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
与君缘 作者:若花辞树
第14节
哪怕怨她,决心忘却她,宛娘从没想过她会死。
心像空了一块。这些年一直怨她无情,怨她自私,但这人却突然间就没有了,消失得那么彻底,让她的怨恨,让她的牵挂,让她一切的情绪都变得毫无意义。
桌上的信被眼泪沾湿。
那是林潭留给她最后的话。
宛娘擦去泪,摊开信笺,空荡荡的尺素上只有四字。
惟愿君安。
待闵世杰再来,宛娘已梳洗过,除了红肿的眼睛,再看不出她哭过。
“大人。”宛娘站起身,福了一福,“我不去见崔大人。只求大人放了我,我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闵世杰像听见了什么有趣的事,笑了起来,笑罢了,他道:“何时有你置喙的余地了?何况,哪怕我果真放了你,”他上下地打量着她,“你就当真能平静的过完下半生么?以你的姿色,除非有人护着宠着,否则,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来找你!”
他与林潭做了个交易,林潭将账目毁了,他替她把宛娘送到崔云姬身边,原本没有林潭这一件,不知怎么他竟不想活了。以他看来,照林潭的狡猾,罪责必是逃不了,却并不是非死不可,可他却自尽了,如此看来,只能是他自己不想活了。
宛娘默然,一个女子,一个无自保能力却姿容无双的女子,在这世道中,只能依附别人。
闵世杰见她很快就想通了,也没说什么。实际上,她想不想去,都不在闵世杰的顾虑中,她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第六十八章
那两纸供状使得江南错综复杂的暗流倏然清晰。
皇帝派了齐王来,不止是让他老人家压阵,也是借着他的品级,让他们便宜行事。
崔云姬当机立断,将涉入的官员皆下狱,暮笙点着数目,摇摇头道:“不对,不对,怎么都是些小虾米。”
“大约他们还有保留,不过,审了这些小虾米,又吐出些新东西来。”崔云姬心情不错,拿出一叠供状,递到暮笙眼前。
暮笙眼睛一亮,忙问:“可有林潭的罪状?”
“有是有,他都死了,谁还会费心为他掩饰?”话虽如此,崔云姬却并无雀跃之状,“可惜他先,那些流言又先入为主,此时再定他的罪,怕是难以服众。”
百姓不会相信,只会以为是官府为掩饰编造罪名,死者为大,更何况有不少人受林潭恩惠。林潭之死,恐怕会成为崔云仕途中洗不去的一个污点,不说来日会被政敌攻击,便是此番回京,也会被拿来作为压制她功劳与攻讦她的把柄。
官场上就是如此,千万双眼睛看着,人人都想往上爬,但官位有限,人人都欲证明自己刚正无阿,不好揭发自己,便拿他人之过大书特书,还有一些见不得人家好的,是功是过都要去踩上一脚。
其实,不止官场如此,而是人性如此。
暮笙默然,好一会儿,方慢慢地道:“还有她那百万家财,竟不翼而飞了,要转移如此巨额之财不是旦夕便能完成的,究竟去了哪里,竟没有一点头绪,他倒是怎么办到的。”
二人相顾无言。
闵世杰到时,便看到暮笙与崔云姬一脸凝重。
他领着宛娘进来。
暮笙与崔云姬一同起身迎了迎,看到他身后的宛娘,暮笙心道,来了。
林潭突然死了,留下那莫名其妙的遗言一般的知恩图报之语,可见必有后招。
这后招,终于来了。
寥寥几语厮见,三人便各自坐下。
“这是宛娘,想必二位都见过。”闵世杰便开门见山道,“老夫受人所托,为一旧友遗愿而来。”
“可是林潭?”崔云姬问。
闵世杰将目光挪到她身上,怡然一笑,道:“正是。”
他们在说着与她切身相关之事,宛娘始终垂着眼,仿佛听不到,也看不到。崔云姬看了看她,只觉得她今日比上回憔悴得多,想到那管事的话,崔云姬又释然,十分宠爱她的旧主辞世,她这般精神不济也是正常。
“闵大人但说无妨。”暮笙说道。
闵世杰也不支吾,清楚地说了起来:“宛娘是老夫旧友之仆,因生性和婉,惹人怜惜,故而,旧友弃世,老夫便收她做了义女,以免她再度零落。”
收她做义女,她这义女还是头一回听闻,饶是如此变故,宛娘仍激不起半点疑问,她只有顺从。
薄、崔二人正听着,闵世杰却突然打住话头,转向宛娘道:“你且出去。”
宛娘别无二话,低眉顺眼的出去。
崔云姬目送她消失在门后,方问:“有什么话,不好让她知晓?”
“旧友弃世,放不下的,唯有她一人,本可跟随我,奈何内子不喜,不愿接纳,故而,只得委托崔大人,旧友亦是信任崔大人为人。”闵世杰说罢,便满怀诚心的望着崔云姬。
崔云姬只觉此事荒谬的很,哪有把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托付给她的道理?况且她与宛娘年岁相差无几,也未完婚,实在不是个托付的好人选。
“闵大人,你怕是弄错了吧?你那位旧友……”崔云姬说到一半,本暮笙打住了,暮笙径直望着闵世杰道:“林潭还有什么要大人带给崔大人的?”
光靠那日宛娘的恩情,怕是还不足以让崔云姬照料她一生,林潭也不会就这么让闵世杰领着人来。
果然,闵世杰从袖袋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崔云姬道:“这是林潭要老夫转交崔大人的。”
厚厚的信封,可见其中长篇累牍,就这么拿了出来。闵世杰仍是微笑,像个深山老林中的老狐狸。
这时拿出来,必定是崔云姬最需要的东西,暮笙挑了挑眉,一时也没反应过来究竟是什么。
待崔云姬拆开信,自上而下扫了一眼,顿时脸色大变。
她匆匆看罢,递给暮笙,暮笙接过,看了一眼,也是大为震惊。
“崔、薄二位大人共鉴,林潭拜陈:自景宸三十一年至延平五年,凡五年零九个月,余自一介布商骤然显贵,成江浙首富,因盐政诸公合力相助……”
这是一封认罪书!暮笙匆匆扫过,翻至末尾,有林潭画押。里面清清楚楚写出何年何月何日,贿赂何人,银钱几何,家宅几座,乃至仆役美人几名,一笔笔数下来,大大小小共三百余笔,其中不乏在京高官,亦不乏刀笔小吏,比起赵成与刘惠民招认的,不知多出多少,也不知清晰多少。
与崔云姬而言,此书堪称及时雨,有了林潭亲笔的认罪书,她的自然而然就成了畏罪自杀!
闵世杰看她们面色震惊,淡淡一笑:“林潭诚意如斯,望崔大人全了这可怜人遗愿。横竖养一个弱女子,也就费些粮食,待来日嫁出去,再送上一副不厚不薄的嫁妆就是,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闵大人与这些商家打交道多了,张口闭口的买卖,倒似也从了商。”暮笙忽然道。
闵世杰哈哈大笑:“如此说来,还真是像,不过老夫从不做赔本的买卖。”
“不知,闵大人为林潭这般奔走,林潭又许了大人什么?”崔云姬尖锐道。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气氛陡然间便冷却下来,闵世杰面上划过一丝羞愤,仿佛受了莫大折辱,不过很快,他便淡然道:“我与林潭,相交多年,不为别的,但是这份情谊,就足以让老夫为他遗愿奔走。”
听他如此冠冕堂皇的说辞,崔云姬也未再逼问,只笑道:“下官冒昧。”
闵世杰很是宽和的笑了笑,仿佛是宽厚仁慈的长辈看到一个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无意冒犯了他的晚辈。
这一幕,看得暮笙若有所思,往日闵世杰虽也与人为善,却没有如今这般极致的宽容。
宛娘自然是留下了,如闵世杰所言,崔云姬需要那认罪书,宛娘那夜的相助,加上林潭这次及时雨般的认罪,足以让她留下宛娘,照料她的余生。
待闵世杰走后,崔云姬便令仆从将宛娘安置到她的住处。而后留下与暮笙商量这封突如其来的认罪书。
“云姬,”暮笙道,“你觉不觉得,这封认罪书来的有些蹊跷。”
崔云姬一愣,忙问:“你觉得,这是伪造的?”
“不不不,后面有画押,若是伪造,轻而易举就能为人识破,这没必要,我是说,它突然出现,不但解了你的困境,还……”暮笙顿了顿,看着崔云姬道:“你可发现了?不论是赵成、刘惠民,还是那些入狱的官员,没有一个提及闵世杰。林潭的认罪书亦然,他似乎不止是来解你的困境,还为了成全闵世杰的清廉。”
此言一出,崔云姬也觉得不对,倒不是说闵世杰非得受贿不可,只是如此几次下来,他的清廉,倒是显得太过刻意了。
闵世杰这人,绝不是正人君子。暮笙想起那日林家管事的话,宛娘是林潭十万两白银买的,十万两白银,数额甚巨,而她在闵府住过三年,莫名其妙的为何住到闵府去?显然,这是一种贿赂。林潭认罪书中有赠人美婢娈童的记录,为何赠闵世杰宛娘没有写出来?难道是她想岔了?
再有,再有,管事曾说林潭很宠爱宛娘,也很喜欢她,把一个喜欢的人送给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老头子,林潭当真心无怨恨?她果真能心无芥蒂地把宛娘再交付给他,请他替她托付崔云姬?
暮笙沉声道:“林潭这封认罪书,恐怕不止于此,他应当还暗示了什么。”
她能想到,闵世杰如此老奸巨猾就想不到么?林潭凭什么认为闵世杰定然会将这封认罪书交给她们?他完全可以自己处置。
想明白这点,就可以将全部贯穿起来了。
暮笙冥思苦想,把一旁的崔云姬给忘了,崔云姬想了一会儿,道:“罢了,先将上头写了的都查一查吧。”她说着,就叹息道:“都快十二月了,恐怕又得留在临安过年。”
崔云姬说罢,见暮笙仍皱着对小眉头在那挖空了心思地推想,她不禁玩心大起,朝那边凑了点,像闺中好友间说秘密一般地在她耳旁轻道:“你不给陛下去封信,拜个年么?”
暮笙一怔,接着扶额:“到时候随百官上表就是,你做什么靠那么近,走开一些。”
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那怎么一样?你私下写封信给陛下,陛下必是开心的。”崔云姬说个没玩,全然不知孟脩祎与暮笙此时的情况。
往日怎么没看出,她这般,这般热心。暮笙红着脸,随意唔唔了两声,逃一般地站起身,往外走:“我再去牢里看看,那闵世杰实在可疑。”
这么就害羞了?崔云姬憋着笑,摇了摇头,她也去看看宛娘吧。
那一环扣不上。直到此案终了,仍没有一丝指证闵世杰的证据。
如此,让暮笙更是沮丧。
她的晒盐法也公之于众了,一时间几乎是满朝振奋,盐价降下来,还怕官营不能施行?官营施行,还怕国库亏空补不上?国库亏空补上了,国泰民安,还怕他们不能名垂青史?
故而,皇帝下诏,封临安郡守薄暮笙为鸾台上卿的圣命,虽引来些许微词,到底不曾让五位丞相将诏书驳回。
丞相有匡扶社稷之能,匡,即为纠正、辅助,皇帝有过,他们得劝谏,皇帝下的诏书不合理,他们有权驳回,诏书,需经中书省,由丞相签字方能施行。此番便是如此,丞相间相互坐观,唯恐自己驳了陛下,其他人却替陛下将诏书颁布下去,自己便在陛下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有五相以来,不少往日得大费口舌之事,便是因此,顺利施行。五相之间相互制衡,皇帝便一人独大,过去丞相对帝王的制约一分为五,大大削减。
孟脩祎这些日子过得颇为顺心,朝中与她唱反调的大臣少了不少,然而,她仍不开怀。
也不知诏书送到不曾。孟脩祎有些担忧地想着,她是真心想要给暮笙一些东西,给她她想要的,思索许久,只记得那日,她说得那句“追悔莫及”,既然她为当年未曾接受她许她的鸾台上卿追悔莫及,那么现在她补给她,应该可以让她欣然而笑吧?
暮笙接到诏书很是受了一惊。
眼下已是延平六年的春日,崔云姬他们都已启程回京了,暮笙则在重新回归平静的临安郡做她的郡守。
春临大地,万物复苏。这些日子又清闲,暮笙又重新开始编她的医书,因崔云姬那事,她很是考虑了一番要不要对各种春、药也细致描述一番,最后终是鉴于此物太过冷门而放弃。
往日,她供职于太医署,自有万千药材随她取用,现在,她不得不自己去药店看,有一回,在路边无意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药草,她便开始一有空闲便往深山老林里钻,寻找各自天然的草药,将它们的药性,形状,性情皆汇成书。
诏书来时,她还有些担心陛下会召她回京,她在临安只一年,不满一任,此时走了,她的许多政策都还没施行下去,少不得便是半途而废,但听到诏书中令她领一品衔,兼任郡守,仍留在任上时,她又有一些失落,陛下大约仍不想见她。
失落归失落,如孟脩祎所言,暮笙是个极为隐忍的人,她没让她回京,她便安安生生地在临安,继续自得其乐。
起先,她也好好的做她的郡守,编她的医书,尝她的百草,直到某日,她在乡间遇见有一老妪倒在路边。老妪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情况万分危急,她忙令仆役取水来,自己上前诊脉,经过一番救治,救了在生死边缘的老妪一命。
从此,薄府君擅救命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一开始,百姓还有些迟疑畏惧,待到见到府君平易近人,便渐渐地大胆,有了疑难杂症,也会请府君救治,暮笙倒是无所谓,她有那一身本领,若是埋没了反倒可惜,对上门求医的百姓,也会善加接待。
如此过了两年,暮笙平和仁厚的名声便传至各地,整个大晋,怕是再找不出一个比她官声更好的官员了。
延平八年,又是一年草长莺飞的春日,这年是五年一回的郡守述职,薄府君终于踏上回京的路途。
☆、第六十四章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自临安一路往北,春洲喧鸟,芳甸杂英。越往北,草色越青嫩,如刚冒出嫩芽的新枝,一切都充满希望。
愈靠近京师,暮笙便愈忐忑不安,近乡情怯四字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燕京城外城外十里亭,柳树依依,桃花点点。阳春白日风在香,杂英缤纷,芬芳满鼻。暮笙翻身下马,素手稍稍用力,折下一段新柳。
三年前走的匆忙,无人折柳相送,她那时也是涩然、失望、内疚、不舍交杂在心,一出城便纵马飞奔,只能凭着一股劲,笔直地朝向远方,不敢回望故都。
现在回想起来,竟是记不起走的那年,柳色是否这般青青。
薄家仆役早已等在城外,遥遥看到暮笙一行人的身影便喜不自胜地小跑上前,待暮笙勒住缰绳,几人喜洋洋地上前做了个揖:“一听闻小姐要回京,薄叔便掐着手指算日子,约莫着就是这几日了,小的们日日天不亮就来城外等,终于等到小姐了。”
他口齿伶俐,说得真心实意,倒让暮笙散了不少的惆怅,坐在马上,笑着低头问道:“家中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尤其是两年前,小姐晋升为上卿,连京兆对咱们府邸都关心了许多,寻常连个花子都见不着。”
听闻家中一切都好,暮笙更是舒心,紧了紧缰绳,朝城门走去。
进出城门皆有排查,暮笙递上自己的身份证明,那士卒只看了一眼,就忙将身子弯的低低的,近乎垂到地上,口里恭敬得近乎谄媚:“小的见过上卿大人,上卿大人可算抵京了,这几日日日都有礼部的人来城外迎候大人。”
升任上卿之后,暮笙便一直在临安做她的郡守,平日里众人也多称她府君,她习惯了,这会儿见一个守门的士卒都这般诚惶诚恐地向她行礼,她显是有一些反应不过来的生疏,听到他下面的话语便察觉出不对劲来,问道:“那么,礼部的人呢?”
既是日日来等,怎么她回来的正日子反倒不见人影?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士卒憨然地挠了挠脑袋,伸着脖子朝城外看了看,道:“正是,今日那些大人们怎地不来了?”
他话音还未落下,便见远处跑来一名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男子。男子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看到暮笙,忙止住步子,急促的喘息着,狠狠咽了咽唾液,拱手赔礼道:“下官失仪了。下官礼部主事张元苟,拜见上卿大人。”
说罢一揖到地,行了个郑重的大礼。
“免礼。”
张元苟缓缓直起身,随着这一系列话语动作,他也缓了下来,不再喘喘簇簇的。
他来的突然,也甚是无礼,礼部迎候外放的大臣,应当早早侯在城外,而非大臣入城方急急忙忙地窜出个主事来应付,如此,还不如不迎候呢。故而,其中定是出了什么岔子。既然礼部方面出了岔子,暮笙官位又比他高出十几阶,他应当主动坦诚缘由,获得谅解才是,不然遇上一个心胸狭隘的在心里记上一个怠慢之罪,那要如何?
张元苟却是只静静地立着,一声不吭地端着他的仪态。
难怪这把年纪了,还只是个五品主事,可见这位大人不是不会做人就是不会做官。暮笙暗自道,派了这么一位不会瞧眼色的来,可见礼部那头是出了大乱子了。
一路风尘,感到京城实则也是舟车劳顿,薄家赶了马车来接她,她已迫不及待地想要上车去歪着,但因心中不踏实,仍是扶着马车回头问了一句:“张大人缘何匆匆地来!”
张元苟顿时一脸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垂下头,羞愧道:“此等丑事本不该宣于口,只是上卿大人垂询……是我们尚书大人出事了,牵连了不少部里的大人,眼下礼部正是人心惶惶,”他顿了顿,想起眼前人的身份,又忙道:“陛下御下有方,只在前朝,未曾波及政事堂。”
他一面说着,一面面红耳赤,仿佛做了差点牵连到政事堂礼部的不法事是他做的一般。
礼部?暮笙思量起来,闵世杰一年前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可谓官运亨通。两年那一场几乎将江南盐政翻过来的纠察,除了证明盐政的污秽不堪,还证明了闵世杰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但暮笙因那会儿几个不能解答的疑问而觉得闵世杰并非如他面上那般从容清正。
那么,这回礼部的事同他有没有关系?
暮笙想得入神,耳旁突然便传来张元苟如梦初醒般的声音:“瞧我这记性,险些忘了!上卿大人,陛下口谕,召您明日觐见!”
一句话,顿时使得暮笙如被火烤,如浸冰水,说不出是冷是热,说不出是喜是悲。
郡守述职是以大考的形式,大考由吏部主持,考两项,一考能力,临民之务做得是否娴熟恰当,一考勤奋,一郡事物是否皆了然于心,是否事必躬亲。大考就定在三日之后,考完,便会得皇帝接见。陛下政务繁忙,自不会一个一个地见,通常是一批一批地见。
暮笙本以为她也会在大考之后再得陛下召见,不想,朝见之日竟来的这样匆匆。
隔日一早,暮笙梳洗更衣,换上正一品上卿格外贵重华丽的冠袍,入宫觐见。
宫门前早有女官等候,见她来,那女官恭恭敬敬行了个礼。
她看起来眼熟的很,皇帝身边侍奉的人无数,得用的有品阶的内侍女官也不在少数,暮笙从前见过不少。
那女官一面在前引路,一面介绍起自己,言语亲近而不谄媚,令人如沐春风。
暮笙顿时想到昨日那主事,再看看女官身上的服色,嗯,难怪昨天那位会和这位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的女官一个品级。
自宫城入,穿过皇城,过德玄门,入内廷。
一路上,充目而来的皆是熟悉的景致。三年来,这座万人敬仰的宫廷并没有什么变化。前方梨花开,千树万树飘落飞舞,卷起漫漫清香,走过这一段,又见桃花朵朵,拥拥簇簇蓄满枝头。
宫中春和景明,盎然朗朗,让暮笙紧张的心情也稍稍舒缓开来。
然而,随着视野逐渐开阔,建章宫出现在眼前,那仿佛直入云霄的玉阶,高耸的宫殿,这熟悉的景象,让她重新紧张起来,紧张到仿佛胃都揪着疼。
暮笙仍旧有条不紊地迈着步子,谁都看不出她镇定的外表下是如何惊涛拍岸的内心。
玉阶高的似乎没有尽头,九九八十一阶,象征九九归一,天下一统。她一阶一阶地迈上去,上面的景致渐渐出现在眼前。
孟脩祎一身素衣站在那里,神情淡漠,气质卓然。听闻动静,她淡淡地望过来,漆黑的眼珠照出人影,平静的神色终于如骤然丢下一粒石子的湖面动了,她含了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极为专注地凝视着暮笙。暮笙只觉刹那间自己整个人都僵硬了,只有腿还在听凭潜意识无意义地朝上迈动。
她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向孟脩祎越靠越近,极力地端着,不让自己失态。一别三年,总不能一回来便在君前失仪。
随着她一阶阶地上来,孟脩祎的眉头一点点簇起来,适才分明有些欣喜的嘴角的平淡下去。
暮笙顿时便更为紧张起来,只觉得胸腔中的心跳都不是自己的了,剩下的十几阶玉阶,仿佛走了三秋一般,漫长的让人心慌,终于好不容易就要到尽头,孟脩祎突然甩袖走了。
谁都看得出陛下龙颜不悦。
暮笙的掌心都急出了汗,陛下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那里,只是蹙一蹙眉就让她七上八下的几轮。
她在心中安慰自己,往日陛下虽混账执着了些,却并不是小心眼,纵然她们之间情缘尽了,好歹还留着君臣的名分,陛下总不至于连看她一眼都懒怠,不然,她何以封她为上卿?
就这么毫无说服力的自我安慰了一通,暮笙总算提起勇气走进殿去。
一入殿,便见孟脩祎坐在御案后,对着一本奏疏在看,见她入门来,不过抬了抬眼,便不搭理了。
暮笙抿了抿唇,站直身,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了一个最为郑重的稽首大礼:“臣薄暮笙,拜见吾皇万岁。”
久别重逢,她就来这么一套一套的官话套话,孟脩祎搁下笔,看着暮笙跪伏在地,紫袍玉带,七梁冠,象牙笏,看着高贵而端庄。
孟脩祎轻嗤了一声,道:“起来吧。”
暮笙规规矩矩地拜谢,而后站起来,静静地立在原地,脑袋低低地垂着,眼睛看着澄亮的金砖,昨日她还暗道那张元苟太过木讷,不通变化,今日她就成了太过木讷,不通变化的人。
“你做什么一直低着头?”孟脩祎冷道。
暮笙颤了一下,忙回道:“不敢窥视圣颜。”
说完她就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往日陛下最是讨厌她这般硬生生将两人的距离远远拉开的话语,但很快她又反应过来,今时不同往日了啊。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她讨厌的现在未必讨厌,以前她喜欢的,现在也不喜欢了。
这么一想,心口便是一阵揪疼,暮笙垂着头,比适才更添了一丝沮丧。
“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朕不怎么想看到你这张脸。”孟脩祎语意更冷,她边上立着的麦隆恩几乎要忍不住把脸捂起来,陛下这嘴硬的毛病何时才能改改哦,这两年分明日日都盼着能寻机将薄大人召回京,偏偏这会儿果真见到人了,她又非得冷言冷语地刺人家,看得他这太监都急得要命。
暮笙让她这冷淡又带着明显的不喜的话语刺得一僵,口舌都干巴巴的,脑子里乱成一团,心中更是难堪得很。
☆、第六十五章
清晨的太阳冉冉高升,淡金色的阳光也从柔和渐渐强烈,辰时末的太阳是一日当中最为耀眼的时候,不似正午的咄咄逼人,不似黄昏的垂垂收敛,如一个最为青春年少,最为风华正茂的人,获得无数注目。
窗纸在阳光下变得透明,阳光透过纸上肉眼不能看到的缝隙,照在殿中光可鉴人的金砖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殿内渐渐的温暖起来。
孟脩祎说完那句话,立即便后悔了,好不容易能见面,不该将光阴浪费在讥嘲挖苦上。孟脩祎竭力忍住不住波动的心绪,仔细地端凝着暮笙,想要看一看,三年不见,她心爱的姑娘有了怎样的变化。孟脩祎细致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将她与三年前那个深深刻在脑海中的影像进行对比,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她仔细地端详起眼前这个真真实实站在自己面前的暮笙时,脑海中的影像就变得模糊起来。
变成一道模模糊糊的身影,虚假的如水中月、镜中花。
孟脩祎猛然间难受起来,连眼角都变得濡湿。顾不上追究自己为何伤感,她忙闭上眼,镇定了一会儿,方柔和了语气道:“你在临安,过得可好?”
她身前三丈远的地方,暮笙听见她再度开口,忙回道:“一切都好。”
她始终敛容而立,眼睑始终微微下垂,孟脩祎怀疑,从刚才见面到此时,她是否正眼看过自己。又听到她说一句一切都好,孟脩祎将眉头拧得跟座小山似的,她不会是乐不思蜀了罢?
这么个念头一起,孟脩祎便烦躁得很,看看暮笙,她仍是微微垂首,瘦弱的肩膀在正一品的华袍下挺得端直,一看就是个硬骨头!
孟脩祎只觉得心中想被一群蚂蚁在啃咬一般的难受,强自平静地道:“今日宣你来,是欲在大考前问问你的打算,你早已封了上卿,两年前未召你回京入职,是因你当时为郡守不满一任,半途卸任,功绩便不好算了,且那会儿你的一些举措,朕也有所耳闻,很是精彩。”
故意将那会儿没有立即召她回来的原因说了说,然后,才是不经意一般地问道:“那么,现如今你可有什么想法?是要回临安?亦或另择州郡,还是……”
来了,暮笙来前便思索了一番陛下召见的目的,这会儿一听,她立即就跪下了:“愿代天子牧民。”
陛下才刚说她不怎么想看到她这张脸,她不在她面前碍眼就是,回临安也好,另择州郡也罢,总之正如陛下所言,她有自知之明。
她这迫不及待就想走的样子,一下子让孟脩祎又生气起来。当初离去前还依依不舍的说什么“当日,你要我入宫,酬我以上卿之位,彼时我没有答应,而今想来,追悔莫及。”
害她日日夜夜地想着这句话辗转反侧,坐立难安,满以为她其实也舍不得她,引得她这三年中后悔得死去活来,怪自己太冲动,弄得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局面。
结果呢?现在呢?说好的追悔莫及呢?上卿补给你了,你又不想做了?!
骗子!
幸而孟脩祎吃一堑长一智,没冲口随便指个地方给她,只是将目光别开,淡淡道:“你有此打算,朕会为你考虑,待大考过后……再看罢。”
这话说罢,便很是意兴阑珊。暮笙也听出她话里的索然,便低应了一声是,旁的半字也不多说。
到了今日,上卿二字,对她而言,很没意思。
坊间传闻,承平帝设上卿,是为谢相。上卿可自由出入宫闱,禁宫大小事务,乃至皇帝私人衣食都有过问的权力。这便使得上卿这一官职显得很不同寻常,说它是内相,但它又有上朝论政之权,比起宰相,与君王更亲近,说它是朝廷命官,它却管到皇帝宫里去了,权力上简直与皇后没什么两样。
承平帝为谢相设了这个官位,其心意昭然若揭。
她当初说出追悔莫及之语,为的恰是这份昭然若揭。
这本该是众多官宦之家梦寐以求的官位,满朝文武,再没有谁能比上卿更贴近皇帝。可现在,对她而言,最不该求的就是这贴近。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接受了陛下那句不怎么想看到她这张脸,并且极力地避免再让她碍眼。暮笙突然不合时宜地想到有一回,陛下说起云姬,说她最识趣,兴许将来有一日,陛下会对另一人满不在意地说到她,说她最识时务。
“你在想什么?”顶上突然传来皇帝淡淡地问话。
暮笙正怅然,听得她出声,抬头看去,正触上孟脩祎黝黑深邃的双眸。孟脩祎不防她竟猛然抬头,愣了一下,忙要弯起一个温柔的笑,便见暮笙又低下头去了。
陛下满含柔情的微笑,只能笑给头顶看。
孟脩祎:“……”
看今日是谈不出什么了,孟脩祎忍着满心泄气,挥了下袖子,无奈道:“你刚回京,家中想必有许多事等着去做,就回去吧。”
暮笙松了口气,自是依言退了出来。
走到殿外,阳光明媚,晴朗的天空,浩气荡荡,建章宫建得高,眼前视野极是开阔。暮笙看了看四周,空荡荡的一片,再让太阳一照,仿佛她所有的心思都无处遁隐。
识时务就识时务吧,总好过,总好过相看两厌,回去便与薄叔讲,行装不必收拾了。
人这一生如此漫长,总会有不顺心的事,遇上一个喜欢的人很难得,但也不会因为难得,喜欢就一定能得到。
暮笙觉得她的一生,虽只过了不足一半,但也足够坎坷了,有些事,倘若一直嗝在心中看不开,也不过徒惹人生厌罢了。这么想着,她却并没有觉得豁然一些,不住的,不能自己地回想着陛下那句“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朕不怎么想看到你这张脸。”
念念不忘的人,对她说出如此刻薄到伤人的话语。
终究,意难平。
翌日,暮笙便去了墓园,看望母亲。
裴伯安问斩之后,弃市,裴氏满门皆就死,无人敢为收尸,最后,还是裴谌出于血缘之义,在祖坟划出一块地来,安葬了他们。
三年未至,裴家墓园随着裴氏一族的没落收敛多了。那些雕刻了神兽浮雕的石壁都撤了,珍贵稀奇的花木亦移了不少走,依然整洁,肃穆,却无先前的张扬华贵。
这样也好,哥哥官位毕竟不算高,太张扬必要为人诟病逾制。
暮笙在母亲的墓前停下,拿出香烛祭品摆好,轻抚石碑,轻语道:“母亲,女儿来看您了。”
自是,没有人来答应她的。
暮笙凝视着墓碑上那行字。她格外的想念母亲,在这个时候,她格外想念母亲的嘘寒问暖,母亲的谆谆教诲,母亲温暖的怀抱,母亲温柔的眼神。
她忍着泪意,孤独的感觉以最快的速度侵蚀她的心肺。
她有亲人,哥哥、外祖父、舅父,还有小时候玩的很好的表兄表姐们,他们一定也怀念她,但她不能与他们相认;她有喜欢的人,那人却已舍弃了她们将近十年的感情,对她弃之如敝屐。
世间虽大,她无依无靠。
给裴夫人磕了头,暮笙站起身,深深地吸了口气,弯了弯嘴唇,道:“母亲,女儿一切都好,如今已是上卿了,您也要保重自己。”
她最擅长报喜不报忧,不愿让家人为她担忧,故而,那三年里,她和陛下的事,连最关心她的母亲都没有察觉半分。
现在,她仍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从墓园回来,暮笙又是平日里温婉的样子,那双柔和的眸子,仿佛可以包容世上一切事物。她又以给外祖父请脉的理由到狄府去了一趟,看望过外祖父,又与舅母等人见过,便回来了。
出门在外的人回家后往往要拜访亲友故旧,她当真放在心上念叨的人不多,如此,便算是都拜会过了。
到第三日,吏部大考,暮笙自备笔墨提着去了。
到了吏部,众人见她,都甚是客气恭敬。
考试共有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吏部为众位府君提供一顿午膳。
考完后,暮笙便回府去好好地睡了一宿,隔日,便接到许多或邀她赏花春宴的帖子,或欲上门拜见的名刺,她细细筛选出几家去了,又选了几位求见的见了,时间便拍得满满当当的,几乎称得上脚不沾地。
直到大考的成绩公布,皇帝召见诸位郡守。
☆、第六十六章
陛见之处设在勤政殿。
勤政殿位处太液湖上的蓬莱岛,是皇帝上岛游幸之时处理政务之所。
将御前召对设在此处,倒是闻所未闻。暮笙也不知皇帝打的什么主意,边上已有官员交头接耳,还有一些大胆的官员试探着上前来问她。暮笙只管笑道:“我也不知,咱们听凭陛下吩咐便是。”
见她如此推脱之语,官员们也不知是信了还是装作信了,总之也渐渐静下来。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皇帝方姗姗来迟。
暮笙因官衔最高,站在众人之首,待皇帝坐下,便领着众臣行跪拜大礼。
孟脩祎看着底下,抬手拧了拧眉心,振作起精神来:“起来吧。”
暮笙借着起身的当儿,飞快的抬头看了一眼,只见她脸色苍白,眉宇间还有一丝倦意,再看双唇唇色极淡,眸中瞳仁略微放大。
看起来,有几分像是劳累过度,夜不成寐的症状。
再细观陛下神色,平静的神态下极深地隐着几分不耐,若非往日朝夕相对,她也察觉不到。暮笙比适才更添了几倍小心,唯恐在今日一个不当便惹恼了她。那日陛见的恶言恶语,只是私底下,旁人并不知,若是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受陛下训斥,她往后就举步维艰了。
暮笙暗自谨慎,不想,待召对开始,皇帝语气温和,问的问题也多中规中矩,并无尖锐刁钻。
除却几个实在很敷衍政务的,对大臣们也并没有太过为难。
带轮到暮笙,孟脩祎也与对他人那般,问了几个寻常的问题,诸如临安去岁徭役如何?稻米产量如何,家家户户可都能吃饱肚子?暮笙便也循规蹈矩地答了,既不出彩,也挑不出错,力求不出挑不打眼。
她的水平,孟脩祎再了解不过,见她有意不扎眼,孟脩祎若有所思地多看了她几眼。
三十余人,一一问下来,很快天色便暗了下来。
殿中已点起了宫灯。
孟脩祎看了看众人面上的倦色,颇为体贴下情:“天色已晚,总不能让诸卿空着肚子归家,便在这岛上随朕一同进膳吧。”
众臣不想有这般意外之喜,一时间个个喜上眉梢,连忙拜谢。
能得皇帝赐宴,满朝上下也没几个,更何况区区五品郡守。大臣们欢喜得很,内侍奉上茶饮,他们便端了在唇边,又低声地与相邻的同僚交谈。
暮笙敷衍着身旁那位郡守的攀谈,注意力不由自主地便放在了御座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皇帝脸色比起适才更为苍白,那漆黑的眼眸也黯淡下去,只是感官依旧敏锐,察觉到她的视线,也朝她这边扫了过来。
暮笙忙收回目光,恰好身旁的同僚问了一句什么,她忙侧过头,专注地回答起来。
孟脩祎眼中的光芒越加黯淡起来,暮笙目光专注地看着她身旁的那位年轻的郡守,不时地微笑,那郡守仿佛受宠若惊,看得出来,他深深地为暮笙的容貌、地位与她举手投足间坦率又不失温婉的举止所吸引。
孟脩祎黯淡的目光逐渐的冷凝,苍白的双唇紧紧地抿起,胃部突然绞痛起来。
这两日她一直忙着礼部闹出的那一串丑事,昨夜连夜召见五位丞相相商,夙夜不寐,到今日更是只在忙碌中匆匆地吞下一碗粥,便到了这蓬莱岛上。她本是想借这蓬莱岛四面环水,与陆地相绝的优势,设法将暮笙留下,然而此时,胃部的痛意让她几乎要撑不住。
她想见暮笙,在周围没有外人的时候,但她不想让暮笙看到她的脆弱无助。
赐宴的口谕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帝王一言九鼎,自然不能收回。孟脩祎只得忍着胃里愈发剧烈的绞痛,朝麦荣恩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快着些。
岛上有专门用以行宴的殿宇,可容下百人大宴,晚膳便摆在那里。
麦荣恩接到陛下指示,忙打发了几个内侍去催促帮忙。
很快,那边就布置好了。
蓬莱岛四面环水,岛上气温要低得多,加之入了夜便是春寒料峭,暮笙一走出勤政殿便禁不住打了个冷噤。
孟脩祎注意到,当着众人的面不好给她添衣,便加快了步子。
一群人跟在皇帝身后,前后追赶一般的走在道儿上,很快便走到那处殿宇。
殿宇灯火通明,外面站满了侍卫,里头内侍宫娥交错而立,一张张食案上摆满了各色佳肴。
入座,皇帝做了个手势,丝竹声起。
这只是一顿便宴,自不需各种辞藻华丽的上寿祝酒。但大臣们如何肯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自是纷纷或吟诗,或做赋,竭力不着痕迹地赞扬皇帝天纵英明,赞扬国富民强,海晏河清。
这些郡守代天子牧民,在地方兢兢业业,今日是孟脩祎设宴,群情昂扬,衷心祝祷,她自不能太过推拒,大多都抿了一口,三十余人下来,也足有好几杯了。
宫中御酒大多各地进贡,酒液澄清,入口醇绵,后劲十足。孟脩祎饮下几盏,便觉腹中如火灼烧,痛意愈加剧烈。
暮笙坐得靠前,能清晰地看清皇帝面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她很快就发觉皇帝的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面部僵硬,虽也在笑,笑意不达眼底。
她不禁有些担忧,却见孟脩祎冷冷地扫了她一眼,似乎要她莫管闲事,暮笙心头一梗,那阵担忧很快便被压了下去。正巧其他大臣都向陛下敬过酒,只剩下暮笙一个。
暮笙知道自己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她要是讨厌她,她踟蹰瑟缩,只会让她更瞧不上,干脆便落落大方地站起身,举杯祝祷:“臣敬陛下一杯,愿陛下永葆青春,风华长存。”
不同于其他大臣敬酒,孟脩祎只是稍稍抿一口,她听见暮笙的祝词,将杯中酒一气饮尽,缓缓地开口道:“上卿的心意,朕收下了。”
鸾台上卿,果真与别个不同。众人心中皆如是道。想必过了今夜,皇帝如何在宴上对上卿另眼相看的事便会传出去。
及宴散,殿中粗如儿臂的蜡烛已燃下一半去,厚厚的蜡油积得高高的,孟脩祎由宫娥扶着,率先出去。
剩下的大臣也由几名宦官引路,三三两两的走出大殿,往湖边走去。幸而众人终是记得是在御前,再是喜动颜色,也不敢忘形,并没有人敢饮醉。
太液池就在眼前,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月色下泛着柔和的月华,优美而淡雅。暮笙正要上船,便听得身后忽然传来急切的高呼:“上卿大人,请留步!”
连着几声高呼,由远及近。
暮笙自是转身去看,只见麦荣恩小跑着来,见她停下,一面大口喘着气,一面跨到她身前,草草弯了下身算是行过礼,再看了一眼她身后个个眼带好奇的大臣,顾不上是否失礼,跨到暮笙身侧,附到她耳旁:“陛下抱恙,还请大人速速随小的去诊治。”
陛下抱恙!暮笙悚然一惊,看向麦荣恩,只见他眼角眉梢都是急切,口中不住哀求:“大人,耽误不得了,速速随小的去罢。”
想到白天陛下苍白倦怠的神色与她在席上那难看到极点的面色,暮笙当即道:“引路!”
什么都及不上陛下的身子要紧!
蓬莱岛是民伕人力堆筑的岛,自不如陆地宽敞。
快步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皇帝就寝的斋居之外。
“陛下多年不曾幸过蓬莱,今番又来的突然,岛上便未备太医,幸而大人您在。”麦荣恩难免庆幸,见宫娥已将殿门打开,忙做了个请的手势:“大人请快入内吧。”
暮笙也顾不上与他客气,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内。
殿中帷帐高挂,烛光微弱地闪着,越往里,光线便越明亮,直到帝王那宽阔的龙榻前,已是亮如白昼。
孟脩祎侧躺在榻上。她眉头高耸,面如金纸,额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双唇咬得紧紧的,以一个隔绝外人的姿势蜷曲着身子,卷成了一团,显出可怜的脆弱与倔强。
暮笙顾不上行礼,忙上前搭上她的手腕。
察觉到有人摸上了她的脉搏,孟脩祎艰难地撑开眼睛,胃部剧烈的疼痛让她的意识有些恍惚,但也足够她认出面前的人。
“你……”孟脩祎无力的合上眼,只觉得狼狈不堪。
暮笙见她还有意识在,忙道:“麦大人已派了人去太医署请医正了,眼下便暂由臣来为陛下诊断。”
所以,等医正一来,你就要走了么?就像那日,毫不犹豫的转身,不肯解释一字,不肯服软,只说上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让她一个人猜了想了整整三年。
孟脩祎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她突然握住暮笙的手腕,暮笙吓了一跳,本能地便后退,想要缩回来,孟脩祎力气大得惊人,暮笙用了点力气,抽不回,又不敢多使劲,便只能由她握着。
她拒绝的意味那么明显,只因她是皇帝,才忍了下来。
孟脩祎简直是万念俱灰,胃里的绞痛愈发剧烈,似乎有一把刀,戳进了她的腹中,要将她的肚腹内脏统统绞碎。
孟脩祎松了手,扭过头去,将脸埋进软枕里。
手腕上还留存着陛下掌心的力量,不过转眼,她便以决绝的姿态将她隔绝在外。暮笙敛下眼睑,继续为她诊脉。又摸了摸她额头,果然烫手。
脉象并不复杂,加上来时麦荣恩已将近日陛下忙碌少眠少食的状况说了一遍,暮笙很快便判断出该下什么药。
她弯下身,将孟脩祎的手腕放回到被下掩好,耳旁却听见孟脩祎呓语一般的低吟。
暮笙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将耳朵凑了上去。
“昭儿……”孟脩祎在恍惚之中一声一声地低唤,缠绵缱绻,无限依恋。
☆、第六十七章
蓬莱岛上并无医正常驻,因孟脩祎即位后便不怎么往这里来,好的太医也没有一个,倒有一个小药房,用以应急。
从岛上划船,去对岸,而后奔去太医署,找到值班的医正,再从太医署返回,这么一条漫长的路线,没有两三个时辰是断断回不来的。
第14节
恋耽美
第14节
哪怕怨她,决心忘却她,宛娘从没想过她会死。
心像空了一块。这些年一直怨她无情,怨她自私,但这人却突然间就没有了,消失得那么彻底,让她的怨恨,让她的牵挂,让她一切的情绪都变得毫无意义。
桌上的信被眼泪沾湿。
那是林潭留给她最后的话。
宛娘擦去泪,摊开信笺,空荡荡的尺素上只有四字。
惟愿君安。
待闵世杰再来,宛娘已梳洗过,除了红肿的眼睛,再看不出她哭过。
“大人。”宛娘站起身,福了一福,“我不去见崔大人。只求大人放了我,我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闵世杰像听见了什么有趣的事,笑了起来,笑罢了,他道:“何时有你置喙的余地了?何况,哪怕我果真放了你,”他上下地打量着她,“你就当真能平静的过完下半生么?以你的姿色,除非有人护着宠着,否则,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来找你!”
他与林潭做了个交易,林潭将账目毁了,他替她把宛娘送到崔云姬身边,原本没有林潭这一件,不知怎么他竟不想活了。以他看来,照林潭的狡猾,罪责必是逃不了,却并不是非死不可,可他却自尽了,如此看来,只能是他自己不想活了。
宛娘默然,一个女子,一个无自保能力却姿容无双的女子,在这世道中,只能依附别人。
闵世杰见她很快就想通了,也没说什么。实际上,她想不想去,都不在闵世杰的顾虑中,她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第六十八章
那两纸供状使得江南错综复杂的暗流倏然清晰。
皇帝派了齐王来,不止是让他老人家压阵,也是借着他的品级,让他们便宜行事。
崔云姬当机立断,将涉入的官员皆下狱,暮笙点着数目,摇摇头道:“不对,不对,怎么都是些小虾米。”
“大约他们还有保留,不过,审了这些小虾米,又吐出些新东西来。”崔云姬心情不错,拿出一叠供状,递到暮笙眼前。
暮笙眼睛一亮,忙问:“可有林潭的罪状?”
“有是有,他都死了,谁还会费心为他掩饰?”话虽如此,崔云姬却并无雀跃之状,“可惜他先,那些流言又先入为主,此时再定他的罪,怕是难以服众。”
百姓不会相信,只会以为是官府为掩饰编造罪名,死者为大,更何况有不少人受林潭恩惠。林潭之死,恐怕会成为崔云仕途中洗不去的一个污点,不说来日会被政敌攻击,便是此番回京,也会被拿来作为压制她功劳与攻讦她的把柄。
官场上就是如此,千万双眼睛看着,人人都想往上爬,但官位有限,人人都欲证明自己刚正无阿,不好揭发自己,便拿他人之过大书特书,还有一些见不得人家好的,是功是过都要去踩上一脚。
其实,不止官场如此,而是人性如此。
暮笙默然,好一会儿,方慢慢地道:“还有她那百万家财,竟不翼而飞了,要转移如此巨额之财不是旦夕便能完成的,究竟去了哪里,竟没有一点头绪,他倒是怎么办到的。”
二人相顾无言。
闵世杰到时,便看到暮笙与崔云姬一脸凝重。
他领着宛娘进来。
暮笙与崔云姬一同起身迎了迎,看到他身后的宛娘,暮笙心道,来了。
林潭突然死了,留下那莫名其妙的遗言一般的知恩图报之语,可见必有后招。
这后招,终于来了。
寥寥几语厮见,三人便各自坐下。
“这是宛娘,想必二位都见过。”闵世杰便开门见山道,“老夫受人所托,为一旧友遗愿而来。”
“可是林潭?”崔云姬问。
闵世杰将目光挪到她身上,怡然一笑,道:“正是。”
他们在说着与她切身相关之事,宛娘始终垂着眼,仿佛听不到,也看不到。崔云姬看了看她,只觉得她今日比上回憔悴得多,想到那管事的话,崔云姬又释然,十分宠爱她的旧主辞世,她这般精神不济也是正常。
“闵大人但说无妨。”暮笙说道。
闵世杰也不支吾,清楚地说了起来:“宛娘是老夫旧友之仆,因生性和婉,惹人怜惜,故而,旧友弃世,老夫便收她做了义女,以免她再度零落。”
收她做义女,她这义女还是头一回听闻,饶是如此变故,宛娘仍激不起半点疑问,她只有顺从。
薄、崔二人正听着,闵世杰却突然打住话头,转向宛娘道:“你且出去。”
宛娘别无二话,低眉顺眼的出去。
崔云姬目送她消失在门后,方问:“有什么话,不好让她知晓?”
“旧友弃世,放不下的,唯有她一人,本可跟随我,奈何内子不喜,不愿接纳,故而,只得委托崔大人,旧友亦是信任崔大人为人。”闵世杰说罢,便满怀诚心的望着崔云姬。
崔云姬只觉此事荒谬的很,哪有把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托付给她的道理?况且她与宛娘年岁相差无几,也未完婚,实在不是个托付的好人选。
“闵大人,你怕是弄错了吧?你那位旧友……”崔云姬说到一半,本暮笙打住了,暮笙径直望着闵世杰道:“林潭还有什么要大人带给崔大人的?”
光靠那日宛娘的恩情,怕是还不足以让崔云姬照料她一生,林潭也不会就这么让闵世杰领着人来。
果然,闵世杰从袖袋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崔云姬道:“这是林潭要老夫转交崔大人的。”
厚厚的信封,可见其中长篇累牍,就这么拿了出来。闵世杰仍是微笑,像个深山老林中的老狐狸。
这时拿出来,必定是崔云姬最需要的东西,暮笙挑了挑眉,一时也没反应过来究竟是什么。
待崔云姬拆开信,自上而下扫了一眼,顿时脸色大变。
她匆匆看罢,递给暮笙,暮笙接过,看了一眼,也是大为震惊。
“崔、薄二位大人共鉴,林潭拜陈:自景宸三十一年至延平五年,凡五年零九个月,余自一介布商骤然显贵,成江浙首富,因盐政诸公合力相助……”
这是一封认罪书!暮笙匆匆扫过,翻至末尾,有林潭画押。里面清清楚楚写出何年何月何日,贿赂何人,银钱几何,家宅几座,乃至仆役美人几名,一笔笔数下来,大大小小共三百余笔,其中不乏在京高官,亦不乏刀笔小吏,比起赵成与刘惠民招认的,不知多出多少,也不知清晰多少。
与崔云姬而言,此书堪称及时雨,有了林潭亲笔的认罪书,她的自然而然就成了畏罪自杀!
闵世杰看她们面色震惊,淡淡一笑:“林潭诚意如斯,望崔大人全了这可怜人遗愿。横竖养一个弱女子,也就费些粮食,待来日嫁出去,再送上一副不厚不薄的嫁妆就是,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闵大人与这些商家打交道多了,张口闭口的买卖,倒似也从了商。”暮笙忽然道。
闵世杰哈哈大笑:“如此说来,还真是像,不过老夫从不做赔本的买卖。”
“不知,闵大人为林潭这般奔走,林潭又许了大人什么?”崔云姬尖锐道。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气氛陡然间便冷却下来,闵世杰面上划过一丝羞愤,仿佛受了莫大折辱,不过很快,他便淡然道:“我与林潭,相交多年,不为别的,但是这份情谊,就足以让老夫为他遗愿奔走。”
听他如此冠冕堂皇的说辞,崔云姬也未再逼问,只笑道:“下官冒昧。”
闵世杰很是宽和的笑了笑,仿佛是宽厚仁慈的长辈看到一个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无意冒犯了他的晚辈。
这一幕,看得暮笙若有所思,往日闵世杰虽也与人为善,却没有如今这般极致的宽容。
宛娘自然是留下了,如闵世杰所言,崔云姬需要那认罪书,宛娘那夜的相助,加上林潭这次及时雨般的认罪,足以让她留下宛娘,照料她的余生。
待闵世杰走后,崔云姬便令仆从将宛娘安置到她的住处。而后留下与暮笙商量这封突如其来的认罪书。
“云姬,”暮笙道,“你觉不觉得,这封认罪书来的有些蹊跷。”
崔云姬一愣,忙问:“你觉得,这是伪造的?”
“不不不,后面有画押,若是伪造,轻而易举就能为人识破,这没必要,我是说,它突然出现,不但解了你的困境,还……”暮笙顿了顿,看着崔云姬道:“你可发现了?不论是赵成、刘惠民,还是那些入狱的官员,没有一个提及闵世杰。林潭的认罪书亦然,他似乎不止是来解你的困境,还为了成全闵世杰的清廉。”
此言一出,崔云姬也觉得不对,倒不是说闵世杰非得受贿不可,只是如此几次下来,他的清廉,倒是显得太过刻意了。
闵世杰这人,绝不是正人君子。暮笙想起那日林家管事的话,宛娘是林潭十万两白银买的,十万两白银,数额甚巨,而她在闵府住过三年,莫名其妙的为何住到闵府去?显然,这是一种贿赂。林潭认罪书中有赠人美婢娈童的记录,为何赠闵世杰宛娘没有写出来?难道是她想岔了?
再有,再有,管事曾说林潭很宠爱宛娘,也很喜欢她,把一个喜欢的人送给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老头子,林潭当真心无怨恨?她果真能心无芥蒂地把宛娘再交付给他,请他替她托付崔云姬?
暮笙沉声道:“林潭这封认罪书,恐怕不止于此,他应当还暗示了什么。”
她能想到,闵世杰如此老奸巨猾就想不到么?林潭凭什么认为闵世杰定然会将这封认罪书交给她们?他完全可以自己处置。
想明白这点,就可以将全部贯穿起来了。
暮笙冥思苦想,把一旁的崔云姬给忘了,崔云姬想了一会儿,道:“罢了,先将上头写了的都查一查吧。”她说着,就叹息道:“都快十二月了,恐怕又得留在临安过年。”
崔云姬说罢,见暮笙仍皱着对小眉头在那挖空了心思地推想,她不禁玩心大起,朝那边凑了点,像闺中好友间说秘密一般地在她耳旁轻道:“你不给陛下去封信,拜个年么?”
暮笙一怔,接着扶额:“到时候随百官上表就是,你做什么靠那么近,走开一些。”
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那怎么一样?你私下写封信给陛下,陛下必是开心的。”崔云姬说个没玩,全然不知孟脩祎与暮笙此时的情况。
往日怎么没看出,她这般,这般热心。暮笙红着脸,随意唔唔了两声,逃一般地站起身,往外走:“我再去牢里看看,那闵世杰实在可疑。”
这么就害羞了?崔云姬憋着笑,摇了摇头,她也去看看宛娘吧。
那一环扣不上。直到此案终了,仍没有一丝指证闵世杰的证据。
如此,让暮笙更是沮丧。
她的晒盐法也公之于众了,一时间几乎是满朝振奋,盐价降下来,还怕官营不能施行?官营施行,还怕国库亏空补不上?国库亏空补上了,国泰民安,还怕他们不能名垂青史?
故而,皇帝下诏,封临安郡守薄暮笙为鸾台上卿的圣命,虽引来些许微词,到底不曾让五位丞相将诏书驳回。
丞相有匡扶社稷之能,匡,即为纠正、辅助,皇帝有过,他们得劝谏,皇帝下的诏书不合理,他们有权驳回,诏书,需经中书省,由丞相签字方能施行。此番便是如此,丞相间相互坐观,唯恐自己驳了陛下,其他人却替陛下将诏书颁布下去,自己便在陛下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有五相以来,不少往日得大费口舌之事,便是因此,顺利施行。五相之间相互制衡,皇帝便一人独大,过去丞相对帝王的制约一分为五,大大削减。
孟脩祎这些日子过得颇为顺心,朝中与她唱反调的大臣少了不少,然而,她仍不开怀。
也不知诏书送到不曾。孟脩祎有些担忧地想着,她是真心想要给暮笙一些东西,给她她想要的,思索许久,只记得那日,她说得那句“追悔莫及”,既然她为当年未曾接受她许她的鸾台上卿追悔莫及,那么现在她补给她,应该可以让她欣然而笑吧?
暮笙接到诏书很是受了一惊。
眼下已是延平六年的春日,崔云姬他们都已启程回京了,暮笙则在重新回归平静的临安郡做她的郡守。
春临大地,万物复苏。这些日子又清闲,暮笙又重新开始编她的医书,因崔云姬那事,她很是考虑了一番要不要对各种春、药也细致描述一番,最后终是鉴于此物太过冷门而放弃。
往日,她供职于太医署,自有万千药材随她取用,现在,她不得不自己去药店看,有一回,在路边无意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药草,她便开始一有空闲便往深山老林里钻,寻找各自天然的草药,将它们的药性,形状,性情皆汇成书。
诏书来时,她还有些担心陛下会召她回京,她在临安只一年,不满一任,此时走了,她的许多政策都还没施行下去,少不得便是半途而废,但听到诏书中令她领一品衔,兼任郡守,仍留在任上时,她又有一些失落,陛下大约仍不想见她。
失落归失落,如孟脩祎所言,暮笙是个极为隐忍的人,她没让她回京,她便安安生生地在临安,继续自得其乐。
起先,她也好好的做她的郡守,编她的医书,尝她的百草,直到某日,她在乡间遇见有一老妪倒在路边。老妪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情况万分危急,她忙令仆役取水来,自己上前诊脉,经过一番救治,救了在生死边缘的老妪一命。
从此,薄府君擅救命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一开始,百姓还有些迟疑畏惧,待到见到府君平易近人,便渐渐地大胆,有了疑难杂症,也会请府君救治,暮笙倒是无所谓,她有那一身本领,若是埋没了反倒可惜,对上门求医的百姓,也会善加接待。
如此过了两年,暮笙平和仁厚的名声便传至各地,整个大晋,怕是再找不出一个比她官声更好的官员了。
延平八年,又是一年草长莺飞的春日,这年是五年一回的郡守述职,薄府君终于踏上回京的路途。
☆、第六十四章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自临安一路往北,春洲喧鸟,芳甸杂英。越往北,草色越青嫩,如刚冒出嫩芽的新枝,一切都充满希望。
愈靠近京师,暮笙便愈忐忑不安,近乡情怯四字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燕京城外城外十里亭,柳树依依,桃花点点。阳春白日风在香,杂英缤纷,芬芳满鼻。暮笙翻身下马,素手稍稍用力,折下一段新柳。
三年前走的匆忙,无人折柳相送,她那时也是涩然、失望、内疚、不舍交杂在心,一出城便纵马飞奔,只能凭着一股劲,笔直地朝向远方,不敢回望故都。
现在回想起来,竟是记不起走的那年,柳色是否这般青青。
薄家仆役早已等在城外,遥遥看到暮笙一行人的身影便喜不自胜地小跑上前,待暮笙勒住缰绳,几人喜洋洋地上前做了个揖:“一听闻小姐要回京,薄叔便掐着手指算日子,约莫着就是这几日了,小的们日日天不亮就来城外等,终于等到小姐了。”
他口齿伶俐,说得真心实意,倒让暮笙散了不少的惆怅,坐在马上,笑着低头问道:“家中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尤其是两年前,小姐晋升为上卿,连京兆对咱们府邸都关心了许多,寻常连个花子都见不着。”
听闻家中一切都好,暮笙更是舒心,紧了紧缰绳,朝城门走去。
进出城门皆有排查,暮笙递上自己的身份证明,那士卒只看了一眼,就忙将身子弯的低低的,近乎垂到地上,口里恭敬得近乎谄媚:“小的见过上卿大人,上卿大人可算抵京了,这几日日日都有礼部的人来城外迎候大人。”
升任上卿之后,暮笙便一直在临安做她的郡守,平日里众人也多称她府君,她习惯了,这会儿见一个守门的士卒都这般诚惶诚恐地向她行礼,她显是有一些反应不过来的生疏,听到他下面的话语便察觉出不对劲来,问道:“那么,礼部的人呢?”
既是日日来等,怎么她回来的正日子反倒不见人影?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士卒憨然地挠了挠脑袋,伸着脖子朝城外看了看,道:“正是,今日那些大人们怎地不来了?”
他话音还未落下,便见远处跑来一名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男子。男子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看到暮笙,忙止住步子,急促的喘息着,狠狠咽了咽唾液,拱手赔礼道:“下官失仪了。下官礼部主事张元苟,拜见上卿大人。”
说罢一揖到地,行了个郑重的大礼。
“免礼。”
张元苟缓缓直起身,随着这一系列话语动作,他也缓了下来,不再喘喘簇簇的。
他来的突然,也甚是无礼,礼部迎候外放的大臣,应当早早侯在城外,而非大臣入城方急急忙忙地窜出个主事来应付,如此,还不如不迎候呢。故而,其中定是出了什么岔子。既然礼部方面出了岔子,暮笙官位又比他高出十几阶,他应当主动坦诚缘由,获得谅解才是,不然遇上一个心胸狭隘的在心里记上一个怠慢之罪,那要如何?
张元苟却是只静静地立着,一声不吭地端着他的仪态。
难怪这把年纪了,还只是个五品主事,可见这位大人不是不会做人就是不会做官。暮笙暗自道,派了这么一位不会瞧眼色的来,可见礼部那头是出了大乱子了。
一路风尘,感到京城实则也是舟车劳顿,薄家赶了马车来接她,她已迫不及待地想要上车去歪着,但因心中不踏实,仍是扶着马车回头问了一句:“张大人缘何匆匆地来!”
张元苟顿时一脸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垂下头,羞愧道:“此等丑事本不该宣于口,只是上卿大人垂询……是我们尚书大人出事了,牵连了不少部里的大人,眼下礼部正是人心惶惶,”他顿了顿,想起眼前人的身份,又忙道:“陛下御下有方,只在前朝,未曾波及政事堂。”
他一面说着,一面面红耳赤,仿佛做了差点牵连到政事堂礼部的不法事是他做的一般。
礼部?暮笙思量起来,闵世杰一年前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可谓官运亨通。两年那一场几乎将江南盐政翻过来的纠察,除了证明盐政的污秽不堪,还证明了闵世杰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但暮笙因那会儿几个不能解答的疑问而觉得闵世杰并非如他面上那般从容清正。
那么,这回礼部的事同他有没有关系?
暮笙想得入神,耳旁突然便传来张元苟如梦初醒般的声音:“瞧我这记性,险些忘了!上卿大人,陛下口谕,召您明日觐见!”
一句话,顿时使得暮笙如被火烤,如浸冰水,说不出是冷是热,说不出是喜是悲。
郡守述职是以大考的形式,大考由吏部主持,考两项,一考能力,临民之务做得是否娴熟恰当,一考勤奋,一郡事物是否皆了然于心,是否事必躬亲。大考就定在三日之后,考完,便会得皇帝接见。陛下政务繁忙,自不会一个一个地见,通常是一批一批地见。
暮笙本以为她也会在大考之后再得陛下召见,不想,朝见之日竟来的这样匆匆。
隔日一早,暮笙梳洗更衣,换上正一品上卿格外贵重华丽的冠袍,入宫觐见。
宫门前早有女官等候,见她来,那女官恭恭敬敬行了个礼。
她看起来眼熟的很,皇帝身边侍奉的人无数,得用的有品阶的内侍女官也不在少数,暮笙从前见过不少。
那女官一面在前引路,一面介绍起自己,言语亲近而不谄媚,令人如沐春风。
暮笙顿时想到昨日那主事,再看看女官身上的服色,嗯,难怪昨天那位会和这位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的女官一个品级。
自宫城入,穿过皇城,过德玄门,入内廷。
一路上,充目而来的皆是熟悉的景致。三年来,这座万人敬仰的宫廷并没有什么变化。前方梨花开,千树万树飘落飞舞,卷起漫漫清香,走过这一段,又见桃花朵朵,拥拥簇簇蓄满枝头。
宫中春和景明,盎然朗朗,让暮笙紧张的心情也稍稍舒缓开来。
然而,随着视野逐渐开阔,建章宫出现在眼前,那仿佛直入云霄的玉阶,高耸的宫殿,这熟悉的景象,让她重新紧张起来,紧张到仿佛胃都揪着疼。
暮笙仍旧有条不紊地迈着步子,谁都看不出她镇定的外表下是如何惊涛拍岸的内心。
玉阶高的似乎没有尽头,九九八十一阶,象征九九归一,天下一统。她一阶一阶地迈上去,上面的景致渐渐出现在眼前。
孟脩祎一身素衣站在那里,神情淡漠,气质卓然。听闻动静,她淡淡地望过来,漆黑的眼珠照出人影,平静的神色终于如骤然丢下一粒石子的湖面动了,她含了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极为专注地凝视着暮笙。暮笙只觉刹那间自己整个人都僵硬了,只有腿还在听凭潜意识无意义地朝上迈动。
她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向孟脩祎越靠越近,极力地端着,不让自己失态。一别三年,总不能一回来便在君前失仪。
随着她一阶阶地上来,孟脩祎的眉头一点点簇起来,适才分明有些欣喜的嘴角的平淡下去。
暮笙顿时便更为紧张起来,只觉得胸腔中的心跳都不是自己的了,剩下的十几阶玉阶,仿佛走了三秋一般,漫长的让人心慌,终于好不容易就要到尽头,孟脩祎突然甩袖走了。
谁都看得出陛下龙颜不悦。
暮笙的掌心都急出了汗,陛下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那里,只是蹙一蹙眉就让她七上八下的几轮。
她在心中安慰自己,往日陛下虽混账执着了些,却并不是小心眼,纵然她们之间情缘尽了,好歹还留着君臣的名分,陛下总不至于连看她一眼都懒怠,不然,她何以封她为上卿?
就这么毫无说服力的自我安慰了一通,暮笙总算提起勇气走进殿去。
一入殿,便见孟脩祎坐在御案后,对着一本奏疏在看,见她入门来,不过抬了抬眼,便不搭理了。
暮笙抿了抿唇,站直身,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了一个最为郑重的稽首大礼:“臣薄暮笙,拜见吾皇万岁。”
久别重逢,她就来这么一套一套的官话套话,孟脩祎搁下笔,看着暮笙跪伏在地,紫袍玉带,七梁冠,象牙笏,看着高贵而端庄。
孟脩祎轻嗤了一声,道:“起来吧。”
暮笙规规矩矩地拜谢,而后站起来,静静地立在原地,脑袋低低地垂着,眼睛看着澄亮的金砖,昨日她还暗道那张元苟太过木讷,不通变化,今日她就成了太过木讷,不通变化的人。
“你做什么一直低着头?”孟脩祎冷道。
暮笙颤了一下,忙回道:“不敢窥视圣颜。”
说完她就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往日陛下最是讨厌她这般硬生生将两人的距离远远拉开的话语,但很快她又反应过来,今时不同往日了啊。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她讨厌的现在未必讨厌,以前她喜欢的,现在也不喜欢了。
这么一想,心口便是一阵揪疼,暮笙垂着头,比适才更添了一丝沮丧。
“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朕不怎么想看到你这张脸。”孟脩祎语意更冷,她边上立着的麦隆恩几乎要忍不住把脸捂起来,陛下这嘴硬的毛病何时才能改改哦,这两年分明日日都盼着能寻机将薄大人召回京,偏偏这会儿果真见到人了,她又非得冷言冷语地刺人家,看得他这太监都急得要命。
暮笙让她这冷淡又带着明显的不喜的话语刺得一僵,口舌都干巴巴的,脑子里乱成一团,心中更是难堪得很。
☆、第六十五章
清晨的太阳冉冉高升,淡金色的阳光也从柔和渐渐强烈,辰时末的太阳是一日当中最为耀眼的时候,不似正午的咄咄逼人,不似黄昏的垂垂收敛,如一个最为青春年少,最为风华正茂的人,获得无数注目。
窗纸在阳光下变得透明,阳光透过纸上肉眼不能看到的缝隙,照在殿中光可鉴人的金砖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殿内渐渐的温暖起来。
孟脩祎说完那句话,立即便后悔了,好不容易能见面,不该将光阴浪费在讥嘲挖苦上。孟脩祎竭力忍住不住波动的心绪,仔细地端凝着暮笙,想要看一看,三年不见,她心爱的姑娘有了怎样的变化。孟脩祎细致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将她与三年前那个深深刻在脑海中的影像进行对比,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她仔细地端详起眼前这个真真实实站在自己面前的暮笙时,脑海中的影像就变得模糊起来。
变成一道模模糊糊的身影,虚假的如水中月、镜中花。
孟脩祎猛然间难受起来,连眼角都变得濡湿。顾不上追究自己为何伤感,她忙闭上眼,镇定了一会儿,方柔和了语气道:“你在临安,过得可好?”
她身前三丈远的地方,暮笙听见她再度开口,忙回道:“一切都好。”
她始终敛容而立,眼睑始终微微下垂,孟脩祎怀疑,从刚才见面到此时,她是否正眼看过自己。又听到她说一句一切都好,孟脩祎将眉头拧得跟座小山似的,她不会是乐不思蜀了罢?
这么个念头一起,孟脩祎便烦躁得很,看看暮笙,她仍是微微垂首,瘦弱的肩膀在正一品的华袍下挺得端直,一看就是个硬骨头!
孟脩祎只觉得心中想被一群蚂蚁在啃咬一般的难受,强自平静地道:“今日宣你来,是欲在大考前问问你的打算,你早已封了上卿,两年前未召你回京入职,是因你当时为郡守不满一任,半途卸任,功绩便不好算了,且那会儿你的一些举措,朕也有所耳闻,很是精彩。”
故意将那会儿没有立即召她回来的原因说了说,然后,才是不经意一般地问道:“那么,现如今你可有什么想法?是要回临安?亦或另择州郡,还是……”
来了,暮笙来前便思索了一番陛下召见的目的,这会儿一听,她立即就跪下了:“愿代天子牧民。”
陛下才刚说她不怎么想看到她这张脸,她不在她面前碍眼就是,回临安也好,另择州郡也罢,总之正如陛下所言,她有自知之明。
她这迫不及待就想走的样子,一下子让孟脩祎又生气起来。当初离去前还依依不舍的说什么“当日,你要我入宫,酬我以上卿之位,彼时我没有答应,而今想来,追悔莫及。”
害她日日夜夜地想着这句话辗转反侧,坐立难安,满以为她其实也舍不得她,引得她这三年中后悔得死去活来,怪自己太冲动,弄得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局面。
结果呢?现在呢?说好的追悔莫及呢?上卿补给你了,你又不想做了?!
骗子!
幸而孟脩祎吃一堑长一智,没冲口随便指个地方给她,只是将目光别开,淡淡道:“你有此打算,朕会为你考虑,待大考过后……再看罢。”
这话说罢,便很是意兴阑珊。暮笙也听出她话里的索然,便低应了一声是,旁的半字也不多说。
到了今日,上卿二字,对她而言,很没意思。
坊间传闻,承平帝设上卿,是为谢相。上卿可自由出入宫闱,禁宫大小事务,乃至皇帝私人衣食都有过问的权力。这便使得上卿这一官职显得很不同寻常,说它是内相,但它又有上朝论政之权,比起宰相,与君王更亲近,说它是朝廷命官,它却管到皇帝宫里去了,权力上简直与皇后没什么两样。
承平帝为谢相设了这个官位,其心意昭然若揭。
她当初说出追悔莫及之语,为的恰是这份昭然若揭。
这本该是众多官宦之家梦寐以求的官位,满朝文武,再没有谁能比上卿更贴近皇帝。可现在,对她而言,最不该求的就是这贴近。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接受了陛下那句不怎么想看到她这张脸,并且极力地避免再让她碍眼。暮笙突然不合时宜地想到有一回,陛下说起云姬,说她最识趣,兴许将来有一日,陛下会对另一人满不在意地说到她,说她最识时务。
“你在想什么?”顶上突然传来皇帝淡淡地问话。
暮笙正怅然,听得她出声,抬头看去,正触上孟脩祎黝黑深邃的双眸。孟脩祎不防她竟猛然抬头,愣了一下,忙要弯起一个温柔的笑,便见暮笙又低下头去了。
陛下满含柔情的微笑,只能笑给头顶看。
孟脩祎:“……”
看今日是谈不出什么了,孟脩祎忍着满心泄气,挥了下袖子,无奈道:“你刚回京,家中想必有许多事等着去做,就回去吧。”
暮笙松了口气,自是依言退了出来。
走到殿外,阳光明媚,晴朗的天空,浩气荡荡,建章宫建得高,眼前视野极是开阔。暮笙看了看四周,空荡荡的一片,再让太阳一照,仿佛她所有的心思都无处遁隐。
识时务就识时务吧,总好过,总好过相看两厌,回去便与薄叔讲,行装不必收拾了。
人这一生如此漫长,总会有不顺心的事,遇上一个喜欢的人很难得,但也不会因为难得,喜欢就一定能得到。
暮笙觉得她的一生,虽只过了不足一半,但也足够坎坷了,有些事,倘若一直嗝在心中看不开,也不过徒惹人生厌罢了。这么想着,她却并没有觉得豁然一些,不住的,不能自己地回想着陛下那句“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朕不怎么想看到你这张脸。”
念念不忘的人,对她说出如此刻薄到伤人的话语。
终究,意难平。
翌日,暮笙便去了墓园,看望母亲。
裴伯安问斩之后,弃市,裴氏满门皆就死,无人敢为收尸,最后,还是裴谌出于血缘之义,在祖坟划出一块地来,安葬了他们。
三年未至,裴家墓园随着裴氏一族的没落收敛多了。那些雕刻了神兽浮雕的石壁都撤了,珍贵稀奇的花木亦移了不少走,依然整洁,肃穆,却无先前的张扬华贵。
这样也好,哥哥官位毕竟不算高,太张扬必要为人诟病逾制。
暮笙在母亲的墓前停下,拿出香烛祭品摆好,轻抚石碑,轻语道:“母亲,女儿来看您了。”
自是,没有人来答应她的。
暮笙凝视着墓碑上那行字。她格外的想念母亲,在这个时候,她格外想念母亲的嘘寒问暖,母亲的谆谆教诲,母亲温暖的怀抱,母亲温柔的眼神。
她忍着泪意,孤独的感觉以最快的速度侵蚀她的心肺。
她有亲人,哥哥、外祖父、舅父,还有小时候玩的很好的表兄表姐们,他们一定也怀念她,但她不能与他们相认;她有喜欢的人,那人却已舍弃了她们将近十年的感情,对她弃之如敝屐。
世间虽大,她无依无靠。
给裴夫人磕了头,暮笙站起身,深深地吸了口气,弯了弯嘴唇,道:“母亲,女儿一切都好,如今已是上卿了,您也要保重自己。”
她最擅长报喜不报忧,不愿让家人为她担忧,故而,那三年里,她和陛下的事,连最关心她的母亲都没有察觉半分。
现在,她仍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从墓园回来,暮笙又是平日里温婉的样子,那双柔和的眸子,仿佛可以包容世上一切事物。她又以给外祖父请脉的理由到狄府去了一趟,看望过外祖父,又与舅母等人见过,便回来了。
出门在外的人回家后往往要拜访亲友故旧,她当真放在心上念叨的人不多,如此,便算是都拜会过了。
到第三日,吏部大考,暮笙自备笔墨提着去了。
到了吏部,众人见她,都甚是客气恭敬。
考试共有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吏部为众位府君提供一顿午膳。
考完后,暮笙便回府去好好地睡了一宿,隔日,便接到许多或邀她赏花春宴的帖子,或欲上门拜见的名刺,她细细筛选出几家去了,又选了几位求见的见了,时间便拍得满满当当的,几乎称得上脚不沾地。
直到大考的成绩公布,皇帝召见诸位郡守。
☆、第六十六章
陛见之处设在勤政殿。
勤政殿位处太液湖上的蓬莱岛,是皇帝上岛游幸之时处理政务之所。
将御前召对设在此处,倒是闻所未闻。暮笙也不知皇帝打的什么主意,边上已有官员交头接耳,还有一些大胆的官员试探着上前来问她。暮笙只管笑道:“我也不知,咱们听凭陛下吩咐便是。”
见她如此推脱之语,官员们也不知是信了还是装作信了,总之也渐渐静下来。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皇帝方姗姗来迟。
暮笙因官衔最高,站在众人之首,待皇帝坐下,便领着众臣行跪拜大礼。
孟脩祎看着底下,抬手拧了拧眉心,振作起精神来:“起来吧。”
暮笙借着起身的当儿,飞快的抬头看了一眼,只见她脸色苍白,眉宇间还有一丝倦意,再看双唇唇色极淡,眸中瞳仁略微放大。
看起来,有几分像是劳累过度,夜不成寐的症状。
再细观陛下神色,平静的神态下极深地隐着几分不耐,若非往日朝夕相对,她也察觉不到。暮笙比适才更添了几倍小心,唯恐在今日一个不当便惹恼了她。那日陛见的恶言恶语,只是私底下,旁人并不知,若是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受陛下训斥,她往后就举步维艰了。
暮笙暗自谨慎,不想,待召对开始,皇帝语气温和,问的问题也多中规中矩,并无尖锐刁钻。
除却几个实在很敷衍政务的,对大臣们也并没有太过为难。
带轮到暮笙,孟脩祎也与对他人那般,问了几个寻常的问题,诸如临安去岁徭役如何?稻米产量如何,家家户户可都能吃饱肚子?暮笙便也循规蹈矩地答了,既不出彩,也挑不出错,力求不出挑不打眼。
她的水平,孟脩祎再了解不过,见她有意不扎眼,孟脩祎若有所思地多看了她几眼。
三十余人,一一问下来,很快天色便暗了下来。
殿中已点起了宫灯。
孟脩祎看了看众人面上的倦色,颇为体贴下情:“天色已晚,总不能让诸卿空着肚子归家,便在这岛上随朕一同进膳吧。”
众臣不想有这般意外之喜,一时间个个喜上眉梢,连忙拜谢。
能得皇帝赐宴,满朝上下也没几个,更何况区区五品郡守。大臣们欢喜得很,内侍奉上茶饮,他们便端了在唇边,又低声地与相邻的同僚交谈。
暮笙敷衍着身旁那位郡守的攀谈,注意力不由自主地便放在了御座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皇帝脸色比起适才更为苍白,那漆黑的眼眸也黯淡下去,只是感官依旧敏锐,察觉到她的视线,也朝她这边扫了过来。
暮笙忙收回目光,恰好身旁的同僚问了一句什么,她忙侧过头,专注地回答起来。
孟脩祎眼中的光芒越加黯淡起来,暮笙目光专注地看着她身旁的那位年轻的郡守,不时地微笑,那郡守仿佛受宠若惊,看得出来,他深深地为暮笙的容貌、地位与她举手投足间坦率又不失温婉的举止所吸引。
孟脩祎黯淡的目光逐渐的冷凝,苍白的双唇紧紧地抿起,胃部突然绞痛起来。
这两日她一直忙着礼部闹出的那一串丑事,昨夜连夜召见五位丞相相商,夙夜不寐,到今日更是只在忙碌中匆匆地吞下一碗粥,便到了这蓬莱岛上。她本是想借这蓬莱岛四面环水,与陆地相绝的优势,设法将暮笙留下,然而此时,胃部的痛意让她几乎要撑不住。
她想见暮笙,在周围没有外人的时候,但她不想让暮笙看到她的脆弱无助。
赐宴的口谕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帝王一言九鼎,自然不能收回。孟脩祎只得忍着胃里愈发剧烈的绞痛,朝麦荣恩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快着些。
岛上有专门用以行宴的殿宇,可容下百人大宴,晚膳便摆在那里。
麦荣恩接到陛下指示,忙打发了几个内侍去催促帮忙。
很快,那边就布置好了。
蓬莱岛四面环水,岛上气温要低得多,加之入了夜便是春寒料峭,暮笙一走出勤政殿便禁不住打了个冷噤。
孟脩祎注意到,当着众人的面不好给她添衣,便加快了步子。
一群人跟在皇帝身后,前后追赶一般的走在道儿上,很快便走到那处殿宇。
殿宇灯火通明,外面站满了侍卫,里头内侍宫娥交错而立,一张张食案上摆满了各色佳肴。
入座,皇帝做了个手势,丝竹声起。
这只是一顿便宴,自不需各种辞藻华丽的上寿祝酒。但大臣们如何肯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自是纷纷或吟诗,或做赋,竭力不着痕迹地赞扬皇帝天纵英明,赞扬国富民强,海晏河清。
这些郡守代天子牧民,在地方兢兢业业,今日是孟脩祎设宴,群情昂扬,衷心祝祷,她自不能太过推拒,大多都抿了一口,三十余人下来,也足有好几杯了。
宫中御酒大多各地进贡,酒液澄清,入口醇绵,后劲十足。孟脩祎饮下几盏,便觉腹中如火灼烧,痛意愈加剧烈。
暮笙坐得靠前,能清晰地看清皇帝面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她很快就发觉皇帝的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面部僵硬,虽也在笑,笑意不达眼底。
她不禁有些担忧,却见孟脩祎冷冷地扫了她一眼,似乎要她莫管闲事,暮笙心头一梗,那阵担忧很快便被压了下去。正巧其他大臣都向陛下敬过酒,只剩下暮笙一个。
暮笙知道自己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她要是讨厌她,她踟蹰瑟缩,只会让她更瞧不上,干脆便落落大方地站起身,举杯祝祷:“臣敬陛下一杯,愿陛下永葆青春,风华长存。”
不同于其他大臣敬酒,孟脩祎只是稍稍抿一口,她听见暮笙的祝词,将杯中酒一气饮尽,缓缓地开口道:“上卿的心意,朕收下了。”
鸾台上卿,果真与别个不同。众人心中皆如是道。想必过了今夜,皇帝如何在宴上对上卿另眼相看的事便会传出去。
及宴散,殿中粗如儿臂的蜡烛已燃下一半去,厚厚的蜡油积得高高的,孟脩祎由宫娥扶着,率先出去。
剩下的大臣也由几名宦官引路,三三两两的走出大殿,往湖边走去。幸而众人终是记得是在御前,再是喜动颜色,也不敢忘形,并没有人敢饮醉。
太液池就在眼前,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月色下泛着柔和的月华,优美而淡雅。暮笙正要上船,便听得身后忽然传来急切的高呼:“上卿大人,请留步!”
连着几声高呼,由远及近。
暮笙自是转身去看,只见麦荣恩小跑着来,见她停下,一面大口喘着气,一面跨到她身前,草草弯了下身算是行过礼,再看了一眼她身后个个眼带好奇的大臣,顾不上是否失礼,跨到暮笙身侧,附到她耳旁:“陛下抱恙,还请大人速速随小的去诊治。”
陛下抱恙!暮笙悚然一惊,看向麦荣恩,只见他眼角眉梢都是急切,口中不住哀求:“大人,耽误不得了,速速随小的去罢。”
想到白天陛下苍白倦怠的神色与她在席上那难看到极点的面色,暮笙当即道:“引路!”
什么都及不上陛下的身子要紧!
蓬莱岛是民伕人力堆筑的岛,自不如陆地宽敞。
快步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皇帝就寝的斋居之外。
“陛下多年不曾幸过蓬莱,今番又来的突然,岛上便未备太医,幸而大人您在。”麦荣恩难免庆幸,见宫娥已将殿门打开,忙做了个请的手势:“大人请快入内吧。”
暮笙也顾不上与他客气,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内。
殿中帷帐高挂,烛光微弱地闪着,越往里,光线便越明亮,直到帝王那宽阔的龙榻前,已是亮如白昼。
孟脩祎侧躺在榻上。她眉头高耸,面如金纸,额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双唇咬得紧紧的,以一个隔绝外人的姿势蜷曲着身子,卷成了一团,显出可怜的脆弱与倔强。
暮笙顾不上行礼,忙上前搭上她的手腕。
察觉到有人摸上了她的脉搏,孟脩祎艰难地撑开眼睛,胃部剧烈的疼痛让她的意识有些恍惚,但也足够她认出面前的人。
“你……”孟脩祎无力的合上眼,只觉得狼狈不堪。
暮笙见她还有意识在,忙道:“麦大人已派了人去太医署请医正了,眼下便暂由臣来为陛下诊断。”
所以,等医正一来,你就要走了么?就像那日,毫不犹豫的转身,不肯解释一字,不肯服软,只说上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让她一个人猜了想了整整三年。
孟脩祎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她突然握住暮笙的手腕,暮笙吓了一跳,本能地便后退,想要缩回来,孟脩祎力气大得惊人,暮笙用了点力气,抽不回,又不敢多使劲,便只能由她握着。
她拒绝的意味那么明显,只因她是皇帝,才忍了下来。
孟脩祎简直是万念俱灰,胃里的绞痛愈发剧烈,似乎有一把刀,戳进了她的腹中,要将她的肚腹内脏统统绞碎。
孟脩祎松了手,扭过头去,将脸埋进软枕里。
手腕上还留存着陛下掌心的力量,不过转眼,她便以决绝的姿态将她隔绝在外。暮笙敛下眼睑,继续为她诊脉。又摸了摸她额头,果然烫手。
脉象并不复杂,加上来时麦荣恩已将近日陛下忙碌少眠少食的状况说了一遍,暮笙很快便判断出该下什么药。
她弯下身,将孟脩祎的手腕放回到被下掩好,耳旁却听见孟脩祎呓语一般的低吟。
暮笙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将耳朵凑了上去。
“昭儿……”孟脩祎在恍惚之中一声一声地低唤,缠绵缱绻,无限依恋。
☆、第六十七章
蓬莱岛上并无医正常驻,因孟脩祎即位后便不怎么往这里来,好的太医也没有一个,倒有一个小药房,用以应急。
从岛上划船,去对岸,而后奔去太医署,找到值班的医正,再从太医署返回,这么一条漫长的路线,没有两三个时辰是断断回不来的。
第1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