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
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第42节
牢头原是在前殷切为单乐引路,见状吼道:“放肆,通通闭嘴!”
单乐面若寒霜,大步走到最里头一间,这牢中布置十分整洁,还放着桌子碗碟烛台,床上一叠新被尤为显眼,单乐眼皮一跳,向牢头看去,牢头到底心虚,道:“大人,小的也是没有办法……”
一人坐在床尾,捧着本书沉浸其中。她穿着身白袍,姿态闲适悠然,丝毫不受外界所扰。
牢头开了锁,单乐一撩衣袍踏了进去,道:“过主事。”
那人连看也不曾看她一眼,只道:“何事。”
单乐眉头一皱,道:“过主事,本官再问你一次,你与那雕师郑合辉可是旧识。”
过主事拍了拍袍子,很是悠闲地道:“大人真是强人所难,昭邺雕师千百人,我哪里有空一一记下她们?”
单乐冷声道:“郑合辉已经指认了你,正是你卖给她特制的香油,供她涂抹尸身防腐。”
过主事放下手中的书,轻轻叹了口气道:“大人,我不过是神院小小主事,成日都在院中打理内务,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和这杀人灭迹的雕师做什么交易……敝寺中尚有州牧大人亲笔所提的楹联,真不知她若是见着这幕,又会怎么想呢。”
单乐不为所动,道:“在案情尚未查明之前,就先委屈过主事在牢中多歇几日了。横竖此地有人伺候,在里头和外头哪里又不一样呢?”
“你!”过主事怒道:“真是好大的口气,不过从五品的小小提刑,还真把自己当什么玩意了!”
单乐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不过多时,从暗处走出个人来,悄声无息地立在牢门外。
过主事顿时被吓出了身冷汗,手忍不住向被褥下摸去,那人低低地说了句什么,过主事身形一僵,面色有些发白。
她的声音虽不算大,但也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楚。她好像在飞快的说了些什么,那语言太过古怪,却是闻所未闻的。
过主事拿着烛台靠近门边,她此时不复刚才与单乐对峙的自如,神色十分紧张。火光照亮了那人的脸,浅色的眼眸映着微弱的烛火,却如琉璃般明净透亮,在暗中熠熠生辉。
过主事呼吸一窒,用力吞咽了口唾沫,想要靠的近一些。但那人却后退一步,站在火光的范围之外,脸也浸润在黑暗中,她沉默良久,才开口说了一句话。
而这句话过后,那人融入黑暗中,脚步轻巧地掠过地面,消失在牢中。过主事脸色微变,连袍子一角蹭着地面也没有发觉,她放下烛台,回忆那人方才的话,陷入沉思中。
清平从大牢中出来,解下身上的披风递给随从,对原随道:“原大人,方才可还瞧的仔细?”
原随手持一副画像,瞧了她一眼道:“尚可。”
清平不由失笑,道:“当真很像么?”
原随认真比对后道:“其实眼睛、耳朵不大像,眉毛也不像,粗粗一眼看起来还是有些相似的。”
“那可多亏了我这张脸。”清平摸了摸自己的脸,站在原随身边去看那张旧画像,画中人头戴宝冠,骑着一只巨大的白狼,背负弓|箭,英武非常。画师技巧称不上高超,但却将画中人的神|韵展现地淋漓尽致。
原随一边看一边比划道:“此人比李大人高上些许,骨架较寻常人高大许多,并非辰州人士。”
清平看她不停比对,忍不住道:“原大人还是想想便好,我是拉不开这把弓的。”
果然原随收了画卷,交给捕快下去当证物收好。单乐一直在旁边看着,行礼道:“下官斗胆请问李大人,方才您在牢中,与那些人说了些什么?”
清平看了眼原随,见她没有反对之意,便道:“我方才最后一句说的是——”
“‘你们中间有鬼’。”
第171章 欲来
单乐了悟, 道:“原来是大人方才说的是这个……还得请教大人, 不知这是哪里的方言, 下官怎地从未听过。”
清平侧头去看那副画, 避重就轻道:“你听不懂实属正常,派人看好她们, 若有异动便立即上报。”
单乐心中充满疑惑,还想再问, 原随突然道:“李大人明日便要走了罢?”
上官交谈, 单乐便不好再cha嘴了, 行礼后退了出去。清平看着她的身影笑道:“原大人可真是警惕,事事都不留半毫差错。”
原随合上画卷道:“李大人此去黔南, 烦请多多保重, 遇事千万小心。”
清平道:“这世上还真有人笃行鬼神之说,且沉迷不已。若今生不待,便眼巴巴地指望着来世。须知来世早将前尘旧梦抛却, 便是新的一生了,既然如此, 又谈何轮回, 谈何来世?”
原随道:“我以为, 这世上并无鬼神。所谓神鬼,乃有心人假借其名暗行诡事,以神灵之名行不义之事。然世事多奇,更有人借鬼神之口,言不可言之辛秘, 道不可道之苦楚。”
两人对视,清平缓声道:“所见是黑未必就是黑,白也未必是白,盖世事多变不可一概而论。神院虽有信徒供养,有银子又有土地,但只要官府发话,就再无立足之地。凭借区区主事及几个长老,怕是成不了如今的气候。这里头的案子也绝非装神弄鬼那么简单,原大人从贺州查到辰州,定是察觉了些什么。”
“贺州贪墨一案无非是谁贪了银子,被贪的银子又去了哪里。原大人之前与今大人说的那番话似乎在引着今大人向什么地方查,这本无可厚非,那些事叫今大人知道太多也容易出差错。你后来又说了邓捷,这个人我是知道的,犯了案子,在牢里自尽了,被从家谱除名,不能入坟茔,不知可是如此。”清平袖手而立,瞥了她一眼道:“这邓捷虽与贺州的案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她到底已经死了。”
原随摘了手套,用shi布擦手,闻言道:“是,邓捷的确是死了。但我查到当时还有一人与她同任此务,当时邓捷任户官时,那人正任苍梧太常,后迁贺州藩台,如今已经调任辰州河道总监察了。”
“正如李大人所想的,河道的确是大有问题,但其证据不足,现下还不能定论,还需等今大人那边的消息。唯独一点可以确定,贺辰两州的事,和这个人脱不了干系。”
原随在堂中踱了几步,转身道:“辰州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此人好像还是与李大人是同是一科,是李大人的同窗好友?”
清平手指微紧,深吸了口气,徐徐道:“原大人说的是燕惊寒?我熟悉她为人,她绝无可能做出这等事来。”
原随沉吟片刻道:“事未查明前,一切都不能定论。”
万里晴空下河流如玉带般蜿蜒流向远方,碧波白浪,河水奔流而去,灌溉两岸土地,滋养一方生灵。
一行人沿河堤而行,河堤高达数十丈,堤下便是滔滔大河。随行的侍卫驱马上前道:“大人,要不要歇歇脚,用些干粮?”
随从忙拉住缰绳,扶今嬛下马,今嬛道:“离白水坝还有多远?”
随从道:“好像还有七八里,大人不妨喝口水,都赶了半天路了,天气炎热,当心暑气入体。”
今嬛叹了口气,道:“这河道一日未复原,本部就一日难舒心啊。”
众人惶恐称罪,今嬛微微摇头道:“罪不在尔等,起来吧,一道用些吃食,待会好继续赶路。”
随从将干粮分于众人,众人坐在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吃着面饼,气氛有些紧张,其中一护卫便道:“属下冒昧问一句,大人出身世家,为何不去清贵之地当职,反倒是入了工部?”
今嬛取了水囊喝了口水,随从展开图纸,她以炭笔勾勒出所行之处,而后道:“本部虽出身世家,姐妹皆在朝为官,本是有机会入翰林院当职,既清闲又风雅。不过本部向来最嫌那些个谈经论古、吟诗作对的人,纸上谈兵人人都会,画个大饼也是容易。但这万事都要亲历躬行,光凭说说可是不行的。上至国计民生,下至乡野农耕,事事都要人去做,才会知道结果。而工部正是讲究以实为用,哪怕再说的天花乱坠,仍需一尺一丈地去量,一寸一毫地去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无论如何隐瞒,这些人建造出来的河岸堤坝总是不会骗人的,所费的材料如何,建堤时是否仔细,只要肯耐心去查,都能查出来真假。”
侍卫们纷纷赞叹大人高见,随从将图纸收好,道:“多谢大人费心指点小的们,只是小的尚有一事不甚明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今嬛道:“有什么便说什么,此处不是朝廷,无需讲那些个虚礼,平白费功夫。”
随从应喏,道:“小的观大人一路行来,皆沿河堤而行,这又是为什么?”
今嬛嚼完了手中半块饼,慢慢道:“正如刑部查案讲究证据,礼部考据注重经典,沿河道行一能勘察河堤是否按图所建,有无偷工减料;又可观察两岸受灾情形,以及水纹变化,洪涝是否还会起,河道来年需要加固否,皆要一一看查,才能上报。”
说着她不由想起前天晚上原随的话,原随做官虽然很是随意,但于查案一事上向来小心,从未出错。是以那夜她说辰州有西戎残党作乱,原随也并未出言相驳,但不知为何……
今嬛思忖这事没那么简单,她虽在工部为官,却出身世家,朝野中的风向还是十分清楚的,原随明明是查贺州贪墨一案,还有那个李清平,礼部只是为了修缮太庙而来,为何也搅合进了这起案子里?
原随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李清平也属帝党一系,两个人联手查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其中定有皇帝的授意。
那她们究竟,在查些什么呢?
言罢见众人已经吃饱喝足,今嬛便道:“走罢,话也说完了,路还是要赶的,辛苦诸位了。”
众人连道不敢,一行人复上马前行,等走到白水坝附近,今嬛忽然道:“停。”
她翻身下马,地上有许多碎石,随从去扶她,今嬛示意不用,道:“这地下怎地有如此之多的石头?你们去远些的地方看看,是否还有这样的碎石。”
护卫令命,不过片刻便打马而回,道:“回大人,远处也有。”
今嬛心中咯噔一下,忙走到决口去看,白水坝垒石为坝,历经三朝,是一座古坝。后由官府多次培修,以粘土加固,坝身选用辰州当地的原石,石块坚硬巨大,每块都重达吨余,可称固若金汤。就算被洪水冲毁,石块也该是完好的,而非这般碎了一地……更何况从坝口到另一侧足有百丈,且地表植被完好,两岸河堤如常,并未有漫溢之象,这白水坝怎么就毁了?
今嬛心中浮起一个可怕的念头,她手捏着碎石,不由僵在了原地,随从见状道:“大人,大人?”
不,这怎么可能?
她远眺江水,此坝横截饶江,有缓坝下之流,蓄坝上水势的作用,如今此坝右侧裂了一道长口,急流涌出,令下游水量猛增。
护卫道:“大人,那边好像有些人,像是军营里的!”
今嬛回过神来,道:“过去看看!”
河堤旁一队军士打扮的人正拦着沙袋堵住河堤的缺口,领头一人见了她们道:“此处河堤损坏,恐有余患,还望诸位速速离去。”
今嬛翻身下马道:“我们是工部的人,奉命勘察河道,不知贵军在此,还请见谅。”
随从将文书官牌取出,那人看了看抱拳行礼道:“末将拜见今大人。”
今嬛看了眼周遭,问道:“水患不曾惊扰贵军驻地罢?”
那人道:“回大人的话,这水患虽来的凶,但不曾冲了营地。”
今嬛道:“那你们为何在此?”
“虽未冲了咱们驻地,但却将这下游几百亩良田给淹了,大人知道,这月份是cha青苗的时候,田被淹了,刚cha下去的青苗也就被毁了,今年的收成便要亏了大半。”那人压了压帽檐道,“这不是水患还未消么,军长便调了些人手出来,以防水又冲破了河堤。”
今嬛一怔,道:“你说这水没冲了驻军,冲的是田地?”
辰州,贺府。
“祖宗,诶呀我的老祖宗呐!您就听我一句劝吧!现下还有比这更好的时候吗?您难道要眼睁睁瞧着那些东家西家赚够了银子,才打算来蹭一口剩的?”
这方水榭四面用轻纱遮挡阳光,风带着水汽从湖面吹来,霎时驱散了夏日燥热,水榭柱上描绘着青藤翠蔓,又以金笔勾勒,在阳光中栩栩生辉。
堂上坐着一位白发老太太,金簪雪发,更显华贵非常,闻言连眼皮也不抬,只道:“你可收收心罢,这种事,还是莫要掺和的好。”
穿着红袍的中年女人急道:“这这这,祖母啊,这话又是怎么说?你要我放着银子不赚,这又怎么可能呢?”
“那我问你,到底是你不愿,还是你不能呐?”
女人道:“这种大好的机会,凭什么放着不管?”
“呵呵。”老太太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地看着她道:“为什么不管?贺枚,你莫要当我已经老了,就是个老糊涂了,什么事都不知晓,全和你五姨一个模样,成天想着糊弄我!”
贺枚脸一臊,硬声道:“怎么就成了糊弄您了?”
老太太微微摇头,道:“我知道,近来辰州发大水,淹了两郡一十三县,万亩良田悉数遭淹没,春种一下子就被耽搁了。可看这天,好像还的下几场雨,若真是如此,今年这些县的收成就没个着落,农民没有粮食就会饿死,不想饿死,就得卖田,是不是这个道理呐?”
贺枚不情愿道:“是。”
老太太将她的神态尽收眼底,嘲讽道:“偏偏这时候,就有些聪明的人,想着发财想着如何如何,趁着天灾打压田地的价格,逼着农民贱卖了田地,你以为我当真不知吗!此事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被官府知道了,你们还要不要命了?”
贺枚争辩道:“祖母,哪里有您说的这么严重,动不动就要命的。不仅咱们辰州的人在买,贺州闽州都来了人买,何必便宜了外人呢?”
老太太叹气:“便宜了谁?还不是便宜了那些世家豪强!是,闽州海贸繁荣,近年来运出去几百万匹丝绸,交了国库还赚了个盆满钵满。你们就想着多种些桑树,何必要种粮食呢,粮食收成又低,哪里比得上丝绸赚钱,可辰州是四山四水二田之地,哪里会有多余的地用来种桑树!”
她说着说着愤怒起来,发髻摇晃,用力一锤桌道:“主意打的倒是极好,那平民百姓要怎么办?没了田耕种,明年吃什么?”
贺枚眉心拧紧,道:“五姨母说了,等有了桑田就要雇丝农,织造也需许多人手,让那些没田的人去当织工,工钱难道还没有种地多吗?”
老太太仰天长叹,气极而笑道:“好好好,你说的真是好极!那我问你,辰州本地粮食越来越少,大家都去种桑养蚕,那粮食要从哪里来?”
贺枚道:“自然是从外地买。”
老太太顺了口气,道:“从别的州运粮,那也要看人家肯不肯卖!私自买卖粮食都是大罪,你让辰州的百姓都去种桑,辰州便无粮了,以后都要靠从外面买,这粮价也要看收成的好坏,丰年若有余,便能买的多些,价格也便宜许多。若是歉收了,人家自己都不够吃,还会分给辰州的百姓吗?要是卖,那也是极高的价格卖,谁会做了亏本的生意?到时候,你又要让那些没土地的人去买粮食,价格虚高之下,买的到吗?”
贺枚低头不语,老太太见状道:“我们贺家在辰州至今已传十五代,你的姨母姑母们做官的做官,经商的经商,我们贺家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这事你要去做自然能成,你的五姨想必也是认准了这点,否则怎敢背着我胡乱行事?可人心总是不足,有了还想要更多!你要是本份做生意,祖母半个字都不会说你,但像这等罔顾人命,伤天害理之事,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你都不能碰一下!咳咳……”
贺枚连忙上前为她顺气,道:“祖母,我知晓了,都是我不好,那些地咱们也不要了,您别气了啊?”
“不仅如此,”老太太按住她的手道:“你还要在城外灾县设棚布施粥饭。”
贺枚想抽回手,却被她按的死死的,哂笑道:“这就不必了吧,咱们都没买田,还要去布施粥饭,岂不是亏了……”
她接下来的话在老太太的注视下咽了回去,老太太淡淡道:“亏?什么叫亏?地可以买卖,但人心不能买卖。你出身富贵,自然是不知道寻常人家的日子,每逢天灾人祸,差些的人家就要卖儿鬻女,才能有口活命的饭吃。贺枚呀,人生在世,除了钱,还有名声。”
老太太一把推开她道:“你可以不要脸面,但不能坠了我们贺家的门楣!”
贺枚惊惧不已,喏喏道:“祖母,我——”
老太太喝道:“滚下去好好反省!”
贺枚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她走后老太太用了些茶,闭目养了会神,才吩咐道:“去写封信给老大,叫她快些带着老三回来。”
下人应了,老太太双目如电,道:“告诉她们,再不回来,这辰州的天都要变了。”
斜阳脉脉,余晖落在江水中,染就一片金红粼光。山风徐徐吹来,水面波光潋滟,江水轻轻拍打着两岸。薄雾散了些许,露出远处苍青色的山影。此时暮色四合,有飞鸟翩然而过,合着山寺晚钟追逐流云,向更远更高的地方飞去。
她站在回廊下遥遥看去,待那道光落尽,水色收敛于沉寂,千山融进夜色的暮景里,唯有钟声回荡在耳边。
门开了,出来一人道:“燕大人,州牧大人请您进去。”
燕惊寒整衣入内,附身拜倒,道:“下官参见大人。”
梁濮未着官服,只披了件锦袍,闻言道:“起来罢。”
燕惊寒缓缓起身,梁濮手中拿着一封书信,道:“贺州的事,想来你已经接到消息了。朝廷派了刑部侍中原随来查案,就是早年在贺州做巡抚的那个,幸而在她来之前你已经调走,否则还真不知会出什么事情。”
燕惊寒沉默不语,梁濮抬了抬眼,道:“怎么不说话?”
燕惊寒道:“下官不知该说些什么。”
梁濮突然笑道:“你啊你啊,就是遇事想的太明白了,这世上的事,本就该糊涂点才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什么不对的。”
燕惊寒拢了拢衣袖,垂首道:“大人教训的事,只是下官总是心有不安,那原随查案如斯厉害,当年下官与邓捷同为州官时,的确——”
梁濮抬了抬手,道:“不必多虑,原随查不出什么来。”
燕惊寒附身道:“是。”
梁濮思量片刻,从桌椅边走了下来,道:“你从前与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都是顺势而为,审时度势者,方能居上,是不是?”
燕惊寒袖中五指捏紧,恭敬道:“是,大人,下官是说过这话。”
她慢慢走道燕惊寒身侧,道:“此时不同于彼时,惊寒呐,你若是有天站到了我这个位置上,就会明白一件事,无论官做的再高,都是没有用的。朝廷一封文书,你就要摘帽脱袍,拱手让与他人,还不能有半句怨言,呵呵。”
“我在辰州做了三十年的官,如今走到了这个位置。起初我在辰州做州牧做的那叫一个战战兢兢,为了勘察河道情况,辰州大大小小的河我都走过,亲自绘图,几次险些在浪涛中覆灭,就这样……就这样第五年朝廷还想换了我,仅仅是因为我并非世家出身,要不是我冒险在御前绘出辰州的水文图,今r,i你也就见不着我了。”
梁濮慢悠悠地叹了口气道:“眼看情形正好,战也打完了,事情也了结了,那些世家们,又想着要把我换下去。是了,还有两年我便要致仕了,的确没什么意思,占着这个位置不肯给新人挪窝,也是说不过去。”
“但我到底是不甘心呐,我真是不甘心……”
燕惊寒放开手,任凉风从指尖拂过,刺痛感从细小的伤痕蔓延,她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人也不必过分忧心才是。”
梁濮转身和蔼地笑了笑:“你说的也是,总归是有办法的,听闻马上要来黔南郡的礼部侍中李清平是你的同窗好友?”
燕惊寒抬起头,对上她意味深长地目光,道:“是,李侍中与下官同出一科,从前一道在长安官学读书。”
梁濮笑道:“同为一榜进士,又有同窗之谊,这样罢,便由你去迎她,如何?”
燕惊寒目光闪烁,迟疑道:“下官与她多年未见,情分尚不可知,何况河道的事情——”
“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理,你是河道总监管,也负责巡视黔南形势;于情,你们又是好友,虽多年未见,但情分还是在的。”梁濮打断了她的话,温言道。
燕惊寒明白自己不能再推拒了,否则必要遭致怀疑,她便道:“是,大人,下官知道了。”
梁濮回到上位,虽是在笑,目光却无比漠然,道:“无事了,你退下罢。”
惊雷滚滚,银龙游走在天际,不过一会便落下倾盆大雨。雨水从瓦檐上汇聚而下,形成一道水幕,阻隔了她的视线。
于是那些远山、飞鸟、夕阳、江水,都随着漆黑的天幕消失不见。
雨越下越大,天仿佛漏了个大洞,四海水流从中倾泄落入大地,叫人想起鸿蒙未开之时,那昏暗不见日月的景象。
燕惊寒只觉得此方土地要被大雨淹没,人如草芥,在命运的洪流中辗转漂浮。那方恬静悠然的景致只是昙花一现,此生于她而言,正是如此。
她缓缓合上窗,任由黑暗如潮水汹涌而来,顷刻间被吞噬殆尽。
这夜长安淅淅沥沥地下了场小雨,楚晙从勤政殿回来已是深夜,彼时雨已经停了,水珠从檐下滴落,被夜雾裹着落进树丛里。
“依严阁老所见,辰州的事情,究竟是如何?”
严明华跟在她后头,附身道:“陛下,依老臣愚见,辰州自元贞年后便再也没有遇见过这般严重的洪水,若说全是天灾所致,倒也不尽实然,辰州年年修堤,如今却淹了两郡几十县,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严阁老卖起好来倒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如今沈明山领着几位阁臣与她对着干,严阁老颇有些力不从心,但她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加之皇帝没有换人的意思,沈明山也不敢妄动。楚晙对内阁里的斗争视若无睹,任由她们自去争抢,颔首道:“阁老言之有理,若真是老成谋国。”
严明华已经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了,只得道:“臣不胜惶恐,只是臣觉得,想要知道辰州的内情,还需朝廷再派些人手去才是。”
楚晙侧身道:“不错,朕已经派原随去辰州查案了。”
严明华吃惊道:“陛下,原侍中不是在贺州查贪墨一案吗,怎么又去了辰州?”
楚晙笑笑道:“自然是已经查完了。”
严明华正对上皇帝幽暗的目光,不由心中一惊,小心道:“那陛下可是,查着了些什么?”
原随从贺州把案子都查完了,现在人已经在辰州,怎么却连一点风声都没有。
严阁老越想越奇怪,难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不,她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
楚晙垂眸道:“账本就在朕的案上,便留到明日内阁再议事时,朕与众位卿家一同参详。”
作者有话要说: 当当当,肥肥的一章~
第172章 弃子
严明华眼皮狠狠一跳, 在朝为官, 哪个敢说自己是清白无垢的?从前先帝在时, 她和手下的人对贺州的上供早就习以为常了, 也不止她一人如此,连那惯称朴质无华的次辅沈明山还不是如此, 只过不是拿的多少罢了。
她不禁猜测,皇帝既然已经拿到了账本, 为何今日却没有发作, 反而只召见了自己来说这件事……账本的事被严明华暂时搁至一旁, 她开始揣测起皇帝的用意来。
于是她答道:“臣以为,此事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毕竟现在贺州一旦动荡, 于百姓多有不利。”
楚晙慢条斯理道:“贺州出了事,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抄家。这还算小的, 账面上亏空的银子,也得慢慢查回来才是。”
这般热的天气, 严明华却觉得出了身冷汗, 她对上皇帝的目光附和道:“陛下说的是。”
她说这话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陷阱, 这位历经两朝的首辅大人被动地被皇帝牵着走,全然不复从前在朝堂中叱咤风云的样子。在见识过皇帝诸多搬权弄势的手段后她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很难再回到从前那个状态,人的心境一旦变了,面对事情的态度也随着发生转变。
楚晙瞅了她一眼, 内心唏嘘不已,严首辅现在几乎成了应声虫,也不知道从前当着先帝面耍花招的样子哪里去了,她道:“阁老觉得,这贺州哪些人该走,哪些人该留呢?”
严明华心中打了个突,猛然抬头,正对上皇帝幽深的眼睛,她手抖了抖,终于意识到为什么今天皇帝会召自己来说这件事了,她颤着声道:“犯官去留,全凭圣意而定,陛下的话就是圣旨,臣等不过建言出策,不敢……置喙!”
楚晙满意地点了点头,道:“阁老言之有理,不过该听的话还需听一听,该纳的策,也是要纳一纳的。”
她转过身去,夜露shi了衣袍边缘,把赤色染成血色般的深暗,严明华心跳如擂鼓,眼前阵阵发黑,只听她道:“夜深了,宫门落锁了,劳烦阁老在暖阁暂歇一夜罢。”
翌日皇帝召集二品以上大臣同内阁阁臣一道在议事阁议事,能混到这个位置上的都是人ji,ng中的人ji,ng,从今日皇帝的态度上,她们敏锐地嗅出了一丝不寻常来。
加之昨夜严阁老被皇帝留宿宫廷的消息传出以后,众臣更是哗然,虽说内阁中因首辅次辅的关系分成两派,但在大事上,内阁在一些事上还是会站在同一战线与皇帝据理力争,甚至暗中逼迫皇帝妥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摈除相左的政见观点,内阁阁臣本是一条心。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先帝的放权让内阁受益不浅,已品味过大权在握的滋味,怎能轻易放开?
楚晙登基后削减了内阁许多职权,但内阁毕竟历经几十年风雨,根系深深植入庞大帝国的土壤难以拔起,若是轻易尝试,难保不会损伤根基。
这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也是内阁有恃无恐的依仗。
贺州有多少官员的调任不是出自内阁之手,若非如此,每年的‘上供’,为何单单内阁拿的最多。与其说贺州官场是一块铁板,不如说是内阁需要让她们成为一块铁板,否则怎么能有和皇帝叫嚣的本事呢?
如今严明华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内阁的底线,但她到底是首辅,威严仍在,虽权势不复当年,但手下尚有些忠心耿耿的官员。若是她被皇帝收服了,那岂不是说明一个问题。
内阁即将迎来倾覆之灾,若不能为皇帝所用,那便要被皇帝所弃。
几位大臣在外殿等候召见时暗自交换了一下情报,彼此都心中一沉,要知道这弃子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的。
今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勤政殿中换了摆设,选用的是清一色的上阳瓷,素白的瓷上着以山水画,薄薄的瓷器透光来看,似美玉般清透可人。而殿中放着一只雪白的上阳瓷缸,缸中养着碗莲,翠叶浓浓,花如新纱,很有些闲情逸致。
楚晙从座上缓缓走下,在缸边站立,抛下几颗鱼食,便有一只金红的鲤鱼浮出水面,毫不畏生地张口乞食。
楚晙饶有兴致地在大殿上喂着鱼,漫不经心地道:“上阳瓷,贺州官窑今年新出的一批,内务府便马上送进宫里了,诸位爱卿来瞧瞧,可有哪里不大一样?”
大殿上寂静无声,只听见缸中鲤鱼尾巴拍水的声音。
过了半晌,严明华才道:“这瓷器似乎比起之前的来要薄上许多,能在这等薄胎上绘画,这匠人可谓是巧夺天工。”
楚晙微微抬眼道:“好一个巧夺天工,其他爱卿呢,就没有人要说些什么的吗?”
无人应答,楚晙又回到御案前,手按着桌上一本蓝册道:“若是无话说,那便由朕来说说。”
蓝册向来是登记物件或用来做账用的,在场的朝臣们视线都不由自主粘在她手边的册子上,眼下这个情形不必多说,众臣也能猜着那是什么了。
楚晙悠然道:“贺州有好山好水,桑田几万亩,产的丝绸远销海外,做的瓷器ji,ng美绝伦。州府治理有方,家家富足,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风。两河水道直通恒州,河上往来商贾无数,千帆相竞,蔚然可观。”
她拿起那本蓝册翻开,视线扫过殿中众人,道:“就连先帝在时,也多有感慨,‘国不能一日无贺州,朝廷不能一日无贺州,盖州府上下,自当齐力同心’——”
众臣听着心中揪紧,都暗自不安。楚晙走到其中一位阁臣身边,缓缓私下蓝册上的一页按在她胸前,道:“霍大人,收好了。”
那人腿脚一软,直接跪地,而那张纸也轻飘飘落至她面前,楚晙居高临下地道:“拿起来,好好看看。”
她颤着手去取那张纸,只见赤色帝袍上金线绣成的羽尾一闪而过,纸张被撕裂的声音再度传来,随即扑通一声,又有人双膝跪地。
“都是朕是好臣子。”楚晙漠然道,“国之栋梁,朝中砥柱,朕的肱骨之臣,这就是你们——实心为国的所作所为。”
她语气不轻不重,淡然地仿佛是在谈论今日的天气,满殿大臣皆匍匐于地,连大气也不敢出。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连严首辅都不得不暂屈于皇帝!
楚晙负手而立,目光森冷道:“贺州的账本,朕拿到时也在想,这里头是不是有那等有心人作乱,故意离间诸位爱卿与朕的关系。毕竟朕登基不过数月,有些事情,的确不好轻言定论。”
她示意刘甄将严明华扶起,却让次辅沈明山一直跪着。沈明山心中翻起惊涛骇浪,怪不得此前吏部安排贺州官员调任时皇帝毫无反对之意,任由她们暗箱c,ao控,增补自己的人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们!
这步棋恐怕谁也没有料到,倘若真能预料,那简直就是未卜先知了!谁也不会像到贺州的事情竟然会闹的这般大,照常理而言,以贺州官场一贯排外的风气,哪怕原随有滔天的本事也查不到什么,但若是如此,这本账本又是哪里来的呢?
沈明山咬紧牙关,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早就做好了局等着她们跳,她登基后提拔官员不过只是障眼法,造成一个急功近利的假象,但她真正的目的,始终都在贺州官场上。
她的心一下子沉到底,如果真是这样,那她们之前自以为隐秘的作为,已经完全把根底暴露在皇帝眼前。
试问哪位帝王,会容忍臣子如此胆大妄为的行事?
沈明山抬头注视着严明华略显佝偻的背影,捏紧了手心。
原来一步之差,输赢已定。
她与严明华斗了这么多年,说到底,还是斗不过最顶上那个人。
楚晙高高在上摔下那本被撕毁残破的账本,冷冷道:“贺州官员升调一事,重议。”
“李大人,这边请。”
署官在前头引路,清平踏入黔南行馆,馆中多植芭蕉,叶片宽大鲜亮,幽然立于墙角。
骤雨初歇,碧空如洗,长廊边檐滴下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微风中轻轻落地,行馆中有琴声袅袅,像合着人的脚步,饱含着说不出的情愫。
署官见状机灵道:“大人,这是行馆雇的琴师,郡长大人听说您要来,特意去寻的。”
清平微微颔首,道:“潘郡长有心了。”
那署官见好久收,引着她上了二楼。沿途经过回廊,廊下轻纱被风撩起,露出一把古琴,抚琴之人是位样貌清俊的男子,似觉察到有人来,他按弦起身,遥遥行了一礼。
清平收回目光,突然笑了笑,觉得这黔南郡倒有些意思。
署官将她的笑理解为满意的意思,心中乐感有趣,大人必然是与那琴师对上了眼,只消在撮合撮合,郡长大人的命令便能完成了。
因黔南郡郡长去视察河道未归,清平便在下榻的行馆中等候。她看完文书,忽地想起多日忙碌,后来又赶路,好似很久未见李宴了。
她着人去唤李宴过来,那人却空空折返,只道李文书有些水土不服,染了小毛病。不想病气过给大人,便不好过来拜见。
清平想了想道:“带路,本部去看看她。”
那人带她来到一处房前,敲门道:“李文书,大人来瞧你了。”
里头穿来几声咳嗽,接着便是窸窸窣窣的穿衣声,李宴开了门,行礼道:“大人。”
清平见她脸色苍白,眼窝发青,显然是病了。便伸手去扶她,却被她无意般避开来。
清平若无其事地收回手,道:“听闻你病了,请个医师好好看看,别落下病根,到时候难受的还是自己。”
李宴闻言幽幽地看着她,眼中流露出十分复杂的情感。清平定定地瞧了她一会,便一甩袖子离去了。
她回到房中思量片刻,唤来随从道:“去叫木护卫进来说话。”
不一会木护卫便到了,清平合上手中书册,道:“你是原大人借给本部的人,最擅隐匿潜行。在昭邺时本部着你去盯着李宴,你现在将她这一路行来所见一切都告诉本部。”
清平回想起李宴那副样子,叹道:“她见了什么人,遇见了什么事,和什么人交谈,说了什么话。本部现在有的是时间,事无巨细,一件一件来。”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啦啦~
第173章 入瓮
细雨无声, 趁着夜色浸润屋瓦檐角, 长廊下灯盏在水雾中氤氲成朦胧的柔光, 墙角一排高大的芭蕉碧叶相迎, 水珠顺着叶片悄声滚落。一丛野花开的正好,花蕊承着新露, 独自吐露芬芳。
行馆中灯火通明,迎客的厅堂里丝竹悦耳, 琴声悠然, 黔南郡长潘秀蔚举杯道:“李大人远道而来, 我这个做郡长的却在外不见,真是失礼了。”
清平目光掠过那几个乐师, 笑道:“潘大人真是客气了, 不过是等了几日,算不得什么。”
潘秀蔚饮下杯中酒,将酒杯倒过来, 示意自己喝完了,清平只是沾了沾酒杯, 道:“明日还有公干, 似乎不宜多饮。”
潘秀蔚握着杯子的手一顿, 又笑容满面地道:“是我考虑不周,快去泡杯茶来。”她转身道:“以茶代酒,既能成全我这个做主人的好意,也能叫李大人圆了为客的礼节。”
清平岂能听不出她的画外音,黔南多蛮族居住, 民风向来剽悍,丝毫不输于云州,于礼字更是半文钱不通,潘秀蔚不过是给她这个京官一个下马威罢了,在她潘郡长的黔南郡里,就应该知道谁是主谁是客。
“潘大人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清平酒杯一转,微微一笑道:“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你我怎能以主客相论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家既然为官,那便都是陛下的臣子。潘大人这话要是被人听见了,可是要被御史台参的。”
潘秀蔚手上青筋暴起,她缓缓道:“李大人说的是。”
清平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潘郡长的性子似乎不大能沉的住气,观她之前眉梢带喜,得意非常,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喜事。幸而下人及时将茶送了上来,潘秀蔚低头用了些茶水,平复了一番心情,才耐心道:“不知李大人这次来黔南为太庙择选吉地一事,可有什么打算?”
清平拈起茶盖,轻轻吹了口热气道:“尚未有打算,前些日子在行馆里看了几幅黔南的地图,九峰山那等高的地方,太庙都能遭洪水冲毁,也不知是不是要建在山顶才是。”
潘秀蔚道:“李大人对黔南地形不大清楚,不如我为您引荐一位熟悉地形的人,带着您到处看看?”
清平从善如流道:“那便多谢潘大人了。”
潘秀蔚见她上套心中一松,忙吩咐下人去请人来,不一会下人便引着一位蓝袍官员进了门,那人虽着从四品的官服,但纹饰却是翠鸟水纹,官帽两侧cha着梅枝形状的金扣印,朝戴上挂着琉璃制成的朝珠,彰显了来人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的身份。
清平与她目光相交,又快速收回,潘秀蔚笑道:“快请燕大人落席。”
下人取了新的碗筷摆上,燕惊寒落座后道:“不知潘大人召我前来,是为了何事?”
河道总监察官职低于郡长,但因有转运使的加持,使得两人无形之中平起平坐了。清平是京官,理所应当高于她二人,自然是坐在上坐,闻言只是抬头瞥了眼潘秀蔚,并不看燕惊寒。
潘秀蔚瞧了瞧这个又看了看那个,一时间气氛有些冷,她便高声道:“都退下,琴师留下。”
远处乐台纱帐轻动,几位乐师施礼后告退,唯独剩那琴师坐在台中,他轻抬手腕,拨动琴弦,小仆躬身慢慢放下帐子。
燕惊寒听了一会,笑道:“宛如玄音,似珠落玉盘,当真是不同凡响,不知潘大人是从哪里寻来的琴师?”
潘秀蔚状似无意道:“欸,李大人千里迢迢来到黔南,这不是怕山音不堪入耳,扰了她的清净,便去请了位琴师。”
清平拱拱手道:“多谢潘大人美意,这琴音的确不凡。”
潘秀蔚暧昧挤挤眼,道:“只是琴音不凡?这琴师也有不凡之处,我们辰州虽民风粗犷了些,但论及男子温柔小意,也是不输于贺州的。”
燕惊寒这才慢慢将视线挪到清平身侧,拱手道:“李大人。”
清平回礼,笑吟吟道:“惊寒,好久不见了。”
潘秀蔚这才故作惊讶道:“原来两位是旧相识了?这么说还不必我费心引见,极好极好。”
燕惊寒闻言笑了笑,这是清平今夜见她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撇去那些复杂的一切不谈,她们曾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那些彻夜温书,拥衾而眠的日子似乎仍在眼前,燕惊寒顿了顿,道:“是,清平,许久不见了。”
昭邺提刑司中,捕快躬身道:“大人,今日里头有几人按捺不住了,才发作,就被咱们暗中盯梢的人给按了下来。小的们在那人的嘴巴里发现了这个。”
她揭开手中白帕,里头放着一枚黑丸,原随带上手套,取来细细看了,道:“后牙中有毒丸?”
捕快道:“是,那几人要自尽,被拦了下来,如今被捆了手脚分开关着。”
原随放下手中卷宗,缓声道:“去瞧瞧单提刑回来了吗,若是她回来了就请来见我。”
不一会单乐匆匆赶来,道:“大人,您吩咐下官查的事情都查清楚了。”
原随颔首示意她继续说,单乐行了一礼,身后衙役搬着两大只箱子抬了进来,单乐道:“下官按照大人说的,去查了这些人的户籍。”
代国律法规定,要从一个地方迁居到另一处,需要在此地购置房产田地,还要得到出生地官府的文书,证明此人无案底,是个清白的良民,才能得到新地方官府的承认,更改身份文牒。
单乐道:“但牢中有几人却十分奇怪,她们并非辰州人士,是后来迁入云中,黔南两郡的,虽购置了房产田地,但已经闲置数年,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只是每年都有人定时缴纳赋税,徭役亦有人使了银两暂替,但乡民说,从未见过这家的人回来,之前乡长还想禀告县守,核实此户身份,想将这块无主之地收回,但却被驳回了请求。”
原随想了一会,道:“为何驳回请求,此地若三年无人看管,理应充公才是,由县中自行分配。”
单乐翻开一页蓝册道:“可是大人,奇就奇在这里,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家的人便凭空出现,转地的事情自然就不成了。”
她想了想补充道:“而且还不止一户,几县都有,下官已经遣人去一一核查了。”
原随皱眉道:“可曾查过其迁居此地前所居何处,几代迁至辰州?”
单乐小心捧出一本册子,道:“有,大人请看,这便是那些人的户籍。”
原随捻起一页,纸张有些脆,封页加盖的红泥官印也已经不甚明了,她看了几页道:“……武奉年间从青庐山中迁出,最初在下鸣村分得田地,归册记名?”
原随越往后翻眉头皱的越紧,道:“全是下鸣村出来的,这村子难不成遭了什么灾,全迁到别的村了。”
单乐道:“大人,这下鸣村的确遭灾,曾因涉及到一桩旧案,便被官府更名,这村子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只剩一片荒地了。”
原随心念一转,道:“是‘洪波之乱’?”
单乐又是一拜,道:“大人英明,正是这案。”
原随道:“这村子从前叫什么名字?”
单乐道:“此村在青庐山附近,从前叫言家村,顾名思义,村中人都姓言。青庐山下还有几个大些的村子,皆易姓更名,是蛮族从山中迁出,为应官府礼仪教化所改的汉姓。不过庆嘉年间发了场大水,将青庐山脚下几个村子都给淹了,言家村也在其中,因当时辰州局势混乱,州府便将一些参与犯事县村改换名姓,移村人另入他县,”
原随稍稍思索,道:“如此说来,言家村的人曾参与洪波之乱,与神庙息息相关,此次抓的这几人,皆是昭邺神庙中的长老之流,表面来看,的确像个什么邪教复兴,以神院之名聚众敛财,伺机扰事。但——”
“但要紧的却不是此处,”单乐惊觉抢了原随的话,忙行礼告罪:“大人请说。”
原随合上册子,淡淡道:“无妨,要紧时候,虚礼就不必了,先把该说的说明白了。”
单乐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平复了一会道:“是。大人,下官又请调了州府中黔南郡的宗卷,发现青庐山附近这几个村子,有几个村并非是山中迁出的蛮族,而是从云州迁来的人。”
“您看着户籍便知,在武奉年间之前,从文成年间陆陆续续迁至此处,是应了当时朝廷的一道法令,辰州那是尚是蛮荒之地,从外州迁入辰州者,可免除赋税十年。”
原随手指按在桌上,道:“你是说,从云州迁来的?”
单乐刚想回话,突然外头传来喧哗声,一衙役进来道:“两位大人,工部的今侍中今大人正在门外,说是有要事要与原大人相商。”
原随道:“去请她进来。”转身与单乐道:“单提刑,本部与你一封文书,快马送到云州,请云州州府抽调与此案有关的宗卷,核实青庐山下几个村子人口出处,务必要快。”
单乐应诺,旋身退下。
签押房中今嬛面沉如水,双唇紧抿,原随道:“今大人,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了,外头被护卫围着,任谁也不能擅闯。你若是有什么想说的话,便说罢。”
今嬛沉默片刻,道:“原大人是知道的,我本在勘察辰州因水患被毁坏的堤坝,沿河道而行,但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
她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一包东西,轻轻放在桌上道:“若真是如我所猜想的那般,原大人,你恐怕绝不是在查什么西戎残党吧!”
原随看她解开外头棉布,露出里头的东西来,是一截石雕人手,里头本该是空心,却填了些黑糊糊的东西。原随以木条挖了些出来,从手边抽出一张签文纸,缓缓按在上面。
今嬛脸色难看至极,道:“这节东西里装的竟全是火药,不过是被浸shi了,此节不曾燃着,才被我手下的人所获。原大人,你可知这是什么火药?从前我与尚书大人在辰州矿山参与开山时见过有人用,当时不知是哪位匠人无意间配出来的,虽威力无比,但却没什么定性。她们管这火药叫璃火,因其色燃着时几近无色,点燃时更需谨慎,稍有不慎,点火者便会丧命于此。”
她说的又急又快,最后不由咬牙切齿道:“……我在一处截水修补的堤坝附近发现此物,原大人,这大水没冲了驻军,反而冲的是辰州万顷良田!河堤年年在修,工部也年年派人勘察,结果一场大雨,二十几县同时受灾,偏偏冲的还都是些田地集中的县,你说怎么就……怎么就能这么巧呢!”
原随把那东西包好,移到另一张桌上,以防今嬛怒极掀桌。原随道:“依今大人的意思,这堤坝不是被雨水冲毁,而是被人为毁坏的?”
今嬛抬手迟疑道:“怎么,我听原大人话里的意思,似乎早已经料到此事了?”
原随嗯了一声,道:“之前查的案子便和这相关,那案犯郑合辉早已经招供,每年望海宴开始前一月,神院便会组织一队人抬灯,从贺辰两州边境开始,沿着河道行走,白天休整,夜晚赶路,直至闽州而返。这队人约莫有近百人,将灯架负于肩膀,灯板相连,以龙头为首,故称抬灯。沿途百姓皆在门前设案供奉,灯头负责收钱,一趟下来要走上两个多月,但却能赚得十几万供奉的银两,真是一笔好买卖。”
今嬛听的眼睛发直,喃喃道:“近百人,辰州便无宵禁关隘,对她们进行盘查?”
原随端茶润了润唇,而后道:“抬灯这项风俗少说也有百年,贺辰闽三州早已习惯。今大人的顾虑朝廷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过,但辰州毕竟蛮族众多,风俗难易,若是逼的太紧了,惹的蛮人不快,也是不大有利于安定。早在开化年间辰州州牧呈情上表,州府会对此项民俗多加限制,也会派出人手监察,内阁也就顺水推舟批了,皆大欢喜。”
她侧头沉声叹气,手在今嬛的肩膀上重重按了按,道:“本朝神院富庶远超前几代,十年前还打上了闽州的主意,想收钱收到闽州去。闽州海商家中多奇物,她们便不收银子,改成讨要奇珍异宝,结果撞在邵家头上,被告到御前,先帝震怒,斥责了辰州州牧,拆了几座神院,这才消停了下来。”
今嬛听的头疼,索性闭上眼睛捏着眉心舒缓,道:“原大人说了这么多,堤坝被毁一事与那之前的案犯又有何干系?”
第42节
恋耽美
第42节
牢头原是在前殷切为单乐引路,见状吼道:“放肆,通通闭嘴!”
单乐面若寒霜,大步走到最里头一间,这牢中布置十分整洁,还放着桌子碗碟烛台,床上一叠新被尤为显眼,单乐眼皮一跳,向牢头看去,牢头到底心虚,道:“大人,小的也是没有办法……”
一人坐在床尾,捧着本书沉浸其中。她穿着身白袍,姿态闲适悠然,丝毫不受外界所扰。
牢头开了锁,单乐一撩衣袍踏了进去,道:“过主事。”
那人连看也不曾看她一眼,只道:“何事。”
单乐眉头一皱,道:“过主事,本官再问你一次,你与那雕师郑合辉可是旧识。”
过主事拍了拍袍子,很是悠闲地道:“大人真是强人所难,昭邺雕师千百人,我哪里有空一一记下她们?”
单乐冷声道:“郑合辉已经指认了你,正是你卖给她特制的香油,供她涂抹尸身防腐。”
过主事放下手中的书,轻轻叹了口气道:“大人,我不过是神院小小主事,成日都在院中打理内务,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和这杀人灭迹的雕师做什么交易……敝寺中尚有州牧大人亲笔所提的楹联,真不知她若是见着这幕,又会怎么想呢。”
单乐不为所动,道:“在案情尚未查明之前,就先委屈过主事在牢中多歇几日了。横竖此地有人伺候,在里头和外头哪里又不一样呢?”
“你!”过主事怒道:“真是好大的口气,不过从五品的小小提刑,还真把自己当什么玩意了!”
单乐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不过多时,从暗处走出个人来,悄声无息地立在牢门外。
过主事顿时被吓出了身冷汗,手忍不住向被褥下摸去,那人低低地说了句什么,过主事身形一僵,面色有些发白。
她的声音虽不算大,但也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楚。她好像在飞快的说了些什么,那语言太过古怪,却是闻所未闻的。
过主事拿着烛台靠近门边,她此时不复刚才与单乐对峙的自如,神色十分紧张。火光照亮了那人的脸,浅色的眼眸映着微弱的烛火,却如琉璃般明净透亮,在暗中熠熠生辉。
过主事呼吸一窒,用力吞咽了口唾沫,想要靠的近一些。但那人却后退一步,站在火光的范围之外,脸也浸润在黑暗中,她沉默良久,才开口说了一句话。
而这句话过后,那人融入黑暗中,脚步轻巧地掠过地面,消失在牢中。过主事脸色微变,连袍子一角蹭着地面也没有发觉,她放下烛台,回忆那人方才的话,陷入沉思中。
清平从大牢中出来,解下身上的披风递给随从,对原随道:“原大人,方才可还瞧的仔细?”
原随手持一副画像,瞧了她一眼道:“尚可。”
清平不由失笑,道:“当真很像么?”
原随认真比对后道:“其实眼睛、耳朵不大像,眉毛也不像,粗粗一眼看起来还是有些相似的。”
“那可多亏了我这张脸。”清平摸了摸自己的脸,站在原随身边去看那张旧画像,画中人头戴宝冠,骑着一只巨大的白狼,背负弓|箭,英武非常。画师技巧称不上高超,但却将画中人的神|韵展现地淋漓尽致。
原随一边看一边比划道:“此人比李大人高上些许,骨架较寻常人高大许多,并非辰州人士。”
清平看她不停比对,忍不住道:“原大人还是想想便好,我是拉不开这把弓的。”
果然原随收了画卷,交给捕快下去当证物收好。单乐一直在旁边看着,行礼道:“下官斗胆请问李大人,方才您在牢中,与那些人说了些什么?”
清平看了眼原随,见她没有反对之意,便道:“我方才最后一句说的是——”
“‘你们中间有鬼’。”
第171章 欲来
单乐了悟, 道:“原来是大人方才说的是这个……还得请教大人, 不知这是哪里的方言, 下官怎地从未听过。”
清平侧头去看那副画, 避重就轻道:“你听不懂实属正常,派人看好她们, 若有异动便立即上报。”
单乐心中充满疑惑,还想再问, 原随突然道:“李大人明日便要走了罢?”
上官交谈, 单乐便不好再cha嘴了, 行礼后退了出去。清平看着她的身影笑道:“原大人可真是警惕,事事都不留半毫差错。”
原随合上画卷道:“李大人此去黔南, 烦请多多保重, 遇事千万小心。”
清平道:“这世上还真有人笃行鬼神之说,且沉迷不已。若今生不待,便眼巴巴地指望着来世。须知来世早将前尘旧梦抛却, 便是新的一生了,既然如此, 又谈何轮回, 谈何来世?”
原随道:“我以为, 这世上并无鬼神。所谓神鬼,乃有心人假借其名暗行诡事,以神灵之名行不义之事。然世事多奇,更有人借鬼神之口,言不可言之辛秘, 道不可道之苦楚。”
两人对视,清平缓声道:“所见是黑未必就是黑,白也未必是白,盖世事多变不可一概而论。神院虽有信徒供养,有银子又有土地,但只要官府发话,就再无立足之地。凭借区区主事及几个长老,怕是成不了如今的气候。这里头的案子也绝非装神弄鬼那么简单,原大人从贺州查到辰州,定是察觉了些什么。”
“贺州贪墨一案无非是谁贪了银子,被贪的银子又去了哪里。原大人之前与今大人说的那番话似乎在引着今大人向什么地方查,这本无可厚非,那些事叫今大人知道太多也容易出差错。你后来又说了邓捷,这个人我是知道的,犯了案子,在牢里自尽了,被从家谱除名,不能入坟茔,不知可是如此。”清平袖手而立,瞥了她一眼道:“这邓捷虽与贺州的案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她到底已经死了。”
原随摘了手套,用shi布擦手,闻言道:“是,邓捷的确是死了。但我查到当时还有一人与她同任此务,当时邓捷任户官时,那人正任苍梧太常,后迁贺州藩台,如今已经调任辰州河道总监察了。”
“正如李大人所想的,河道的确是大有问题,但其证据不足,现下还不能定论,还需等今大人那边的消息。唯独一点可以确定,贺辰两州的事,和这个人脱不了干系。”
原随在堂中踱了几步,转身道:“辰州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此人好像还是与李大人是同是一科,是李大人的同窗好友?”
清平手指微紧,深吸了口气,徐徐道:“原大人说的是燕惊寒?我熟悉她为人,她绝无可能做出这等事来。”
原随沉吟片刻道:“事未查明前,一切都不能定论。”
万里晴空下河流如玉带般蜿蜒流向远方,碧波白浪,河水奔流而去,灌溉两岸土地,滋养一方生灵。
一行人沿河堤而行,河堤高达数十丈,堤下便是滔滔大河。随行的侍卫驱马上前道:“大人,要不要歇歇脚,用些干粮?”
随从忙拉住缰绳,扶今嬛下马,今嬛道:“离白水坝还有多远?”
随从道:“好像还有七八里,大人不妨喝口水,都赶了半天路了,天气炎热,当心暑气入体。”
今嬛叹了口气,道:“这河道一日未复原,本部就一日难舒心啊。”
众人惶恐称罪,今嬛微微摇头道:“罪不在尔等,起来吧,一道用些吃食,待会好继续赶路。”
随从将干粮分于众人,众人坐在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吃着面饼,气氛有些紧张,其中一护卫便道:“属下冒昧问一句,大人出身世家,为何不去清贵之地当职,反倒是入了工部?”
今嬛取了水囊喝了口水,随从展开图纸,她以炭笔勾勒出所行之处,而后道:“本部虽出身世家,姐妹皆在朝为官,本是有机会入翰林院当职,既清闲又风雅。不过本部向来最嫌那些个谈经论古、吟诗作对的人,纸上谈兵人人都会,画个大饼也是容易。但这万事都要亲历躬行,光凭说说可是不行的。上至国计民生,下至乡野农耕,事事都要人去做,才会知道结果。而工部正是讲究以实为用,哪怕再说的天花乱坠,仍需一尺一丈地去量,一寸一毫地去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无论如何隐瞒,这些人建造出来的河岸堤坝总是不会骗人的,所费的材料如何,建堤时是否仔细,只要肯耐心去查,都能查出来真假。”
侍卫们纷纷赞叹大人高见,随从将图纸收好,道:“多谢大人费心指点小的们,只是小的尚有一事不甚明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今嬛道:“有什么便说什么,此处不是朝廷,无需讲那些个虚礼,平白费功夫。”
随从应喏,道:“小的观大人一路行来,皆沿河堤而行,这又是为什么?”
今嬛嚼完了手中半块饼,慢慢道:“正如刑部查案讲究证据,礼部考据注重经典,沿河道行一能勘察河堤是否按图所建,有无偷工减料;又可观察两岸受灾情形,以及水纹变化,洪涝是否还会起,河道来年需要加固否,皆要一一看查,才能上报。”
说着她不由想起前天晚上原随的话,原随做官虽然很是随意,但于查案一事上向来小心,从未出错。是以那夜她说辰州有西戎残党作乱,原随也并未出言相驳,但不知为何……
今嬛思忖这事没那么简单,她虽在工部为官,却出身世家,朝野中的风向还是十分清楚的,原随明明是查贺州贪墨一案,还有那个李清平,礼部只是为了修缮太庙而来,为何也搅合进了这起案子里?
原随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李清平也属帝党一系,两个人联手查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其中定有皇帝的授意。
那她们究竟,在查些什么呢?
言罢见众人已经吃饱喝足,今嬛便道:“走罢,话也说完了,路还是要赶的,辛苦诸位了。”
众人连道不敢,一行人复上马前行,等走到白水坝附近,今嬛忽然道:“停。”
她翻身下马,地上有许多碎石,随从去扶她,今嬛示意不用,道:“这地下怎地有如此之多的石头?你们去远些的地方看看,是否还有这样的碎石。”
护卫令命,不过片刻便打马而回,道:“回大人,远处也有。”
今嬛心中咯噔一下,忙走到决口去看,白水坝垒石为坝,历经三朝,是一座古坝。后由官府多次培修,以粘土加固,坝身选用辰州当地的原石,石块坚硬巨大,每块都重达吨余,可称固若金汤。就算被洪水冲毁,石块也该是完好的,而非这般碎了一地……更何况从坝口到另一侧足有百丈,且地表植被完好,两岸河堤如常,并未有漫溢之象,这白水坝怎么就毁了?
今嬛心中浮起一个可怕的念头,她手捏着碎石,不由僵在了原地,随从见状道:“大人,大人?”
不,这怎么可能?
她远眺江水,此坝横截饶江,有缓坝下之流,蓄坝上水势的作用,如今此坝右侧裂了一道长口,急流涌出,令下游水量猛增。
护卫道:“大人,那边好像有些人,像是军营里的!”
今嬛回过神来,道:“过去看看!”
河堤旁一队军士打扮的人正拦着沙袋堵住河堤的缺口,领头一人见了她们道:“此处河堤损坏,恐有余患,还望诸位速速离去。”
今嬛翻身下马道:“我们是工部的人,奉命勘察河道,不知贵军在此,还请见谅。”
随从将文书官牌取出,那人看了看抱拳行礼道:“末将拜见今大人。”
今嬛看了眼周遭,问道:“水患不曾惊扰贵军驻地罢?”
那人道:“回大人的话,这水患虽来的凶,但不曾冲了营地。”
今嬛道:“那你们为何在此?”
“虽未冲了咱们驻地,但却将这下游几百亩良田给淹了,大人知道,这月份是cha青苗的时候,田被淹了,刚cha下去的青苗也就被毁了,今年的收成便要亏了大半。”那人压了压帽檐道,“这不是水患还未消么,军长便调了些人手出来,以防水又冲破了河堤。”
今嬛一怔,道:“你说这水没冲了驻军,冲的是田地?”
辰州,贺府。
“祖宗,诶呀我的老祖宗呐!您就听我一句劝吧!现下还有比这更好的时候吗?您难道要眼睁睁瞧着那些东家西家赚够了银子,才打算来蹭一口剩的?”
这方水榭四面用轻纱遮挡阳光,风带着水汽从湖面吹来,霎时驱散了夏日燥热,水榭柱上描绘着青藤翠蔓,又以金笔勾勒,在阳光中栩栩生辉。
堂上坐着一位白发老太太,金簪雪发,更显华贵非常,闻言连眼皮也不抬,只道:“你可收收心罢,这种事,还是莫要掺和的好。”
穿着红袍的中年女人急道:“这这这,祖母啊,这话又是怎么说?你要我放着银子不赚,这又怎么可能呢?”
“那我问你,到底是你不愿,还是你不能呐?”
女人道:“这种大好的机会,凭什么放着不管?”
“呵呵。”老太太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地看着她道:“为什么不管?贺枚,你莫要当我已经老了,就是个老糊涂了,什么事都不知晓,全和你五姨一个模样,成天想着糊弄我!”
贺枚脸一臊,硬声道:“怎么就成了糊弄您了?”
老太太微微摇头,道:“我知道,近来辰州发大水,淹了两郡一十三县,万亩良田悉数遭淹没,春种一下子就被耽搁了。可看这天,好像还的下几场雨,若真是如此,今年这些县的收成就没个着落,农民没有粮食就会饿死,不想饿死,就得卖田,是不是这个道理呐?”
贺枚不情愿道:“是。”
老太太将她的神态尽收眼底,嘲讽道:“偏偏这时候,就有些聪明的人,想着发财想着如何如何,趁着天灾打压田地的价格,逼着农民贱卖了田地,你以为我当真不知吗!此事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被官府知道了,你们还要不要命了?”
贺枚争辩道:“祖母,哪里有您说的这么严重,动不动就要命的。不仅咱们辰州的人在买,贺州闽州都来了人买,何必便宜了外人呢?”
老太太叹气:“便宜了谁?还不是便宜了那些世家豪强!是,闽州海贸繁荣,近年来运出去几百万匹丝绸,交了国库还赚了个盆满钵满。你们就想着多种些桑树,何必要种粮食呢,粮食收成又低,哪里比得上丝绸赚钱,可辰州是四山四水二田之地,哪里会有多余的地用来种桑树!”
她说着说着愤怒起来,发髻摇晃,用力一锤桌道:“主意打的倒是极好,那平民百姓要怎么办?没了田耕种,明年吃什么?”
贺枚眉心拧紧,道:“五姨母说了,等有了桑田就要雇丝农,织造也需许多人手,让那些没田的人去当织工,工钱难道还没有种地多吗?”
老太太仰天长叹,气极而笑道:“好好好,你说的真是好极!那我问你,辰州本地粮食越来越少,大家都去种桑养蚕,那粮食要从哪里来?”
贺枚道:“自然是从外地买。”
老太太顺了口气,道:“从别的州运粮,那也要看人家肯不肯卖!私自买卖粮食都是大罪,你让辰州的百姓都去种桑,辰州便无粮了,以后都要靠从外面买,这粮价也要看收成的好坏,丰年若有余,便能买的多些,价格也便宜许多。若是歉收了,人家自己都不够吃,还会分给辰州的百姓吗?要是卖,那也是极高的价格卖,谁会做了亏本的生意?到时候,你又要让那些没土地的人去买粮食,价格虚高之下,买的到吗?”
贺枚低头不语,老太太见状道:“我们贺家在辰州至今已传十五代,你的姨母姑母们做官的做官,经商的经商,我们贺家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这事你要去做自然能成,你的五姨想必也是认准了这点,否则怎敢背着我胡乱行事?可人心总是不足,有了还想要更多!你要是本份做生意,祖母半个字都不会说你,但像这等罔顾人命,伤天害理之事,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你都不能碰一下!咳咳……”
贺枚连忙上前为她顺气,道:“祖母,我知晓了,都是我不好,那些地咱们也不要了,您别气了啊?”
“不仅如此,”老太太按住她的手道:“你还要在城外灾县设棚布施粥饭。”
贺枚想抽回手,却被她按的死死的,哂笑道:“这就不必了吧,咱们都没买田,还要去布施粥饭,岂不是亏了……”
她接下来的话在老太太的注视下咽了回去,老太太淡淡道:“亏?什么叫亏?地可以买卖,但人心不能买卖。你出身富贵,自然是不知道寻常人家的日子,每逢天灾人祸,差些的人家就要卖儿鬻女,才能有口活命的饭吃。贺枚呀,人生在世,除了钱,还有名声。”
老太太一把推开她道:“你可以不要脸面,但不能坠了我们贺家的门楣!”
贺枚惊惧不已,喏喏道:“祖母,我——”
老太太喝道:“滚下去好好反省!”
贺枚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她走后老太太用了些茶,闭目养了会神,才吩咐道:“去写封信给老大,叫她快些带着老三回来。”
下人应了,老太太双目如电,道:“告诉她们,再不回来,这辰州的天都要变了。”
斜阳脉脉,余晖落在江水中,染就一片金红粼光。山风徐徐吹来,水面波光潋滟,江水轻轻拍打着两岸。薄雾散了些许,露出远处苍青色的山影。此时暮色四合,有飞鸟翩然而过,合着山寺晚钟追逐流云,向更远更高的地方飞去。
她站在回廊下遥遥看去,待那道光落尽,水色收敛于沉寂,千山融进夜色的暮景里,唯有钟声回荡在耳边。
门开了,出来一人道:“燕大人,州牧大人请您进去。”
燕惊寒整衣入内,附身拜倒,道:“下官参见大人。”
梁濮未着官服,只披了件锦袍,闻言道:“起来罢。”
燕惊寒缓缓起身,梁濮手中拿着一封书信,道:“贺州的事,想来你已经接到消息了。朝廷派了刑部侍中原随来查案,就是早年在贺州做巡抚的那个,幸而在她来之前你已经调走,否则还真不知会出什么事情。”
燕惊寒沉默不语,梁濮抬了抬眼,道:“怎么不说话?”
燕惊寒道:“下官不知该说些什么。”
梁濮突然笑道:“你啊你啊,就是遇事想的太明白了,这世上的事,本就该糊涂点才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什么不对的。”
燕惊寒拢了拢衣袖,垂首道:“大人教训的事,只是下官总是心有不安,那原随查案如斯厉害,当年下官与邓捷同为州官时,的确——”
梁濮抬了抬手,道:“不必多虑,原随查不出什么来。”
燕惊寒附身道:“是。”
梁濮思量片刻,从桌椅边走了下来,道:“你从前与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都是顺势而为,审时度势者,方能居上,是不是?”
燕惊寒袖中五指捏紧,恭敬道:“是,大人,下官是说过这话。”
她慢慢走道燕惊寒身侧,道:“此时不同于彼时,惊寒呐,你若是有天站到了我这个位置上,就会明白一件事,无论官做的再高,都是没有用的。朝廷一封文书,你就要摘帽脱袍,拱手让与他人,还不能有半句怨言,呵呵。”
“我在辰州做了三十年的官,如今走到了这个位置。起初我在辰州做州牧做的那叫一个战战兢兢,为了勘察河道情况,辰州大大小小的河我都走过,亲自绘图,几次险些在浪涛中覆灭,就这样……就这样第五年朝廷还想换了我,仅仅是因为我并非世家出身,要不是我冒险在御前绘出辰州的水文图,今r,i你也就见不着我了。”
梁濮慢悠悠地叹了口气道:“眼看情形正好,战也打完了,事情也了结了,那些世家们,又想着要把我换下去。是了,还有两年我便要致仕了,的确没什么意思,占着这个位置不肯给新人挪窝,也是说不过去。”
“但我到底是不甘心呐,我真是不甘心……”
燕惊寒放开手,任凉风从指尖拂过,刺痛感从细小的伤痕蔓延,她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人也不必过分忧心才是。”
梁濮转身和蔼地笑了笑:“你说的也是,总归是有办法的,听闻马上要来黔南郡的礼部侍中李清平是你的同窗好友?”
燕惊寒抬起头,对上她意味深长地目光,道:“是,李侍中与下官同出一科,从前一道在长安官学读书。”
梁濮笑道:“同为一榜进士,又有同窗之谊,这样罢,便由你去迎她,如何?”
燕惊寒目光闪烁,迟疑道:“下官与她多年未见,情分尚不可知,何况河道的事情——”
“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理,你是河道总监管,也负责巡视黔南形势;于情,你们又是好友,虽多年未见,但情分还是在的。”梁濮打断了她的话,温言道。
燕惊寒明白自己不能再推拒了,否则必要遭致怀疑,她便道:“是,大人,下官知道了。”
梁濮回到上位,虽是在笑,目光却无比漠然,道:“无事了,你退下罢。”
惊雷滚滚,银龙游走在天际,不过一会便落下倾盆大雨。雨水从瓦檐上汇聚而下,形成一道水幕,阻隔了她的视线。
于是那些远山、飞鸟、夕阳、江水,都随着漆黑的天幕消失不见。
雨越下越大,天仿佛漏了个大洞,四海水流从中倾泄落入大地,叫人想起鸿蒙未开之时,那昏暗不见日月的景象。
燕惊寒只觉得此方土地要被大雨淹没,人如草芥,在命运的洪流中辗转漂浮。那方恬静悠然的景致只是昙花一现,此生于她而言,正是如此。
她缓缓合上窗,任由黑暗如潮水汹涌而来,顷刻间被吞噬殆尽。
这夜长安淅淅沥沥地下了场小雨,楚晙从勤政殿回来已是深夜,彼时雨已经停了,水珠从檐下滴落,被夜雾裹着落进树丛里。
“依严阁老所见,辰州的事情,究竟是如何?”
严明华跟在她后头,附身道:“陛下,依老臣愚见,辰州自元贞年后便再也没有遇见过这般严重的洪水,若说全是天灾所致,倒也不尽实然,辰州年年修堤,如今却淹了两郡几十县,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严阁老卖起好来倒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如今沈明山领着几位阁臣与她对着干,严阁老颇有些力不从心,但她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加之皇帝没有换人的意思,沈明山也不敢妄动。楚晙对内阁里的斗争视若无睹,任由她们自去争抢,颔首道:“阁老言之有理,若真是老成谋国。”
严明华已经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了,只得道:“臣不胜惶恐,只是臣觉得,想要知道辰州的内情,还需朝廷再派些人手去才是。”
楚晙侧身道:“不错,朕已经派原随去辰州查案了。”
严明华吃惊道:“陛下,原侍中不是在贺州查贪墨一案吗,怎么又去了辰州?”
楚晙笑笑道:“自然是已经查完了。”
严明华正对上皇帝幽暗的目光,不由心中一惊,小心道:“那陛下可是,查着了些什么?”
原随从贺州把案子都查完了,现在人已经在辰州,怎么却连一点风声都没有。
严阁老越想越奇怪,难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不,她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
楚晙垂眸道:“账本就在朕的案上,便留到明日内阁再议事时,朕与众位卿家一同参详。”
作者有话要说: 当当当,肥肥的一章~
第172章 弃子
严明华眼皮狠狠一跳, 在朝为官, 哪个敢说自己是清白无垢的?从前先帝在时, 她和手下的人对贺州的上供早就习以为常了, 也不止她一人如此,连那惯称朴质无华的次辅沈明山还不是如此, 只过不是拿的多少罢了。
她不禁猜测,皇帝既然已经拿到了账本, 为何今日却没有发作, 反而只召见了自己来说这件事……账本的事被严明华暂时搁至一旁, 她开始揣测起皇帝的用意来。
于是她答道:“臣以为,此事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毕竟现在贺州一旦动荡, 于百姓多有不利。”
楚晙慢条斯理道:“贺州出了事,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抄家。这还算小的, 账面上亏空的银子,也得慢慢查回来才是。”
这般热的天气, 严明华却觉得出了身冷汗, 她对上皇帝的目光附和道:“陛下说的是。”
她说这话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陷阱, 这位历经两朝的首辅大人被动地被皇帝牵着走,全然不复从前在朝堂中叱咤风云的样子。在见识过皇帝诸多搬权弄势的手段后她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很难再回到从前那个状态,人的心境一旦变了,面对事情的态度也随着发生转变。
楚晙瞅了她一眼, 内心唏嘘不已,严首辅现在几乎成了应声虫,也不知道从前当着先帝面耍花招的样子哪里去了,她道:“阁老觉得,这贺州哪些人该走,哪些人该留呢?”
严明华心中打了个突,猛然抬头,正对上皇帝幽深的眼睛,她手抖了抖,终于意识到为什么今天皇帝会召自己来说这件事了,她颤着声道:“犯官去留,全凭圣意而定,陛下的话就是圣旨,臣等不过建言出策,不敢……置喙!”
楚晙满意地点了点头,道:“阁老言之有理,不过该听的话还需听一听,该纳的策,也是要纳一纳的。”
她转过身去,夜露shi了衣袍边缘,把赤色染成血色般的深暗,严明华心跳如擂鼓,眼前阵阵发黑,只听她道:“夜深了,宫门落锁了,劳烦阁老在暖阁暂歇一夜罢。”
翌日皇帝召集二品以上大臣同内阁阁臣一道在议事阁议事,能混到这个位置上的都是人ji,ng中的人ji,ng,从今日皇帝的态度上,她们敏锐地嗅出了一丝不寻常来。
加之昨夜严阁老被皇帝留宿宫廷的消息传出以后,众臣更是哗然,虽说内阁中因首辅次辅的关系分成两派,但在大事上,内阁在一些事上还是会站在同一战线与皇帝据理力争,甚至暗中逼迫皇帝妥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摈除相左的政见观点,内阁阁臣本是一条心。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先帝的放权让内阁受益不浅,已品味过大权在握的滋味,怎能轻易放开?
楚晙登基后削减了内阁许多职权,但内阁毕竟历经几十年风雨,根系深深植入庞大帝国的土壤难以拔起,若是轻易尝试,难保不会损伤根基。
这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也是内阁有恃无恐的依仗。
贺州有多少官员的调任不是出自内阁之手,若非如此,每年的‘上供’,为何单单内阁拿的最多。与其说贺州官场是一块铁板,不如说是内阁需要让她们成为一块铁板,否则怎么能有和皇帝叫嚣的本事呢?
如今严明华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内阁的底线,但她到底是首辅,威严仍在,虽权势不复当年,但手下尚有些忠心耿耿的官员。若是她被皇帝收服了,那岂不是说明一个问题。
内阁即将迎来倾覆之灾,若不能为皇帝所用,那便要被皇帝所弃。
几位大臣在外殿等候召见时暗自交换了一下情报,彼此都心中一沉,要知道这弃子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的。
今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勤政殿中换了摆设,选用的是清一色的上阳瓷,素白的瓷上着以山水画,薄薄的瓷器透光来看,似美玉般清透可人。而殿中放着一只雪白的上阳瓷缸,缸中养着碗莲,翠叶浓浓,花如新纱,很有些闲情逸致。
楚晙从座上缓缓走下,在缸边站立,抛下几颗鱼食,便有一只金红的鲤鱼浮出水面,毫不畏生地张口乞食。
楚晙饶有兴致地在大殿上喂着鱼,漫不经心地道:“上阳瓷,贺州官窑今年新出的一批,内务府便马上送进宫里了,诸位爱卿来瞧瞧,可有哪里不大一样?”
大殿上寂静无声,只听见缸中鲤鱼尾巴拍水的声音。
过了半晌,严明华才道:“这瓷器似乎比起之前的来要薄上许多,能在这等薄胎上绘画,这匠人可谓是巧夺天工。”
楚晙微微抬眼道:“好一个巧夺天工,其他爱卿呢,就没有人要说些什么的吗?”
无人应答,楚晙又回到御案前,手按着桌上一本蓝册道:“若是无话说,那便由朕来说说。”
蓝册向来是登记物件或用来做账用的,在场的朝臣们视线都不由自主粘在她手边的册子上,眼下这个情形不必多说,众臣也能猜着那是什么了。
楚晙悠然道:“贺州有好山好水,桑田几万亩,产的丝绸远销海外,做的瓷器ji,ng美绝伦。州府治理有方,家家富足,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风。两河水道直通恒州,河上往来商贾无数,千帆相竞,蔚然可观。”
她拿起那本蓝册翻开,视线扫过殿中众人,道:“就连先帝在时,也多有感慨,‘国不能一日无贺州,朝廷不能一日无贺州,盖州府上下,自当齐力同心’——”
众臣听着心中揪紧,都暗自不安。楚晙走到其中一位阁臣身边,缓缓私下蓝册上的一页按在她胸前,道:“霍大人,收好了。”
那人腿脚一软,直接跪地,而那张纸也轻飘飘落至她面前,楚晙居高临下地道:“拿起来,好好看看。”
她颤着手去取那张纸,只见赤色帝袍上金线绣成的羽尾一闪而过,纸张被撕裂的声音再度传来,随即扑通一声,又有人双膝跪地。
“都是朕是好臣子。”楚晙漠然道,“国之栋梁,朝中砥柱,朕的肱骨之臣,这就是你们——实心为国的所作所为。”
她语气不轻不重,淡然地仿佛是在谈论今日的天气,满殿大臣皆匍匐于地,连大气也不敢出。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连严首辅都不得不暂屈于皇帝!
楚晙负手而立,目光森冷道:“贺州的账本,朕拿到时也在想,这里头是不是有那等有心人作乱,故意离间诸位爱卿与朕的关系。毕竟朕登基不过数月,有些事情,的确不好轻言定论。”
她示意刘甄将严明华扶起,却让次辅沈明山一直跪着。沈明山心中翻起惊涛骇浪,怪不得此前吏部安排贺州官员调任时皇帝毫无反对之意,任由她们暗箱c,ao控,增补自己的人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们!
这步棋恐怕谁也没有料到,倘若真能预料,那简直就是未卜先知了!谁也不会像到贺州的事情竟然会闹的这般大,照常理而言,以贺州官场一贯排外的风气,哪怕原随有滔天的本事也查不到什么,但若是如此,这本账本又是哪里来的呢?
沈明山咬紧牙关,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早就做好了局等着她们跳,她登基后提拔官员不过只是障眼法,造成一个急功近利的假象,但她真正的目的,始终都在贺州官场上。
她的心一下子沉到底,如果真是这样,那她们之前自以为隐秘的作为,已经完全把根底暴露在皇帝眼前。
试问哪位帝王,会容忍臣子如此胆大妄为的行事?
沈明山抬头注视着严明华略显佝偻的背影,捏紧了手心。
原来一步之差,输赢已定。
她与严明华斗了这么多年,说到底,还是斗不过最顶上那个人。
楚晙高高在上摔下那本被撕毁残破的账本,冷冷道:“贺州官员升调一事,重议。”
“李大人,这边请。”
署官在前头引路,清平踏入黔南行馆,馆中多植芭蕉,叶片宽大鲜亮,幽然立于墙角。
骤雨初歇,碧空如洗,长廊边檐滴下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微风中轻轻落地,行馆中有琴声袅袅,像合着人的脚步,饱含着说不出的情愫。
署官见状机灵道:“大人,这是行馆雇的琴师,郡长大人听说您要来,特意去寻的。”
清平微微颔首,道:“潘郡长有心了。”
那署官见好久收,引着她上了二楼。沿途经过回廊,廊下轻纱被风撩起,露出一把古琴,抚琴之人是位样貌清俊的男子,似觉察到有人来,他按弦起身,遥遥行了一礼。
清平收回目光,突然笑了笑,觉得这黔南郡倒有些意思。
署官将她的笑理解为满意的意思,心中乐感有趣,大人必然是与那琴师对上了眼,只消在撮合撮合,郡长大人的命令便能完成了。
因黔南郡郡长去视察河道未归,清平便在下榻的行馆中等候。她看完文书,忽地想起多日忙碌,后来又赶路,好似很久未见李宴了。
她着人去唤李宴过来,那人却空空折返,只道李文书有些水土不服,染了小毛病。不想病气过给大人,便不好过来拜见。
清平想了想道:“带路,本部去看看她。”
那人带她来到一处房前,敲门道:“李文书,大人来瞧你了。”
里头穿来几声咳嗽,接着便是窸窸窣窣的穿衣声,李宴开了门,行礼道:“大人。”
清平见她脸色苍白,眼窝发青,显然是病了。便伸手去扶她,却被她无意般避开来。
清平若无其事地收回手,道:“听闻你病了,请个医师好好看看,别落下病根,到时候难受的还是自己。”
李宴闻言幽幽地看着她,眼中流露出十分复杂的情感。清平定定地瞧了她一会,便一甩袖子离去了。
她回到房中思量片刻,唤来随从道:“去叫木护卫进来说话。”
不一会木护卫便到了,清平合上手中书册,道:“你是原大人借给本部的人,最擅隐匿潜行。在昭邺时本部着你去盯着李宴,你现在将她这一路行来所见一切都告诉本部。”
清平回想起李宴那副样子,叹道:“她见了什么人,遇见了什么事,和什么人交谈,说了什么话。本部现在有的是时间,事无巨细,一件一件来。”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啦啦~
第173章 入瓮
细雨无声, 趁着夜色浸润屋瓦檐角, 长廊下灯盏在水雾中氤氲成朦胧的柔光, 墙角一排高大的芭蕉碧叶相迎, 水珠顺着叶片悄声滚落。一丛野花开的正好,花蕊承着新露, 独自吐露芬芳。
行馆中灯火通明,迎客的厅堂里丝竹悦耳, 琴声悠然, 黔南郡长潘秀蔚举杯道:“李大人远道而来, 我这个做郡长的却在外不见,真是失礼了。”
清平目光掠过那几个乐师, 笑道:“潘大人真是客气了, 不过是等了几日,算不得什么。”
潘秀蔚饮下杯中酒,将酒杯倒过来, 示意自己喝完了,清平只是沾了沾酒杯, 道:“明日还有公干, 似乎不宜多饮。”
潘秀蔚握着杯子的手一顿, 又笑容满面地道:“是我考虑不周,快去泡杯茶来。”她转身道:“以茶代酒,既能成全我这个做主人的好意,也能叫李大人圆了为客的礼节。”
清平岂能听不出她的画外音,黔南多蛮族居住, 民风向来剽悍,丝毫不输于云州,于礼字更是半文钱不通,潘秀蔚不过是给她这个京官一个下马威罢了,在她潘郡长的黔南郡里,就应该知道谁是主谁是客。
“潘大人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清平酒杯一转,微微一笑道:“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你我怎能以主客相论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家既然为官,那便都是陛下的臣子。潘大人这话要是被人听见了,可是要被御史台参的。”
潘秀蔚手上青筋暴起,她缓缓道:“李大人说的是。”
清平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潘郡长的性子似乎不大能沉的住气,观她之前眉梢带喜,得意非常,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喜事。幸而下人及时将茶送了上来,潘秀蔚低头用了些茶水,平复了一番心情,才耐心道:“不知李大人这次来黔南为太庙择选吉地一事,可有什么打算?”
清平拈起茶盖,轻轻吹了口热气道:“尚未有打算,前些日子在行馆里看了几幅黔南的地图,九峰山那等高的地方,太庙都能遭洪水冲毁,也不知是不是要建在山顶才是。”
潘秀蔚道:“李大人对黔南地形不大清楚,不如我为您引荐一位熟悉地形的人,带着您到处看看?”
清平从善如流道:“那便多谢潘大人了。”
潘秀蔚见她上套心中一松,忙吩咐下人去请人来,不一会下人便引着一位蓝袍官员进了门,那人虽着从四品的官服,但纹饰却是翠鸟水纹,官帽两侧cha着梅枝形状的金扣印,朝戴上挂着琉璃制成的朝珠,彰显了来人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的身份。
清平与她目光相交,又快速收回,潘秀蔚笑道:“快请燕大人落席。”
下人取了新的碗筷摆上,燕惊寒落座后道:“不知潘大人召我前来,是为了何事?”
河道总监察官职低于郡长,但因有转运使的加持,使得两人无形之中平起平坐了。清平是京官,理所应当高于她二人,自然是坐在上坐,闻言只是抬头瞥了眼潘秀蔚,并不看燕惊寒。
潘秀蔚瞧了瞧这个又看了看那个,一时间气氛有些冷,她便高声道:“都退下,琴师留下。”
远处乐台纱帐轻动,几位乐师施礼后告退,唯独剩那琴师坐在台中,他轻抬手腕,拨动琴弦,小仆躬身慢慢放下帐子。
燕惊寒听了一会,笑道:“宛如玄音,似珠落玉盘,当真是不同凡响,不知潘大人是从哪里寻来的琴师?”
潘秀蔚状似无意道:“欸,李大人千里迢迢来到黔南,这不是怕山音不堪入耳,扰了她的清净,便去请了位琴师。”
清平拱拱手道:“多谢潘大人美意,这琴音的确不凡。”
潘秀蔚暧昧挤挤眼,道:“只是琴音不凡?这琴师也有不凡之处,我们辰州虽民风粗犷了些,但论及男子温柔小意,也是不输于贺州的。”
燕惊寒这才慢慢将视线挪到清平身侧,拱手道:“李大人。”
清平回礼,笑吟吟道:“惊寒,好久不见了。”
潘秀蔚这才故作惊讶道:“原来两位是旧相识了?这么说还不必我费心引见,极好极好。”
燕惊寒闻言笑了笑,这是清平今夜见她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撇去那些复杂的一切不谈,她们曾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那些彻夜温书,拥衾而眠的日子似乎仍在眼前,燕惊寒顿了顿,道:“是,清平,许久不见了。”
昭邺提刑司中,捕快躬身道:“大人,今日里头有几人按捺不住了,才发作,就被咱们暗中盯梢的人给按了下来。小的们在那人的嘴巴里发现了这个。”
她揭开手中白帕,里头放着一枚黑丸,原随带上手套,取来细细看了,道:“后牙中有毒丸?”
捕快道:“是,那几人要自尽,被拦了下来,如今被捆了手脚分开关着。”
原随放下手中卷宗,缓声道:“去瞧瞧单提刑回来了吗,若是她回来了就请来见我。”
不一会单乐匆匆赶来,道:“大人,您吩咐下官查的事情都查清楚了。”
原随颔首示意她继续说,单乐行了一礼,身后衙役搬着两大只箱子抬了进来,单乐道:“下官按照大人说的,去查了这些人的户籍。”
代国律法规定,要从一个地方迁居到另一处,需要在此地购置房产田地,还要得到出生地官府的文书,证明此人无案底,是个清白的良民,才能得到新地方官府的承认,更改身份文牒。
单乐道:“但牢中有几人却十分奇怪,她们并非辰州人士,是后来迁入云中,黔南两郡的,虽购置了房产田地,但已经闲置数年,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只是每年都有人定时缴纳赋税,徭役亦有人使了银两暂替,但乡民说,从未见过这家的人回来,之前乡长还想禀告县守,核实此户身份,想将这块无主之地收回,但却被驳回了请求。”
原随想了一会,道:“为何驳回请求,此地若三年无人看管,理应充公才是,由县中自行分配。”
单乐翻开一页蓝册道:“可是大人,奇就奇在这里,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家的人便凭空出现,转地的事情自然就不成了。”
她想了想补充道:“而且还不止一户,几县都有,下官已经遣人去一一核查了。”
原随皱眉道:“可曾查过其迁居此地前所居何处,几代迁至辰州?”
单乐小心捧出一本册子,道:“有,大人请看,这便是那些人的户籍。”
原随捻起一页,纸张有些脆,封页加盖的红泥官印也已经不甚明了,她看了几页道:“……武奉年间从青庐山中迁出,最初在下鸣村分得田地,归册记名?”
原随越往后翻眉头皱的越紧,道:“全是下鸣村出来的,这村子难不成遭了什么灾,全迁到别的村了。”
单乐道:“大人,这下鸣村的确遭灾,曾因涉及到一桩旧案,便被官府更名,这村子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只剩一片荒地了。”
原随心念一转,道:“是‘洪波之乱’?”
单乐又是一拜,道:“大人英明,正是这案。”
原随道:“这村子从前叫什么名字?”
单乐道:“此村在青庐山附近,从前叫言家村,顾名思义,村中人都姓言。青庐山下还有几个大些的村子,皆易姓更名,是蛮族从山中迁出,为应官府礼仪教化所改的汉姓。不过庆嘉年间发了场大水,将青庐山脚下几个村子都给淹了,言家村也在其中,因当时辰州局势混乱,州府便将一些参与犯事县村改换名姓,移村人另入他县,”
原随稍稍思索,道:“如此说来,言家村的人曾参与洪波之乱,与神庙息息相关,此次抓的这几人,皆是昭邺神庙中的长老之流,表面来看,的确像个什么邪教复兴,以神院之名聚众敛财,伺机扰事。但——”
“但要紧的却不是此处,”单乐惊觉抢了原随的话,忙行礼告罪:“大人请说。”
原随合上册子,淡淡道:“无妨,要紧时候,虚礼就不必了,先把该说的说明白了。”
单乐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平复了一会道:“是。大人,下官又请调了州府中黔南郡的宗卷,发现青庐山附近这几个村子,有几个村并非是山中迁出的蛮族,而是从云州迁来的人。”
“您看着户籍便知,在武奉年间之前,从文成年间陆陆续续迁至此处,是应了当时朝廷的一道法令,辰州那是尚是蛮荒之地,从外州迁入辰州者,可免除赋税十年。”
原随手指按在桌上,道:“你是说,从云州迁来的?”
单乐刚想回话,突然外头传来喧哗声,一衙役进来道:“两位大人,工部的今侍中今大人正在门外,说是有要事要与原大人相商。”
原随道:“去请她进来。”转身与单乐道:“单提刑,本部与你一封文书,快马送到云州,请云州州府抽调与此案有关的宗卷,核实青庐山下几个村子人口出处,务必要快。”
单乐应诺,旋身退下。
签押房中今嬛面沉如水,双唇紧抿,原随道:“今大人,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了,外头被护卫围着,任谁也不能擅闯。你若是有什么想说的话,便说罢。”
今嬛沉默片刻,道:“原大人是知道的,我本在勘察辰州因水患被毁坏的堤坝,沿河道而行,但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
她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一包东西,轻轻放在桌上道:“若真是如我所猜想的那般,原大人,你恐怕绝不是在查什么西戎残党吧!”
原随看她解开外头棉布,露出里头的东西来,是一截石雕人手,里头本该是空心,却填了些黑糊糊的东西。原随以木条挖了些出来,从手边抽出一张签文纸,缓缓按在上面。
今嬛脸色难看至极,道:“这节东西里装的竟全是火药,不过是被浸shi了,此节不曾燃着,才被我手下的人所获。原大人,你可知这是什么火药?从前我与尚书大人在辰州矿山参与开山时见过有人用,当时不知是哪位匠人无意间配出来的,虽威力无比,但却没什么定性。她们管这火药叫璃火,因其色燃着时几近无色,点燃时更需谨慎,稍有不慎,点火者便会丧命于此。”
她说的又急又快,最后不由咬牙切齿道:“……我在一处截水修补的堤坝附近发现此物,原大人,这大水没冲了驻军,反而冲的是辰州万顷良田!河堤年年在修,工部也年年派人勘察,结果一场大雨,二十几县同时受灾,偏偏冲的还都是些田地集中的县,你说怎么就……怎么就能这么巧呢!”
原随把那东西包好,移到另一张桌上,以防今嬛怒极掀桌。原随道:“依今大人的意思,这堤坝不是被雨水冲毁,而是被人为毁坏的?”
今嬛抬手迟疑道:“怎么,我听原大人话里的意思,似乎早已经料到此事了?”
原随嗯了一声,道:“之前查的案子便和这相关,那案犯郑合辉早已经招供,每年望海宴开始前一月,神院便会组织一队人抬灯,从贺辰两州边境开始,沿着河道行走,白天休整,夜晚赶路,直至闽州而返。这队人约莫有近百人,将灯架负于肩膀,灯板相连,以龙头为首,故称抬灯。沿途百姓皆在门前设案供奉,灯头负责收钱,一趟下来要走上两个多月,但却能赚得十几万供奉的银两,真是一笔好买卖。”
今嬛听的眼睛发直,喃喃道:“近百人,辰州便无宵禁关隘,对她们进行盘查?”
原随端茶润了润唇,而后道:“抬灯这项风俗少说也有百年,贺辰闽三州早已习惯。今大人的顾虑朝廷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过,但辰州毕竟蛮族众多,风俗难易,若是逼的太紧了,惹的蛮人不快,也是不大有利于安定。早在开化年间辰州州牧呈情上表,州府会对此项民俗多加限制,也会派出人手监察,内阁也就顺水推舟批了,皆大欢喜。”
她侧头沉声叹气,手在今嬛的肩膀上重重按了按,道:“本朝神院富庶远超前几代,十年前还打上了闽州的主意,想收钱收到闽州去。闽州海商家中多奇物,她们便不收银子,改成讨要奇珍异宝,结果撞在邵家头上,被告到御前,先帝震怒,斥责了辰州州牧,拆了几座神院,这才消停了下来。”
今嬛听的头疼,索性闭上眼睛捏着眉心舒缓,道:“原大人说了这么多,堤坝被毁一事与那之前的案犯又有何干系?”
第4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