着,生怕落了人口实,直到方家的挑夫去得远了,才走到门口狠骂道:“落井下石,你们方家一屋子的狼。”

    杨婶在屋檐下瞅了好一时,见他骂性正浓,忙一路小跑到林依屋里,催她道:“趁他们都没空,你赶紧收拾物事,钱财甚么的,先拿过去藏好,免得被人瞧见。”林依感激点头,将一盒子笔墨纸砚拿出来,劳她先搬过去,再关了房门,爬到床下,使个小铲子,挖出地下埋藏的三百文钱,再加上黄铜小罐里的零散铁钱,总共三百五十二文,她将这钱放到一起,寻了块巾子包了,塞进衣箱里。刚忙完,便听见杨婶敲门:“三娘子,我来帮你搬箱笼。”

    林依忙去开门,谢道:“亏得有你帮我,八娘子留给我的衣裳,足有两大箱,我一人哪里搬得动。”

    杨婶进了屋,却不动手,站在墙边笑得神秘:“我一个老婆子,没那把力气,另有人来与你搬。”

    林依朝门外一看,张伯临与张仲微站在那里,一本正经:“我们来搭把手。”林依看了杨婶一眼,颇有些埋怨,杨婶晓得她的担忧,忙道:“二夫人被赶回娘家去了,二老爷在房里生闷气,外头无人的。”

    她这话,是为了宽林依的心,却把门口的两兄弟唬了一跳,张伯临几步冲进屋里来,急道:“我娘不是回娘家还钱么,休要胡说。”张仲微疑道:“卖粮亏钱一事,爹不是不再追究了,怎会将娘赶回去?”

    杨婶被他们一人抓着只胳膊,也急了,忙道:“因着二夫人将粮食低卖高买,家里亏了钱,二老爷已是气恼万分,正这当口,方家还来打劫,一箱子冰就要价一千钱,两位少爷自个儿算算,咱们家通共亏了多少?”

    即便两兄弟对家中钱财数目不甚清楚,也大略能猜到这两笔钱算在一处,对张家乃是大打击,怨不得张梁发怒,要将方氏赶回娘家去。亲娘被赶,他二人很是难过,俱垂了眉眼,不再开腔。杨婶暗叹,方氏再有不是,也是亲娘,做儿子的只有护的,没得嫌的,难怪林依生了退意。她瞧着这场面有些尴尬,忙出声打岔道:“两口箱子呢,怎么个搬法?”

    两兄弟回过神来,想起此行目的,忙将心事按下,先挽袖子,准备搬箱笼。林依悄悄将张仲微的手打量一番,轻声问他道:“你的手还红肿着,放着我来罢。”张仲微摇了摇头,称:“不碍事。”张伯临取出袖子里藏的麻绳,道:“咱们有备而来,不消他用手。”他俩时常帮着家里做农活,手下很是麻利,三两下就将箱子绑好,留出麻绳两头,系在一根长扁担上,一人担了一头,轻松朝偏房去。

    〖正文第二十七章意外之财〗

    两只大箱子稳稳当当搁至床下,林依福身道谢,张伯临张仲微兄弟担心着方氏,没有久留,朝正房去寻张梁求情去了。

    林依瞧着他们神情忧虑,问杨婶道:“二夫人真是被赶回去的?不是你听错了罢?”

    杨婶道:“我扯这谎作甚么,你且瞧着,二老爷不使人去接,二夫人没脸面回来。”

    林依将屋中唯一一把椅子搬来,请杨婶坐了,自己则坐到床沿上,又问:“一万钱虽不少,可那是王氏趁火打劫,与二夫人甚么相干,二老爷能为这个就赶她回娘家?”

    杨婶朝她那边凑了凑,道:“种地的人,都是看天吃饭,今年遭灾,明年年成还不知如何,家里突然短了这么些钱,吃饭穿衣又不能少,怎么过活?”

    林依担忧道:“不至于如此罢,大老爷做官多年,总有些积蓄,他马上就要到家了。”

    杨婶笑了一声,道:“大老爷自个儿房里几口人都养不活,这么些年,也没见朝家里拿甚么钱,等到他们回来,说不定还要靠二老爷呢。”

    张家大房的情况,林依也有耳闻,张大膝下仅有一名独子,常年疾病缠身,全靠汤药维持,每年花费不少,确是没得多余的钱拿回家里来。

    杨婶见她没了言语,奇道:“我要靠张家养活,才操这个心,他们败家,你不是得高兴,为撒子反倒闷闷不乐?”

    林依苦笑道:“我片瓦都无,张家败了,我何处安身?”

    杨婶笑道:“我不过说说罢了,田产还在,哪儿能真败下来,待到地里重新种了稻子,转眼就是钱。”

    这话不错,只要还有田产,就不至于没饭吃,林依复又高兴起来,暗道,怪不得人人有了钱,首先想着的就是置办田产。

    杨婶见她脸上带了笑,放下心来,起身道:“你运气好哩,二夫人在娘家待着,无人来催你的房租与饭食钱,趁空想辙,做鞋垫也好,打络子也好,先把这个月的钱攒齐,免得受她们的闲气。”她说着说着,一拍脑门,出去了一趟,回来时手里抓着一把鸡毛,笑道:“与二少爷炖鸡汤,我把长些的鸡毛给你留着,你做几个毽子去卖,也能换几个钱。”

    林依连声道谢:“若不是杨婶帮着,我在这家里,不晓得该如何度日。”

    杨婶摆手道:“顺手的事,有撒子好谢的。”她说完便告辞,称要去厨下做饭,林依送她到檐下,回房时便顺手关了房门,一面上栓子,一面想,方氏这时候被赶回娘家,还真是不错,不然她若是来讨房钱,给还是不给?自己手里虽还有几百个钱,但若立时就拿出来,难免遭疑,若是不拿,又要受气,真真是两难之事,幸好方氏现下不在,正好顺理成章地拖上一拖。

    她这样想着,心情就好了起来,栓好门,取出衣箱里的钱,将零头还丢进黄铜小罐,只留了个整数重新包好,又翻出小铲子,爬到床下,挖坑埋钱。挖着挖着,铲子碰上了硬物,林依不曾提防,震得手指一麻,她愣了几秒钟,又下去几铲,挖出个红色雕漆盒子来,她拂去尘土,开了盖儿一瞧,里头竟是几张官交子,数了数,共有五张,面值都是一贯,总共整整五贯钱。

    林依又惊又喜,竟举着交子,趴在床下发了会儿呆,这钱,多半是银姐所藏,原来她与自己有共同的藏钱方法,怪不得到她出张家门,方氏也未能搜出钱来。钱盒子既已挖出来了,断没有再原样埋回去的道理,林依想占为己有,又怕他日银姐上门来讨,想着想着,却又笑了,银姐如今还是一个妾,出入不自由,哪有机会重回张家,再说这钱也不是她的,乃是张家之物。

    这若放在先前,林依定要将钱还给方氏,讨她欢心,但如今经历过种种,她心境早已改变,毫不客气地将这五张交子收归己有。红漆盒子不知是谁人之物,或是银姐,亦或是张梁,林依怕人认出来,不敢再用,弃之一旁,单将交子和自己的铁钱拢作一堆,再分作三份,选了三个不同的地方埋了。她把盒子带出床底,用小铲子使劲敲了几下,砸作个面目全非,再溜到厨房,借着帮杨婶烧火,塞进了火焰正旺的灶里,看着它烧为一团灰烬。

    她到厨房帮忙,乃是平常,但今日杨婶却赶她道:“你既是要把钱,就不欠张家的,做活儿作甚?”

    林依笑道:“力气又不值钱,算这般细作甚么,我也不为张家,只是想帮帮你。”

    这话中听,杨婶笑了,但还是将她推出门外,道:“留着力气去把毽子做了,早些将钱攒齐。”

    林依感激她关爱之心,笑着应了,回到房中,先做些洒扫的事体,待得物事归置整齐,才取出鸡毛和铁钱,开始扎毽子。毽子做好,晚饭也得了,她收拾完桌子,藏好毽子,先去厨房洗手。杨婶盛了碗稀粥出来,问她道:“你是去堂屋吃,还是就在这里吃?”

    林依一愣,不解其意。杨婶解释道:“二老爷还在生气,说是不吃了,两位少爷求了他半个时辰,没得到答复,动身去方家了。”

    林依朝外望了望,张梁的房门还紧闭着,她接过碗,寻了只板凳坐下,道:“既是只有我们俩吃饭,就在这里罢,你也来坐下,一起吃点子算了。”

    杨婶当她是个主子,不肯同桌吃饭,直到林依起身拉她,方才添了碗粥,一同坐下吃了。吃罢饭,林依执意要洗完,杨婶来赶她,她举着碗和干丝瓜瓤子,躲开杨婶的手,笑道:“毽子已做完,横竖无事,你好歹让我活动下,老是坐着也不好。”

    杨婶无法,只好上前帮她挽袖子,戴攀膊,笑道:“明明是你帮我的忙,倒被你讲成是我帮你的忙,这小嘴儿巧得。”她笑完又叹:“这样的好媳妇,二夫人却不要,真真是瞎了……”所谓隔墙有耳,何况厨房门又没关,林依忙撞了她一下,将话题岔开去。杨婶会意,又叹了一声,搜出些别的话,与她讲些如何赚钱的事体。

    〖正文第二十八章因祸得福〗

    杨婶提供的赚钱方法,不外乎是纳鞋垫、打络子,林依才发了笔小财,正想着投资呢,不愿再做这些既辛苦又赚不到钱的活计,便问道:“杨婶,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杨婶奇道:“女孩儿家,不靠这些赚钱,还能做甚么?刺绣织布,你又不会。”

    林依有买田地的念头,又不愿露财,想了想,编了篇话出来,道:“前几日,我瞧见有人挨家挨户地敲门,问别个卖不卖田,这是甚么缘故?”

    杨婶答道:“饥荒哩,好多人十来天吃不上一粒米,实在饿得不行,将几亩薄田贱卖了去,换几袋子口粮回来,先将这阵子熬过去。”

    林依好奇问道:“只能换几袋粮食?如今田价贱么?”

    杨婶反问:“我哪里晓得价钱,又买不起,你问这个作甚?”

    林依低头洗碗,状了不在意的模样,道:“随口问问罢了。”

    杨婶未疑其他,道:“你要想晓得,隔壁去问问便知,他家正想卖田换口粮哩。”

    林依笑道:“若是出门碰见,顺口问一声罢了,我也是个无钱的,特特去问这个作甚。”她洗完碗,帮着杨婶把厨房收拾干净,又从缸里舀了一大锅水烧着,预备待会儿洗澡。

    刚把锅盖盖上,张伯临在门口探头,问道:“可有饭吃?”林依开了橱柜的门与他瞧,道:“还是热的,叫杨婶与你们送去房里?”张伯临摇头,朝身后唤了一声“二小子”,直径朝小桌边坐下,叫杨婶添饭来。杨婶瞧着他们两个狼吞虎咽,连声喊:“慢着些,当心噎着。”

    张伯临笑道:“一碗稀粥,通共没几粒米,想噎着都难。”几人都笑起来,杨婶又与他盛了一碗,问道:“你们是去舅舅家,这时候回来,怎却连饭都没吃?”

    林依猜想是方氏一事不大顺利,忙扯了扯杨婶的袖子,叫她莫要再提。张伯临瞧见了她的动作,却道:“我娘没说是被赶回去的,因此舅娘待她还好。”张仲微接过话头,到:“我们去求舅舅将冰价降一降,他却称病不见我们,咱们气不过,这才没吃饭就跑回来了。”

    林依对冰价不甚关心,问了句别的:“八娘子还好?”

    两兄弟都不吱声,林依黯然,杨婶亦跟着伤心,一时间四人都沉默下来。

    待得他俩吃完饭,杨婶收拾碗筷,林依守着烧水,张伯临盯着开始冒气的大锅看了一时,突然道:“要是制冰同烧水一般容易就好了。”

    张仲微道:“制冰也不难,我听人讲,东京满大街都有商贩推着车,卖那加了糖的小碗冰,只不过咱们眉山城太小,冰才成了稀罕物件。”

    张伯临惊喜道:“真的?伯父马上就要到家,咱们问问他,可晓得制冰的法子。”

    张仲微记起张栋是在东京住过的,也欢喜起来,道:“伯父为官多年,肯定晓得,咱们且等他回来。”

    林依朝灶里塞着柴火,心道,制冰本来就不难,买来芒硝,她也会制。但这话,她没讲出来,张家穷困些,她的日子才好过,再者,她也不愿去出这风头,虽说卖冰能赚钱,但她连安稳日子都无法保障,赚了钱迟早也是被方氏夺去,何苦来哉。

    张伯临与张仲微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制冰的事体,杨婶听了好一时,终于忍不住泼凉水:“等到大老爷回来,老太爷就该出殡了,还要你们做出冰来作甚?”

    张伯临听了这话,立时想转过来,大失所望,张仲微却道:“无妨,咱们晓得了法子,制些冰拿去街上卖也是好的。”

    张伯临正附和,杨婶又一盆子凉水泼过去:“制冰的材料须得几多钱,二位少爷可晓得,若是人人都买得起冰,还等得到你们来制?”

    到底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还不如杨婶一个奶娘懂的多,林依忍不住抿嘴笑了。张伯临与张仲微苦恼道:“就没别的法子把亏空补上了?”

    林依舀了水朝门外提,路过他们身旁,顺口道:“你们是学子,操这份心作甚,好好念书,中个进士回来,比甚么都强。”这话他俩都爱听,转了笑脸出来,说笑着朝卧房去了。

    林依将水拎至房内,倒进木盆,边洗澡,边思忖,所谓悖入悖出,意外之财,还是早些花掉的好,明日就想个由头出来,去隔壁家打听打听田地的价格。

    田产虽有保障,生财却不快,她也曾想过,做些个一本万利的事体,但她穿越前,学的乃是公共管理,那些专业课,她掰着指头数了又数,也没能寻出个管用的来;穿越文倒是看过几篇,百度大婶也时常拜访,但她来北宋这两年,见的都是险恶事,深知赚钱易,守财难,像她这般的孤身弱女,恐怕是赚得越多,死得越快。她虽过得困苦,却是乐观惜命,想多活几年的,因此把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统统打消,选了条最稳妥的路来。

    第二日,杨婶来唤她吃早饭,道:“大老爷到了成都,三少爷又病了,二老爷带着两位少爷接去了,今儿还是只有咱们俩吃饭。”

    林依点头道:“那还是就在厨下吃,免得将碗筷搬来搬去。”

    杨婶自然乐得便宜,应了一声,快手快脚将腌菜稀粥摆好,同她两个吃饭。林依喝完粥,问道:“大老爷一家,今晚怕是就要到了,你要不要收拾屋子,我与你搭把手。”

    杨婶摊手道:“按理是该收拾的,可二夫人不在家,我又不晓得安排他们住哪间,怎生是好?”

    林依明白她的意思,张栋离家多年,他当初住的旧房间,早就改作了他用,如今正房虽还有两间空屋,但主人不发话,杨婶一个下人,哪里敢擅自作主去布置。

    杨婶收拾起碗筷,拍了拍围裙,道:“真是在家嫌,不在家又欠,二老爷哪里是当家过日子的人,二夫人再不回来,家里要乱套了。”

    林依道:“照你这般讲,二夫人怕是要回来了,我赶紧趁她不在,去城里把毽子卖了。”

    杨婶笑道:“你如今是租客,只要把足了房租与饭食钱,哪个能管得着你去哪儿?”

    林依细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她不禁一乐,凡事都有好坏两面,这算不算得了因祸得福?

    〖正文第二十九章打听田价〗

    杨婶洗完碗,起身去喂猪,林依帮着她把泔水桶拎到猪圈,再回房取了毽子揣起,但她并未直接进城,而是先走到了隔壁李三家去。李三家穷,仅有三间茅草房,前头用个篱笆围起,李三大概下地去了,仅有李三媳妇坐在篱笆院子里搓草绳。乡下院子,照例是敞开的,林依不用敲门,直接走进去,打招呼道:“三嫂子,搓草绳哩,我正要去城里,可有物事要我捎带回来?”

    李三媳妇手下不停,抬头道:“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闲钱买物事。”林依搭话未成,想了想,捡起一根麻绳,道:“我替你把麻绳带去城里卖了?”李三媳妇笑道:“城里人哪儿会买这个,自家使用罢了。”又一句话被堵死,林依正感失望,想要另寻由头,李三媳妇却似想起甚么,进屋取了一只包袱出来,道:“亏得你提醒,家里最后几件囫囵衣裳,托你拿去城里当个死当。”

    林依接了包袱,惊讶道:“你们衣裳本就没几件,全当了,穿甚么?再说这当的钱,够过几日的?”

    李三媳妇苦笑道:“能撑一日算一日,田还没找着买主,不当衣裳能当甚么。”

    林依瞧了瞧她那三间屋子,一眼能瞧到低,确是无甚可卖,她暗叹了一口气,顺着话问道:“近日买田的人不是很多么,怎会没卖出去?”

    李三媳妇指了指远处,叹道:“价钱没谈拢撒,我们当家的要价三贯钱,别个嫌贵。”

    林依旁敲侧击这一会儿,终于打听到了田亩价格,便道了声告辞,夹着包袱朝城里赶,一路上暗忖,张家以前买地时,她在旁听见过,价最低的田也要二十贯,就算现在遭灾,地价贱,恐怕也得十来贯才拿得下来,而李家的地却只要三贯,实在算不得贵了。

    林依到了城里,先把李三媳妇所托的衣裳当了,再寻到收毽子的店铺,将两只毽子卖了十二文钱,又向掌柜的打听牙侩的所在。那掌柜的见她卖毽子没有讨价还价,心里高兴,便为她指了个道,称:“那丁牙侩最是守信,从不耍手段的。”

    林依欢喜谢过他,顺着所指,寻到丁牙侩,道:“我有个姑姑,寡居多年,新近又死了儿子,老来无依,想将几个钱买亩地,又怕族里夺了去,因此不敢自己露面,只托我来寻牙侩,代为买卖。”

    这番话讲得合情合理,加之她本身年纪尚小,丁牙侩不曾有疑,请她坐了,又命个小丫头上茶,问道:“可有看中的田?”

    林依比划着,道:“那边村里有户叫李三的,正要卖地,我姑姑想去买了来。”

    丁牙侩听了这话,却摆手道:“李三家我晓得,前几日才去打听了来,他家地太贵,不合算。”

    林依故意问道:“他家卖几多钱?”

    丁牙侩伸出三根指头,道:“三贯。”

    这话与李三媳妇所言对得上,林依暗道,掌柜的不欺她,丁牙侩看来的确不是个j诈人。她托了所谓“姑姑”的名头,问出心中疑惑:“我姑姑以前买的地,最低也要二十贯,李三家只要三贯,怎地还嫌贵?”

    丁牙侩哈哈大笑:“你姑姑定是个不管家的,李三家的地,一年只收得八斗粮,你说三贯贵不贵?”

    林依明白了,果然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过她一共只有五贯余钱,贫地买了不合算,肥地她又买不起。想到这儿,她有些垂头丧气,道:“罢了,我姑姑钱不多,不然也不会看中三贯的地。”

    丁牙侩想赚一注中人费,好心提点道:“如今有钱人少,无钱人多,没几个有能耐把钱一次付清的,都是分好几回来给哩。”

    北宋也有“分期付款”一说?林依深感意外,问道:“怎么个分期法,是卖家与买家呀,还是买家与你?”

    丁牙侩惊讶道:“不曾想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他向林依解释了一番,原来这两种分期形式,都是有的,若是与卖家谈得妥,就是分次付钱与卖家,不用加利息;若是没谈妥,则先由牙侩垫付给卖家,再由买家分期付钱与牙侩,不过这般行事,须得加些利息,让牙侩有个赚头。

    林依暗自为古人的智慧感叹了一番,又道:“听来是不错,但我做不了主,须得先去问过姑姑。”

    丁牙侩点头,道:“你且回去问罢,我先替你打听着,若是她还想买,三日后再来问我。”

    林依福身谢过他,告辞回家。她先到李三家,把当衣裳的钱并当票交与李三媳妇,再才朝家里去。张家地坝上,搁了不少箱笼,林依猜想,定是张栋一家回来了,她走到灵堂门边朝里瞧了瞧,果见里头有几名眼生的人。杨婶凑到她身旁,指与她看,最前头的一老一少,是张栋和他儿子张三郎;后排两名女子,亦是一老一少,乃是张栋的夫人杨氏,与张三郎的媳妇田氏。

    林依惊讶道:“听说三少爷只比二少爷小几个月,这般早就娶妻了?”

    杨婶怕被里头的人瞧见,把她拉至厨房,才悄声答道:“三少爷的病,就没见好过,大老爷纳了好几房妾,也没再生个儿子出来,生怕他们大房断了香火,这才早早儿地替三少爷娶了一房媳妇,想盼个孙子。你方才瞧见没,三少爷与老太爷磕过头,起身时都要靠人搀扶,我看他这样儿,与大房添孙子是无望了……”她还要再讲,忽地想起林依还是未嫁小娘子,忙住了口,问道:“你怎地这样晚才回来?饿不饿,锅里还有粥。”

    林依将李三媳妇拿来当了借口,道:“隔壁三嫂子托我帮她当衣裳,我怕当贱了,把城里的当铺跑了个遍,这才

    北宋生活顾问第6部分阅读

    欲望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