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综]穿越都是系统的错

正文 第9节

    [综]穿越都是系统的错 作者:长恨歌行

    第9节

    朱高炽悠哉游哉地待在燕王府,真的没有想到朱允炆和张楚楚会来找他。

    张楚楚在古代人生地不熟,只认识小玩子和燕王府的这一堆人,现下她和朱允炆病急乱投医,找到了朱允炆的“竞争对手”家里。

    朱高炽见着他们,皱着眉头先让他们入府。

    神识的扫描里,跟在不远处的几个人,让朱高炽微微笑了起来。

    飞鱼服啊!朱高炽感叹道。

    想来朱允炆身边现在一直被皇帝监视着,等到锦衣卫将他们的对话禀报给皇帝,那么皇帝对于真凶的存在也会相信不疑的吧?

    朱高炽带他们到了自己的院子里,屏退了下人,才开口道:“允炆堂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爷爷怎么就突然下旨说你们……”谋逆?

    后面的那个词语太过禁忌,朱高炽闭口不言,反正,在场的人都知道他的意思。

    朱允炆急切地开口道:“不是的,不是的,肯定不是仙仙和二叔做的。肯定是有人陷害,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炽安慰道:“我知道,我知道。也没有哪个凶手会这么蠢,直接在自己做的东西上动手脚不是?只是现在,你说你求得皇爷爷的允许,为二叔和仙仙郡主申冤。可是看这里,只有你和柳姑娘两个人,哪里能在规定的时限里找出凶手啊!”

    朱允炆伸手握住朱高炽的手,情真意切地说道:“高炽,现在只有你和四叔能帮我们了。”

    朱高炽苦笑道:“帮?我们能怎么帮?若是找不到凶手,说不定还会把燕王府搭进去。”

    朱允炆也知道这样强人所难了,这时,张楚楚开口道:“大公子只需借我们一点人手就可以了。”

    朱高炽听完,问道:“借你们人手?难道,你知道怎么找出凶手来?”

    张楚楚自信地说道:“大公子放心。”

    朱高炽还是不放心地问道:“那你想怎么查?总得先告诉我,让我有个底先啊,我还得问一下父王呢!”

    朱允炆也有些不放心,听到朱高炽的话,也点头道:“是啊师姐,你总得先透个底吧?”

    原本心情很紧张,但是听到【师姐】这两个字以后就无语的张楚楚:……小玩子调教得真好。

    冰山美人打定主意不说话,朱高炽在朱允炆的恳请下,“无可奈何”地借了几个好手给他们。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又感受到离开的锦衣卫,朱高炽轻扯唇角。

    要是论高手,朱元璋的锦衣卫里简直个个都是。而锦衣卫的情报网天罗地网、无孔不入,要是朱元璋真的打定主意想要查下去,难道还有人能有所遁形?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加查探就直接定罪,想来也是被儿子和孙儿一同想要谋害他给伤了心罢了。就算不是朱允炆和朱樉,想要陷害他们,还能陷害成功的,应当也是某个皇子贵胄,朱元璋这是冷了心,不想再受到打击了。可是他心里在冷静下来以后也知道朱樉和小玩子不过是替罪羊而已,所以才会答应朱允炆的请求。

    当几日后,朱元璋召集所有皇子皇孙至奉天殿的时候,朱高炽就知道这件事要完了。

    晋王也要完了。

    奉天殿上,查探了多日的张楚楚指出了凶手——晋王朱棡,而证据,就是在他们查探期间最新的遇害者:晋王的长随的尸体,还有两只不同的外卖烤鸭。

    朱棡在他们说出真相的时候,虽然显得慌张,但是仍旧在强词夺理:“你们说不是毒死的就不是毒死的?本王看,你们还是在故意地冤枉本王呢!”

    见他如此无耻,朱允炆和张楚楚都气极。

    朱高炽恭敬地开口道:“皇爷爷,既然三伯父他不想承认,不如让人再鉴定一次?”

    朱元璋看了看大殿内的人,突然点名道:“老五,你来。”

    被点名的是周王朱橚,他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尤其擅长医术,而且他的医术与太医院院判相比都不相上下,这是大家公认的。

    朱橚仔细看了尸体,又详细解释了中毒死和其他死因的不同之处,朱棡的架势也撑不住了。

    朱元璋失望地吼道:“逆子,朕到底有什么对不起你,你要这么对朕!”

    朱棡笑了两声,满是讽刺。

    朱元璋更是愤怒了:“你说说,朕所有的儿子里,除了太子,是不是对你最好?年长的皇子里,封地是不是你的最富庶?而且几次大战,参加的皇子那么多,朕哪次不是抬举你、偏爱你,给你安排更多的兵马、更容易的进攻路线?”

    朱棡突然问了一句:“那父皇,在你的心里,是更喜爱儿臣,还是更喜爱朱允炆?”

    朱棡的语气很淡漠,却深藏讽刺,他叫朱允炆的名字都叫的全称。

    朱元璋一时语塞,之后他含糊地说道:“你和允炆是不一样的。你是朕的儿子,他是朕的孙子。在民间,也是疼爱孙子多一些的吧?你与允炆比什么呢?”

    朱棡嘲讽地大笑:“您看看,父皇,您自己都知道您自己偏心。您有二十几个儿子,孙子就更多了。当年也没见您多疼爱雄英,现在,朱允熥也没见您怎么提,还有尚炳、济熺、高炽,这么多的孙儿,您为什么只能看到朱允炆一个?”

    朱元璋被他问的哑口无言,放眼看向孙儿们,只见他们眼观鼻鼻观心,就是不抬头看自己,朱济熺抬起头来看了看自己的父王一眼,他的脸上除却知晓真相的不敢置信以外,还有对刚才的话的认同。

    朱元璋没有回答朱棡的话,而是转向自己除却朱允炆以外的那些儿孙:“你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以朱棣、朱高炽父子为首,诸王并皇孙都俯首道:“儿臣/孙儿不敢!”

    朱元璋听惯了“臣/儿臣不敢”之类的句式,可是现在只觉得悲凉。他们说的是不敢,而非不是。原来,他们都是这么想的。

    朱元璋只想知道,自己宠爱允炆到底有什么不行,于是他转向朱棡:“允炆纯孝,又是你大哥留下来的长子,朕宠爱他有什么不行?说到底,你也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觊觎朕的皇位罢了!”

    朱棡的声音充满了讽刺:“父皇,您倡导古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您选定了大哥为太子,我们很服气,心服口服。大哥死了,我们是您的皇子,想要当太子有什么不对?您自己都知道您不喜欢老二那个蠢货,知道您喜欢我,我又是嫡子,那我为什么不能想一下储位?觊觎皇位?不过是因为您不想立我为储罢了,否则的话,您就不会这么说了吧?!”

    朱元璋气极,他是皇帝,这个储君,自然是要按他的意思来:“你狼子野心,还想朕立你为储?真是做梦!幸好当初朕没有想立你为太子!”

    朱棡的声音越发的平静:“是啊,做梦,我是您的皇子,而且是您的嫡子,更是您宠爱许久的儿子,外人看来,我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是那么大,可是您居然说我在做梦?在您的心里,储君只能是朱允炆是吗?其他人就都是在做梦?”

    朱元璋紧闭双眼:“是,朕是……”有这么想过。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朱棡凄厉的笑声打断:“您看,您自己都承认了。可是您还记得朱允炆不是您推崇的嫡子吗?大哥的嫡子是朱允熥,不是他这个扶正的侧妃所出的朱允炆!您口口声声说的礼法,想要立大哥的子嗣为储,也不过是为了满足您立朱允炆为储的私心罢了!既然这样,您为什么不直接立得您心意的人为储?还要找这么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借口!”

    朱元璋大叫道:“来人,把他给我压下去!给我压下去!”

    他恼怒到连“朕”都不说了。

    朱允炆嗫喏着劝道:“皇爷爷,您别太生气了,皇叔他,他……”

    后面他也说不下去了。

    其他皇子皇孙也劝道:“父皇/皇爷爷息怒。”

    只是太过公式化。他们觉得晋王除了妄图毒害圣上之外,今天说的话,简直就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朱元璋长叹一声:“你们退下吧。还有,秦王和仙仙郡主无罪释放。”

    所有人都恭谨地告退,朱允炆站在这里也觉得尴尬,又想到仙仙已经被放了出来,也退走了。

    朱元璋疑惑地开口:“我是不是,做错了?”

    他的身边只有忠心耿耿的贴身太监陈公公,可是陈公公知道,皇帝这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说给自己听的。

    朱元璋把自己关在御书房里一夜,第二日,拟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朱棡,后之嫡出,本应以身作则,垂范后世。怎料忤逆不道,朕深恶其罪,依律当严惩不贷,然,念其心智已失,特此开恩,立晋王嫡长子朱济熺为世子,即日继承王位,朱棡居于王宫,无诏

    不得离宫。

    秦王朱樉,行为荒诞不羁,屡有恶行,不堪为君,当以为戒。

    燕王朱棣,人品贵重,仁明孝友,符采昭融,器业英远,故立尔为皇太子,以崇严国本,所以承祧守器,所以继文统业。

    懿文太子之子嗣,以嫡子朱允熥封吴王,长子朱允炆封东海王。钦此。”

    这道诏书一出,所有人都悚然而惊,就算是朱棣自己也深感意外。

    太子宫里,吕妃哭声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黄子澄为代表的一群文臣脸忽青忽白,但是朱元璋的威势让他们无话可说,左右,立太子,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

    而后台很硬,但是被朱允炆这个哥哥在上头压着,又不被文臣所亲近、不被祖父看重的朱允熥流下泪来,却大笑着:“这样也好,这样也好!三叔,侄儿真该谢谢你,该谢谢你!”

    一日之后,太子宫里鸡飞狗跳,因为最新出炉的东海王朱允炆殿下,失踪了!

    有人到宫外的仙仙郡主府上去找,可是本应在那里的朱允炆和小玩子都失踪了!连仙仙郡主的那个师姐都不见!

    而在忙乱中透着喜意的燕王府上,大王子朱高炽的耳边响起一阵久违的机械声:【主线任务一、二,完成。】

    却原来,是朱允炆和张楚楚接了朱樉和小玩子出来,之后陪小玩子回府的时候,一直失魂落魄。

    第二日又接到了立储的圣旨,心慌之下,夜间的时候,朱允炆发觉小玩子和张楚楚居然可能要离开了。最后朱允炆希望她们带自己一块走。

    按理说,游梦仙枕没有到固定的时间,人数也不是来的两个,应该不能把他们全都带走,可是朱高炽在小玩子带着游梦仙枕来找张楚楚的时候就趁机动了手脚,成功地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朱棣当了太子,原本还要再等六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的时候才能继承皇位,可是在藩王离开、皇太子一家搬入太子宫以后不久,大内侍卫总管高甫明领着一些陈友谅旧部造反,皇帝躲避不及,重伤,太子朱棣也受了伤,虽然高甫明及陈汉余孽已然伏诛,但是皇帝重伤不治,于洪武二十五年的年末,驾崩。

    皇太子朱棣登基,改元,永乐。

    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传来的那一瞬间,朱高炽昏倒在地,他的耳畔响起系统的声音:【主线任务三完成,宿主脱离本世界。】

    观源:【系统,你熊的!】

    作者有话要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断句其实才是正确的,可是窝们都被电视剧荼毒了,不开森。(  ̄^ ̄)

    还有册封太子的那一段,其实是看见雍正的诏书,立弘历为太子的那一封里看到的句子,原文超长超长,话痨四名不虚传( ̄▽ ̄)y【哪里有话痨四这种名啊!魂淡】

    前头的高甫明拉出来溜溜,原剧里有季淑妃,所以他还有希望,可是现在复国无望,然后朱元璋又册立了朱棣这么牛的太子,所以高甫明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想弄死皇帝和太子,这样就算不能复国,但是其余的皇子肯定会争斗起来,也算报了仇,我觉得还挺合理的╮(╯▽╰)╭

    至于立朱棣为太子嘛,朱棡都这么明显地说出来了,老朱也是有想法的嘛。

    后面还有一章离开后的番外,平行世界的朱高炽,我觉得我的纯爱之魂在燃烧啊哈哈哈!

    ☆、安得与君相决绝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本来想直接在这里完结掉这个番外的,可是虽然看起来完结了,可是好像还有一章可以写的感觉。

    你们说我要不要再来一章番外?

    反正下个世界我其实还没有决定好。

    话说都是在犹豫要不要在这章完结掉番外,所以写的好粗略哦嘤嘤嘤。

    这个故事不是正史,所以我设定的是方孝孺活了下来,里面好像洒了很多的狗血啊哈哈哈。

    历史上朱棣的庙号本来是太宗,一百年之后才变成成祖的,这里直接用了成祖,亲们多担待一下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朱高炽,我的名字,原来的燕王、后来的明成祖朱棣的长子。

    我生于洪武十一年的八月十六,诞生在中都凤阳。

    我出生的那一年,我的父王才十八岁,作为他的嫡长子,小时候,他可以说对我寄予了厚望。可惜的是,由于我体质不佳,身体单薄,我更喜欢的是阅读经史子集,而不是喜好戎马的父王所希望的子承父业。

    而比我小两岁的二弟朱高煦,却与父王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武功骑射,无一不通。

    我试着想要让他满意,我努力地学习骑射,终于,我可以弯弓射箭,在小范围内发无不中。

    可是,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发无不中”,是因为我努力地做到最好,尽量减少射箭的次数。可是这终究是虚的,和高煦他们没法比。

    父王还是没有对我另眼相看。

    所有人都知道,父王更喜欢的是肖似他的次子,而不是我这个年少时期就已经初显臃肿体态的长子。

    父王的子嗣都是母妃所生,而作为长子被父王所不喜的我,得到了母妃更多的关心。

    她告诉我,无论怎样,我都是他们的嫡长子,这个,是不会变的。父王只是更喜欢高煦而已,并不是漠视了我不是吗?

    我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父王曾经带我到庆寿寺,那位颇得父王看重的住持、后来大名鼎鼎的道衍和尚对我说过的话。

    人的心都是偏的,就连五根手指头伸出来,长短也都不一样。世事本来就是如此,没什么好怨的。

    父王偏心高煦,母妃偏心我。

    很公平,没什么好怨的。

    我努力地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就算不能让父王喜欢,却也要努力地尽好本分。

    洪武二十三年,父王和晋王受命,率师分兵两路,北征沙漠。

    那是我第一次跟随父王出征。

    由于身体的缘故,我虽然能厮杀退敌,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保护的。

    我的年纪勉强能随军,但是高煦却是不能的。

    这是我逐渐长大以后,第一次,品尝到父王关心的滋味。

    要知道,孩子对于父亲,总是有着强烈的孺慕之情,即使一次次地失望,但只要父亲有所回应,孺慕之情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

    我以为我本来应当满足的,因为当初不受父王喜爱的时候,我简直不敢想像,属于弟弟的“殊荣”,会有我的份儿。

    可是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回到北平以后,再受到父王的冷落,我却受不了了。

    我更加努力地表现,只是就算我的儒雅与仁爱深受士人称赞,甚至还受到过皇祖父的夸奖,却还是不能让父王更喜爱我一点。

    人都是喜欢像自己的孩子多一点的。可我却忘了。

    是我贪心了。

    无论怎样,我是嫡长子,未来的世子,再未来的燕王,父王再宠爱高煦也不会怎样,继承王位的,终究是我。

    如果父王只是一个藩王的话,那确实不会怎么样,一切,也都会按照我想的那样发展。

    可是,洪武二十五年,处于盛年的太子朱标,薨逝了。

    藩王们马不停蹄地上京奔丧,表达自己的哀戚之情,父王自然也不例外。

    可是我明显地感受到,父王哀伤的表情之下,更多的,是欣喜若狂。

    这并不奇怪,天家无父子,更何况是兄弟。

    朱标早早地被立为太子,像父王这种藩王,说是皇子、是他的兄弟,可是还要朝他行礼。

    不甘心,哪个藩王都不会甘心。他不过占着自己的出身好,生的早罢了。

    可是,为皇太子之位争吵不休的藩王们都没有想到,最后的储位,落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皇爷爷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子们没意见,可是储君人选的确定却没有平息皇子们的夺位之心。

    即便要立皇太孙,也应该是立朱允熥,而不是扶正的侧妃所生的朱允炆。

    更让人诟病的,是皇爷爷为了顺利地立朱允炆为储,在立储期间外调了颍国公傅友德等总共二十六位公侯。而这些人,都是支持朱允熥的。

    朱允炆的太孙之位并不稳固,不仅有皇叔们虎视眈眈,朝中的许多重臣也觉得他并不是名正言顺。

    于是第二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蓝玉案爆发。

    蓝玉案里,被诛杀的总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全族,牵连一万五千人。之后的朝堂,开国功臣元将几乎消失殆尽。

    就算皇爷爷早就有除了这些开国功臣的意思,可是无可否认的,朱允炆的太孙之位,是导火索之一。

    藩王们尽皆沉默了。包括父王在内,都表现得谨言恭行,好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不仅是皇爷爷的愿望,还是他们自己的愿望一样。

    只是在封国里,父王还是会偶尔流露出不甘的神色。

    至于我为什么能看到,也许是因为我身上的读书人的气质像极了皇太孙朱允炆表现出来的模样,父王偶尔会晃神看着我。

    我听过一些传言,比如父王和皇太孙之前的关系很好,父王待他也很亲昵。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和朱允炆一样更爱好诗书,但是父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我猜测着也许是因为儿子和侄子到底是不一眼的,我是燕王的嫡长子,而朱允炆,是懿文太子的儿子。

    就是因为我是儿子,所以父王才会表现出对我更好诗书的不喜。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一阵安慰,到底,父王是看重我的。

    洪武二十八年,我终于被立为了燕王世子。

    父王并不是很高兴,因为他想立的世子不是我。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相比于五叔周王朱橚早在洪武二十四年就立了世子,父王却宁愿一拖再拖。

    也许值得宽慰的是,被册为世子之后,我并不需要马上地回到北平。

    皇祖父将我和秦王、晋王、周王世子留在了应天。

    我们小时候,经常留在应天接受教育,因此彼此之间颇为熟悉。

    在应天期间,偶尔,皇祖父会教导我们一些事务。他让我们分阅过卫士,也让我们分阅过奏章。

    我登上皇位以后曾经看过之前的起居注还有别的一些记载。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成了皇帝吧,似乎那上面记载的,我处理这些事,在四个人里,都特别的出挑。

    皇爷爷夸奖过我很多次,因为我喜好诗书的样子更像他宠爱的懿文太子朱标和朱允炆,不像他们这些爱好兵马的“大老粗”。

    于是在二十八年的时候,皇祖父也给我指了婚。我拥有了一个美貌的世子妃——张氏。

    回到北平的时候,父王沉默着,看不出心思。

    到洪武二十九年,皇祖父命令父王领兵至大宁歼灭北元军队。

    这是我第二次跟随父王出征。也是最后一次。

    父王的身边是神采飞扬的高煦,他们两父子畅快地率领军队厮杀,调动兵马,如指臂使。

    我沉默地旁观这一切,最终为流矢所伤。

    世子的受伤虽然不比燕王这个主帅的受伤,但是,对士气也是有所损伤的。

    父王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我,之后他更加喜欢带着高煦出去,对我只一句“好生将养着”。

    我自幼体虚,年少时也只是初显臃肿,完全没有达到后来需要两个人搀扶才能行走的程度。而且我的“臃肿”,说到底,只是虚胖罢了。

    父王领兵回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瘦了下来,惹得母妃和世子妃张氏直掉眼泪。

    都说瘦下来和胖的时候长的很不一样,这话倒有几分确切。母妃和张氏看到我的时候,都愣住了许久。

    我仔细照了镜子,长的和朱允炆有几分相像。

    这并不奇怪,我们本来就是血缘极近的堂兄弟,看起来相像也是正常的。

    不过除了相像以外,我长的,倒是比朱允炆娘气了几分。

    怪不得母妃老是说我体虚,要多补补,结果把我补成了胖子。如果瘦的时候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做胖子呢。

    父王在我瘦着的这些时候多看了我两眼,偶尔还会失神,失神过后就会恶声恶气地说些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让我快些长回来,现在这样算是什么样子。

    我想着父王到底是关心我的,平日里吃东西也会多吃些,就盼着早些长回来,可是吃多了,泛起恶心来,一时半会儿倒变得更瘦了。

    张氏看起来倒很高兴,毕竟丈夫瘦一点、俊俏一点,她也受用啊。

    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她怀上了孩子,三十一年的二月,她生下了我们的长子——朱瞻基。

    父王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这孩子一脸的英气,而且和他很像。

    据说父王还做了一个梦,梦到皇祖父洪武帝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他,还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父王醒来以后,就有人来报,说是瞻基降生了。

    这也许是真的,也许是父王为“靖难”准备的吉兆,不过他确实喜爱瞻基,这就够了。

    四个月后,皇祖父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藩王不得入京奔丧,之后,新登基的建文帝开始削藩。

    他在一年之内削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之后,他把目标对准了最大的藩王——燕王朱棣。

    我小的时候,在应天与其他的皇孙一同进学,那时候最为熟识的,除了朱尚炳、朱济熺以外,就是朱允炆。他一直都对自己的藩王叔叔存有戒心,可是我没有想到他会公然违反《皇明祖训》以及皇祖父的其他诏书,直接削藩。

    如果他这时候直接对父王动手的话,父王绝无可能起兵。

    因为在皇祖父驾崩以后不久,作为燕王世子的我和高煦、高燧两个弟弟都被召到应天府,相当于被朱允炆当作了人质拘禁在了京城。

    可是在建文元年,朱允炆准备对父王动手,却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时候,父王已经疯了的消息传到了应天。

    朱允炆看起来很哀伤,也很愧疚,于是他不顾大臣的反对,让我和两个弟弟回到了北平。

    回到北平后不过一月,父王起兵靖难。

    十月,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而此时,留守于北平的,就只有我这个世子,还有一万余名兵将。

    北平的十月已然是很冷了,我用水浇城墙,使之凝结成冰,李景隆的大军无法攻破,之后等到父王的兵马回返,他大败而归。

    不过奇怪的是,就算父王大逆不道地起兵谋逆,朱允炆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

    这道圣旨成了父王的护身符,也成了朱允炆的催命符。

    我留守于北平,高煦他们跟在父王身边,父王是个多疑之人,在他率军回到北平休整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他眼眸中的怀疑与阴狠。

    难道父王会因为害怕我也像他那样背叛,所以在猜忌我吗?

    哦,对了,我已经长大成人那么久了,久到连孩子都有了,父王也不会相信我对他,还有孩提时的孺慕吧?即使,这本来就是实情。

    之后,朱允炆派人送给我一封信,光明正大地送来一封信。

    离间?

    我嗤笑一声,派人原封不动地送给了父王。

    信里写的什么我不想知道,我想知道的,只是父王的态度罢了。

    当父王说的那句“几杀吾子”传回北平的时候,我整个人如坠冰窖。

    他想杀我。

    他真的想过要杀我。

    年幼时记忆里的那个父王,我突然看不清了。

    建文四年,父王攻入了京城应天。

    那一夜,皇宫燃起了大火,传言里,建文帝已经在大火里丧生。

    父王,不,是父皇不相信,之后又有传言说朱允炆是逃走了,父皇派人寻找。

    许多人都猜测父皇是要斩草除根,可我却想到了朱允炆的那道圣旨。

    【我要活的叔父。】

    我还想到父皇看着我偶尔的晃神。

    我瘦下来之后,和朱允炆有几分相像的面容。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父皇登基之后,受不住讥讽,不顾道衍师傅的劝告,想要大肆地杀戮那些建文遗臣,包括久负盛名的大儒方孝孺。

    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株连他们的九族,甚至,十族。

    我想到皇爷爷时期的大案,那漫天的血色,连空气都带着血腥的气味。

    我苦苦向父皇求情,他看向我的眼神没有温度。

    在母后的求情之下,父皇准许我一试。

    黄子澄和齐泰的骨头硬,又素来效忠朱允炆,莫说他们本来就是靖难之役的理由,便是不是,父皇也不会放过他们。

    我需要劝说的是方孝孺。

    可惜的是,在父皇规定的三天期限内,我没有成功地劝服他。

    在刑台上,我听到方孝孺的小孙儿的哭声。

    撕心裂肺。

    我请求父皇让我最后试一次。

    方孝孺面无表情地看着我靠近,我以为他会同意。

    然后,他吐了我一脸的唾沫。

    父皇勃然大怒。

    当然,这更多的是因为这实在有损于他的颜面。

    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唾面自干这种事,我愤怒地甩袖,然后,看到了方孝孺身后的那些人,绝望的眼。

    在离去前,我抛弃了之前对大儒的尊敬,愤而怒骂,“你不过是沽名钓誉,想要一死以全先帝之情,连累如此之多的人枉死,枉费有这么多

    人愿意为你无辜受死!”

    他愣愣地看着我,不说话。

    行刑的前一刻,方孝孺终于答应为永乐朝廷效力。

    当他的话音落下的时候,刑台上响彻着那些人喜极而泣的哭声。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方孝孺只愿意为我所用。

    那时父皇还没有立太子。

    我虽然是世子,是皇祖父亲自选定的继承人,但是,父皇更加的喜欢高煦。

    他答应过,事成之后,立高煦为储。

    【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我已经不记得,当我听到父皇的这段许诺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心情了。

    所以方孝孺只愿为我效力对我得到的储位的帮助是很大的。

    方孝孺,建文旧臣,天下儒林士子之首。

    他的归顺,带来的是一批建文老臣的归顺和士子的归心。

    与父皇一同靖难的那些功臣都很不高兴。

    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支持二弟朱高煦为太子,只有一个区区的二品官员、兵部尚书金忠,是这群靖难功臣里唯一支持我的人。

    而这个金忠之所以敢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

    他的背后,是道衍。

    鬼谋之才的道衍。

    加上我已经五岁的长子朱瞻基极得父皇喜爱。

    最终,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还有一首诗,促成了我的太子之位。

    永乐二年,父皇立我为太子,立高煦为汉王,高燧为赵王。

    册立太子的那个晚上,我喝的酩酊大醉。

    不受皇帝宠爱的皇太子。

    “抢夺”皇帝爱子储位的嫡长子、皇太子。

    依靠一个好儿子才得到父皇的正视的皇太子。

    受到朝臣排挤的皇太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躺在我自己的寝宫的床上,身边是我的父皇。

    逆乱人伦。

    他怎么会送我回来,怎么会做出……

    我惊恐地看着他,却忽略不了内心的喜意。

    他轻轻地呢喃。

    【允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我要活的皇叔。】

    【你堂堂的燕王世子,现在瘦成这副德性,不知道的,还以为本王虐待了你!赶紧给本王长回来!】

    他醒来的时候面色阴沉,却并没有多言,只是警告了我以后就走了。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趁早给我死心。】

    【好歹是皇太子,何必急着爬朕的床。】

    哦,知道了。

    父皇。

    不,朱棣。

    我知道了。朱高炽,知道了。

    他英明神武,只是遇到和朱允炆有关的东西会喜怒无常。

    人人都说太子宽厚,虽不得皇帝喜爱,却勇于劝谏皇上,并且屡有建树。

    可是实际上,他只是把我当成了,朱允炆的替身罢了。

    那个新入宫的美人有一双肖似朱允炆的双眼。

    这个伺候的宫女有一对英气的眉。

    这位近日甚得皇宠的妃子有一种温文的气质。

    皇太子朱高炽,有一张和建文帝有几分相似的脸。

    他照旧宠爱者高煦、高燧,照旧漠视着我这个皇太子。

    只不过,我们之间的关系除了父子以外,在永乐二年以后,又多出了一种罢了。

    他热衷于兵事,屡次出征抗击北元,留下我这个皇太子监国。

    我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却好像,已经当了二十年的皇帝。

    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朱棣,叫他父皇,他总用讥诮的眼神看着我,让我无法忘记,我们的关系,并不是如此单纯。

    可是不叫父皇叫什么呢?

    他的爱人是朱允炆,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王妃、皇后是我的母亲,他的整个后宫的女人,或有封赏,或无干系,但总归名正言顺。

    只有我,见不得光,在深渊里挣扎,明明想要挣脱,最后,却还是屈服。

    我陷进去了,这就是原因。

    无怪乎他看不起我,是我自己犯贱。

    好好的皇太子不当,却去勾、引自己的父皇。

    永乐五年,一向健康的母后生了重病,七月份,她就薨了。

    我木愣愣地跪在她的灵堂前,想要陪她一起走了算了。

    我冥思苦想一切蛛丝马迹。

    她薨逝之前经常来找我。

    她看起来总是欲言又止,我自己心里有鬼,也不敢问她。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她以前的事。

    她年少时的娇气凌人,如今谦虚淡漠的五皇叔的年少轻狂。

    还有,他们的有缘无分。

    她说,我的太子妃是个好女人,而且生了瞻基这个好孩子,我要知足。

    并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要在一起的。

    她让我,还是放手吧。

    和太子妃一起好好过下去。

    她说的语焉不详,还总是提到太子妃,我以为,她是来替太子妃做说客的。

    原来,她早就知道了。

    原来,她一直在为我操心。

    是我害死了她。

    是我。

    第9节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