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梦回大唐 作者:澪露
第5节
李恪想了一会摇了摇头,“为什么?”
“因为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李治说出答案,心中因为没有猜中灯谜的郁闷减少了许多,聪明如李恪都回答不出这么简单的题目,看吧他就是说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自己才会猜不出灯谜,
这样的答案很好笑却也说得通,李恪多少明白了脑筋急转弯是什么了,“九弟再说一题”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等了一会看李恪摇头李治回答“做梦”
只是李治并没有能得意多久,几道题后李恪逐渐找到了窍门,开始给出正确的答案,李治觉得李恪很打击他的自信,这样的人存在就是要让其他人自卑的,“三哥,不玩了,和你在一起答题让人太没有成就感了”
“那你还想去哪?如果累了我们回宫吧?”揉揉他的头,李恪宠溺道,他很喜欢李治在自己面前展示别人见不到的一面,只属于自己的一面。
“在逛逛吧,明天就要上朝了,三哥你肯定又要忙了”也就没有多少时间来陪自己了,自从与李世民坦诚后,李世民就很少把政事交给他做,现在他好像是最清闲的人了。
李治现在的心思全部表现在脸上,李恪又岂有不知他想法的意思,暗自叹息,年前到现在积压下来的政事肯定要让他们忙上一段时间,少了相处的时间,又想到快要分离,所有的愉悦顷刻间都被离愁冲淡了。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贞观十九年,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特进萧瑀为洛阳宫留守。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吴王李恪监国。”
李世民的诏令一时间引起了几乎全部大臣的争议,就连房玄龄等人都非常诧异,令吴王李恪监国,太子随同出征,在怎么着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很多人打算谏言,可是当看到本应该最先开口的长孙无忌都保持缄默后,纷纷闭上了口,拥护太子的长孙无忌都没有担心,有哪里轮得上他们。
至此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李世民东征的步伐。
没有缠绵的十里长亭送别,没有悱恻的直上干云霄的哭声,在盛世的大唐有的是‘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之气,有的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戎马之情。
出征的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微风和煦,好像一夜之间冬天被春日驱赶加快了脚步,变得春意浓浓。
三军将士集结,纵使是无声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澎湃之意,壮烈、肃穆。
点将台上李世民举起手中的酒杯,虽已年过半百声音依旧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三军将士听令,今日随我征战辽东,克复高丽,以振我大唐雄风,不胜不归”酒尽,杯碎。
“振我雄风,不胜不归”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云霄。
李治此刻的心情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随着李世民走下点将台,在看到台下的李恪时,刚刚积聚的热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瞬息冰冻,极力保持平静却仍克制不住地流露出失落与离愁,甚至不敢再看李恪,怕自己会不舍得离开。
“父皇”李恪拿着酒杯站到李世民面前“朝中之事父皇尽管放心,儿臣在家中等着父皇,愿父皇早日凯旋”
李世民点头,拍拍李恪的肩,朝中的事交予李恪他很放心,还有房玄龄,岑文本等人的辅佐,他可以无后顾之忧了,“好”
目光转移到李治身上,李恪犹豫了一下,把李治抱住,心中曾上演过的分别在这一刻真正的播出,却要比想象中的更加难以接受,言语已经不再重要,李恪轻声开口“九弟,保重”说完李恪就松开李治,用力克制住想要把李治留下的冲动。
他眼中一闪而逝的伤痛,尽管快得像错觉,李治还是捕捉到了,也明白那两个轻飘飘的字中包含了什么,几度开合的唇瓣终于溢出了几个字“三哥等我回来”等我回来,回来后我一定不会再离开你。
翻身,上马,怒马鲜衣的少年,身影渐渐淡出视线,直至消失不见,再也无处寻觅,李恪握紧了长袖下的手,此次一别,余下的就是没有归期的等待……
马背上,李治握紧手中的缰绳,跟在李世民身后,直到出了城才回头望了一眼,然而却已经看不到那人的身影,自嘲的笑了下,刚刚还好似很潇洒很决绝的让自己不回头,真的看不见了却又开始想念。
从长安至辽东距离如果在现代只需一日既可以抵达,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就不只是几日可以做到的,尤其还是这种大规模的行军,所以前一个月他们每天都在赶路,生活可谓是艰苦枯燥。
在到达柳城之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这花开正盛的日子正式拉开征战辽东的序幕,李世民令李绩与李道宗开路,几日后李绩部队从柳城出发,大张声势,假装要通过怀远镇,而秘密派部队北上直趋甬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进攻高丽,高丽兵大骇。
几乎同一时间,李道宗领兵数千人到达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带领十多个骑兵直压近城门,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
捷报再传,李世民心情大好,李治也同样兴奋,虽然初来的时候对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很不习惯,尤其是血腥的厮杀场景,让他一度做了好多天的噩梦,可毕竟也是个男人,很快便适应了,余下的就是对征战沙场的渴望。
前面的胜利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悬念,这与唐军在周边民族积威已久有很大的关系,在这几场战争中,敌方看到来势凶猛的唐军,很少有抵抗的,很一致的采取闭门自守的态度。当然战争的胜利与所用的策略也是分不开的,唐朝用兵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兵贵神速。常常采用长途奔袭或隐蔽进军路线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敌军面前,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紧接着李绩李道宗等人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而水路之上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四面环水的卑沙城,张亮令部下在夜色的掩护下登城,也获得了胜利攻下了该城,并俘获男女八千人。
一连串的胜利令李世民心中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在鸭绿江举行阅兵仪式,这是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只是由于距离远,李世民并没有赶去,而是派人代表他,错过了这场阅兵李治非常的遗憾。
正当李世民被沼泽阻挡在辽泽之时,李道宗也遇到了征战以来的第一次麻烦,相较于战争开始的突发奇兵制胜,现在高丽已经反应过来,援兵也已经到来,同样的方法很明显已经不再适应,而李道宗遇到的正是高丽的第一支援兵,步骑兵四万多人,而此时李道宗手上只有四千骑兵。
帐营中气氛沉闷,陷入僵持之中,是战是退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迎战,兵力悬殊太大,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退等援军,将士们又不甘心,这不是他们的风格,避而不战是他们的屈辱。
沉默了许久,李道宗缓缓开口“敌人仗着人马众多,肯定会有轻视我们之心,可是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头痛击他们就未必不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这一仗一定要打”
“说得好,我大唐的好男儿又怎么会被着几万敌军吓退”李绩拍案附和,“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又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所以这场仗不禁一定要打,而且还要大的漂漂亮亮,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来”
两位将领拍案定音,其他人雀雀欲试,立刻整军驱马逼近对方,面对超出数倍的敌人士兵们不但没有露出怯意,反而斗志昂扬,一张激战瞬间展开。本应处于劣势的唐军却猛烈出击,高丽兵始料不及,一时间手忙脚乱的应战反而处于了劣势。
只是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合群的人,行军总管张君在壮烈的战争中逐渐心生惧怕,本应一往直前却不顾及他人带人后退,行军打仗配合很重要,张君此举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一时间几个士兵丧命于敌人的倒下。
张君的举动很快被李道宗发现,迅速的做出不久,李道宗收罗其散兵游勇,登上高处观望,见高丽军中阵形混乱,便即刻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他们,同时李绩又领兵助战,这才挽回了局面,避免了失败的结局,又一次打败高丽。
两日后李世民的军队渡过辽水驻扎在马首山,为了表达此次征战的决心,坚定将士们的信念,下令拆毁踉跄。了解了李道宗此次的战役后,慰劳赏赐了李道宗,并破格提拔表现突出的马文举为中郎将,对于后退的张君则是下令处斩。
没有丝毫的停歇,李绩又马上率兵攻打辽东城,在战场上李世民向来奉行身先士卒,而且爱兵如子,见士兵在背土填壕沟,便分出最重的用马来拖,上行下效,随从官员都争先恐后背土到城下。
几日后,李世民率领下的精兵与李绩会和,把辽东城合围起来。三国时的火烧曹营李世民也充分借鉴,在一日南风大起只是,派精锐士兵登上冲竿的顶端,点燃城的西南楼,火势漫延直烧到城内,进而指挥将士们登城,高丽兵虽然竭力奋战,却也抵抗不住唐军汹涌的攻势,很快辽东城就被唐军攻克。而后李世民将辽东城改城名为辽州,为大唐的一部分,也为中国开拓一片新的土地。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这时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李世民自然不会置之不理,让何力率领八百名精锐骑兵前去阻击,何力奋力挺身冲锋陷阵,腰上被长矛刺中,李世民得知让薛万备前去救护,在万人丛中救出何力回到唐军账内。但是何力情绪更为激愤,包扎上伤口后又去拼杀,跟从的骑兵们受到鼓舞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
本应前来救援的援兵大败,白岩城再也没有任何指望,是继续抵抗还是请降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了。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起初唐军战无不胜,白岩城就有了投诚的意思,可是见到乌骨城派兵支援便开始反悔,而今又见援军大败,投降再一次被抬上了日程,这般反复无常的态度自然是惹怒了很多人,李绩尤为的反对接受白岩城的投降。
听说李世民要接受对方投降,李绩很不忿,便带领几十名士兵去找李世民,并且恳请一战“皇上,臣不赞成皇上的决定,我们的士兵们之所以不怕飞矢流石的袭击,不顾生死,是为了什么?得到封赏自然是一部分原因,可是他们更是想要追随皇上扬我大唐之威,如今城池垂手可得,对这等没有信用的小人,为什么要接受他们投降,而辜负士兵们的杀敌决心呢?”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着,听后却没有回答,不紧不慢为身边的士兵包扎伤口,又安慰鼓励士兵几句,才转身问身边的李治,“治儿,你对李将军的话有什么意见?也认为朕应该继续攻打白岩城吗?”
李治清楚李世民已经下定了主意要接受白岩城的投诚,当然他也很赞同,毕竟能没有伤亡还是没有的好。挂上浅浅的笑容,历史向着李绩道“儿臣以为将军所言是有道理的。然而对于敌人父皇一向也是很宽容,以德服人,若是攻城必然会与父皇以往的行为相悖,而且攻城就定会有伤亡,父皇爱兵如子又如何会让他们无辜送死,这也是任何人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李将军可知有多少父母妻子在家中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可是又有多少人就在他们望眼欲穿的盼望中埋骨他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既然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为何要徒增伤亡呢?”
李世民点点头,李治所说正是他心中所想,看向李绩,“太子说的正是朕所想,放纵士兵杀人,虏其妻小,就是那些人是敌人朕也是实在不忍心,更何况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至于将军手下有功的将士,朕向来都是赏罚分明,朕会用国库里的资财封赏他们,这点你可以放心”
李绩虽然是武将,却也不是专横的听不进他人的话的人,两人的一番话让李绩刚刚来时的愤然消失无踪,打消了攻城的打算,心悦诚服的退下。
接收白岩城的事宜也开始,李世民在靠水边设御账接受对方投降,对于突厥李世民很宽容,同样的政策自然也用在了白岩城,对于那里的居民采取安抚的政策,李世民让人赐给他们食物,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给多少不等的绢帛。其他城镇的士兵驻扎在白岩城的,都予以抚慰,供给粮草,对于他们的去留也不干预,一时间李世民在白岩城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一切接收的事情办妥,白岩城划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李世民改白岩城为岩州,任命原城主孙代音为岩州刺史治理岩州。
长安,武德殿,从辽东传来一封有一封捷报,李恪每一封都会认真的阅读,并且把这些书信珍藏好。
“殿下,辽东传来的捷报”
接过宫人拿上来的信,李恪一字一字的看着,‘白岩城不战而降,无一伤亡’,从短短的字句中,李恪仿佛能感觉到写字之人当时的模样,他一定是带着淡淡的笑意,眼眸中散发着浓浓的喜悦。
耳畔好像出现了他的声音,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喜悦,盯着熟悉的字迹,李恪久久的不愿移开目光,这些捷报如今是他与李治唯一的联系,也只有从这捷报之中他才能知道李治仍然安好,每次看到时都会松一口气。
自从李治离开后,自己每次像李世民汇报朝中事务的时候都会让人带一封信给他,可是这些信都如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如果不是那些捷报,李恪一定以为李治遭遇了什么不测。
儿女情长,以前的自己总会嗤之以鼻,但是如今他也变成了五十步笑百步之人,对于李治的所为心中竟然也会产生怨念,那个看似温雅的人居然会那么的决绝,比自己还要潇洒,真的忍心不给他只言片语的消息,徒留自己在不安中猜度,
但是李治又怎么会如李恪所想的那般决绝潇洒呢?他不是不思念李恪,如果不是用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李治怀疑自己已经被思念的潮水淹没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李恪,每次收到李恪的信,心中的雀跃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在看过信后又进入了无边的想念中,然后又在煎熬中等待着李恪的信。
李治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数着时间过日子,想着什么时候这场仗能够打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与李恪相见,想着与李恪的点点滴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在漫长的日子里他终于知道体会什么叫相思,什么叫多日如年,也许只有在相见之时才能将相思之意彻底的消除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不是不想写信给李恪,可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每一次打算提笔,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再下笔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像任何的词语都不能把他的心情完整的表现出来。也知道李恪一定会有怨言,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在李恪接到信之前,李世民已经离开白岩城,继续向前进发。得知李世民进攻后,高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丽兵十五万来救援。高延寿虽然不是一个自大自负的人,但是自己的十五万军队来对付唐军的六万人,自然不会以为唐军会是多大的威胁。
“将军,据我所知李世民以己之力,对内铲平各路豪杰,对外使四方臣服,此乃天降命世之人,如今倾唐朝军队前来攻打我们,万万不可对抗呀。我以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而后我们可以分别派遣奇兵断其运粮通道,他们粮食用光,而又求战不成,想要回去又无路可走,这样我们才能取胜”
下属的一番话高延寿很不以为然,但是也有一些松动,然他的这些松动在对阿史那社尔的一次战争胜利后荡然无存,胜利来的太过容易,让高延寿愈加的轻视唐军,继续向前出唐军发动出击,殊不知正好中了李世民的陷阱。
在这场仗的伊始李世民就已经与策略这一切,认为高延寿会有三种策略:一、带引兵马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保垒,占据高山的险恶地势,坐吃城内的粮食,让骑兵抢掠唐军的牛马,使唐军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唐军,这是上策;二、与城中的军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这是中策。三、不自量力,来与唐军方交战,这是下策。
分析了三种策略后李世民很有信心的对人道“你们看着,高延寿他们必然会用这下策,送上来的礼物在我们岂有不要的道理,这次我们一定会生擒高延寿”
所以高延寿之所以能够战胜阿史那社尔,那完全是李世民的一个诱敌之计,真正的唐军怎么会那么的不堪一击?而后李世民又让人给高延寿送了一封信,表示这次来高丽并非为了征服,只是听说高丽国内臣子杀了国王,所以前来问罪。本来并不想攻打城池,只是唐军补给不够,不得已破城收集粮秣,只要他们重修臣礼,唐军便可归还罢兵,不仅如此,唐军还会将占领的城池归还。
很多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代表着一个人的实力,这样客气谦逊的语气让高延寿更加的对唐军不屑,对唐军的防备自然也就松懈了不少。
在高延寿自以为唐军不堪一击胜利在握的时候,李世民正在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战事,命令李绩率领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李道宗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从山的北面穿越峡谷以冲击高丽军队的后尾;他自己也亲自带领四千步骑兵,挟带鼓和号角,放倒旗帜,登上北山;
做好安排李世民自信的一笑,胸有成竹道“各路大军以鼓声号角声为令,声音一响,即可全部开始出击,而后我们等着看高延寿是如何来降的”
与高延寿的战争就像是李世民预测的那样,在高延寿出兵的时候机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尽管他想要挽回战局,想要分兵几路击退唐军,然而高丽军的阵形已经乱了,胜利对他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此战唐军大胜。
失败后的高延寿率残部逃上山,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世民早已经算准了一切,甚至连他的退路也没有少掉,在此等候的李道宗毁了他退路上的所有桥梁。被唐军团团围住。高延寿终于知道了大势已去,同来的十五万大军溃散,而今身边只剩三万余人。后悔莫及也别无他法,摆在他面前的只余下两条路,背水一战全军覆没,投降保存余下的兵力。于是高延寿向唐军乞降。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与高延寿一战,高丽举国震惊,也许是真的吓破了胆,高丽放弃了主动出击的所有企图,一心一意坚守。在唐军驻扎的时候也只是在明处设置岗哨,而不设沟堑堡垒,即使逼近高丽城池,高丽军队也没有敢出兵骚扰的。
在胜利之后之前自然必不可少的要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接下来的战略决策。
“安市城地势险要、士兵精良,其城主亦是智勇双全,当初莫离支叛乱时,城主不服命,莫离支久攻不能取胜,只好仍由他管理此城。”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安市分析“这样来看如果我军要攻克安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指着面的建安成道“而建安城兵力微弱、粮食稀少,如果出其不意进攻它,必然能够取胜。我们可带兵先去攻建安,建安城攻下后,则安市城便如在我胸腹中,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城有所不攻’的道理”
“皇上臣以为不妥”李绩进谏道“建安在南面,安市在北面,而我方军粮都在辽东城;如今我们越过安市去进攻建安,假如敌人切断我方运粮通道,那将怎么办呢?倒不如先去攻打安市,攻下安市,则可以一鼓作气轻取建安”
李世民有些犹豫,李绩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有种预感安市必定不会像那么顺利的攻克,如果久攻不下势必会耽误行军的进程,打持久战对唐军很不利,他们也拖不起,也会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皇上,臣有一计不知该说不该说?”高延寿道,对于曾经的敌人,现在的上司,高延寿心中有些复杂,李世民作为侵略者侵略自己的家乡,按道理他是该心存嫉恨的,可是在相处了这段时间后高延寿却嫉恨不起来,并且为李世民的气度所折服。仅仅从李世民可以让自己这个本应是俘虏的人来参加决策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胸襟有多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然而李世民做到了,单凭这点这个人就值得自己追随,高延寿也相信高丽如果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会发展的更加强大。
不再犹豫,得到李世民的准可后高延寿道“臣以为攻打安市不可行,理由刚刚皇上已经说过了,但是臣认为我们应该攻打乌骨城,据臣了解乌骨城的首领多老迈无用的人,他们对上我方精锐的兵马定是很难坚守城池,我们很快就可以将它攻下来,至于其余中途挡道的小城,也必定望风溃逃。然后我们就可以广收他们物资粮草,一鼓作气,平壤必定坚守不住”
“说的好,很好”李世民逐渐露出笑容,在高延寿说话的同时李世民在脑中迅速思考它的可行性,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在心中对于高延寿的最后一丝怀疑也褪尽。
“父皇,儿臣觉得要三思”李治开口,这个计谋好是好,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忧患,心中有些担忧,“父皇是天子,天子亲自征战,自然与一般将领统兵不同,不可以冒着危险侥幸取胜。如今建安、新城的敌兵还有十万人,如果我们移师乌骨城,他们若是追袭我军的后路定然会带来很大的危机”
想到李世民的身份,很多人都沉默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般的将领,如果李世民出现什么意外,不是他们可承担得起的,而移师乌骨城确实有很大的危险性。
“风险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大,在军中没有皇帝有的只是将领,况且我也不是第一次上战场,还惧怕这一点点的风险吗?你们不必顾忌那么多,我就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李世民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让每个人都看到他的决心,“你们看,张亮的部队在沙城,如果征召他们在第二个晚上即可到达,我们乘着高丽陷入惊恐的时候,合力拿下乌骨城,渡过鸭绿江,就可以直取平壤,还有什么好犹豫呢?就这么决定了,明日立刻向乌骨城进军”
雷厉风行,第二日全军就向着乌骨城出动,不过李世民仍然留下一小股军队在安市,以防受到前后夹击,纵使计划很妥当,李治依然很不安,历史上这场征战过程如何他并不知道,可是结果却很清楚,这样冒险是否会出现意外?很担心李世民的安危,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期盼,希望李世民能够一举拿下高丽,改变历史的轨道。李治不知道的是在李世民决定向乌骨城出发的时候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或许在他跟随李世民出征的时候历史已经开始偏移了。
乌骨城,如同高延寿说的那样很顺利的攻了下来,对于唐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余的一些小城有的主动请降,有的望风溃逃,有的殊死抵抗最后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就这样唐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到达了高丽的都城平壤。
但是攻打平壤绝对会不像以前那么的顺利,这也许会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一场战争,而且他们的对手还是那个以铁腕残暴著称的盖苏文,这一场硬仗应该如何打呢?
试探性的打了几仗,李世民对盖苏文有所了解,虽然传闻中多是对盖苏文不好的说法,但是客观的评价盖苏文绝对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这次战争拼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智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李世民不耻的,如何以最少的伤亡取得胜利才是最需要考虑的。
“皇上,敌方的兵力多于我们数倍,而且在这里的还都是盖苏文的精锐,如果硬碰硬对我方很不利,而现在天气也渐冷了再拖下更不利于作战”
他说的这些李世民怎么会不明白,可是如今已经兵临城下这一战必须要打,而且还要战胜,不然这次征战就不能算是胜利,铩羽而归不是他的风格。
“父皇”李治沉吟了一会,对于打仗的事情他一窍不通,就是孙子兵法也没有读过,不过近日来一直在想解决的方法,有一些思绪,却不知道可不可行,“我能不能用反间计,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让他为我们所用”
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这件事李世民也想过,只不过在如今的高丽宝藏王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的权利,他的一切都在盖苏文控制之下,而且宝藏王性格怯弱胆小,又如何会叛离盖苏文?
“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也许可行”高延寿道,话一出口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他,高延寿又道“据臣了解其实宝藏王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的没用,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迷惑盖苏文的假象罢了,臣认为宝藏王很有可能在韬光养晦,暗中培植势力,所以从他下手也不失为一个计谋”
在皇权的漩涡中能够得以保全,又怎么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呢?可是这也只是他们的猜测,可不可行也只有一试才能知道,那么要派谁去呢,又要如何才能进入如今戒备森严的平壤城?“你们觉得谁去比较合适?”
这是默许了这次的行动,帐营中有几人自告奋勇都被李世民否决,最后李治站出“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不行”李世民马上否决,这次的风险太大,他不能让李治去冒险。
“父皇”李治跪下,面上带着坚定的微笑,深入敌军内危险是必定有的,没有风险又哪来的回报,而且自开战以来他一点忙都没有帮过,就同一个没有用的人一样,很不甘心,这次机会他不愿意错过“儿臣想为父皇尽一份力,请父皇成全,而且请父皇相信儿臣定能不辱使命”
思虑再三李世民都没有同意,李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李承乾的去世已经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不愿意在一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去离间宝藏王也不是非李治不可,他不能让李治去送死。
所有的人已经退下,李世民看着面前的李治,知道他要说什么李世民率先开口“治儿,你不用再说,我是不会同意的”
“父皇,儿臣又必须要去的理由”李治看着李世民,“自从开战以来儿臣无任何建树,恐怕儿臣是众多皇子中最没有用的一个,儿臣的是真的想做些什么,这次若能成功定是大功一件,父皇也好给儿臣一个受益的旨意”李治知道从李世民接受了他不做太子的事情以后就在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虽然他自己知道李恪是怎么也不会对他怎么样,但是现在却是一个说服李世民的理由,“父皇,儿臣前去也能向宝藏王表示我们的诚意,再说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儿臣定会无忧的,父皇就答应我吧,还是父皇不相信儿臣的能力,认为我没有本事说服宝藏王?”
李治的话让李世民有些动摇,也有些自豪,他李世民的儿子自然也要像他一样不惧怕任何的艰难险阻,可是心中还是很不愿意,“容我在想想”
☆、第三十五章:十面埋伏摧城破
第三十五章:十面埋伏摧城破
最终在李治的坚持下李世民还是同意了,至于怎么进入守卫森严的平壤,在看了那么多电视和书后,想出一两个方法还是难不倒他这个现代人的,换上高丽的战服,在大战后跟着高丽的军队成功的混进了城内。
住进客栈,李治派人送信后等待着能够让他进宫之人的到来,此次跟着来的人有六个人,都是李世民选出的精英,而他们之中有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人——薛礼,薛仁贵,这个人虽然在以后有很大的战功,可是李治对他确有一些不喜,一个可以算得上抛家弃子的人他无法生出好感,不过看着薛仁贵枕戈待旦尽忠职守的模样,李治叹了口气,也许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你叫什么,是哪里人?”
房间中其余的人都愣了一下,最后看李治的目光在薛仁贵的身上知道李治问的人是薛仁贵。“会殿下,属下是龙门人,姓薛名礼字仁贵”
“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薛仁贵愣了一下,常年在军中,尤其是近来连连的战事几乎让他忘却了家,也忘记了家中贤惠的妻子,当年妻子不嫌弃他家中清贫,嫁给他,为了能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便毅然的投入了军营,想着建功立业,一晃已经那么长时间了,不知道家中一切都还好吗?“殿下,属下家中还有拙荆”
“哦,家有贤妻爱子,你可要好好珍惜啊”李治道。
贤妻爱子?贤妻是有可是爱子从何说起?薛仁贵疑惑,也更加的疑惑李治那幅若有所指样子,但是想一想自己离家那么长时间,说不定真的有了一个儿子只是他不知道罢了,想到此薛仁贵有些兴奋,也许这次战争后他就可以衣锦还乡见到妻子了。
看着薛仁贵茫然的目光,李治却不再多言,点到为止即可,而后又同其他的人闲聊起来,直到送出去的信得到回应。
“崔大人,请坐”李治起身招呼,倒上一盏茶放在来人面前。高延寿为了这次的计划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甚至把他在平壤的老底都拿了出来,这个崔真就是高延寿的心腹,据说高延寿还救过他一命,所以这个人很可信。
“不知你是……”崔真问,打量着李治,收到高延寿的信后他立刻就赶到这里,本以为是高延寿回来了,谁知道见到的是一个陌生人,能持有高延寿的信件,说明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再看面前之人,虽然看上去很温顺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可是崔真知道并不是如此,单凭他安然自若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身份非凡,或许是唐军中的高官吧。
“在下李治,初次见面,崔大人还望多多照拂”李治朝他拱手。
李治,初听这个名字崔真觉得有些熟悉,随即惊得站了起来,李治,那不是唐朝的太子吗?他怎么会来这里冒险?“原来是太子殿下,崔某刚刚多有怠慢,在这里给太子殿下赔礼了,还望太子殿下不要怪罪”
“崔大人客气了”李治扶起崔真,“李治可不敢当啊”
崔真抬眼再次的审视李治,以前总以为大唐的太子也必然会如大唐这个国度一样,威仪万千让四方来贺,谁知今日一见相差甚远,温文儒雅谦逊淡然,没有一丝的傲然,这样的人竟然会是唐朝的太子,如果没有说,他以为李治只是一个贵族公子。
“太子殿下此来是为何事,不知可有什么事崔某能帮得上的,只要太子殿下开口,崔某一定竭尽全力”崔真把自己的位置已经放为下属一类了,高延寿已经降与大唐,自己自然也是随着高延寿,而且这次只怕整个高丽也会成为大唐的囊中之。
“我这次正是有事相求于崔大人”既然是高延寿的心腹,李治也就不再客气,更没有隐瞒的必要,于是把自己计划告诉了崔真“崔大人,希望你能送我入宫去见宝藏王”
依照崔真的官职,想要带人进宫并不是难事,但是进去后如何保证李治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还有要如何说服宝藏王,若宝藏王不肯合作把李治送给盖苏文怎么办?这还真是个很大的难题。
看出他的疑虑。李治道“崔大人,你只需把我带到宝藏王面前即可,至于怎么说服宝藏王我自有办法,崔大人不必担忧”
看李治那幅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崔真只好点头,也许李治手中真的还有什么方法也不一定,“那么,我这就去安排,太子殿下还是随我回寒舍吧,这样比较方便联系”
“那就劳烦崔大人了”
崔真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日他就安排好李治进宫的事情。高丽的皇宫有其独有的特色,但是与唐朝有很多地方还是很相似的,由此可见唐朝对周边的国家影响很深。不过李治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高丽皇宫的建筑。
“在皇宫有绝大部分都是盖苏文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不过由于宝藏王的表现令盖苏文很满意,皇宫的戒备比以前松懈了很多”崔真小声的为李治介绍“你见宝藏王的时候我把其他人支走,你可以放心”
李治颔首,收回巡视的目光,宝藏王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个喜欢诗词歌赋的玩物丧志人,尤其喜欢音乐,和南唐的李煜有些相像,李治这次进宫用的身份是崔真从民间选出的琴师,然后献给宝藏王,这样的事情在以往也很平常,所以并不会遭人怀疑。
宝藏王每次接见乐师们的地方都是在偏殿,李治抱着琴打量里面的宫人,这里只有四五个宫女,皆低着头在他们进来的时候很恭敬的向崔真行礼,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李治垂首尽职尽责扮演琴师的身份。
今日李治穿的是高丽琴师的装扮,也幸好李治的性格很儒雅,这样的打扮说他是琴师不会有任何人产生怀疑,今天宝藏王并没有在偏殿,崔真只好让宫人带着他去找宝藏王,留下李治一人在这里等待。
对于古琴以前的李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过由于很喜欢来到唐朝后学了一段时间,还请教了李灵夔,所以琴技不算好却还能入耳,当然他此次前来也不是要借助琴技让宝藏王青睐的,等候的时间很无聊,李治脑中筹划着与宝藏王见面后的说词。
“你是琴师?谁带来的?”一个声音在静默的偏殿中响起,突然却并不突兀,甚至这个人的声音还有几分悦耳,李治抬起头看向来人,这个人说的是高丽语,他不知道什么意思,更不用说是回答了,还好一旁的宫女替他做了回答。
依照宫女们的反应来看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宝藏王,李治再一次看向他,若说长相此人绝对可以说是上等,比以前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韩国明星还要好看,俊秀却不阴柔,而且这人的身上还带着几分的侠气与痞气,所有的一切结合在一起给他形成一股独特的气质,对于这种人李治很难生出不好的感觉。
“原来是崔真献给我的琴师”宝藏王听后由原先的兴致缺缺变成了兴致昂扬,围着李治走了一圈,轻佻的目光在李治身上上下徘徊,崔真以前也给他献上过一个乐师,技艺很好他也很喜欢,所以对于此次的这个琴师也是非常的期待,而且这次的人不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是上乘的,勾起唇宝藏王走到坐上向着李治道“弹一首曲子听听”
李治依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能从他的语气与目光中猜测,宝藏王应该是让自己弹奏,希望他没有猜错,朝着宝藏王微笑垂首,李治抱着琴坐下,开始了弹奏。
琴音起,乐声飘扬,张弛有道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神秘而又恐惧的氛围。如同夜幕笼罩着四野,伏兵神出鬼没地布下了十面埋伏阵。让人犹如亲临其境天低云暗,秋风瑟瑟,凄清的月光黯然失色,只有星星眨着狡黠的眼睛,窥视着静夜中潜伏的杀机。
突然,琴音加快,有如雄兵百万席卷之势,铁骑纵横的雷霆万钧之力。在隆隆的炮声和哒哒的马蹄声中,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倏然之间,一声凄厉的、喑哑的音符传来。幽远,如同哀怨的呜咽,又如同低沉的歌唱。那是一种绝望而感伤的声音,苍凉的直入人的骨髓。
跌宕起伏的乐声渐渐变得平缓,单调反衬出曾经的辉煌,驰骋的蹄声,仍不免让人挂肚牵肠,而后音乐戛然而止。
乐声虽止,沉浸在乐声中的人却迟迟不能回神,李治望着王座之上的宝藏王,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首十面埋伏是他特意选出来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不正是现在宝藏王的处境吗?他相信如果这个宝藏王有野心就定然会触动,那么他就可以继续下去,说服宝藏王就会有很大的机率。而宝藏王也真的没有让他失望,尽管他很快地从音乐中出来,李治好事看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
“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刚刚的琴音仿佛还萦绕在耳边,每一个音符都能牵动他的心,恐怕再也没有人能比他体会其中的意境了,压下激荡的心情,宝藏王又挂上了以往的笑容,看着李治问。
“这首曲子名叫十面埋伏”李治开口,果然又看到宝藏王眼中的色彩变化,没有停顿李治继续说,“这首曲子说的是楚汉之战,楚军被汉军设下埋伏,在亥下被围,四面楚歌,一代枭雄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展开了生死决斗,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对于中国的历史宝藏王有一定的了解,项羽与刘邦的事情他也知道,但这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自李治开口的刹那他就知道这个琴师是唐军派来的,宝藏王笑了起来,这个时候唐军中有人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什么,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他倒要看看这个人要如何来说服自己。也不禁重新审视这个人。“你是什么人?”
这次宝藏王用的是汉语,李治起身,不卑不亢“李治”
☆、第三十六章:十面埋伏摧城破(二)
第三十六章:十面埋伏摧城破(二)
李治,大唐的太子,宝藏王很难想象这个气质谦和温润的人会是大唐的太子,更加难以想象他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不过就他这种敢深入敌营中的胆识,说他是大唐的太子也就不是不能让人相信了,他看似柔弱的外表一定有一个坚强的心。“原来是大唐的太子殿下,真是失敬了,不知道太殿下不在城外准备攻城,来到我高丽的宫中有何事,难道就不怕我把你杀了吗?太子殿下真是好胆识啊!”
能说出这样的话,宝藏王是肯定不会对自己如何的?李治现在根本不用为自己的安危担心,没有回答宝藏王的话,李治反而笑问道“不知道宝藏王对我刚刚弹奏的那一曲十面埋伏有何感想?”
“太子殿的琴技果自然是独一无二的,我很佩服,以后太子殿下如不嫌弃定当前去讨教一二,太子殿下应当知道对于音律我可是非常的喜爱”宝藏王笑吟吟的回答,让人看不出是真心还是假意。
看来这个人很擅长打太极,果然在皇宫这个大染缸中熏陶了数年,没有一个会是省油的灯,李治很有耐心的继续引导“宝藏王真是高看了,我的琴技在我朝实属下等,如果宝藏王愿意我很乐意为你引荐我朝的乐师,他们必定会将宝藏王引为知己,只是宝藏王在十面埋伏中听到的仅仅是如此吗?”
“不然还能有什么?”宝藏王摊开手,很无辜的看着李治“难道太子殿下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愿闻其详”
“见解倒是没有什么,只是有些感慨罢了”李治叹了一口,不徐不慢的又道“我只是由项羽在亥下被围,四面楚歌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想到了宝藏王现在的处境,你们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宝藏王不论心中是怎样的波涛汹涌,面上依然笑得很欢快,一手撑着脸注视着李治,像一个很好的听众,终于说道重点了吗?“相似之处?我怎么不知道我与项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难道太子殿下说的是现在唐军的兵临城下,如果是这样太子殿下大可放心,有摄政王在你们一定攻不破平壤的”
“摄政王?宝藏王说的是盖苏文吗?那个弑君残暴的人”李治很平静的问,也非常佩服宝藏王此时的镇定,如果是在现代这个宝藏王一定能拿奥斯卡奖,“依我看正是因为有盖苏文,宝藏王才会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境地,傀儡这个字宝藏王不陌生吧,难道你甘心一辈子都被人掌控在手中,等到有一天主人厌倦便被弃如敝屣,整日担惊受怕朝不虑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杀害的生活就是宝藏王想要的吗?”
“够了”大声的打断李治,宝藏王终于不复平静,眸中闪过一丝阴狠,李治那淡淡的言语如利剑一样刺进他心中最软弱的地方,仿佛让他回到自己登基的前一天,那个时候盖苏文出现在他面前,狂傲的对他说‘你只是一个摆设,只要好好的听我的话我可以保证你安枕无忧,不然就别怪我无情,想要你的命对我来说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有很多人等着接替你的位置’。
那个时候他的骄傲自尊被人狠狠的踩在脚下,前所未有的狼狈,他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力气才忍住没有反抗,也是那个时候他发誓一定要亲手杀了盖苏文,所以他继续的忍耐着,在自己没有实力之前扮演出盖苏文希望的样子。
在暗中他一直都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拉拢对盖苏文不满的朝臣,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盖苏文手握众军要扳倒他又岂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幸的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大唐来犯,在这场战争后盖苏文的势力定会被削弱,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殊死一搏他不信自己就会输给盖苏文。
终于变色了,李治暗中一喜,只要宝藏王对盖苏文有足够的恨意,他就更有希望说服宝藏王,等着宝藏王恢复正常李治再次开口“我若是宝藏王也定会非常的愤怒,非常的不甘,也想要杀了盖苏文,受制于人屈于人下任何人都不会愿意的,有一个人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宝藏你是选择死亡,还是选择爆发呢?”
低低的笑出声,宝藏王看着李治,“太子殿下说了那么多难道就是为了我打抱不平吗?我只能说太子殿下太悲天悯人,我不需要”
“你是不需要我的怜悯,我也不会对你怜悯”李治扬起唇角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想宝藏王一定猜到了我来的目的,只是不知道宝藏王对我们合作之事是如何想的?”
“与你们合作?太子殿下是在说笑吗?”宝藏王嗤笑一声,“与你们合作我会有什么好处?把高丽拱手送给大唐吗?然后做一个亡国之君被囚禁,还在我高丽的史册上留下一个千古的骂名,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打动我的地方”
“如果是这样的确不能打动宝藏王”由宝藏王的话中李治可以看出,他一定也是想到过要与唐军合作,至于如何合作之事追求最大的利益罢了,“可是宝藏王怎么只是看到不好的一面?与我们合作首先就可以解决宝藏王心中最恨的人,难道宝藏王不想杀了盖苏文吗?”
“呵呵”宝藏王凝眸看着李治,自己一开始对于这个大唐的太子确实存在有轻视之心,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说他不简单,由十面埋伏开始他的每一步都直指自己掩藏最深的东西,一步一步攻破自己的防线,对于人心他把握的可谓是精准,真不愧为大唐的太子,既然自己的伪装已经被看破,那么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他倒要看看李治还能为他带来什么?而且对于这个人他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太子殿下,杀死盖苏文这个理由还足以让我舍弃我的国家”
“自然这个理由是不够的”李治点头,淡淡的面上浮出笑意,他的谈判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既然对方都不在藏着掖着,他也就可以不再拐弯抹角了“我朝对于突厥和吐蕃是如何宝藏王一定非常清楚,如果宝藏王愿意你也会得到同等的待遇,高丽只要承认属于我大唐,而后这里的一切依然可以不变,你依然还是你的宝藏王,统治你的臣民”
“盖苏文死后宝藏王你现在可有实力控制局面?经历了内乱以后高丽又会怎么样?不过如果加上大唐的帮助就不同了,高丽就可以很快的平复内乱,作为大唐认可的你乃至你的子孙自然永远的都是高丽的王。而且以后作为大唐的一部分,我大唐是绝对不允许他受到任何的侵犯的,宝藏王难道就不想拥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这些如果还不能打动宝藏王的话,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只要是一个明君都不会拒绝的”稍稍的停顿,李治让宝藏消化了自己的话又继续道“宝藏王认为我大唐为什么可以威震四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大?这些虽然都是一部分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不是最重要的?宝藏王沉思,如果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宝藏王知道李治接下来说的话对自己很重要。
“自然是老百姓了”李治为他做出回答,对于这个宝藏王突然有些不满,难道这还会有其他的答案吗?不过看着宝藏王认真聆听思考的样子心中的不满减少了几分,一个人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不知道学习,宝藏王显然不属于此列。
所以李治很耐心的为他讲解,“自古以来就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这绝不是虚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要想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安民,至于如何安民?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这就要大力的发展农业,而我朝的农业绝对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如果高丽归属大唐,我就可以把那些技术引进到高丽,甚至还能排有经验的人来高丽教他们,宝藏王以为如何呢?”
李治的话让宝藏王触动很深,尤其是那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没有坐上宝藏王这个位置之前,他可以说只是个普通的王族,从来没有想过会坐上王位,也就不会想怎么治理国家,后来在盖苏文压迫下,他开始学习自己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事情,如何驾驭朝臣,如何笼络人心,如何能杀死盖苏文,却唯独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没有人提起过让他学习这些。
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个鼠目寸光之人,只看得到个人的恩怨,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为高丽做些什么。这样的认知让宝藏王心生愧疚,他是高丽的王怎么能不顾及高丽的百姓呢?知耻而后勇,现在开始学习还不算晚吧?压下心中百感交集的思绪,宝藏王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无法拒绝李治,尤其李治还是一个为他指引了道路的人。
李治一直观察着宝藏王的表情,他的变化李治全都看在眼里,知道宝藏王很有可能已经被自己说服,“最后我觉得还有必要说一说宝藏王刚刚提起的一个问题,如果在宝藏王为高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后,还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的话,我无话可说,青史总是有后人评判,只要心中无愧,何不拭目以待呢?”
缓缓的起身,宝藏王露出从来展现过的真实的笑容,漫步走到李治的面前“你说了那么多,给了我那么多好处,好像如果我不同意的话才是会成为千古罪人吧,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我们合作愉快?”
心终于落下,李治松了一口气,“合作愉快”
☆、第三十七章:暗潮定风波
第三十七章:暗潮汹涌定风波
既然已经说服了宝藏王,接下来要商量的事情就是要如何对付盖苏文了,“盖苏文几乎控制了高丽的全部军队,他成为摄政王后更是把与他不和的人全部除去,而且盖苏文为人非常的谨慎,刺杀,下毒什么的很多人都用过,当然也都没有成功,你打算怎么对付他呢?”仿佛事不关己一样,宝藏王一副痞子似地问。
“擒贼先擒王,如果能杀了盖苏文他的军队也就不足畏惧了,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李治道,对于看上去想要置身事外的宝藏王很无奈,但是怎么着也是要把他拉下水的“你有没有刺杀过盖苏文?或者给他下过毒?”
宝藏王摸摸鼻子,虽然自己一直都是最希望盖苏文死的人,但是这些却还都没有做过,他一直都还在扮演者一个非常听话的角色,而且他觉得刺杀什么的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怎么可能去做呢?“这个还真没有”
他的回答让李治吃了一惊,不敢相信宝藏王竟然没有做过,他不是非常恨盖苏文吗?还是宝藏王的胆子太小了,不敢做。
看着李治的目光渐变,宝藏王怎么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很不悦的道“你在想什么?本王可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本王是不屑用那样的方法的,而且你以为盖苏文是什么人?怎么能那容易就被杀死”
李治失笑,这人怎么就突然间变得那么激动,连‘本王’的称呼都出来了,“没做过也好,这样盖苏文对你的防备应该不高,也就很方便我们的行事”
“方便行事?”宝藏王狐疑的看着李治,对于李治想要做的大概有了猜测,“你不会是想要我去暗杀盖苏文吧?不行,肯定不会成功的,我劝你最好还是打消这个念头”
“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只要计划得当就有可能成功,我很看好你哦”李治笑道,有几分揶揄“难道宝藏王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吗?当真不敢赌一次?”
甩了甩手,宝藏王坐在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翘起腿“你的激将法对我没有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样的不是英雄而是傻瓜”
“你怎么就知道是不可为呢?”李治也坐下看着宝藏王。
“前车难道不足以为鉴吗?”
“前车是足以为鉴,可是我们不是应该前赴后继,越挫越勇吗?难道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倒下一辈子?我更倾向于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行?”
宝藏王噗的一声笑出来,“你知道吗,你现在的样子就像是诱拐纯洁的小白兔的大灰狼,可是你这个大灰狼又长的太像小白兔,很刺激我的视觉”
“长相这东西这又不是我能决定的”李治表示很无奈,也发现宝藏王很好相处,他们之间的谈话越来越像朋友之间的调侃,让人感觉很轻松。
等到笑够了宝藏王才又开始开口,“好啦,说说你的计划,如何可行的话我也不介意配合一下”这个李治比他看上去更有趣,也许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不错。
“具体的我还没有想好,但是一般来说在人最松懈的情况下暗杀会比较容易成功,以你对盖苏文的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会很放松”
“最放松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美人在怀的时候?还是……,宝藏王想了想道“盖苏文是一个很多疑的人,要是让他放下戒备恐怕很难”突然想到什么,宝藏王眼波流转,直直的盯着李治,“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情?”被他这样看着李治感觉很不舒服,好像要被人算计了似地。
“据我所知盖苏文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宝藏王再次上下打量着李治,笑的很邪恶“他喜欢男人”
李治觉得自己的预感成真了,这个宝藏王真的在打自己的主意,“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宝藏王收起笑容,非常认真的道,“这件事情极为隐秘,要不是有一次我正巧撞到了,还真不敢相信,还派人调查很久,结果他真的是喜欢男人”
既然他喜欢男人,怎么会放过你这个姿色非凡的人呢?李治腹诽。
不过宝藏王很快给了他回答“当初我还真的诱惑过盖苏文,也不知道是他对我有戒备还是对我不感兴趣,始终都对我冷冰冰的无动于衷,后来才发现他不喜欢我这个类型的,我也就放弃了”做了那么长的铺垫后宝藏王终于说出了最终的念头“而你正好符合盖苏文眼光,如果我把你献给盖苏文,你有没有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取他的性命?”
喜欢男人如果在以前他还会惊讶一下,可是现在他自己都是喜欢的男人也就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了,而且在古代豢养男宠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所以小小的错愕了一下,李治便很仔细的审视着宝藏王,不过从他的面上根本看不出真伪,“你没有骗我?”
看到李治非常镇定的样子,宝藏王混乱了,是自己的接受能力太低了,还是李治他的接受能力太高了,为什么李治还能那么平静,难道他不该惊讶吗?不过还是正色道“你觉得我现在会骗你吗?你看如何?”
皱了皱眉,李治开始思考,作为男宠送给盖苏文,其实他不是那种自恃身份的古人,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件事要是被李世民知道肯定会训斥自己一顿的,还有李恪,如果李恪知晓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训斥了,不过自己混到高丽的宫中这件事情已经就够麻烦的了也不在乎在增加一件,思虑再三李治还是打算同意,“好,你去安排吧”
得到李治肯定的回答,宝藏王着实愣了,他没有想到李治会答应,刚刚看着李治天人交战的表情让他感觉很高兴也很好玩,不过作为大唐的太子,以男宠的身份被献给盖苏文若是被人知晓一定会有很多流言蜚语,也定然有损大唐的颜面,他以为李治一定不会答应的,可是他听到说什么了,他居然答应了,在那么短时间内如此淡定的答应了,他真的很怀疑李治的脑子是怎么构造的,一定有异于常人,“你说什么?”
“我说我答应你”宝藏王脑袋中想的那么多事情李治根本没有想到,所以宝藏王认为李治的脑袋构造异于常人也是正确的,壮士扼腕般的回答后李治倒觉得没有什么,大丈夫能伸能屈,男宠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行。“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我献给盖苏文,我也好提前准备”
自己并没有听错,宝藏王的目光在一起围绕着李治转动,他刚刚的说词真真假假,实际上多少有点想整整李治的意思,没有想到没有整到人,自己反而被震惊了,是这个世界疯狂了吗?不过如今如果自己说实在开玩笑,李治会怎么样?现在还真是骑虎难下啊。
当然李治并没有作为男宠被送给盖苏文,宝藏王也不会这样做,李治再怎么说都是大唐的太子,如果真的在高丽出了事情,那么高丽恐怕是真的离灭国不远了,而且对于李治宝藏王还是感觉和他挺投机的,并不忍心让他去冒险。
令宝藏王高兴的是,在李治得知是被骗了以后并没有发火,只是淡淡的对着他笑了笑,很容易的就原谅了他,这反而令宝藏王自己很不好意思了,直呼李治气量大,要交李治这个朋友。“好兄弟,以后有什么事情就找我,我一定为为你两肋插刀肝脑涂地的”
看着宝藏王那幅黑帮老大的样子,李治忍不住笑了出来,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土匪窝。其实不生气倒不是因为他气量大,而是因为他认为并没有必要,再者朋友之间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没有什么,生气倒是让他觉得自己比较小气了,给了宝藏王一个白眼,李治道“两肋插刀肝脑涂地就不要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对付盖苏文吧”
再次提到对付盖苏文宝藏王脸上的笑意敛去,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既然已经把李治看做朋友,那么也就不再掩饰什么,尤其是对盖苏文的恨意,“你有什么看法,说出来听听,我们参考参考”
李治开始用脑思考,可是除了暗杀意外,他脑袋中想到的都是以前电视中出现的情节,而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鹿鼎记》中康熙如何杀死鳌拜的,可是这明显也不适用与现在的情境,如果有枪什么的最好了,一下就可以解决麻烦了。一时之间他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只好看向宝藏王“你想怎么来对付盖苏文?”
“五马分尸、凌迟处斩、挫骨扬灰,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一些?”宝藏王摸着自己的下巴笑问,不过眼中的狠戾却一点也没有减少,看得出来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想把说出来的那些方法用在盖苏文的身上。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血腥,李治扶额叹息一声。
☆、第三十八章:丝竹生中尘埃定
第三十八章:丝竹声中尘埃定
贞观十九年,十月丙午,在小规模的战争后唐军开始大肆攻城,盖苏文命高丽军迎战。城楼上正在观战的盖苏文接到下属的通报说宝藏王前来探望,正在为战事心烦,对于宝藏王的到来盖苏文很是反感,不过碍于宝藏王的身份,他还是下来城楼来迎接。
“王上,你怎么来,战场很危险,要是有个意外让臣怎么像我高丽的臣民交代”盖苏文道,他的话到是没有什么,可是和他的语气结合在一起就变味了,尤其是对宝藏王蔑视的眼神更是不加掩盖,好像就是在嫌弃宝藏王来添乱一样。
像是没有看到盖苏文轻视的眼神,宝藏王有几分讨好又有几分害怕,“摄政王,本王听说这次听说唐军大规模来袭,所以过来看看”说到这里宝藏王缩了缩脖子,仿佛更加的害怕“我们能不能守住城,会不会让唐军攻进来?我听说他们很厉害,万一要是打进来怎么办?”
“王上放心好了,唐军就是再厉害也不能从臣这里捞到好处”盖苏文冷笑了一声,一方面对于宝藏王很不屑,一方面又对于他这么无能很高兴,不过想到唐军盖苏文还是很有信心的“王上,臣以为这次一定是唐军的最后一次进攻,天气渐冷,对唐军作战很不利,再加上补给的不足,他们根本耗不起,所以这次才会背水一战,如此疯狂的进攻,都说唐军骁勇善战,我看我不过如此而已,那是他们以前遇到的对手太弱,碰到了我就注定了他们要失败,王上且看我是如何退敌的”
“好好,有摄政王在本王就放心了”宝藏王拍了拍胸口,崇拜的看着盖苏文,“本王就知道摄政王是最强的,一定能把唐军打的屁滚尿流,本王非常相信摄政王”顿了顿顺了一口气宝藏王谄媚的看着盖苏文“摄政王,打仗辛苦本王刚刚让人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让你补补身体,希望你能喜欢,摄政王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本王还要依靠你呢”
“王上放心,臣定不辱使命”有人崇拜自己尽管是自己厌恶的人,还是让盖苏文的心情好了一些,可是看着宝藏王窝囊的样子这一点好心情也消失无踪了。
“那本王就先走了”宝藏王坐上来时的轿子催人快点离开。等回到皇宫一直守在宝藏王身边的李治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怎么样,本王演的还好吗?”宝藏王一点也不介意李治的嘲笑,翘着两条腿吊儿郎当的看着李治,以前在盖苏文面前卑躬屈膝的时候,他的心中总是会非常的怨恨,想着以后要如何对付盖苏文,可是今天不知是心境不同还是其他的原因竟然没有了以前的心情,只是像一个演员一样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发现盖苏文面对他厌恶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很高兴,能够让盖苏文心情不好时不时的膈应他一下,这么好的事情他以前竟然没有发现,早知道这样他应该经常在盖苏文的身边转悠。
“非常好,真是佩服啊”停止了笑声,李治对他竖起大拇指,不过对宝藏的佩服却不单单指的演技,一个生来就在众人之上的皇族,能够忍辱负重的讨好自己的敌人,扮演一个自己所不齿的样子,如果是自己李治不知道是否可以做到,所以他很佩服宝藏王,更让他欣慰的是宝藏王没有在这种生活情况下扭曲了自己,依然能够活得潇洒自若,果然上写的都很狗血,笑了笑李治道“突然想起了一副对联,正好送给你”
“哦?是什么对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对于中国的历史宝藏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幅对联说的什么,这是一副勉励的对联,而且很适用于自己,向着李治笑说“说的很好,也很适合我,谢了”
唐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在三日后逐渐的缓慢下来,盖苏文认为时机已到,选择了主动出击,大败唐军,一时间高丽举国沸腾,宝藏王也在皇宫大摆筵席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夜幕初上,宫灯初燃,悦耳的丝竹声交错响起,今晚高丽朝中的大臣无一缺席全部在宫中为盖苏文庆祝,一扫多日以来因为唐军来袭时的沉闷的气氛,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坐在上位的宝藏王在一首曲子停下时站起身,缓缓的走到盖苏文的身边,举起手中的酒杯笑道“唐军大举来袭让整个高丽都人心惶惶,这次多亏摄政王一举打破了唐军的攻势,本王代表高丽臣民敬摄政王一杯,希望摄政王能够再接再厉收复失地,也希望我高丽能在摄政王的庇护下长盛不衰”
诸多大臣见宝藏王如此也纷纷举杯,盖苏文见此也笑了一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王上放心,有我在定不让唐军有机可乘,我一定会收复失地的”
看到盖苏文将酒饮下宝藏王面上的一直以来都保持的笑容消失,心中激荡不已,终于成功了,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宝藏王突然有些恍惚,好像在梦中一样,一切都有一些不真实,不过很快的就恢复了正常,虽然即将要成功,可是还是要小心为上。
若是在平时盖苏文一定会对宝藏王的举动起疑心,但是这个时候虽然注意到宝藏王的异常却没有太在意,也很快就被心中打败唐军的激动掩盖,他也不相信宝藏王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弄出什么事情。
可是李治与盖苏文也就是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来取盖苏文的性命,举行庆功宴无论是谁也不会怀疑其中会有什么猫腻,所以他们就把对盖苏文下毒的事情订到这个时候,而刚刚盖苏文喝下的那杯酒中就含有剧毒,马上就会毒发。
当然唐军的溃败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现在唐军已经分散成几支在各地制约盖苏文的军队了,在今夜不仅盖苏文,还有在宴会上那些支持盖苏文都已经饮下那杯带有剧毒的酒,他们也会随着盖苏文而去,恐怕谁也想不到在这样的场合宝藏王竟会除去朝中的大半臣子。而这个清洗之夜在高丽的史册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后人对于宝藏王的作为也褒贬不一。
突然从皇宫几面传来绚丽的烟花,李治与宝藏王对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的神色,那是他们与唐军定下的信号,那是成功控制住盖苏文军队的信号,现在就等着他们这场宴会散场了,一切也即将成为定局。
这一夜所有盖苏文一派的党羽不是被毒死就是被打入天牢,至于盖苏文的家室则被满门处死。这一夜皇宫中的厮杀知道凌晨才停止,这一夜宝藏王在散去的宴会上看着盖苏文的尸体坐了一宿。
“王上,一切都已经办妥”破晓之际,被宝藏王派出去执行任务的心腹回来报到。
“知道了你下去吧”宝藏王站起身,由于长时间保持着不变的坐姿,全身僵硬差一点摔到,幸好一旁的李治眼明手快将他扶住。看了看这个陪着他沉默了一夜的人,宝藏王终于恢复了几分颜色笑道“谢谢”
“不客气”李治回以微笑,他非常清楚在这一夜中宝藏王的心情是如何的千回百转,如何的复杂。
动了动僵硬的身体,让李治放开他宝藏王向着盖苏文的尸体望去,曾经恨到极点的人终于死了,至今他仍然有些虚幻的感觉,但是随着盖苏文倒下他心中的怨恨也全部消失,以前想到的对付盖苏文各种狠毒的方法,如今看来也都没有了兴致,其人已死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又何必追着不放呢,释然的一笑,宝藏王吩咐“把摄政王的尸体葬了吧”
葬了?如何葬了?被吩咐的人看着离去的宝藏的背影很是疑惑,依照宝藏王的性格就这么善摆甘休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李治轻笑一声,雾霭茫茫的天气,真的很好嘛,“都放下了吗?”
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宝藏王回头看了一眼李治耸耸肩道“不放下又能如何?难道还要本王跟到低下和他算账吗?再说了本王不是还有事做嘛”宝藏王突然转过身对着李治行了一礼“太子殿下,本王以后就跟着你混了,你可要好好的带我啊”
对他这副不正经的模样李治很无语,但是却对宝藏王这么拿得起放得下的性子很赞赏,“那要看我高不高兴了,你以后可要小心万一惹我不快,一定把你拉出去砍个几个时辰”
被李治逗得笑了几声宝藏王心中却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虽然盖苏文的势力大部分已经控制,可是要进一步扫清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他也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变,高丽就要归属于大唐,虽纵是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但是这一刻突然有一些迷惑不确定,呼出一口浊气宝藏王暗自笑了笑,现在都已经尘埃落定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太子殿下饶命啊,小人怎么敢惹你不高兴呢”
“好了,去做你该做的事吧,我也要走了”李治拍拍宝藏王的肩,他也要回去向李世民复命了,况且这些天没见对李世民他还是非常想念的,也有些担心李世民的身体,希望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李世民安然无恙。
☆、第三十九章:烽火已灭待归人
第三十九章:烽火已灭待归人
“治儿,你这次任务完成的可是非常漂亮啊”听到李治回来的消息,李世民立刻的把人叫到身边,见他没有什么事后李世民称赞道,李治的这个计谋让他们减少很大的伤亡,轻而易举的就把平壤这个最难啃的骨头拿下了。
“父皇,这是儿臣应该做的”见到依旧精神抖擞的李世民,李治一颗不安的心终于平定下来,他们此次的东征至现在为止可以说是全胜而归,这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历史的改变,也许以后的一切也会如蝴蝶效应一样都发生改变。
想到这里李治激动不已,突然格外的想念李恪,想让他与自己分享喜悦,这些天虽然身在险境他也没有一时不在想李恪的,如今已经胜利他们也该班师回朝了,而自己也马上就要见到李恪,李治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李恪的身边,从他出征已经快要一年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思念已经用尽了他全部的耐心,以后绝对不要再分开了。
注意到李治面上的变化,李世民以为他在回忆高丽的事情没有在意,“治儿,与父皇说说你这次的行动吧,可又遇见危险?”
收回神游的思绪,李治将这些天的精力一一道于李世民,也把自己许诺给宝藏王的事情一并说与了李世民,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他答应宝藏王的条件李世民是不会反对的,果然在李治说后李世民思虑片刻便点了点头,而后开始让人准备接收高丽的相关事宜。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宝藏王也已经朝着大唐抛出了橄榄枝,开始探讨以后高丽的发展问题,就在签订了协议的后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差点让宝藏王撕毁与大唐的协议。
自高丽政变后,李世民就移居到高丽的皇宫,而此时宽敞的宫殿中却是有些拥挤,李世民的坐在案前听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对他的旨意提出质疑,虽面上安然自若心中却是苦笑,李治可以说是把这个巨大的难题交给了他,果然刚刚颁布了废太子的圣旨,众多的将领就聚集于此反对他的做法,他从来不知道李治在军中也有如此的威信?
“皇上,自出征以来太子殿下都是兢兢业业的做好一切,尤其是在这次攻克平壤中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敌军中,可谓是功不可没,何来延误军情不服指令之说,皇上臣等恳请皇上收回旨意”
在殿中的众臣可以说很多都是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过,也都对李世民敬重有加,可是此次李世民对李治确实太不公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都对李治的为人很了解,根本不可能像圣旨中说的那样,如果李世民不是皇帝,他们很有可能指着李世民问他到底是不是鬼迷心窍了。
李世民不厌其烦的听着他们的反对,等到所有人都发泄了不满之后才不紧不慢的开口,“众位爱卿,这件事情朕意已决,你们都退下吧”
李世民是一个很善于纳谏的人,所以在唐朝政治风气还是很开明的,可是这次他们都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如此的固执己见,难道是听到什么谗言了?所有人都看着李世民,很久他们才发现原来李世民真的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皇上,宝藏王来见”
“你们都退下吧”李世民挥挥手,揉了揉眉心,恐怕很对人都在心中骂他吧,这可是他做的最不得人心的一件事了,不过为了李治这一次他就做一回昏君吧,正了正身等着宝藏王的到来。
“参见皇上”宝藏王躬身行礼,纵然心中不快表面的礼仪还是要做,听到李治被废的消息他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的,以前没有见到李治的时候他就听说李世民很宠李治,见到李治后也觉得传言非虚,对于皇家中也有这种骨肉亲情很是羡慕感慨,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完为什么就会出现这样的变故,他真的很想问问李世民是不是脑袋坏掉了,发什么晕废掉一个这么好的太子,看来传言也不能尽信。
“宝藏王免礼,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情?”对于宝藏王李世民的印象还是挺好的,李治也没少在他面前说宝藏王的好话。
暗中腹诽了一下,宝藏王道“皇上,我与太子殿下,不现在他已经不是太子了,我与九皇子一见如故感情甚笃,对于九皇子的广博的知识也甚是佩服,而且九皇子也曾答应我要把大唐的文化传于高丽,所以我想能不能让九皇子暂居于高丽?”
宝藏王的面上并没有他的语气恭敬,既然李世民那么没有眼光,李治回到大唐也肯定没有什么好日子,自己的兄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李治还不如留在高丽逍遥自在,他肯定能让李治一生无忧。
对于宝藏王的明讽暗刺阴阳怪调李世民只能无奈的接受,摸了摸鼻子看着宝藏王,他是不是该高兴与李治的人缘,就连一个没认识多久的人也为他打抱不平,“宝藏王对治儿与我大唐文化感兴趣,朕深感安慰,不过治儿是朕的爱子,朕怎忍心把他放于异乡,这件事还是算了吧,如果宝藏王愿意随时可以到长安来见治儿”
爱子?不忍心?宝藏王暗骂放屁,如果真的是那样还会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废太子?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心中在怎么不平脸上还是挂着笑意,宝藏王道“多谢皇上美意,只是……”
“什么美意啊?”李治从外面走进,看着宝藏王不忿的表情,再看看李世民满脸的无奈,向李世民露出询问的目光。
“还不是你惹出来的,你父皇我都快成昏君”李世民弯了弯唇无奈中有夹杂着宠溺道“这里就交给你了,治儿可要为父皇正身啊”
看着李世民装出委屈的样子,李治明白了是为什么,看来这次他的事情真的让李世民难做了,“父皇”
李世民阻止李治继续说,“你们聊吧”
“到底怎么回事?”李世民走后宝藏王问,他以为李治此刻就算不是颓废不甘的样子,也应该会消沉憔悴,可是为什么他还是那么的淡然?宝藏王觉得自己无法淡定了,自己为了李治的事情着急上火可是人家根本不在意,还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还能怎么回事?不就是你知道的那样”李治说的很随意,现在他感觉很轻松,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宝藏王仔细的打量着李治,许久确认没有从李治身上看到任何负面的色彩,松了一口气坐在李治身旁“亏我还为你火急火燎的,谁知道你根本没放在身上,这样也挺好的,没关系你不做太子了也好,既然别人不识你,干脆你就留在高丽算了,我保证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不让你受任何的委屈,怎么样?”
供着他?李治失笑,这是在同情他吗?怪不得刚刚李世民露出那么委屈的摸样,看来是被人误会了,而且还因为自己不能解释什么,是挺憋屈的,“不怎么样,你这是太同情我吗?我不需要”
“我才没有同情你呢,我这是在为高丽招贤纳才,你愿不愿意?”
“呵呵”那么小心翼翼的样子是怕刺激自己吧,李治觉得他真的该说些什么了,“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我自己让父皇下旨废太子的,所以你不必担心”
第5节
恋耽美
第5节
李恪想了一会摇了摇头,“为什么?”
“因为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李治说出答案,心中因为没有猜中灯谜的郁闷减少了许多,聪明如李恪都回答不出这么简单的题目,看吧他就是说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自己才会猜不出灯谜,
这样的答案很好笑却也说得通,李恪多少明白了脑筋急转弯是什么了,“九弟再说一题”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等了一会看李恪摇头李治回答“做梦”
只是李治并没有能得意多久,几道题后李恪逐渐找到了窍门,开始给出正确的答案,李治觉得李恪很打击他的自信,这样的人存在就是要让其他人自卑的,“三哥,不玩了,和你在一起答题让人太没有成就感了”
“那你还想去哪?如果累了我们回宫吧?”揉揉他的头,李恪宠溺道,他很喜欢李治在自己面前展示别人见不到的一面,只属于自己的一面。
“在逛逛吧,明天就要上朝了,三哥你肯定又要忙了”也就没有多少时间来陪自己了,自从与李世民坦诚后,李世民就很少把政事交给他做,现在他好像是最清闲的人了。
李治现在的心思全部表现在脸上,李恪又岂有不知他想法的意思,暗自叹息,年前到现在积压下来的政事肯定要让他们忙上一段时间,少了相处的时间,又想到快要分离,所有的愉悦顷刻间都被离愁冲淡了。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贞观十九年,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特进萧瑀为洛阳宫留守。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吴王李恪监国。”
李世民的诏令一时间引起了几乎全部大臣的争议,就连房玄龄等人都非常诧异,令吴王李恪监国,太子随同出征,在怎么着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很多人打算谏言,可是当看到本应该最先开口的长孙无忌都保持缄默后,纷纷闭上了口,拥护太子的长孙无忌都没有担心,有哪里轮得上他们。
至此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李世民东征的步伐。
没有缠绵的十里长亭送别,没有悱恻的直上干云霄的哭声,在盛世的大唐有的是‘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之气,有的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戎马之情。
出征的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微风和煦,好像一夜之间冬天被春日驱赶加快了脚步,变得春意浓浓。
三军将士集结,纵使是无声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澎湃之意,壮烈、肃穆。
点将台上李世民举起手中的酒杯,虽已年过半百声音依旧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三军将士听令,今日随我征战辽东,克复高丽,以振我大唐雄风,不胜不归”酒尽,杯碎。
“振我雄风,不胜不归”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云霄。
李治此刻的心情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随着李世民走下点将台,在看到台下的李恪时,刚刚积聚的热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瞬息冰冻,极力保持平静却仍克制不住地流露出失落与离愁,甚至不敢再看李恪,怕自己会不舍得离开。
“父皇”李恪拿着酒杯站到李世民面前“朝中之事父皇尽管放心,儿臣在家中等着父皇,愿父皇早日凯旋”
李世民点头,拍拍李恪的肩,朝中的事交予李恪他很放心,还有房玄龄,岑文本等人的辅佐,他可以无后顾之忧了,“好”
目光转移到李治身上,李恪犹豫了一下,把李治抱住,心中曾上演过的分别在这一刻真正的播出,却要比想象中的更加难以接受,言语已经不再重要,李恪轻声开口“九弟,保重”说完李恪就松开李治,用力克制住想要把李治留下的冲动。
他眼中一闪而逝的伤痛,尽管快得像错觉,李治还是捕捉到了,也明白那两个轻飘飘的字中包含了什么,几度开合的唇瓣终于溢出了几个字“三哥等我回来”等我回来,回来后我一定不会再离开你。
翻身,上马,怒马鲜衣的少年,身影渐渐淡出视线,直至消失不见,再也无处寻觅,李恪握紧了长袖下的手,此次一别,余下的就是没有归期的等待……
马背上,李治握紧手中的缰绳,跟在李世民身后,直到出了城才回头望了一眼,然而却已经看不到那人的身影,自嘲的笑了下,刚刚还好似很潇洒很决绝的让自己不回头,真的看不见了却又开始想念。
从长安至辽东距离如果在现代只需一日既可以抵达,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就不只是几日可以做到的,尤其还是这种大规模的行军,所以前一个月他们每天都在赶路,生活可谓是艰苦枯燥。
在到达柳城之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这花开正盛的日子正式拉开征战辽东的序幕,李世民令李绩与李道宗开路,几日后李绩部队从柳城出发,大张声势,假装要通过怀远镇,而秘密派部队北上直趋甬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进攻高丽,高丽兵大骇。
几乎同一时间,李道宗领兵数千人到达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带领十多个骑兵直压近城门,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
捷报再传,李世民心情大好,李治也同样兴奋,虽然初来的时候对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很不习惯,尤其是血腥的厮杀场景,让他一度做了好多天的噩梦,可毕竟也是个男人,很快便适应了,余下的就是对征战沙场的渴望。
前面的胜利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悬念,这与唐军在周边民族积威已久有很大的关系,在这几场战争中,敌方看到来势凶猛的唐军,很少有抵抗的,很一致的采取闭门自守的态度。当然战争的胜利与所用的策略也是分不开的,唐朝用兵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兵贵神速。常常采用长途奔袭或隐蔽进军路线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敌军面前,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紧接着李绩李道宗等人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而水路之上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四面环水的卑沙城,张亮令部下在夜色的掩护下登城,也获得了胜利攻下了该城,并俘获男女八千人。
一连串的胜利令李世民心中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在鸭绿江举行阅兵仪式,这是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只是由于距离远,李世民并没有赶去,而是派人代表他,错过了这场阅兵李治非常的遗憾。
正当李世民被沼泽阻挡在辽泽之时,李道宗也遇到了征战以来的第一次麻烦,相较于战争开始的突发奇兵制胜,现在高丽已经反应过来,援兵也已经到来,同样的方法很明显已经不再适应,而李道宗遇到的正是高丽的第一支援兵,步骑兵四万多人,而此时李道宗手上只有四千骑兵。
帐营中气氛沉闷,陷入僵持之中,是战是退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迎战,兵力悬殊太大,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退等援军,将士们又不甘心,这不是他们的风格,避而不战是他们的屈辱。
沉默了许久,李道宗缓缓开口“敌人仗着人马众多,肯定会有轻视我们之心,可是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头痛击他们就未必不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这一仗一定要打”
“说得好,我大唐的好男儿又怎么会被着几万敌军吓退”李绩拍案附和,“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又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所以这场仗不禁一定要打,而且还要大的漂漂亮亮,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来”
两位将领拍案定音,其他人雀雀欲试,立刻整军驱马逼近对方,面对超出数倍的敌人士兵们不但没有露出怯意,反而斗志昂扬,一张激战瞬间展开。本应处于劣势的唐军却猛烈出击,高丽兵始料不及,一时间手忙脚乱的应战反而处于了劣势。
只是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合群的人,行军总管张君在壮烈的战争中逐渐心生惧怕,本应一往直前却不顾及他人带人后退,行军打仗配合很重要,张君此举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一时间几个士兵丧命于敌人的倒下。
张君的举动很快被李道宗发现,迅速的做出不久,李道宗收罗其散兵游勇,登上高处观望,见高丽军中阵形混乱,便即刻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他们,同时李绩又领兵助战,这才挽回了局面,避免了失败的结局,又一次打败高丽。
两日后李世民的军队渡过辽水驻扎在马首山,为了表达此次征战的决心,坚定将士们的信念,下令拆毁踉跄。了解了李道宗此次的战役后,慰劳赏赐了李道宗,并破格提拔表现突出的马文举为中郎将,对于后退的张君则是下令处斩。
没有丝毫的停歇,李绩又马上率兵攻打辽东城,在战场上李世民向来奉行身先士卒,而且爱兵如子,见士兵在背土填壕沟,便分出最重的用马来拖,上行下效,随从官员都争先恐后背土到城下。
几日后,李世民率领下的精兵与李绩会和,把辽东城合围起来。三国时的火烧曹营李世民也充分借鉴,在一日南风大起只是,派精锐士兵登上冲竿的顶端,点燃城的西南楼,火势漫延直烧到城内,进而指挥将士们登城,高丽兵虽然竭力奋战,却也抵抗不住唐军汹涌的攻势,很快辽东城就被唐军攻克。而后李世民将辽东城改城名为辽州,为大唐的一部分,也为中国开拓一片新的土地。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这时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李世民自然不会置之不理,让何力率领八百名精锐骑兵前去阻击,何力奋力挺身冲锋陷阵,腰上被长矛刺中,李世民得知让薛万备前去救护,在万人丛中救出何力回到唐军账内。但是何力情绪更为激愤,包扎上伤口后又去拼杀,跟从的骑兵们受到鼓舞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
本应前来救援的援兵大败,白岩城再也没有任何指望,是继续抵抗还是请降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了。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起初唐军战无不胜,白岩城就有了投诚的意思,可是见到乌骨城派兵支援便开始反悔,而今又见援军大败,投降再一次被抬上了日程,这般反复无常的态度自然是惹怒了很多人,李绩尤为的反对接受白岩城的投降。
听说李世民要接受对方投降,李绩很不忿,便带领几十名士兵去找李世民,并且恳请一战“皇上,臣不赞成皇上的决定,我们的士兵们之所以不怕飞矢流石的袭击,不顾生死,是为了什么?得到封赏自然是一部分原因,可是他们更是想要追随皇上扬我大唐之威,如今城池垂手可得,对这等没有信用的小人,为什么要接受他们投降,而辜负士兵们的杀敌决心呢?”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着,听后却没有回答,不紧不慢为身边的士兵包扎伤口,又安慰鼓励士兵几句,才转身问身边的李治,“治儿,你对李将军的话有什么意见?也认为朕应该继续攻打白岩城吗?”
李治清楚李世民已经下定了主意要接受白岩城的投诚,当然他也很赞同,毕竟能没有伤亡还是没有的好。挂上浅浅的笑容,历史向着李绩道“儿臣以为将军所言是有道理的。然而对于敌人父皇一向也是很宽容,以德服人,若是攻城必然会与父皇以往的行为相悖,而且攻城就定会有伤亡,父皇爱兵如子又如何会让他们无辜送死,这也是任何人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李将军可知有多少父母妻子在家中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可是又有多少人就在他们望眼欲穿的盼望中埋骨他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既然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为何要徒增伤亡呢?”
李世民点点头,李治所说正是他心中所想,看向李绩,“太子说的正是朕所想,放纵士兵杀人,虏其妻小,就是那些人是敌人朕也是实在不忍心,更何况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至于将军手下有功的将士,朕向来都是赏罚分明,朕会用国库里的资财封赏他们,这点你可以放心”
李绩虽然是武将,却也不是专横的听不进他人的话的人,两人的一番话让李绩刚刚来时的愤然消失无踪,打消了攻城的打算,心悦诚服的退下。
接收白岩城的事宜也开始,李世民在靠水边设御账接受对方投降,对于突厥李世民很宽容,同样的政策自然也用在了白岩城,对于那里的居民采取安抚的政策,李世民让人赐给他们食物,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给多少不等的绢帛。其他城镇的士兵驻扎在白岩城的,都予以抚慰,供给粮草,对于他们的去留也不干预,一时间李世民在白岩城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一切接收的事情办妥,白岩城划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李世民改白岩城为岩州,任命原城主孙代音为岩州刺史治理岩州。
长安,武德殿,从辽东传来一封有一封捷报,李恪每一封都会认真的阅读,并且把这些书信珍藏好。
“殿下,辽东传来的捷报”
接过宫人拿上来的信,李恪一字一字的看着,‘白岩城不战而降,无一伤亡’,从短短的字句中,李恪仿佛能感觉到写字之人当时的模样,他一定是带着淡淡的笑意,眼眸中散发着浓浓的喜悦。
耳畔好像出现了他的声音,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喜悦,盯着熟悉的字迹,李恪久久的不愿移开目光,这些捷报如今是他与李治唯一的联系,也只有从这捷报之中他才能知道李治仍然安好,每次看到时都会松一口气。
自从李治离开后,自己每次像李世民汇报朝中事务的时候都会让人带一封信给他,可是这些信都如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如果不是那些捷报,李恪一定以为李治遭遇了什么不测。
儿女情长,以前的自己总会嗤之以鼻,但是如今他也变成了五十步笑百步之人,对于李治的所为心中竟然也会产生怨念,那个看似温雅的人居然会那么的决绝,比自己还要潇洒,真的忍心不给他只言片语的消息,徒留自己在不安中猜度,
但是李治又怎么会如李恪所想的那般决绝潇洒呢?他不是不思念李恪,如果不是用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李治怀疑自己已经被思念的潮水淹没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李恪,每次收到李恪的信,心中的雀跃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在看过信后又进入了无边的想念中,然后又在煎熬中等待着李恪的信。
李治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数着时间过日子,想着什么时候这场仗能够打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与李恪相见,想着与李恪的点点滴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在漫长的日子里他终于知道体会什么叫相思,什么叫多日如年,也许只有在相见之时才能将相思之意彻底的消除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不是不想写信给李恪,可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每一次打算提笔,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再下笔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像任何的词语都不能把他的心情完整的表现出来。也知道李恪一定会有怨言,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在李恪接到信之前,李世民已经离开白岩城,继续向前进发。得知李世民进攻后,高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丽兵十五万来救援。高延寿虽然不是一个自大自负的人,但是自己的十五万军队来对付唐军的六万人,自然不会以为唐军会是多大的威胁。
“将军,据我所知李世民以己之力,对内铲平各路豪杰,对外使四方臣服,此乃天降命世之人,如今倾唐朝军队前来攻打我们,万万不可对抗呀。我以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而后我们可以分别派遣奇兵断其运粮通道,他们粮食用光,而又求战不成,想要回去又无路可走,这样我们才能取胜”
下属的一番话高延寿很不以为然,但是也有一些松动,然他的这些松动在对阿史那社尔的一次战争胜利后荡然无存,胜利来的太过容易,让高延寿愈加的轻视唐军,继续向前出唐军发动出击,殊不知正好中了李世民的陷阱。
在这场仗的伊始李世民就已经与策略这一切,认为高延寿会有三种策略:一、带引兵马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保垒,占据高山的险恶地势,坐吃城内的粮食,让骑兵抢掠唐军的牛马,使唐军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唐军,这是上策;二、与城中的军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这是中策。三、不自量力,来与唐军方交战,这是下策。
分析了三种策略后李世民很有信心的对人道“你们看着,高延寿他们必然会用这下策,送上来的礼物在我们岂有不要的道理,这次我们一定会生擒高延寿”
所以高延寿之所以能够战胜阿史那社尔,那完全是李世民的一个诱敌之计,真正的唐军怎么会那么的不堪一击?而后李世民又让人给高延寿送了一封信,表示这次来高丽并非为了征服,只是听说高丽国内臣子杀了国王,所以前来问罪。本来并不想攻打城池,只是唐军补给不够,不得已破城收集粮秣,只要他们重修臣礼,唐军便可归还罢兵,不仅如此,唐军还会将占领的城池归还。
很多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代表着一个人的实力,这样客气谦逊的语气让高延寿更加的对唐军不屑,对唐军的防备自然也就松懈了不少。
在高延寿自以为唐军不堪一击胜利在握的时候,李世民正在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战事,命令李绩率领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李道宗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从山的北面穿越峡谷以冲击高丽军队的后尾;他自己也亲自带领四千步骑兵,挟带鼓和号角,放倒旗帜,登上北山;
做好安排李世民自信的一笑,胸有成竹道“各路大军以鼓声号角声为令,声音一响,即可全部开始出击,而后我们等着看高延寿是如何来降的”
与高延寿的战争就像是李世民预测的那样,在高延寿出兵的时候机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尽管他想要挽回战局,想要分兵几路击退唐军,然而高丽军的阵形已经乱了,胜利对他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此战唐军大胜。
失败后的高延寿率残部逃上山,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世民早已经算准了一切,甚至连他的退路也没有少掉,在此等候的李道宗毁了他退路上的所有桥梁。被唐军团团围住。高延寿终于知道了大势已去,同来的十五万大军溃散,而今身边只剩三万余人。后悔莫及也别无他法,摆在他面前的只余下两条路,背水一战全军覆没,投降保存余下的兵力。于是高延寿向唐军乞降。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与高延寿一战,高丽举国震惊,也许是真的吓破了胆,高丽放弃了主动出击的所有企图,一心一意坚守。在唐军驻扎的时候也只是在明处设置岗哨,而不设沟堑堡垒,即使逼近高丽城池,高丽军队也没有敢出兵骚扰的。
在胜利之后之前自然必不可少的要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接下来的战略决策。
“安市城地势险要、士兵精良,其城主亦是智勇双全,当初莫离支叛乱时,城主不服命,莫离支久攻不能取胜,只好仍由他管理此城。”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安市分析“这样来看如果我军要攻克安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指着面的建安成道“而建安城兵力微弱、粮食稀少,如果出其不意进攻它,必然能够取胜。我们可带兵先去攻建安,建安城攻下后,则安市城便如在我胸腹中,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城有所不攻’的道理”
“皇上臣以为不妥”李绩进谏道“建安在南面,安市在北面,而我方军粮都在辽东城;如今我们越过安市去进攻建安,假如敌人切断我方运粮通道,那将怎么办呢?倒不如先去攻打安市,攻下安市,则可以一鼓作气轻取建安”
李世民有些犹豫,李绩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有种预感安市必定不会像那么顺利的攻克,如果久攻不下势必会耽误行军的进程,打持久战对唐军很不利,他们也拖不起,也会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皇上,臣有一计不知该说不该说?”高延寿道,对于曾经的敌人,现在的上司,高延寿心中有些复杂,李世民作为侵略者侵略自己的家乡,按道理他是该心存嫉恨的,可是在相处了这段时间后高延寿却嫉恨不起来,并且为李世民的气度所折服。仅仅从李世民可以让自己这个本应是俘虏的人来参加决策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胸襟有多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然而李世民做到了,单凭这点这个人就值得自己追随,高延寿也相信高丽如果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会发展的更加强大。
不再犹豫,得到李世民的准可后高延寿道“臣以为攻打安市不可行,理由刚刚皇上已经说过了,但是臣认为我们应该攻打乌骨城,据臣了解乌骨城的首领多老迈无用的人,他们对上我方精锐的兵马定是很难坚守城池,我们很快就可以将它攻下来,至于其余中途挡道的小城,也必定望风溃逃。然后我们就可以广收他们物资粮草,一鼓作气,平壤必定坚守不住”
“说的好,很好”李世民逐渐露出笑容,在高延寿说话的同时李世民在脑中迅速思考它的可行性,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在心中对于高延寿的最后一丝怀疑也褪尽。
“父皇,儿臣觉得要三思”李治开口,这个计谋好是好,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忧患,心中有些担忧,“父皇是天子,天子亲自征战,自然与一般将领统兵不同,不可以冒着危险侥幸取胜。如今建安、新城的敌兵还有十万人,如果我们移师乌骨城,他们若是追袭我军的后路定然会带来很大的危机”
想到李世民的身份,很多人都沉默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般的将领,如果李世民出现什么意外,不是他们可承担得起的,而移师乌骨城确实有很大的危险性。
“风险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大,在军中没有皇帝有的只是将领,况且我也不是第一次上战场,还惧怕这一点点的风险吗?你们不必顾忌那么多,我就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李世民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让每个人都看到他的决心,“你们看,张亮的部队在沙城,如果征召他们在第二个晚上即可到达,我们乘着高丽陷入惊恐的时候,合力拿下乌骨城,渡过鸭绿江,就可以直取平壤,还有什么好犹豫呢?就这么决定了,明日立刻向乌骨城进军”
雷厉风行,第二日全军就向着乌骨城出动,不过李世民仍然留下一小股军队在安市,以防受到前后夹击,纵使计划很妥当,李治依然很不安,历史上这场征战过程如何他并不知道,可是结果却很清楚,这样冒险是否会出现意外?很担心李世民的安危,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期盼,希望李世民能够一举拿下高丽,改变历史的轨道。李治不知道的是在李世民决定向乌骨城出发的时候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或许在他跟随李世民出征的时候历史已经开始偏移了。
乌骨城,如同高延寿说的那样很顺利的攻了下来,对于唐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余的一些小城有的主动请降,有的望风溃逃,有的殊死抵抗最后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就这样唐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到达了高丽的都城平壤。
但是攻打平壤绝对会不像以前那么的顺利,这也许会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一场战争,而且他们的对手还是那个以铁腕残暴著称的盖苏文,这一场硬仗应该如何打呢?
试探性的打了几仗,李世民对盖苏文有所了解,虽然传闻中多是对盖苏文不好的说法,但是客观的评价盖苏文绝对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这次战争拼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智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李世民不耻的,如何以最少的伤亡取得胜利才是最需要考虑的。
“皇上,敌方的兵力多于我们数倍,而且在这里的还都是盖苏文的精锐,如果硬碰硬对我方很不利,而现在天气也渐冷了再拖下更不利于作战”
他说的这些李世民怎么会不明白,可是如今已经兵临城下这一战必须要打,而且还要战胜,不然这次征战就不能算是胜利,铩羽而归不是他的风格。
“父皇”李治沉吟了一会,对于打仗的事情他一窍不通,就是孙子兵法也没有读过,不过近日来一直在想解决的方法,有一些思绪,却不知道可不可行,“我能不能用反间计,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让他为我们所用”
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这件事李世民也想过,只不过在如今的高丽宝藏王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的权利,他的一切都在盖苏文控制之下,而且宝藏王性格怯弱胆小,又如何会叛离盖苏文?
“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也许可行”高延寿道,话一出口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他,高延寿又道“据臣了解其实宝藏王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的没用,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迷惑盖苏文的假象罢了,臣认为宝藏王很有可能在韬光养晦,暗中培植势力,所以从他下手也不失为一个计谋”
在皇权的漩涡中能够得以保全,又怎么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呢?可是这也只是他们的猜测,可不可行也只有一试才能知道,那么要派谁去呢,又要如何才能进入如今戒备森严的平壤城?“你们觉得谁去比较合适?”
这是默许了这次的行动,帐营中有几人自告奋勇都被李世民否决,最后李治站出“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不行”李世民马上否决,这次的风险太大,他不能让李治去冒险。
“父皇”李治跪下,面上带着坚定的微笑,深入敌军内危险是必定有的,没有风险又哪来的回报,而且自开战以来他一点忙都没有帮过,就同一个没有用的人一样,很不甘心,这次机会他不愿意错过“儿臣想为父皇尽一份力,请父皇成全,而且请父皇相信儿臣定能不辱使命”
思虑再三李世民都没有同意,李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李承乾的去世已经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不愿意在一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去离间宝藏王也不是非李治不可,他不能让李治去送死。
所有的人已经退下,李世民看着面前的李治,知道他要说什么李世民率先开口“治儿,你不用再说,我是不会同意的”
“父皇,儿臣又必须要去的理由”李治看着李世民,“自从开战以来儿臣无任何建树,恐怕儿臣是众多皇子中最没有用的一个,儿臣的是真的想做些什么,这次若能成功定是大功一件,父皇也好给儿臣一个受益的旨意”李治知道从李世民接受了他不做太子的事情以后就在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虽然他自己知道李恪是怎么也不会对他怎么样,但是现在却是一个说服李世民的理由,“父皇,儿臣前去也能向宝藏王表示我们的诚意,再说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儿臣定会无忧的,父皇就答应我吧,还是父皇不相信儿臣的能力,认为我没有本事说服宝藏王?”
李治的话让李世民有些动摇,也有些自豪,他李世民的儿子自然也要像他一样不惧怕任何的艰难险阻,可是心中还是很不愿意,“容我在想想”
☆、第三十五章:十面埋伏摧城破
第三十五章:十面埋伏摧城破
最终在李治的坚持下李世民还是同意了,至于怎么进入守卫森严的平壤,在看了那么多电视和书后,想出一两个方法还是难不倒他这个现代人的,换上高丽的战服,在大战后跟着高丽的军队成功的混进了城内。
住进客栈,李治派人送信后等待着能够让他进宫之人的到来,此次跟着来的人有六个人,都是李世民选出的精英,而他们之中有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人——薛礼,薛仁贵,这个人虽然在以后有很大的战功,可是李治对他确有一些不喜,一个可以算得上抛家弃子的人他无法生出好感,不过看着薛仁贵枕戈待旦尽忠职守的模样,李治叹了口气,也许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你叫什么,是哪里人?”
房间中其余的人都愣了一下,最后看李治的目光在薛仁贵的身上知道李治问的人是薛仁贵。“会殿下,属下是龙门人,姓薛名礼字仁贵”
“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薛仁贵愣了一下,常年在军中,尤其是近来连连的战事几乎让他忘却了家,也忘记了家中贤惠的妻子,当年妻子不嫌弃他家中清贫,嫁给他,为了能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便毅然的投入了军营,想着建功立业,一晃已经那么长时间了,不知道家中一切都还好吗?“殿下,属下家中还有拙荆”
“哦,家有贤妻爱子,你可要好好珍惜啊”李治道。
贤妻爱子?贤妻是有可是爱子从何说起?薛仁贵疑惑,也更加的疑惑李治那幅若有所指样子,但是想一想自己离家那么长时间,说不定真的有了一个儿子只是他不知道罢了,想到此薛仁贵有些兴奋,也许这次战争后他就可以衣锦还乡见到妻子了。
看着薛仁贵茫然的目光,李治却不再多言,点到为止即可,而后又同其他的人闲聊起来,直到送出去的信得到回应。
“崔大人,请坐”李治起身招呼,倒上一盏茶放在来人面前。高延寿为了这次的计划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甚至把他在平壤的老底都拿了出来,这个崔真就是高延寿的心腹,据说高延寿还救过他一命,所以这个人很可信。
“不知你是……”崔真问,打量着李治,收到高延寿的信后他立刻就赶到这里,本以为是高延寿回来了,谁知道见到的是一个陌生人,能持有高延寿的信件,说明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再看面前之人,虽然看上去很温顺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可是崔真知道并不是如此,单凭他安然自若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身份非凡,或许是唐军中的高官吧。
“在下李治,初次见面,崔大人还望多多照拂”李治朝他拱手。
李治,初听这个名字崔真觉得有些熟悉,随即惊得站了起来,李治,那不是唐朝的太子吗?他怎么会来这里冒险?“原来是太子殿下,崔某刚刚多有怠慢,在这里给太子殿下赔礼了,还望太子殿下不要怪罪”
“崔大人客气了”李治扶起崔真,“李治可不敢当啊”
崔真抬眼再次的审视李治,以前总以为大唐的太子也必然会如大唐这个国度一样,威仪万千让四方来贺,谁知今日一见相差甚远,温文儒雅谦逊淡然,没有一丝的傲然,这样的人竟然会是唐朝的太子,如果没有说,他以为李治只是一个贵族公子。
“太子殿下此来是为何事,不知可有什么事崔某能帮得上的,只要太子殿下开口,崔某一定竭尽全力”崔真把自己的位置已经放为下属一类了,高延寿已经降与大唐,自己自然也是随着高延寿,而且这次只怕整个高丽也会成为大唐的囊中之。
“我这次正是有事相求于崔大人”既然是高延寿的心腹,李治也就不再客气,更没有隐瞒的必要,于是把自己计划告诉了崔真“崔大人,希望你能送我入宫去见宝藏王”
依照崔真的官职,想要带人进宫并不是难事,但是进去后如何保证李治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还有要如何说服宝藏王,若宝藏王不肯合作把李治送给盖苏文怎么办?这还真是个很大的难题。
看出他的疑虑。李治道“崔大人,你只需把我带到宝藏王面前即可,至于怎么说服宝藏王我自有办法,崔大人不必担忧”
看李治那幅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崔真只好点头,也许李治手中真的还有什么方法也不一定,“那么,我这就去安排,太子殿下还是随我回寒舍吧,这样比较方便联系”
“那就劳烦崔大人了”
崔真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日他就安排好李治进宫的事情。高丽的皇宫有其独有的特色,但是与唐朝有很多地方还是很相似的,由此可见唐朝对周边的国家影响很深。不过李治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高丽皇宫的建筑。
“在皇宫有绝大部分都是盖苏文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不过由于宝藏王的表现令盖苏文很满意,皇宫的戒备比以前松懈了很多”崔真小声的为李治介绍“你见宝藏王的时候我把其他人支走,你可以放心”
李治颔首,收回巡视的目光,宝藏王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个喜欢诗词歌赋的玩物丧志人,尤其喜欢音乐,和南唐的李煜有些相像,李治这次进宫用的身份是崔真从民间选出的琴师,然后献给宝藏王,这样的事情在以往也很平常,所以并不会遭人怀疑。
宝藏王每次接见乐师们的地方都是在偏殿,李治抱着琴打量里面的宫人,这里只有四五个宫女,皆低着头在他们进来的时候很恭敬的向崔真行礼,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李治垂首尽职尽责扮演琴师的身份。
今日李治穿的是高丽琴师的装扮,也幸好李治的性格很儒雅,这样的打扮说他是琴师不会有任何人产生怀疑,今天宝藏王并没有在偏殿,崔真只好让宫人带着他去找宝藏王,留下李治一人在这里等待。
对于古琴以前的李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过由于很喜欢来到唐朝后学了一段时间,还请教了李灵夔,所以琴技不算好却还能入耳,当然他此次前来也不是要借助琴技让宝藏王青睐的,等候的时间很无聊,李治脑中筹划着与宝藏王见面后的说词。
“你是琴师?谁带来的?”一个声音在静默的偏殿中响起,突然却并不突兀,甚至这个人的声音还有几分悦耳,李治抬起头看向来人,这个人说的是高丽语,他不知道什么意思,更不用说是回答了,还好一旁的宫女替他做了回答。
依照宫女们的反应来看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宝藏王,李治再一次看向他,若说长相此人绝对可以说是上等,比以前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韩国明星还要好看,俊秀却不阴柔,而且这人的身上还带着几分的侠气与痞气,所有的一切结合在一起给他形成一股独特的气质,对于这种人李治很难生出不好的感觉。
“原来是崔真献给我的琴师”宝藏王听后由原先的兴致缺缺变成了兴致昂扬,围着李治走了一圈,轻佻的目光在李治身上上下徘徊,崔真以前也给他献上过一个乐师,技艺很好他也很喜欢,所以对于此次的这个琴师也是非常的期待,而且这次的人不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是上乘的,勾起唇宝藏王走到坐上向着李治道“弹一首曲子听听”
李治依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能从他的语气与目光中猜测,宝藏王应该是让自己弹奏,希望他没有猜错,朝着宝藏王微笑垂首,李治抱着琴坐下,开始了弹奏。
琴音起,乐声飘扬,张弛有道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神秘而又恐惧的氛围。如同夜幕笼罩着四野,伏兵神出鬼没地布下了十面埋伏阵。让人犹如亲临其境天低云暗,秋风瑟瑟,凄清的月光黯然失色,只有星星眨着狡黠的眼睛,窥视着静夜中潜伏的杀机。
突然,琴音加快,有如雄兵百万席卷之势,铁骑纵横的雷霆万钧之力。在隆隆的炮声和哒哒的马蹄声中,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倏然之间,一声凄厉的、喑哑的音符传来。幽远,如同哀怨的呜咽,又如同低沉的歌唱。那是一种绝望而感伤的声音,苍凉的直入人的骨髓。
跌宕起伏的乐声渐渐变得平缓,单调反衬出曾经的辉煌,驰骋的蹄声,仍不免让人挂肚牵肠,而后音乐戛然而止。
乐声虽止,沉浸在乐声中的人却迟迟不能回神,李治望着王座之上的宝藏王,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首十面埋伏是他特意选出来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不正是现在宝藏王的处境吗?他相信如果这个宝藏王有野心就定然会触动,那么他就可以继续下去,说服宝藏王就会有很大的机率。而宝藏王也真的没有让他失望,尽管他很快地从音乐中出来,李治好事看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
“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刚刚的琴音仿佛还萦绕在耳边,每一个音符都能牵动他的心,恐怕再也没有人能比他体会其中的意境了,压下激荡的心情,宝藏王又挂上了以往的笑容,看着李治问。
“这首曲子名叫十面埋伏”李治开口,果然又看到宝藏王眼中的色彩变化,没有停顿李治继续说,“这首曲子说的是楚汉之战,楚军被汉军设下埋伏,在亥下被围,四面楚歌,一代枭雄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展开了生死决斗,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对于中国的历史宝藏王有一定的了解,项羽与刘邦的事情他也知道,但这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自李治开口的刹那他就知道这个琴师是唐军派来的,宝藏王笑了起来,这个时候唐军中有人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什么,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他倒要看看这个人要如何来说服自己。也不禁重新审视这个人。“你是什么人?”
这次宝藏王用的是汉语,李治起身,不卑不亢“李治”
☆、第三十六章:十面埋伏摧城破(二)
第三十六章:十面埋伏摧城破(二)
李治,大唐的太子,宝藏王很难想象这个气质谦和温润的人会是大唐的太子,更加难以想象他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不过就他这种敢深入敌营中的胆识,说他是大唐的太子也就不是不能让人相信了,他看似柔弱的外表一定有一个坚强的心。“原来是大唐的太子殿下,真是失敬了,不知道太殿下不在城外准备攻城,来到我高丽的宫中有何事,难道就不怕我把你杀了吗?太子殿下真是好胆识啊!”
能说出这样的话,宝藏王是肯定不会对自己如何的?李治现在根本不用为自己的安危担心,没有回答宝藏王的话,李治反而笑问道“不知道宝藏王对我刚刚弹奏的那一曲十面埋伏有何感想?”
“太子殿的琴技果自然是独一无二的,我很佩服,以后太子殿下如不嫌弃定当前去讨教一二,太子殿下应当知道对于音律我可是非常的喜爱”宝藏王笑吟吟的回答,让人看不出是真心还是假意。
看来这个人很擅长打太极,果然在皇宫这个大染缸中熏陶了数年,没有一个会是省油的灯,李治很有耐心的继续引导“宝藏王真是高看了,我的琴技在我朝实属下等,如果宝藏王愿意我很乐意为你引荐我朝的乐师,他们必定会将宝藏王引为知己,只是宝藏王在十面埋伏中听到的仅仅是如此吗?”
“不然还能有什么?”宝藏王摊开手,很无辜的看着李治“难道太子殿下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愿闻其详”
“见解倒是没有什么,只是有些感慨罢了”李治叹了一口,不徐不慢的又道“我只是由项羽在亥下被围,四面楚歌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想到了宝藏王现在的处境,你们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宝藏王不论心中是怎样的波涛汹涌,面上依然笑得很欢快,一手撑着脸注视着李治,像一个很好的听众,终于说道重点了吗?“相似之处?我怎么不知道我与项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难道太子殿下说的是现在唐军的兵临城下,如果是这样太子殿下大可放心,有摄政王在你们一定攻不破平壤的”
“摄政王?宝藏王说的是盖苏文吗?那个弑君残暴的人”李治很平静的问,也非常佩服宝藏王此时的镇定,如果是在现代这个宝藏王一定能拿奥斯卡奖,“依我看正是因为有盖苏文,宝藏王才会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境地,傀儡这个字宝藏王不陌生吧,难道你甘心一辈子都被人掌控在手中,等到有一天主人厌倦便被弃如敝屣,整日担惊受怕朝不虑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杀害的生活就是宝藏王想要的吗?”
“够了”大声的打断李治,宝藏王终于不复平静,眸中闪过一丝阴狠,李治那淡淡的言语如利剑一样刺进他心中最软弱的地方,仿佛让他回到自己登基的前一天,那个时候盖苏文出现在他面前,狂傲的对他说‘你只是一个摆设,只要好好的听我的话我可以保证你安枕无忧,不然就别怪我无情,想要你的命对我来说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有很多人等着接替你的位置’。
那个时候他的骄傲自尊被人狠狠的踩在脚下,前所未有的狼狈,他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力气才忍住没有反抗,也是那个时候他发誓一定要亲手杀了盖苏文,所以他继续的忍耐着,在自己没有实力之前扮演出盖苏文希望的样子。
在暗中他一直都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拉拢对盖苏文不满的朝臣,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盖苏文手握众军要扳倒他又岂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幸的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大唐来犯,在这场战争后盖苏文的势力定会被削弱,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殊死一搏他不信自己就会输给盖苏文。
终于变色了,李治暗中一喜,只要宝藏王对盖苏文有足够的恨意,他就更有希望说服宝藏王,等着宝藏王恢复正常李治再次开口“我若是宝藏王也定会非常的愤怒,非常的不甘,也想要杀了盖苏文,受制于人屈于人下任何人都不会愿意的,有一个人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宝藏你是选择死亡,还是选择爆发呢?”
低低的笑出声,宝藏王看着李治,“太子殿下说了那么多难道就是为了我打抱不平吗?我只能说太子殿下太悲天悯人,我不需要”
“你是不需要我的怜悯,我也不会对你怜悯”李治扬起唇角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想宝藏王一定猜到了我来的目的,只是不知道宝藏王对我们合作之事是如何想的?”
“与你们合作?太子殿下是在说笑吗?”宝藏王嗤笑一声,“与你们合作我会有什么好处?把高丽拱手送给大唐吗?然后做一个亡国之君被囚禁,还在我高丽的史册上留下一个千古的骂名,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打动我的地方”
“如果是这样的确不能打动宝藏王”由宝藏王的话中李治可以看出,他一定也是想到过要与唐军合作,至于如何合作之事追求最大的利益罢了,“可是宝藏王怎么只是看到不好的一面?与我们合作首先就可以解决宝藏王心中最恨的人,难道宝藏王不想杀了盖苏文吗?”
“呵呵”宝藏王凝眸看着李治,自己一开始对于这个大唐的太子确实存在有轻视之心,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说他不简单,由十面埋伏开始他的每一步都直指自己掩藏最深的东西,一步一步攻破自己的防线,对于人心他把握的可谓是精准,真不愧为大唐的太子,既然自己的伪装已经被看破,那么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他倒要看看李治还能为他带来什么?而且对于这个人他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太子殿下,杀死盖苏文这个理由还足以让我舍弃我的国家”
“自然这个理由是不够的”李治点头,淡淡的面上浮出笑意,他的谈判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既然对方都不在藏着掖着,他也就可以不再拐弯抹角了“我朝对于突厥和吐蕃是如何宝藏王一定非常清楚,如果宝藏王愿意你也会得到同等的待遇,高丽只要承认属于我大唐,而后这里的一切依然可以不变,你依然还是你的宝藏王,统治你的臣民”
“盖苏文死后宝藏王你现在可有实力控制局面?经历了内乱以后高丽又会怎么样?不过如果加上大唐的帮助就不同了,高丽就可以很快的平复内乱,作为大唐认可的你乃至你的子孙自然永远的都是高丽的王。而且以后作为大唐的一部分,我大唐是绝对不允许他受到任何的侵犯的,宝藏王难道就不想拥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这些如果还不能打动宝藏王的话,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只要是一个明君都不会拒绝的”稍稍的停顿,李治让宝藏消化了自己的话又继续道“宝藏王认为我大唐为什么可以威震四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大?这些虽然都是一部分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不是最重要的?宝藏王沉思,如果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宝藏王知道李治接下来说的话对自己很重要。
“自然是老百姓了”李治为他做出回答,对于这个宝藏王突然有些不满,难道这还会有其他的答案吗?不过看着宝藏王认真聆听思考的样子心中的不满减少了几分,一个人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不知道学习,宝藏王显然不属于此列。
所以李治很耐心的为他讲解,“自古以来就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这绝不是虚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要想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安民,至于如何安民?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这就要大力的发展农业,而我朝的农业绝对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如果高丽归属大唐,我就可以把那些技术引进到高丽,甚至还能排有经验的人来高丽教他们,宝藏王以为如何呢?”
李治的话让宝藏王触动很深,尤其是那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没有坐上宝藏王这个位置之前,他可以说只是个普通的王族,从来没有想过会坐上王位,也就不会想怎么治理国家,后来在盖苏文压迫下,他开始学习自己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事情,如何驾驭朝臣,如何笼络人心,如何能杀死盖苏文,却唯独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没有人提起过让他学习这些。
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个鼠目寸光之人,只看得到个人的恩怨,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为高丽做些什么。这样的认知让宝藏王心生愧疚,他是高丽的王怎么能不顾及高丽的百姓呢?知耻而后勇,现在开始学习还不算晚吧?压下心中百感交集的思绪,宝藏王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无法拒绝李治,尤其李治还是一个为他指引了道路的人。
李治一直观察着宝藏王的表情,他的变化李治全都看在眼里,知道宝藏王很有可能已经被自己说服,“最后我觉得还有必要说一说宝藏王刚刚提起的一个问题,如果在宝藏王为高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后,还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的话,我无话可说,青史总是有后人评判,只要心中无愧,何不拭目以待呢?”
缓缓的起身,宝藏王露出从来展现过的真实的笑容,漫步走到李治的面前“你说了那么多,给了我那么多好处,好像如果我不同意的话才是会成为千古罪人吧,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我们合作愉快?”
心终于落下,李治松了一口气,“合作愉快”
☆、第三十七章:暗潮定风波
第三十七章:暗潮汹涌定风波
既然已经说服了宝藏王,接下来要商量的事情就是要如何对付盖苏文了,“盖苏文几乎控制了高丽的全部军队,他成为摄政王后更是把与他不和的人全部除去,而且盖苏文为人非常的谨慎,刺杀,下毒什么的很多人都用过,当然也都没有成功,你打算怎么对付他呢?”仿佛事不关己一样,宝藏王一副痞子似地问。
“擒贼先擒王,如果能杀了盖苏文他的军队也就不足畏惧了,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李治道,对于看上去想要置身事外的宝藏王很无奈,但是怎么着也是要把他拉下水的“你有没有刺杀过盖苏文?或者给他下过毒?”
宝藏王摸摸鼻子,虽然自己一直都是最希望盖苏文死的人,但是这些却还都没有做过,他一直都还在扮演者一个非常听话的角色,而且他觉得刺杀什么的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怎么可能去做呢?“这个还真没有”
他的回答让李治吃了一惊,不敢相信宝藏王竟然没有做过,他不是非常恨盖苏文吗?还是宝藏王的胆子太小了,不敢做。
看着李治的目光渐变,宝藏王怎么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很不悦的道“你在想什么?本王可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本王是不屑用那样的方法的,而且你以为盖苏文是什么人?怎么能那容易就被杀死”
李治失笑,这人怎么就突然间变得那么激动,连‘本王’的称呼都出来了,“没做过也好,这样盖苏文对你的防备应该不高,也就很方便我们的行事”
“方便行事?”宝藏王狐疑的看着李治,对于李治想要做的大概有了猜测,“你不会是想要我去暗杀盖苏文吧?不行,肯定不会成功的,我劝你最好还是打消这个念头”
“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只要计划得当就有可能成功,我很看好你哦”李治笑道,有几分揶揄“难道宝藏王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吗?当真不敢赌一次?”
甩了甩手,宝藏王坐在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翘起腿“你的激将法对我没有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样的不是英雄而是傻瓜”
“你怎么就知道是不可为呢?”李治也坐下看着宝藏王。
“前车难道不足以为鉴吗?”
“前车是足以为鉴,可是我们不是应该前赴后继,越挫越勇吗?难道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倒下一辈子?我更倾向于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行?”
宝藏王噗的一声笑出来,“你知道吗,你现在的样子就像是诱拐纯洁的小白兔的大灰狼,可是你这个大灰狼又长的太像小白兔,很刺激我的视觉”
“长相这东西这又不是我能决定的”李治表示很无奈,也发现宝藏王很好相处,他们之间的谈话越来越像朋友之间的调侃,让人感觉很轻松。
等到笑够了宝藏王才又开始开口,“好啦,说说你的计划,如何可行的话我也不介意配合一下”这个李治比他看上去更有趣,也许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不错。
“具体的我还没有想好,但是一般来说在人最松懈的情况下暗杀会比较容易成功,以你对盖苏文的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会很放松”
“最放松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美人在怀的时候?还是……,宝藏王想了想道“盖苏文是一个很多疑的人,要是让他放下戒备恐怕很难”突然想到什么,宝藏王眼波流转,直直的盯着李治,“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情?”被他这样看着李治感觉很不舒服,好像要被人算计了似地。
“据我所知盖苏文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宝藏王再次上下打量着李治,笑的很邪恶“他喜欢男人”
李治觉得自己的预感成真了,这个宝藏王真的在打自己的主意,“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宝藏王收起笑容,非常认真的道,“这件事情极为隐秘,要不是有一次我正巧撞到了,还真不敢相信,还派人调查很久,结果他真的是喜欢男人”
既然他喜欢男人,怎么会放过你这个姿色非凡的人呢?李治腹诽。
不过宝藏王很快给了他回答“当初我还真的诱惑过盖苏文,也不知道是他对我有戒备还是对我不感兴趣,始终都对我冷冰冰的无动于衷,后来才发现他不喜欢我这个类型的,我也就放弃了”做了那么长的铺垫后宝藏王终于说出了最终的念头“而你正好符合盖苏文眼光,如果我把你献给盖苏文,你有没有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取他的性命?”
喜欢男人如果在以前他还会惊讶一下,可是现在他自己都是喜欢的男人也就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了,而且在古代豢养男宠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所以小小的错愕了一下,李治便很仔细的审视着宝藏王,不过从他的面上根本看不出真伪,“你没有骗我?”
看到李治非常镇定的样子,宝藏王混乱了,是自己的接受能力太低了,还是李治他的接受能力太高了,为什么李治还能那么平静,难道他不该惊讶吗?不过还是正色道“你觉得我现在会骗你吗?你看如何?”
皱了皱眉,李治开始思考,作为男宠送给盖苏文,其实他不是那种自恃身份的古人,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件事要是被李世民知道肯定会训斥自己一顿的,还有李恪,如果李恪知晓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训斥了,不过自己混到高丽的宫中这件事情已经就够麻烦的了也不在乎在增加一件,思虑再三李治还是打算同意,“好,你去安排吧”
得到李治肯定的回答,宝藏王着实愣了,他没有想到李治会答应,刚刚看着李治天人交战的表情让他感觉很高兴也很好玩,不过作为大唐的太子,以男宠的身份被献给盖苏文若是被人知晓一定会有很多流言蜚语,也定然有损大唐的颜面,他以为李治一定不会答应的,可是他听到说什么了,他居然答应了,在那么短时间内如此淡定的答应了,他真的很怀疑李治的脑子是怎么构造的,一定有异于常人,“你说什么?”
“我说我答应你”宝藏王脑袋中想的那么多事情李治根本没有想到,所以宝藏王认为李治的脑袋构造异于常人也是正确的,壮士扼腕般的回答后李治倒觉得没有什么,大丈夫能伸能屈,男宠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行。“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我献给盖苏文,我也好提前准备”
自己并没有听错,宝藏王的目光在一起围绕着李治转动,他刚刚的说词真真假假,实际上多少有点想整整李治的意思,没有想到没有整到人,自己反而被震惊了,是这个世界疯狂了吗?不过如今如果自己说实在开玩笑,李治会怎么样?现在还真是骑虎难下啊。
当然李治并没有作为男宠被送给盖苏文,宝藏王也不会这样做,李治再怎么说都是大唐的太子,如果真的在高丽出了事情,那么高丽恐怕是真的离灭国不远了,而且对于李治宝藏王还是感觉和他挺投机的,并不忍心让他去冒险。
令宝藏王高兴的是,在李治得知是被骗了以后并没有发火,只是淡淡的对着他笑了笑,很容易的就原谅了他,这反而令宝藏王自己很不好意思了,直呼李治气量大,要交李治这个朋友。“好兄弟,以后有什么事情就找我,我一定为为你两肋插刀肝脑涂地的”
看着宝藏王那幅黑帮老大的样子,李治忍不住笑了出来,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土匪窝。其实不生气倒不是因为他气量大,而是因为他认为并没有必要,再者朋友之间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没有什么,生气倒是让他觉得自己比较小气了,给了宝藏王一个白眼,李治道“两肋插刀肝脑涂地就不要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对付盖苏文吧”
再次提到对付盖苏文宝藏王脸上的笑意敛去,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既然已经把李治看做朋友,那么也就不再掩饰什么,尤其是对盖苏文的恨意,“你有什么看法,说出来听听,我们参考参考”
李治开始用脑思考,可是除了暗杀意外,他脑袋中想到的都是以前电视中出现的情节,而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鹿鼎记》中康熙如何杀死鳌拜的,可是这明显也不适用与现在的情境,如果有枪什么的最好了,一下就可以解决麻烦了。一时之间他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只好看向宝藏王“你想怎么来对付盖苏文?”
“五马分尸、凌迟处斩、挫骨扬灰,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一些?”宝藏王摸着自己的下巴笑问,不过眼中的狠戾却一点也没有减少,看得出来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想把说出来的那些方法用在盖苏文的身上。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血腥,李治扶额叹息一声。
☆、第三十八章:丝竹生中尘埃定
第三十八章:丝竹声中尘埃定
贞观十九年,十月丙午,在小规模的战争后唐军开始大肆攻城,盖苏文命高丽军迎战。城楼上正在观战的盖苏文接到下属的通报说宝藏王前来探望,正在为战事心烦,对于宝藏王的到来盖苏文很是反感,不过碍于宝藏王的身份,他还是下来城楼来迎接。
“王上,你怎么来,战场很危险,要是有个意外让臣怎么像我高丽的臣民交代”盖苏文道,他的话到是没有什么,可是和他的语气结合在一起就变味了,尤其是对宝藏王蔑视的眼神更是不加掩盖,好像就是在嫌弃宝藏王来添乱一样。
像是没有看到盖苏文轻视的眼神,宝藏王有几分讨好又有几分害怕,“摄政王,本王听说这次听说唐军大规模来袭,所以过来看看”说到这里宝藏王缩了缩脖子,仿佛更加的害怕“我们能不能守住城,会不会让唐军攻进来?我听说他们很厉害,万一要是打进来怎么办?”
“王上放心好了,唐军就是再厉害也不能从臣这里捞到好处”盖苏文冷笑了一声,一方面对于宝藏王很不屑,一方面又对于他这么无能很高兴,不过想到唐军盖苏文还是很有信心的“王上,臣以为这次一定是唐军的最后一次进攻,天气渐冷,对唐军作战很不利,再加上补给的不足,他们根本耗不起,所以这次才会背水一战,如此疯狂的进攻,都说唐军骁勇善战,我看我不过如此而已,那是他们以前遇到的对手太弱,碰到了我就注定了他们要失败,王上且看我是如何退敌的”
“好好,有摄政王在本王就放心了”宝藏王拍了拍胸口,崇拜的看着盖苏文,“本王就知道摄政王是最强的,一定能把唐军打的屁滚尿流,本王非常相信摄政王”顿了顿顺了一口气宝藏王谄媚的看着盖苏文“摄政王,打仗辛苦本王刚刚让人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让你补补身体,希望你能喜欢,摄政王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本王还要依靠你呢”
“王上放心,臣定不辱使命”有人崇拜自己尽管是自己厌恶的人,还是让盖苏文的心情好了一些,可是看着宝藏王窝囊的样子这一点好心情也消失无踪了。
“那本王就先走了”宝藏王坐上来时的轿子催人快点离开。等回到皇宫一直守在宝藏王身边的李治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怎么样,本王演的还好吗?”宝藏王一点也不介意李治的嘲笑,翘着两条腿吊儿郎当的看着李治,以前在盖苏文面前卑躬屈膝的时候,他的心中总是会非常的怨恨,想着以后要如何对付盖苏文,可是今天不知是心境不同还是其他的原因竟然没有了以前的心情,只是像一个演员一样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发现盖苏文面对他厌恶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很高兴,能够让盖苏文心情不好时不时的膈应他一下,这么好的事情他以前竟然没有发现,早知道这样他应该经常在盖苏文的身边转悠。
“非常好,真是佩服啊”停止了笑声,李治对他竖起大拇指,不过对宝藏的佩服却不单单指的演技,一个生来就在众人之上的皇族,能够忍辱负重的讨好自己的敌人,扮演一个自己所不齿的样子,如果是自己李治不知道是否可以做到,所以他很佩服宝藏王,更让他欣慰的是宝藏王没有在这种生活情况下扭曲了自己,依然能够活得潇洒自若,果然上写的都很狗血,笑了笑李治道“突然想起了一副对联,正好送给你”
“哦?是什么对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对于中国的历史宝藏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幅对联说的什么,这是一副勉励的对联,而且很适用于自己,向着李治笑说“说的很好,也很适合我,谢了”
唐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在三日后逐渐的缓慢下来,盖苏文认为时机已到,选择了主动出击,大败唐军,一时间高丽举国沸腾,宝藏王也在皇宫大摆筵席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夜幕初上,宫灯初燃,悦耳的丝竹声交错响起,今晚高丽朝中的大臣无一缺席全部在宫中为盖苏文庆祝,一扫多日以来因为唐军来袭时的沉闷的气氛,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坐在上位的宝藏王在一首曲子停下时站起身,缓缓的走到盖苏文的身边,举起手中的酒杯笑道“唐军大举来袭让整个高丽都人心惶惶,这次多亏摄政王一举打破了唐军的攻势,本王代表高丽臣民敬摄政王一杯,希望摄政王能够再接再厉收复失地,也希望我高丽能在摄政王的庇护下长盛不衰”
诸多大臣见宝藏王如此也纷纷举杯,盖苏文见此也笑了一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王上放心,有我在定不让唐军有机可乘,我一定会收复失地的”
看到盖苏文将酒饮下宝藏王面上的一直以来都保持的笑容消失,心中激荡不已,终于成功了,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宝藏王突然有些恍惚,好像在梦中一样,一切都有一些不真实,不过很快的就恢复了正常,虽然即将要成功,可是还是要小心为上。
若是在平时盖苏文一定会对宝藏王的举动起疑心,但是这个时候虽然注意到宝藏王的异常却没有太在意,也很快就被心中打败唐军的激动掩盖,他也不相信宝藏王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弄出什么事情。
可是李治与盖苏文也就是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来取盖苏文的性命,举行庆功宴无论是谁也不会怀疑其中会有什么猫腻,所以他们就把对盖苏文下毒的事情订到这个时候,而刚刚盖苏文喝下的那杯酒中就含有剧毒,马上就会毒发。
当然唐军的溃败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现在唐军已经分散成几支在各地制约盖苏文的军队了,在今夜不仅盖苏文,还有在宴会上那些支持盖苏文都已经饮下那杯带有剧毒的酒,他们也会随着盖苏文而去,恐怕谁也想不到在这样的场合宝藏王竟会除去朝中的大半臣子。而这个清洗之夜在高丽的史册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后人对于宝藏王的作为也褒贬不一。
突然从皇宫几面传来绚丽的烟花,李治与宝藏王对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的神色,那是他们与唐军定下的信号,那是成功控制住盖苏文军队的信号,现在就等着他们这场宴会散场了,一切也即将成为定局。
这一夜所有盖苏文一派的党羽不是被毒死就是被打入天牢,至于盖苏文的家室则被满门处死。这一夜皇宫中的厮杀知道凌晨才停止,这一夜宝藏王在散去的宴会上看着盖苏文的尸体坐了一宿。
“王上,一切都已经办妥”破晓之际,被宝藏王派出去执行任务的心腹回来报到。
“知道了你下去吧”宝藏王站起身,由于长时间保持着不变的坐姿,全身僵硬差一点摔到,幸好一旁的李治眼明手快将他扶住。看了看这个陪着他沉默了一夜的人,宝藏王终于恢复了几分颜色笑道“谢谢”
“不客气”李治回以微笑,他非常清楚在这一夜中宝藏王的心情是如何的千回百转,如何的复杂。
动了动僵硬的身体,让李治放开他宝藏王向着盖苏文的尸体望去,曾经恨到极点的人终于死了,至今他仍然有些虚幻的感觉,但是随着盖苏文倒下他心中的怨恨也全部消失,以前想到的对付盖苏文各种狠毒的方法,如今看来也都没有了兴致,其人已死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又何必追着不放呢,释然的一笑,宝藏王吩咐“把摄政王的尸体葬了吧”
葬了?如何葬了?被吩咐的人看着离去的宝藏的背影很是疑惑,依照宝藏王的性格就这么善摆甘休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李治轻笑一声,雾霭茫茫的天气,真的很好嘛,“都放下了吗?”
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宝藏王回头看了一眼李治耸耸肩道“不放下又能如何?难道还要本王跟到低下和他算账吗?再说了本王不是还有事做嘛”宝藏王突然转过身对着李治行了一礼“太子殿下,本王以后就跟着你混了,你可要好好的带我啊”
对他这副不正经的模样李治很无语,但是却对宝藏王这么拿得起放得下的性子很赞赏,“那要看我高不高兴了,你以后可要小心万一惹我不快,一定把你拉出去砍个几个时辰”
被李治逗得笑了几声宝藏王心中却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虽然盖苏文的势力大部分已经控制,可是要进一步扫清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他也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变,高丽就要归属于大唐,虽纵是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但是这一刻突然有一些迷惑不确定,呼出一口浊气宝藏王暗自笑了笑,现在都已经尘埃落定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太子殿下饶命啊,小人怎么敢惹你不高兴呢”
“好了,去做你该做的事吧,我也要走了”李治拍拍宝藏王的肩,他也要回去向李世民复命了,况且这些天没见对李世民他还是非常想念的,也有些担心李世民的身体,希望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李世民安然无恙。
☆、第三十九章:烽火已灭待归人
第三十九章:烽火已灭待归人
“治儿,你这次任务完成的可是非常漂亮啊”听到李治回来的消息,李世民立刻的把人叫到身边,见他没有什么事后李世民称赞道,李治的这个计谋让他们减少很大的伤亡,轻而易举的就把平壤这个最难啃的骨头拿下了。
“父皇,这是儿臣应该做的”见到依旧精神抖擞的李世民,李治一颗不安的心终于平定下来,他们此次的东征至现在为止可以说是全胜而归,这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历史的改变,也许以后的一切也会如蝴蝶效应一样都发生改变。
想到这里李治激动不已,突然格外的想念李恪,想让他与自己分享喜悦,这些天虽然身在险境他也没有一时不在想李恪的,如今已经胜利他们也该班师回朝了,而自己也马上就要见到李恪,李治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李恪的身边,从他出征已经快要一年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思念已经用尽了他全部的耐心,以后绝对不要再分开了。
注意到李治面上的变化,李世民以为他在回忆高丽的事情没有在意,“治儿,与父皇说说你这次的行动吧,可又遇见危险?”
收回神游的思绪,李治将这些天的精力一一道于李世民,也把自己许诺给宝藏王的事情一并说与了李世民,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他答应宝藏王的条件李世民是不会反对的,果然在李治说后李世民思虑片刻便点了点头,而后开始让人准备接收高丽的相关事宜。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宝藏王也已经朝着大唐抛出了橄榄枝,开始探讨以后高丽的发展问题,就在签订了协议的后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差点让宝藏王撕毁与大唐的协议。
自高丽政变后,李世民就移居到高丽的皇宫,而此时宽敞的宫殿中却是有些拥挤,李世民的坐在案前听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对他的旨意提出质疑,虽面上安然自若心中却是苦笑,李治可以说是把这个巨大的难题交给了他,果然刚刚颁布了废太子的圣旨,众多的将领就聚集于此反对他的做法,他从来不知道李治在军中也有如此的威信?
“皇上,自出征以来太子殿下都是兢兢业业的做好一切,尤其是在这次攻克平壤中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敌军中,可谓是功不可没,何来延误军情不服指令之说,皇上臣等恳请皇上收回旨意”
在殿中的众臣可以说很多都是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过,也都对李世民敬重有加,可是此次李世民对李治确实太不公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都对李治的为人很了解,根本不可能像圣旨中说的那样,如果李世民不是皇帝,他们很有可能指着李世民问他到底是不是鬼迷心窍了。
李世民不厌其烦的听着他们的反对,等到所有人都发泄了不满之后才不紧不慢的开口,“众位爱卿,这件事情朕意已决,你们都退下吧”
李世民是一个很善于纳谏的人,所以在唐朝政治风气还是很开明的,可是这次他们都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如此的固执己见,难道是听到什么谗言了?所有人都看着李世民,很久他们才发现原来李世民真的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皇上,宝藏王来见”
“你们都退下吧”李世民挥挥手,揉了揉眉心,恐怕很对人都在心中骂他吧,这可是他做的最不得人心的一件事了,不过为了李治这一次他就做一回昏君吧,正了正身等着宝藏王的到来。
“参见皇上”宝藏王躬身行礼,纵然心中不快表面的礼仪还是要做,听到李治被废的消息他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的,以前没有见到李治的时候他就听说李世民很宠李治,见到李治后也觉得传言非虚,对于皇家中也有这种骨肉亲情很是羡慕感慨,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完为什么就会出现这样的变故,他真的很想问问李世民是不是脑袋坏掉了,发什么晕废掉一个这么好的太子,看来传言也不能尽信。
“宝藏王免礼,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情?”对于宝藏王李世民的印象还是挺好的,李治也没少在他面前说宝藏王的好话。
暗中腹诽了一下,宝藏王道“皇上,我与太子殿下,不现在他已经不是太子了,我与九皇子一见如故感情甚笃,对于九皇子的广博的知识也甚是佩服,而且九皇子也曾答应我要把大唐的文化传于高丽,所以我想能不能让九皇子暂居于高丽?”
宝藏王的面上并没有他的语气恭敬,既然李世民那么没有眼光,李治回到大唐也肯定没有什么好日子,自己的兄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李治还不如留在高丽逍遥自在,他肯定能让李治一生无忧。
对于宝藏王的明讽暗刺阴阳怪调李世民只能无奈的接受,摸了摸鼻子看着宝藏王,他是不是该高兴与李治的人缘,就连一个没认识多久的人也为他打抱不平,“宝藏王对治儿与我大唐文化感兴趣,朕深感安慰,不过治儿是朕的爱子,朕怎忍心把他放于异乡,这件事还是算了吧,如果宝藏王愿意随时可以到长安来见治儿”
爱子?不忍心?宝藏王暗骂放屁,如果真的是那样还会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废太子?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心中在怎么不平脸上还是挂着笑意,宝藏王道“多谢皇上美意,只是……”
“什么美意啊?”李治从外面走进,看着宝藏王不忿的表情,再看看李世民满脸的无奈,向李世民露出询问的目光。
“还不是你惹出来的,你父皇我都快成昏君”李世民弯了弯唇无奈中有夹杂着宠溺道“这里就交给你了,治儿可要为父皇正身啊”
看着李世民装出委屈的样子,李治明白了是为什么,看来这次他的事情真的让李世民难做了,“父皇”
李世民阻止李治继续说,“你们聊吧”
“到底怎么回事?”李世民走后宝藏王问,他以为李治此刻就算不是颓废不甘的样子,也应该会消沉憔悴,可是为什么他还是那么的淡然?宝藏王觉得自己无法淡定了,自己为了李治的事情着急上火可是人家根本不在意,还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还能怎么回事?不就是你知道的那样”李治说的很随意,现在他感觉很轻松,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宝藏王仔细的打量着李治,许久确认没有从李治身上看到任何负面的色彩,松了一口气坐在李治身旁“亏我还为你火急火燎的,谁知道你根本没放在身上,这样也挺好的,没关系你不做太子了也好,既然别人不识你,干脆你就留在高丽算了,我保证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不让你受任何的委屈,怎么样?”
供着他?李治失笑,这是在同情他吗?怪不得刚刚李世民露出那么委屈的摸样,看来是被人误会了,而且还因为自己不能解释什么,是挺憋屈的,“不怎么样,你这是太同情我吗?我不需要”
“我才没有同情你呢,我这是在为高丽招贤纳才,你愿不愿意?”
“呵呵”那么小心翼翼的样子是怕刺激自己吧,李治觉得他真的该说些什么了,“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我自己让父皇下旨废太子的,所以你不必担心”
第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