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三国]小民之计 作者:分野
分卷阅读135
[三国]小民之计 作者:分野
分卷阅读135
刘协暗叹,几十个已经出人意料了……
只送出三道密诏,结果这些人一个叫一个的,关系紧密的,信得过的,都来了。
想不惊动曹操是不可能了,但是归附来的大臣们,赤胆忠心,哪里忍心迁怒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为咩不双更了?因为在疯狂囤稿
乃们的小蹄子爆发的时候我就爆发给乃们看!!
正文 第九十章
刘协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
胸无大志,心无社稷。
满肚子里只有自己的一点小小私心。
彻头彻尾的小老百姓,只会汲汲营营,扒拉一把小算盘。
先有吕布、陈宫、曹昂,后有董承、孔融、荀彧,虽然这些人心里头放着的是皇帝,不是刘协,但说来说去,他刘协不就是皇帝吗?
而且是没有其他人可以上位、替代,唯一的皇帝。
即便他是个百姓,这些人忠心汉室,不也为的百姓能够和平安乐,不也是……为了他吗?
刘协低下头,无法直视荀彧。
平生第一次觉得无颜面对。
老祖宗啊!他以为他是穿越来的,可他又不是占了正主儿留下的躯壳,借尸还魂什么的,王美人十月怀胎,董太后悉心爱护保全,先帝临终还苦心托孤——想要他来继位,甚至于短命的少帝也是真心疼着他的。
他只不过带着上辈子的记忆罢了!
他不就是刘协吗?刘协不就是他吗?他不就是大汉国祚四百余年,延续至今的继承人吗?
刘协的江山,不是他的还是谁的?
刘协的百姓,不是他的还会是谁的!?
他不是刘协还会是谁!?
……
三国……不止是罗贯中笔下的一段故事,几千万百姓死在这个乱世,而后呢?魏不久,晋不久,五胡乱华,背负着“汉”这个字的民族几乎灭绝……
上下几百年,血淋淋的几百年——
刘协面朝背光处,瞧不出是个什么神情,久久沉默不语。
旁边的诸葛亮想他一定找不到借口,便开口解围:“荆州内乱刚止,皇上是担心这时候下诏的话,逼得曹操发兵南下,刘表、刘备心不齐,恐怕难以抵挡,所以才暂时这样,待以后……”
荀彧只觉得刘协比汉室前几任皇帝聪慧有作为,必然能有一番成就,现在又脱了困,能够自主,实在是绝好的机会,只怕错过了又生变故,打断诸葛亮的话,道:
“有了诏命,岂不更易聚拢人心?再拖下去,才真的要生变故!”
诸葛亮叹气——总不能直说小皇帝志短的话,也沉默了,琢磨着下去后跟荀彧交底。
荀彧起身,跪在刘协身前道:“臣斗胆,敢问皇上密不下诏可是因为曹操之子,曹丕?”
刘协未动,诸葛亮急道:“你是不是在许都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不要妄自揣测!!!”
荀彧道:“若不是为曹丕,臣请皇上降罪。”
诸葛亮着急,刘协却在这时候轻轻点了点头,承认了。
曹植跟着他们出的许都,他和曹丕什么关系,曹植知道,荀彧既然连天子是假都可以问出来,自然已经知道了。
不下诏难,下诏也难。
两难啊……
荀彧驱前道:“皇上但请下诏无妨,臣敢担保,以曹丕本事,绝不会连性命都保不住!何止保命,就算有送皇上出宫一事,他仍旧能够坐定曹家世子之位!皇上眼光独到,怎么还信不过选中的人呢?”
诸葛亮傻了,道:“荀彧,你、你你……”
荀彧俯身叩首:“请皇上为天下、为百姓,下诏吧!只要汉室得兴,皇上将来就是把后宫全收了男子,臣也鼎力支持!”
诸葛亮眼睛都要突出来了——
娘啊!居然还有比他胆更肥的!
看来知道实情的都宁愿刘协一边玩男人,一边做皇帝,只要他不撂挑子。
刘协起身,走到荀彧身前,弯膝——
诸葛亮慢了一步,没赶上。
刘协跪倒在荀彧身前,张开手臂,甩开袖子,曲臂搭手,弯腰——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满心里百味杂陈。
荀彧额头触地,看不到,被刘协的袖子扫过双手,才觉出不对,急忙抬头,天子跪在面前!
诸葛亮赶过来,荀彧也忙拉刘协,两个人一起,把刘协弄起来,再跪着道:“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怎能拜下臣啊!”
刘协拉住诸葛亮的手道:“爱卿啊!曹昂随吕布回汉中前,已对朕名言,若不是你,朕将来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再拉荀彧:“还有你,荀文若,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心里想着汉室、百姓,朕这个皇帝……高祖、光武帝之后,天下之主,却……”
一滴滴滚烫的水珠子打在诸葛亮和荀彧手上,两人吓得连声劝解,看着小皇帝哭,虽然心疼,心里却是高兴的。
有救了,终于有救了。
第二天一大早,诸葛亮和荀彧高高兴兴候在屋外,等着刘协召群臣议事。
结果……
等到两人眼冒金星,午时,刘协才睡饱了爬起来,洗漱更衣,用膳喝茶,又一个时辰……
两个臣子的心情啊~已经从打鸡血状态变成了悲催。
不过这天午后的“早朝”,好歹诏命是下了:
一诏天下,帝驾南下,迁都江陵。
二诏朝廷新立,四方募兵。
连荀彧都相信,那么刘协也愿意相信,曹丕必定能安然无恙。
既然有了决定,刘协便不再犹豫。
和荀彧谈过的那一晚,他根本就没睡,一直在思考,到天明,想定了,才沉沉睡过去,所以起晚。
可惜素日劣迹斑斑,即便告诉臣子们他要发奋了,只怕也没人信。
唯有在行动上证明一下。
下了诏命之后,刘协召了群臣商议了几天,隔了没多久,官员任免升降等终于下了旨。
跟着,刘协下诏,命刘备为使,诸葛亮为副使去益州。
这天晚上,刘协召刘备说话,只叔侄二人——
“皇叔,虽已建功,却是小功,朕听闻刘表为你安排的馆驿简陋,这便是功业不足之故,待诏命下后,你持朕诏书入蜀,刘璋已抗旨一次,这次有朕的诏书,刘璋必不敢再抗旨,皇叔当可收服益州归附朝廷,要中兴汉室,以荆州的怠惰之兵不足以剿灭叛臣贼子,朕还要更多兵力,否则社稷危如累卵,皇叔收服益州后,还要招募兵马送至江陵,此事拜托皇叔了!待皇叔回到江陵之日,大事俱定!”
前有诸葛亮的话
分卷阅读135
分卷阅读135
分卷阅读135
[三国]小民之计 作者:分野
分卷阅读135
刘协暗叹,几十个已经出人意料了……
只送出三道密诏,结果这些人一个叫一个的,关系紧密的,信得过的,都来了。
想不惊动曹操是不可能了,但是归附来的大臣们,赤胆忠心,哪里忍心迁怒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为咩不双更了?因为在疯狂囤稿
乃们的小蹄子爆发的时候我就爆发给乃们看!!
正文 第九十章
刘协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
胸无大志,心无社稷。
满肚子里只有自己的一点小小私心。
彻头彻尾的小老百姓,只会汲汲营营,扒拉一把小算盘。
先有吕布、陈宫、曹昂,后有董承、孔融、荀彧,虽然这些人心里头放着的是皇帝,不是刘协,但说来说去,他刘协不就是皇帝吗?
而且是没有其他人可以上位、替代,唯一的皇帝。
即便他是个百姓,这些人忠心汉室,不也为的百姓能够和平安乐,不也是……为了他吗?
刘协低下头,无法直视荀彧。
平生第一次觉得无颜面对。
老祖宗啊!他以为他是穿越来的,可他又不是占了正主儿留下的躯壳,借尸还魂什么的,王美人十月怀胎,董太后悉心爱护保全,先帝临终还苦心托孤——想要他来继位,甚至于短命的少帝也是真心疼着他的。
他只不过带着上辈子的记忆罢了!
他不就是刘协吗?刘协不就是他吗?他不就是大汉国祚四百余年,延续至今的继承人吗?
刘协的江山,不是他的还是谁的?
刘协的百姓,不是他的还会是谁的!?
他不是刘协还会是谁!?
……
三国……不止是罗贯中笔下的一段故事,几千万百姓死在这个乱世,而后呢?魏不久,晋不久,五胡乱华,背负着“汉”这个字的民族几乎灭绝……
上下几百年,血淋淋的几百年——
刘协面朝背光处,瞧不出是个什么神情,久久沉默不语。
旁边的诸葛亮想他一定找不到借口,便开口解围:“荆州内乱刚止,皇上是担心这时候下诏的话,逼得曹操发兵南下,刘表、刘备心不齐,恐怕难以抵挡,所以才暂时这样,待以后……”
荀彧只觉得刘协比汉室前几任皇帝聪慧有作为,必然能有一番成就,现在又脱了困,能够自主,实在是绝好的机会,只怕错过了又生变故,打断诸葛亮的话,道:
“有了诏命,岂不更易聚拢人心?再拖下去,才真的要生变故!”
诸葛亮叹气——总不能直说小皇帝志短的话,也沉默了,琢磨着下去后跟荀彧交底。
荀彧起身,跪在刘协身前道:“臣斗胆,敢问皇上密不下诏可是因为曹操之子,曹丕?”
刘协未动,诸葛亮急道:“你是不是在许都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不要妄自揣测!!!”
荀彧道:“若不是为曹丕,臣请皇上降罪。”
诸葛亮着急,刘协却在这时候轻轻点了点头,承认了。
曹植跟着他们出的许都,他和曹丕什么关系,曹植知道,荀彧既然连天子是假都可以问出来,自然已经知道了。
不下诏难,下诏也难。
两难啊……
荀彧驱前道:“皇上但请下诏无妨,臣敢担保,以曹丕本事,绝不会连性命都保不住!何止保命,就算有送皇上出宫一事,他仍旧能够坐定曹家世子之位!皇上眼光独到,怎么还信不过选中的人呢?”
诸葛亮傻了,道:“荀彧,你、你你……”
荀彧俯身叩首:“请皇上为天下、为百姓,下诏吧!只要汉室得兴,皇上将来就是把后宫全收了男子,臣也鼎力支持!”
诸葛亮眼睛都要突出来了——
娘啊!居然还有比他胆更肥的!
看来知道实情的都宁愿刘协一边玩男人,一边做皇帝,只要他不撂挑子。
刘协起身,走到荀彧身前,弯膝——
诸葛亮慢了一步,没赶上。
刘协跪倒在荀彧身前,张开手臂,甩开袖子,曲臂搭手,弯腰——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满心里百味杂陈。
荀彧额头触地,看不到,被刘协的袖子扫过双手,才觉出不对,急忙抬头,天子跪在面前!
诸葛亮赶过来,荀彧也忙拉刘协,两个人一起,把刘协弄起来,再跪着道:“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怎能拜下臣啊!”
刘协拉住诸葛亮的手道:“爱卿啊!曹昂随吕布回汉中前,已对朕名言,若不是你,朕将来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再拉荀彧:“还有你,荀文若,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心里想着汉室、百姓,朕这个皇帝……高祖、光武帝之后,天下之主,却……”
一滴滴滚烫的水珠子打在诸葛亮和荀彧手上,两人吓得连声劝解,看着小皇帝哭,虽然心疼,心里却是高兴的。
有救了,终于有救了。
第二天一大早,诸葛亮和荀彧高高兴兴候在屋外,等着刘协召群臣议事。
结果……
等到两人眼冒金星,午时,刘协才睡饱了爬起来,洗漱更衣,用膳喝茶,又一个时辰……
两个臣子的心情啊~已经从打鸡血状态变成了悲催。
不过这天午后的“早朝”,好歹诏命是下了:
一诏天下,帝驾南下,迁都江陵。
二诏朝廷新立,四方募兵。
连荀彧都相信,那么刘协也愿意相信,曹丕必定能安然无恙。
既然有了决定,刘协便不再犹豫。
和荀彧谈过的那一晚,他根本就没睡,一直在思考,到天明,想定了,才沉沉睡过去,所以起晚。
可惜素日劣迹斑斑,即便告诉臣子们他要发奋了,只怕也没人信。
唯有在行动上证明一下。
下了诏命之后,刘协召了群臣商议了几天,隔了没多久,官员任免升降等终于下了旨。
跟着,刘协下诏,命刘备为使,诸葛亮为副使去益州。
这天晚上,刘协召刘备说话,只叔侄二人——
“皇叔,虽已建功,却是小功,朕听闻刘表为你安排的馆驿简陋,这便是功业不足之故,待诏命下后,你持朕诏书入蜀,刘璋已抗旨一次,这次有朕的诏书,刘璋必不敢再抗旨,皇叔当可收服益州归附朝廷,要中兴汉室,以荆州的怠惰之兵不足以剿灭叛臣贼子,朕还要更多兵力,否则社稷危如累卵,皇叔收服益州后,还要招募兵马送至江陵,此事拜托皇叔了!待皇叔回到江陵之日,大事俱定!”
前有诸葛亮的话
分卷阅读135
分卷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