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反骨之人

正文 第11节

    反骨之人 作者:阳关大盗

    第11节

    “是。”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简璞问道。

    “有什么打算,也想等山云子老师把身体养好了,否则我于心何安。”古骜答道。

    “也是……对了,我听说是你率山下村中的少年与书院的仆役,击退的流寇?”简璞将茶端着抿了一口,问道。

    “击退谈不上,阻挡一时罢了。”古骜道。

    “如今他们都是于书院有功之人,却令廖家小子鱼贯入书院得了好,真令人不忿……”简璞放下了茶盏,有些不甘地皱了眉头。

    古骜微微一怔:“夫子的意思是……”

    简璞道:“……既然那些村中少年对书院有功,你何不举荐一些,一齐送入书院就读?反正如今这云山脚下的门槛,也没那么高了……”

    古骜忙坐直了身子,道:“一共二十四人,还劳烦夫子写荐信。”

    简璞挑眉:“何乐而不为!拿笔来!”

    就这样,初春之事在一片雷鸣声中落下了帷幕,它改变了书院,也改变了古骜的生活。古骜从此,再也感受不到书院中荡漾于空气中,温情脉脉的风度;而是无时无刻不嗅到,那峥嵘四海飘进鼻端的一丝血腥气味……它令所有猎手警觉,亦遣荡着英雄的胸怀。

    如此到了晚秋,一则偶际,却成了被古骜视之为这五年间发生的第三件大事。

    如果说前两件事,不是开祸之端,便是暗室欺心的话,那么第三件事,却将古骜这五年来的箪食瓢饮、穿壁引光刻苦深研思索,穿针引线,扬清抑浊,终是在这乱世间为古骜找到了头绪,令他神思一展。

    三件事中,它看似是最小的一件,它没有引动天下,亦没有震动江衢,但是,它却为今后古骜踏入这群龙战野的天下中,灌足了一股拔山盖世的底气。就好似在茫茫的黑海上看到了灯塔,又好像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

    那是从一个响着秋蝉哀鸣的午后开始的。

    作者有话要说:捂脸,今天手贱没忍住先发了,明天开始每晚9:00发

    ☆、第49章

    原来古骜有一日中,来到陈村准备将日常生计资财交给典不识,刚走到村口,就迎面遇见了陈伯。

    陈伯这几年花白的头发渐渐变成了全白,可那气色却越发神采矍铄了,只听老者远远地就喊道:“先生呐!老叟听说你把村里的娃子都弄到书院去上学啦!这可真是功德无量啊!里正说,想摆酒请你去吃哩!陈江的母亲,也说想亲自谢谢你!”

    古骜微微一怔,顿步道:“无妨的,顺手之劳,莫要挂心。是他们争气,那次流寇来时,书院中的夫子都念着他们的好。”

    陈伯走近了前,拉住古骜的手,道:“诶!老叟知道他们争气!可若不是先生,他们又哪里有争气的机会?我们村就在云山脚下,看着书院尽出大人物,所以早就知道读书的好!你看村里多少人,为了子孙能读书,倾家之财,外面哪有别的村子能相比?不瞒先生说,我们陈村啊,跟别村还真是不一样!可惜之前的那些夫子都没有眼光,不知道我们村里娃子的好!倒是先生你,能慧眼识人,我们大伙儿可都感激你哩!”

    古骜念及自己刚来陈村时的情景,又想到如今,亦欣慰道:“自助者天助,这也是你们努力之功。”

    “嘿!总之啊,现在村里那些长辈啊,可都高兴坏了!”

    古骜闻言,微微一笑:“高兴坏了,他们读了书,可能就要出山闯天下去了,你们父老乡亲能舍得?”

    “怎么舍不得!我们想得开哩!哪有窝在巢里不飞下崖壁的雏鹰?我们愿意让他们飞哩!”

    古骜道:“嗯,那既然如此,日后若有入仕之机,我帮他们留意。”

    “唉,先生说什么见外的话?”陈伯笑了起来:“我们村里长辈的意思,是说日后先生在哪里,边让他们跟着去就是了!我们都看呐,除了先生之外,没人能看出他们是好样的,先生教了他们这几年,懂他们啊!”

    古骜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我会考虑这件事。”

    “诶,那先生你还有事,老叟就不拖着你说话了。”说着陈伯便对古骜摆了摆手:“先生有事快去罢!”

    古骜点了点头,作礼道:“那在下先行一步。”

    穿过田埂,古骜来到典家茅舍前,远远地就瞧见典不识正靠在门口院中茅草堆上,低头看着什么。

    古骜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心下不禁微怔,他极少见典不识看书的模样。在印象中,典不识通常从书院习武下了学,不是带孩子做活,便是拿着近得的兵器左挥右舞,也不知道怎么今日就看起了书来。

    及到古骜走得近了,典不识仍然专心致志,毫无察觉,只顾着埋头。

    古骜垂目扫了一眼典不识掌中所奉,只见那是一卷有些眼熟的破旧竹简,古朴之气扑面,古骜立即记起了来,这本书好像叫做《大明天王口口口口行记》。

    古骜于是走到典不识身前,拍了他一下:“看什么呢?”

    典不识吓了一大跳,手一松差点把书给抖落了,回过神,伸臂一捞,这才将那竹简收在上衣腹中,一时间有些结结巴巴地道:“……我……我在看我爹留给我的书!”

    古骜看着典不识把书藏起来的样子,扬眉道:“看就看,怎么偷偷摸摸?”

    典不识一时间涨紫了脸色,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便一言不发地尴尬看着古骜。

    古骜心道:“看那书的名字,又是他父亲给的,该不是艳书。这般不愿示人,难道果然是……”

    典不识见古骜仍然探究般地望着自己,那目光似乎间早就洞悉。

    感到无可遁形地咬了咬牙,典不识终是仰头对古骜道:“我父亲嘱咐过我,说这卷书不能给别人看,不过古先生你也不是别人,给你看看也无妨……”

    说着,典不识便伸手将书递给了古骜,古骜微微挑眉,接在手中,便垂目一目十行地默读而去。

    一读不要紧,刚看完了第一句话,古骜便好似被文字吸入其中,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典不识有些奇怪,这卷书虽说是先祖所传,也的确是禁忌,但自己自从识了字,看了这么多年,看来看去,写得也就那么几件事,平铺直叙,无甚惊奇之处,怎么古骜看样子倒有些看入迷了?

    里面写得也极为简单,典不识看了许多遍,如今都快会背了,不过是几句:

    “天王驾幸口口郡,庶民莫不夹道欢欣,供军粮米。”

    “天王既临,分田均地。”

    “天王既行,民跃踊随军,王过一村,一村偕空,王过一郡,郡中再无男丁。”

    “十万成军,千万成帅,浩浩汤汤,天下军旅,莫能我及。”

    “天王每至于一地,必杀世子,挂城头以警,开粮仓振民与军,军民携粮而走,满目欢欣。”

    “天王言:成军之要,在于神,若有神助,莫不顺心!”

    “苍天已死,天王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典不识看着古骜,见古骜入神地将这卷书捧在掌心观了半晌,面上不动如山,不禁疑惑道:“……古先生?”

    古骜充耳不闻,甚至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典不识心中诧异,觉得这卷书实在是无甚奇妙之处,怎么就引得古骜看得入了神呢?

    典不识不知道的是,与自己不同,古骜对于两百年间的乱世,在文献汗牛充栋的承远殿中,早已钻研了整整五年。

    所以典不识看不出的话外之音,古骜却一目即了;典不识看不出关窍的简单文字,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古骜之渊识中,激起阵阵涟漪……

    其实有的时候,人醒悟需要一个契机。

    有的人经历了太多,看见一片黄叶落而知秋便大梦初醒;

    有的人行路万里,忽然跌了一跤便大澈大悟;

    有的人越过千山万水,看见帘外水滴落檐就恍然自觉……

    而这本书中所叙的文字,却着实将苦学了五年的古骜,点醒了!

    古骜从前于书院所汲取之知识,都是从剿匪的一个“剿”字、和一个“匪”字着手,可是那学问再精巧严密,却都像七巧板拼凑起四正方圆,怎么都缺少最后一块……

    古骜看着手中竹简,原本腹中无数的线索一瞬间纷繁而出。

    越往下看,古骜越是震惊,只感到心间一团火一点一点地上升……

    不错,承远殿中的浩繁卷帙堆案盈几,只记载了当年大明天王之匪事,又记载了如何剿匪的关窍,可是对于有一个问题,却如失语般,避而不谈。

    承远殿中只是记载说,最初之时,所谓大明天王还不是大明天王,只是一个穷书生,曾落草为寇,被郡守剿得只剩十八骑,冬日里逃入狼山,见大雪封山,于是郡守就撤兵了。可是等开春再来的时候,穷书生已经从山中拉出了一万人的队伍,而等太守上报朝廷,请求援军的两个月间,穷书生又已经发展出了十万人的兵马,打出了大明天王的旗号。

    古骜还记得,那位太尉留下的兵法中,如何剿匪一节斐然成章……

    比如一开始郡守对于匪数都乃瞒报,会尽量说得较少,结果等朝廷的援军到达,根本赶不上流寇之数。

    于是发展出了许多剿匪的不二信条:

    诸如,株连流寇九族,参与者凌迟处死。

    ——这样许多人即使被饿死,也不会去做流寇。

    诸如,防止流民聚集,聚集形同谋反。

    ——这样虽然有蛮横之嫌,却可以防患于未然。

    诸如,一旦粮荒,就在城外设粥场,由兵甲护卫。

    ——这样即使粥汤不够,也可以令人在希望中慢慢饿死,而不会绝望造反。

    诸如,断绝流寇与读书人的联系,读书人哪怕接受流寇一财一物,便凌迟处死。

    ——没有读书人指点,流寇往往容易犯错。

    诸如,对于静止之寇,围而不剿,令其内讧。

    ——流寇自己不自务农,以剽掠为生;因此只要围住,人相食之事都会发生。

    诸如,对于流窜之寇,只追不拦。

    ——前部乃精锐,若拦,他们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

    ——后部乃残兵,若追,却能得到大部分流寇剽掠来的辎重。

    可承远殿中的浩繁卷轶中,却从来没有提过:

    流寇究竟是如何从一十八骑,一冬之间就过了万?

    又如何从过万,两月之间便过了十万?

    又究竟是怎么做到,每每在守军报上匪数后,来清剿之朝廷军队,永远赶不上流寇新发展的数量?

    大明天王究竟是如何做的?

    ……这世上,从未有人敢记载下这样的学问,因为这是诛九族的罪过。

    可典不识这卷书中,寥寥几字间,却明明白白地写了——“大明天王”一点点壮大的过程。

    典不识看不出来,因为他手中只有七巧板中的这一块,却没有其他的六块。

    而古骜之所以一看便与之前所学一瞬间全部贯通,豁然开朗,乃是因为剿匪与起义乃一体之两面,古骜研究透了一面,另一面自然一点就通。

    竹简上墨迹黑字,对于典不识只是简单的叙述,

    可是对于古骜来说,目所及处,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反书,如何一步一步实施,赫然在目,分条缕析:

    所谓“天王既临,开仓振民与军,军民携粮而走,满目欢欣。”便是在说流寇不自务农,生存之要,在于剽掠粮食,既要剽掠粮食,便定有一村一地,谓之剽掠之地。

    又有“天王每至于一地,必杀世子,挂于城头以警。”

    这便是说剽掠的第一步,要害在于必须将‘剽掠之地’中人等划归为两类,比如分为士族与庶族,比如分为富户与黎民,又比如分为恶霸与百姓……

    行军至后,或杀士族,并令庶族成为同谋,共分其资财;或杀富户,令黎民成为同谋,共分其资财;或杀恶霸,使百姓成为同谋,共分其资财……

    如此一来,这些原本的庶族、黎民、百姓等良民便与流寇共担了灭九族的罪过,等流寇撤军之时,同谋者因惧怕朝廷清缴,便会跟着一起参军,所以才有言道:

    “天王既行,民参军跃踊,王过一村,一村偕空,王过一郡,郡中再无男丁。”

    通过如此行军,携裹所过之地百姓而前,很快就能到如此境界:

    “十万成军,千万成帅,浩浩汤汤,天下军旅,莫能我及。”

    那如何令天下子民心甘情愿与流寇同谋呢?

    那便是早早地打出口号,比如:“天王既临,分田均地。”

    又如:“开城迎天王,从天王,不纳粮。”

    可即使这样,如果还是有人不愿意同谋如何办?

    文中亦清楚地指明:

    “天王言:成军之要,在于神,若有神助,莫不顺心!”

    “苍天已死,天王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也就是通过鬼神之说,令众人相信,剽掠分产并非不义,却乃上天授意,谓之均贫富。

    王朝之军,所有甲士,其身后运送粮草者,驻守驿站者,总共需十人以供一人。

    然是流寇却不然,他们行至何处,食至何处,并且食光当地之粮后,还将当地几乎所有青壮年之劳力携裹而走。

    如此滚雪般地步步高攀,如遇到富户怕被清缴而主动投靠,毁家起义,流寇便又得到了读书人的指导,补充其为将领,从此更加壮大……

    这便是所谓十八骑至于一万,一万至于十万,十万至于席卷天下……如此看来,倒真一点也不是难事了!

    更何况流寇军只过境不用守境,朝廷每得一处,要分兵把守,流寇却能流动作战,不以城地为得失。

    且流寇过处,落难百姓多为流寇亲人,通风报信,敬军供粮者甚多……

    古骜越看越是惊心动魄,顺目而下:

    只见里面不仅记载了‘大明天王’起家的过程,也记载了他败亡的过程。

    “累世经年,剽掠宝物,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天王视之,亦不甚惜。”

    “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广修宫殿,宫女三千,后宫夜宴,日夜不辍。”

    “二子争权,天相冤死。”

    “四大天将,分兵以出,尽皆陷于太尉。”

    古骜的目光随之落到了行文最后,笔触墨尽残竹断简:

    ——“大明天王征天下战行记,校尉司马,典彪记。”

    读毕,古骜握住竹简的掌心已然浸满了细汗:

    经过这五年的皓首穷经,古骜早已知道,想通过朝廷,或者通过世家,根本不可能匡合天下,前任足迹血迹斑斑,自上而下想要除旧布新,是一条死路……

    可是……

    究竟如何才能解开这乱世之局?

    究竟如何才能破而后立?

    究竟如何才能让天下涅槃重生?

    如果‘自上而下’之道垒满尸骨,已经被前人血写指明此路不通,那‘自下而上’呢?

    ……古骜自从在陈村施教以来,就一直在想,是否能有自下而上之法可行……

    可怎么看,寒门都不像能独自肩负如此重任,四海中最高的寒门,便是那位汉中郡的吕太守了,但除了他之外,各地寒门虽亦有富庶之人,然再富庶,乱世中财富仍需兵甲保卫;且虽有如荀夫子这般入仕者,但掌握的又大多不是机要。

    若从进取之心来看,寒门皆汲汲日上,而世家多享侈日下

    ——可高门大姓,究竟握着四海的命脉。

    然如今再思,如果再加上流民,合束一处,那可就不一样了……

    从前古骜一直在思索,这苍莽乾坤无尽,茫茫乱世纷纷——究竟该从何入手?

    如今,这本《大明天王征天下战行记》却给古骜提供了另一个可能……

    如果……

    只是如果而已:

    如果有人将流寇改造一番,就地正法为恶一方的世家子的同时,却并不伤民,且自行屯田,兵甲务农,又会如何?

    如果有人将那口号再完善一些,除了‘均田地’,再能融合士庶共进共退的理念,能吸引寒门和有志之世家同参军,又会如何?

    如果有人能精诚治理,令其军纪严整,待百姓如亲,又会如何?

    如果有人不再犯大明天王所犯之错,忌权臣,纵二子,逞私欲,妄出兵,精诚进取,又会如何?

    如果有人从少年时起,就在山云书院中负薪挂角苦读……

    且此人又深谙剿匪之道……如果这样一个人,最终自己去做了匪,又有谁能剿灭他?

    古骜何等通透,一点即明。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承远殿中夙兴夜寐,挟筴苦读遍历战乱大纪之史,深究前人失败之因……

    许多事,许多过往,厚积之下,那纷杂繁复在古骜脑中如五车载腹,它们似乎自己在呐喊着,呐喊破土而出,嘲弄着,嘲弄无人能寻根溯乱世之源。

    所谓恍然自觉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破土而出的契机。

    《大明天王征天下战行记》书中历历,倏地令古骜启聩振聋。

    心中有一个声音说:

    “——这方是匡合天下之法!”

    只有流寇与寒门结合的能量,才能将世家连根拔起,整合四海所有的兵马钱粮……

    原来这看似最阴柔、如水般变动的流民中,却藏着令天地都生畏的凛烈阳刚……

    就像八卦的黑白鱼,头尾咬在一起,黑尽是白,白极中有一点黑。

    如今已具,还差一个天灾,与一个名号。

    所谓名号,便是冠冕堂皇替天行道的大旗,举着旗子,令世人分辨不出是王是匪。

    否则,天下士庶又怎会认此为正义之师,秉天下公,赢粮景从,争而襄王?

    否则,又如何令寒门中人、与世家有志之士争相投奔?

    什么样的名号,倒是一个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订v支持,也感谢投地雷打赏的亲:

    错觞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20:22:41

    错觞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20:22:47

    1622937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20:28:21

    lili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20:35:47

    ke扔了一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41015 09:53:03

    三件事写完了,呼呼,过度一下就要下山了。

    小淡定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5 12:07:01

    dnf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6 00:47:20

    ☆、第50章

    这个名号,要让四海精英都趋之若鹜;

    这个名号,要令天下都为之钦佩,

    这个名号,要代替鬼神之说的虚无缥缈,给天下人展现一个四海升平的愿景……

    令他们愿意投入,令有识者愿意为之殒身……

    如今,它又在哪里呢?

    古骜怀着这样的疑问,深藏于心,若有所思地将手中略感厚重书卷,默不动声地交还给了典不识 ,缓缓问道:“这……是你先人留下的?”

    典不识见古骜终于有了动静,微微一怔,闻言接过书卷,收入怀中,尚不明就里,他并不知适才古骜心中已然翻江倒海,天旋地覆,只是点了点头,粗声粗气地道:“是。”

    古骜一时间不禁感慨万千,喟然而叹:“我曾听闻你言,乃父曾说,要让你做一个豪侠……我想,既有若此先辈,你定能做一个豪侠啊!”说着古骜有些动情地拍了拍典不识的肩膀,典不识听古骜如此,这才从不知所以然中回过神思,气贯虹中地道:“那倒是,这还用说?”

    言罢,典不识从旁抗出那把大斧,在前面的空地上,摆出盘马弯刃的架势挥舞了一番,道:“先生快看,我每天都练呢!继日不辍!”

    古骜看着典不识,如今他总算知道典不识身上这股骁勇气是从何而来的了,只惜物在人亡,当年的金戈铁马如今已然不见,只剩书简寥寥几笔,令古骜不由得有古今同慨之想,似乎还沉浸在适才动人心弦之慨当以慷中,此时见典不识武毕,古骜不禁由衷颔首赞许道:“好!真好!”

    “嘿嘿!”典不识得意一笑:“必然是好!”

    这日,典不识送走了来给自己送资助之资财的古骜,心中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古骜的不同往常。

    倒是古骜这时,回山云书院的脚步,却不禁轻快了。

    虽然书院还陷于乱中,虽然还有许多纷杂之事尚无解决之法,但古骜此时,却已然生出一股对未来的希望。这股希望留存在古骜心中,在日后他兵败如山时激励着他,在他走到绝境的时候鼓舞着他,在他千里奔袭的时候催促着他……

    天下的画卷,如今已经在他面前展开了。

    虽然攀山渐高,但古骜了然了大局,并不觉累,当下便又往细地思量了去,将这些日子来发生的事又梳理了一遍:

    “之前为山云书院抵御流寇的书院仆役,如今也安顿好了。经此一役,我亦方知,原来医官之于行军打仗之轻重,还真是一点不输于战将。这次受伤者一共三十七人,其中轻伤二十五人,重伤十二人,是我一开始安排不周,书院中本来就只有一位医官,许多重伤,原本都是来不及救治的轻伤,拖到第二日却由此加重。看来医官,日后也是一件要紧的事。”

    接着古骜又想:

    “在此次廖家于山云书院有所打算之前,田榕的老师萧先生,倒真嗅觉敏锐,早在去年,他怕是就看出天下可能有变,便带着弟子们云游四海,到各郡中搬弄口舌去了,倒是比这三件事之发生,还要抢先了一步。不过如今一年之期将至,我看他们也快要回书院了罢,不知最近田榕如何了。这五年来,他也真是长大了不少呢!”

    “不仅是他长大了,书院如今也与我们少年时初见不同了……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踏进这云山之中时,只觉得望之弥高,仰之弥坚,哪里会想到,它尚有被廖家所屈之一日?”

    “且就在我与山下陈村少年开蒙时,又岂能料到,他们有一日亦能在山云书院中进学?”

    “果然世事变幻,风云涌动,月异日新。”

    “正乃天下之大变,使得书院也随之而动。其实世界每时每日都在变,只看我有没有观于秋毫之末,查阴阳之开阖,知存亡之门户,见变化之征了……”

    既心中有了日后努力大体之方向,古骜心中亦安稳片刻,不禁远虑道:“……山云子老师说得正然,看来我也该去学一学刀马术。否则,日后四海苍茫,只怕我身不殆,不能跟上天下变动的脚步啊!”

    思及此处,古骜便前往山云书院中的膳房提了一壶好酒,来到书院后那处小校场中,那位刀马术老师父正在马厩喂马,古骜瞧见,不禁上前几步,将酒孝敬奉上,道:“还请您笑纳。”

    那老者面如刀刻,虽年纪已高,却仍掩不住一身兵刃之气,这时见古骜恭敬,便毫不客气地从古骜手中拿了酒,倒进了自己腰间的酒葫芦中,抬了抬下巴,道:“小子,你想学什么?”

    古骜想了想,道:“我想学防身之术,与强身健体之法。”

    那老者倒完了酒,将手掌在衣服上随意擦了擦,又抬目看了古骜一眼,笑道:“你倒不浮夸,你带来那个黑小子,嘿,上来就说要学千人斩!”

    古骜闻言,微微一怔,然亦笑道:“他有这个资质,可我却是没有。”

    那老者上下打量古骜一番,领着他来到校场中央,令古骜做了几个基本姿势,又令他脱了外衣,看了肌肉胫骨,道:“我看你根骨是不错的,怎么,你就不想试一试么?我有一套刀法出名,当年便是凭这刀法,杀敌数千,官至千夫长,你想不想学?”

    古骜实言以告:“珍品在前,哪有不想学的,可我知道但凡天下精妙之物,定要人用心,日夜不辍才能有所成。我如今念书尚无成就,怕就怕没有时间苦练刀法。若受传而不勤练,我只是忧于辜负了您一番心意。”

    那老者闻言哈哈一笑,再看了一眼古骜,哑声悠道:“别跟我拽这么多文绉绉!老夫看人看得多了,你以为我不知道?我看,你是想致力于万人敌,而不屑于学一人敌了?”

    古骜闻言,微微一愣,言辞恳切地道:“一人敌有一人敌的难处,万人敌有万人敌的难处,只是……我若入门,便不甘心空手而出,怕自己荒废。”

    那老者上下打量了古骜片刻,扬眉道:“既然你如此说,那我传你一套呼吸吐纳强身健体的吐纳法好了,日后军行千里,也不会嫌累!”

    古骜闻言大喜,忙拜身道:“如是甚好,真是多谢老师!”

    作者有话要说:捂脸,鞠躬抱歉今日短小君,今天盗姨有点事要出门,所以写不了那么多t t,不过无论如何,日更还是会保持的。

    感谢大家订v支持,也感谢投地雷的亲:

    vivi616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6 18:33:50

    伊尔迷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08:03:26

    二货是什么,可以吃么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09:02:00

    双宜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1:12:12

    ☆、第51章

    这日学完了武,古骜便返身向舍中归去,虽略带疲惫,却的确感觉气韵舒畅许多。

    行于小径,月已上中天,这些日子里,古骜每向晚,总是喜欢在书院中漫步,他有时会用陈村相送的黄豆在山间煮米而食,有时又会下山挑水,想记下这云山日渐消散的倩影;今日练了武,古骜倒更注意体会自己胸中气息,并未在外徜徉,而是径直回舍。

    远远地,见夜色苍幽中,尽头燃起了一点灯火,古骜心下微微一怔:“我尚未归,怎么舍中却燃了烛?”随即又想到:“……莫非,是田榕回了?”

    顺着小径来到门前,古骜推门,眼前一片明亮,视野中一个锦衣华服的微胖青年正背对着自己,在案几边整理包裹中的衣物,听到开门声,那青年转过头来……只见原本带着酒窝的圆脸如今青涩褪去,衣冠之间,锦衫华服,形貌中倒神似大家公子之富态了,望见古骜,他笑起来,只有酒窝依然:“骜兄啊!你怎么才回舍中?我可等了你许久!”

    “榕弟?”古骜高兴地走进门去,顺手带上,上下打量了田榕片刻,挑眉道:“出去一趟,还真是气度都不一样了……”

    田榕脸上露出有些不好意思的害羞之色,问道:“是么?”说着,田榕宽袖一抖,一把金丝镂空的折扇便拿在手中,轻轻一摇,田榕眨了眨眼,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立如玉树凌风。

    古骜微微一怔:“……你还真是……”

    田榕将折扇一收,又伸臂扬袖,炫耀似地在古骜面前转了一圈。

    “如何,不赖吧?”

    古骜勾唇:“……穿得和孔雀似的,这么晚了还不换衣,莫不是就等着我回来看你这一眼?”

    田榕停下了脚步,一拍手,道:“正是呢!等着你,就是想给你看一眼。”

    说着田榕一指自己堆在榻上的花边小包裹:“骜兄,我今日就不住书院中了,萧先生给我与师兄他们,在‘披香楼’定了间。”

    古骜扬眉,田榕露出乖巧一笑:“这次出师,收获颇丰,犒劳一下!”

    古骜打量了田榕片刻,点点头:“志有所伸便好。”

    田榕闻言,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又望向古骜:“我志有所伸,那……骜兄之志,可有所伸?”

    古骜看了田榕一眼,郑重了神色:“我志若真有伸张一日,还得倚靠榕弟。”

    田榕闻言,也收起了玩笑神态,颔首道:“何时要用,便与弟说。”

    古骜点了点头,适才迎归的欢欣气氛在沉默中渐渐凝重,古骜走到塌边撩袍坐下,叹道:“今后这天下,难呐……唯有精诚可开。”

    田榕亦叹了口气,也坐到了古骜身边,道:“我在外面走了这么久,我如何不知?你与我,就如兄弟一般,若有什么时候用得着,你得与我明言。”

    古骜忽然笑了一声:“……你长大了啊。”

    “人都是要长大的啊……”田榕摸上自己笑颜的轮廓,舒出一口气,揉了一揉,脸上肌肉放松下来,这才眯起眼睛:“火中取栗乃我业,看尽千山万水,我自然是知,谁才是对我好的人。”

    “你从小啊,就一副甜嘴。”

    田榕嘿嘿地笑了笑,半晌,他也叹了口气,道:“……你是没看见我哭的时候。”

    古骜微微一怔,扬眉,看了田榕一眼:“……哭得伤心么?”

    “……倒也不是伤心,就觉得自己这样,是为了什么呀!”田榕手中盘弄着扇柄,打着节拍:“不就是为了富贵嘛,可真有了这些……”说着田榕摇了摇自己手中鎏金折扇,“又觉得挺没意思……要是你在就好了,你在,我安心,老话不是说嘛,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你得有个打算。”

    “……我知道。”古骜点点头:“快了。”

    “今日也不叨扰了”,田榕站起身,“你先休息,有什么事,来披香楼,我与萧先生和师兄住在一处。”

    “嗯。”

    “骜兄,什么时候你也下山看看吧,如今,这世道真是不一样了。”

    “放心吧,日后自有你一展伸手的时候。”

    “我自然放心,总有一日么,”田榕笑了笑,“我知道,会的。”

    “嗯,我送你。”

    “送什么呀,我马车停得不远。除非你想来看看,我坐的马车有多漂亮,唉,可惜晚上也看不清。”

    古骜笑起来:“这么多年,你身上这淘气倒是一点没变。”

    “知我者骜兄也。” 田榕展了一个大大的笑颜,“走了。”

    “不送。”

    古骜看着田榕离去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忽然不知不觉忆起,自己从前,总打算着把田榕控制于掌中,想令他从此再也不生外心……如今一看,倒并非不可能了。

    若真有一日,自己能将那‘口号’探寻而出,作为旗帜,能利国利民利于天下,亦利于田榕,倒是不难将他笼络在身旁——心安志逸,斯人也,而有斯欲。田榕也是一样。

    目光尽处,是已然无踪的背影,面对着黑夜,古骜又想了想,这才转身回舍。

    虽然知道自己总有一日会离开云山,但古骜未曾料到,这一日的到来,会有这么快。

    这天,古骜照例一早便动身前往山云子处探望老师,问候安好,可临走近了,却并未见平日服侍云卬的小童在门外守候。

    从远处便能望见,山云子之门前满列了许多佩剑带刀的武人,穿着看不出名号的长靴短束,皆宽肩窄腰,腰间刀刃不显,面上却一股股肃穆之色。

    古骜心下一惊,忙加快了脚步,刚要行近,却被人以刀柄拦住了去路,那守卫之人肃道:“主公在内,闲人莫要擅闯。”

    话音未落,脚步声起,帘子被人从两侧恭敬拉开……只闻一阵朗笑,声声震耳,一位身着宝蓝色锦服的中年人,迈步而出,只见他身材宽厚雄武,须发皆灰,眼中更是有一道英气,腰间缕带穿金,蛟纹绣边……古骜微微一怔,天下能得了天子恩赐以蛟纹为饰的佐龙之人,怕是只有一位……

    “主公!”两列武人见那中年人出舍,尽皆行恭礼,适才拦住古骜那人更是上前一步,道:“主公,此人……”

    那中年人闻言微一抬手,进言之武人便止言躬身退了一步。那中年人一步一踱地朝古骜走来,眼神微动:“小子,你是山云子的学生?”

    “正是,尔是何人?”

    那中年人哈哈一笑:一派豪迈之气,道:“老夫行车数日,赶来此地,不过是为了向山云子先生请教一二,看能否有能荐于我之爱徒,没想到,竟然是你这个不知礼的小子!”

    古骜闻言一愣。

    那中年人上下打量着古骜:“老夫乃汉中郡守吕谋忠,早就听说,山云子居然收了一位与我一样寒门出生的弟子,我适才还问他呢!我问,我当年来书院游学,怎么没有这等好事?害得我跑去给虞家,做了好多年的郡丞都出不了头!嘿!却被你这小子赶上了好时候了……哈哈哈哈……”

    “吕太守,有礼了。”古骜作礼道。

    笑罢,那中年人话锋一转,“老夫适才听山云子先生说,你叫古骜……?”

    “正是。”

    “古骜,骏马骋天下,好名字!你若是日后来汉中郡,直接便住郡府,老夫让犬子来陪你喝酒!大家都是寒门,千万莫要拘谨!”

    “承蒙抬爱,还请借步,我有事寻老师。”

    说着,古骜便上前几步,跨过了守卫,来到山云子门前。透过垂帘,却见原本每日卧于塌上的山云子如今衣冠正坐,正在待客,帘后影影绰绰,暗幽微动,八角瑞兽吐香,有一个白衣人影坐在山云子的对面,似乎正在交谈。声音隐约,听不真切。

    而云卬立在一侧,依礼为两人奉茶。

    古骜微微一怔,知道自己心中担忧过余,山云子老师安好,这才松了口气般缓步退了出去,回身步下了台阶,见那中年人还在台阶下看着自己,古骜上前了几步,歉然作礼道:“适才失礼之处,还请吕太守见谅。骜,山野之人,待客不周,请您责罚。”

    那中年人闻言,微微勾唇,从鼻中笑出一声:“山云子还真没白教了你。难怪适才他满口都是你的好,如今一看,如此关心切意,你倒是当得‘爱徒’这两字!”

    说着,那中年人又苍莽地吐出一口气:“走,既要赔罪,不如你带我在书院中转转……老夫倒要看看,廖家把它弄成了什么样!”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定v支持,也感谢留言的亲,同时感谢丢地雷的亲:

    sssssss+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21:46:23

    错觞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23:03:08

    青树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41018 15:34:28

    ☆、第52章

    古骜道:“恭敬不如从命,请!”

    话音未落,吕谋忠已先负手迈步而去,古骜近身跟上几步,随在他身后。

    穿过一道道满目青山翠景的幽径,山泉淙淙而过,古骜暗中观察着这位汉中郡太守,见他行步之间带着一股豪放不羁之雄气,不禁心道:“我从前所见之人,倒从无如此气魄。适才我无礼,他似乎又不以为意,看来倒是个不拘小节之人……”

    虽说是要古骜‘带他转转’,可吕谋忠脚下却生风般择径自路而行,走出了最后那方宁静竹林……嘈杂之声耳边渐起,果然很快就到了元蒙院。吕谋忠于不远处停下脚步,看着进进出出的玩闹学子,略一挑眉:“都是廖家的?”

    古骜道:“十有五六。”

    吕谋忠盯着元蒙院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嗤鄙,毫不避人地道:“廖勇那个老儿!呵,如今还真是天下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古骜微微一愣,他许久未曾听到如此令人快心之语了,虽然自己并未见过廖太守,但听闻吕谋忠如是言,古骜还是不禁有些刮目相看,终究放下了些许适才见‘列武入竹舍’之心防,开口问道:“大人何出此言?”

    吕谋忠目光中露出毫不掩饰的桀骜不驯,挑眉:“怎么,廖老儿做了这样下作的事,还不准我说了?”

    古骜不由得微微一笑,叹道:“不过廖家以之为得计。”

    “呿!”吕谋忠一摆宽袖,“廖去疾那不成器的小子,天天就想做出些动静来,与雍家孩子争锋,似乎是天下人都没长眼睛,才把他列在雍公子之下,他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就凭那长相,他能比得上雍驰一丝一毫?廖老儿的种,能周正就不错了,他还想有什么伸展不成?”

    第11节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