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节
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第51节
温天福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及此事,不过转念一想,与朝会举荐脱不了干系,她向清平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李侍中才刚刚从辰州公干回来,事情分她先分的少一些。”说着随侍的文书官拿着东西跟来,温天福即刻就要离开。
陈开一有些着急,忙道:“暂代毕竟是一时的,李大人既然回来了,理应也该教还与她才是!”
她说着用眼神示意清平上前说话,但清平不为所动,只是安静的站着。陈开一心急如焚,如今温天福即将请辞离任,她心思也活泛了许多,哪里还有什么功夫在礼部那些琐碎的公务上,偏偏临近年关礼部才开始忙,她一时半会脱不了身,要说从前有多巴不得将事揽着,那现在就有多恨不得全数推了。
温天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你既然心中早有安排,又何必来问我?”说罢竟这么走了。
陈开一何曾被人如此下过脸,气的当场拂袖而去。清平看的津津有味,但陈大人尚有理智在,临走前硬声道:“李侍中,到时候我让人将公文搬你屋中,那本就是你份内之事,也省的不明白的人,说我陈开一天天想着揽权谋职!”
清平瞧够了热闹,笑的格外真诚,应了她的话,两人各自分道扬镳了。
自陈开一在尚书署丢了面子之后,就有些撂担子的意思。清平本以为她只是说说罢了,没想到陈大人此次说话算话,将职权归还与她,弄的清平连忙了好些时日,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又有宫中传召,她换了衣服,匆匆忙忙进了宫。
没想到这次传召礼部的竟然是柳太遗(等同太后),先帝在时,柳太遗位列四君之末,十分的不起眼,但胜在温柔小意。他多年无后,先帝离世前将他扶做后君,大约是存了恶心新皇的心,硬要把皇帝与他凑成父女。虽说后来皇帝追封了自己生父为后君,但同时也极为敬重柳太遗,将后宫玉印交由他暂管,执掌后宫事务。
清平是头一次进后宫,先要在永宁宫中等大宫女来交代些事项,以防冒犯了太遗自己还不知道。她带着人站在永宁宫耐心等候,过了好一会才有人来报,说是刘尚女来了。
清平喜出望外,来的居然是刘甄。没想到两人还能有机会见面,当下就迎了出去。刘甄从殿外进来,身后跟着一队人,见了她也是有几分高兴:“李大人,劳你久候了。方才本该领你们去见太遗的大宫女被临时掉去紫宸殿侍奉,这才耽搁了些许。”
清平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朝她挤眉弄眼,道:“无事,没想到还劳动了尚女。”
见面高兴归高兴,公事还是要说的,这次太遗召见礼部,是为了新正到来之际的宫宴布置。且先帝离世一年,也要有追思哀悼的仪式。刘甄与她说了些后宫中的注意事项,因两人相熟,也格外嘱咐道:“太遗没什么忌讳,在礼部时怎么做,在他跟前也一样就是。只是后宫中的侍君,该避的还是要避。”
清平将她的话心中记了几遍,突然醒悟,想必刘甄是自己自己在此才特地过来的,不然那大宫女怎会被调到紫宸宫侍奉?她又向跟着自己的文书官交代了几句,这与刘甄道:“行了,这就去见太遗吧。”
红墙覆雪,从下往上看,天只得一线,高墙相立份外逼仄,宫道也狭小非常,两侧有宫人们忙碌的在扫雪,见着人来低头避让。清平踏入此地,仿佛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人看似鲜活,却好像已经失去了灵魂,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暮气。
她担心面上有所表现,不敢做多想。等到了宜寿宫时,那种不适之感更甚。清平隔着一座华美的屏风拜见了柳太遗,屏风后有人踱步,用一种古怪的腔调道:“是礼部的人来了?”
清平所处的环境少见男子,朝堂不必多说,就是府中伺候的也多是女子。她也有意避开这个y阳颠倒的朝代的男人们,仔细回想,除了邵洺,还真没有能站近说话的男子。
那头刘甄已经恭顺地答了:“回太遗,正是。”
屏风后的人轻声吩咐了几句,一个宫侍拿着本册子递给刘甄,刘甄又转手交给清平,示意她上前一步说话。
许是这宫里地龙烧的太热,等从宜寿宫出来,她才发觉额头上蒙着层细汗,刘甄取了块帕子给她,清平道了句多谢,低头擦了擦。
未料此时一队宫装男子从侧边向这里走来,人还未到,香气已经飘了过来。清平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不由看向刘甄,刘甄道:“应该是来向太遗请安的侍君,李大人,我们先避一避吧。”
清平正有此意,闻言马上退到路旁,低头看着脚尖。那阵香风袭来,她忍不住屏住呼吸,一人开口道:“刘尚女,今日怎会有空来拜见太遗,可是陛下又有什么旨意?”
刘甄道:“闵贵君安好,陛下并无旨意传召,是太遗召礼部官员入宫,为的是宫宴之事。”
那男子说话尾音上扬,可能是官话没学好,还有些口音,又道:“那就是礼部的人?这次来的似乎有些面生,怎么不像是陈大人?”
清平不得不出列行礼,道:“下官礼部侍中,拜见闵贵君。先前下官在辰州公干,由陈大人暂代侍中之职。”
闵贵君顿了顿,似乎是在打量她,见清平依旧是低着头,便道:“原来是李侍中,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若不是张两人卧病在床修养,你们表姐表弟还能见上一面呢。”
清平恍然想起入宫的张柊,心中把楚晙翻出来骂了一遍,天知道楚晙把张柊弄进宫来,是如何给他安排身份的,怎么成了自己表弟了?而闵贵君的言语也十分耐人寻味,她与张柊能有什么关系?
等等……她与张柊还真有些关系!
清平回忆起之前的事情,突然想到自己还曾与张柊谈婚论嫁,以人家的未婚妻自居,现在好了,这下子可算是捅了篓子。京师中眼线众多,这种事要说瞒住人那绝不可能,但有人知道了也不会说,捏着一个把柄,静观其变何乐不为。
后宫见外臣不便久时,理应避嫌。但闵贵君嚣张跋扈,硬是磨了一盏茶的功夫。刘甄见他走了,忙领着清平出了后宫,又在临华殿外的宫道上屏退了宫人。
清平瞥了眼周围,单刀直入:“张柊在后宫里,闵贵君和他有什么仇怨?”
刘甄缓了口气,道:“是,不过如今他不叫这个名字。要说仇怨,大概是陛下时常去张良人那里坐坐,你也知道,如今后宫只有陛下潜邸时的旧人诞有子息……”
清平听的一愣,待反应过来后全明白了。楚晙把张柊弄进宫一是为了账本,二是做挡箭牌,简直就是物尽其用。楚晙府上她还不知道,别说是什么内侍了,在云州时多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在京中又端着要清修苦行,在先帝面前做样子,不近男|色。后来到了云州的封地,结果大家都忙的焦头烂额,她在互市住着,楚晙更是住到了军营里,哪里有时间搞男人。
联系到楚晙卧病在床的前因,她只觉得有一种可能,楚晙在用这招钓着朝中的大臣们。毕竟一个留下了子息的皇帝和没有留有子息的相差太多,前者大臣们可以拥立幼主,后者大臣们就要面对藩王乱政的危机。
清平心中浮起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潜邸不可能会有什么旧人,那这孩子,也未必就是真的。
她还未回答,刘甄就看着她的眼睛慢慢道:“那孩子,如今已经被封做太女了。”
第209章 对廷
檐角悬挂的铁铎被风吹的乱摇, 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 与屋中隐隐传出的曲乐相合。窗中透出一片明亮的光, 借此可以看清窗沿上爬满的暗色冰花, 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而屋中是如春意般的和暖,本是摆着桌椅的大堂却被人改成了戏台, 台上正是热闹,而台下却只有一张椅, 一张桌, 其余再也没有了。这两件家什似乎是多年的老物件了, 因为主人的爱惜与珍视,依然保持着透亮的木色。这场热闹之极的戏请的是城中戏班里的红角, 饶是她的嗓音再婉转动听, 这唯一的看客却不见影踪。戏还在演着,从乐师到台上的人都竭尽心力,不敢有丝毫松懈。
人人皆知这是严府的惯例, 每年的这个时候府上管事便要请人来唱一个通宵。严阁老的夫郎生前最爱听戏,或许是感怀伤情追思故人, 严阁老便会让人抬出那套桌椅放在大堂。寒夜里风呼啸而来, 在一匝暗光里, 门轻轻开了一条缝,细雪落了进来,仿佛真有人踏着曲子推门而入,端正地坐在台下的木椅上。
严明华坐在隔间里看折子,管事来报:“大人, 外头来人了,您是……”
严明华头也不抬:“不见。”
管事依言去回话,未几多时,屋外传来喧哗的人声,门被破开,台上的戏也跟着停了。
一时间寂静无声。
严明华放下手中的东西,抬起头向外头说道:“既然来了,那就进来说话,不要惊扰了亡夫听戏。继续唱,这天还没亮呢!”
来人进了隔间,严明华看了看面前衣着华贵的女人,问道:“有什么事吗?”
女人急切地道:“严阁老,太女就这么立了?”
严明华道:“不然呢,还能出尔反尔,让天下人看着朝廷的笑话?”
女人又道:“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出自世家,且生父出身卑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担得起太女的位置?”
严明华笑了:“这个结果,原本是沈明山——也是你们都乐于见到的,为何现在又反悔了呢?要立太女的是你们,不满的还是你们,你们世家,究竟是要干什么?”
她真正发怒的时候一点征兆都没有,唯独语气变的格外尖酸嘲讽:“是了,你们向来主意多,也从不听劝,既然如此,那就敢作敢当!”
在门外等候的护院冲进来将人拖了下去,戏台上的人被吓的音抖了抖,又赶紧圆了回去。严明华坐了一会,喃喃道:“真是不安生呐……”
又一人入了隔间,向她行礼道:“徐某深夜前来叨扰,阁老不介吧?”
严明华揉了揉手腕道:“来一个也是来,来两个也是来。这次又是什么事?”
来人摘下兜帽,竟是御史徐海澄,理应是最与严明华不对付的人,此刻却以访客的身份出现在严府上。
徐海澄执弟子礼,恭敬道:“梁濮遇刺后辰州就已经乱了大半,老师命我来问问阁老,朝廷有没有合适的人,也好让她心中有个底。”
“原本沈明山是要派她的关门弟子去接任州牧之位,不过眼下看来是不大可能的了。”严明华叹了一口气说道,“好的人选也没那么快找到,可能委派要等年后了。”
“辰州如今乱了,但乱却有乱的好处。若是此时能有一把快刀,必能斩断这团乱麻,也算是坏事里的好事。”
严明华道:“你老师必是有意属的人选了,不然怎么会让你来问我?说罢,是谁?”
徐海澄道:“说起来这个人也算是我的师妹,前几次老师还写信叫我多多看顾她,御史台参她的折子被我压了几道。”
严明华奇道:“贺砄还有这等闲心,竟收起徒来了?”
徐海澄轻咳一声道:“许是在云州的时候收的,您也知道,她去孙从善那地方呆了好些年。”
严明华来了兴致,问道:“有些意思,快说是谁罢,可别学你老师卖什么关子!”
徐海澄道:“礼部侍中,李清平。”
有温天福的话在前,邵家的人来府上拜会也没什么不妥。清平将人请进书房,那人奇怪地看着她道:“你真要娶我弟弟?”
清平端着茶觉得有些烫嘴,便搁一旁待凉些再用,听她话中似很不情愿,便道:“自然,我们情投意合。”
邵聪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从戏团出来的女孩会出落成现在这个样子,她闲适地坐在桌边,举止形容皆无可挑剔,透着一种淡漠的疏离。邵聪犹豫了一下,道:“你要是真心喜欢我四弟,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他在家中的日子也不大好过……”
“所以就要急匆匆的把他嫁了,”清平吹了吹茶水淡淡道,“也不管他是不是愿意?”
邵聪脸色一变,刚要说话,清平快她一步开口,带着若有若无的嘲讽:“其实邵洺在家中还是很有份量的,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不肯与他一起争上一争呢?”
邵聪颓然坐在椅子上,虚弱地道:“他……他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男子,如何能担得起这么大一个邵家?从前母亲在时,族里虽有反对的人,还是会看在母亲的面子上让一让。但现在母亲已经去世了,他岁数已经不小,再不嫁人又要如何是好……他说他还是对你有些念想,不然我千里迢迢来长安做什么?”
怪不得之前邵洺那副样子来找她,清平有些同情他的境遇,他虽有钱有势,显然这个家里的人都巴不得他嫁出去,把手中握着的权力交出来才好。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她们之间的那点纠葛邵洺恐怕早就放下了,哪里来的什么痴心一片,想来都是糊弄邵聪罢了。
邵聪这个不称职的姐姐还在帮痴情的弟弟吐露心声,清平听了一会觉得没意思,这话肯定不会是邵洺说的,便直接道:“如果我与邵洺成亲了,恒州到闽州到底还是有些远,不如调任好了。”
邵聪正想说此事,她来长安不久,也拜会了几位与邵家相熟的大人,人人都说李清平现在前程正好,恐怕不会轻易离京。她听了后很是烦心,身边又没什么人商量,这才冒冒失失的找清平,不想她竟会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只要能调任外放,别说娶一个邵洺,就算是十个她也愿意娶。邵聪不知她的心思,看她目光热切,态度很是诚恳,对弟弟说的话也信了三分。一个正前途大好的人愿意放弃炙手可热的权势,从而选择一个男子,邵聪马上站起来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与邵洺已经换过婚书了罢?不过那个不作数,再备一次好了。”
清平想起那封婚书,楚晙那里不好去问,但现在可算是有了理由再上呈一次,她有些恶趣味的想,不知道楚晙再度看到这封婚书,又会是怎样一种表情?
“让她再上一封新的,就说这东西朕没瞧见。”
楚晙手边是被撕碎的纸张,盖在大红的绸封上,被一叠奏折给遮在后头,她极为自然地说道:“叫李清平亲手递呈上来,不要混在折子里,公事说公事,私事就应该私下说。”
温天福俯身拜道:“是,老臣也回去多说说她。年轻人,总喜欢随心所欲。”
随心这两个词楚晙听着很不顺耳,随心随心,到底还是跟着心走了。她嘴角嘲讽般弯起,很是不屑地将那堆碎纸一扫,解气的很。
等温天福走后,楚晙一个人在殿中批完了折子,召了天枢来问话:“你昨日说,后宫有什么动静?”
天枢不解其意,答道:“闵贵君似乎私下派人在宫外打听李大人的事情,是与张良人之间的旧事。”
楚晙心想她能和张柊有什么旧事,不过是当初装模作样罢了。张柊是她继太女之后放在后宫的诱饵,之前太女险些就在后宫被人掉包带走了,由此牵出了一批潜伏在宫中的细作,这才有了那夜血洗宫闱的事情。
“帮他一把。”楚晙突然说道。
天枢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陛下?”
楚晙叹道:“帮闵贵君一把,他要找什么就给他什么。”
天枢稀里糊涂的领命下去了,楚晙一人站在殿门外,目光投向漆黑的夜空,倏然一笑,轻声道:“你飞不走的。”
第210章 冬来
“此事你做的不对, 怎能如此草率地将婚书上呈到陛下面前?”温天福结了披风, 坐在桌前道, “你不是回去想了吗, 这便是你的考量?”
清平哪里听不出来她言语中的怒意,俯身拜道:“下官回去细想过了。”
温天福语重心长地道:“你尚且年轻, 于仕途上还有好大一段路要走,如何能自毁前途?何况邵家是要入赘的, 难道你堂堂四品的礼部侍中, 还要入赘到她们家去?这简直太荒谬了!你且说说,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清平诚恳地道:“既然大人如此问,那下官也如实答了。大人所言下官也知晓, 此番回去也想了许久, 但我与邵公子……自是情投意合。”这话虽早就打好了腹稿,但到了真说出口的时候,反而什么都说不出了。
温天福似乎有些无语, 长叹一声道:“真是看不出来,李大人, 没想到你还是个情种!只是你这般感情用事, 以后千万不要后悔。需知人每踏出的每一步都犹为重要, 今天你选了这条路,以后的事情,就难定了。”
清平感觉这话似曾相识,知道老尚书此时是一片好心,沉默片刻后答道:“大人教训的是。不过下官却与大人观点有所不同, 踏出的每一步,无论怎样,都不会没有意义的。”
温天福一时哑然,手扶着桌沿,竟是笑了起来:“你这脾气,倒与我旧时的一位同窗有些相似,看似软和一团,其实再硬不过了。她年轻气盛的时候,似乎也说过这么一番话。”语罢长叹一声:“人老了,也记不大清事了,这世道变的快,我也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想法。不过路都是自己选的,要如何走,也在你自己。”
清平有些歉意地看着她,微微低了低头。
温天福道:“既然你这般坚定,那我再劝也没什么用。只是这婚书,陛下是要你自己亲手呈上去的,你准备准备,看看要如何御前对奏,择日入宫。”
清平恭敬地道:“大人,下官斗胆请问,陛下可有别的什么话吗?”
温天福颇为欣赏看了她一眼,道:“不错,有这聪明和悟性。陛下说‘公事说公事,私事就应该私下说’,这意思也不必我多复述了,陛下的深德厚谊,你自己掂量着吧。”
清平心道什么私事,要是楚晙真能如此大公无私,她何苦如此大费周章,说到底还是以权谋私。
话说到这里,外头又有人通传,有人来拜见尚书大人,清平便向温天福行了礼,这就告辞了。
清平心里很是感谢这位老大人,通过与她的一番对话,清平大概知道楚晙对下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态度——悉心栽培的下属因为感情用事,就要把担子一抛走了,皇帝委婉的通过直属上官来表达挽留的想法,这样的情谊,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当场就应该感动的热泪盈眶,五体投地誓死效忠了,哪里还关心什么婚嫁之事。
清平百无聊赖地写完婚书上的最后一个字,然后放到一边让墨迹晾干。楚晙的意思她也非常清楚,先前那封婚书可以不作数。所说的亲手呈上,不过是给她一个台阶下,大家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楚晙好像笃定她不会这么不识好歹,但清平觉得她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停在过去,她本身就不是一个识趣的人,扫别人的兴是常有的事情,自己得了乐趣就好,至于别人,她管的着吗?
孙从善也这么评价过:“你看似方正,却是个再随心所欲不过的人。”但清平认为自己只是个随性的人,这世道随心所欲太难,她不得不降低一下要求。
她会看着自己想看的东西,对它充满兴致。兴致是个好东西,能为枯燥的生活多平添几分趣味。她之前看着楚晙,很是为她神魂颠倒,而今将目光落在别处,觉得这个人虽是浓墨重彩,终究与过往模糊的背景归在一起。偶然瞥上一眼,就发觉那颜色褪了几分。周而复始,她便有些了悟,未着色前的画只得黑白二色,不过如此。
入宫的差事很快就落到她头上来,陈司长几乎一门心思都扑别处,看到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立马大度的让给清平。
清平带着折子进了宫,还掺着一封婚书,在偏殿候着。
彼时楚晙正在宫中见内阁首辅,谈及辰州州牧之位空缺一事,问道:“先让州正暂代,合适的人选一时半会也挑不出,就这么办吧,把今年先过了再说。”
严明华拱拱手道:“今年诸多不易,朝堂与六州,都仰赖陛下了。”
楚晙笑道:“阁老这话严重了,都是众臣之功,待到新正时的宫宴一并封赏。”
严明华就要叩首谢恩,被楚晙一把扶起:“阁老年事已高,就不必再跪了。”
严明华先谢了恩典,又道:“老臣斗胆,想向陛下请教一件事。”
楚晙道:“阁老是为了沈明山的事情?”
严明华长叹一声道:“她……也是个能臣,虽有大过,但也不是没有功劳的。何况同阁这么多年,老臣也是知道她的秉性,而今正是用人之际,是否要……?”
楚晙有些趣味地看了看她,严首辅说的这么大度,不过是来试探她的心思,她道:“她的确是个能臣,也有些手段,但朕却不敢再用她了。但阁老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将功抵过,朕不与她计较太多,年后她让她与礼部尚书一并致仕,也全了朝廷的颜面。”
严明华想说的话都被她说了,只能干巴巴地道:“陛下说的是,老臣年事已高,也该致仕了。”
楚晙微微一笑,在她看来,严阁老不愧是能笑到最后的赢家,沈明山与之相比略显不足。严明华当初能在先帝眼皮底下搬弄权势,光凭审时度势这一点,沈明山就输的彻彻底底。塌轻描淡写地截住她的话头道:“阁老不必妄自菲薄,这朝堂与内阁的担子,都要靠阁老才是。”
严明华如何能不知这话中的含义,她都这个年纪了,于权势也没多少心思,只想着回乡颐养天年。但皇帝显然要物尽其用,不给她这个机会。辰州的事情未了结,皇帝仍旧要她做朝廷的挡箭牌。严明华颤颤巍巍地行礼,这便是天恩,其中荣辱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这里头的滋味。
严明华平静地谢恩告退,恰巧在殿外遇着一人,那人向她行礼,严明华想起那夜徐海澄的话,便多看了几眼。待她行至宫门前时,望见皑皑白雪,忽起了一个念头。
这不是清平第一次进宫,雪覆盖了琉璃瓦,这座巨大的殿宇顷刻间如冰雕玉琢般,空荡的长廊下悬着冰棱,空气中充斥着寒意,飞檐下所绘的华美纹饰也蒙上了淡蓝的冰花。人走在这里听不见任何声音,似乎连脚步声也被雪吞没了。也许这才是皇宫的样子,冷寂而孤独,到处都是一片死寂。这让她想起那日入后宫的情形,前朝与后宫相差无几,都给她一种同样的感觉。
她踏过一片雪地,脸被冻的发红。待入了宫殿,抖下袍上的雪,才向着大殿深处走去。
四周并没有见着伺候的宫人,楚晙端坐在御座上,目光与殿外那些雪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一样的漠然。清平竟觉得她这个样子有些熟悉,心中松了口气,她宁愿她就事论事,也不愿消耗她们之间为数不多的感情。
毕竟每一种情感对她来说都是珍贵的,将此做为砝码是她最不愿见到的局面,除非迫不得已。上完奏折,她从取出婚书放上案头,抬起头看向楚晙,这些话她曾字句斟酌,而真到了这个时候,她才发现之前的准备都是无用。
她看着楚晙的眼睛,知道她必定是料到这个结果了。她们的心有灵犀用在此处,连一个字都不必多说。
此殿未设丹陛,两人隔着桌案对视,目光缠绕,却有些缠绵的意思。
“拿下去。”楚晙连看也不看,“朕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
清平俯身道:“婚书已经换了,如今人尽皆知,只待陛下一个恩典罢了。”
楚晙向后一靠,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道:“没有这种恩典,你不要想了。”
清平只看着她,将婚书坚定地向前推动一寸。她动作间楚晙目中微颤,若是刚才她眼中有一块坚不可摧的寒冰,那此时必然已经碎成无数块,将最尖锐的一角显现出来。清平感受着那种砭骨的寒意,口中道:“臣从辰州归来之时,陛下曾言会有奖赏。现在臣不要那些,只求陛下准许此事。”
她微笑着又补上了一句:“或许陛下可以看在,在云州时的……情分上。”
楚晙低低喝道:“住口!”
清平按住婚书,轻轻叹道:“臣也不想说这个,唯伏圣恩,恳请陛下准许罢了。”
过了良久,御座上的人缓缓站起,动作轻缓地取过那封婚书,以朱笔批示完后加盖印玺,而后将笔啪的扔在桌上,连看也不看她拂袖走了。
她道:“你可不要后悔。”
清平闭了闭眼,感觉有些不真实。但婚书上的印玺是真,楚晙竟这么妥协了?
她怕楚晙反悔,将东西收好后转过身去,但大殿之中空无一人,几缕淡淡的烟气从香炉中溢出,哪里还有楚晙的影子。
第211章 暗流
清平走出宫门时, 袖中的婚书尚有余热。呼出的热气成了一团白雾, 在回首仰视这座宫殿时遮住了她的视线, 她笃定自己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踏入此地, 有风吹来,树梢上的冰棱碰撞在一起, 发出清脆冰冷的声音,在她的耳边回响不停。
她低头看向自己脚下的雪, 它们覆盖了青砖铺就的宫道, 没人知道这石块的缝隙间曾渗透了多少的血。背叛杀戮, 嫉恨猜疑无时无刻都在这里上演,那也许是一出默剧, 只在人心间流转。所以也没人听得见那些沉重的叹息声, 藏在暗苔渐生的角落,如此轮回着。
这轮回周而复始,史书上寥寥落下数笔, 而翻过这页后,总能看见无穷无尽的重复。
从正阳门而出, 随后再入长盛门、留昌门, 这三座宫门过了, 冰冷的气息似乎也消散了许多,冬阳破云而出,那一瞬的光芒照耀在殿顶上,折s,he出耀目的光彩。白雾在殿宇楼台间流淌,如同一条闪耀着冰晶的长河, 让人几乎以为身处飘渺的仙境之中。
她的目光短暂地停留了一瞬,而后毫无留恋地离开了。
清平回府的第二日便使人将消息告诉了邵聪,接下来就是俗称的‘六礼’,六州各有不同,但不外乎这六个步骤。邵聪头一次办这种事,究竟是按照闽州的规矩来,还是入乡随俗,跟着恒州的习俗来,让她很是为难。
清平也非常理解她,要是邵聪能有邵洺三分的果断,现在就不至于连管事的边都沾不到了。邵聪磨蹭,是在清平意料之中的,她甚至很体贴的建议邵聪跳过纳采问名纳吉,但邵聪却不肯,她认为这是亲弟弟的婚事,如何能马虎过去?
对此清平只能随她而去了,与此同时,清平受到了原随的来信,一如既往的简洁,原随先是道明了辰州的近况,并询问她究竟何时能再回来。辰州如今乱成一团,之前哗变成了叛乱,到处都在抓乱党,一时半会也消停不了,只等朝廷派新的州牧来管事。原随在信中说现在丽河河水浑了,也许会有大鱼,到时候请她来品一品。清平看她字句之间,似乎在暗示已经查到了什么重要的线索。这信毕竟要过好几道人手,有些话是没办法明说的。
丽河是昭邺中的一条小河,最终流入月蓬湖,而在月蓬湖畔,就是昭邺最大的神院所在。清平曾去过几次,鱼和神院一连,她马上想到的就是谢家。
难道原随已经查到谢家的什么线索了吗?清平恨不得立刻站到原随面前,好好问个明白。她提笔写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东拉西扯凑满一页纸,最后答复原随,大约年后会到辰州。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她心中也有些没底,但邵聪年后必定要返回闽州,也是在那个时间,清平会以求亲的名义与她一道离开,如果时间刚好,那调令也应该下了,最多晚个三四天。
这么一想,她就这样回了原随,将信寄出去后,继续过上了府衙家中两点一线的生活。丰韫知道她回来了,两人也渐渐走动起来,空闲之余,时常去茶肆酒馆听书唱曲。下雪的时节也没什么可玩的,骑马去郊外放风也不便,清平不愿总在府里呆着,常去她府上顽。
丰韫年后也要议亲了,自从脱离了姐姐的管束开府另住后,就过上了脱缰野马般的生活。只是她还没折腾多久,身边的朋友接二连三的娶亲了,这下好了,她又是孤家寡人一人了。自她从清平那里知道她已经定了婚事,更是同情万分。一日两人坐在酒楼里听曲,丰韫趴在桌上弹酒杯,要醉不醉的。清平自顾自想着事情,也不去理她,丰大人长叹一声,很是惆怅的看着她道:“你要娶的,是那邵家的公子……他们家在闽州,你吃的惯海边的饭吗,啊?”
清平心不在焉地答道:“饭不就是吃吗……还能怎么样了。”
丰韫对她的态度很是不解:“你连吃都不关心,你还关心什么?你倒是与我说说看,李大人?”
清平还未回答,就听屏风外响起一阵叫好声。丰韫是个爱看热闹的,立马探出半个身去询问临近的那桌人,客套了一会回来嗤道:“我当是什么,原来是排了一出新戏。”
外头乐声渐起,清平有些兴致,问道:“是一出什么戏?”
丰韫正在锅子里涮r_ou_,满不在乎地道:“当然是那些情情爱爱之类的——”
“此言差矣,”屏风后探出一个头来,那人见了她们笑嘻嘻拱了拱手,“多有冒犯,向两位赔罪。不过今个这戏呀,虽说是情情爱爱,但却有些不同。”
丰韫十分上道地追着问:“有什么不同呢?”
那人大冷天的还拿着把扇子,刷地声展开摆了几下,神秘地道:“我可听说啊,这戏里所说的事,都是真的!”
清平撑着下巴看了那人一眼,懒洋洋地问道:“是什么真事?”
丰韫一个劲催道:“快说快说吧,在这磨蹭个什么呢!”
那人道:“传闻啊,这宫中有一位颇为受宠的侍君,在入宫前曾与人有定过亲……其实这本不算什么,我朝选侍,这事也常有的,都争着把儿子送进宫呢,毕竟一人得道ji犬升天,但与他定亲的那人,好像是朝廷里某位大人……”
台上恰好唱道:“鸳盟难续,旧梦未了。”
清平手中酒杯险些倾倒,幸而里头没酒,她放下空杯,眉头略略皱起,目光落在台上。
丰韫瞥见她这表情笑道:“你又怎么了,听个曲还这般愁苦大恨的。”
清平很是认真想了一会,对她道:“丰韫啊,这几日就别来找我了。”
丰韫问道:“这又是为什么?”
她起身离开,道:“摊上大事了。”
遥听月华门外传来悠长的铃声,随即隐约飘来一句‘天下太平’,那是提铃人在报时。宫人捧着银炉进来熏屋子,那香料的味道浸润在温暖的空气里,不一会就散的到处都是。它不似寻常的香那样浓郁,散开后就仿佛没有了,但若是细闻,便似乎一直萦绕在鼻端,要是沾了衣物,要花上许多功夫才能去了。
他不喜欢这种香气,哪怕它不是那么香的逼人,却自有其无微不至的霸道之处。那些宫人无声无息地将此处布置妥当,接下来便是迎驾了。
张柊站在殿门外候着,宫人手中所提的灯盏有些黯淡,落在雪地中,只余一团昏黄的光,他看的仔细,那灯罩上画的是红枫,是血一般的颜色。
便有宫人来请他进去,道:“外头冷,您身子弱,进去罢。”
张柊便进了房,坐在外屋的桌边等着。这种等待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为快乐的,但对他而言并非如此。整个后宫都知道,皇帝最喜欢幸驾张良人的寒香殿,那是无与伦比的恩宠,但张柊始终觉得这恩宠隐含着某种不怀好意的试探,他一贯如此认为。
楚晙进了屋子,解下外袍坐在桌边。没有高墙外的人所想象的浓情蜜意,恩爱缠绵,殿中的屋子很多,单纯是睡觉,随便哪间都可以。有时候张柊接驾完两人便各自去歇息了,第二日他起来时,皇帝已经去上早朝了,宫中人都说是陛下体恤张良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将他放在火上烤,是众矢之的。
但近来这些日子,却有些不同,皇帝甚至会开口说些话,但这些话题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展开。
“上次说到哪儿了?”楚晙端起茶问道。
张柊答道:“您问李大人平时爱吃什么,爱做什么。”
楚晙道:“好像是这样,你说她爱看书,都读的是什么书?”
张柊努力回忆了一下,道:“书房的事不知,但书架上摆的大部分是游记。”
她为自己倒了杯茶,轻笑道:“是吗?”
“大人偏爱看这类的书。”他如此说道,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她的神情,像是在怀念着什么。
接着便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张柊回忆着从贺州一路北上的场景,只道:“大人心地善良,对人也和善,没什么架子。”
“冬天的时候,要是有晴天,她便会在外头晒书。她做事不喜欢下人围着,总是亲力亲为,说是为了清静,她总一个人呆着。”
“不太喜欢下雨的天气,她常说,雨天太潮太shi,这点最不好。”
他说了许多,说的口干舌燥,但桌边的人似乎听的非常仔细,嘴角含笑,张柊猜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是笑着的。
每每提起与这个人相关的一切,他都能从她的表情动作中品出细微的情绪来,她对这个人的了解,远比他知道的多,但她却想知道更多。
到底是为什么,他想不明白,也不敢去深思。
直到深夜,这场谈话才结束,张柊心惊胆战地看着她,小心道:“陛下,近来宫中有一些李大人的传言,必然是有人存心污蔑……”
楚晙道:“朕已经听过了,传言毕竟只是传言,任它去便是。”
张柊看着她走出房,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李大人莫不是犯了什么事?”
楚晙的面容隐在y影中,闻言似乎是笑了笑:“没有,你多心了,她好的很。”
第212章 回溯
那出新排的戏实在有些蹊跷, 清平扪心自问与张柊清清白白, 却也不知坊间流言究竟是从何而起的。她对尚书之位毫无兴趣, 这一点也充分的向温天福表示过了。既然如此, 难道是张柊在宫中出了什么事?她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张柊一举一动尽在楚晙眼皮之下, 要真是后宫出了什么事,难道她会放任不管吗?
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 清平感觉有些不对劲, 但到底哪里有问题, 她却也说不清楚,只是凭直觉感觉此事绝非那么简单。
翌日丰韫果然没来找她, 清平要是不往外跑, 就呆在书房懒得出门,横竖府中有管事打理,她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越到年关事情越多, 眼看还有十几日便要过年了,清平打听到今嬛与原随还未归来, 恐怕她两人是要在辰州过个新年了。她突然感觉到十分寂寞, 有日放衙后她特地路过燕惊寒家门边, 看见门锁都已经锈的不成样子了,被冻在脱漆的大门上。院中那棵老树只能看到一点枝桠,她想院中一定堆满了落叶。门两旁的对联大半碎成纸片,这是那年她赶赴云州上任之前贴的,如今再看, 却早已物是人非了。
随着时间消逝的不仅是物,还有当初的心情。清平只是看了几眼院子,她想这春联,还是等燕惊寒回来自己亲手贴吧。
人若是忙起来,日子便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到了除夕前夜,清平奉诏入宫领宴,因先帝过世一年,并无丝竹歌舞,宴中照例按功封赏,由内阁首辅严明华代为宣读。清平对着一桌冷菜没什么吃的欲望,心想原随若是回了信,也该到长安了。她听见身边一人低声道:“陈大人入阁了?”
清平抬头去看,坐在隔壁那桌的陈开一极为震惊的坐着,仿佛不敢相信。先前她只不过想争一争尚书的位置,竟然就这么入阁了!这就好像是抢烧饼的人最后得了个西瓜,陈开一心花怒放地上前领旨,严明华笑呵呵地将朱红的玉轴放在她手中。接下来又有许多人被宣读到名字,譬如原随今嬛也在其中,但都只是写在一道圣旨上,数并封赏,不如陈开一那般风光。清平见她归席后众同僚争相道贺,一时风头竟盖过了先前的翰林院大学士翡珂。
清平没听见自己的名字,身边的同僚却很是奇怪,同是去辰州办事,为何刑部工部两位侍中皆有封赏,而礼部的连名也不提。她知道自己是要被外放的,有没有封赏都无所谓。但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翡珂与陈开一都是竞争礼部尚书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如今她两人都各有擢升,那谁会接任礼部尚书呢?
御阶下严明华不知何时离去,换成了她熟悉的身影,礼部尚书温天福。
众所周知,温老尚书年后便要致仕了,她此时出现,必然是要宣读礼部尚书的人选,温天福展开圣旨,先是诵读嘉奖之词,最后道:“……尔礼部侍中李清平,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ji,ng。锡之敕命于戏,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兹以考绩,特授为礼部尚书,嘉尔冠荣,永锡天宠。”
语毕,温天福捧着圣旨,向着清平所在的那桌看去。
清平听到最后,还是木愣愣的坐着。她身边的同僚小心地推了推她,道:“李大人,该上去领旨了。”
谁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之后竟杀出这么一个人来。但尚书阁老们面色如常,像是早已知晓了答案,众臣便看着新出炉的礼部尚书上前领旨。
清平脸色苍白的走到温天福面前,双手接过圣旨,温天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莫要干愣着了,待会还要去谢恩,可不要失礼了。”
这事无论怎样看都透着种古怪,论资历排也轮不到她来做尚书。在场的人都是人ji,ng,哪里看不出这其中的反常来,更有心细的,瞧见清平的脸色似乎不大对,都一道不敢做声,只偶尔瞥一眼她。
诏令既下就难以收回,此事必然在朝会上通过了。清平疑虑重重,难道就没有一人出言反对?等到谢恩的时候,她再一次见着温天福以及数位大人,温天福不动声色地道:“李大人,此次举荐首辅大人对你赞誉有佳,你理应谢她。”
清平依言向严明华行礼,严明华道:“李大人,你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内阁与六部在这么多举荐的人里头,独独却挑了你?是了,你年纪尚轻,资历也不够,这个位置本轮不到你来坐。我这话既是说给你听,也是说给朝臣们听。心中存疑的人不只你一人,但事关朝中要职,内阁与六部不会如此草率行事,陛下也不会糊涂而为,这其中皆有章法可寻可依。”
清平附身再拜,严明华眼光一扫周遭,奉命来谢恩的臣子们纷纷俯身行礼,她收回目光,淡淡道:“你在云州的考绩也送到吏部了,是优绩,且州牧姜大人亲手为你写了考评语;前安平郡郡长孙从善也曾向吏部上报,因互市开行,推广新法之事,请求朝廷予你嘉奖;边陲乱起之际,使团奉命出使西戎,最后取得盟书,以全国体,九死一生方得归来,因为这个缘故,周帅也向朝廷保举你;前大学士言慕韵临终前上奏朝廷,其中也提及过你的功劳。”
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头去,似乎深受震撼,唯独清平立的笔挺,轻轻垂下眼。严明华沉吟片刻后道:“这些功劳,有些能明着过吏部,有些不能,诸位也知道是为什么,我便不细说了。李大人,不知道我这话是否解了你的困惑?举荐你的人中,有封疆大吏,有功之臣,一军统帅,荣膺两朝的大学士,至于我这个内阁首辅,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你要谢,就要谢她们,也要谢你自己。能在危难中恪守道义,穷途中不移本心,这便够了。”
清平站了一会,听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想起,却觉得好似一场大梦。梦醒后有人生,亦有人死,她在此时才意识到那些事情真的已经成了过去,再如何后悔自责,都像是追不上的晨光,最后消散在灿烂的朝阳中。
门外宫人来传,说是陛下请她们都回去与家人团聚,诸位大臣不必去紫宸殿谢恩了。
那夜清平回府后,从书房中收拾了一堆从前的东西,大部分已经没什么用了。她本意是想都烧掉,后来想想,觉得找个箱子全部放起来。这么一忙便忙了一宿,理出来几个大箱子,都归置到书架最下头放着,最后她从抽屉里取出那只纸鹤,轻轻的将它放进箱中,然后用贴条封上箱子,她想她可能再也不会用上了。
除夕一过,宫宴上清平出任礼部尚书消息已经传遍朝堂,初五她去礼部上衙时,值守的官员见到她纷纷行礼,更添了几分小心。温天福已经在尚书署收拾东西了,见着她来,先让收拾的人下去,关了门对她道:“有些不便细说的事情,我都写在了纸上,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趁着这几日我还在,就多问问。”
清平看着老大人花白的头发,半晌说不出话来。
温天福有些好笑地看着她:“我朝也不是没有出过你这么年轻的尚书,破格提拔的比比皆是,你又在担忧什么?你是侍中,接任尚书于情于理,严首辅说的话难道你都忘了吗?”
清平心中百味陈杂,低头道:“下官不敢忘。”
温天福道:“那就对了,内阁与六部都没有反对的人,你怕什么。这要说巧,也是巧的不行。你带着功绩从云州回来时被提为侍中,那时候到处缺人,礼部也是,恰好你来补上了,这是一巧;当时我向陛下请辞,她不许,却允我一年后致仕,按理来说,这一年侍中应当呆在朝中,准备接尚书之职,但你偏偏资历不够。谁知去了辰州回来,吏部清点你的功绩,这下子可不得了。这么一算,你也能够得上尚书的位置了。这么多巧合在一起,那就不叫巧了,叫天意。‘人道我贵,非我之贵也。此乃是时也、命也、运也’,你虽不争,但我早些时候就说了,这位置迟早要归你。”
她的手抚过桌子,道:“说了这么多,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清平低声道:“下官只是觉得有些……有些不安罢。”
“这就对了。居高位者,哪个能高枕而卧。既然不安,就会思危思过,思人思己。”温天福看着她道,“这没什么不好,事在人为,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平向她作了一揖,道:“多谢大人教诲。”
温天福呵呵笑道:“不必谢了,我是老了,致仕后打算到处走走。你老师可还在辰州,要是得空了,请她来封信罢。”
清平不解地看向她道:“老师?大人说的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还没写完,吃个饭回来写。
第213章 谁寄
入夜, 雪下的又大又急, 夜里隐约可闻噼啪的响声, 那是雪压断了屋外的树枝。徐府的下人听到敲门声提着灯笼外向着门外道:“来了来了, 大晚上的,这又是谁呀?”
门开了一道缝, 外头站着一个年轻女子,下人谨慎地提起灯笼, 道:“您是……?”
朦胧的光勾勒出那人清隽的眉眼, 映出通透明澈的眼眸, 她的斗篷上落满了雪,伸手拂去, 从怀中取出一份拜帖道:“与徐大人说一声, 李清平前来拜会。”
不过一会,静夜中的徐府点起灯笼,徐海澄从屋中迎雪而出, 大步走向门外,亲自将人请到书房落座, 吩咐下人, 若无通禀, 不许人靠近此地。
随即她回到书房,合上了门。
书房中有暖炉,清平缓了口气,朝面前坐的人道:“徐大人,深夜冒昧叨扰, 实则是为了一件事。”
徐海澄有些不明所以,她与清平素来没什么交集,此时也是一头雾水,道:“李大人直说无妨。”
清平道:“贺砄是你什么人?”
徐海澄一下明白了,笑道:“原来是为了这事,我真是服了老师了,前些日子她来信,曾与我谈及此事,说要是你来问,你把这封信交给你;若是你不来,那就等到正月过了,再将信转交予你。”
炭火发出燃烧的哔剥声,她又道:“那时候我还不信,没想到这一月还没过去,你就自找上门来了。”
清平袖中的手攥紧了些,面上却舒展了许多,她道:“贺先生如今可安好,安平一别,她如今身在何处?”
徐海澄笑吟吟道:“你怎么一点也不奇怪。”
清平回忆起之前与张柊去庙中上香时曾见过的贺砚,心中已经有了定论,此时不过是问一个结果罢了,便道:“没什么好奇怪的,在云州之时,以先生的博学见识,我早觉得她不会是孙从善身边的谋士那么简单。”
徐海澄道:“自然不是,老师与孙从善是同窗好友,去云州也是孙大人力邀她前去相助。”
清平点点头,同时她也想到一件事,却不是对徐海澄能说的,沉思片刻后道:“那便请徐大人将信给我吧。”
徐海澄却有些严肃地道:“老师虽说对你有所隐瞒,但到底还是教了你几年,她一直都将你视为弟子。你回京以后,她还写信来托我多关照你。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她的心思我明白,她说不用你认这个名分,但心中还是希望你能认她这个老师的。李大人,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清平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徐海澄走进房中,取出一封信来。清平撩起衣袍跪了下去,道:“我蒙先生教诲,受益良多,先生不嫌弃我这个学生愚笨呆拙,肯收我为弟子,怎敢有推脱之词?”
徐海澄扶她起来,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腆着脸喊你一声师妹了。”
两人再度坐回座,徐海澄看着她道:“老师那里我会写信去说,当然,你自己要想和她说什么,也可以把信给我,到了月初一并寄过去。”
清平将信收好,道:“是,我知晓了。”
徐海澄年长她许多,就算是做她老师都够了,清平也没想到能有这么一天,对着徐海澄的脸,磨了好半天才叫了声师姐。那边徐大人也满心感慨,将师妹上下打量一番,心中琢磨片刻,不得不赞一句老师的眼光。但她到底是过来人,之前老师说是将师妹托付给她,实际上是请她代为教导。她与清平也见过数面,却从不点破,也是存了考校的心思。与其说是师妹,却也能算得上是半个弟子。
她见清平不骄不躁,很是满意,在心底已经认同了代师执教这件事,再开口时十分温和:“你们礼部的温老尚书何时离任?”
清平拱了拱手道:“她说是年后,旨意已经下了,陛下体桖,要多留她一些时日。”
徐海澄问道:“你即将接任尚书一职,你可知最后为何选了你么?”
清平答道:“先前严阁老已经说过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陈开一陈大人在礼部任职多年,陈家是恒州大族,颇有名望;但翡珂是清流要臣,也不能轻慢,这位置无论给谁都不行,但若是给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徐海澄没想到她竟然还能领悟出这么一层意思出来,顿觉有趣,示意她接着说。清平以为她是在代贺砄问话,便将心中猜想说出:“严阁老为何突然举荐我,我与她非亲非故,连见也没见过几面,单单是随大流么?这话我不信,比她小了一轮的温大人都致仕了,为何她还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不肯走呢。究竟是她不想走,还是陛下要留着她,不让她走?前者不必多说,后者却要仔细思量,陛下留着她,到底是为了什么。”
徐海澄这下吃了一惊,要说刚才她还觉得自己能教导这个师妹,那么现在她已经有些不确定了。这是那晚她私访严府与严明华所谈的内容,当时只得她们二人在,绝不会有第三人知道。既然如此,清平能猜到大致,也是十分不易,她收了玩笑的态度,肃然问道:“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新法。”清平吐出这两个字来,觉得屋中骤然冷了下来。
徐海澄哑然,搓了搓手,竟不知该说什么。
“陛下要削藩,要清算世家大族多年欠朝廷的赋税,重量田地……”清平平静地说道,“自然也不止这些,师姐应该看过老师与孙从善孙大人的草案吧?”
素来ji,ng明的徐大人有些不知所措地点了点头,头一次领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清平垂下眼睛,看着袖中露出一角的信封,淡淡道:“那草案我全程参与,有些是我提的,只是孙大人一身承担了全责,向州牧大人递呈的。之所以在云州先退行,不过是因为云州世家干预不到。本想着以后慢慢的推行,先是一郡,再是一州,如此下去,或许有日能到长安,不过我是见不着了。”
徐海澄不由瞪眼道:“这是说的什么话,如何见不着了?”
清平将自己没喝的茶换给她,抬起头道:“我为何见不着,师姐难道还不知道吗?陛下要留严阁老做盾,好堵住一些人的嘴,那谁来做这把剑呢?要整治辰州,这个人不能最好在朝堂里谁也不沾边,完完全全是一个局外人;但还不够,她还要有足够的功绩上的了这个位置。纵观朝廷上下,够的上这个位置的已经站好了队,有资格的功绩却不够,提拔不起来。”
她温和的眉眼尽显锋芒,取出那封信,撕开封口一展信笺,波澜不惊地扫过上头的字迹,抬手拈起放烛火上烧了:“这个人便是我,对么?严阁老的意思不过如此,要锐意革新,要除旧扫陈。”
徐海澄张口结舌地看着她的动作,道:“你,这信……”
她想问这信上写的什么,却是糊涂了,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
清平朝她笑笑道:“一些小事罢了,无关紧要。”
手颓然一摆,徐大人头一次觉得这么累,心力交瘁地道:“既然如此,我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事情你已经知道,心里有个准备就是。老师在辰州等你,你记得到时候去拜见她,知道吗?”
清平笑着点点头,只道:“年后的吏部评绩出来,朝中也该换些新人了,不然辰州的事情,绝无那么容易了结。”
从徐府出来的时候夜已深,雪不如来时那般大。清平脚踩进雪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让她想起很多年以前,初到安平的时候,那里的雪连下几天,便能将房顶给埋了。每日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雪,防止门被冻住了出不去。
她在这雪夜中跋涉,不觉想起了过往的事情,但想的更多的,却是方才贺砄那封信。依照贺先生所言,从云州推行新法开始,就已经布下了一个局,其本意不过是为了将世家藩王引入其中,却没有料到局势最后竟如此失控,演变成了与西戎的国战,甚至险些导致云州覆灭。
但这也使得潜伏在暗中的势力终于显现出轮廓,她们不断激化世家与朝廷的矛盾,同时也煽动平民敌视朝廷,妄图架空皇权,让内阁成为世家议政掌权之地,凌驾于朝廷之上,甚至挟制皇帝,以求达到她们的目的。
贺先生在信中对此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清平知道,这指的就是三百年前国战后蛰伏在代国中的那批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不断适应这个国度的法规纲纪,风俗礼教,从而衍生出新的势力。这股势力与金帐有些千丝万缕的干系,不过她们中间,必然有一部分人逐渐不甘为金帐所控,受其驱使,甚至想要灭了西戎,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支配权,不再受制于人。她们虽是在这片土地生长,心中并不认同自己代人的身份,以她们的想法而言,皇权就如同金帐一般,目的都是掌控。想要不被人左右,匍伏于地,就必须成为新的主人。
如此一来,这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云州之战,安平沦陷,不过都是势力之间倾轧争斗的牺牲品。
“……孙从善亦知始末,私自放三万万百姓逃出,后城破之际慨然赴难;事态至此,已非常人之力所能将挽,仰赖陛下于朝堂周旋,力排众议起复周帅,增援后方,云州方得以保全。离开安平前,我曾收到一封急递,附在其中,不知是何人所寄……”
清平站在台阶上,颤着手从信封中抽出一封信,拆开封口,直面只有一张纸,却不是常见的信笺,倒像是从什么地方匆忙撕下来的。
她捏着纸张一角,全身抖的厉害,似乎已经猜到信的内容,但不知为何,竟是不敢去看。
最后她还是展开了信纸,上面只有一行字,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写的——
“别去,等我回来。”
落款处只有一枚已经模糊的小印,依稀可辨陈珺二字。
清平将这封迟来的信收在怀中,她已经错过了接收它的时候。幸好还不算太晚,辗转多时,终究是到了她手中。
第214章 水月
就在长安被大雪覆盖时, 辰州也迎来了新年, 经过连月的搜查叛军, 关卡禁严, 百姓们总算能过个太平的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听着屋外的动静, 街道上也有商人敢出来卖年货了,娇嫩的花一车车运来, 很快被一抢而空。于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一束鲜花, 宁静的色泽淡化了城中紧张的气氛, 再一次令古老的州城恢复了原有的生机。
燕惊寒还是穿着那身袍子,盘腿坐在床边, 手中拿着一朵花翻来覆去的看。没一会门开了, 她抬头看去,原随提着食盒与酒走了进来。
原随将东西放在桌上,道:“燕大人, 新年好。”
第51节
恋耽美
第51节
温天福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及此事,不过转念一想,与朝会举荐脱不了干系,她向清平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李侍中才刚刚从辰州公干回来,事情分她先分的少一些。”说着随侍的文书官拿着东西跟来,温天福即刻就要离开。
陈开一有些着急,忙道:“暂代毕竟是一时的,李大人既然回来了,理应也该教还与她才是!”
她说着用眼神示意清平上前说话,但清平不为所动,只是安静的站着。陈开一心急如焚,如今温天福即将请辞离任,她心思也活泛了许多,哪里还有什么功夫在礼部那些琐碎的公务上,偏偏临近年关礼部才开始忙,她一时半会脱不了身,要说从前有多巴不得将事揽着,那现在就有多恨不得全数推了。
温天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你既然心中早有安排,又何必来问我?”说罢竟这么走了。
陈开一何曾被人如此下过脸,气的当场拂袖而去。清平看的津津有味,但陈大人尚有理智在,临走前硬声道:“李侍中,到时候我让人将公文搬你屋中,那本就是你份内之事,也省的不明白的人,说我陈开一天天想着揽权谋职!”
清平瞧够了热闹,笑的格外真诚,应了她的话,两人各自分道扬镳了。
自陈开一在尚书署丢了面子之后,就有些撂担子的意思。清平本以为她只是说说罢了,没想到陈大人此次说话算话,将职权归还与她,弄的清平连忙了好些时日,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又有宫中传召,她换了衣服,匆匆忙忙进了宫。
没想到这次传召礼部的竟然是柳太遗(等同太后),先帝在时,柳太遗位列四君之末,十分的不起眼,但胜在温柔小意。他多年无后,先帝离世前将他扶做后君,大约是存了恶心新皇的心,硬要把皇帝与他凑成父女。虽说后来皇帝追封了自己生父为后君,但同时也极为敬重柳太遗,将后宫玉印交由他暂管,执掌后宫事务。
清平是头一次进后宫,先要在永宁宫中等大宫女来交代些事项,以防冒犯了太遗自己还不知道。她带着人站在永宁宫耐心等候,过了好一会才有人来报,说是刘尚女来了。
清平喜出望外,来的居然是刘甄。没想到两人还能有机会见面,当下就迎了出去。刘甄从殿外进来,身后跟着一队人,见了她也是有几分高兴:“李大人,劳你久候了。方才本该领你们去见太遗的大宫女被临时掉去紫宸殿侍奉,这才耽搁了些许。”
清平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朝她挤眉弄眼,道:“无事,没想到还劳动了尚女。”
见面高兴归高兴,公事还是要说的,这次太遗召见礼部,是为了新正到来之际的宫宴布置。且先帝离世一年,也要有追思哀悼的仪式。刘甄与她说了些后宫中的注意事项,因两人相熟,也格外嘱咐道:“太遗没什么忌讳,在礼部时怎么做,在他跟前也一样就是。只是后宫中的侍君,该避的还是要避。”
清平将她的话心中记了几遍,突然醒悟,想必刘甄是自己自己在此才特地过来的,不然那大宫女怎会被调到紫宸宫侍奉?她又向跟着自己的文书官交代了几句,这与刘甄道:“行了,这就去见太遗吧。”
红墙覆雪,从下往上看,天只得一线,高墙相立份外逼仄,宫道也狭小非常,两侧有宫人们忙碌的在扫雪,见着人来低头避让。清平踏入此地,仿佛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人看似鲜活,却好像已经失去了灵魂,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暮气。
她担心面上有所表现,不敢做多想。等到了宜寿宫时,那种不适之感更甚。清平隔着一座华美的屏风拜见了柳太遗,屏风后有人踱步,用一种古怪的腔调道:“是礼部的人来了?”
清平所处的环境少见男子,朝堂不必多说,就是府中伺候的也多是女子。她也有意避开这个y阳颠倒的朝代的男人们,仔细回想,除了邵洺,还真没有能站近说话的男子。
那头刘甄已经恭顺地答了:“回太遗,正是。”
屏风后的人轻声吩咐了几句,一个宫侍拿着本册子递给刘甄,刘甄又转手交给清平,示意她上前一步说话。
许是这宫里地龙烧的太热,等从宜寿宫出来,她才发觉额头上蒙着层细汗,刘甄取了块帕子给她,清平道了句多谢,低头擦了擦。
未料此时一队宫装男子从侧边向这里走来,人还未到,香气已经飘了过来。清平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不由看向刘甄,刘甄道:“应该是来向太遗请安的侍君,李大人,我们先避一避吧。”
清平正有此意,闻言马上退到路旁,低头看着脚尖。那阵香风袭来,她忍不住屏住呼吸,一人开口道:“刘尚女,今日怎会有空来拜见太遗,可是陛下又有什么旨意?”
刘甄道:“闵贵君安好,陛下并无旨意传召,是太遗召礼部官员入宫,为的是宫宴之事。”
那男子说话尾音上扬,可能是官话没学好,还有些口音,又道:“那就是礼部的人?这次来的似乎有些面生,怎么不像是陈大人?”
清平不得不出列行礼,道:“下官礼部侍中,拜见闵贵君。先前下官在辰州公干,由陈大人暂代侍中之职。”
闵贵君顿了顿,似乎是在打量她,见清平依旧是低着头,便道:“原来是李侍中,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若不是张两人卧病在床修养,你们表姐表弟还能见上一面呢。”
清平恍然想起入宫的张柊,心中把楚晙翻出来骂了一遍,天知道楚晙把张柊弄进宫来,是如何给他安排身份的,怎么成了自己表弟了?而闵贵君的言语也十分耐人寻味,她与张柊能有什么关系?
等等……她与张柊还真有些关系!
清平回忆起之前的事情,突然想到自己还曾与张柊谈婚论嫁,以人家的未婚妻自居,现在好了,这下子可算是捅了篓子。京师中眼线众多,这种事要说瞒住人那绝不可能,但有人知道了也不会说,捏着一个把柄,静观其变何乐不为。
后宫见外臣不便久时,理应避嫌。但闵贵君嚣张跋扈,硬是磨了一盏茶的功夫。刘甄见他走了,忙领着清平出了后宫,又在临华殿外的宫道上屏退了宫人。
清平瞥了眼周围,单刀直入:“张柊在后宫里,闵贵君和他有什么仇怨?”
刘甄缓了口气,道:“是,不过如今他不叫这个名字。要说仇怨,大概是陛下时常去张良人那里坐坐,你也知道,如今后宫只有陛下潜邸时的旧人诞有子息……”
清平听的一愣,待反应过来后全明白了。楚晙把张柊弄进宫一是为了账本,二是做挡箭牌,简直就是物尽其用。楚晙府上她还不知道,别说是什么内侍了,在云州时多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在京中又端着要清修苦行,在先帝面前做样子,不近男|色。后来到了云州的封地,结果大家都忙的焦头烂额,她在互市住着,楚晙更是住到了军营里,哪里有时间搞男人。
联系到楚晙卧病在床的前因,她只觉得有一种可能,楚晙在用这招钓着朝中的大臣们。毕竟一个留下了子息的皇帝和没有留有子息的相差太多,前者大臣们可以拥立幼主,后者大臣们就要面对藩王乱政的危机。
清平心中浮起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潜邸不可能会有什么旧人,那这孩子,也未必就是真的。
她还未回答,刘甄就看着她的眼睛慢慢道:“那孩子,如今已经被封做太女了。”
第209章 对廷
檐角悬挂的铁铎被风吹的乱摇, 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 与屋中隐隐传出的曲乐相合。窗中透出一片明亮的光, 借此可以看清窗沿上爬满的暗色冰花, 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而屋中是如春意般的和暖,本是摆着桌椅的大堂却被人改成了戏台, 台上正是热闹,而台下却只有一张椅, 一张桌, 其余再也没有了。这两件家什似乎是多年的老物件了, 因为主人的爱惜与珍视,依然保持着透亮的木色。这场热闹之极的戏请的是城中戏班里的红角, 饶是她的嗓音再婉转动听, 这唯一的看客却不见影踪。戏还在演着,从乐师到台上的人都竭尽心力,不敢有丝毫松懈。
人人皆知这是严府的惯例, 每年的这个时候府上管事便要请人来唱一个通宵。严阁老的夫郎生前最爱听戏,或许是感怀伤情追思故人, 严阁老便会让人抬出那套桌椅放在大堂。寒夜里风呼啸而来, 在一匝暗光里, 门轻轻开了一条缝,细雪落了进来,仿佛真有人踏着曲子推门而入,端正地坐在台下的木椅上。
严明华坐在隔间里看折子,管事来报:“大人, 外头来人了,您是……”
严明华头也不抬:“不见。”
管事依言去回话,未几多时,屋外传来喧哗的人声,门被破开,台上的戏也跟着停了。
一时间寂静无声。
严明华放下手中的东西,抬起头向外头说道:“既然来了,那就进来说话,不要惊扰了亡夫听戏。继续唱,这天还没亮呢!”
来人进了隔间,严明华看了看面前衣着华贵的女人,问道:“有什么事吗?”
女人急切地道:“严阁老,太女就这么立了?”
严明华道:“不然呢,还能出尔反尔,让天下人看着朝廷的笑话?”
女人又道:“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出自世家,且生父出身卑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担得起太女的位置?”
严明华笑了:“这个结果,原本是沈明山——也是你们都乐于见到的,为何现在又反悔了呢?要立太女的是你们,不满的还是你们,你们世家,究竟是要干什么?”
她真正发怒的时候一点征兆都没有,唯独语气变的格外尖酸嘲讽:“是了,你们向来主意多,也从不听劝,既然如此,那就敢作敢当!”
在门外等候的护院冲进来将人拖了下去,戏台上的人被吓的音抖了抖,又赶紧圆了回去。严明华坐了一会,喃喃道:“真是不安生呐……”
又一人入了隔间,向她行礼道:“徐某深夜前来叨扰,阁老不介吧?”
严明华揉了揉手腕道:“来一个也是来,来两个也是来。这次又是什么事?”
来人摘下兜帽,竟是御史徐海澄,理应是最与严明华不对付的人,此刻却以访客的身份出现在严府上。
徐海澄执弟子礼,恭敬道:“梁濮遇刺后辰州就已经乱了大半,老师命我来问问阁老,朝廷有没有合适的人,也好让她心中有个底。”
“原本沈明山是要派她的关门弟子去接任州牧之位,不过眼下看来是不大可能的了。”严明华叹了一口气说道,“好的人选也没那么快找到,可能委派要等年后了。”
“辰州如今乱了,但乱却有乱的好处。若是此时能有一把快刀,必能斩断这团乱麻,也算是坏事里的好事。”
严明华道:“你老师必是有意属的人选了,不然怎么会让你来问我?说罢,是谁?”
徐海澄道:“说起来这个人也算是我的师妹,前几次老师还写信叫我多多看顾她,御史台参她的折子被我压了几道。”
严明华奇道:“贺砄还有这等闲心,竟收起徒来了?”
徐海澄轻咳一声道:“许是在云州的时候收的,您也知道,她去孙从善那地方呆了好些年。”
严明华来了兴致,问道:“有些意思,快说是谁罢,可别学你老师卖什么关子!”
徐海澄道:“礼部侍中,李清平。”
有温天福的话在前,邵家的人来府上拜会也没什么不妥。清平将人请进书房,那人奇怪地看着她道:“你真要娶我弟弟?”
清平端着茶觉得有些烫嘴,便搁一旁待凉些再用,听她话中似很不情愿,便道:“自然,我们情投意合。”
邵聪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从戏团出来的女孩会出落成现在这个样子,她闲适地坐在桌边,举止形容皆无可挑剔,透着一种淡漠的疏离。邵聪犹豫了一下,道:“你要是真心喜欢我四弟,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他在家中的日子也不大好过……”
“所以就要急匆匆的把他嫁了,”清平吹了吹茶水淡淡道,“也不管他是不是愿意?”
邵聪脸色一变,刚要说话,清平快她一步开口,带着若有若无的嘲讽:“其实邵洺在家中还是很有份量的,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不肯与他一起争上一争呢?”
邵聪颓然坐在椅子上,虚弱地道:“他……他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男子,如何能担得起这么大一个邵家?从前母亲在时,族里虽有反对的人,还是会看在母亲的面子上让一让。但现在母亲已经去世了,他岁数已经不小,再不嫁人又要如何是好……他说他还是对你有些念想,不然我千里迢迢来长安做什么?”
怪不得之前邵洺那副样子来找她,清平有些同情他的境遇,他虽有钱有势,显然这个家里的人都巴不得他嫁出去,把手中握着的权力交出来才好。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她们之间的那点纠葛邵洺恐怕早就放下了,哪里来的什么痴心一片,想来都是糊弄邵聪罢了。
邵聪这个不称职的姐姐还在帮痴情的弟弟吐露心声,清平听了一会觉得没意思,这话肯定不会是邵洺说的,便直接道:“如果我与邵洺成亲了,恒州到闽州到底还是有些远,不如调任好了。”
邵聪正想说此事,她来长安不久,也拜会了几位与邵家相熟的大人,人人都说李清平现在前程正好,恐怕不会轻易离京。她听了后很是烦心,身边又没什么人商量,这才冒冒失失的找清平,不想她竟会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只要能调任外放,别说娶一个邵洺,就算是十个她也愿意娶。邵聪不知她的心思,看她目光热切,态度很是诚恳,对弟弟说的话也信了三分。一个正前途大好的人愿意放弃炙手可热的权势,从而选择一个男子,邵聪马上站起来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与邵洺已经换过婚书了罢?不过那个不作数,再备一次好了。”
清平想起那封婚书,楚晙那里不好去问,但现在可算是有了理由再上呈一次,她有些恶趣味的想,不知道楚晙再度看到这封婚书,又会是怎样一种表情?
“让她再上一封新的,就说这东西朕没瞧见。”
楚晙手边是被撕碎的纸张,盖在大红的绸封上,被一叠奏折给遮在后头,她极为自然地说道:“叫李清平亲手递呈上来,不要混在折子里,公事说公事,私事就应该私下说。”
温天福俯身拜道:“是,老臣也回去多说说她。年轻人,总喜欢随心所欲。”
随心这两个词楚晙听着很不顺耳,随心随心,到底还是跟着心走了。她嘴角嘲讽般弯起,很是不屑地将那堆碎纸一扫,解气的很。
等温天福走后,楚晙一个人在殿中批完了折子,召了天枢来问话:“你昨日说,后宫有什么动静?”
天枢不解其意,答道:“闵贵君似乎私下派人在宫外打听李大人的事情,是与张良人之间的旧事。”
楚晙心想她能和张柊有什么旧事,不过是当初装模作样罢了。张柊是她继太女之后放在后宫的诱饵,之前太女险些就在后宫被人掉包带走了,由此牵出了一批潜伏在宫中的细作,这才有了那夜血洗宫闱的事情。
“帮他一把。”楚晙突然说道。
天枢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陛下?”
楚晙叹道:“帮闵贵君一把,他要找什么就给他什么。”
天枢稀里糊涂的领命下去了,楚晙一人站在殿门外,目光投向漆黑的夜空,倏然一笑,轻声道:“你飞不走的。”
第210章 冬来
“此事你做的不对, 怎能如此草率地将婚书上呈到陛下面前?”温天福结了披风, 坐在桌前道, “你不是回去想了吗, 这便是你的考量?”
清平哪里听不出来她言语中的怒意,俯身拜道:“下官回去细想过了。”
温天福语重心长地道:“你尚且年轻, 于仕途上还有好大一段路要走,如何能自毁前途?何况邵家是要入赘的, 难道你堂堂四品的礼部侍中, 还要入赘到她们家去?这简直太荒谬了!你且说说,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清平诚恳地道:“既然大人如此问,那下官也如实答了。大人所言下官也知晓, 此番回去也想了许久, 但我与邵公子……自是情投意合。”这话虽早就打好了腹稿,但到了真说出口的时候,反而什么都说不出了。
温天福似乎有些无语, 长叹一声道:“真是看不出来,李大人, 没想到你还是个情种!只是你这般感情用事, 以后千万不要后悔。需知人每踏出的每一步都犹为重要, 今天你选了这条路,以后的事情,就难定了。”
清平感觉这话似曾相识,知道老尚书此时是一片好心,沉默片刻后答道:“大人教训的是。不过下官却与大人观点有所不同, 踏出的每一步,无论怎样,都不会没有意义的。”
温天福一时哑然,手扶着桌沿,竟是笑了起来:“你这脾气,倒与我旧时的一位同窗有些相似,看似软和一团,其实再硬不过了。她年轻气盛的时候,似乎也说过这么一番话。”语罢长叹一声:“人老了,也记不大清事了,这世道变的快,我也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想法。不过路都是自己选的,要如何走,也在你自己。”
清平有些歉意地看着她,微微低了低头。
温天福道:“既然你这般坚定,那我再劝也没什么用。只是这婚书,陛下是要你自己亲手呈上去的,你准备准备,看看要如何御前对奏,择日入宫。”
清平恭敬地道:“大人,下官斗胆请问,陛下可有别的什么话吗?”
温天福颇为欣赏看了她一眼,道:“不错,有这聪明和悟性。陛下说‘公事说公事,私事就应该私下说’,这意思也不必我多复述了,陛下的深德厚谊,你自己掂量着吧。”
清平心道什么私事,要是楚晙真能如此大公无私,她何苦如此大费周章,说到底还是以权谋私。
话说到这里,外头又有人通传,有人来拜见尚书大人,清平便向温天福行了礼,这就告辞了。
清平心里很是感谢这位老大人,通过与她的一番对话,清平大概知道楚晙对下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态度——悉心栽培的下属因为感情用事,就要把担子一抛走了,皇帝委婉的通过直属上官来表达挽留的想法,这样的情谊,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当场就应该感动的热泪盈眶,五体投地誓死效忠了,哪里还关心什么婚嫁之事。
清平百无聊赖地写完婚书上的最后一个字,然后放到一边让墨迹晾干。楚晙的意思她也非常清楚,先前那封婚书可以不作数。所说的亲手呈上,不过是给她一个台阶下,大家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楚晙好像笃定她不会这么不识好歹,但清平觉得她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停在过去,她本身就不是一个识趣的人,扫别人的兴是常有的事情,自己得了乐趣就好,至于别人,她管的着吗?
孙从善也这么评价过:“你看似方正,却是个再随心所欲不过的人。”但清平认为自己只是个随性的人,这世道随心所欲太难,她不得不降低一下要求。
她会看着自己想看的东西,对它充满兴致。兴致是个好东西,能为枯燥的生活多平添几分趣味。她之前看着楚晙,很是为她神魂颠倒,而今将目光落在别处,觉得这个人虽是浓墨重彩,终究与过往模糊的背景归在一起。偶然瞥上一眼,就发觉那颜色褪了几分。周而复始,她便有些了悟,未着色前的画只得黑白二色,不过如此。
入宫的差事很快就落到她头上来,陈司长几乎一门心思都扑别处,看到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立马大度的让给清平。
清平带着折子进了宫,还掺着一封婚书,在偏殿候着。
彼时楚晙正在宫中见内阁首辅,谈及辰州州牧之位空缺一事,问道:“先让州正暂代,合适的人选一时半会也挑不出,就这么办吧,把今年先过了再说。”
严明华拱拱手道:“今年诸多不易,朝堂与六州,都仰赖陛下了。”
楚晙笑道:“阁老这话严重了,都是众臣之功,待到新正时的宫宴一并封赏。”
严明华就要叩首谢恩,被楚晙一把扶起:“阁老年事已高,就不必再跪了。”
严明华先谢了恩典,又道:“老臣斗胆,想向陛下请教一件事。”
楚晙道:“阁老是为了沈明山的事情?”
严明华长叹一声道:“她……也是个能臣,虽有大过,但也不是没有功劳的。何况同阁这么多年,老臣也是知道她的秉性,而今正是用人之际,是否要……?”
楚晙有些趣味地看了看她,严首辅说的这么大度,不过是来试探她的心思,她道:“她的确是个能臣,也有些手段,但朕却不敢再用她了。但阁老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将功抵过,朕不与她计较太多,年后她让她与礼部尚书一并致仕,也全了朝廷的颜面。”
严明华想说的话都被她说了,只能干巴巴地道:“陛下说的是,老臣年事已高,也该致仕了。”
楚晙微微一笑,在她看来,严阁老不愧是能笑到最后的赢家,沈明山与之相比略显不足。严明华当初能在先帝眼皮底下搬弄权势,光凭审时度势这一点,沈明山就输的彻彻底底。塌轻描淡写地截住她的话头道:“阁老不必妄自菲薄,这朝堂与内阁的担子,都要靠阁老才是。”
严明华如何能不知这话中的含义,她都这个年纪了,于权势也没多少心思,只想着回乡颐养天年。但皇帝显然要物尽其用,不给她这个机会。辰州的事情未了结,皇帝仍旧要她做朝廷的挡箭牌。严明华颤颤巍巍地行礼,这便是天恩,其中荣辱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这里头的滋味。
严明华平静地谢恩告退,恰巧在殿外遇着一人,那人向她行礼,严明华想起那夜徐海澄的话,便多看了几眼。待她行至宫门前时,望见皑皑白雪,忽起了一个念头。
这不是清平第一次进宫,雪覆盖了琉璃瓦,这座巨大的殿宇顷刻间如冰雕玉琢般,空荡的长廊下悬着冰棱,空气中充斥着寒意,飞檐下所绘的华美纹饰也蒙上了淡蓝的冰花。人走在这里听不见任何声音,似乎连脚步声也被雪吞没了。也许这才是皇宫的样子,冷寂而孤独,到处都是一片死寂。这让她想起那日入后宫的情形,前朝与后宫相差无几,都给她一种同样的感觉。
她踏过一片雪地,脸被冻的发红。待入了宫殿,抖下袍上的雪,才向着大殿深处走去。
四周并没有见着伺候的宫人,楚晙端坐在御座上,目光与殿外那些雪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一样的漠然。清平竟觉得她这个样子有些熟悉,心中松了口气,她宁愿她就事论事,也不愿消耗她们之间为数不多的感情。
毕竟每一种情感对她来说都是珍贵的,将此做为砝码是她最不愿见到的局面,除非迫不得已。上完奏折,她从取出婚书放上案头,抬起头看向楚晙,这些话她曾字句斟酌,而真到了这个时候,她才发现之前的准备都是无用。
她看着楚晙的眼睛,知道她必定是料到这个结果了。她们的心有灵犀用在此处,连一个字都不必多说。
此殿未设丹陛,两人隔着桌案对视,目光缠绕,却有些缠绵的意思。
“拿下去。”楚晙连看也不看,“朕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
清平俯身道:“婚书已经换了,如今人尽皆知,只待陛下一个恩典罢了。”
楚晙向后一靠,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道:“没有这种恩典,你不要想了。”
清平只看着她,将婚书坚定地向前推动一寸。她动作间楚晙目中微颤,若是刚才她眼中有一块坚不可摧的寒冰,那此时必然已经碎成无数块,将最尖锐的一角显现出来。清平感受着那种砭骨的寒意,口中道:“臣从辰州归来之时,陛下曾言会有奖赏。现在臣不要那些,只求陛下准许此事。”
她微笑着又补上了一句:“或许陛下可以看在,在云州时的……情分上。”
楚晙低低喝道:“住口!”
清平按住婚书,轻轻叹道:“臣也不想说这个,唯伏圣恩,恳请陛下准许罢了。”
过了良久,御座上的人缓缓站起,动作轻缓地取过那封婚书,以朱笔批示完后加盖印玺,而后将笔啪的扔在桌上,连看也不看她拂袖走了。
她道:“你可不要后悔。”
清平闭了闭眼,感觉有些不真实。但婚书上的印玺是真,楚晙竟这么妥协了?
她怕楚晙反悔,将东西收好后转过身去,但大殿之中空无一人,几缕淡淡的烟气从香炉中溢出,哪里还有楚晙的影子。
第211章 暗流
清平走出宫门时, 袖中的婚书尚有余热。呼出的热气成了一团白雾, 在回首仰视这座宫殿时遮住了她的视线, 她笃定自己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踏入此地, 有风吹来,树梢上的冰棱碰撞在一起, 发出清脆冰冷的声音,在她的耳边回响不停。
她低头看向自己脚下的雪, 它们覆盖了青砖铺就的宫道, 没人知道这石块的缝隙间曾渗透了多少的血。背叛杀戮, 嫉恨猜疑无时无刻都在这里上演,那也许是一出默剧, 只在人心间流转。所以也没人听得见那些沉重的叹息声, 藏在暗苔渐生的角落,如此轮回着。
这轮回周而复始,史书上寥寥落下数笔, 而翻过这页后,总能看见无穷无尽的重复。
从正阳门而出, 随后再入长盛门、留昌门, 这三座宫门过了, 冰冷的气息似乎也消散了许多,冬阳破云而出,那一瞬的光芒照耀在殿顶上,折s,he出耀目的光彩。白雾在殿宇楼台间流淌,如同一条闪耀着冰晶的长河, 让人几乎以为身处飘渺的仙境之中。
她的目光短暂地停留了一瞬,而后毫无留恋地离开了。
清平回府的第二日便使人将消息告诉了邵聪,接下来就是俗称的‘六礼’,六州各有不同,但不外乎这六个步骤。邵聪头一次办这种事,究竟是按照闽州的规矩来,还是入乡随俗,跟着恒州的习俗来,让她很是为难。
清平也非常理解她,要是邵聪能有邵洺三分的果断,现在就不至于连管事的边都沾不到了。邵聪磨蹭,是在清平意料之中的,她甚至很体贴的建议邵聪跳过纳采问名纳吉,但邵聪却不肯,她认为这是亲弟弟的婚事,如何能马虎过去?
对此清平只能随她而去了,与此同时,清平受到了原随的来信,一如既往的简洁,原随先是道明了辰州的近况,并询问她究竟何时能再回来。辰州如今乱成一团,之前哗变成了叛乱,到处都在抓乱党,一时半会也消停不了,只等朝廷派新的州牧来管事。原随在信中说现在丽河河水浑了,也许会有大鱼,到时候请她来品一品。清平看她字句之间,似乎在暗示已经查到了什么重要的线索。这信毕竟要过好几道人手,有些话是没办法明说的。
丽河是昭邺中的一条小河,最终流入月蓬湖,而在月蓬湖畔,就是昭邺最大的神院所在。清平曾去过几次,鱼和神院一连,她马上想到的就是谢家。
难道原随已经查到谢家的什么线索了吗?清平恨不得立刻站到原随面前,好好问个明白。她提笔写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东拉西扯凑满一页纸,最后答复原随,大约年后会到辰州。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她心中也有些没底,但邵聪年后必定要返回闽州,也是在那个时间,清平会以求亲的名义与她一道离开,如果时间刚好,那调令也应该下了,最多晚个三四天。
这么一想,她就这样回了原随,将信寄出去后,继续过上了府衙家中两点一线的生活。丰韫知道她回来了,两人也渐渐走动起来,空闲之余,时常去茶肆酒馆听书唱曲。下雪的时节也没什么可玩的,骑马去郊外放风也不便,清平不愿总在府里呆着,常去她府上顽。
丰韫年后也要议亲了,自从脱离了姐姐的管束开府另住后,就过上了脱缰野马般的生活。只是她还没折腾多久,身边的朋友接二连三的娶亲了,这下好了,她又是孤家寡人一人了。自她从清平那里知道她已经定了婚事,更是同情万分。一日两人坐在酒楼里听曲,丰韫趴在桌上弹酒杯,要醉不醉的。清平自顾自想着事情,也不去理她,丰大人长叹一声,很是惆怅的看着她道:“你要娶的,是那邵家的公子……他们家在闽州,你吃的惯海边的饭吗,啊?”
清平心不在焉地答道:“饭不就是吃吗……还能怎么样了。”
丰韫对她的态度很是不解:“你连吃都不关心,你还关心什么?你倒是与我说说看,李大人?”
清平还未回答,就听屏风外响起一阵叫好声。丰韫是个爱看热闹的,立马探出半个身去询问临近的那桌人,客套了一会回来嗤道:“我当是什么,原来是排了一出新戏。”
外头乐声渐起,清平有些兴致,问道:“是一出什么戏?”
丰韫正在锅子里涮r_ou_,满不在乎地道:“当然是那些情情爱爱之类的——”
“此言差矣,”屏风后探出一个头来,那人见了她们笑嘻嘻拱了拱手,“多有冒犯,向两位赔罪。不过今个这戏呀,虽说是情情爱爱,但却有些不同。”
丰韫十分上道地追着问:“有什么不同呢?”
那人大冷天的还拿着把扇子,刷地声展开摆了几下,神秘地道:“我可听说啊,这戏里所说的事,都是真的!”
清平撑着下巴看了那人一眼,懒洋洋地问道:“是什么真事?”
丰韫一个劲催道:“快说快说吧,在这磨蹭个什么呢!”
那人道:“传闻啊,这宫中有一位颇为受宠的侍君,在入宫前曾与人有定过亲……其实这本不算什么,我朝选侍,这事也常有的,都争着把儿子送进宫呢,毕竟一人得道ji犬升天,但与他定亲的那人,好像是朝廷里某位大人……”
台上恰好唱道:“鸳盟难续,旧梦未了。”
清平手中酒杯险些倾倒,幸而里头没酒,她放下空杯,眉头略略皱起,目光落在台上。
丰韫瞥见她这表情笑道:“你又怎么了,听个曲还这般愁苦大恨的。”
清平很是认真想了一会,对她道:“丰韫啊,这几日就别来找我了。”
丰韫问道:“这又是为什么?”
她起身离开,道:“摊上大事了。”
遥听月华门外传来悠长的铃声,随即隐约飘来一句‘天下太平’,那是提铃人在报时。宫人捧着银炉进来熏屋子,那香料的味道浸润在温暖的空气里,不一会就散的到处都是。它不似寻常的香那样浓郁,散开后就仿佛没有了,但若是细闻,便似乎一直萦绕在鼻端,要是沾了衣物,要花上许多功夫才能去了。
他不喜欢这种香气,哪怕它不是那么香的逼人,却自有其无微不至的霸道之处。那些宫人无声无息地将此处布置妥当,接下来便是迎驾了。
张柊站在殿门外候着,宫人手中所提的灯盏有些黯淡,落在雪地中,只余一团昏黄的光,他看的仔细,那灯罩上画的是红枫,是血一般的颜色。
便有宫人来请他进去,道:“外头冷,您身子弱,进去罢。”
张柊便进了房,坐在外屋的桌边等着。这种等待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为快乐的,但对他而言并非如此。整个后宫都知道,皇帝最喜欢幸驾张良人的寒香殿,那是无与伦比的恩宠,但张柊始终觉得这恩宠隐含着某种不怀好意的试探,他一贯如此认为。
楚晙进了屋子,解下外袍坐在桌边。没有高墙外的人所想象的浓情蜜意,恩爱缠绵,殿中的屋子很多,单纯是睡觉,随便哪间都可以。有时候张柊接驾完两人便各自去歇息了,第二日他起来时,皇帝已经去上早朝了,宫中人都说是陛下体恤张良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将他放在火上烤,是众矢之的。
但近来这些日子,却有些不同,皇帝甚至会开口说些话,但这些话题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展开。
“上次说到哪儿了?”楚晙端起茶问道。
张柊答道:“您问李大人平时爱吃什么,爱做什么。”
楚晙道:“好像是这样,你说她爱看书,都读的是什么书?”
张柊努力回忆了一下,道:“书房的事不知,但书架上摆的大部分是游记。”
她为自己倒了杯茶,轻笑道:“是吗?”
“大人偏爱看这类的书。”他如此说道,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她的神情,像是在怀念着什么。
接着便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张柊回忆着从贺州一路北上的场景,只道:“大人心地善良,对人也和善,没什么架子。”
“冬天的时候,要是有晴天,她便会在外头晒书。她做事不喜欢下人围着,总是亲力亲为,说是为了清静,她总一个人呆着。”
“不太喜欢下雨的天气,她常说,雨天太潮太shi,这点最不好。”
他说了许多,说的口干舌燥,但桌边的人似乎听的非常仔细,嘴角含笑,张柊猜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是笑着的。
每每提起与这个人相关的一切,他都能从她的表情动作中品出细微的情绪来,她对这个人的了解,远比他知道的多,但她却想知道更多。
到底是为什么,他想不明白,也不敢去深思。
直到深夜,这场谈话才结束,张柊心惊胆战地看着她,小心道:“陛下,近来宫中有一些李大人的传言,必然是有人存心污蔑……”
楚晙道:“朕已经听过了,传言毕竟只是传言,任它去便是。”
张柊看着她走出房,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李大人莫不是犯了什么事?”
楚晙的面容隐在y影中,闻言似乎是笑了笑:“没有,你多心了,她好的很。”
第212章 回溯
那出新排的戏实在有些蹊跷, 清平扪心自问与张柊清清白白, 却也不知坊间流言究竟是从何而起的。她对尚书之位毫无兴趣, 这一点也充分的向温天福表示过了。既然如此, 难道是张柊在宫中出了什么事?她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张柊一举一动尽在楚晙眼皮之下, 要真是后宫出了什么事,难道她会放任不管吗?
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 清平感觉有些不对劲, 但到底哪里有问题, 她却也说不清楚,只是凭直觉感觉此事绝非那么简单。
翌日丰韫果然没来找她, 清平要是不往外跑, 就呆在书房懒得出门,横竖府中有管事打理,她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越到年关事情越多, 眼看还有十几日便要过年了,清平打听到今嬛与原随还未归来, 恐怕她两人是要在辰州过个新年了。她突然感觉到十分寂寞, 有日放衙后她特地路过燕惊寒家门边, 看见门锁都已经锈的不成样子了,被冻在脱漆的大门上。院中那棵老树只能看到一点枝桠,她想院中一定堆满了落叶。门两旁的对联大半碎成纸片,这是那年她赶赴云州上任之前贴的,如今再看, 却早已物是人非了。
随着时间消逝的不仅是物,还有当初的心情。清平只是看了几眼院子,她想这春联,还是等燕惊寒回来自己亲手贴吧。
人若是忙起来,日子便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到了除夕前夜,清平奉诏入宫领宴,因先帝过世一年,并无丝竹歌舞,宴中照例按功封赏,由内阁首辅严明华代为宣读。清平对着一桌冷菜没什么吃的欲望,心想原随若是回了信,也该到长安了。她听见身边一人低声道:“陈大人入阁了?”
清平抬头去看,坐在隔壁那桌的陈开一极为震惊的坐着,仿佛不敢相信。先前她只不过想争一争尚书的位置,竟然就这么入阁了!这就好像是抢烧饼的人最后得了个西瓜,陈开一心花怒放地上前领旨,严明华笑呵呵地将朱红的玉轴放在她手中。接下来又有许多人被宣读到名字,譬如原随今嬛也在其中,但都只是写在一道圣旨上,数并封赏,不如陈开一那般风光。清平见她归席后众同僚争相道贺,一时风头竟盖过了先前的翰林院大学士翡珂。
清平没听见自己的名字,身边的同僚却很是奇怪,同是去辰州办事,为何刑部工部两位侍中皆有封赏,而礼部的连名也不提。她知道自己是要被外放的,有没有封赏都无所谓。但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翡珂与陈开一都是竞争礼部尚书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如今她两人都各有擢升,那谁会接任礼部尚书呢?
御阶下严明华不知何时离去,换成了她熟悉的身影,礼部尚书温天福。
众所周知,温老尚书年后便要致仕了,她此时出现,必然是要宣读礼部尚书的人选,温天福展开圣旨,先是诵读嘉奖之词,最后道:“……尔礼部侍中李清平,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ji,ng。锡之敕命于戏,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兹以考绩,特授为礼部尚书,嘉尔冠荣,永锡天宠。”
语毕,温天福捧着圣旨,向着清平所在的那桌看去。
清平听到最后,还是木愣愣的坐着。她身边的同僚小心地推了推她,道:“李大人,该上去领旨了。”
谁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之后竟杀出这么一个人来。但尚书阁老们面色如常,像是早已知晓了答案,众臣便看着新出炉的礼部尚书上前领旨。
清平脸色苍白的走到温天福面前,双手接过圣旨,温天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莫要干愣着了,待会还要去谢恩,可不要失礼了。”
这事无论怎样看都透着种古怪,论资历排也轮不到她来做尚书。在场的人都是人ji,ng,哪里看不出这其中的反常来,更有心细的,瞧见清平的脸色似乎不大对,都一道不敢做声,只偶尔瞥一眼她。
诏令既下就难以收回,此事必然在朝会上通过了。清平疑虑重重,难道就没有一人出言反对?等到谢恩的时候,她再一次见着温天福以及数位大人,温天福不动声色地道:“李大人,此次举荐首辅大人对你赞誉有佳,你理应谢她。”
清平依言向严明华行礼,严明华道:“李大人,你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内阁与六部在这么多举荐的人里头,独独却挑了你?是了,你年纪尚轻,资历也不够,这个位置本轮不到你来坐。我这话既是说给你听,也是说给朝臣们听。心中存疑的人不只你一人,但事关朝中要职,内阁与六部不会如此草率行事,陛下也不会糊涂而为,这其中皆有章法可寻可依。”
清平附身再拜,严明华眼光一扫周遭,奉命来谢恩的臣子们纷纷俯身行礼,她收回目光,淡淡道:“你在云州的考绩也送到吏部了,是优绩,且州牧姜大人亲手为你写了考评语;前安平郡郡长孙从善也曾向吏部上报,因互市开行,推广新法之事,请求朝廷予你嘉奖;边陲乱起之际,使团奉命出使西戎,最后取得盟书,以全国体,九死一生方得归来,因为这个缘故,周帅也向朝廷保举你;前大学士言慕韵临终前上奏朝廷,其中也提及过你的功劳。”
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头去,似乎深受震撼,唯独清平立的笔挺,轻轻垂下眼。严明华沉吟片刻后道:“这些功劳,有些能明着过吏部,有些不能,诸位也知道是为什么,我便不细说了。李大人,不知道我这话是否解了你的困惑?举荐你的人中,有封疆大吏,有功之臣,一军统帅,荣膺两朝的大学士,至于我这个内阁首辅,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你要谢,就要谢她们,也要谢你自己。能在危难中恪守道义,穷途中不移本心,这便够了。”
清平站了一会,听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想起,却觉得好似一场大梦。梦醒后有人生,亦有人死,她在此时才意识到那些事情真的已经成了过去,再如何后悔自责,都像是追不上的晨光,最后消散在灿烂的朝阳中。
门外宫人来传,说是陛下请她们都回去与家人团聚,诸位大臣不必去紫宸殿谢恩了。
那夜清平回府后,从书房中收拾了一堆从前的东西,大部分已经没什么用了。她本意是想都烧掉,后来想想,觉得找个箱子全部放起来。这么一忙便忙了一宿,理出来几个大箱子,都归置到书架最下头放着,最后她从抽屉里取出那只纸鹤,轻轻的将它放进箱中,然后用贴条封上箱子,她想她可能再也不会用上了。
除夕一过,宫宴上清平出任礼部尚书消息已经传遍朝堂,初五她去礼部上衙时,值守的官员见到她纷纷行礼,更添了几分小心。温天福已经在尚书署收拾东西了,见着她来,先让收拾的人下去,关了门对她道:“有些不便细说的事情,我都写在了纸上,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趁着这几日我还在,就多问问。”
清平看着老大人花白的头发,半晌说不出话来。
温天福有些好笑地看着她:“我朝也不是没有出过你这么年轻的尚书,破格提拔的比比皆是,你又在担忧什么?你是侍中,接任尚书于情于理,严首辅说的话难道你都忘了吗?”
清平心中百味陈杂,低头道:“下官不敢忘。”
温天福道:“那就对了,内阁与六部都没有反对的人,你怕什么。这要说巧,也是巧的不行。你带着功绩从云州回来时被提为侍中,那时候到处缺人,礼部也是,恰好你来补上了,这是一巧;当时我向陛下请辞,她不许,却允我一年后致仕,按理来说,这一年侍中应当呆在朝中,准备接尚书之职,但你偏偏资历不够。谁知去了辰州回来,吏部清点你的功绩,这下子可不得了。这么一算,你也能够得上尚书的位置了。这么多巧合在一起,那就不叫巧了,叫天意。‘人道我贵,非我之贵也。此乃是时也、命也、运也’,你虽不争,但我早些时候就说了,这位置迟早要归你。”
她的手抚过桌子,道:“说了这么多,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清平低声道:“下官只是觉得有些……有些不安罢。”
“这就对了。居高位者,哪个能高枕而卧。既然不安,就会思危思过,思人思己。”温天福看着她道,“这没什么不好,事在人为,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平向她作了一揖,道:“多谢大人教诲。”
温天福呵呵笑道:“不必谢了,我是老了,致仕后打算到处走走。你老师可还在辰州,要是得空了,请她来封信罢。”
清平不解地看向她道:“老师?大人说的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还没写完,吃个饭回来写。
第213章 谁寄
入夜, 雪下的又大又急, 夜里隐约可闻噼啪的响声, 那是雪压断了屋外的树枝。徐府的下人听到敲门声提着灯笼外向着门外道:“来了来了, 大晚上的,这又是谁呀?”
门开了一道缝, 外头站着一个年轻女子,下人谨慎地提起灯笼, 道:“您是……?”
朦胧的光勾勒出那人清隽的眉眼, 映出通透明澈的眼眸, 她的斗篷上落满了雪,伸手拂去, 从怀中取出一份拜帖道:“与徐大人说一声, 李清平前来拜会。”
不过一会,静夜中的徐府点起灯笼,徐海澄从屋中迎雪而出, 大步走向门外,亲自将人请到书房落座, 吩咐下人, 若无通禀, 不许人靠近此地。
随即她回到书房,合上了门。
书房中有暖炉,清平缓了口气,朝面前坐的人道:“徐大人,深夜冒昧叨扰, 实则是为了一件事。”
徐海澄有些不明所以,她与清平素来没什么交集,此时也是一头雾水,道:“李大人直说无妨。”
清平道:“贺砄是你什么人?”
徐海澄一下明白了,笑道:“原来是为了这事,我真是服了老师了,前些日子她来信,曾与我谈及此事,说要是你来问,你把这封信交给你;若是你不来,那就等到正月过了,再将信转交予你。”
炭火发出燃烧的哔剥声,她又道:“那时候我还不信,没想到这一月还没过去,你就自找上门来了。”
清平袖中的手攥紧了些,面上却舒展了许多,她道:“贺先生如今可安好,安平一别,她如今身在何处?”
徐海澄笑吟吟道:“你怎么一点也不奇怪。”
清平回忆起之前与张柊去庙中上香时曾见过的贺砚,心中已经有了定论,此时不过是问一个结果罢了,便道:“没什么好奇怪的,在云州之时,以先生的博学见识,我早觉得她不会是孙从善身边的谋士那么简单。”
徐海澄道:“自然不是,老师与孙从善是同窗好友,去云州也是孙大人力邀她前去相助。”
清平点点头,同时她也想到一件事,却不是对徐海澄能说的,沉思片刻后道:“那便请徐大人将信给我吧。”
徐海澄却有些严肃地道:“老师虽说对你有所隐瞒,但到底还是教了你几年,她一直都将你视为弟子。你回京以后,她还写信来托我多关照你。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她的心思我明白,她说不用你认这个名分,但心中还是希望你能认她这个老师的。李大人,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清平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徐海澄走进房中,取出一封信来。清平撩起衣袍跪了下去,道:“我蒙先生教诲,受益良多,先生不嫌弃我这个学生愚笨呆拙,肯收我为弟子,怎敢有推脱之词?”
徐海澄扶她起来,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腆着脸喊你一声师妹了。”
两人再度坐回座,徐海澄看着她道:“老师那里我会写信去说,当然,你自己要想和她说什么,也可以把信给我,到了月初一并寄过去。”
清平将信收好,道:“是,我知晓了。”
徐海澄年长她许多,就算是做她老师都够了,清平也没想到能有这么一天,对着徐海澄的脸,磨了好半天才叫了声师姐。那边徐大人也满心感慨,将师妹上下打量一番,心中琢磨片刻,不得不赞一句老师的眼光。但她到底是过来人,之前老师说是将师妹托付给她,实际上是请她代为教导。她与清平也见过数面,却从不点破,也是存了考校的心思。与其说是师妹,却也能算得上是半个弟子。
她见清平不骄不躁,很是满意,在心底已经认同了代师执教这件事,再开口时十分温和:“你们礼部的温老尚书何时离任?”
清平拱了拱手道:“她说是年后,旨意已经下了,陛下体桖,要多留她一些时日。”
徐海澄问道:“你即将接任尚书一职,你可知最后为何选了你么?”
清平答道:“先前严阁老已经说过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陈开一陈大人在礼部任职多年,陈家是恒州大族,颇有名望;但翡珂是清流要臣,也不能轻慢,这位置无论给谁都不行,但若是给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徐海澄没想到她竟然还能领悟出这么一层意思出来,顿觉有趣,示意她接着说。清平以为她是在代贺砄问话,便将心中猜想说出:“严阁老为何突然举荐我,我与她非亲非故,连见也没见过几面,单单是随大流么?这话我不信,比她小了一轮的温大人都致仕了,为何她还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不肯走呢。究竟是她不想走,还是陛下要留着她,不让她走?前者不必多说,后者却要仔细思量,陛下留着她,到底是为了什么。”
徐海澄这下吃了一惊,要说刚才她还觉得自己能教导这个师妹,那么现在她已经有些不确定了。这是那晚她私访严府与严明华所谈的内容,当时只得她们二人在,绝不会有第三人知道。既然如此,清平能猜到大致,也是十分不易,她收了玩笑的态度,肃然问道:“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新法。”清平吐出这两个字来,觉得屋中骤然冷了下来。
徐海澄哑然,搓了搓手,竟不知该说什么。
“陛下要削藩,要清算世家大族多年欠朝廷的赋税,重量田地……”清平平静地说道,“自然也不止这些,师姐应该看过老师与孙从善孙大人的草案吧?”
素来ji,ng明的徐大人有些不知所措地点了点头,头一次领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清平垂下眼睛,看着袖中露出一角的信封,淡淡道:“那草案我全程参与,有些是我提的,只是孙大人一身承担了全责,向州牧大人递呈的。之所以在云州先退行,不过是因为云州世家干预不到。本想着以后慢慢的推行,先是一郡,再是一州,如此下去,或许有日能到长安,不过我是见不着了。”
徐海澄不由瞪眼道:“这是说的什么话,如何见不着了?”
清平将自己没喝的茶换给她,抬起头道:“我为何见不着,师姐难道还不知道吗?陛下要留严阁老做盾,好堵住一些人的嘴,那谁来做这把剑呢?要整治辰州,这个人不能最好在朝堂里谁也不沾边,完完全全是一个局外人;但还不够,她还要有足够的功绩上的了这个位置。纵观朝廷上下,够的上这个位置的已经站好了队,有资格的功绩却不够,提拔不起来。”
她温和的眉眼尽显锋芒,取出那封信,撕开封口一展信笺,波澜不惊地扫过上头的字迹,抬手拈起放烛火上烧了:“这个人便是我,对么?严阁老的意思不过如此,要锐意革新,要除旧扫陈。”
徐海澄张口结舌地看着她的动作,道:“你,这信……”
她想问这信上写的什么,却是糊涂了,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
清平朝她笑笑道:“一些小事罢了,无关紧要。”
手颓然一摆,徐大人头一次觉得这么累,心力交瘁地道:“既然如此,我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事情你已经知道,心里有个准备就是。老师在辰州等你,你记得到时候去拜见她,知道吗?”
清平笑着点点头,只道:“年后的吏部评绩出来,朝中也该换些新人了,不然辰州的事情,绝无那么容易了结。”
从徐府出来的时候夜已深,雪不如来时那般大。清平脚踩进雪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让她想起很多年以前,初到安平的时候,那里的雪连下几天,便能将房顶给埋了。每日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雪,防止门被冻住了出不去。
她在这雪夜中跋涉,不觉想起了过往的事情,但想的更多的,却是方才贺砄那封信。依照贺先生所言,从云州推行新法开始,就已经布下了一个局,其本意不过是为了将世家藩王引入其中,却没有料到局势最后竟如此失控,演变成了与西戎的国战,甚至险些导致云州覆灭。
但这也使得潜伏在暗中的势力终于显现出轮廓,她们不断激化世家与朝廷的矛盾,同时也煽动平民敌视朝廷,妄图架空皇权,让内阁成为世家议政掌权之地,凌驾于朝廷之上,甚至挟制皇帝,以求达到她们的目的。
贺先生在信中对此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清平知道,这指的就是三百年前国战后蛰伏在代国中的那批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不断适应这个国度的法规纲纪,风俗礼教,从而衍生出新的势力。这股势力与金帐有些千丝万缕的干系,不过她们中间,必然有一部分人逐渐不甘为金帐所控,受其驱使,甚至想要灭了西戎,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支配权,不再受制于人。她们虽是在这片土地生长,心中并不认同自己代人的身份,以她们的想法而言,皇权就如同金帐一般,目的都是掌控。想要不被人左右,匍伏于地,就必须成为新的主人。
如此一来,这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云州之战,安平沦陷,不过都是势力之间倾轧争斗的牺牲品。
“……孙从善亦知始末,私自放三万万百姓逃出,后城破之际慨然赴难;事态至此,已非常人之力所能将挽,仰赖陛下于朝堂周旋,力排众议起复周帅,增援后方,云州方得以保全。离开安平前,我曾收到一封急递,附在其中,不知是何人所寄……”
清平站在台阶上,颤着手从信封中抽出一封信,拆开封口,直面只有一张纸,却不是常见的信笺,倒像是从什么地方匆忙撕下来的。
她捏着纸张一角,全身抖的厉害,似乎已经猜到信的内容,但不知为何,竟是不敢去看。
最后她还是展开了信纸,上面只有一行字,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写的——
“别去,等我回来。”
落款处只有一枚已经模糊的小印,依稀可辨陈珺二字。
清平将这封迟来的信收在怀中,她已经错过了接收它的时候。幸好还不算太晚,辗转多时,终究是到了她手中。
第214章 水月
就在长安被大雪覆盖时, 辰州也迎来了新年, 经过连月的搜查叛军, 关卡禁严, 百姓们总算能过个太平的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听着屋外的动静, 街道上也有商人敢出来卖年货了,娇嫩的花一车车运来, 很快被一抢而空。于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一束鲜花, 宁静的色泽淡化了城中紧张的气氛, 再一次令古老的州城恢复了原有的生机。
燕惊寒还是穿着那身袍子,盘腿坐在床边, 手中拿着一朵花翻来覆去的看。没一会门开了, 她抬头看去,原随提着食盒与酒走了进来。
原随将东西放在桌上,道:“燕大人, 新年好。”
第5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