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三一章 烛台
宋慎感慨没有合适的古玩,接下来的这件拍品让他立刻没了意见,因为接下来拿上来了一件瓷器,竟是一只羊形的瓷器。
鬼老大指着瓷器介绍道:“这是一只卧着的羊形青瓷,具体用途我也不清楚,这也是一件东汉时期的青瓷。”
众人看向前面的羊形瓷器,都是审视起来,当第一件东汉古玩拿上来,大家或许还会觉得有些巧合,陆陆续续拿出三件东汉时期的瓷器,那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异了,大家心里也都是猜测这是盗了曹操的墓,但毕竟只是猜测,谁也不敢确定,这一件青瓷拿出来,又是一拥而上围观起来。
宋慎向来会对瓷器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跟在众人的后面,也是去看了一圈。
瓷器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张口,双角绕耳弯曲,额上有一圆孔。这只羊躯体肥壮,脊背长毛分披,腰间划双翼,臀部贴短尾,四肢卷曲。整件瓷器胎质灰白,青釉绿中微微泛黄。
宋慎看几眼,便是知道这是一件烛台,羊额头上的那个圆孔,就是用来插蜡烛所用。
很快,众人回到各自位置,宋慎面带思索,心里却是想着自己身上只剩下一万块,根本就不够用了,还怎么去买下这种烛台?难道要去找李教授借钱?李教授刚才也是买了一样东西,但是花的钱却是不多,现在应该还剩下三十多万吧!
鬼老大见到众人都是坐好,这才开口道:“这件东汉青瓷,底价五万,大家开价吧?”
话音落下,场内竟是一片寂静,似乎众人都是有所迟疑一般,宋慎大为诧异,实在搞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宋慎能够看出这是一件三国时期的作品,而且是三国东吴所烧制,在古代羊与祥音通,羊即代表吉祥,用羊随葬以避不祥。这只羊形烛台,造型设计巧妙,装饰手法夸张醒目,形态安祥,温驯可爱,是三国东吴青瓷中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这样的物件,难道还有争议不成?
宋慎之所以断定这是三国时期的瓷器,也是有依据的,三国时期,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当时青瓷器主要产地包括现在浙省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风化后的岩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
这种瓷土含铁量较高,是烧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与石灰石配制而成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这件烛台釉色匀净,充分显示出这一时期在烧造青瓷器的原料选择上的重大进步。而卧羊整体塑造简练,局部刻划精细,将羊的驯顺特性凸显无遗,反映了这一时期在烧造青瓷器的艺术化方面的追求。
紫楚趴在宋慎耳边,低声问他道:“这是不是水罐?”
宋慎一愣,随即便是反应过来,羊形瓷器腹内确实是空的,大家难道都猜它是盛水器了?可是,这也不是无人问津的理由呀?
“你为什么没有猜它是烛台?”宋慎转头,紫楚把耳朵凑了过来,两人嘀咕着道。
紫楚回过身去,用小指掏了掏发痒的耳朵,低声道:“东汉的时候,有没有蜡烛?”
紫楚的声音不小,场内所有人都是能够听得到,听到她这句话说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不过,很快还是有人反应了过来,这件瓷器难道有可能会是烛台?
“哼!”有人冷哼了一声,似乎是在表达不屑的意思,宋慎转头看过去,正是章卫德。
宋慎没有开口,因为他觉得场内氛围有些奇怪,紫楚是学历史的高材生,竟然问出这个问题,着实让他有些惊讶,不过,想到这的确算是极为冷门的知识,他也就释然了。
很多时候,我们所见到的文物都是汉代的那种青铜灯,在圆形的灯盘正中,常有一枚长钉形的火拄,这就是灯是烧灯油的。至于点灯的燃料,在汉墓偶有黄蜡饼发现,由此可见汉灯一般的情况在盏内注油脂,但燃灯还可用蜡,蜡灯内的蜡是融化后作为油膏使用的。
后来,《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进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这就说明一件事情,东汉晚期中国已有蜡烛,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状和近现代的还有差别。再往上推,战国秦汉时期是否已使用蜡烛,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了。文献中提到蜡烛最早大约是在晋代。《晋书周颛传》写到有人“以所燃蜡烛投之”。《世说新语》有石崇“用蜡烛作炊”的故事。晋代以后文献提到蜡烛的就多了。至于晋以前,还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实际只有少量的考古资料,比如上面提到的考古资料。
这样一来,在三国东吴出现烛台,那就是极有可能的一件事情了,宋慎突然就想到,如果真是在曹操墓中出现东吴的瓷器,还真是一件颇为好笑的事情。
场内没有反应,众人也都是不说话,似乎是因为紫楚的一句话,让众人更加沉默起来。
半响,鬼老大开始有些不耐烦起来,挥手想要叫手下人把东西收下去。
“鬼老大,我出一千,你把这件青瓷给我!”宋慎突然开口道。
鬼老大转头看过来,很是诧异地朝他看了一眼,竟是问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宋慎没有想到对方会这样问,他还是回道:“我开了一家古玩店,还算有些销路。”
不必过多解释,鬼老大便是明白过来,会心一笑,“嗯,你给我三千,我把烛台给你。”宋慎微微愕然,心里想着,对方该不是三千块买回来的吧?这才想着从他这里回本?要知道前面已经出了好几件赝品,被大家轮流各花了一千块拿下来,当然,也有赝品被没眼力的掏大价钱给抢走的,但是,怎么轮到他这里就涨价了?宋慎稍稍犹豫了片刻,点头道:“好!”
鬼老大指着瓷器介绍道:“这是一只卧着的羊形青瓷,具体用途我也不清楚,这也是一件东汉时期的青瓷。”
众人看向前面的羊形瓷器,都是审视起来,当第一件东汉古玩拿上来,大家或许还会觉得有些巧合,陆陆续续拿出三件东汉时期的瓷器,那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异了,大家心里也都是猜测这是盗了曹操的墓,但毕竟只是猜测,谁也不敢确定,这一件青瓷拿出来,又是一拥而上围观起来。
宋慎向来会对瓷器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跟在众人的后面,也是去看了一圈。
瓷器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张口,双角绕耳弯曲,额上有一圆孔。这只羊躯体肥壮,脊背长毛分披,腰间划双翼,臀部贴短尾,四肢卷曲。整件瓷器胎质灰白,青釉绿中微微泛黄。
宋慎看几眼,便是知道这是一件烛台,羊额头上的那个圆孔,就是用来插蜡烛所用。
很快,众人回到各自位置,宋慎面带思索,心里却是想着自己身上只剩下一万块,根本就不够用了,还怎么去买下这种烛台?难道要去找李教授借钱?李教授刚才也是买了一样东西,但是花的钱却是不多,现在应该还剩下三十多万吧!
鬼老大见到众人都是坐好,这才开口道:“这件东汉青瓷,底价五万,大家开价吧?”
话音落下,场内竟是一片寂静,似乎众人都是有所迟疑一般,宋慎大为诧异,实在搞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宋慎能够看出这是一件三国时期的作品,而且是三国东吴所烧制,在古代羊与祥音通,羊即代表吉祥,用羊随葬以避不祥。这只羊形烛台,造型设计巧妙,装饰手法夸张醒目,形态安祥,温驯可爱,是三国东吴青瓷中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这样的物件,难道还有争议不成?
宋慎之所以断定这是三国时期的瓷器,也是有依据的,三国时期,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当时青瓷器主要产地包括现在浙省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风化后的岩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
这种瓷土含铁量较高,是烧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与石灰石配制而成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这件烛台釉色匀净,充分显示出这一时期在烧造青瓷器的原料选择上的重大进步。而卧羊整体塑造简练,局部刻划精细,将羊的驯顺特性凸显无遗,反映了这一时期在烧造青瓷器的艺术化方面的追求。
紫楚趴在宋慎耳边,低声问他道:“这是不是水罐?”
宋慎一愣,随即便是反应过来,羊形瓷器腹内确实是空的,大家难道都猜它是盛水器了?可是,这也不是无人问津的理由呀?
“你为什么没有猜它是烛台?”宋慎转头,紫楚把耳朵凑了过来,两人嘀咕着道。
紫楚回过身去,用小指掏了掏发痒的耳朵,低声道:“东汉的时候,有没有蜡烛?”
紫楚的声音不小,场内所有人都是能够听得到,听到她这句话说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不过,很快还是有人反应了过来,这件瓷器难道有可能会是烛台?
“哼!”有人冷哼了一声,似乎是在表达不屑的意思,宋慎转头看过去,正是章卫德。
宋慎没有开口,因为他觉得场内氛围有些奇怪,紫楚是学历史的高材生,竟然问出这个问题,着实让他有些惊讶,不过,想到这的确算是极为冷门的知识,他也就释然了。
很多时候,我们所见到的文物都是汉代的那种青铜灯,在圆形的灯盘正中,常有一枚长钉形的火拄,这就是灯是烧灯油的。至于点灯的燃料,在汉墓偶有黄蜡饼发现,由此可见汉灯一般的情况在盏内注油脂,但燃灯还可用蜡,蜡灯内的蜡是融化后作为油膏使用的。
后来,《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进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这就说明一件事情,东汉晚期中国已有蜡烛,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状和近现代的还有差别。再往上推,战国秦汉时期是否已使用蜡烛,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了。文献中提到蜡烛最早大约是在晋代。《晋书周颛传》写到有人“以所燃蜡烛投之”。《世说新语》有石崇“用蜡烛作炊”的故事。晋代以后文献提到蜡烛的就多了。至于晋以前,还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实际只有少量的考古资料,比如上面提到的考古资料。
这样一来,在三国东吴出现烛台,那就是极有可能的一件事情了,宋慎突然就想到,如果真是在曹操墓中出现东吴的瓷器,还真是一件颇为好笑的事情。
场内没有反应,众人也都是不说话,似乎是因为紫楚的一句话,让众人更加沉默起来。
半响,鬼老大开始有些不耐烦起来,挥手想要叫手下人把东西收下去。
“鬼老大,我出一千,你把这件青瓷给我!”宋慎突然开口道。
鬼老大转头看过来,很是诧异地朝他看了一眼,竟是问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宋慎没有想到对方会这样问,他还是回道:“我开了一家古玩店,还算有些销路。”
不必过多解释,鬼老大便是明白过来,会心一笑,“嗯,你给我三千,我把烛台给你。”宋慎微微愕然,心里想着,对方该不是三千块买回来的吧?这才想着从他这里回本?要知道前面已经出了好几件赝品,被大家轮流各花了一千块拿下来,当然,也有赝品被没眼力的掏大价钱给抢走的,但是,怎么轮到他这里就涨价了?宋慎稍稍犹豫了片刻,点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