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古典音乐之王

分卷阅读356

    古典音乐之王 作者:莫晨欢

    分卷阅读356

    古典音乐之王 作者:莫晨欢

    分卷阅读356

    不就是被乐团的事情拌着了、没办法来现场嘛,您怎么也吃醋了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场音乐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收获的好评已经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形容。

    只要到场的乐评家,都在一周内对这场演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是那些音乐家、学生、乐团成员们,也在自己的推特等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观点看法。

    虽然那些观点各有不同,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戚暮的身上,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闵琛身上,而有的人的关注点甚至放到了小公主“伊蒂丝”身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些评价的正面性——

    全都是一个大写的“好”!

    听了这场音乐会的人,纷纷感叹自己幸好没有错过如此盛大的演出,而他们的亲朋好友则各个都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在心里暗搓搓地内牛满面:怎么他们就没有去现场听一听呢?!!!

    甚至连谭老、祝文钧等几个拿到了邀请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都直接打来电话找戚暮抱怨:“小七啊,怎么说也得录制一张cd吧?没有唱片还能稍微接受一下,怎么可以连cd都没有呢?!”

    对于这样的“指责”,戚暮只得苦笑着安慰道:“祝叔叔,对于录制唱片这件事我和闵琛都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想将这次的音乐会作为一次商品来盈利,您不要生气,明年……我再给您寄邀请函,可以吗?”

    说到这里,祝文钧才笑眯眯地“消了气”,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挂断了电话,转首看向了一旁正低头理着资料的男人。他无可奈何地摊摊手,说道:“刚才谭老和祝叔叔都打电话来责问我了,看样子……下次我们要不要录制一些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闻言,闵琛并没有反对,他伸手揽过了青年,低声道:“嗯,听你的。”

    巴黎合奏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打算在这座城市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各自乘飞机飞往维也纳和柏林。深邃漆黑的巴黎夜幕下,某座高级公寓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才被它的主人熄灭。

    音乐会结束后并不是没有事情了,处理这些后续的工作也是极其费心的。因此当两人将所有的后续文件都确认完毕后,就算是精力一向比较充沛的戚暮,都感觉到了一丝疲累。互相道了一声“晚安”、交换了一个温情柔和的晚安吻后,两人便相拥着入眠。

    而等到戚暮回到维也纳的第三天,作为周刊发放的比利时国宝级古典音乐杂志《国家音乐殿堂》终于面世了。和无数杂志的忠实读者猜想的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封面与之前发行的其他古典音乐杂志一样,都是以戚暮和闵琛的那场音乐会的剪影为主。

    在那质感良好的封面上,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剪影和一把白色的小提琴剪影,两者以并列的方式矗立在封面的中央,没有伯仲之分。而在那封面的右方,则是用大号字印刷着——

    《钢琴与小提琴的盛会,点燃巴黎之夜!》

    所有读者再细细往下一看,当他们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时,他们都是齐齐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者——

    格拉特·李斯孟特!

    上帝啊,竟然是格拉特大师!这可是比利时当之无愧的顶级乐评大师了啊!果然,当夜受到邀请的乐评大师们都给这场合奏会写出了乐评,连格拉特大师也不例外啊!

    要知道,格拉特大师上一次写乐评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说来也巧,他当时的乐评是写给维爱2017年度的第一次欧洲巡演,那时候正好也有提到当时的维爱副首席戚暮。而如今,时隔一年,他竟然再一次写乐评,所提到的人竟然又有戚暮!

    想到这,所有的读者们不由期待万分地打开了杂志,开始细细地看了起来。

    和过去四五天里发行的杂志、报刊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这篇评论也以夸赞为主,并且在一些诸如乐器的选择、奏鸣曲的改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比如格拉特大师就非常赞同“戚暮选择了小公主‘伊蒂丝’进行演奏”的这一行为,他也认为“伊蒂丝”的声音更适合《流浪者之歌》,适合《雨点奏鸣曲》,当然,尤其适合最后的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

    在现场听到了这首奏鸣曲的观众,无不以“惊艳”、“震撼”、“永生难忘”这类的字眼来形容这首曲子。偏偏这首曲子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就算再怎么形容这首四个乐章的奏鸣曲,也无法让读者感受到这首曲子震动心灵的力量。

    而在格拉特大师的乐评中,他也如同其他乐评家一样,深刻仔细地研究了这首新出世的曲子:《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即《月光下的暮色》。

    但是和其他乐评家不同的是,在稍微分析了一下这首曲子的组成与感情表达后,格拉特大师更关注起这首曲子的演奏者和作曲者。他在文章中表示,自己非常好奇戚暮在这首曲子的谱写中到底担任着什么样的身份。

    “奥斯顿·柏特莱姆向来是一位高产量的作曲大师,无论是其成名的《f大调》,还是几首精彩出色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古典音乐史上当之无愧的智慧结晶,可以流传百年而不变色。但是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显然有些超脱了柏特莱姆以往的作品,它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在丰富反复的高难度技巧中,浓郁深刻的感情丝毫不逊色,甚至已经超脱了华丽的技巧,成为让人青睐的重要因素。”

    “这样一首带着创新色彩的奏鸣曲,让人不由地猜想:是否这首曲子的创新部分,都来自那位天才的小提琴家戚暮?”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乐评,那么戚暮还不会感到意外。闵琛近几年的作曲风格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在音乐会结束后,连法勒大师都打电话来询问他“为什么奥斯顿的曲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当得知戚暮其实只配合着完成了第四部分的谱曲后,法勒先生愣了一会儿,接着灵光一闪,给自己找了个自认为最恰当不过的理由:“安吉尔,这就是爱的力量啊!奥斯顿以前的曲子总是以强烈的旋律感和炫目的技巧为主,而这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拥有如此美丽的情感!这就是爱啊,安吉尔!”

    嘴角抽搐的戚暮:“……”

    曾经的事情暂且不提,在戚暮从维爱经纪人塔克曼先生的手中拿到最新一期的《国家音乐殿堂》后,他便轻松淡定地翻看起来。

    刚开始,他还心情愉悦地一直看了下去,甚至在格拉特先生评价自己的那部分仔细地研读了一番。但是当他看到那最后一整页的评价时,戚暮却倏地蹙了眉峰,沉默着没有说话。

    “这次的巴黎之夜,无疑是我

    分卷阅读356

    分卷阅读356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