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节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作者:紫微不是花
第17节
个月以后,魏嘉的海船刚刚出海。
朱厚照:杜小五,我再也不理你啦。坏人~( tロt)σ
一年以后,魏嘉带来了,香槟出产的正宗香槟,法国波尔多地区顶级的葡萄酒。
朱厚照:呀,不要找我。我说了不要理那个坏银。
杜若死于弘治十九年秋天,原因当然是被狠心哒朱小受抛弃啦。
本故事又名蠢萌的无聊作者君瞎掰的故事。还名,大航海时代海运的坑爹效率导致的凄惨爱情故事。
☆、第一百一十八章弘治十九年
李健威现在对朱厚照还是很尊敬的,毕竟自己家媳妇还在人家眼皮子地下看着呢。朱厚照也觉得好笑,李健威不仅进贡了一大堆的人参鹿茸,还有熊掌,他自己也比去年胖了不止一点半点,一上来就是吾皇万岁,恨不得直接朝朱厚照展示星星眼。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王纪昀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朱厚照的政策,整个辽东都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起来。明朝的辽东远不像清朝作为满族人龙兴之地那么的发达。其实现在的辽东居住的大量的还是朝鲜人和汉人,满族人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不过是几万人的小部落。满族人的真正兴盛其实是在李家后代名将李如松、李成梁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其实那时也不过就是十几万最多二十来万人口而已。
而现在的满族皇族爱新觉罗家族还是在李家手下讨生活的一个渔猎部落里的一个小首领,部落人口不过几千人。在朱厚照开发辽东的政策下,第一步计划已经慢慢完成。在短短半年里,南方的商人们带着辽东极其缺少的棉布和各式新式农具从辽东换回了当地的特长,山珍海味都在南方商人的采购名单中。
即使并不是直接用银子交易,为大家带来的利益也有限,但是原来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卖出了大价钱这自然是让李家等辽东家族兴奋不已的。尤其是朱厚照拨下了一笔不小的军费,即使这笔军费因为朱厚照的小心思并没有细分到每一个卫所头上,让几大家族和辽东驻军扯了不少皮,但是李家还是很高兴。这好歹是一笔不少的钱,况且他们也不知道是朱厚照是为了故意离间他们。
现在从京城到辽东的大道正在进行勘察可预备阶段,等到这一条大道修好后,为李家带来的利益也是可观的。这么多的好处,李健威这一次就可着劲的说朱厚照的好话,听得朱厚照都快不好意思了。
朱厚照也没有说那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毕竟他看中了辽东,选中了辽东三卫,不过是想要获得东北的各色资源。否则像李家这种几千人扯大旗的小家族他能看上才怪。除了朱厚照在这边努力,已经开始渐渐面和心不合的几大家族也在努力。机会就在眼前,谁不抓住谁是傻瓜。这一次李健威就敢在其他人面前首先为朱厚照献上了辽东地形图。
地图朱厚照会画,但是仅仅是基于地理课本里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像这么详细的辽东地形分布图朱厚照还是第一次看见。其实李家也耍了一个心眼,他说是辽东的地形图,其实只是辽东大概的资源分布图,上面大致的标上了河流、森林、田地、煤矿等东西。只能大概看出来这些地方主要是产什么的,至于山有多高,河有多宽完全看不出来,也很难从这里面推测出军队的布防和少数民族部落的居住地。
不过,现在这幅图已经让朱厚照很满意了,至少朱厚照大概知道了自己要花上百万两白银修建的路会走向何方。沿路开发的林业资源和东北肥的发黑的土地,都是朱厚照梦寐以求了好几年的,更或者说这是朱厚照每一次读到中国近代史的伤心不已的地方,如今就近在咫尺了。
这一次成功的抛下了和自己闹得不成样子的金氏来到京城的李健威,劝服自己父亲的理由就是和朱厚照打好关系。资源总是有限的,而辽东的家族那么多,还有在辽东经营多年的汉人的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讨好朱厚照,拿到更多的资源是每一个辽东家族竭尽全力想要做到的事。
就像自己的岳家金家,难道金氏和自己闹了矛盾,自己就不知道金家已经派人到京城准备买通工部官员在道路的修建上做手脚了吗。姻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浅薄,也就只有自己的父亲还幻想着和金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关系。朝廷亲封的郡主和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女儿,当然是朝廷亲封的郡主更有用。
至于李健威的想法,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朱厚照多少能猜到一点。自从朱晖叛乱,锦衣卫因为袖手旁观失宠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到原来宫廷权利中心的位置。朱厚照倒是很想直接铲除他们,这可是明朝的一大毒瘤,后世对明朝的诟病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宦官特务组织。
没有办法的事,朱厚照暂时还不能找到另外一个可靠的情报来源组织,而另外再重建一个,在没有更好的经验的情况下,难免会步锦衣卫的后尘。所以朱厚照现在还不能对锦衣卫宣布死刑。朱厚照也没有癖好知道人家官员的家事,现在锦衣卫更多的是被派到各地去搜集情报,而且是只能收集情报,而不能直接动手。
在高凤这个知道分寸的人的带领下,锦衣卫还是出了不少成果。现在朱厚照也开始慢慢的又稍微有些看重了锦衣卫。锦衣卫的任务目标也开始慢慢改变,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改变,对锦衣卫,对大明来说是好是坏。不过就目前而言,朱厚照还是通过锦衣卫,开始揭开了大明这个老大帝国略显神秘的面纱。
赏赐了李健威不少好东西,将李健威送出了宫去。朱厚照又开始愁礼部上书的要求规范各国使团贸易的奏折了。在南方,有了海关以后只要你取得了合法的凭证就可以来到大明进行贸易,其他的一切民事刑事争端就和大明人一样的看待。但是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各国使团都在这里驻扎。适用于南方的方法到了京城就不适合了。
就比如说打架,在南方,县太爷一判了事,实在不服可以多一条上诉海关裁决。但是在京城,不仅仅是来贸易的各国国民,当打架的人里面还有各国的使者,这件事就不好办了。尤其是因为各国宗教信仰,交往历史的原因,经常就会有几个国家的集体性群殴事件。照道理来说这些都应该归礼部负责,但是礼部一帮文弱书生怎么可能打得赢这些人。
后来,朱厚照将一部分处理的权利分给了负责京城治安的五城兵马司。礼部的人稍微轻松了一点,但是慕名来京城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连五城兵马司也感觉很吃力。比如朝鲜人就三天两头的和日本人找麻烦,五城兵马司都已经对这几波人很熟悉了,但是没办法,按旧例给这些人的处罚又实在太轻,抓进去了做几天牢,下一次接着打。礼部和五城兵马司都已经扛不住了,只好又找朱厚照想办法。
要解决这件事很容易,争端的源头往往是因为民事纠纷。都是像你家在我家店铺门前丢了个猪头,我在你们家店铺门口抢走客人这样的小事。还有就是你打了我的东西,我碰坏了他的瓷罐这样的纠纷。
这样的事没有可以处理的地方,官府可不管这样的事,就算管了,不过是看官员怎么判。要解决这些事就事论事就可以了,但是人家可不服。因为这些事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条例,只能靠现管的官员判,这里面操作空间就大了,通常两方都不会服气。
中国古代一直都没有成文的民法,有的都是一部部大部头的刑法。朱厚照想要变出一部成文的法律来实在太难了。以前朱厚照是准备在过个二三十年,有了一定的积淀再来说这回事。但是现在看来等不及了,在因为不娶亲受到质疑,自己实在顶不住压力之前,自己是一定要退位的。到时候人走茶凉,谁还会想起什么撰写律令之类的事。
现在,借着这个档口,是该让大明有一部民法的时候了。有了这个念想,朱厚照就准备着手要做。但是法律这种事实在不是自己和杜若的长处,朱厚照只能将这件事交给刑部和礼部合办。一定要写出一部符合社会礼法的民法出来。于是在弘治十九年,在华夏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明刑律增补》开始正式编撰。
编撰刑律可是除了修注史书以外第二大可以挣名声的事,一时间礼部、刑部、翰林院、大理寺都加入了进来。刘健在礼部经营多年,他又是内阁首辅,按道理说他也应该进来分一杯羹,可是现在他却是分身乏术。
吏部已经将刘东的调令送了过来,虽然朱厚照对刘东没有下死手,并不是南京小朝廷里职位,但是养老的名声也足够让刘健愁白了头发。不久之前因为刘东得了探花郎,又入了翰林得了朱厚照的亲眼,刘健笑得合不拢嘴。哪里想到这才几天就变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刘健问吏部的人,吏部只说是皇上的口谕,自己也不知道的。
问刘东,刘东只闭着嘴巴,一言不发。刘健是拿这个小祖宗没办法了。刘东万幸是因为朱佑樘和朱厚照他们胶着逃过一劫,当三个人将事情弄明白了,刘健也难免被迁怒。自己儿子爱男人不假,但是朱佑樘可不能容忍有人拿这个在自己儿子面前晃来晃去,刘东已经被朱佑樘打上了男狐狸精的标签。在朱佑樘眼里,可不是谁都是杜若的。
杜若为了顾及朱厚照的想法不好现在就给刘东添堵,但是生养了刘东的刘健,他可就没这么多顾忌。于是在朱佑樘和杜若的联手下,刘健突然发现自己最近实在太倒霉了。
作者有话要说: 里是悲催刘瑾的小剧场
杜若:亲一口。来,亲一口。(╯3╰)
朱厚照:不要,不要,就不要。╭(╯╰)╮
杜若:(⊙o⊙)…,这样啊。没关系,看我的,ua,强吻什么哒,真是萌萌哒。
刘瑾掩面遁走:秀恩爱,死得快。在深闺怨妇刘公公面前秀恩爱神马的,更死得快。〒▽〒
高凤:呀,小刘刘,怎么哭了,来来来,公公抱抱。么么哒。( ̄▽ ̄)/
刘瑾:嘤嘤嘤,人家才不要和老妖怪抱抱。麻麻,这里有坏蜀黍,救命呀。(╥╯╰╥)
陆良:咦,小瑾瑾,你们一个人在这里哭。(⊙o⊙)?
刘瑾(偷看了一眼小白脸陆良):小良良,抱抱,人家伤心死了,,人家好难受。都没人陪我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
陆良:(这是什么鬼,完全听不懂呀。~~~~(_)~~~~)额,没关系,摸摸。
刘瑾:呀呀呀,果然是我们家小良良最好啦。
外貌协会的刘瑾和只知道侍奉小主子的宅男陆良的无责任番外。
小天使们可以点小剧场呀,来来来,勇敢的翻牌子吧。相信蠢萌的作者君,什么cp的小剧场都可以写的一样无聊。要不要看看蠢萌的作者君的无聊作死n式捏?就来翻猪脚配角们的牌子吧。(不要忘了注明cp呀。)
还有那个金氏不是郡主是郡君,比郡主要小很多哒。应该是公主、郡主、郡君、县主、县君、乡主、乡君。应该是这样的吧,我也不太清楚。有的朝代也没有有些封号。
☆、一百一十九章弘治十九年
不但是杜若经常对自己莫名其妙露出渗人的微笑,乾清宫自己的奏折和拟批的折子也是退回来最多的。再加上时不时就出事的铺子田产和老是到不了帐的银子,刘健不朝其他地方想也是不能了。只是自己什么时候又得罪了杜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其中关窍在刘东身上。刘健回家差点动了家法,才从刘东嘴里知道了真相。
知道儿子爱男人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儿子居然强吻了皇上。那可不是那个南风馆里的小倌儿,也不是和他一起那帮少爷们,那可是皇上。这下子刘健是动了真气了,直接把刘东给打了个半死。等回过神来刘东已经昏迷不醒了,这下子他又觉得后悔不该下了死手。
想自己三个儿子,大儿子早早就去了,留下一个坏了身子的大孙子,成天不是头疼就是脑热,想来是不中用了。小儿子母亲是那个样子,这前程是彻底的断了,这两年都在庄子上养着,就等成亲了遣到南边去,免得多生事端。就只有这个二儿子,从小在皇上身边长大,读书又是鼎鼎的好,小小年纪就中了探花,羡煞多少旁人。
就是这个让自己最自豪的二儿子居然做出这样的事,刘健心里的怒气和酸楚真的是无处诉说。想着又觉得自己是这个年纪的人了,连二儿子都是这个样子,想来自己以后怕是终身无靠。越想越觉得酸楚,越哭越觉得心伤。头发都白了一半的人就这样伏地痛哭。
大家眼见二少爷叫唤声越来越弱,也顾不上怕老爷责罚了,有的将刘东抬下去救治,有的拿着名帖去请太医。已经不大走得动地的刘老太爷也拄着拐杖被人扶着到了刘健屋里。看着木杖子上殷红的血迹,刘老太爷气的拿拐杖砸刘健。他已经是古稀之年,一下子力气上不来,直接要倒下去。周围伺候的人忙扶住他,刘健见状也顾不得上伤心,也忙着爬起来扶着刘老太爷。
“你这是诚心要把他打死呀,你好狠的心。”刘家现在就这么一个稍微争气些的后代,如今被自己儿子打成这样,这就跟在刘老太爷心上剜心一样的疼。
老一辈的疼,刘健自己把儿子打成了这样,他也疼啊。“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我刘健几世的书香大族,怎么就出了这样的孽障。孽障啊。”刘健是真的疼到了心里,既是在怨刘东不争气,也是在怨老天不公平。自己积德行善,怎么今天就落到了这步田地,子孙后代一个省心的也没有。
“他再不好那也是你儿子,你还要真的打死他不成。”刘老太爷看这样子猜是刘东犯了什么错,但是他可想不到刘东胆大包天冲撞了皇上,还在这里给刘东求情。
家中一个被自己几乎打死,现在还生死不知。老的在这里就指着自己,刘健只好爬起来,自己把眼泪抹干净了主持家中事宜。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刘东犯了什么错,上来探望的人都只怪他不应该,刘健又不可能将这样的事宣扬出去,只能自己的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万幸的是刘东只是皮肉伤,没有伤着筋骨,多养几个月就会好了。
朱厚照知道了刘东被打成那样,又是心疼刘东该有多疼,又是心疼刘健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小辈提心吊胆。心里到底不舍得,朱厚照还是给刘东赐了药,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也是表明了自己既往不咎的态度。倒是杜若偷笑了好几天。朱佑樘也是出了气觉得很是过瘾,听说刘东差一点就要被打死了,觉得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收手不再为难刘健。
马上到了七月初四立秋,就到了农庄收获的季节,一大早朱厚照就带着各部官员和大粮商们一起往皇庄里来,见识从美洲引进的新品种的农作物。到场的每个人得了一个大荷包,里面装着一小块的玉米饼子,一个小小的烤红薯,一个煮熟的土豆,一个小番茄,还有用纸包着的扒了芯儿晒干了的辣椒。还有人给在场的官员们讲解了怎么吃这些东西了怎么把辣椒当成调料。
看朱厚照和朱厚炜面前也设着各式作物制作的吃食,朱厚炜在那里吃的正欢,有的大臣也犹豫的把这些新奇的东西放进了嘴里。却是想不到的美味,就有几个好吃的大臣偷偷地向那些还没有吃东西的大臣讨东西吃。看见评价出乎意料的好,谁还愿意拿出来,都捂得死死的,等回家再尝鲜。
一直到了中午,全部的粮食才收完。皇庄里的粮食可不是就这样种下去就成了的。比如玉米耐热耐旱,这块地从种下玉米就没怎么浇水,还有上面是玉米下面是红薯这样的种法。种之林林种种加起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大家看了也很叹服,毕竟从很早京城里就有传言说国公府从比西洋还要远的什么新大陆带回来了新式的种子。
就算是心有疑虑的,现在这样喜庆的场合,也不敢出来闹坏了气氛,一时间倒是到处都是倒好歌功颂德的声音。官员们只允许旁观,唯一的福利就是吃到了辣椒做的午饭。而大粮商则被允许全程跟随,一起见证了各式作物怎么样收起来,长了多久,产量是多少。中午还体验了新作物做的各种新奇美食,虽然只有一点点,也让大家过足了嘴瘾。
随行的还有更兴奋的人,朱厚炜和扮成朱厚炜身边小太监的艾草简直玩疯了。皇庄里不仅有新试验种植的新作物,还有各式瓜果蔬菜,好多都是朱厚炜和艾草没见过的。朱厚炜和艾草两个人对着一大片见不着尽头的菜地,兴奋的直流口水。只是朱厚照知道朱厚炜是因为看见了好吃的流口水,艾草这是因为看见新的植物品种而流口水。
好不容易处理完皇庄的事回宫,杜若早就等在了乾清宫里。只是打了一个大胜仗回来,朱厚照却不能和杜若两个人厮混庆祝。朱佑樘和张氏派来的人可随身盯着呢。这样煞风景,朱厚照再好的心情也冷了几分,只好规规矩矩的坐下来和杜若两个人一起谈公事。
今日粮商们细细的问了各式的粮食种植的详细状况,虽然还不能给出确切的价钱,但是都对这些东西表示了很大的兴趣。首站告捷,不仅朱厚照高兴,杜若也是觉得与有荣焉。不过杜若来找朱厚照可不是这个原因,他来找朱厚照还是因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批量生产的燧发枪已经完成了。现在一百二十支枪械就存在了京营的仓库里。
马璁虽然从杂造局一路高升到了现在的位置,但是军械杂造局的一直还在他的管理之下,他高升的原因还是因为大明的第一个火器军工厂京营军械所已经筹备建成,现在杂造局和军械所都是属于兵部的管理。现在负责杂造局的依然是马璁,负责军械所的是朱厚照亲自从工部秘密提拔的一名长期负责兵器生产的小吏。而火器的总体负责人还是做了这么多年经验丰富的马璁。
矿石脱硫脱磷的事耗尽了朱厚照最后的耐心,反正现在枪械的制造技术还不可能十分大规模的制造。朱厚照直接开始用木炭来制造火枪的火炮。由驻边的军队将屯垦砍出来的木头烧炭做好了,再运到军械所制造枪械。先从京城开始,工部计划出了近十处要开垦为田地的地方,出产的木炭暂时能供应上军械所的所需。这样暂时还算是两全其美。
一天之中知道了两个好消息,办好了两件大事,朱厚照感觉自己快要飞到天上去了。杜若看他得意的小样儿,忍不住了,直接一口亲了上去。马上张氏派来的大宫女彩明就开始在那里拼命地咳嗽。朱厚照一张脸马上从脸红到了耳根,一把把杜若推开的老远。杜若狠狠的瞪了彩明一眼,彩明确抬头挺胸一副看不见杜若的样子。杜若看看护崽儿母鸡似的彩明,再看一眼恨不得离自己八百里远的朱厚照。杜若颇有几分挫败之感。
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皇庄里正在培育新品种农作物而且还很成功的事就传到各人的耳朵里。那些东南亚小国,以种植水稻为生的还好,这几年的天气很好,粮食都是大丰收,他们还不是很在意这样的事,只拿这个当新鲜事谈。但是往北的朝鲜和日本就迫不及待的上书,请求天/朝上国赐下土豆这种植物的种子。
明朝后期一直都处于一个小冰川期,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短。农作物的收成尤其是北方农作物的收成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受影响的可不单单是大明,从日本到鞑靼,没有一个不受到这种天气的影响。只是鞑靼人是游牧民族,饭不够吃抢就是。日本、朝鲜这样的农业国家就只能苦苦挣扎了。
现在突然听到有这么一种叫土豆的作物,耐寒好吃还高产,两边都快疯了。两边都怕被对方抢了先,也顾不得往国内传信了,赶紧上书求朱厚照赐下这种神物。大明这个老大哥因为开放了海禁有肉吃了,可别让这些小兄弟一个一个的都饿死。
很不巧的事两个国家的上书都是一起到的朱厚照的案边,两份上书写的内容还差不多。朱厚照看自己种的瓜,别人要光明正大的上来摘去,哪里肯干,又想起了两个国家的夙孽一时计上心头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王纪昀的问题,再解释一遍吧。王
纪昀是没有任何的不甘愿的,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放在前头。前文说了她还是对李健威有情的。或许朱厚照对王纪昀的利用,但是绝对谈不上牺牲。什么逼迫自强自立女子嫁给负心汉之类的,这是明朝哟,大家不要用现代的看法带入。(大家表骂我,明朝和现在的女性真的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就像那么刚强的徐贝娘,我写在大家都出力找杜若和朱厚照时,她也不能在大半夜亲自上门找守城门的人,而是交给了周林)而且李健威只能算半个负心汉吧,他也是遍寻不到王纪昀的情况下才和金氏圆房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这样写了的。
第二个,为什么这么对李健威的问题。明朝和朝鲜关系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和谐的。所以辽东其实就算是一个二不管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李健威其实就是一个土包子,是个土太子爷。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顶级交际圈只知道和曾经的纨绔马璁一起胡混,这样的李健威对杜若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很正常。
第三个,朱厚照杜若态度的问题。我这样说吧,李家后代有两个非常着名的人,李如松李成梁父子。我相信看本文的应该有相当比例的明粉,相信明粉对这两个人都不陌生。虽然说他们是有名的明朝抗日将领,但是说明朝亡在他们手上虽然是歪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显然朱厚照和杜若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我还没有写到这里),而朱厚照最开始是把李家当做了几十年后的李家看。当然现在的李家连以后李家一个指尖都比不上的。剧透一句,朱厚照从一开始其实就是想灭了李家的,只是现在还没写到而已。当然像秦汉帝国说的,他即使是渣渣也是很幸福的渣渣。(其实我很好奇这位小天使是位男生咩?)就解释到这里吧。
有话说太长了,小剧场这一章就算了吧。不过大家真的就没有想要看的小剧场吗?还是想看看猪脚们秀恩爱?
☆、第一百二十章弘治十九年
在朱佑樘的时代,大明终于开放了海禁。这件事对日本既有利也有害。海禁开放,朝贡体系慢慢瓦解,一点小东西就能换回一大堆赏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日本再也不能从朝廷这里赚大钱,天皇和幕府不知道为这件事黯然神伤多久。但是商人们却为开放海禁欣喜不已,他们开始慢慢的往明朝迁徙。
在现在,日本已经开始慢慢陷入战国的泥沼。国内枭雄群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朝一开放海禁,就有聪明的日本商人,从朝鲜登岸,带着全幅身家移民到明朝。他们在京城府衙正式登记领取了带着密文的身份证明以后,就在京城定居,学习汉文,慢慢的成为一个汉人。当然,在礼部建造的日本馆里,在他们本国的官员面前,他们来到大明的理由还是经商学习。
朝鲜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在过往的朝贡体系中,朝鲜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在最多的时候,为了获得朝贡得到的赏赐,朝鲜一年要到京城来进贡将近两百次,只要有大小节日,在场的一定会来朝鲜使团的身影。
所以,朝鲜人现在是对明朝是极其的熟悉,在知道明朝允许留学生和商人来大明学习、经商以后,大量的朝鲜人开始涌入明朝。现在在京城已经有整整一条街里住的都是朝鲜人,而且因为朝鲜人十分能打,总是能把人打趴下,京城府衙还专门在这个朝鲜一条街上派人整日整夜看守,防着这些朝鲜人闹出什么事来。
这两个国家的人又互相敌视。日本因为国内战乱,逃出来的身无分文的难民到了朝鲜,为了活下去,侵占了不少朝鲜人的权利,在朝鲜国内已经开始对这些日本人怨声载道了。到了大明,大家现在都是靠做生意赚钱,从明朝购买丝绸瓷器贩回国内谋取利益。很少的一部分会带一些当地特产来到大明贩卖。
日本产白银,他们给出的价格往往就比较高,而朝鲜相比起来,财力就没有那么雄厚。许多商人都更愿意和日本人做生意,这可急坏了朝鲜人。两方因为这样的事多次在京城生出事端。就是贩卖回来的东西,日本也有物廉价美的日本武士刀还能赚一些钱。这又让只能卖些皮毛山珍的朝鲜人嫉妒的不得了。两个国家的人在京城有渐成水火之势。没事还好,有事是一点就着。
作为代表大明利益的人,朱厚照是乐见于这种状况的。他就是要离间朝鲜和日本,再分别与朝鲜交好,慢慢的用文化给日本洗脑,让大明的东北无忧。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好的。现在朱厚照还想给这岌岌可危的关系再插一把刀。让两国再添一些嫌隙。他也不怕朝鲜和日本打起来,毕竟日本还处在战国时代,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朝鲜计较,朝鲜应该也不想卷入日本这团泥沼之中。
略一思量,朱厚照就写下了手谕,传召韩国使团和日本使团一起到京郊的皇庄上进行学习。刘瑾领命宣旨去了。自从朱厚照和杜若的关系曝光了,张氏和朱佑樘对两个人可以说是严防死守,随时随地两个人身边都跟着朱佑樘的人。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看住两个人不让两个人有亲密接触。杜若被打断了几次,生了几回闷气干脆也不经常进宫了。
这两年来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商队突然在今年二月断了联系,杜升也失去了踪迹,现在在北疆的整个商队都停摆了,杜若不得不要想法处理。再加上魏嘉要扩大船队买船之事,印刷局在各省首府设立分局之事,这几天也是忙的脚不沾地。进了宫又看得见吃不着,杜若干脆眼不见为净,不过是在朝会那天进宫应个景,其他时候仍然自己在国公府处理自己的事情。
没有杜若在一旁帮忙,自己还要随时带一个小尾巴,朱厚照也气闷的不得了。尤其是张氏一直没有放弃让自己娶亲的想法,每天不是这家姑娘的画像,就是哪家姑娘的诗作,扰的朱厚照心烦的不得了,有时还会有朱佑樘在一边评头论足,朱厚照更受不了了。没有办法,朱厚照就拉着朱厚炜一起在乾清宫,有了朱厚炜这个大灯泡,张氏总是不还意思再来找朱厚照说什么成亲的事儿的。
作为一个大吃货,朱厚炜在朱厚照面前充分的表现了作为一个吃货的自觉。朱厚照这里,张氏送的点心,杜若送的小吃,还有各国进贡的新鲜物食,都被朱厚炜一扫而光。看的朱厚照是瞠目结舌,就怕他积了食,不让他多吃。让他学着处理政务,批改奏折,他倒好直接在案上睡着了。朱厚照还想着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呢,这会子看他这样也是愁得很。
让朱厚炜学着点,朱厚炜一句:“天塌下来,有哥哥顶着呢。”几乎把朱厚照气个半死,朱厚照又不可能告诉他,我就要和杜若双宿双栖了,以后这个偌大的帝国就要担在你的肩上了。他也只能自己郁闷,看着小胖子在一边愉快的享受口腹之欲。
听自己派出去的人讲了乾清宫中的事,朱佑樘笑得将自己喝的茶水都喷出来了。大笑之余,又觉得寂寥,一个光想着甩手不做,一个尚是懵懂孩童,到底是怎么办自己还要想办法。他还是更加属意朱厚照的,从这两年看来,朱厚照无疑是成功的。不过是这么短短的时间,京城就已经大变样了。再对比只知道吃和练武的朱厚炜,更衬得朱厚照的贤明。就是和杜若这件事实在不成样子,朱佑樘想自己还是要想些办法才好。
朝鲜使团和日本使团从京郊回来,喜不自胜。玉米,红薯还好,那个土豆着实讨两国使团的喜欢。耐寒,又对土地和种植水平要求不高,还高产,再没有更好的选择了。第二日,朱厚照就写下了诏书,各赐朝鲜和日本土豆一大篓子,让他们拿去做种。使团又递上谢恩折子,纷纷准备将这筐好不容易得来的土豆送回国去。
将土豆送回去容易,可是这分量实在是拿不出手。他们又不敢打皇庄的主意,皇庄里戒备之森严是他们亲眼看见的。于是在朱厚照派出去的人的挑拨下,日本一方决定先动手,假装成强盗将朝鲜一方派回去送货物的商队给抢了。朱厚照的本意可不是单单一起抢劫案,于是埋在日本使团里的探子又将这个消息卖给了朝鲜使团。
这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了,朝鲜使团气不过,在日本使团还没有动手的时候自己就冲到了日本使团驻扎的地方大闹了一通,一言不合就开始又砸又抢。五城兵马司和京城府衙的人一直等到他们闹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冲出来维持秩序,将两国的人都抓进了大牢。
等案子判下来,谁都有错,且都是人证物证俱在,不过是训斥一番、勒令赔偿就把他们放出来了。等大家回了自己的地方,不仅仅是日本使团处暂存的货物已经被哄抢一空,就连朝鲜使团处也被锦衣卫扮的日本人给抢的差不多了。面对一院子痛哭流涕谢罪的随从,两方都把对方恨到了骨子里。摩拳擦掌就要准备把对方收拾了,朱厚照听了哈哈大笑,只有朱厚炜什么也不懂,像是被自己疯了的哥哥吓傻了似的。
看笑话是看笑话,可不能让他们真的在京城打起来。朱厚照下旨赏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说了俩方都有错,就此一笔揭过谁都不能闹。他们碍着朱厚照的旨意不敢大闹,但是却默默和对方较上了劲。
杜若一听这件事就知道一定是朱厚照的鬼主意,否则那些官老爷们可没有这么小的度量和这么两个小国较量。不过也实在解气,毕竟不是自己人,大家各位其主,谁的后手也不干净。他们只打量着大明不注重辽东,不知道在辽东假装是土匪抢劫犯边的是他们朝鲜,也不知道海上这两年慢慢多起来的海盗里面多是这些表面正经的日本商人。
等杜若进了宫,朱厚照在杜若面前说这些事,简直没把自己笑抽抽了。杜若看他笑得高兴,自己也跟着乐了一场,放松一下自己这几天紧张的不得了的神经。杜若这次来乾清宫也不是来找朱厚照说笑的,也是有正经事。
“我还是要找你写一封国书,明日朝西北去的人就要出发了。”这可不是小事。杜升他们说是安国公府的商队,其实也是在为朝廷做事。里面不仅仅是商队的成员,甚至还有张越军营里的人和礼部的官员。这么一大群两百来号人遇难了还好,都是国家的英雄。但是要是落在有心人手里,有人把他们在做的事,已经得到的成果透露出去,这就不是小事了。锦衣卫,礼部和兵部的人组成的使团已经准备好了,是死是活一定要有个结果才行。
“我早就写好了,已经给礼部了,你放心就好。”这的确是一件大事,他们不仅掌握着杜若要他们勘探的矿产资源,还拿着西北的地形图,鞑靼人内部和大明交好的人的书信,还有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结识的达官贵人的信物。这些东西只要有一样东西爆出来都是震动西北的大事,是万万不能泄露出去的。“这一次你手下去的,还是你前几年网罗的那些人?”
作者有话要说: 天好热呀,还好有萌萌哒的空调君
这里是热热夏天的清凉番外
朱厚照:天气好热呀,受不了啦,脱衣服脱衣服。(瞬间小黄鸡,变成了萌萌哒的小白鸡),人家的肌肉肉,坐办公室什么哒,太讨厌啦。人家都成了白斩鸡啦。,〒▽〒
杜若(流口水):白斩鸡什么的,浇上蘸水,最适宜夏日食用啦。~\\(≧▽≦)/~啦啦啦,来来来,让我扑倒。
朱厚照(坚决推开):嘤嘤,不要。逛店又扫黄了,不能有脖子以下的接触哒。呀呀呀,不要!不要!要锁新章哒,要锁文哒,要封号哒,,坚决不能有!坚决不能!
杜若:看得到吃不到什么哒,好讨厌呀,嘤嘤嘤。╥﹏╥
朱佑樘:你们在干什么!!!赤身裸体的!!!居!然!赤!身!裸!体!你们难道不造在严打吗!!!来人,把杜若扔出去。
杜若bui……飞出去啦:明明不是我的错,嘤嘤嘤。我一定会回来的!!!
朱厚照:弱弱的说一句,爹爹,为什么李健威和王纪昀可以有。
朱佑樘:额,这个,你还是问那个可恶的蠢萌大笨蛋吧,(〃>皿<=
萌萌哒的作者君:呀呀呀,因为我乐意呀,你来咬我呀,你来咬我呀。~(~ ̄▽ ̄)~
朱厚照(⊙﹏⊙)b,朱佑樘(╯д)╯(˙3˙)
萌萌哒的作者君:啊,不要啊,我也会回来哒。
傲娇的小天使们:等你能回来了再说吧。(__) 嘻嘻……
☆、第一百二十一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可靠的人,杜意德是留下了一些人,但是这些人只是精通武艺,打仗保护自己还行,论到忠心也尚可,要是谈到经济学问那就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了。杜若没有办法,自己想了一个主意,在那些遭了灾的地方选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童,自己花钱教导,使劲的洗了洗脑,培养了不少人,现在看也还是可靠。这几年杜若都有意识要将这些人培养出来,好多事情都放手让他们做,锻炼锻炼。
只是这件事却不适合用来练手,杜若可不放心让他们折腾。“不是,还是杜任他们这些老手,此行十分凶险,还是他们来我比较放心。”杜若培养的这些人现在一共有四批,第一批是用人字旁取名的,也是最大的,现在是安国公府里的中坚力量。后面就分别是草旁,虫旁和木旁三批人。
看杜若想的妥帖,杜若也点点头,说道:“要是实在没有办法,就准备把潜到鞑靼的那些人都给召回来吧。到底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否则我们也是良心不安的。”这些人都是朱厚照亲手选出来,训练有素的间谍人员,很多都是前程似锦的军官,要是就这么折损了,实在令人伤心。
“已经放出信去了,只要是真的被鞑靼截住了,马上就开始撤退。只希望来得及,毕竟已经失踪了好几个月了。”杜若也是心焦不已,这么一件事把朱厚照和杜若在西北的整个布置都打乱了。现在只希望这件事能安安稳稳的过去,否则西北边境不稳,恐怕又是一场战事。一打仗有些事就身不由己了,到时候波及的恐怕就不只是西北了,整个改良的全盘计划恐怕都要有调整。
“实在不行,只能我自己去一趟西北了。”杜若还记得甘肃大片大片的戈壁滩,还有藏着自己这辈子最大伤痛的家族墓地。杜意德和江氏已经在那里沉睡了十多年了,自己就去看了他们一次,说起来也是实在不孝。“正好我也好几年没有回去过了,族里的事儿也可以处理处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家族中虽然没有亲近的族人,但是到底也是一个大家族。借着杜若的名声也做了不少坏事。
听杜若说他要去西北,朱厚照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你要去西北,那可不行,你忘了往年的事儿了?”杜若一共去过两次兰州,一次是年幼时和杜意德他们一起回家扫祭,结果杜意德和江氏就这么沉睡在了那片土地之下,一次是弘治十一年杜若回乡扫墓,结果遇着小股鞑靼兵袭城,杜若狂奔几十里才回到了兰州,没有性命之忧。两次遭遇,朱厚照想起来就后怕。
有人这么担心自己,杜若再累也是高兴的。“现在不比往年了,鞑靼和火筛越来越弱,我也长大了。出去必然是有人陪着,难道还能在这样安全的时候送了命不成。”他这话一说,朱厚照忙把他的嘴捂住了,皱眉道:“这么不吉利的话你可不要乱说。”
将朱厚照的手拿下来握着,杜若笑道:“你什么时候也这么神神叨叨的了,放心吧,我自己注意着就是。”看杜若嘻嘻哈哈的样子,朱厚照嗔怪道:“我这不过是担心你罢了,只要你平安,便是在不靠谱的事我也愿意做。”其实重生后的朱厚照内心还是有一些对这些事的敬畏之情的,只是不浓罢了,现在只是被怕失去杜若的恐惧给激发出来了。
“不怕,不怕,看我来手撕鬼子。”说着,就摆着马步,做出了撕扯状。朱厚照又是担心他,又是乐的慌,急了干脆一巴掌打到了杜若的头上。杜若看他终于好了些了,摸着头自己笑了一会。
这件事朱佑樘也有所耳闻,杜若正要出宫去,被朱佑樘派蒋琮叫去了未央宫。朱佑樘好歹把身体养回来了,现在也不用人搀着走路,看见杜若来了,还高兴地自己煮了一壶茶,给杜若也倒了一杯。“西北之事真的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朱佑樘这个上皇也是真的不管事了,好多的事他也不明白。
茶是好茶,陈年的步日茶醇美非常。轻轻地啜了一口,杜若解释道:“到还不是火烧眉毛的时候。只是他们手里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要是泄露出去,我们好多的布置计谋都要功亏一篑。他们也不一定是被鞑靼人抓住了,或许因为天气异常或是其他什么事滞留了也是可能的。”在朱佑樘面前,杜若总是要把事情往轻里说,要他担心就不好了。
再给自己斟一杯茶,朱佑樘算是放下心来,看了看杜若,叹气试探道:“小若,子嗣这件事上真的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说到底,他们之间最大的阻力还是子嗣问题,要是有了子嗣,便可以有千个万个理由可以不立皇后不要嫔妃。朱佑樘还是想要留住朱厚照才好,现在他的要求已经直接降到要一个孩子这么简单。
长辈已经退到了这个地步,要是常人早就答应了。但是他们都不是杜若,他们都没有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的朱厚照,只属于杜若的朱厚照。在爱情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是盲目而充满独占欲的,一想到这世界上还会有另外一个人会流着朱厚照的血,杜若就觉得自己已经受不了。“要是母亲一直没有孩子,那么爹爹会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吗?”
往事犹如逝水,一去不复返。朱佑樘已经开始慢慢记不清当年的事了,他还有些印象的就是清宁宫里永远也少不了的美人和成堆的让自己选秀的折子。要是当年弱弱的朱厚照真的没有养活呢,要是两个孩子真的死于天花,他还会像现在一样和张氏一生一世一双人吗。答案会是怎么样,朱佑樘自己也不确定了。
“要是说什么时局不一样的,我知道你是不服的。要是说不会的确是有些虚伪了,只是回首前半生我是一点也不后悔的。”不后悔容忍张氏的小脾气,不后悔耐心等待朱厚照的到来,不后悔扛住了周氏和朝廷的压力,两个人的世界依然是两个人,朱佑樘自觉很幸福。“我想我知道你的答案了,你回去吧,你也忙。”
辞了朱佑樘回家来,杜若就看见克里木正要出门,忙招呼道:“你这大包小包这么晚了是要打哪里去?”克里木看杜若回来了,也迎上来,欢快的答道:“我在这里遇见了几个罗刹国的商人,约好了要做一笔生意,要给他们看我的货物。”杜若这时知道应该是那几个鞑靼商人了,怕克里木受骗,忙问道:“你可知道那些罗刹国人的底细?”
一下子就窜到了马车的顶上,克里木朗声笑道:“我知道,鞑靼人嘛。”话还没说完,马车就已经出发了,克里木的声音也随着马车越来越轻,直到消散。杜若也是对这个人的精力很是敬佩,见他没被骗也乐得让他去。
见国公爷回来了杜林也迎上来,笑道:“这个小伙子也是不错的,我看着好几家都想将女儿许给他。”他口中的好几家自然是杜若家中效力的几家人了,他们都把克里木当成了杜若手下的人。看小伙子虽然是异族人,却生的甚好,还知书识礼,手里握着这么大的产业,当然是女婿的好人选。
“结亲?他们也想得出来,现在他的身份便是寻常官宦人家也是配得的,这些人也忒想的出来。”克里木现在掌握着哈密的大半运输线,在其他几个新开的互市地点也很有作为。他又帮朝廷做了不少事,熬到四十来岁也少不了封号。无论现在的财力,还是以后的发展前途,自己家里的这些人可配不上他。
“我已经回了他们了,让他们都别瞎想。这位公子是客,可不能打搅他。”杜林做事杜若还是放心的。杜若看他已经传下话去了,想了想说道:“前些天我看他们也太不像话了些,现在又开始打客人的主意了,我看的确这国公府是该好好管管了。”他这话说的和缓,杜林却从里面听出了寒意。他也不敢说话,只噤声侍奉杜若,杜若看了一眼过道上站着的小厮们,哼一声进去了。
这就是一向的规律了,杜若父母刚刚逝世时侯府里面人口少、事情简单,大家还都能一心的做事。当杜若一下比一下高升,手下的产业一个比一个赚钱时,有些人的嘴脸就露出来了。杜若到底不是古人,即使有满身的心眼子,也防不了所有人。现在的国公府面上看着还是很整肃的,下面却是按暗流涌动,杜若总想着要使劲来一下才好,就是一直不得空,现在只好让他们再逍遥几天。
这里是一个边陲的小镇,曾经因为鞑靼人的入侵一度荒废,最近和平了好几年,因为是几个互市地点要道的必经之路,这几年忽然间就繁华起来。如今人来人往,各式客栈酒店林立。到大街上瞧瞧,满面风霜的商人,披坚执锐的将士还有亚麻色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异族人,什么样的都有。
杜升已经困在这里第三天了,今天早上才从窗外的人的嘴里偷听到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摸摸自己身上穿的上好的丝绸衣服,他已经猜到了掳了自己的人到底是谁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个小逝水,不是猪脚不聪明,是人家太笨了嘛,干嘛揭穿人家,嘤嘤嘤。~~o(_)o ~~
至于更新勤快这件事,我能说是因为我想开新文吗,呀呀呀,好不好意思呢。开玩笑啦,主要是在家没有什么事,更新就能保证。要不是爪机严重降低了我爪子打字的速度,其实我是想三更来着,捂脸o(////▽////)q
☆、第一百二十二章弘治十九年
叹了一口气,杜升从床榻上爬起来,伏在墙上隐约能听见悠远的驼铃声和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声音。正在那里还想多听些时,门一下子就被人从外面打开了,走进一个穿着白色薄衫器宇轩昂的男子来。他手里拿着一个托盘,上面有碗筷并一个青花白瓷的钵盂,另一手还在扶着门框,看见杜升像个小老鼠似的蜷在墙角,笑道:“多年不见,怎么霁华也开始听起墙角来了。”霁华是杜升的字,想不到他还叫自己的字,一时真是思绪满怀。
整理整理衣裳,杜升站了起来,默默的坐在了一旁,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一看居然是在北方难得一见的明前新茶,心里更加郁闷,又把杯子放下了。来人将东西端进来,示意后面的人将门锁好,直接把东西放到了杜升面前的桌案上。把盖子打开一看,是熬的浓浓的鸡汤,那人还亲自给杜升舀了一碗出来。
也不去接他手里的汤碗,杜升虚弱的笑道:“什么时候王爷也开始伺候别人了,我怎么不知道。”原来来人居然是宁王朱辰濠,只见他也不恼,将手上的鸡汤放在杜升的面前,放上汤匙,自己对着杜升坐着叹道:“多年不见,你怎么过成了这个样子?你原来不是最爱这茶吗,怎么想在也不喜欢了?”
听他这样说,杜升嘲笑道:“离了王爷,我不过是芥藓之人,怎么配得起这样的贡茶。”他还破罐子破摔的拿起汤匙来尝了一口鸡汤,假做市井之人的口气笑道:“这样的鸡汤我也是很久没有喝到过了,还要谢谢王爷才是。让我这个三个月不食肉味的贫寒之人,也尝到了这样鲜美的鸡汤。”
原来朱辰濠只是想取笑他,那里想他这样的自轻自贱,急着解释道:“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为何又要来这样气我。”听了他的话,杜升把汤匙摔到碗里,气笑了。“我是否自轻自贱王爷是最知道的,怎么现在说我气王爷来了,草民可担不起这样的罪责。”
看他情绪激动成这个样子,被刮的干干净净的小脸气的煞白,心疼朱辰濠又安静下来,轻声劝道:“过去是你有错,我也有错。我们好不容易再见面,你又何必这样。”这样杜升就更生气了,厉声说道:“好不容易再见面,你还好意思说。我们为什么见面你心里最清楚。难道你还要我和其他人一样对你唯唯诺诺,讨好你这个宁王吗?”
朱辰濠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现在囚禁杜升的手段的确不太光彩,只好自嘲道:“我知道你是一个最有心性的人,我也不逼你,等事情完结了,我们一起回江西去吧。”他又摸了摸茶壶,茶已经冷了,又说道:“你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就算气我也不该和自己的身体斗气。先把鸡汤喝了,待会儿缓过来了再喝些粥。这茶冷了,我让人给你换一壶。”
说完提起茶壶就要走,被杜升一把抓住。“我的那些人在哪里,你到底想要做什么,难道你不知道皇上对藩王这几年越来越猜疑了吗?”整个皇室宗族有好几万人,人人都要领俸禄吃皇粮,朱厚照当然有不满,这几年对这些宗族贵胄们是一年严过一年。杜升虽然面上不想在理朱辰濠,但是还是有意识的在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对大体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漆黑的眼眸又燃起了希冀,但是沉默了半晌,朱辰濠只是干巴巴的憋出一句话来。“你不用管这些,我自己知道。”又把杜升的手扒下去,自己关门出去了。只剩下杜升在里面生闷气,越想越想不过来,干脆将一罐子鸡汤都打了。外面的听见里面的声响,就有两个美貌的小厮就来将东西都收拾干净了,又端上一一罐子汤来。
暂时是逃脱无望了,杜升气喘吁吁的坐下来,只觉得几天没有进食的身体是手软脚软。想了想,觉得一切未必没有回环的余地,自己还需要想法子还好。再看看自己面前的鸡汤,即使不想吃朱辰濠的汤,也只能自己拿碗来盛上一碗,自己咬牙喝下。
自己喝完了躺在那里,刚才的那两个小厮又进来将东西都收拾了,换上一瓶子新鲜的鲜花来设在一旁的柜子上,又提进一壶新茶来放在桌上。等两个小厮锁门出去了,杜升忙趴在门上想要偷听些东西,却听见一个小厮压低了声音轻佻地说:“这便是王爷念念不忘的那个霁华了吧?前些日子还没看出来,刮了胡子还真正是一个绝代佳人,就是皮肤太糙了些。”紧接着就是另一个小厮也笑道:“看王爷爱他爱的跟什么似的,不知道下不下的下狠手。”
杜升还要细听,两个人却已经走远了,杜升只好一个人又回到床上坐着。看窗格间透露出来的阳光,应该是正午时候,细想想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着。无聊间看朱辰濠为自己准备了许多书,一翻开都是些花间元人这样的淫词艳曲,更觉得气闷,干脆一觉睡去。
朱辰濠别过了杜升自己提着茶壶出来,到了院子里就看见自己手下一个极得力的人名叫杨晃的人在那里等着,一看朱辰濠出来了,杨晃连忙迎上来。他就要接过朱辰濠手上的茶壶,朱辰濠摇摇头拒绝了。杨晃看朱辰濠坚持,只好放弃,又禀道:“老爷,那些人都已经运到这里了。按照王爷的吩咐,在匪寨也用准备好的尸体将鞑靼人的衣服换好了。其他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
两个人一起走到了厨房门口,将茶壶交给了侍女,又吩咐她待会儿给杜升换一壶茶,又和杨晃一起出来了。“京城里有消息吗?”杨晃忙答道:“有飞鸽传来消息,安国公和礼部、兵部的人已经到大同这边来了,另外那个克里木已经下了江南,怕今年应该是不回来了。”朱辰濠听了点点头,又问道:“那些人都招了吗?”
“没有,除了下面几个伺候的人,无论是朝廷的人还是安国公府的人都是硬嘴巴,就是不说。”他们当然不可能以宁王的名义来让他们招供,而是扮成了鞑靼人让他们招,结果全部铩羽而归,无论是威逼利诱就是不说。“老爷,要不要把那些个刑罚都往他们身上……”说着还比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想了一想,朱辰濠还是制止杨晃道:“他们也还算是一条汉子,就别难为他们了,探听探听消息,该放的就放了吧,只是一点不要泄露了我们的情况,只往鞑靼身上引。”当年组建这么一只商队,朱厚照他们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选择出来的这些人都以一片忠心为国的人。现在在被敌方俘虏的情况下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连朱辰濠也十分的赞颂。
这么多人,要是一直藏匿朱辰濠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只有两条路,要么杀要么放。本来朱辰濠是想要杀人灭口的。可是看杜升这样的态度,要是杀了他们,杜升一定会恨自己,而且这些人的确是让自己叹服,朱辰濠就改了主意,想要把他们放了。但是杨晃却很担心,想要劝朱辰濠道:“老爷,此事要是泄露出去非同小可,这些人可不能放出去。”
此事不必再议,明日就收拾东西。这件事要是办妥了,我们就回江西去。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东西,恩,你干脆这样,直接装作看不懂汉文,在他们面前把书信那些都给烧了,只留下那些地形图,让他们放心。”其实这一批人最开始不是朱辰濠抓住的,他们遇着了暴风雪滞留在了草原上,粮绝水断几乎冻死,丢了马丢了骆驼,走了四五个月到了明朝边境,后来又被小股流匪给抓住了。这股流匪要带了这些人到互市上卖掉,正好遇见了意外得到消息来找杜升的朱辰濠。
本来朱辰濠是想放过他们的,但是在这批人中,朱辰濠的人一眼就认出来这些人里面有朝廷命官。朱辰濠是这样的身份,如今出现在这里,便是不便露面了。后来又发现了他们被搜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商队这么简单,朱辰濠干脆让随从扮作了鞑靼人将他们又截了过来。结果发现果然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
朱辰濠虽然暗地里和鞑靼人有勾结,贩卖私盐走私茶叶铁器,但是也不代表他愿意将大明在鞑靼的势力连根拔起。于是才有了前面一幕。想着自己看到的那些东西,朱辰濠又笑道:“如今倒好了,这一次不仅进了几十万银子,又有意外收获,这一趟倒是不虚此行。”杨晃虽然不同意,但是王爷有令又不得不执行,只好告辞而去。
这边朱辰濠已经带人趁着第一场雪还没有下下来,带着杜升回了江西。而商队的其他人也在朱辰濠在边关的关系运作下,很凑巧的被驻边卫所的一小队人给救了出来,等他们恢复过来后正好遇见了来到哈密的杜若。
一队人已经饿得瘦骨嶙峋,养了一个来月好不容易养回来了些,但是还是很憔悴。他们都住在安国府在哈密的客栈里养着,杜若不便在这中人多眼杂的地方见他们,就借住在了克里木家,在克里木家给自己准备的独门独户的小院见了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这里的朱辰濠形象纯属本人杜撰,现在他还不是想要谋反的。现在他只是有一些小动作而已,谋反的话还会有一会儿折腾。为什么要写杜升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大家就清楚了吧。天热的时候,一碗自制的薄荷冰真是萌萌哒。~(≧▽≦)/~啦啦啦
☆、第一百二十三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长途奔袭生生将三四个月的路程压缩到了两个来月,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现在正是九月,杜若却早早的披上了较厚的秋天的衣服,整个人都可见的瘦了一圈。但是他还是逞强见了最后活着回来的这四五十号人。当时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去的是一个大商队,一共是二百来号人口,无数的骆驼马匹。他们去年六月出发,一直都陆陆续续有书信送回来报平安,可是到了十一月所有的消息都断了。
当时留守的的人并没有感到奇怪,毕竟已经到了冬天,无论是因为天气原因还是因为走的实在太远了,一时断了音信都是正常的。但是一直到了二月,整整过了四个月,一点音信也无,就有人开始怀疑他们是遇着事了。刚开始是到处向过往商队打听消息,都说没有见过一个这样的商队。又听说最近鞑靼人有异动,于是所有人都急了。
就这样一边明察暗访,一边朝京里传信,这件事就慢慢的惊动了不知道多少人,就连杜若都赶到了哈密,就是要来找寻一个结果。这几年不仅仅是在海运上大明有所突破,因为北边互市的开放,北边的边境贸易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越过崇山峻岭,跨过戈壁沙漠,来到这些互市开放的城市进行贸易,其中就有不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的人。
这世界上大明有三样东西最招人爱,茶叶、瓷器、丝绸。作为陆路的丝绸之路运瓷器想来是不现实的,在宋元时期,因为丝绸技术的外泄和西北气候的巨变,丝绸之路慢慢的就没落了。但是现在,大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丝绸和茶叶的价格开始慢慢的下降,互市的开放又刺激了贸易的进行,于是那些原来抛弃了这条路的人现在又都回来了。
丝绸之路的重新走通极大的方便了杜升工作的进行,平日里或是半月一信或是一月一信,至多没有超过两个月的,所以才惊动了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有料到既然会遇到这么大的大雪。西北气候的巨变不仅仅是变冷,也是越来越干燥。像这样的大雪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这样突然来袭,真的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断水断粮,借住在人家废弃的小屋里,最后杀马杀骆驼才熬过了一个月。没有货物,商队只好带着仅剩的一些银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祸不单行,因为大雪过后好多东西都埋在了雪下,他们又找错了路,一直走了四五个月才不容易的找回了原路。因为是在鞑靼人的地方,他们不敢传信回来,他们身上的银两这时候已经不多了,只好暂时想找一个地方歇歇脚。可惜他们又遇见了一股汉人流匪。
他们说的这样的曲折离奇,杜若身边旁听的礼部和兵部的人简直听呆了。他们都是经过科举上来的天之骄子,何曾听见过这样的冒险故事,听得一惊一乍简直像乡巴佬进京一般。倒是杜若听到后面觉得很不舒服,直觉这里不是这么简单。不过现在其他人都在,杜若不能直接追问,只能暂时忍耐。几个人一直讲一直讲,将这一路的风土人情,一队人经历的艰难险阻都讲了出来,到了天色将晚要吃晚饭了才堪堪结束。
大家听得意犹未尽,但是已经不早了,只好让他们回去了。这可是为国尽忠的英雄,大家就要商议要给什么赏赐,怎么写奏折,杜若却一个人以身体不适的理由躲了出来。游二已经在旁边屋子里等着他,他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游二解答。
一个大商队两百来号人,在被暴风雪围困时杀了有异心的十来个人病死了十来个人,回程途中又因为各种原因死了四五十个人,因为流匪又死了不少人,最后在鞑靼人的贼窝里又杀了不少人,最后就剩下了这么四五十个人。前面杜若听起来还是不错的,怎么最后在鞑靼人那里,鞑靼人像是会读心术似的,杀的都是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杜若走了两个多月,京城里却早早的下起了第一场雪。乐呵呵的朱厚炜一大早就带着陆良公公去给妹妹堆雪人去了,朱厚照也无甚大事,就在那里烤着炉子想着杜若。又想着他会不会冷的慌,又想着西北没有好吃的他会不会瘦了。正在那里神游万里,恨不得跟杜若一起去了的时候,就看见艾草气呼呼的进来了,后面跟着垂头丧气的朱厚炜。
看两个人闹了矛盾的样子,朱厚照忙把艾草拉过来,问道:“你二哥又怎么惹你了,你这小嘴翘起来都能挂好几只油壶了。”他本来是想要打趣艾草,倒没想到真的把她惹哭了,艾草扑在朱厚照的怀里就开始呜呜咽咽的哭起来。朱厚照正要问到底怎么了,陆良忙上前解释道:“王爷打雪仗,不小心把公主的花盆全给摔下来了。”
一听陆良的话,朱厚照知道朱厚炜又干坏事了,只好不停安慰艾草道:“没事的,没事的,待会儿哥哥替你教训你二哥。好了,不哭了,不哭了。”艾草还是不停的哭,朱厚炜犹犹豫豫的上来给艾草道歉道:“小妹妹,我错了,我陪你在种花好不好。”看艾草还在哭,朱厚炜牙一咬,承诺道:“我把大哥给的那些东西都给你好不好,真的对不起。”
艾草这才回过头,含着泪说了一句:“我才不稀罕你的东西。”朱厚照知道艾草不是这么小气的人,今天这样肯定不是打碎花盆这么简单的事。陆良看见朱厚照疑惑的眼神又不好意思的说道:“王爷不仅是把花盆打碎了,还差一点把那几株小松树给压折了。”
这下子朱厚照明白,忙安慰艾草道:“没事,没事,这不是没事吗,乖乖,不哭了。”朱佑樘的身体被毒素给彻底的腐蚀了,几度就差点薨逝。朱厚照还能忍住悲伤一边照顾家中几个大的小的一边讲国事处理好。但是朱厚炜和艾草还小,除了已经很陌生的周氏以外,他们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身边人生命的流逝。朱厚炜解决压力的办法就是拼命地习字学习,他想着自己只要听话了,爹爹就不会气的离自己而去。
朱厚炜还好还知道能够自我调节,一向十分早熟的艾草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只知道躲在被窝里哭。朱厚照想了好多办法都不中用,后来想到艾草喜欢树木,就想了这个法子,带着艾草栽了这么六棵松树,分别代表了家里面的六个人。朱厚照骗她说只要这些树不死,咱们家里面的几个人就不会死。艾草这才缓过来,只是天天去看那几棵树,就怕他们长虫子了,枯萎了。
现在艾草大了些,当然知道这些树不可能真的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死,但是这些树在艾草心目中还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象征,每一天都一定要看一眼才放心。现在朱厚炜为了打闹要把这些还小的小树压死了,艾草不委屈才怪。艾草原来越想越委屈,现在被朱厚照安慰了很久才慢慢好起来,但是到底还是对和朱厚炜心有怨言,又给了朱厚炜好几个白眼,只看得朱厚炜不好意思的直牵衣角。
反正闲来无事,朱厚照干脆带两个小的到未央宫吃饭去了。一路走来正好遇见要上各宫屋顶扫雪的宫人回避在墙角处。朱厚照才想起来有些宫殿已经关闭了两年了,又问随侍的刘伟道:“前几日说要打扫宫室。,事情可完了?”
他一说刘伟就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忙答道:“前几日就领了东西开始洒扫了,想来这几日该是完事了。”朱厚照又问这宫里没人,要是有大雪可禁得住。刘伟又忙说道:“皇上不用担心,正是没有人才不会有事。前些年宫里主子少,也有为了几个钱故意扒了瓦挠了窗的。现在这些只留下了看守的人,倒是更便宜了。”朱厚照听了连连点头,朱厚炜和艾草在后面似懂非懂。
朱厚照欢欢喜喜的吃饭,杜若却只能在这里见游二,面前不过摆着一碗羊肉汤和两块小小巧巧的馕饼。杜若不想吃这样油腻的东西,但是到底是做客,现在后面要管这么多人的饭也懒得再去要粥了,只好用勺子将上面的浮油给给撇了,只喝下面的汤。
游二的人生并不是单单从商队开始的,他在杜意德还在时就在大管家杜林手下打下手,主管店铺收租经营的事。他也是一个老江湖了。杜升是管理商队的大局,游二却是管理商队的具体的经营事宜,他接触的人何其的多,怎么会看不出问题来。
“你说他们当着你们的面把所有的东西都烧了?”杜若最不解的就是这一段,按说这么一队人,最后将大东西重东西都丢了,只剩下这些重要的书信地图手记。他们还被流匪抓住将银子都被抢完了,鞑靼人将他们又掳走了怎么会把这些信都找回去,还居然因为认不得汉字,恼羞成怒直接将这些书信给烧掉。结合后面莫名其妙的迁徙和突然被解救,这件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是烧了,所以小人才觉得不对。他们虽然是鞑靼人的打扮,但是面相却比鞑靼人文弱。还有夜里我起来解手曾经不经意远远听到过他们说汉话,听口音,小的猜测应该南方人。”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应该是,那个,小逝水,是我的错啦,这样不好意思的语气。,人家不想这样哒。天凉了,鞑靼被灭了这种事。额,不会出现的。本人是很反对战争的,这种事应该不会出现。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会打仗。
☆、第一百二十四章弘治十九年
“江南人!”杜若手中的碗摇晃了一下,差一点要泼到自己的衣服上。要是北方口音,还可以说是带着汉人血统的鞑靼人,可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南方口音的人,让局面变得越发诡谲起来。一个南方口音的人,甚至是一对南方口音的人,他们扮成了鞑靼人,将商队从流匪手中抢来。他们不仅对商队的人进行了逼供,还假装看不懂汉文将最重要的证据给烧掉。而且最后很可能也是他们有意把这些人都给放掉。
这些人到底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些人又都是谁?一切都是未解之谜。游二想了想又说道:“小的觉的就是他们杀的人也不对。”杜若倒是知道他们被这些人杀了二十来个人,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番情况。“怎么,你快说!”
“那些人将小人们分别带出去审理,小人们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人已经招了。小人看被杀的这些人多是平时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几天被逼供是也露出了不少蛛丝马迹。小的,……大胆子猜一下,被杀的这些人都是已经招了的人。”事已至此,已经越来越不简单。杜若可不知道朱辰濠居然敢大着胆子用替身代替自己,自己却往西北而来。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杜若也只能自己猜测。难道是南方有人和鞑靼人勾结?可是这也不对,中间相差实在太远,而且就算他们勾结,为什么要做这样没头没尾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杜若庆幸自己来了,否则按照这些人的做法,岂不是就这么瞒下去了。“你先来信报平安时怎么不写明白!”
“国公爷息怒,这不是小的不写进来。实在是大家都不容易,这么拼死拼活好歹活着回来了。小人只求国公爷看在咱们都没有招的情况下,放小的们一把。小人只好等着国公爷来,与国公爷亲说。”游二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这些幸存人的确是有骨气,在异族人面前打死不招,但是这不代表他们还会因为游二忽然听到的甚至可能是误听这一下子,将自己整个人都陷进去。在敌人面前带着傲骨和和叛乱不轨者有接触实在是两件事情。
这么将就过去,那么大家都是班固一样的英雄。可要是将这件事抖落出来,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到时候是生是死谁都不知道。游二不想去试大家的反应,到时候有人反对的话,无论反对的人是什么下场,他都于心有愧。他干脆把这件事瞒下来,偷偷告诉杜若,请求杜若不要牵连他的这些兄弟。
他这样做杜若还能理解,且到底不关这些人的事,杜若也没想拿他们怎么样。只是这个事还是一定要查个明白,说不定就要牵扯出一个天大的案子来。杜若又听游二细细的将一路上的事讲一遍来,实在支撑不住才让人将游二带了下去。又听说前面已经出过饭了,忙让锦衣卫的人去看住商队里逃出来的这些人。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杜若才能躺下来稍微细歇息一下。伺候的小厮看他皱着眉头知道他是不舒服,忙让侍女过来给他捶腿,又亲自去厨房要了一碗白粥来,一定要杜若喝下才罢。杜若躺了一会儿,挣扎着起来洗了澡才安安稳稳的躺下了。只是身子躺下了,脑子却一直转着,一直在想这件事情。
现在这里人多口杂,既然游二将这件事瞒下去了,杜若也接着瞒着他们,自己派人抓紧了探查。只是忙来忙去实在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鞑靼人没有异动,哈密一代也没有非同寻常的江南人的身影,这件事情似乎就是游二自己听错了,或许就是一件简单的劫案被游二想复杂了。但是自觉告诉杜若,这件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这也不怪杜若神经太敏感了,实在是现实状况由不得杜若不朝坏的地方想。不仅是对于吏治的改革,还有对于皇族宗室的寸步不让,宦官权力的进一步萎缩,在大明蒸蒸日上的背景下,是中央集权的慢慢弱化,和既得利益的进一步转移。在经历过一次暴力镇压以后,原来那些对于改革质疑的声音的确越乱越弱,但是他们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将在平静的水面下正在酝酿更加巨大的浪潮。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人心怀不轨想要步朱晖的后尘。比如现在还是为了避嫌没有儿子的朱佑杬和英国公这些人,朱厚照都进行了重点监视。杜若也和朱厚照讨论过这个问题,杜若当时就警告过他,想让他用更加暴力更加专制的方式解决,毕竟他们要的只是暂时的进步,又不是要保证明朝长长久久的统治。但是朱厚照否定了杜若的想法,暴力、专制毕竟不是长久的处理之道,而且朱厚照相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时间后,眼前可见的利益会让这些人放弃原来的想法。
这是就可以看见朱厚照和杜若处世态度的不同。杜若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除了有关朱厚照的事以外,他都精确的计算着产出比,永远追求的是极致的利益。但是朱厚照的成长经历告诉他,治国并不是单单做一笔生意这么简单,它更像是炒一盘小菜。它总是有无数的意外和不可计量,只能依靠着自觉和用心去调配它,将每一份配料的分量精确到克是极其无聊的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对于妻奴杜若当然是以他的退步结束,因为最后到底会怎么样,杜若也看不清,在不妨碍到朱厚照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朱厚照的意见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掌控欲极强的杜若来说,这种不能把控的感觉让他简直不能更难受,所以在朱厚照不屑于注意到这些官场异动是,杜若永远是第一个将消息攥在手上的。
每一点的不寻常都挑动着杜若的神经,杜若一定要将这其中的危险都排除了才罢休。现在这件事事情还没有任何头绪,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是杜若却不会放弃。因为即使游二那天晚上的遭遇可以用听错来解释,那么这一队在明朝边境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鞑靼兵,总不会真的像一队幽灵一样,一点痕迹都不露。但是还没有等杜若进一步调查,一件事情就打乱了杜若的计划。
杜若原来计划在哈密一直要待到十月末。处理当前商队的事当然是首要,不过除了这件事杜若还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处理。比如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怎么处理许进在西北坐大的问题。许进是一个好将军是一个好官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当哈密人和大同人都只知道许进不知道朝廷时,他是一名好将军这件事就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作为一个弃笔从戎成功的典型案例,许进不好钱,当然掌握着经过整治后的西北和开放的互市,许进并不缺钱,这从许进在京城的家眷那里就可以略知一二。但是许进有一个读书人基本都有的缺点,实在太好名了。不是好名不好,好名过度了就招人厌恶,尤其是当他的名声已经可以阻止朝廷政策的执行时,这一点让人尤其不能容忍。
从最开始的收回哈密,到大同总兵,和西北互市开放的总执行人,朱厚照对许进一向是很信任很依仗的。他们之间信任危机的出现一直到杜升第一次回京见朱厚照的时候。他带回来了一个并不美妙的消息,似乎许进已经把开放哈密当成了他一个人的功劳了。在杜升的眼中,他已经忘了这件事本来是由朱佑樘下的令,而启动的钱财除了来自于朝廷的拨款还朱佑樘的内库和国公府旗下的商队。
当时朱佑樘只是隐晦的在圣旨中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羽翼未丰的许进自然自觉的收敛了。但是随着后来哈密互市的大获成功,许进数次的大胜仗,其他互市的顺利开放,许进似乎忘了,他的这一切都是靠朱佑樘和朱厚照不遗余力的支持才会成功。
贵人总是多忘事的,他已经忘了朱佑樘力排众议,将一笔又一笔充足的军费拨给了他,他也似乎忘了在朝廷的权利倾轧中是朱佑樘一直在回护他,而通过安国公府商队带来的一笔一笔数额巨大的白银似乎是他许进自己的投资。现在在他的心里,西北的崛起似乎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他英明神武一个人力挽狂澜做到的大事业。
好名声嘛,朱厚照能够理解。但是当朱厚照试图将互市慢慢脱离军事色彩将商业行为慢慢回归到它原来的样子时,他遭到了许进前所未有的抵制。不仅仅是许进,整个西北好像一下子全变成了许进的人。朱厚照这才相信了张越的话:西北只知有许进不知有圣上,西北一家皆为许进私财,其行其言,实大不敬至极。
杜若来西北也是想摸摸许进的底,看他到底已经变成什么样,许进或生或死,就在此行之中。但是很扫兴的是,杜若在许进最开始起家的哈密,他只待到了十月初,远远少于杜若原来就打算好的时间。原因当然是杜若那些糟心的族人们。艺术来源于生活,极品亲戚不仅仅只是里会出现的,在现实生活中谁没有那么一两个糟心的亲戚。只不过现代生活中宗族已经瓦解,不过是维持着那么一点亲戚的情分罢了,大家的影响没有那么深。但是杜若可是在古代,他不仅仅要管自己还得管着这么一大家子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这一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四代单传了,但是在古代五代才是一个槛,所以杜若还是得管着自己这些名义上的叔叔伯伯堂哥堂弟们。杜若的曾祖父的父亲也不过还是生了三个儿子,杜若这一户不消多说四代单传,但是其他两户可是很能生,到现在已经是一个百来号的大家族了。
作为大儿子,杜若的曾祖父还是比较争气的,考取了一个举人的功名。他生的儿子考了一个举人,两人一时还因为一家人都是举人而传为美谈。杜若的祖父就比较厉害了,考了一个同进士,虽然不是进士,但是到底算是比他的父亲祖父更上一城楼了。他后来在西南谋了一个实缺自己上任去了,很不幸的是很快就遇上了瑶民叛乱,西南官场大洗牌,他只好到了鸟不拉屎的西北边陲做了一个小县令。
在西北待了两年,在自己妻子过世了以后,又因为自己整理西南西北历史典籍有功,被调到了礼部。于是早年丧母的杜意德就跟自己的父亲进了京。对于宗族的印象杜若的祖父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毕竟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整个前半生。
到了杜意德这一辈就只剩下了墓地一个个孤零零的坟头,和每年一定要按时送出的年礼。到了杜若情分就更淡了,连宗族的墓地杜若也只去过两次,只留下了两次并不怎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惨痛的记忆。宗族里的绝大部分人他是一个也不认识的。但是同样少不了的,也是每年丰厚的年礼,和催他回家的所谓家书。就总体而言,杜若对这些所谓的亲人可没有什么好印象。
就比如这一次,人家说的好听,可是敲锣打鼓的来接衣锦还乡的国公爷,难道自己还真的不给面子吗。杜若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可以拒绝,难道还能说是自己在调查西北人心目中的民族大英雄许进?杜若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噎得他难受极了。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众礼部和兵部的官员在那里恭喜自己,一脸羡艳的表情更是看的杜若直想吐血。
于是杜若只能暂时结束自己的哈密之旅前往兰州自己的故乡。说是在兰州,其实杜家的祖宅并不是在这里,它还在更往西一点。它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还是大明的领土,但是这之后它因为太靠近鞑靼的占领地而被舍弃。一直到许进和朱晖成功抵御鞑靼和火筛进攻,鞑靼人全线溃败,杜家才重新收拾祖产,将祖宅重新整理居住。
而杜若就被迎进了这座经历了百年历史的古宅。杜若祖上只能是小康之家,所以这座宅子并没有修建的多么的豪华壮丽,就连外面一溜的围墙都可以看出完全是新修的,没有一点点的旧色。作为地位崇高的国公爷,杜若被安排在了最大最好的一个院子里,但是即使是这样杜若手下的人也不是特别的满意,因为他们没有把杜若安排到正房里。
这也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烂账。杜若应该是长房长孙,地位也足够高,但是在杜若父亲那一辈,杜意德就因为长居京城就把族长之位让了出来,当时说是让族内找人暂领。但是杜意德死的时候完全没有人提到这一茬子,当时所有人都把经历放在了杜若的抚养争夺战上,原来二房的长子继续当他的族长。现在杜若不问他们也不提起,本来这样就算了,杜若也不想当这劳什子的族长。
不过在杜若一次又一次对族里妥协听他们的话以后,这个族长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根葱了,现在是越来越过分。杜若是长房长孙,是朝廷的国公爷,旧宅修缮当然应该将上房留给杜若居住,但是现在这位族长堂而皇之的搬进了上房。杜若却住进了这个名义上修缮的最好的院子。而且从他们隐约透露出来的话来看,他们似乎还想杜若将国公府在兰州这边置办的土地都归到族里,当做族产。
杜意德和江氏的墓地都在这里,为了守着杜意德和江氏的墓地,杜若在这边购置了上千亩的上等田地,就是用来供养为杜意德守墓的人。杜意德和江氏合葬的墓地虽然规格和杜家的迥异,但是也是在杜家的墓园里,这么一大片的好地,每年出产好几千两银子,谁看着不心动。杜若不知道只是这个族长的主意还是就是大家都已经商量好的,总之杜若知道了,他们是要拿自己当冤大头了。
其实杜若知道这是自己的错,从一开始就不该惯着这些人。但是他没有办法,宗族是每一个大明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础。杜若不可能将一切事情都一手包办,他在京城毕竟鞭长莫及,在杜意德夫妻的墓地和祭祖这些事上,杜若一定要仰仗在兰州的宗族。所以杜若只能是他们要什么他给什么,他们做什么他忍着。
有一个活生生的国公爷做牌子,他们这几年也敛了不少的钱,他们做的也不是太过分,杜若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从最近得到的情报来看他们似乎是越来越过分了,尤其是朱厚照上台,杜若再立一大功以后,整个杜家似乎都觉得自己与有荣焉,迫不及待的也想从杜若这里分一杯羹去。
假借国公府的名义强买强卖这样的事还是小事,收受贿赂,包揽诉讼这样的事也不在少数。杜若知道是时候该自己出手了,否则还不知道他们会闯出怎么样的祸来。
杜若晚上到的祖宅,第二天一大早就看见几个十分美貌的女子在那里摆早饭,自己带的小厮制止无法,干脆守在了杜若卧室门口就是不让她们进来。看见杜若起来了,小厮们赶紧伺候杜若穿好衣服。等杜若出来时,这些莺莺燕燕早就被呵斥到一旁站着。看见杜若神色不虞,赶她们的小厮一横心直接将她们骂出去了。杜若这才安心的坐下来享受自己的早餐。
只是才吃到一半,杜家的现任族长杜意谦就出现了。杜若不得不暂时放下筷子和他寒暄。论辈分杜若要叫杜意谦做叔叔,但是一听杜意谦一口一个侄子,亲密的让杜若都有些反胃了,杜若也不想叫他叔叔什么的了,直接叫他族长。反倒是杜意谦,听见杜若这么叫他简直喜上眉梢,一张脸上笑成了包子皮了。
好不容易打发了杜意谦,杜家的各房开始分别派人上门来套交情,打听口气。杜若本来胃就不大舒服,看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干脆称病不见任何人。上一次杜若回乡时,朱佑樘想着他小,陪他回来的都是宫里面的人,提前打扫好了国公府在这边的宅子。有宫里人帮杜若挡着,杜若见得人很有限。尤其是后来发生了不怎么开心的事,跟着杜若来的牛公公更是直接就压着杜若回了京城,就怕他被吓着。
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足够的人手,再加上好几个月的旅途劳顿,杜若才会这么疲于应付他们。虽然称病不见人,但是中午整个杜氏宗族开祠堂祭祖杜若还是要出现的。这一次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祭祖活动,主要还是欢迎杜若回乡。走完全套仪式后,整个杜氏宗族大开筵席,能赶到的杜氏族人基本上都参加了这一次的聚会。
不仅仅是杜氏族人,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出现了。他们先前只告诉杜若这是一个杜氏族人的聚会,却没有告诉杜若场子铺的这么大。杜若脸笑僵了去应付这么一个有一人,再看见和来宾们相谈正欢的杜意谦和几个辈分比较高的杜氏族人,杜若的脸马上就要撑不住了。如果不是还在乎杜这个姓氏,杜若直接就像甩袖而去。
在筵席结束后,将自己关在院子里,谁都不见的杜若,见了自己早就约好了一个人,张越手下的一员小将,朱厚照习武师傅的儿子袁雨泽。他现在也是一个千户长,三十来岁的成绩能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少年有成。杜若见他可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杜家的事。
“属下已经接到国公爷的信了,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国公爷一声令下,就可以出手。”朱厚照和杜若这辈子一起长大,连老师、师傅们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袁雨泽的父亲不仅仅是朱厚照小时习武的武师傅,也是后来朱厚照和杜若的骑射师傅,十几年的交情不是白说的。按道理上来说,杜若还应该叫袁雨泽为师兄。
“那么这件事就麻烦师兄了。不知道现在张将军在何处,什么时候方便上门拜访。”袁雨泽不仅仅是一员简单的武将,也是张越和朱厚照都信任的沟通桥梁。他们之间掌握着一个度,张越的大多数的行程都不会瞒着袁雨泽,同样的袁雨泽也尽职尽责的他和朱厚照之间沟通协调。要是想要知道张越现在哪里,问袁雨泽准没错。
“将军前几日已经亲自前往大同了,现在要见他可能不大方便。”杜若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既然如此,明日我就找你叙旧吧,准备好好酒,我们不醉不归。”
既然要坑这些人一下,自己肯定是不能留在杜家老宅的,要不然实在说不过去。不能找张越一叙,和这位师兄在一起似乎也是不错的理由。“美酒我可是不敢给师弟喝的,要不然回家我爹的马鞭可准备好了。但是美食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作者有话要说: 手机前天被大雨淋了,今天才修好拿回来,,出门还是要带伞的。这也是血的教训。
☆、第一百二十六章弘治十九年
并不是说西北不出产美食,而是相对于京城来说这里吃的实在太少了。物资的匮乏让再好的厨子也做不出多少东西来。袁雨泽已经在这里扎根两年了,虽然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但是特殊的身份让他总是能得到足够的优待,吃的当然也少不了他的。
至于美酒,还未成年的朱厚照和杜若是被朱佑樘严厉禁止的,这一点整个紫禁城都是知道的。纵使是离京城千里之外,袁雨泽也不敢违反禁令,让杜若有“不醉不归”这样的行为。会心一笑,杜若当然懂得袁雨泽话中的含义。约好了明天几时到以后,杜若亲自将袁雨泽送到了门口。
第二天,天还没亮,杜若就带着人强行闯了门扬长而去,只留下杜家看门的人在后面跺脚叹气。张越的一支驻军现在就在兰州的城外,打马不过一个时辰。朱厚照顺利在暖洋洋的冬日出来前赶到了军营。这时候袁雨泽已经早就等在那里了。
要请杜若这样身份的人吃饭,当然不可能在军营里凑合。袁雨泽在离军营不过几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小宅子,杜若就要在这里一直待到明天。等兰州府衙的人拿着袁雨泽给的证据将杜家的几个害群之马抓进去时,杜若才会出现。在这之前,杜若只是一个去找旧交好友叙旧的人,不过是一时醉了忘了让人回去报信而已。
十月的西北快速的冷下来,杜若毫不客气的披上了大毛的衣服。京城里朱厚照也经历了他来到这里的一个最冷的冬天。没有了杜若,朱厚照工作量激增起来,又因为今年雪灾冻灾着急救灾,不得已朱厚照又开始依仗起司礼监起来。当然他也不可能光看着司礼监一家起来,很多的工作也分给了内阁去做,只希望两方能够相互制衡,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开粮仓,发动认捐,筹备冬衣棉被,朱厚照竭尽所能希望能让受灾的这些穷苦人能够平安的度过这个冬天。麻烦的是不仅仅是灾情日渐严重,朱佑樘的病情也因为异常的天气开始不断地反复起来。短短半个月,朱佑樘已经陷入昏迷了三次,肺炎和高烧不停地折磨着这个瘦弱的人。
朱厚照只能将奏折都挪到晚上批阅,中午和下午尽量留出时间陪着朱佑樘,和他一起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朱厚炜和艾草也没有上学,每日准时在未央宫报道,为朱佑樘侍汤奉药。薛己几次都对朱厚照说了只能搏一搏的话,张氏哭着要将朱佑樘的后事准备好,被坚决不相信朱佑樘挺不过去的朱厚照给强硬的拒绝了。
大雪灾将西北和京城的通信也给阻断了,朱厚照很想让杜若回来,却只能在夜深独自批阅奏折时对着杜若曾经在乾清宫的位置思念不已。总是处理不完的奏折,低下的救灾效率,朱佑樘沉疴的身体,快要把朱厚照压垮了。但是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坚持着才能挺过去,即使这个冬天再漫长,朱厚照也只能将软弱眼泪留在心里,将果决的一面留给他的臣子们,将乐观向上的一面留给家人。
只是这些杜若都不知道,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京城的来信了。他知道京城直隶一代遭遇了雪灾,他也归心似箭,但是冬天实在不是一个赶路的好季节,所以他只能等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现在他只能想着处置这一堆老鼠屎,他可不管会不会打碎杜家的名声这个对于自己来说可有可无的玉瓶。
作为地方一个小小的知府,何季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胆子直接将杜家的族长治罪。不过有身为安国公的杜若的暗中授意,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当然另当别论。当然度还是要有的,所以杜氏一族的老爷公子哥们即使沦落囹圄,他们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不过是上了一次大堂,在漆黑幽暗充满各种臭味的监狱中待了一整天而已。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罪魁祸首杜意谦被杜若选择性的放过了。杀鸡敬猴,把猴子都给吓死了可就不好了。当自己的儿子,兄弟先后因为强买强卖,强占民女被府衙的人带走时,杜意谦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惧怕。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肯定出自杜若的授意。否则何必用这样细微末节的罪名,来治一个国公府家人的罪。
作为一族之长,他首先感到自己的权利被挑衅了。无论杜若是什么样的身份,他到底是杜家的儿郎,是他杜意谦的侄子。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他怎么可以这样做。换了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明朝人,直接将宗族众人送进监狱这样的事都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不过谁叫他们遇见了杜若,如果要和他们直接说,少不得要讨价还价,看这些人不堪的嘴脸。所以杜若选择了一个最复杂,但是自己最舒服的方案,直接让他们知道要是没了自己他们什么都不是。
除了杜若,杜家在杜意德和杜若的金钱名声的支持下还是培养出了两位官员,只是他们不是远在京城就是在江南的某个角落里。对于自己族人突入起来的横祸,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的表示。而被杜若和袁雨泽示意过了的官员并不敢对这件事多加置喙,不是装病不见,就是假称自己的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见杜意谦。
曾经拉着自己称兄道弟的人,一下子避自己如猛虎一般,杜意德深刻的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做世态炎凉。但是他在兰州经营这么多年也不是白干的,还是有好几个人偷偷给他带了信,问他是不是得罪了家中这位国公爷爷。杜意谦当然知道自己得罪了杜若,一年比一年要的多的节礼,时时刻刻端着的族长架子,还有瞒着杜若干得那些事,杜意谦不用他们告诉自己也知道这件事是杜若下的手。
最可气的是何季,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在这里坑了自己一把。周旋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杜意谦只好盘算着要把杜若找回来。他想的明白,不过是道个歉罢了,他又不可真的见自己交给官府,等他走了,自己想干什么还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杜意德夫妇的墓地还在这里,他杜若的根还在这里,该拿什么以后还要拿什么出来。
照着杜若留下来的信息,派去的人并没有找到杜若,大家都说不知道袁将军和杜若到哪里去了。杜意谦这下子是真的没法子,开始害怕了。到处找了也不见杜若,杜意谦只能在心中暗骂杜若好不知道长幼,又骂自己怎么把这么一个小阎王给招回来了,当下悔之不及。
不只是杜意谦,被抓之人的家人也在想办法将他们救出来,只是收效甚微。大家看着自己家的男人在衙门里吃苦,连饭食也送不进去,而腌臜事干得最多的杜意谦却在外面依然好好地,当下就有几个人来闹。到了晚上,大家都碰了壁回来,就有许多人来杜意谦这里讨个说法。
毕竟每一年杜若送回来的东西,杜意谦拿的是大头,那些书信也都是由杜意谦执笔,更别说扯着安国府名号做事的也大都是杜意谦一房,要怎么怨也该是怨杜意谦。杜意谦也冤,他的大儿子还在衙门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呢,怎么能说自己一个人独善其身呢。
既然有杜意谦这样的族长,杜氏一族自然也不可能多团,平日觊觎这个位置人可多了。杜意谦不过是仗着出了杜若以外最长房的名声,又是杜意德亲自指定的代理族长,才没有人多说话。如今杜若明摆着和杜意谦过不去,那些平日里惦记族长大位的人都蹦跶出来了。就有人提议说绑了杜意谦去给若哥请罪,大家到底是一族人,不可能杜若就这么狠心。
大家都知道杜若现在找不到人,自己家的人还在衙门里一点消息也没有。听有人这么一说,那些家里面有人被抓进去的,当下就起了心思,更有甚者,单场就数出了杜意谦的几宗罪。包括不敬长房,将族产中饱私囊,任意以族里名义让国公府出钱出力,私德不良等,就只剩下大家都在做的几件事不敢说出来。看着被自己信任的兄弟子侄煽动的族人,杜意德才真正明白了杜若的用意。
没有杜若的支持,他杜意谦什么都不是。这族长也不是非他不可,没有他自然有无数的杜姓族人愿意坐上这个位置。前一天还盘算着,借着杜若的东风,杜家的名声又能更上一层楼,自己的儿子可以某一个肥缺,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虚幻。杜意谦总算知道杜若平日里总是对族里的事一点不上心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身在京城隔得太远,不是因为太过年幼,也不是因为尊敬自己,而是在不伤害他的利益的前提下,整个杜氏宗族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父母的陵墓,怕的只是某一条天杜氏宗族实在闹得不成样子。至于其他的什么族长之位,什么族里的利益,宗族之间相互扶持这些东西他是完全不在乎。否则他就不会选择用这种方法给杜家的这些族人们敲响警钟。
杜意谦好歹把大家劝回去了,靠着多年族长的威信暂时安抚住了众人。但是明天会怎样他也说不清楚。第二日,马上府衙开堂审理杜家族人,就在事态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杜若才施施然的出现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弘治二十年
杜若并没有想要将杜家人怎么样,毕竟他们是同一个姓氏。要是真的被治罪了,留下什么案底,到时最麻烦的还是自己。弹劾自己的折子都可以把自己砸死了,杜若可没有兴趣再和那些言官们打嘴仗。倒是批折子还要累着朱厚照,得不偿失。
结果就是在要开衙门的时候,和朋友叙旧的杜若突然出现在了府衙门口。借了何季的衙门,杜若也没有僭越,乖乖的另设了桌椅坐在了下面。大堂上站着满满当当的杜氏族人,府衙的大门被关上衙役也都避到外面去了,里面只留下了杜若的心腹和杜家人。杜家人带来的亲戚和下人也全部被赶出去了。
“各位,本爵也不多话。这里有状告各家的状子,都装订好了,大家先传看传看。”铅板印刷机被杜若推出后,很快就在全国风靡起来。读书人有了更加便宜的书籍可以选择,更多的贫寒士子也可以更进一步。有了利益的推动,很快出现了改良的铅版印刷机。几年过去,读书、印书已经不是富裕家庭才有的特权,贫寒子弟一样可以买书和出版自己的着作。而印刷的周期也被大大的压缩。
这一本杜家各房的罪状就是杜若到达兰州以后才吩咐人印出来的,不过一天时间就送到了自己手上。一共是二十本,基本上挨着的几个人都有一本。杜家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自然是人认识字。定睛看来,不由得觉得惊恐至极。
心里有鬼的看到自己做的事上面一条一条列数,吓得魂飞魄散,几乎就要跪下来求饶。有干净的杜家人看了则恐惧于杜家已经腐坏至此。尤其是杜意谦,独他家的状子最长,他家作恶的件数最多。杜家上层说得上话的人,干得都是些包揽诉讼,强买强卖,逼占民财的勾当。间或有强占民女,打杀下人的事。
不入流的杜家人,有假借杜家名声,做些卖假货的生意。有的跟卫所的士兵勾结,偷盗军备。一共十来家,都可以编成一本书了。这还是比较能说得出口的罪状,类似于国孝行乐,勾结鞑靼这样的事,有的因为是细枝末节没有记下来,有的牵扯太大不敢记。即使是这样,这本书上的内容也足够杜家人胆颤心惊了。一时间府衙里只余下翻书声,叹息声,杜若端着一杯茶在那里细品。
“怎么样,看的差不多了?现在可还有人对本爵有怨念。”在这之前的确有很多人对杜若很不满。那些自以为清白的,以为不过杜若是仗着身份要夺杜意谦的权。那些不清白的,只恨杜若怎么这么狠毒,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家留。现在知道杜若知道大家的底细,而且自己的这些秘密还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早就吓得不行了,哪里还想着怨恨杜若。就是几个人实在恨杜若恨得毒了,在明知道理亏的情况下也不好直接和杜若对着干。
“大家都不说话是吧?那就是默认这上面写的没错了?”杜若招呼小厮将那些罪状一本一本的收齐了,就有人抬过来一个大火盆。杜若将东西都拿过来,二十本,沉甸甸的。“大家可是希望本爵能够一笔勾销?”
在杜若似笑非笑的表情下,终于有一个小辈的杜家人小声的应答道:“是。”哪知道杜若把书放在了大腿上,直接拍起了手,吓得说话的那个人马上低下了头,唯恐杜若认出了他。“你怕什么,本爵又不会吃了你。”杜若又拿起一本翻来翻去,说道:“你们胆子也是真够大的,什么都敢做。”
话音刚落,杜若手里的那一本就被他丢到了火堆里。“怎么样,昨日奔走无望的感觉陌生吧。今日本爵也不废话。本爵和你们都姓杜,本爵承认。只是你们在本爵心里,还算不得一根葱。”啪的一声,又是一本被丢进了火堆。“你们要是听话本爵乐的做个杜氏的族人,要是还能这么惹事……”熊熊燃烧的木柴上,余下的十八本都在里面了。火焰灭了一下以后,开始更加迅猛的挣扎起来,很快就把纸张都吞没。
“这里有的是昨天这样的是伺候,只是到时候就不像今天这么便宜了。”杜若拍拍手上的灰尘,拂袖站起来,守着大门的人很快就把大门打开。杜若就要大步,忽然听到一个人大声的质问:“你就不怕被天下读书人所不齿吗?”
肆意指使官府抓人,不睦同族,还有越传越盛的佞臣名声,杜若的确要受到不少人的非言非语。但是杜若并不在乎这些,带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问话的人,转身大笑就出了门。倒是杜若的小厮落在后面,抬头挺胸说道:“当他们也能像国公爷那样做这么多大事时,再来说说他们有没有资格吧。没有国公爷,你们连书都还买不起呢。”说完哼一声追着杜若去了。只留下或是深思或是不忿的杜家人。
其实这个小厮说的也夸大了些,杜若顶多就是让普通人也买得起书了而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权势,金钱,名声,杜若的确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顶端。即使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不过是在小范围里面传递。
火枪让军人折服,各样商队船队让商人赞叹,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官员失色,而飞速发展起来的农事水平足够让杜若接受全天下人数众多的农民膜拜。就算他们想要诽谤杜若也不过只能抓住杜若亲近朱厚照一点,但是这一点又何尝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既然和杜家已经闹翻了,杜若也不想再住在杜家祖宅。杜若一走了,勉强在这里暂住的杜氏族人也四散了。只剩下杜意谦为了保持自己族长的声威和几个家里穷没有更好选择的杜家人还住在那里。
不过新年到了,即使在不想见到杜若,祭祖扫墓还是要把杜若叫回来的。毕竟杜若既是长房长孙也是杜家现存的身份最显赫的人物,即使对他再不满,也不能当场就表现出来。于是杜若只能在一般人中间度过自己从来到明朝以来最寂寞无聊的一个春节。他连一封朱厚照的信也没有收到,只能抱着朱厚照为自己亲手准备的大氅睡觉。当然还有杜若从朱厚照身上抢过来的朱厚照带了好几年的玉佩,闻一闻,上面似乎还有杜若身上淡淡的茉莉花的香味。
杜若在除夕之夜早早的陷入梦乡之中,朱厚照还在陪着张氏、朱厚炜、艾草三个人守夜。谢天谢地,朱佑樘终于熬过来了,在腊月的末尾,慢慢的好转。到了除夕,还能和朱厚炜、艾草一起搭积木,好克化的食物也能吃上几嘴。
这是几个月来,最让人高兴的消息了。原来朱厚照是不准备守夜的,但是朱佑樘的康复还是刺激了他,他也想守夜,祈求来年朱佑樘身体健健康康,两个孩子顺利成长。还有在远方的他,希望两个人能够终成眷属,不需要再想今年一样,连见一面也是奢侈。不过似乎小孩子到底小,到了四更就已经在那里不住的点头了。朱厚照只好叫嬷嬷,公公把他们两带回去。
到最后张氏也困了,她这几个月照顾朱佑樘,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要起来。身体也实在熬不住了,明天朱佑樘是不能出现的,张氏还得带着两个孩子接受众臣、各国使者的朝拜,朱厚照只好也打发她回去。最后就只剩下朱厚照一个人,朱厚照呆着无聊,就把自己和杜若这几年互相写的信拿来整理。杜若人看着正经,写信却老是写些不正经的话,朱厚照看着看着就被逗笑了。等看完收拾好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这一天又是新的一年。
京中从初六开始又是十天的大长假,雪灾已经基本上妥善处置了,朱佑樘的身体也一日比一日的好起来。朱厚照闲来无事,开始拿起笔写起科举改革的方案来。以前自己做事总是又杜若在一旁,两个人有商有量的,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朱厚照写着写着就会情不自禁的大声叫杜若,等伺候的太监提醒,朱厚照才反应过来杜若现在不在京城,不在自己身边。
西北的新年的习俗和京中多有不同。张越怕杜若在这里不方便,又要避嫌。干脆放了袁雨泽一个大长假,让袁雨泽从初一晚上一起就接杜若回他的小宅子去住。他想着杜若还小,就怕杜若面上不说,心里看着空落落的屋子想家。京城里谁不知道,杜若小国公爷每年可都是跟着皇上一家过得年。
这样倒是正好了,袁雨泽可不仅仅是负责监督张越这么简单,也是京城在西北情报组织的一个小头目。杜若被他接回家,袁雨泽想要的长假反而没有了。只能和杜若一起每天整理关于许进和西北的资料。想要轻轻松松过一个年,却被工作狂拉着一起处理事情,袁雨泽的只能哀怨的斥责东西,接受杜若的压榨。
第17节
恋耽美
第17节
个月以后,魏嘉的海船刚刚出海。
朱厚照:杜小五,我再也不理你啦。坏人~( tロt)σ
一年以后,魏嘉带来了,香槟出产的正宗香槟,法国波尔多地区顶级的葡萄酒。
朱厚照:呀,不要找我。我说了不要理那个坏银。
杜若死于弘治十九年秋天,原因当然是被狠心哒朱小受抛弃啦。
本故事又名蠢萌的无聊作者君瞎掰的故事。还名,大航海时代海运的坑爹效率导致的凄惨爱情故事。
☆、第一百一十八章弘治十九年
李健威现在对朱厚照还是很尊敬的,毕竟自己家媳妇还在人家眼皮子地下看着呢。朱厚照也觉得好笑,李健威不仅进贡了一大堆的人参鹿茸,还有熊掌,他自己也比去年胖了不止一点半点,一上来就是吾皇万岁,恨不得直接朝朱厚照展示星星眼。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王纪昀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朱厚照的政策,整个辽东都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起来。明朝的辽东远不像清朝作为满族人龙兴之地那么的发达。其实现在的辽东居住的大量的还是朝鲜人和汉人,满族人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不过是几万人的小部落。满族人的真正兴盛其实是在李家后代名将李如松、李成梁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其实那时也不过就是十几万最多二十来万人口而已。
而现在的满族皇族爱新觉罗家族还是在李家手下讨生活的一个渔猎部落里的一个小首领,部落人口不过几千人。在朱厚照开发辽东的政策下,第一步计划已经慢慢完成。在短短半年里,南方的商人们带着辽东极其缺少的棉布和各式新式农具从辽东换回了当地的特长,山珍海味都在南方商人的采购名单中。
即使并不是直接用银子交易,为大家带来的利益也有限,但是原来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卖出了大价钱这自然是让李家等辽东家族兴奋不已的。尤其是朱厚照拨下了一笔不小的军费,即使这笔军费因为朱厚照的小心思并没有细分到每一个卫所头上,让几大家族和辽东驻军扯了不少皮,但是李家还是很高兴。这好歹是一笔不少的钱,况且他们也不知道是朱厚照是为了故意离间他们。
现在从京城到辽东的大道正在进行勘察可预备阶段,等到这一条大道修好后,为李家带来的利益也是可观的。这么多的好处,李健威这一次就可着劲的说朱厚照的好话,听得朱厚照都快不好意思了。
朱厚照也没有说那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毕竟他看中了辽东,选中了辽东三卫,不过是想要获得东北的各色资源。否则像李家这种几千人扯大旗的小家族他能看上才怪。除了朱厚照在这边努力,已经开始渐渐面和心不合的几大家族也在努力。机会就在眼前,谁不抓住谁是傻瓜。这一次李健威就敢在其他人面前首先为朱厚照献上了辽东地形图。
地图朱厚照会画,但是仅仅是基于地理课本里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像这么详细的辽东地形分布图朱厚照还是第一次看见。其实李家也耍了一个心眼,他说是辽东的地形图,其实只是辽东大概的资源分布图,上面大致的标上了河流、森林、田地、煤矿等东西。只能大概看出来这些地方主要是产什么的,至于山有多高,河有多宽完全看不出来,也很难从这里面推测出军队的布防和少数民族部落的居住地。
不过,现在这幅图已经让朱厚照很满意了,至少朱厚照大概知道了自己要花上百万两白银修建的路会走向何方。沿路开发的林业资源和东北肥的发黑的土地,都是朱厚照梦寐以求了好几年的,更或者说这是朱厚照每一次读到中国近代史的伤心不已的地方,如今就近在咫尺了。
这一次成功的抛下了和自己闹得不成样子的金氏来到京城的李健威,劝服自己父亲的理由就是和朱厚照打好关系。资源总是有限的,而辽东的家族那么多,还有在辽东经营多年的汉人的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讨好朱厚照,拿到更多的资源是每一个辽东家族竭尽全力想要做到的事。
就像自己的岳家金家,难道金氏和自己闹了矛盾,自己就不知道金家已经派人到京城准备买通工部官员在道路的修建上做手脚了吗。姻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浅薄,也就只有自己的父亲还幻想着和金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关系。朝廷亲封的郡主和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女儿,当然是朝廷亲封的郡主更有用。
至于李健威的想法,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朱厚照多少能猜到一点。自从朱晖叛乱,锦衣卫因为袖手旁观失宠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到原来宫廷权利中心的位置。朱厚照倒是很想直接铲除他们,这可是明朝的一大毒瘤,后世对明朝的诟病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宦官特务组织。
没有办法的事,朱厚照暂时还不能找到另外一个可靠的情报来源组织,而另外再重建一个,在没有更好的经验的情况下,难免会步锦衣卫的后尘。所以朱厚照现在还不能对锦衣卫宣布死刑。朱厚照也没有癖好知道人家官员的家事,现在锦衣卫更多的是被派到各地去搜集情报,而且是只能收集情报,而不能直接动手。
在高凤这个知道分寸的人的带领下,锦衣卫还是出了不少成果。现在朱厚照也开始慢慢的又稍微有些看重了锦衣卫。锦衣卫的任务目标也开始慢慢改变,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改变,对锦衣卫,对大明来说是好是坏。不过就目前而言,朱厚照还是通过锦衣卫,开始揭开了大明这个老大帝国略显神秘的面纱。
赏赐了李健威不少好东西,将李健威送出了宫去。朱厚照又开始愁礼部上书的要求规范各国使团贸易的奏折了。在南方,有了海关以后只要你取得了合法的凭证就可以来到大明进行贸易,其他的一切民事刑事争端就和大明人一样的看待。但是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各国使团都在这里驻扎。适用于南方的方法到了京城就不适合了。
就比如说打架,在南方,县太爷一判了事,实在不服可以多一条上诉海关裁决。但是在京城,不仅仅是来贸易的各国国民,当打架的人里面还有各国的使者,这件事就不好办了。尤其是因为各国宗教信仰,交往历史的原因,经常就会有几个国家的集体性群殴事件。照道理来说这些都应该归礼部负责,但是礼部一帮文弱书生怎么可能打得赢这些人。
后来,朱厚照将一部分处理的权利分给了负责京城治安的五城兵马司。礼部的人稍微轻松了一点,但是慕名来京城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连五城兵马司也感觉很吃力。比如朝鲜人就三天两头的和日本人找麻烦,五城兵马司都已经对这几波人很熟悉了,但是没办法,按旧例给这些人的处罚又实在太轻,抓进去了做几天牢,下一次接着打。礼部和五城兵马司都已经扛不住了,只好又找朱厚照想办法。
要解决这件事很容易,争端的源头往往是因为民事纠纷。都是像你家在我家店铺门前丢了个猪头,我在你们家店铺门口抢走客人这样的小事。还有就是你打了我的东西,我碰坏了他的瓷罐这样的纠纷。
这样的事没有可以处理的地方,官府可不管这样的事,就算管了,不过是看官员怎么判。要解决这些事就事论事就可以了,但是人家可不服。因为这些事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条例,只能靠现管的官员判,这里面操作空间就大了,通常两方都不会服气。
中国古代一直都没有成文的民法,有的都是一部部大部头的刑法。朱厚照想要变出一部成文的法律来实在太难了。以前朱厚照是准备在过个二三十年,有了一定的积淀再来说这回事。但是现在看来等不及了,在因为不娶亲受到质疑,自己实在顶不住压力之前,自己是一定要退位的。到时候人走茶凉,谁还会想起什么撰写律令之类的事。
现在,借着这个档口,是该让大明有一部民法的时候了。有了这个念想,朱厚照就准备着手要做。但是法律这种事实在不是自己和杜若的长处,朱厚照只能将这件事交给刑部和礼部合办。一定要写出一部符合社会礼法的民法出来。于是在弘治十九年,在华夏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明刑律增补》开始正式编撰。
编撰刑律可是除了修注史书以外第二大可以挣名声的事,一时间礼部、刑部、翰林院、大理寺都加入了进来。刘健在礼部经营多年,他又是内阁首辅,按道理说他也应该进来分一杯羹,可是现在他却是分身乏术。
吏部已经将刘东的调令送了过来,虽然朱厚照对刘东没有下死手,并不是南京小朝廷里职位,但是养老的名声也足够让刘健愁白了头发。不久之前因为刘东得了探花郎,又入了翰林得了朱厚照的亲眼,刘健笑得合不拢嘴。哪里想到这才几天就变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刘健问吏部的人,吏部只说是皇上的口谕,自己也不知道的。
问刘东,刘东只闭着嘴巴,一言不发。刘健是拿这个小祖宗没办法了。刘东万幸是因为朱佑樘和朱厚照他们胶着逃过一劫,当三个人将事情弄明白了,刘健也难免被迁怒。自己儿子爱男人不假,但是朱佑樘可不能容忍有人拿这个在自己儿子面前晃来晃去,刘东已经被朱佑樘打上了男狐狸精的标签。在朱佑樘眼里,可不是谁都是杜若的。
杜若为了顾及朱厚照的想法不好现在就给刘东添堵,但是生养了刘东的刘健,他可就没这么多顾忌。于是在朱佑樘和杜若的联手下,刘健突然发现自己最近实在太倒霉了。
作者有话要说: 里是悲催刘瑾的小剧场
杜若:亲一口。来,亲一口。(╯3╰)
朱厚照:不要,不要,就不要。╭(╯╰)╮
杜若:(⊙o⊙)…,这样啊。没关系,看我的,ua,强吻什么哒,真是萌萌哒。
刘瑾掩面遁走:秀恩爱,死得快。在深闺怨妇刘公公面前秀恩爱神马的,更死得快。〒▽〒
高凤:呀,小刘刘,怎么哭了,来来来,公公抱抱。么么哒。( ̄▽ ̄)/
刘瑾:嘤嘤嘤,人家才不要和老妖怪抱抱。麻麻,这里有坏蜀黍,救命呀。(╥╯╰╥)
陆良:咦,小瑾瑾,你们一个人在这里哭。(⊙o⊙)?
刘瑾(偷看了一眼小白脸陆良):小良良,抱抱,人家伤心死了,,人家好难受。都没人陪我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
陆良:(这是什么鬼,完全听不懂呀。~~~~(_)~~~~)额,没关系,摸摸。
刘瑾:呀呀呀,果然是我们家小良良最好啦。
外貌协会的刘瑾和只知道侍奉小主子的宅男陆良的无责任番外。
小天使们可以点小剧场呀,来来来,勇敢的翻牌子吧。相信蠢萌的作者君,什么cp的小剧场都可以写的一样无聊。要不要看看蠢萌的作者君的无聊作死n式捏?就来翻猪脚配角们的牌子吧。(不要忘了注明cp呀。)
还有那个金氏不是郡主是郡君,比郡主要小很多哒。应该是公主、郡主、郡君、县主、县君、乡主、乡君。应该是这样的吧,我也不太清楚。有的朝代也没有有些封号。
☆、一百一十九章弘治十九年
不但是杜若经常对自己莫名其妙露出渗人的微笑,乾清宫自己的奏折和拟批的折子也是退回来最多的。再加上时不时就出事的铺子田产和老是到不了帐的银子,刘健不朝其他地方想也是不能了。只是自己什么时候又得罪了杜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其中关窍在刘东身上。刘健回家差点动了家法,才从刘东嘴里知道了真相。
知道儿子爱男人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儿子居然强吻了皇上。那可不是那个南风馆里的小倌儿,也不是和他一起那帮少爷们,那可是皇上。这下子刘健是动了真气了,直接把刘东给打了个半死。等回过神来刘东已经昏迷不醒了,这下子他又觉得后悔不该下了死手。
想自己三个儿子,大儿子早早就去了,留下一个坏了身子的大孙子,成天不是头疼就是脑热,想来是不中用了。小儿子母亲是那个样子,这前程是彻底的断了,这两年都在庄子上养着,就等成亲了遣到南边去,免得多生事端。就只有这个二儿子,从小在皇上身边长大,读书又是鼎鼎的好,小小年纪就中了探花,羡煞多少旁人。
就是这个让自己最自豪的二儿子居然做出这样的事,刘健心里的怒气和酸楚真的是无处诉说。想着又觉得自己是这个年纪的人了,连二儿子都是这个样子,想来自己以后怕是终身无靠。越想越觉得酸楚,越哭越觉得心伤。头发都白了一半的人就这样伏地痛哭。
大家眼见二少爷叫唤声越来越弱,也顾不上怕老爷责罚了,有的将刘东抬下去救治,有的拿着名帖去请太医。已经不大走得动地的刘老太爷也拄着拐杖被人扶着到了刘健屋里。看着木杖子上殷红的血迹,刘老太爷气的拿拐杖砸刘健。他已经是古稀之年,一下子力气上不来,直接要倒下去。周围伺候的人忙扶住他,刘健见状也顾不得上伤心,也忙着爬起来扶着刘老太爷。
“你这是诚心要把他打死呀,你好狠的心。”刘家现在就这么一个稍微争气些的后代,如今被自己儿子打成这样,这就跟在刘老太爷心上剜心一样的疼。
老一辈的疼,刘健自己把儿子打成了这样,他也疼啊。“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我刘健几世的书香大族,怎么就出了这样的孽障。孽障啊。”刘健是真的疼到了心里,既是在怨刘东不争气,也是在怨老天不公平。自己积德行善,怎么今天就落到了这步田地,子孙后代一个省心的也没有。
“他再不好那也是你儿子,你还要真的打死他不成。”刘老太爷看这样子猜是刘东犯了什么错,但是他可想不到刘东胆大包天冲撞了皇上,还在这里给刘东求情。
家中一个被自己几乎打死,现在还生死不知。老的在这里就指着自己,刘健只好爬起来,自己把眼泪抹干净了主持家中事宜。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刘东犯了什么错,上来探望的人都只怪他不应该,刘健又不可能将这样的事宣扬出去,只能自己的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万幸的是刘东只是皮肉伤,没有伤着筋骨,多养几个月就会好了。
朱厚照知道了刘东被打成那样,又是心疼刘东该有多疼,又是心疼刘健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小辈提心吊胆。心里到底不舍得,朱厚照还是给刘东赐了药,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也是表明了自己既往不咎的态度。倒是杜若偷笑了好几天。朱佑樘也是出了气觉得很是过瘾,听说刘东差一点就要被打死了,觉得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收手不再为难刘健。
马上到了七月初四立秋,就到了农庄收获的季节,一大早朱厚照就带着各部官员和大粮商们一起往皇庄里来,见识从美洲引进的新品种的农作物。到场的每个人得了一个大荷包,里面装着一小块的玉米饼子,一个小小的烤红薯,一个煮熟的土豆,一个小番茄,还有用纸包着的扒了芯儿晒干了的辣椒。还有人给在场的官员们讲解了怎么吃这些东西了怎么把辣椒当成调料。
看朱厚照和朱厚炜面前也设着各式作物制作的吃食,朱厚炜在那里吃的正欢,有的大臣也犹豫的把这些新奇的东西放进了嘴里。却是想不到的美味,就有几个好吃的大臣偷偷地向那些还没有吃东西的大臣讨东西吃。看见评价出乎意料的好,谁还愿意拿出来,都捂得死死的,等回家再尝鲜。
一直到了中午,全部的粮食才收完。皇庄里的粮食可不是就这样种下去就成了的。比如玉米耐热耐旱,这块地从种下玉米就没怎么浇水,还有上面是玉米下面是红薯这样的种法。种之林林种种加起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大家看了也很叹服,毕竟从很早京城里就有传言说国公府从比西洋还要远的什么新大陆带回来了新式的种子。
就算是心有疑虑的,现在这样喜庆的场合,也不敢出来闹坏了气氛,一时间倒是到处都是倒好歌功颂德的声音。官员们只允许旁观,唯一的福利就是吃到了辣椒做的午饭。而大粮商则被允许全程跟随,一起见证了各式作物怎么样收起来,长了多久,产量是多少。中午还体验了新作物做的各种新奇美食,虽然只有一点点,也让大家过足了嘴瘾。
随行的还有更兴奋的人,朱厚炜和扮成朱厚炜身边小太监的艾草简直玩疯了。皇庄里不仅有新试验种植的新作物,还有各式瓜果蔬菜,好多都是朱厚炜和艾草没见过的。朱厚炜和艾草两个人对着一大片见不着尽头的菜地,兴奋的直流口水。只是朱厚照知道朱厚炜是因为看见了好吃的流口水,艾草这是因为看见新的植物品种而流口水。
好不容易处理完皇庄的事回宫,杜若早就等在了乾清宫里。只是打了一个大胜仗回来,朱厚照却不能和杜若两个人厮混庆祝。朱佑樘和张氏派来的人可随身盯着呢。这样煞风景,朱厚照再好的心情也冷了几分,只好规规矩矩的坐下来和杜若两个人一起谈公事。
今日粮商们细细的问了各式的粮食种植的详细状况,虽然还不能给出确切的价钱,但是都对这些东西表示了很大的兴趣。首站告捷,不仅朱厚照高兴,杜若也是觉得与有荣焉。不过杜若来找朱厚照可不是这个原因,他来找朱厚照还是因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批量生产的燧发枪已经完成了。现在一百二十支枪械就存在了京营的仓库里。
马璁虽然从杂造局一路高升到了现在的位置,但是军械杂造局的一直还在他的管理之下,他高升的原因还是因为大明的第一个火器军工厂京营军械所已经筹备建成,现在杂造局和军械所都是属于兵部的管理。现在负责杂造局的依然是马璁,负责军械所的是朱厚照亲自从工部秘密提拔的一名长期负责兵器生产的小吏。而火器的总体负责人还是做了这么多年经验丰富的马璁。
矿石脱硫脱磷的事耗尽了朱厚照最后的耐心,反正现在枪械的制造技术还不可能十分大规模的制造。朱厚照直接开始用木炭来制造火枪的火炮。由驻边的军队将屯垦砍出来的木头烧炭做好了,再运到军械所制造枪械。先从京城开始,工部计划出了近十处要开垦为田地的地方,出产的木炭暂时能供应上军械所的所需。这样暂时还算是两全其美。
一天之中知道了两个好消息,办好了两件大事,朱厚照感觉自己快要飞到天上去了。杜若看他得意的小样儿,忍不住了,直接一口亲了上去。马上张氏派来的大宫女彩明就开始在那里拼命地咳嗽。朱厚照一张脸马上从脸红到了耳根,一把把杜若推开的老远。杜若狠狠的瞪了彩明一眼,彩明确抬头挺胸一副看不见杜若的样子。杜若看看护崽儿母鸡似的彩明,再看一眼恨不得离自己八百里远的朱厚照。杜若颇有几分挫败之感。
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皇庄里正在培育新品种农作物而且还很成功的事就传到各人的耳朵里。那些东南亚小国,以种植水稻为生的还好,这几年的天气很好,粮食都是大丰收,他们还不是很在意这样的事,只拿这个当新鲜事谈。但是往北的朝鲜和日本就迫不及待的上书,请求天/朝上国赐下土豆这种植物的种子。
明朝后期一直都处于一个小冰川期,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短。农作物的收成尤其是北方农作物的收成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受影响的可不单单是大明,从日本到鞑靼,没有一个不受到这种天气的影响。只是鞑靼人是游牧民族,饭不够吃抢就是。日本、朝鲜这样的农业国家就只能苦苦挣扎了。
现在突然听到有这么一种叫土豆的作物,耐寒好吃还高产,两边都快疯了。两边都怕被对方抢了先,也顾不得往国内传信了,赶紧上书求朱厚照赐下这种神物。大明这个老大哥因为开放了海禁有肉吃了,可别让这些小兄弟一个一个的都饿死。
很不巧的事两个国家的上书都是一起到的朱厚照的案边,两份上书写的内容还差不多。朱厚照看自己种的瓜,别人要光明正大的上来摘去,哪里肯干,又想起了两个国家的夙孽一时计上心头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王纪昀的问题,再解释一遍吧。王
纪昀是没有任何的不甘愿的,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放在前头。前文说了她还是对李健威有情的。或许朱厚照对王纪昀的利用,但是绝对谈不上牺牲。什么逼迫自强自立女子嫁给负心汉之类的,这是明朝哟,大家不要用现代的看法带入。(大家表骂我,明朝和现在的女性真的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就像那么刚强的徐贝娘,我写在大家都出力找杜若和朱厚照时,她也不能在大半夜亲自上门找守城门的人,而是交给了周林)而且李健威只能算半个负心汉吧,他也是遍寻不到王纪昀的情况下才和金氏圆房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这样写了的。
第二个,为什么这么对李健威的问题。明朝和朝鲜关系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和谐的。所以辽东其实就算是一个二不管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李健威其实就是一个土包子,是个土太子爷。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顶级交际圈只知道和曾经的纨绔马璁一起胡混,这样的李健威对杜若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很正常。
第三个,朱厚照杜若态度的问题。我这样说吧,李家后代有两个非常着名的人,李如松李成梁父子。我相信看本文的应该有相当比例的明粉,相信明粉对这两个人都不陌生。虽然说他们是有名的明朝抗日将领,但是说明朝亡在他们手上虽然是歪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显然朱厚照和杜若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我还没有写到这里),而朱厚照最开始是把李家当做了几十年后的李家看。当然现在的李家连以后李家一个指尖都比不上的。剧透一句,朱厚照从一开始其实就是想灭了李家的,只是现在还没写到而已。当然像秦汉帝国说的,他即使是渣渣也是很幸福的渣渣。(其实我很好奇这位小天使是位男生咩?)就解释到这里吧。
有话说太长了,小剧场这一章就算了吧。不过大家真的就没有想要看的小剧场吗?还是想看看猪脚们秀恩爱?
☆、第一百二十章弘治十九年
在朱佑樘的时代,大明终于开放了海禁。这件事对日本既有利也有害。海禁开放,朝贡体系慢慢瓦解,一点小东西就能换回一大堆赏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日本再也不能从朝廷这里赚大钱,天皇和幕府不知道为这件事黯然神伤多久。但是商人们却为开放海禁欣喜不已,他们开始慢慢的往明朝迁徙。
在现在,日本已经开始慢慢陷入战国的泥沼。国内枭雄群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朝一开放海禁,就有聪明的日本商人,从朝鲜登岸,带着全幅身家移民到明朝。他们在京城府衙正式登记领取了带着密文的身份证明以后,就在京城定居,学习汉文,慢慢的成为一个汉人。当然,在礼部建造的日本馆里,在他们本国的官员面前,他们来到大明的理由还是经商学习。
朝鲜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在过往的朝贡体系中,朝鲜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在最多的时候,为了获得朝贡得到的赏赐,朝鲜一年要到京城来进贡将近两百次,只要有大小节日,在场的一定会来朝鲜使团的身影。
所以,朝鲜人现在是对明朝是极其的熟悉,在知道明朝允许留学生和商人来大明学习、经商以后,大量的朝鲜人开始涌入明朝。现在在京城已经有整整一条街里住的都是朝鲜人,而且因为朝鲜人十分能打,总是能把人打趴下,京城府衙还专门在这个朝鲜一条街上派人整日整夜看守,防着这些朝鲜人闹出什么事来。
这两个国家的人又互相敌视。日本因为国内战乱,逃出来的身无分文的难民到了朝鲜,为了活下去,侵占了不少朝鲜人的权利,在朝鲜国内已经开始对这些日本人怨声载道了。到了大明,大家现在都是靠做生意赚钱,从明朝购买丝绸瓷器贩回国内谋取利益。很少的一部分会带一些当地特产来到大明贩卖。
日本产白银,他们给出的价格往往就比较高,而朝鲜相比起来,财力就没有那么雄厚。许多商人都更愿意和日本人做生意,这可急坏了朝鲜人。两方因为这样的事多次在京城生出事端。就是贩卖回来的东西,日本也有物廉价美的日本武士刀还能赚一些钱。这又让只能卖些皮毛山珍的朝鲜人嫉妒的不得了。两个国家的人在京城有渐成水火之势。没事还好,有事是一点就着。
作为代表大明利益的人,朱厚照是乐见于这种状况的。他就是要离间朝鲜和日本,再分别与朝鲜交好,慢慢的用文化给日本洗脑,让大明的东北无忧。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好的。现在朱厚照还想给这岌岌可危的关系再插一把刀。让两国再添一些嫌隙。他也不怕朝鲜和日本打起来,毕竟日本还处在战国时代,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朝鲜计较,朝鲜应该也不想卷入日本这团泥沼之中。
略一思量,朱厚照就写下了手谕,传召韩国使团和日本使团一起到京郊的皇庄上进行学习。刘瑾领命宣旨去了。自从朱厚照和杜若的关系曝光了,张氏和朱佑樘对两个人可以说是严防死守,随时随地两个人身边都跟着朱佑樘的人。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看住两个人不让两个人有亲密接触。杜若被打断了几次,生了几回闷气干脆也不经常进宫了。
这两年来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商队突然在今年二月断了联系,杜升也失去了踪迹,现在在北疆的整个商队都停摆了,杜若不得不要想法处理。再加上魏嘉要扩大船队买船之事,印刷局在各省首府设立分局之事,这几天也是忙的脚不沾地。进了宫又看得见吃不着,杜若干脆眼不见为净,不过是在朝会那天进宫应个景,其他时候仍然自己在国公府处理自己的事情。
没有杜若在一旁帮忙,自己还要随时带一个小尾巴,朱厚照也气闷的不得了。尤其是张氏一直没有放弃让自己娶亲的想法,每天不是这家姑娘的画像,就是哪家姑娘的诗作,扰的朱厚照心烦的不得了,有时还会有朱佑樘在一边评头论足,朱厚照更受不了了。没有办法,朱厚照就拉着朱厚炜一起在乾清宫,有了朱厚炜这个大灯泡,张氏总是不还意思再来找朱厚照说什么成亲的事儿的。
作为一个大吃货,朱厚炜在朱厚照面前充分的表现了作为一个吃货的自觉。朱厚照这里,张氏送的点心,杜若送的小吃,还有各国进贡的新鲜物食,都被朱厚炜一扫而光。看的朱厚照是瞠目结舌,就怕他积了食,不让他多吃。让他学着处理政务,批改奏折,他倒好直接在案上睡着了。朱厚照还想着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呢,这会子看他这样也是愁得很。
让朱厚炜学着点,朱厚炜一句:“天塌下来,有哥哥顶着呢。”几乎把朱厚照气个半死,朱厚照又不可能告诉他,我就要和杜若双宿双栖了,以后这个偌大的帝国就要担在你的肩上了。他也只能自己郁闷,看着小胖子在一边愉快的享受口腹之欲。
听自己派出去的人讲了乾清宫中的事,朱佑樘笑得将自己喝的茶水都喷出来了。大笑之余,又觉得寂寥,一个光想着甩手不做,一个尚是懵懂孩童,到底是怎么办自己还要想办法。他还是更加属意朱厚照的,从这两年看来,朱厚照无疑是成功的。不过是这么短短的时间,京城就已经大变样了。再对比只知道吃和练武的朱厚炜,更衬得朱厚照的贤明。就是和杜若这件事实在不成样子,朱佑樘想自己还是要想些办法才好。
朝鲜使团和日本使团从京郊回来,喜不自胜。玉米,红薯还好,那个土豆着实讨两国使团的喜欢。耐寒,又对土地和种植水平要求不高,还高产,再没有更好的选择了。第二日,朱厚照就写下了诏书,各赐朝鲜和日本土豆一大篓子,让他们拿去做种。使团又递上谢恩折子,纷纷准备将这筐好不容易得来的土豆送回国去。
将土豆送回去容易,可是这分量实在是拿不出手。他们又不敢打皇庄的主意,皇庄里戒备之森严是他们亲眼看见的。于是在朱厚照派出去的人的挑拨下,日本一方决定先动手,假装成强盗将朝鲜一方派回去送货物的商队给抢了。朱厚照的本意可不是单单一起抢劫案,于是埋在日本使团里的探子又将这个消息卖给了朝鲜使团。
这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了,朝鲜使团气不过,在日本使团还没有动手的时候自己就冲到了日本使团驻扎的地方大闹了一通,一言不合就开始又砸又抢。五城兵马司和京城府衙的人一直等到他们闹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冲出来维持秩序,将两国的人都抓进了大牢。
等案子判下来,谁都有错,且都是人证物证俱在,不过是训斥一番、勒令赔偿就把他们放出来了。等大家回了自己的地方,不仅仅是日本使团处暂存的货物已经被哄抢一空,就连朝鲜使团处也被锦衣卫扮的日本人给抢的差不多了。面对一院子痛哭流涕谢罪的随从,两方都把对方恨到了骨子里。摩拳擦掌就要准备把对方收拾了,朱厚照听了哈哈大笑,只有朱厚炜什么也不懂,像是被自己疯了的哥哥吓傻了似的。
看笑话是看笑话,可不能让他们真的在京城打起来。朱厚照下旨赏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说了俩方都有错,就此一笔揭过谁都不能闹。他们碍着朱厚照的旨意不敢大闹,但是却默默和对方较上了劲。
杜若一听这件事就知道一定是朱厚照的鬼主意,否则那些官老爷们可没有这么小的度量和这么两个小国较量。不过也实在解气,毕竟不是自己人,大家各位其主,谁的后手也不干净。他们只打量着大明不注重辽东,不知道在辽东假装是土匪抢劫犯边的是他们朝鲜,也不知道海上这两年慢慢多起来的海盗里面多是这些表面正经的日本商人。
等杜若进了宫,朱厚照在杜若面前说这些事,简直没把自己笑抽抽了。杜若看他笑得高兴,自己也跟着乐了一场,放松一下自己这几天紧张的不得了的神经。杜若这次来乾清宫也不是来找朱厚照说笑的,也是有正经事。
“我还是要找你写一封国书,明日朝西北去的人就要出发了。”这可不是小事。杜升他们说是安国公府的商队,其实也是在为朝廷做事。里面不仅仅是商队的成员,甚至还有张越军营里的人和礼部的官员。这么一大群两百来号人遇难了还好,都是国家的英雄。但是要是落在有心人手里,有人把他们在做的事,已经得到的成果透露出去,这就不是小事了。锦衣卫,礼部和兵部的人组成的使团已经准备好了,是死是活一定要有个结果才行。
“我早就写好了,已经给礼部了,你放心就好。”这的确是一件大事,他们不仅掌握着杜若要他们勘探的矿产资源,还拿着西北的地形图,鞑靼人内部和大明交好的人的书信,还有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结识的达官贵人的信物。这些东西只要有一样东西爆出来都是震动西北的大事,是万万不能泄露出去的。“这一次你手下去的,还是你前几年网罗的那些人?”
作者有话要说: 天好热呀,还好有萌萌哒的空调君
这里是热热夏天的清凉番外
朱厚照:天气好热呀,受不了啦,脱衣服脱衣服。(瞬间小黄鸡,变成了萌萌哒的小白鸡),人家的肌肉肉,坐办公室什么哒,太讨厌啦。人家都成了白斩鸡啦。,〒▽〒
杜若(流口水):白斩鸡什么的,浇上蘸水,最适宜夏日食用啦。~\\(≧▽≦)/~啦啦啦,来来来,让我扑倒。
朱厚照(坚决推开):嘤嘤,不要。逛店又扫黄了,不能有脖子以下的接触哒。呀呀呀,不要!不要!要锁新章哒,要锁文哒,要封号哒,,坚决不能有!坚决不能!
杜若:看得到吃不到什么哒,好讨厌呀,嘤嘤嘤。╥﹏╥
朱佑樘:你们在干什么!!!赤身裸体的!!!居!然!赤!身!裸!体!你们难道不造在严打吗!!!来人,把杜若扔出去。
杜若bui……飞出去啦:明明不是我的错,嘤嘤嘤。我一定会回来的!!!
朱厚照:弱弱的说一句,爹爹,为什么李健威和王纪昀可以有。
朱佑樘:额,这个,你还是问那个可恶的蠢萌大笨蛋吧,(〃>皿<=
萌萌哒的作者君:呀呀呀,因为我乐意呀,你来咬我呀,你来咬我呀。~(~ ̄▽ ̄)~
朱厚照(⊙﹏⊙)b,朱佑樘(╯д)╯(˙3˙)
萌萌哒的作者君:啊,不要啊,我也会回来哒。
傲娇的小天使们:等你能回来了再说吧。(__) 嘻嘻……
☆、第一百二十一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可靠的人,杜意德是留下了一些人,但是这些人只是精通武艺,打仗保护自己还行,论到忠心也尚可,要是谈到经济学问那就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了。杜若没有办法,自己想了一个主意,在那些遭了灾的地方选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童,自己花钱教导,使劲的洗了洗脑,培养了不少人,现在看也还是可靠。这几年杜若都有意识要将这些人培养出来,好多事情都放手让他们做,锻炼锻炼。
只是这件事却不适合用来练手,杜若可不放心让他们折腾。“不是,还是杜任他们这些老手,此行十分凶险,还是他们来我比较放心。”杜若培养的这些人现在一共有四批,第一批是用人字旁取名的,也是最大的,现在是安国公府里的中坚力量。后面就分别是草旁,虫旁和木旁三批人。
看杜若想的妥帖,杜若也点点头,说道:“要是实在没有办法,就准备把潜到鞑靼的那些人都给召回来吧。到底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否则我们也是良心不安的。”这些人都是朱厚照亲手选出来,训练有素的间谍人员,很多都是前程似锦的军官,要是就这么折损了,实在令人伤心。
“已经放出信去了,只要是真的被鞑靼截住了,马上就开始撤退。只希望来得及,毕竟已经失踪了好几个月了。”杜若也是心焦不已,这么一件事把朱厚照和杜若在西北的整个布置都打乱了。现在只希望这件事能安安稳稳的过去,否则西北边境不稳,恐怕又是一场战事。一打仗有些事就身不由己了,到时候波及的恐怕就不只是西北了,整个改良的全盘计划恐怕都要有调整。
“实在不行,只能我自己去一趟西北了。”杜若还记得甘肃大片大片的戈壁滩,还有藏着自己这辈子最大伤痛的家族墓地。杜意德和江氏已经在那里沉睡了十多年了,自己就去看了他们一次,说起来也是实在不孝。“正好我也好几年没有回去过了,族里的事儿也可以处理处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家族中虽然没有亲近的族人,但是到底也是一个大家族。借着杜若的名声也做了不少坏事。
听杜若说他要去西北,朱厚照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你要去西北,那可不行,你忘了往年的事儿了?”杜若一共去过两次兰州,一次是年幼时和杜意德他们一起回家扫祭,结果杜意德和江氏就这么沉睡在了那片土地之下,一次是弘治十一年杜若回乡扫墓,结果遇着小股鞑靼兵袭城,杜若狂奔几十里才回到了兰州,没有性命之忧。两次遭遇,朱厚照想起来就后怕。
有人这么担心自己,杜若再累也是高兴的。“现在不比往年了,鞑靼和火筛越来越弱,我也长大了。出去必然是有人陪着,难道还能在这样安全的时候送了命不成。”他这话一说,朱厚照忙把他的嘴捂住了,皱眉道:“这么不吉利的话你可不要乱说。”
将朱厚照的手拿下来握着,杜若笑道:“你什么时候也这么神神叨叨的了,放心吧,我自己注意着就是。”看杜若嘻嘻哈哈的样子,朱厚照嗔怪道:“我这不过是担心你罢了,只要你平安,便是在不靠谱的事我也愿意做。”其实重生后的朱厚照内心还是有一些对这些事的敬畏之情的,只是不浓罢了,现在只是被怕失去杜若的恐惧给激发出来了。
“不怕,不怕,看我来手撕鬼子。”说着,就摆着马步,做出了撕扯状。朱厚照又是担心他,又是乐的慌,急了干脆一巴掌打到了杜若的头上。杜若看他终于好了些了,摸着头自己笑了一会。
这件事朱佑樘也有所耳闻,杜若正要出宫去,被朱佑樘派蒋琮叫去了未央宫。朱佑樘好歹把身体养回来了,现在也不用人搀着走路,看见杜若来了,还高兴地自己煮了一壶茶,给杜若也倒了一杯。“西北之事真的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朱佑樘这个上皇也是真的不管事了,好多的事他也不明白。
茶是好茶,陈年的步日茶醇美非常。轻轻地啜了一口,杜若解释道:“到还不是火烧眉毛的时候。只是他们手里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要是泄露出去,我们好多的布置计谋都要功亏一篑。他们也不一定是被鞑靼人抓住了,或许因为天气异常或是其他什么事滞留了也是可能的。”在朱佑樘面前,杜若总是要把事情往轻里说,要他担心就不好了。
再给自己斟一杯茶,朱佑樘算是放下心来,看了看杜若,叹气试探道:“小若,子嗣这件事上真的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说到底,他们之间最大的阻力还是子嗣问题,要是有了子嗣,便可以有千个万个理由可以不立皇后不要嫔妃。朱佑樘还是想要留住朱厚照才好,现在他的要求已经直接降到要一个孩子这么简单。
长辈已经退到了这个地步,要是常人早就答应了。但是他们都不是杜若,他们都没有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的朱厚照,只属于杜若的朱厚照。在爱情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是盲目而充满独占欲的,一想到这世界上还会有另外一个人会流着朱厚照的血,杜若就觉得自己已经受不了。“要是母亲一直没有孩子,那么爹爹会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吗?”
往事犹如逝水,一去不复返。朱佑樘已经开始慢慢记不清当年的事了,他还有些印象的就是清宁宫里永远也少不了的美人和成堆的让自己选秀的折子。要是当年弱弱的朱厚照真的没有养活呢,要是两个孩子真的死于天花,他还会像现在一样和张氏一生一世一双人吗。答案会是怎么样,朱佑樘自己也不确定了。
“要是说什么时局不一样的,我知道你是不服的。要是说不会的确是有些虚伪了,只是回首前半生我是一点也不后悔的。”不后悔容忍张氏的小脾气,不后悔耐心等待朱厚照的到来,不后悔扛住了周氏和朝廷的压力,两个人的世界依然是两个人,朱佑樘自觉很幸福。“我想我知道你的答案了,你回去吧,你也忙。”
辞了朱佑樘回家来,杜若就看见克里木正要出门,忙招呼道:“你这大包小包这么晚了是要打哪里去?”克里木看杜若回来了,也迎上来,欢快的答道:“我在这里遇见了几个罗刹国的商人,约好了要做一笔生意,要给他们看我的货物。”杜若这时知道应该是那几个鞑靼商人了,怕克里木受骗,忙问道:“你可知道那些罗刹国人的底细?”
一下子就窜到了马车的顶上,克里木朗声笑道:“我知道,鞑靼人嘛。”话还没说完,马车就已经出发了,克里木的声音也随着马车越来越轻,直到消散。杜若也是对这个人的精力很是敬佩,见他没被骗也乐得让他去。
见国公爷回来了杜林也迎上来,笑道:“这个小伙子也是不错的,我看着好几家都想将女儿许给他。”他口中的好几家自然是杜若家中效力的几家人了,他们都把克里木当成了杜若手下的人。看小伙子虽然是异族人,却生的甚好,还知书识礼,手里握着这么大的产业,当然是女婿的好人选。
“结亲?他们也想得出来,现在他的身份便是寻常官宦人家也是配得的,这些人也忒想的出来。”克里木现在掌握着哈密的大半运输线,在其他几个新开的互市地点也很有作为。他又帮朝廷做了不少事,熬到四十来岁也少不了封号。无论现在的财力,还是以后的发展前途,自己家里的这些人可配不上他。
“我已经回了他们了,让他们都别瞎想。这位公子是客,可不能打搅他。”杜林做事杜若还是放心的。杜若看他已经传下话去了,想了想说道:“前些天我看他们也太不像话了些,现在又开始打客人的主意了,我看的确这国公府是该好好管管了。”他这话说的和缓,杜林却从里面听出了寒意。他也不敢说话,只噤声侍奉杜若,杜若看了一眼过道上站着的小厮们,哼一声进去了。
这就是一向的规律了,杜若父母刚刚逝世时侯府里面人口少、事情简单,大家还都能一心的做事。当杜若一下比一下高升,手下的产业一个比一个赚钱时,有些人的嘴脸就露出来了。杜若到底不是古人,即使有满身的心眼子,也防不了所有人。现在的国公府面上看着还是很整肃的,下面却是按暗流涌动,杜若总想着要使劲来一下才好,就是一直不得空,现在只好让他们再逍遥几天。
这里是一个边陲的小镇,曾经因为鞑靼人的入侵一度荒废,最近和平了好几年,因为是几个互市地点要道的必经之路,这几年忽然间就繁华起来。如今人来人往,各式客栈酒店林立。到大街上瞧瞧,满面风霜的商人,披坚执锐的将士还有亚麻色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异族人,什么样的都有。
杜升已经困在这里第三天了,今天早上才从窗外的人的嘴里偷听到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摸摸自己身上穿的上好的丝绸衣服,他已经猜到了掳了自己的人到底是谁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个小逝水,不是猪脚不聪明,是人家太笨了嘛,干嘛揭穿人家,嘤嘤嘤。~~o(_)o ~~
至于更新勤快这件事,我能说是因为我想开新文吗,呀呀呀,好不好意思呢。开玩笑啦,主要是在家没有什么事,更新就能保证。要不是爪机严重降低了我爪子打字的速度,其实我是想三更来着,捂脸o(////▽////)q
☆、第一百二十二章弘治十九年
叹了一口气,杜升从床榻上爬起来,伏在墙上隐约能听见悠远的驼铃声和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声音。正在那里还想多听些时,门一下子就被人从外面打开了,走进一个穿着白色薄衫器宇轩昂的男子来。他手里拿着一个托盘,上面有碗筷并一个青花白瓷的钵盂,另一手还在扶着门框,看见杜升像个小老鼠似的蜷在墙角,笑道:“多年不见,怎么霁华也开始听起墙角来了。”霁华是杜升的字,想不到他还叫自己的字,一时真是思绪满怀。
整理整理衣裳,杜升站了起来,默默的坐在了一旁,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一看居然是在北方难得一见的明前新茶,心里更加郁闷,又把杯子放下了。来人将东西端进来,示意后面的人将门锁好,直接把东西放到了杜升面前的桌案上。把盖子打开一看,是熬的浓浓的鸡汤,那人还亲自给杜升舀了一碗出来。
也不去接他手里的汤碗,杜升虚弱的笑道:“什么时候王爷也开始伺候别人了,我怎么不知道。”原来来人居然是宁王朱辰濠,只见他也不恼,将手上的鸡汤放在杜升的面前,放上汤匙,自己对着杜升坐着叹道:“多年不见,你怎么过成了这个样子?你原来不是最爱这茶吗,怎么想在也不喜欢了?”
听他这样说,杜升嘲笑道:“离了王爷,我不过是芥藓之人,怎么配得起这样的贡茶。”他还破罐子破摔的拿起汤匙来尝了一口鸡汤,假做市井之人的口气笑道:“这样的鸡汤我也是很久没有喝到过了,还要谢谢王爷才是。让我这个三个月不食肉味的贫寒之人,也尝到了这样鲜美的鸡汤。”
原来朱辰濠只是想取笑他,那里想他这样的自轻自贱,急着解释道:“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为何又要来这样气我。”听了他的话,杜升把汤匙摔到碗里,气笑了。“我是否自轻自贱王爷是最知道的,怎么现在说我气王爷来了,草民可担不起这样的罪责。”
看他情绪激动成这个样子,被刮的干干净净的小脸气的煞白,心疼朱辰濠又安静下来,轻声劝道:“过去是你有错,我也有错。我们好不容易再见面,你又何必这样。”这样杜升就更生气了,厉声说道:“好不容易再见面,你还好意思说。我们为什么见面你心里最清楚。难道你还要我和其他人一样对你唯唯诺诺,讨好你这个宁王吗?”
朱辰濠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现在囚禁杜升的手段的确不太光彩,只好自嘲道:“我知道你是一个最有心性的人,我也不逼你,等事情完结了,我们一起回江西去吧。”他又摸了摸茶壶,茶已经冷了,又说道:“你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就算气我也不该和自己的身体斗气。先把鸡汤喝了,待会儿缓过来了再喝些粥。这茶冷了,我让人给你换一壶。”
说完提起茶壶就要走,被杜升一把抓住。“我的那些人在哪里,你到底想要做什么,难道你不知道皇上对藩王这几年越来越猜疑了吗?”整个皇室宗族有好几万人,人人都要领俸禄吃皇粮,朱厚照当然有不满,这几年对这些宗族贵胄们是一年严过一年。杜升虽然面上不想在理朱辰濠,但是还是有意识的在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对大体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漆黑的眼眸又燃起了希冀,但是沉默了半晌,朱辰濠只是干巴巴的憋出一句话来。“你不用管这些,我自己知道。”又把杜升的手扒下去,自己关门出去了。只剩下杜升在里面生闷气,越想越想不过来,干脆将一罐子鸡汤都打了。外面的听见里面的声响,就有两个美貌的小厮就来将东西都收拾干净了,又端上一一罐子汤来。
暂时是逃脱无望了,杜升气喘吁吁的坐下来,只觉得几天没有进食的身体是手软脚软。想了想,觉得一切未必没有回环的余地,自己还需要想法子还好。再看看自己面前的鸡汤,即使不想吃朱辰濠的汤,也只能自己拿碗来盛上一碗,自己咬牙喝下。
自己喝完了躺在那里,刚才的那两个小厮又进来将东西都收拾了,换上一瓶子新鲜的鲜花来设在一旁的柜子上,又提进一壶新茶来放在桌上。等两个小厮锁门出去了,杜升忙趴在门上想要偷听些东西,却听见一个小厮压低了声音轻佻地说:“这便是王爷念念不忘的那个霁华了吧?前些日子还没看出来,刮了胡子还真正是一个绝代佳人,就是皮肤太糙了些。”紧接着就是另一个小厮也笑道:“看王爷爱他爱的跟什么似的,不知道下不下的下狠手。”
杜升还要细听,两个人却已经走远了,杜升只好一个人又回到床上坐着。看窗格间透露出来的阳光,应该是正午时候,细想想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着。无聊间看朱辰濠为自己准备了许多书,一翻开都是些花间元人这样的淫词艳曲,更觉得气闷,干脆一觉睡去。
朱辰濠别过了杜升自己提着茶壶出来,到了院子里就看见自己手下一个极得力的人名叫杨晃的人在那里等着,一看朱辰濠出来了,杨晃连忙迎上来。他就要接过朱辰濠手上的茶壶,朱辰濠摇摇头拒绝了。杨晃看朱辰濠坚持,只好放弃,又禀道:“老爷,那些人都已经运到这里了。按照王爷的吩咐,在匪寨也用准备好的尸体将鞑靼人的衣服换好了。其他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
两个人一起走到了厨房门口,将茶壶交给了侍女,又吩咐她待会儿给杜升换一壶茶,又和杨晃一起出来了。“京城里有消息吗?”杨晃忙答道:“有飞鸽传来消息,安国公和礼部、兵部的人已经到大同这边来了,另外那个克里木已经下了江南,怕今年应该是不回来了。”朱辰濠听了点点头,又问道:“那些人都招了吗?”
“没有,除了下面几个伺候的人,无论是朝廷的人还是安国公府的人都是硬嘴巴,就是不说。”他们当然不可能以宁王的名义来让他们招供,而是扮成了鞑靼人让他们招,结果全部铩羽而归,无论是威逼利诱就是不说。“老爷,要不要把那些个刑罚都往他们身上……”说着还比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想了一想,朱辰濠还是制止杨晃道:“他们也还算是一条汉子,就别难为他们了,探听探听消息,该放的就放了吧,只是一点不要泄露了我们的情况,只往鞑靼身上引。”当年组建这么一只商队,朱厚照他们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选择出来的这些人都以一片忠心为国的人。现在在被敌方俘虏的情况下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连朱辰濠也十分的赞颂。
这么多人,要是一直藏匿朱辰濠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只有两条路,要么杀要么放。本来朱辰濠是想要杀人灭口的。可是看杜升这样的态度,要是杀了他们,杜升一定会恨自己,而且这些人的确是让自己叹服,朱辰濠就改了主意,想要把他们放了。但是杨晃却很担心,想要劝朱辰濠道:“老爷,此事要是泄露出去非同小可,这些人可不能放出去。”
此事不必再议,明日就收拾东西。这件事要是办妥了,我们就回江西去。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东西,恩,你干脆这样,直接装作看不懂汉文,在他们面前把书信那些都给烧了,只留下那些地形图,让他们放心。”其实这一批人最开始不是朱辰濠抓住的,他们遇着了暴风雪滞留在了草原上,粮绝水断几乎冻死,丢了马丢了骆驼,走了四五个月到了明朝边境,后来又被小股流匪给抓住了。这股流匪要带了这些人到互市上卖掉,正好遇见了意外得到消息来找杜升的朱辰濠。
本来朱辰濠是想放过他们的,但是在这批人中,朱辰濠的人一眼就认出来这些人里面有朝廷命官。朱辰濠是这样的身份,如今出现在这里,便是不便露面了。后来又发现了他们被搜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商队这么简单,朱辰濠干脆让随从扮作了鞑靼人将他们又截了过来。结果发现果然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
朱辰濠虽然暗地里和鞑靼人有勾结,贩卖私盐走私茶叶铁器,但是也不代表他愿意将大明在鞑靼的势力连根拔起。于是才有了前面一幕。想着自己看到的那些东西,朱辰濠又笑道:“如今倒好了,这一次不仅进了几十万银子,又有意外收获,这一趟倒是不虚此行。”杨晃虽然不同意,但是王爷有令又不得不执行,只好告辞而去。
这边朱辰濠已经带人趁着第一场雪还没有下下来,带着杜升回了江西。而商队的其他人也在朱辰濠在边关的关系运作下,很凑巧的被驻边卫所的一小队人给救了出来,等他们恢复过来后正好遇见了来到哈密的杜若。
一队人已经饿得瘦骨嶙峋,养了一个来月好不容易养回来了些,但是还是很憔悴。他们都住在安国府在哈密的客栈里养着,杜若不便在这中人多眼杂的地方见他们,就借住在了克里木家,在克里木家给自己准备的独门独户的小院见了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这里的朱辰濠形象纯属本人杜撰,现在他还不是想要谋反的。现在他只是有一些小动作而已,谋反的话还会有一会儿折腾。为什么要写杜升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大家就清楚了吧。天热的时候,一碗自制的薄荷冰真是萌萌哒。~(≧▽≦)/~啦啦啦
☆、第一百二十三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长途奔袭生生将三四个月的路程压缩到了两个来月,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现在正是九月,杜若却早早的披上了较厚的秋天的衣服,整个人都可见的瘦了一圈。但是他还是逞强见了最后活着回来的这四五十号人。当时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去的是一个大商队,一共是二百来号人口,无数的骆驼马匹。他们去年六月出发,一直都陆陆续续有书信送回来报平安,可是到了十一月所有的消息都断了。
当时留守的的人并没有感到奇怪,毕竟已经到了冬天,无论是因为天气原因还是因为走的实在太远了,一时断了音信都是正常的。但是一直到了二月,整整过了四个月,一点音信也无,就有人开始怀疑他们是遇着事了。刚开始是到处向过往商队打听消息,都说没有见过一个这样的商队。又听说最近鞑靼人有异动,于是所有人都急了。
就这样一边明察暗访,一边朝京里传信,这件事就慢慢的惊动了不知道多少人,就连杜若都赶到了哈密,就是要来找寻一个结果。这几年不仅仅是在海运上大明有所突破,因为北边互市的开放,北边的边境贸易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越过崇山峻岭,跨过戈壁沙漠,来到这些互市开放的城市进行贸易,其中就有不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的人。
这世界上大明有三样东西最招人爱,茶叶、瓷器、丝绸。作为陆路的丝绸之路运瓷器想来是不现实的,在宋元时期,因为丝绸技术的外泄和西北气候的巨变,丝绸之路慢慢的就没落了。但是现在,大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丝绸和茶叶的价格开始慢慢的下降,互市的开放又刺激了贸易的进行,于是那些原来抛弃了这条路的人现在又都回来了。
丝绸之路的重新走通极大的方便了杜升工作的进行,平日里或是半月一信或是一月一信,至多没有超过两个月的,所以才惊动了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有料到既然会遇到这么大的大雪。西北气候的巨变不仅仅是变冷,也是越来越干燥。像这样的大雪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这样突然来袭,真的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断水断粮,借住在人家废弃的小屋里,最后杀马杀骆驼才熬过了一个月。没有货物,商队只好带着仅剩的一些银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祸不单行,因为大雪过后好多东西都埋在了雪下,他们又找错了路,一直走了四五个月才不容易的找回了原路。因为是在鞑靼人的地方,他们不敢传信回来,他们身上的银两这时候已经不多了,只好暂时想找一个地方歇歇脚。可惜他们又遇见了一股汉人流匪。
他们说的这样的曲折离奇,杜若身边旁听的礼部和兵部的人简直听呆了。他们都是经过科举上来的天之骄子,何曾听见过这样的冒险故事,听得一惊一乍简直像乡巴佬进京一般。倒是杜若听到后面觉得很不舒服,直觉这里不是这么简单。不过现在其他人都在,杜若不能直接追问,只能暂时忍耐。几个人一直讲一直讲,将这一路的风土人情,一队人经历的艰难险阻都讲了出来,到了天色将晚要吃晚饭了才堪堪结束。
大家听得意犹未尽,但是已经不早了,只好让他们回去了。这可是为国尽忠的英雄,大家就要商议要给什么赏赐,怎么写奏折,杜若却一个人以身体不适的理由躲了出来。游二已经在旁边屋子里等着他,他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游二解答。
一个大商队两百来号人,在被暴风雪围困时杀了有异心的十来个人病死了十来个人,回程途中又因为各种原因死了四五十个人,因为流匪又死了不少人,最后在鞑靼人的贼窝里又杀了不少人,最后就剩下了这么四五十个人。前面杜若听起来还是不错的,怎么最后在鞑靼人那里,鞑靼人像是会读心术似的,杀的都是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杜若走了两个多月,京城里却早早的下起了第一场雪。乐呵呵的朱厚炜一大早就带着陆良公公去给妹妹堆雪人去了,朱厚照也无甚大事,就在那里烤着炉子想着杜若。又想着他会不会冷的慌,又想着西北没有好吃的他会不会瘦了。正在那里神游万里,恨不得跟杜若一起去了的时候,就看见艾草气呼呼的进来了,后面跟着垂头丧气的朱厚炜。
看两个人闹了矛盾的样子,朱厚照忙把艾草拉过来,问道:“你二哥又怎么惹你了,你这小嘴翘起来都能挂好几只油壶了。”他本来是想要打趣艾草,倒没想到真的把她惹哭了,艾草扑在朱厚照的怀里就开始呜呜咽咽的哭起来。朱厚照正要问到底怎么了,陆良忙上前解释道:“王爷打雪仗,不小心把公主的花盆全给摔下来了。”
一听陆良的话,朱厚照知道朱厚炜又干坏事了,只好不停安慰艾草道:“没事的,没事的,待会儿哥哥替你教训你二哥。好了,不哭了,不哭了。”艾草还是不停的哭,朱厚炜犹犹豫豫的上来给艾草道歉道:“小妹妹,我错了,我陪你在种花好不好。”看艾草还在哭,朱厚炜牙一咬,承诺道:“我把大哥给的那些东西都给你好不好,真的对不起。”
艾草这才回过头,含着泪说了一句:“我才不稀罕你的东西。”朱厚照知道艾草不是这么小气的人,今天这样肯定不是打碎花盆这么简单的事。陆良看见朱厚照疑惑的眼神又不好意思的说道:“王爷不仅是把花盆打碎了,还差一点把那几株小松树给压折了。”
这下子朱厚照明白,忙安慰艾草道:“没事,没事,这不是没事吗,乖乖,不哭了。”朱佑樘的身体被毒素给彻底的腐蚀了,几度就差点薨逝。朱厚照还能忍住悲伤一边照顾家中几个大的小的一边讲国事处理好。但是朱厚炜和艾草还小,除了已经很陌生的周氏以外,他们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身边人生命的流逝。朱厚炜解决压力的办法就是拼命地习字学习,他想着自己只要听话了,爹爹就不会气的离自己而去。
朱厚炜还好还知道能够自我调节,一向十分早熟的艾草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只知道躲在被窝里哭。朱厚照想了好多办法都不中用,后来想到艾草喜欢树木,就想了这个法子,带着艾草栽了这么六棵松树,分别代表了家里面的六个人。朱厚照骗她说只要这些树不死,咱们家里面的几个人就不会死。艾草这才缓过来,只是天天去看那几棵树,就怕他们长虫子了,枯萎了。
现在艾草大了些,当然知道这些树不可能真的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死,但是这些树在艾草心目中还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象征,每一天都一定要看一眼才放心。现在朱厚炜为了打闹要把这些还小的小树压死了,艾草不委屈才怪。艾草原来越想越委屈,现在被朱厚照安慰了很久才慢慢好起来,但是到底还是对和朱厚炜心有怨言,又给了朱厚炜好几个白眼,只看得朱厚炜不好意思的直牵衣角。
反正闲来无事,朱厚照干脆带两个小的到未央宫吃饭去了。一路走来正好遇见要上各宫屋顶扫雪的宫人回避在墙角处。朱厚照才想起来有些宫殿已经关闭了两年了,又问随侍的刘伟道:“前几日说要打扫宫室。,事情可完了?”
他一说刘伟就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忙答道:“前几日就领了东西开始洒扫了,想来这几日该是完事了。”朱厚照又问这宫里没人,要是有大雪可禁得住。刘伟又忙说道:“皇上不用担心,正是没有人才不会有事。前些年宫里主子少,也有为了几个钱故意扒了瓦挠了窗的。现在这些只留下了看守的人,倒是更便宜了。”朱厚照听了连连点头,朱厚炜和艾草在后面似懂非懂。
朱厚照欢欢喜喜的吃饭,杜若却只能在这里见游二,面前不过摆着一碗羊肉汤和两块小小巧巧的馕饼。杜若不想吃这样油腻的东西,但是到底是做客,现在后面要管这么多人的饭也懒得再去要粥了,只好用勺子将上面的浮油给给撇了,只喝下面的汤。
游二的人生并不是单单从商队开始的,他在杜意德还在时就在大管家杜林手下打下手,主管店铺收租经营的事。他也是一个老江湖了。杜升是管理商队的大局,游二却是管理商队的具体的经营事宜,他接触的人何其的多,怎么会看不出问题来。
“你说他们当着你们的面把所有的东西都烧了?”杜若最不解的就是这一段,按说这么一队人,最后将大东西重东西都丢了,只剩下这些重要的书信地图手记。他们还被流匪抓住将银子都被抢完了,鞑靼人将他们又掳走了怎么会把这些信都找回去,还居然因为认不得汉字,恼羞成怒直接将这些书信给烧掉。结合后面莫名其妙的迁徙和突然被解救,这件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是烧了,所以小人才觉得不对。他们虽然是鞑靼人的打扮,但是面相却比鞑靼人文弱。还有夜里我起来解手曾经不经意远远听到过他们说汉话,听口音,小的猜测应该南方人。”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应该是,那个,小逝水,是我的错啦,这样不好意思的语气。,人家不想这样哒。天凉了,鞑靼被灭了这种事。额,不会出现的。本人是很反对战争的,这种事应该不会出现。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会打仗。
☆、第一百二十四章弘治十九年
“江南人!”杜若手中的碗摇晃了一下,差一点要泼到自己的衣服上。要是北方口音,还可以说是带着汉人血统的鞑靼人,可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南方口音的人,让局面变得越发诡谲起来。一个南方口音的人,甚至是一对南方口音的人,他们扮成了鞑靼人,将商队从流匪手中抢来。他们不仅对商队的人进行了逼供,还假装看不懂汉文将最重要的证据给烧掉。而且最后很可能也是他们有意把这些人都给放掉。
这些人到底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些人又都是谁?一切都是未解之谜。游二想了想又说道:“小的觉的就是他们杀的人也不对。”杜若倒是知道他们被这些人杀了二十来个人,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番情况。“怎么,你快说!”
“那些人将小人们分别带出去审理,小人们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人已经招了。小人看被杀的这些人多是平时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几天被逼供是也露出了不少蛛丝马迹。小的,……大胆子猜一下,被杀的这些人都是已经招了的人。”事已至此,已经越来越不简单。杜若可不知道朱辰濠居然敢大着胆子用替身代替自己,自己却往西北而来。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杜若也只能自己猜测。难道是南方有人和鞑靼人勾结?可是这也不对,中间相差实在太远,而且就算他们勾结,为什么要做这样没头没尾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杜若庆幸自己来了,否则按照这些人的做法,岂不是就这么瞒下去了。“你先来信报平安时怎么不写明白!”
“国公爷息怒,这不是小的不写进来。实在是大家都不容易,这么拼死拼活好歹活着回来了。小人只求国公爷看在咱们都没有招的情况下,放小的们一把。小人只好等着国公爷来,与国公爷亲说。”游二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这些幸存人的确是有骨气,在异族人面前打死不招,但是这不代表他们还会因为游二忽然听到的甚至可能是误听这一下子,将自己整个人都陷进去。在敌人面前带着傲骨和和叛乱不轨者有接触实在是两件事情。
这么将就过去,那么大家都是班固一样的英雄。可要是将这件事抖落出来,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到时候是生是死谁都不知道。游二不想去试大家的反应,到时候有人反对的话,无论反对的人是什么下场,他都于心有愧。他干脆把这件事瞒下来,偷偷告诉杜若,请求杜若不要牵连他的这些兄弟。
他这样做杜若还能理解,且到底不关这些人的事,杜若也没想拿他们怎么样。只是这个事还是一定要查个明白,说不定就要牵扯出一个天大的案子来。杜若又听游二细细的将一路上的事讲一遍来,实在支撑不住才让人将游二带了下去。又听说前面已经出过饭了,忙让锦衣卫的人去看住商队里逃出来的这些人。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杜若才能躺下来稍微细歇息一下。伺候的小厮看他皱着眉头知道他是不舒服,忙让侍女过来给他捶腿,又亲自去厨房要了一碗白粥来,一定要杜若喝下才罢。杜若躺了一会儿,挣扎着起来洗了澡才安安稳稳的躺下了。只是身子躺下了,脑子却一直转着,一直在想这件事情。
现在这里人多口杂,既然游二将这件事瞒下去了,杜若也接着瞒着他们,自己派人抓紧了探查。只是忙来忙去实在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鞑靼人没有异动,哈密一代也没有非同寻常的江南人的身影,这件事情似乎就是游二自己听错了,或许就是一件简单的劫案被游二想复杂了。但是自觉告诉杜若,这件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这也不怪杜若神经太敏感了,实在是现实状况由不得杜若不朝坏的地方想。不仅是对于吏治的改革,还有对于皇族宗室的寸步不让,宦官权力的进一步萎缩,在大明蒸蒸日上的背景下,是中央集权的慢慢弱化,和既得利益的进一步转移。在经历过一次暴力镇压以后,原来那些对于改革质疑的声音的确越乱越弱,但是他们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将在平静的水面下正在酝酿更加巨大的浪潮。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人心怀不轨想要步朱晖的后尘。比如现在还是为了避嫌没有儿子的朱佑杬和英国公这些人,朱厚照都进行了重点监视。杜若也和朱厚照讨论过这个问题,杜若当时就警告过他,想让他用更加暴力更加专制的方式解决,毕竟他们要的只是暂时的进步,又不是要保证明朝长长久久的统治。但是朱厚照否定了杜若的想法,暴力、专制毕竟不是长久的处理之道,而且朱厚照相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时间后,眼前可见的利益会让这些人放弃原来的想法。
这是就可以看见朱厚照和杜若处世态度的不同。杜若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除了有关朱厚照的事以外,他都精确的计算着产出比,永远追求的是极致的利益。但是朱厚照的成长经历告诉他,治国并不是单单做一笔生意这么简单,它更像是炒一盘小菜。它总是有无数的意外和不可计量,只能依靠着自觉和用心去调配它,将每一份配料的分量精确到克是极其无聊的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对于妻奴杜若当然是以他的退步结束,因为最后到底会怎么样,杜若也看不清,在不妨碍到朱厚照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朱厚照的意见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掌控欲极强的杜若来说,这种不能把控的感觉让他简直不能更难受,所以在朱厚照不屑于注意到这些官场异动是,杜若永远是第一个将消息攥在手上的。
每一点的不寻常都挑动着杜若的神经,杜若一定要将这其中的危险都排除了才罢休。现在这件事事情还没有任何头绪,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是杜若却不会放弃。因为即使游二那天晚上的遭遇可以用听错来解释,那么这一队在明朝边境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鞑靼兵,总不会真的像一队幽灵一样,一点痕迹都不露。但是还没有等杜若进一步调查,一件事情就打乱了杜若的计划。
杜若原来计划在哈密一直要待到十月末。处理当前商队的事当然是首要,不过除了这件事杜若还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处理。比如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怎么处理许进在西北坐大的问题。许进是一个好将军是一个好官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当哈密人和大同人都只知道许进不知道朝廷时,他是一名好将军这件事就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作为一个弃笔从戎成功的典型案例,许进不好钱,当然掌握着经过整治后的西北和开放的互市,许进并不缺钱,这从许进在京城的家眷那里就可以略知一二。但是许进有一个读书人基本都有的缺点,实在太好名了。不是好名不好,好名过度了就招人厌恶,尤其是当他的名声已经可以阻止朝廷政策的执行时,这一点让人尤其不能容忍。
从最开始的收回哈密,到大同总兵,和西北互市开放的总执行人,朱厚照对许进一向是很信任很依仗的。他们之间信任危机的出现一直到杜升第一次回京见朱厚照的时候。他带回来了一个并不美妙的消息,似乎许进已经把开放哈密当成了他一个人的功劳了。在杜升的眼中,他已经忘了这件事本来是由朱佑樘下的令,而启动的钱财除了来自于朝廷的拨款还朱佑樘的内库和国公府旗下的商队。
当时朱佑樘只是隐晦的在圣旨中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羽翼未丰的许进自然自觉的收敛了。但是随着后来哈密互市的大获成功,许进数次的大胜仗,其他互市的顺利开放,许进似乎忘了,他的这一切都是靠朱佑樘和朱厚照不遗余力的支持才会成功。
贵人总是多忘事的,他已经忘了朱佑樘力排众议,将一笔又一笔充足的军费拨给了他,他也似乎忘了在朝廷的权利倾轧中是朱佑樘一直在回护他,而通过安国公府商队带来的一笔一笔数额巨大的白银似乎是他许进自己的投资。现在在他的心里,西北的崛起似乎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他英明神武一个人力挽狂澜做到的大事业。
好名声嘛,朱厚照能够理解。但是当朱厚照试图将互市慢慢脱离军事色彩将商业行为慢慢回归到它原来的样子时,他遭到了许进前所未有的抵制。不仅仅是许进,整个西北好像一下子全变成了许进的人。朱厚照这才相信了张越的话:西北只知有许进不知有圣上,西北一家皆为许进私财,其行其言,实大不敬至极。
杜若来西北也是想摸摸许进的底,看他到底已经变成什么样,许进或生或死,就在此行之中。但是很扫兴的是,杜若在许进最开始起家的哈密,他只待到了十月初,远远少于杜若原来就打算好的时间。原因当然是杜若那些糟心的族人们。艺术来源于生活,极品亲戚不仅仅只是里会出现的,在现实生活中谁没有那么一两个糟心的亲戚。只不过现代生活中宗族已经瓦解,不过是维持着那么一点亲戚的情分罢了,大家的影响没有那么深。但是杜若可是在古代,他不仅仅要管自己还得管着这么一大家子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弘治十九年
杜若这一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四代单传了,但是在古代五代才是一个槛,所以杜若还是得管着自己这些名义上的叔叔伯伯堂哥堂弟们。杜若的曾祖父的父亲也不过还是生了三个儿子,杜若这一户不消多说四代单传,但是其他两户可是很能生,到现在已经是一个百来号的大家族了。
作为大儿子,杜若的曾祖父还是比较争气的,考取了一个举人的功名。他生的儿子考了一个举人,两人一时还因为一家人都是举人而传为美谈。杜若的祖父就比较厉害了,考了一个同进士,虽然不是进士,但是到底算是比他的父亲祖父更上一城楼了。他后来在西南谋了一个实缺自己上任去了,很不幸的是很快就遇上了瑶民叛乱,西南官场大洗牌,他只好到了鸟不拉屎的西北边陲做了一个小县令。
在西北待了两年,在自己妻子过世了以后,又因为自己整理西南西北历史典籍有功,被调到了礼部。于是早年丧母的杜意德就跟自己的父亲进了京。对于宗族的印象杜若的祖父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毕竟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整个前半生。
到了杜意德这一辈就只剩下了墓地一个个孤零零的坟头,和每年一定要按时送出的年礼。到了杜若情分就更淡了,连宗族的墓地杜若也只去过两次,只留下了两次并不怎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惨痛的记忆。宗族里的绝大部分人他是一个也不认识的。但是同样少不了的,也是每年丰厚的年礼,和催他回家的所谓家书。就总体而言,杜若对这些所谓的亲人可没有什么好印象。
就比如这一次,人家说的好听,可是敲锣打鼓的来接衣锦还乡的国公爷,难道自己还真的不给面子吗。杜若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可以拒绝,难道还能说是自己在调查西北人心目中的民族大英雄许进?杜若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噎得他难受极了。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众礼部和兵部的官员在那里恭喜自己,一脸羡艳的表情更是看的杜若直想吐血。
于是杜若只能暂时结束自己的哈密之旅前往兰州自己的故乡。说是在兰州,其实杜家的祖宅并不是在这里,它还在更往西一点。它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还是大明的领土,但是这之后它因为太靠近鞑靼的占领地而被舍弃。一直到许进和朱晖成功抵御鞑靼和火筛进攻,鞑靼人全线溃败,杜家才重新收拾祖产,将祖宅重新整理居住。
而杜若就被迎进了这座经历了百年历史的古宅。杜若祖上只能是小康之家,所以这座宅子并没有修建的多么的豪华壮丽,就连外面一溜的围墙都可以看出完全是新修的,没有一点点的旧色。作为地位崇高的国公爷,杜若被安排在了最大最好的一个院子里,但是即使是这样杜若手下的人也不是特别的满意,因为他们没有把杜若安排到正房里。
这也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烂账。杜若应该是长房长孙,地位也足够高,但是在杜若父亲那一辈,杜意德就因为长居京城就把族长之位让了出来,当时说是让族内找人暂领。但是杜意德死的时候完全没有人提到这一茬子,当时所有人都把经历放在了杜若的抚养争夺战上,原来二房的长子继续当他的族长。现在杜若不问他们也不提起,本来这样就算了,杜若也不想当这劳什子的族长。
不过在杜若一次又一次对族里妥协听他们的话以后,这个族长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根葱了,现在是越来越过分。杜若是长房长孙,是朝廷的国公爷,旧宅修缮当然应该将上房留给杜若居住,但是现在这位族长堂而皇之的搬进了上房。杜若却住进了这个名义上修缮的最好的院子。而且从他们隐约透露出来的话来看,他们似乎还想杜若将国公府在兰州这边置办的土地都归到族里,当做族产。
杜意德和江氏的墓地都在这里,为了守着杜意德和江氏的墓地,杜若在这边购置了上千亩的上等田地,就是用来供养为杜意德守墓的人。杜意德和江氏合葬的墓地虽然规格和杜家的迥异,但是也是在杜家的墓园里,这么一大片的好地,每年出产好几千两银子,谁看着不心动。杜若不知道只是这个族长的主意还是就是大家都已经商量好的,总之杜若知道了,他们是要拿自己当冤大头了。
其实杜若知道这是自己的错,从一开始就不该惯着这些人。但是他没有办法,宗族是每一个大明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础。杜若不可能将一切事情都一手包办,他在京城毕竟鞭长莫及,在杜意德夫妻的墓地和祭祖这些事上,杜若一定要仰仗在兰州的宗族。所以杜若只能是他们要什么他给什么,他们做什么他忍着。
有一个活生生的国公爷做牌子,他们这几年也敛了不少的钱,他们做的也不是太过分,杜若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从最近得到的情报来看他们似乎是越来越过分了,尤其是朱厚照上台,杜若再立一大功以后,整个杜家似乎都觉得自己与有荣焉,迫不及待的也想从杜若这里分一杯羹去。
假借国公府的名义强买强卖这样的事还是小事,收受贿赂,包揽诉讼这样的事也不在少数。杜若知道是时候该自己出手了,否则还不知道他们会闯出怎么样的祸来。
杜若晚上到的祖宅,第二天一大早就看见几个十分美貌的女子在那里摆早饭,自己带的小厮制止无法,干脆守在了杜若卧室门口就是不让她们进来。看见杜若起来了,小厮们赶紧伺候杜若穿好衣服。等杜若出来时,这些莺莺燕燕早就被呵斥到一旁站着。看见杜若神色不虞,赶她们的小厮一横心直接将她们骂出去了。杜若这才安心的坐下来享受自己的早餐。
只是才吃到一半,杜家的现任族长杜意谦就出现了。杜若不得不暂时放下筷子和他寒暄。论辈分杜若要叫杜意谦做叔叔,但是一听杜意谦一口一个侄子,亲密的让杜若都有些反胃了,杜若也不想叫他叔叔什么的了,直接叫他族长。反倒是杜意谦,听见杜若这么叫他简直喜上眉梢,一张脸上笑成了包子皮了。
好不容易打发了杜意谦,杜家的各房开始分别派人上门来套交情,打听口气。杜若本来胃就不大舒服,看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干脆称病不见任何人。上一次杜若回乡时,朱佑樘想着他小,陪他回来的都是宫里面的人,提前打扫好了国公府在这边的宅子。有宫里人帮杜若挡着,杜若见得人很有限。尤其是后来发生了不怎么开心的事,跟着杜若来的牛公公更是直接就压着杜若回了京城,就怕他被吓着。
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足够的人手,再加上好几个月的旅途劳顿,杜若才会这么疲于应付他们。虽然称病不见人,但是中午整个杜氏宗族开祠堂祭祖杜若还是要出现的。这一次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祭祖活动,主要还是欢迎杜若回乡。走完全套仪式后,整个杜氏宗族大开筵席,能赶到的杜氏族人基本上都参加了这一次的聚会。
不仅仅是杜氏族人,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出现了。他们先前只告诉杜若这是一个杜氏族人的聚会,却没有告诉杜若场子铺的这么大。杜若脸笑僵了去应付这么一个有一人,再看见和来宾们相谈正欢的杜意谦和几个辈分比较高的杜氏族人,杜若的脸马上就要撑不住了。如果不是还在乎杜这个姓氏,杜若直接就像甩袖而去。
在筵席结束后,将自己关在院子里,谁都不见的杜若,见了自己早就约好了一个人,张越手下的一员小将,朱厚照习武师傅的儿子袁雨泽。他现在也是一个千户长,三十来岁的成绩能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少年有成。杜若见他可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杜家的事。
“属下已经接到国公爷的信了,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国公爷一声令下,就可以出手。”朱厚照和杜若这辈子一起长大,连老师、师傅们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袁雨泽的父亲不仅仅是朱厚照小时习武的武师傅,也是后来朱厚照和杜若的骑射师傅,十几年的交情不是白说的。按道理上来说,杜若还应该叫袁雨泽为师兄。
“那么这件事就麻烦师兄了。不知道现在张将军在何处,什么时候方便上门拜访。”袁雨泽不仅仅是一员简单的武将,也是张越和朱厚照都信任的沟通桥梁。他们之间掌握着一个度,张越的大多数的行程都不会瞒着袁雨泽,同样的袁雨泽也尽职尽责的他和朱厚照之间沟通协调。要是想要知道张越现在哪里,问袁雨泽准没错。
“将军前几日已经亲自前往大同了,现在要见他可能不大方便。”杜若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既然如此,明日我就找你叙旧吧,准备好好酒,我们不醉不归。”
既然要坑这些人一下,自己肯定是不能留在杜家老宅的,要不然实在说不过去。不能找张越一叙,和这位师兄在一起似乎也是不错的理由。“美酒我可是不敢给师弟喝的,要不然回家我爹的马鞭可准备好了。但是美食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作者有话要说: 手机前天被大雨淋了,今天才修好拿回来,,出门还是要带伞的。这也是血的教训。
☆、第一百二十六章弘治十九年
并不是说西北不出产美食,而是相对于京城来说这里吃的实在太少了。物资的匮乏让再好的厨子也做不出多少东西来。袁雨泽已经在这里扎根两年了,虽然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但是特殊的身份让他总是能得到足够的优待,吃的当然也少不了他的。
至于美酒,还未成年的朱厚照和杜若是被朱佑樘严厉禁止的,这一点整个紫禁城都是知道的。纵使是离京城千里之外,袁雨泽也不敢违反禁令,让杜若有“不醉不归”这样的行为。会心一笑,杜若当然懂得袁雨泽话中的含义。约好了明天几时到以后,杜若亲自将袁雨泽送到了门口。
第二天,天还没亮,杜若就带着人强行闯了门扬长而去,只留下杜家看门的人在后面跺脚叹气。张越的一支驻军现在就在兰州的城外,打马不过一个时辰。朱厚照顺利在暖洋洋的冬日出来前赶到了军营。这时候袁雨泽已经早就等在那里了。
要请杜若这样身份的人吃饭,当然不可能在军营里凑合。袁雨泽在离军营不过几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小宅子,杜若就要在这里一直待到明天。等兰州府衙的人拿着袁雨泽给的证据将杜家的几个害群之马抓进去时,杜若才会出现。在这之前,杜若只是一个去找旧交好友叙旧的人,不过是一时醉了忘了让人回去报信而已。
十月的西北快速的冷下来,杜若毫不客气的披上了大毛的衣服。京城里朱厚照也经历了他来到这里的一个最冷的冬天。没有了杜若,朱厚照工作量激增起来,又因为今年雪灾冻灾着急救灾,不得已朱厚照又开始依仗起司礼监起来。当然他也不可能光看着司礼监一家起来,很多的工作也分给了内阁去做,只希望两方能够相互制衡,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开粮仓,发动认捐,筹备冬衣棉被,朱厚照竭尽所能希望能让受灾的这些穷苦人能够平安的度过这个冬天。麻烦的是不仅仅是灾情日渐严重,朱佑樘的病情也因为异常的天气开始不断地反复起来。短短半个月,朱佑樘已经陷入昏迷了三次,肺炎和高烧不停地折磨着这个瘦弱的人。
朱厚照只能将奏折都挪到晚上批阅,中午和下午尽量留出时间陪着朱佑樘,和他一起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朱厚炜和艾草也没有上学,每日准时在未央宫报道,为朱佑樘侍汤奉药。薛己几次都对朱厚照说了只能搏一搏的话,张氏哭着要将朱佑樘的后事准备好,被坚决不相信朱佑樘挺不过去的朱厚照给强硬的拒绝了。
大雪灾将西北和京城的通信也给阻断了,朱厚照很想让杜若回来,却只能在夜深独自批阅奏折时对着杜若曾经在乾清宫的位置思念不已。总是处理不完的奏折,低下的救灾效率,朱佑樘沉疴的身体,快要把朱厚照压垮了。但是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坚持着才能挺过去,即使这个冬天再漫长,朱厚照也只能将软弱眼泪留在心里,将果决的一面留给他的臣子们,将乐观向上的一面留给家人。
只是这些杜若都不知道,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京城的来信了。他知道京城直隶一代遭遇了雪灾,他也归心似箭,但是冬天实在不是一个赶路的好季节,所以他只能等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现在他只能想着处置这一堆老鼠屎,他可不管会不会打碎杜家的名声这个对于自己来说可有可无的玉瓶。
作为地方一个小小的知府,何季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胆子直接将杜家的族长治罪。不过有身为安国公的杜若的暗中授意,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当然另当别论。当然度还是要有的,所以杜氏一族的老爷公子哥们即使沦落囹圄,他们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不过是上了一次大堂,在漆黑幽暗充满各种臭味的监狱中待了一整天而已。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罪魁祸首杜意谦被杜若选择性的放过了。杀鸡敬猴,把猴子都给吓死了可就不好了。当自己的儿子,兄弟先后因为强买强卖,强占民女被府衙的人带走时,杜意谦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惧怕。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肯定出自杜若的授意。否则何必用这样细微末节的罪名,来治一个国公府家人的罪。
作为一族之长,他首先感到自己的权利被挑衅了。无论杜若是什么样的身份,他到底是杜家的儿郎,是他杜意谦的侄子。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他怎么可以这样做。换了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明朝人,直接将宗族众人送进监狱这样的事都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不过谁叫他们遇见了杜若,如果要和他们直接说,少不得要讨价还价,看这些人不堪的嘴脸。所以杜若选择了一个最复杂,但是自己最舒服的方案,直接让他们知道要是没了自己他们什么都不是。
除了杜若,杜家在杜意德和杜若的金钱名声的支持下还是培养出了两位官员,只是他们不是远在京城就是在江南的某个角落里。对于自己族人突入起来的横祸,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的表示。而被杜若和袁雨泽示意过了的官员并不敢对这件事多加置喙,不是装病不见,就是假称自己的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见杜意谦。
曾经拉着自己称兄道弟的人,一下子避自己如猛虎一般,杜意德深刻的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做世态炎凉。但是他在兰州经营这么多年也不是白干的,还是有好几个人偷偷给他带了信,问他是不是得罪了家中这位国公爷爷。杜意谦当然知道自己得罪了杜若,一年比一年要的多的节礼,时时刻刻端着的族长架子,还有瞒着杜若干得那些事,杜意谦不用他们告诉自己也知道这件事是杜若下的手。
最可气的是何季,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在这里坑了自己一把。周旋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杜意谦只好盘算着要把杜若找回来。他想的明白,不过是道个歉罢了,他又不可真的见自己交给官府,等他走了,自己想干什么还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杜意德夫妇的墓地还在这里,他杜若的根还在这里,该拿什么以后还要拿什么出来。
照着杜若留下来的信息,派去的人并没有找到杜若,大家都说不知道袁将军和杜若到哪里去了。杜意谦这下子是真的没法子,开始害怕了。到处找了也不见杜若,杜意谦只能在心中暗骂杜若好不知道长幼,又骂自己怎么把这么一个小阎王给招回来了,当下悔之不及。
不只是杜意谦,被抓之人的家人也在想办法将他们救出来,只是收效甚微。大家看着自己家的男人在衙门里吃苦,连饭食也送不进去,而腌臜事干得最多的杜意谦却在外面依然好好地,当下就有几个人来闹。到了晚上,大家都碰了壁回来,就有许多人来杜意谦这里讨个说法。
毕竟每一年杜若送回来的东西,杜意谦拿的是大头,那些书信也都是由杜意谦执笔,更别说扯着安国府名号做事的也大都是杜意谦一房,要怎么怨也该是怨杜意谦。杜意谦也冤,他的大儿子还在衙门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呢,怎么能说自己一个人独善其身呢。
既然有杜意谦这样的族长,杜氏一族自然也不可能多团,平日觊觎这个位置人可多了。杜意谦不过是仗着出了杜若以外最长房的名声,又是杜意德亲自指定的代理族长,才没有人多说话。如今杜若明摆着和杜意谦过不去,那些平日里惦记族长大位的人都蹦跶出来了。就有人提议说绑了杜意谦去给若哥请罪,大家到底是一族人,不可能杜若就这么狠心。
大家都知道杜若现在找不到人,自己家的人还在衙门里一点消息也没有。听有人这么一说,那些家里面有人被抓进去的,当下就起了心思,更有甚者,单场就数出了杜意谦的几宗罪。包括不敬长房,将族产中饱私囊,任意以族里名义让国公府出钱出力,私德不良等,就只剩下大家都在做的几件事不敢说出来。看着被自己信任的兄弟子侄煽动的族人,杜意德才真正明白了杜若的用意。
没有杜若的支持,他杜意谦什么都不是。这族长也不是非他不可,没有他自然有无数的杜姓族人愿意坐上这个位置。前一天还盘算着,借着杜若的东风,杜家的名声又能更上一层楼,自己的儿子可以某一个肥缺,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虚幻。杜意谦总算知道杜若平日里总是对族里的事一点不上心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身在京城隔得太远,不是因为太过年幼,也不是因为尊敬自己,而是在不伤害他的利益的前提下,整个杜氏宗族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父母的陵墓,怕的只是某一条天杜氏宗族实在闹得不成样子。至于其他的什么族长之位,什么族里的利益,宗族之间相互扶持这些东西他是完全不在乎。否则他就不会选择用这种方法给杜家的这些族人们敲响警钟。
杜意谦好歹把大家劝回去了,靠着多年族长的威信暂时安抚住了众人。但是明天会怎样他也说不清楚。第二日,马上府衙开堂审理杜家族人,就在事态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杜若才施施然的出现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弘治二十年
杜若并没有想要将杜家人怎么样,毕竟他们是同一个姓氏。要是真的被治罪了,留下什么案底,到时最麻烦的还是自己。弹劾自己的折子都可以把自己砸死了,杜若可没有兴趣再和那些言官们打嘴仗。倒是批折子还要累着朱厚照,得不偿失。
结果就是在要开衙门的时候,和朋友叙旧的杜若突然出现在了府衙门口。借了何季的衙门,杜若也没有僭越,乖乖的另设了桌椅坐在了下面。大堂上站着满满当当的杜氏族人,府衙的大门被关上衙役也都避到外面去了,里面只留下了杜若的心腹和杜家人。杜家人带来的亲戚和下人也全部被赶出去了。
“各位,本爵也不多话。这里有状告各家的状子,都装订好了,大家先传看传看。”铅板印刷机被杜若推出后,很快就在全国风靡起来。读书人有了更加便宜的书籍可以选择,更多的贫寒士子也可以更进一步。有了利益的推动,很快出现了改良的铅版印刷机。几年过去,读书、印书已经不是富裕家庭才有的特权,贫寒子弟一样可以买书和出版自己的着作。而印刷的周期也被大大的压缩。
这一本杜家各房的罪状就是杜若到达兰州以后才吩咐人印出来的,不过一天时间就送到了自己手上。一共是二十本,基本上挨着的几个人都有一本。杜家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自然是人认识字。定睛看来,不由得觉得惊恐至极。
心里有鬼的看到自己做的事上面一条一条列数,吓得魂飞魄散,几乎就要跪下来求饶。有干净的杜家人看了则恐惧于杜家已经腐坏至此。尤其是杜意谦,独他家的状子最长,他家作恶的件数最多。杜家上层说得上话的人,干得都是些包揽诉讼,强买强卖,逼占民财的勾当。间或有强占民女,打杀下人的事。
不入流的杜家人,有假借杜家名声,做些卖假货的生意。有的跟卫所的士兵勾结,偷盗军备。一共十来家,都可以编成一本书了。这还是比较能说得出口的罪状,类似于国孝行乐,勾结鞑靼这样的事,有的因为是细枝末节没有记下来,有的牵扯太大不敢记。即使是这样,这本书上的内容也足够杜家人胆颤心惊了。一时间府衙里只余下翻书声,叹息声,杜若端着一杯茶在那里细品。
“怎么样,看的差不多了?现在可还有人对本爵有怨念。”在这之前的确有很多人对杜若很不满。那些自以为清白的,以为不过杜若是仗着身份要夺杜意谦的权。那些不清白的,只恨杜若怎么这么狠毒,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家留。现在知道杜若知道大家的底细,而且自己的这些秘密还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早就吓得不行了,哪里还想着怨恨杜若。就是几个人实在恨杜若恨得毒了,在明知道理亏的情况下也不好直接和杜若对着干。
“大家都不说话是吧?那就是默认这上面写的没错了?”杜若招呼小厮将那些罪状一本一本的收齐了,就有人抬过来一个大火盆。杜若将东西都拿过来,二十本,沉甸甸的。“大家可是希望本爵能够一笔勾销?”
在杜若似笑非笑的表情下,终于有一个小辈的杜家人小声的应答道:“是。”哪知道杜若把书放在了大腿上,直接拍起了手,吓得说话的那个人马上低下了头,唯恐杜若认出了他。“你怕什么,本爵又不会吃了你。”杜若又拿起一本翻来翻去,说道:“你们胆子也是真够大的,什么都敢做。”
话音刚落,杜若手里的那一本就被他丢到了火堆里。“怎么样,昨日奔走无望的感觉陌生吧。今日本爵也不废话。本爵和你们都姓杜,本爵承认。只是你们在本爵心里,还算不得一根葱。”啪的一声,又是一本被丢进了火堆。“你们要是听话本爵乐的做个杜氏的族人,要是还能这么惹事……”熊熊燃烧的木柴上,余下的十八本都在里面了。火焰灭了一下以后,开始更加迅猛的挣扎起来,很快就把纸张都吞没。
“这里有的是昨天这样的是伺候,只是到时候就不像今天这么便宜了。”杜若拍拍手上的灰尘,拂袖站起来,守着大门的人很快就把大门打开。杜若就要大步,忽然听到一个人大声的质问:“你就不怕被天下读书人所不齿吗?”
肆意指使官府抓人,不睦同族,还有越传越盛的佞臣名声,杜若的确要受到不少人的非言非语。但是杜若并不在乎这些,带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问话的人,转身大笑就出了门。倒是杜若的小厮落在后面,抬头挺胸说道:“当他们也能像国公爷那样做这么多大事时,再来说说他们有没有资格吧。没有国公爷,你们连书都还买不起呢。”说完哼一声追着杜若去了。只留下或是深思或是不忿的杜家人。
其实这个小厮说的也夸大了些,杜若顶多就是让普通人也买得起书了而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权势,金钱,名声,杜若的确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顶端。即使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不过是在小范围里面传递。
火枪让军人折服,各样商队船队让商人赞叹,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官员失色,而飞速发展起来的农事水平足够让杜若接受全天下人数众多的农民膜拜。就算他们想要诽谤杜若也不过只能抓住杜若亲近朱厚照一点,但是这一点又何尝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既然和杜家已经闹翻了,杜若也不想再住在杜家祖宅。杜若一走了,勉强在这里暂住的杜氏族人也四散了。只剩下杜意谦为了保持自己族长的声威和几个家里穷没有更好选择的杜家人还住在那里。
不过新年到了,即使在不想见到杜若,祭祖扫墓还是要把杜若叫回来的。毕竟杜若既是长房长孙也是杜家现存的身份最显赫的人物,即使对他再不满,也不能当场就表现出来。于是杜若只能在一般人中间度过自己从来到明朝以来最寂寞无聊的一个春节。他连一封朱厚照的信也没有收到,只能抱着朱厚照为自己亲手准备的大氅睡觉。当然还有杜若从朱厚照身上抢过来的朱厚照带了好几年的玉佩,闻一闻,上面似乎还有杜若身上淡淡的茉莉花的香味。
杜若在除夕之夜早早的陷入梦乡之中,朱厚照还在陪着张氏、朱厚炜、艾草三个人守夜。谢天谢地,朱佑樘终于熬过来了,在腊月的末尾,慢慢的好转。到了除夕,还能和朱厚炜、艾草一起搭积木,好克化的食物也能吃上几嘴。
这是几个月来,最让人高兴的消息了。原来朱厚照是不准备守夜的,但是朱佑樘的康复还是刺激了他,他也想守夜,祈求来年朱佑樘身体健健康康,两个孩子顺利成长。还有在远方的他,希望两个人能够终成眷属,不需要再想今年一样,连见一面也是奢侈。不过似乎小孩子到底小,到了四更就已经在那里不住的点头了。朱厚照只好叫嬷嬷,公公把他们两带回去。
到最后张氏也困了,她这几个月照顾朱佑樘,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要起来。身体也实在熬不住了,明天朱佑樘是不能出现的,张氏还得带着两个孩子接受众臣、各国使者的朝拜,朱厚照只好也打发她回去。最后就只剩下朱厚照一个人,朱厚照呆着无聊,就把自己和杜若这几年互相写的信拿来整理。杜若人看着正经,写信却老是写些不正经的话,朱厚照看着看着就被逗笑了。等看完收拾好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这一天又是新的一年。
京中从初六开始又是十天的大长假,雪灾已经基本上妥善处置了,朱佑樘的身体也一日比一日的好起来。朱厚照闲来无事,开始拿起笔写起科举改革的方案来。以前自己做事总是又杜若在一旁,两个人有商有量的,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朱厚照写着写着就会情不自禁的大声叫杜若,等伺候的太监提醒,朱厚照才反应过来杜若现在不在京城,不在自己身边。
西北的新年的习俗和京中多有不同。张越怕杜若在这里不方便,又要避嫌。干脆放了袁雨泽一个大长假,让袁雨泽从初一晚上一起就接杜若回他的小宅子去住。他想着杜若还小,就怕杜若面上不说,心里看着空落落的屋子想家。京城里谁不知道,杜若小国公爷每年可都是跟着皇上一家过得年。
这样倒是正好了,袁雨泽可不仅仅是负责监督张越这么简单,也是京城在西北情报组织的一个小头目。杜若被他接回家,袁雨泽想要的长假反而没有了。只能和杜若一起每天整理关于许进和西北的资料。想要轻轻松松过一个年,却被工作狂拉着一起处理事情,袁雨泽的只能哀怨的斥责东西,接受杜若的压榨。
第1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