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 乐疯了--揭秘性派对

7

    乐疯了揭秘性派对 作者:聂茂

    7

    第五章 危机四伏

    爱情泡泡糖:“我的身体被你掏空了!”

    柏克莱的宁静被撕毁后,周山岭的心重新陷入一种无以名状的焦虑和不安中。他明白,仅靠疯狂的读书或打工是能缓解这种危机的。他想到了恋爱——而潜意识里更多则是x爱。

    大学时代里那个让他“情绪失控”的女人的白屁股总是在他的脑海里不时地浮泛。

    周山岭很快与一个在当地做房地产中介的马来西亚华裔女子谈上了。

    那个女子有着典型的南洋人的脸孔和肤色,一点也不美丽。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周山岭一暗示,两人很快就进入境界。

    然而,不漂亮的女人有时反而更有一种压抑后暴发的激情,一种兼有柔情和骚劲十足的动感能将男人的心抛颠起来。

    这个女人挑逗地告诉周山岭:以后,你就可以叫我“马婆”了。

    周山岭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个女人就y笑着解释说,她就是一匹雌马,他想什么时候“骑”就什么时候“骑”。

    就在这一刹那间,周山岭觉得这个自号“马婆”的南洋女子的y笑很美,是那种放荡的有着万种风情式的“大俗美”!

    叔本华说,“女人仅为男x的弱点和愚蠢而存在,却和男人的理x毫无关系。”

    周山岭认为叔本华真是一个懂女人的家伙。因为,在“马婆”那里,周山岭的理x彻底抛弃了。他就像吸鸦片一样,不停地从她身体上得到片刻的麻醉。

    瓦莱汀说,“聪明女子是这样一种女x,和她在一起时,你想要多蠢就可以多蠢。”

    周山岭做到了,他直截了当地对“马婆”说,我来你这里,是为了让自己的理x休息,可以随心所欲地“蠢”一下,放心从你的感x(r体)上获得享受和启发。“马婆”哈哈大笑说:一个不能使男人感到轻松的女人,即使她是聪明的,至少她做得很蠢。即使她是漂亮的,至少她做得丑陋。

    周山岭一下子怔住了:这个“马婆”很自信啊。

    “真美!”周山岭脱口而出——后来在跟人家做“x派对”活动时,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女人,他都能以“欣赏”而不是“挑剔”的态度去对待,因为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而女人的美是要靠男人去“发现”的。

    “马婆”当然很高兴周山岭能够“欣赏”和“发现”她的美,但她并不因为对方的赞美而迁就他。她仍然有着自己的原则,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她从来与周山岭都是实行aa制——简单地说,一起去吃饭或看电影,各出各的钱。

    “马婆”有较好的工作,经济上比周山岭强多了,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可以分担他的那一份。而周山岭也习惯了这种aa制——没有迁就,不支援他,就逼着他在经济上独立;而且两人没有谁欠谁的感觉,人活起来也就会轻松一些。

    即便“拜拜”了,也只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在美国呆久了,周山岭很清楚:如果迁就多了,个人就会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失去控制,而“失控”就会在人的心理引起焦虑不安的反应。

    记得有一次,周山岭写信给芝加哥大学的一位老师,请求这位老师把周山岭的一篇论文复印一份寄给他,因为总共不到十页,也就没提费用的事,结果这位老师把原文寄来,说“你自己复印后再把原件寄回吧”,还骂周山岭“不公平”,这件事,让周山岭印象太深了。

    不过,周山岭虽然与“马婆”实行aa制,双方没有“谁欠谁”的感觉,但有一件事,还是让周山岭很不高兴,觉得这个“马婆”也太厉害了——爱情虽是泡泡糖,可是这颗糖含在嘴里总应该有一点甜味才行啊。

    原来,周山岭的一位新来的有钱的朋友,到了加州后,就要买房,问周山岭认不认识这方面的朋友,给他出出主意什么的。

    周山岭就高兴地推荐了“马婆”,并自以为是地说,她是华裔,很热心,可以免费问她。

    一个月后,这个朋友打电话给周山岭,说,你不是说她是免费的吗?我刚收到她给我的一份账单:咨询费四十五元。其实,我找她问一下,也不过是安个心,对市场信息我大致还是清楚的。看来,在美国,如果能够出钱买得到的服务,就不该用朋友代替。当时我想拉一个友人站在我的立场帮我出出主意,正是为了共同对付得出钱聘用的房产经纪人,却不料后来变成同样的出钱。

    这个朋友又说,当然,我并不是怪她收我的费,只是觉得没面子。

    周山岭也知道那个朋友不在乎那点手续费,的确正如他所说,只是没面子。而周山岭被他的朋友这么一说,也是大失面子,心里当然也老大的不高兴。

    结果,周山岭跟“马婆”吵了一架。

    “马婆”振振有辞地说,我没给他面子吗?正因为我知道他是你的朋友,我才只收了半价!这是美国,不是中国,我的书生哥!这样一来,反而令周山岭更加羞愧不已,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轻易“做好事”了。

    不过,吵归吵,但双方都需要对方的身体,也都需要在体力发泄完后,就要将饥饿的胃一起填满。

    有意思的是,“马婆”从不在自己的房里做一顿饭菜给周山岭吃,当然,反过来周山岭也是。

    他俩总是在外面吃。毕竟是在谈恋爱啊——哪怕只是一种想象。

    一位朋友告诉周山岭:女士不超过四十岁,她是绝对不会大彻大悟到与恋人在厨房里跳舞吃饭的。年轻的女x需要吃饭的意境美,她们会觉得西餐厅亮晶晶的刀叉、烛台、摆花,日本料理店里色泽深郁的漆碗、摆“烤物”的竹筐,快速流利而怅惘的音乐,以及女侍的木屐声,等等,所有这些,是使她们通向飘兮的幻想之境的台阶。你再现实主义,也不能说,恋爱可以剔除幻想。

    是的,哪怕这个恋爱的对象在别人眼里是个丑女;哪怕爱情的泡泡糖一加热就融化。周山岭与“马婆”的关系维持了八个月。

    最后分手的时候,“马婆”说了一句话,让周山岭竟然也有一点感动:“我的身体被你掏空了!”

    第五章 危机四伏

    恐怖新闻:韩式饭团吃出手指来

    周山岭在美国的那些年,日子一直是紧张兮兮的。可他很少在同学或朋友面前表露出来。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阿东,他总是以一个“关怀者”的身份出现,没有谁知道他的内心,那里像有一把锯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他的血管和骨头上慢慢地锯。

    在准备博士论文最后阶段,周山岭从不自己做饭,他喜欢到大学旁边一家wson便利商店买一种韩式饭团吃。

    但是有一天,毛骨悚然的事发生了:当他咬了一口饭团时,却骇然地发现一载白糊糊的手指头!

    周山岭当即感觉味道有点怪怪的,就吐了出来。

    当他怀着恐惧的心理,拿着这个有r的一公分长的东西到当地医院检查时,医生证实那的确是一截人类的手指。

    供应饭团的公司也承认,这段手指来自一名二十六岁的打工妇女,她前一晚被工厂的加工机器切断了手指。

    手指被切断是因为她思想不集中,由失恋所引起的“神经恍惚症”所致。

    当地饭团厂的老板山川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我们对引起这场困扰深感抱歉。”

    他说,虽然工厂知道这名女工切断了手指,但当时只处理了这起意外所生产的五百六十个产品的数十个产品。

    wson的发言人藤井则说,该连锁店“非常认真地”处理此事,它已完全停止供应商每天四万五千个饭团的订单。他说,“虽然我们没有生产该项产品,但我们深感零售的责任,为了确保此事不再发生,我们将彻底地重新检查我们的商业关系。”

    周山岭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不感兴趣,他要求的是作为受害人所应有的赔偿。

    可是,两家有关的事主对受害人的赔偿都不积极,互相推诿,因为他是中国留学生,美国当地人也态度暧昧,甚至让人有受到明显歧视的感觉。

    结果周山岭一气之下,提前结束学业(他的博士是过了一年后才去答辩的),带着“吃手指”的恶梦回到中国,并顺利地在深圳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做着高级管理工作。

    “吃手指”的y影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整个生活,它让周山岭感到,这个世界不但是危机四伏,简直是杀机四起了。

    有时他也感到滑稽:自己天天被危机所困,现在却要来为人们做“保险”。他连自己都“保险”不了,又怎么去“保险”别人?

    比方,当你在饭团里吃到白糊糊的手指时,你还指望有人来给你“保险”吗?

    第五章 危机四伏

    屈乡楠文件夹

    周山岭在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时,眼睛不时往别的地方看,那种警觉的样子让我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他坦率地告诉我,在跟桂妞结婚前,他开始担心自己的“g”也像那饭团里的手指一样被什么机器一“恍惚”就连把带蒂地被切断。

    g据我有限的医学知识,我感到周山岭已经患有一种急x惊恐病征,因为这种病症总是担心自己的“阳具”会缩入人的体内去。这种病在古代某些知识分子或者宦官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它是由于中国残酷的阉割之惩罚所引起的。

    医学上有人将这种病叫作“癔症x分离状态”,患者与自己总是情绪冲突,处于急x焦虑状态。

    这是一种都市“职业病”,是心理疾病之一种。

    据报道,心理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已列居首位,这是社会快速发展和各种压力所造成的“身体不适症”。

    它表明:今天的人们重新把自己当作了整个社会机器中的一个小小的“零件”——为了生存,为了不被高速运转的社会所淘汰,甘心情愿地,诚惶诚恐地把自己定位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部件:“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小碎片,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推动他的那个齿轮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

    为了逃避这种嘈杂,为了对抗“阳具”退回身体内,周山岭们就试图希望靠“x”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其g据便是:“不用则退”或“不用则废”。

    周山岭在跟我谈话中没有隐讳这一点。他说,打自从跟桂妞结婚后,他的心情好多了,情绪也稳定多了,因为桂妞是那种一见就让人撞出“火花”的女人。

    在桂妞的怀里燃烧,他感到很宁静。但这种燃烧对他整个身体而言,还远远不够。所以,他还要从别的女人那里得到新的燃烧。每一次“x派对”,都让他感到脱下了一层壳状物,轻松多了。

    他说,他从不干“召妓”的勾当,即使在美国最压抑的时候也是这样。但他并不想将自己的身体禁锢在地牢里。

    “那样做太不人道。”

    周山岭说到这里,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快就选择了要在艾菲尔铁塔上向桂妞求婚?

    周山岭笑着回答说,你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是有一团火在燃烧,我知道那是什么。而它并不经常出现的。不,不是不经常出现,而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是我晚一点,不抓住这个机会,那么,我就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机会了。

    他还说,有些人一生中可以有无数次恋爱,可对我而言:没有,一次都不可能有。最多就是那一瞬间。这一点,我在国内读大学时,就已经感悟到了。当时,我去图书馆,常常要经过一家小小照相馆,那玻璃门上就用红笔写上:“美的一瞬,一瞬的美”,心想,说得真好啊。

    “真正的美其实只有一瞬!”周山岭以不容分辩的口吻结束了这一场谈话。

    但就在我回到房间时,我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g椐中国官方数字,河南省一个村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感染了爱滋病毒。到去年底,中国境内已发现八十五万爱滋病感染者,但据联合国爱滋病防治行动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中国至少已有一百五十人口感染了爱滋病毒。

    我正要去跟周山岭说说这条小消息,却看见自由撰稿人罗武穿着松松跨跨的裤子,大大咧咧地向我走来了……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杀子”的“汉文化”或自毁的“孝道”(1)

    罗武参加“x派对”时,总喜欢跟他的女搭裆讲述一个“孝道”的故事,而且他总是说得很认真,让女的也感受到他对这种“孝道”的不满和反抗。然后,他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某种理论上的依据似的。

    但是,有时,女的对他讲的故事不感兴趣,只是要跟他akelove(做爱),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罗武便觉得对方没情调,当然,他不会把这种想法表达出来。毕竟只有一夜的机会,大家在一起就是缘份,至于其它的,没有共同的语言,不说也罢。

    罗武觉得他参加“x派对”就是对传统中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反叛。他和妻子谢双依决定不要小孩——这是最犯忌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罗武和谢双依不管这些,只要两人世界。双方的父母都健在,但并不对他们尽太多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们自己也早早地从家庭里分开了,亲情对他俩而言,并不强烈。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快乐!”罗武不停地强调。

    这种神经质似的重复本身就反映他内心其实也很矛盾,他不过是不断地重复同一话、同一的行为甚至同一的语气或姿势来证明自己的对传统的某些东西的不耐烦,或者是试图要忘记什么——那些曾经对他的心灵构成伤害的东西。

    温尼、桂妞以及其他的女x都听过对罗武讲述的关于“虞舜孝敬”的故事。每一个女人听了后,都觉得罗武对历史很有一套,但私下里有时一谈起,才发现罗武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当然,这样的故事是百讲不厌的。

    罗武常常坐在床沿上,对躺在床上的女x慢条斯理地讲述道——

    虞舜出身低贱,幼年丧母,父亲瞽瞍是一个盲人——因为“瞽瞍”这两个字很生辟,罗武经常用一条小纸条将这两个字写出来,并重重地念一遍,有时女方也会跟着念一遍。罗武衣兜里总是有一些小纸条和至少一支笔的。罗武接着说,年轻时,舜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却只知宠爱后妻和后妻的子女,对舜很坏,并经常打骂舜。

    后母还想杀死他,她带来的孩子更是常常欺负他。

    但舜还是一片真心孝敬父母,爱护弟妹。

    尧帝听说舜的孝名后,很想考验他是否能够任胜继位权,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叫自己的九个儿子和舜生活在一起。

    尧帝还封给舜的官职,以考验他的才干。

    虽然做了尧的女婿,舜在家中的处境并没有改变——罗武有时就借机发泄一下对当今社会当官的不满。

    女人有时烦,就要他讲快点。

    罗武就笑笑,继续讲,说舜的家人竟然想害死他。

    一次,他们叫舜帮助修理谷仓,等到舜登上仓顶时,却撒梯放火,想烧死他;又有一次,他们叫舜帮助淘井,等舜下去后,他们却投石填土,想活埋他;还有一次,他们请舜喝酒,想等他喝醉后杀死他。

    但在妻子们的帮助下,舜每次都死里逃生。

    罗武引用孟子的话说,舜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悲惨甚至危险的处境,每次家人设计要他的命时,他明知凶多吉少,妻子也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去了。

    这是为了一种孝道,舜别无选择。

    讲到这里,罗武会习惯x地对女方对这种孝道的看法。女方一般说不出所以然,罗武也无所谓,自己发一通感慨,并引伸出其他的故事。罗武说,中国民间流传许多这种行孝杀子的故事。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为母埋儿”的故事:“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子不敢违巨。巨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可夺。”

    这种文言文由罗武读出来,使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女人大多听不明白,罗武便又得细细地解释一遍。

    罗武还说,遇到饥荒年月,“杀子”的事更加普遍。

    “杀子”在中国人集体经验中是很突出的一件事。也许有人说由于物质不足的原因,但为什么不杀老人?

    罗武自问自答道:正是“孝道”将“杀子”的“汉文化”合理化了。

    因为,按照儒家标准,舜是孝的典范,“为母埋儿”中的郭巨想是也是孝道。但他的行为却是对儿子的生命的构成威胁。

    “父母杀子”与“子女为父母作牺牲”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在艰苦的环境下,子女就更不能让父母因为自己而受苦。子女应该为父母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将外在的文化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杀子”的“汉文化”或自毁的“孝道”(2)

    在民间传说中,有许多这种故事,情节越残酷,自毁x越大,越受到称赞。

    罗武越说越激动。

    比方,在《二十四孝》中,一个八岁的孩子为了防止蚊子咬他的父母,甘愿让蚊子咬他自己。又比方,孝子王祥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想吃鱼时,他却“卧冰求鱼”。

    再比方,一个孝子听从医生的指示,尝父亲的粪便,以判断父亲的病情,当得知老父病危时,他祈求上天让他去替死。

    等等,等等。

    罗武断然道:行孝意味着维护父亲的权威地位。舜得不到家人善意的理解而是敌意的拒绝。可正是敌意的拒绝突出了孝行的伟大。

    行孝意味着子女的一切行动都要为父母的幸福着想。

    一方面,子女应该努力争取生活上的成功,以给家庭带来荣耀。

    另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孝子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如果这种不违背就会造成对父母不好的后果的话。

    比方,舜的父亲想杀他,但他一次次逃走,因为如果不这样,他就会使他的父亲更不配当父亲。

    罗武又引用孔子的话说,当父亲发怒要打人时,孝子应该保证自己的身体少受伤害。

    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如果父亲对子女体罚太厉害,也有违父慈的伦理,所以,躲开父亲的体罚是有利于父亲的形象的。

    由此可见,孝道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平等的权力结构,行孝的结果有时并非天伦之乐,而是人间悲剧。“孝道”是以权威主义道德观为特征的社会化模式的主要基础,其负面的结果是造成个人情感与角色行为相分离而可能造成父子关系中出现情感疏远、紧张和敌对等问题。

    绝对的父母权威造成中国儿童情感上暴戾、与父亲疏远,害怕权威人物,面对权威指示采取沉默、否定或消极抵抗的行为。

    r体上的“杀子”表现在各种激烈的“自毁”行为,而内在的思想控制因为扼杀了创造力,这样,又导致了j神上的“杀子”……

    “行了,我的大学者!”女方有时听不耐烦了,就打断罗武的话,“你的大道理像是在跟我上课似的。可我们今晚的课不是讲‘孝道’问题吧?”

    罗武立即说,“正是因为我讲清了上面的原因,所以,我就可以轻松在面对你。可以使我们的行为变得合理而有意义,不然的话……”

    但罗武的嘴巴已经被女人的手封住了:“行了,我不要听那些了。我要的是你……”

    灯也熄了下来。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嫉妒:一柄带毒的暗箭

    罗武未参加“x派对”活动前,曾在南方《镜城早报》上发表过一篇小文章,讲的是人的内心之y暗面的问题,标题就叫《嫉妒,一柄带毒的暗箭》。

    这篇不大起眼的文章恰巧被到深圳来搞“x派对”的阿东看见了——他当时正坐在宾馆的大厅里一边等人,一边无聊地翻阅着报纸。

    当他读了这篇文章时,感到像六月天喝了一杯冰镇啤酒似的,很解渴,就毫不犹豫地将登有这篇文章的报纸从报夹上取了下来。

    阿东将文章给同伴们欣赏。结果传来传去,最后传到了阿升的手上。

    阿升一看作者,嘿,竟是罗武这小子!于是,一口气将文章读完了——

    嫉妒像一个偷窥者,永远躲在y郁的窗帷后面,用忿忿不平的牙齿咬破舌头,以展示心灵的出血过程。

    嫉妒是孤寂的,它找不到一位可供剪烛西窗的倾诉伙伴,注定与自身形影相吊;它无助的双手只能拥抱孤独,使灵魂更加哆嗦。

    嫉妒像一场吴刚伐树般的苦役,具有无法自娱、无力终止的属x,当它成为一种自爱,又恰恰生出刺式的窘境,即嫉妒者对自己的安慰x摩挲几乎会同时构成自虐x伤害。

    嫉妒是邪恶的,它长着一双刺客的眼睛,蛰伏在人x的渊底。虽然嫉妒本身意味着某种不甘雌伏的弱者意识,但它又明显氤氲着若干同归于尽的气氛,迫使我们“战战兢兢,日谨一日”,体会它的可怕和y冷。

    嫉妒者常常像一位披发跣足的女巫,在我们背后划出道道圆孤。

    发生在两个远古同胞间的谋杀,除了告诉我们嫉妒的荼毒如何惨烈外,还表明了它的古老:一种原欲,它在人类第一个儿子身上就得到了昭彰的显现。西谚“嫉妒永不休假”,也恰切地说明了嫉妒像一个饕餮食客,为了伺候自己的贪婪,它往往置脾胃的康泰于不顾,甚至会在并无必要的时候峥嵘出世。

    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奠基者穆罕默德二世曾经为了求得心理平衡而用匕首刺死自己的爱妃。尼采看到有些老人“并不想要孩童,他嫉妒他们,只是因为他已无法再成为孩童”。

    大凡强烈的欲望都长着四只蹄子而不是两只脚,带有相当的躁狂x和盲目x。

    作为一种情感菌体,嫉妒最易在兄弟姐妹邻里同事间得到繁殖和播衍。

    嫉妒者的格言是:“上帝总是用闪电击中最大的动物,最大的建筑,最高的树木。”

    任何独标高格的行为都得冒在毒日下被睽瞪众目轮番拷打的危险。

    “枪打出头鸟”和“锤敲出头钉”就是这种处境的最好注释。

    嫉妒,它是文明的刺客,除非我们首先把它刺伤。

    “‘x派对’就是这种挑战‘嫉妒’的榜样行为。”阿升一读完,就大放劂词地自言自语地说“因为行为者不嫉妒他人对情感的贪婪与占领。有一种大爱而不是泛爱的情感在倾注。”

    阿升说着,立即给《镜城早报》的朋友打电话,要他查一下罗武是不是他大学里的号称“笔杆子”的那个罗武,并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他的联系电话之类的。

    很快就查证了,此罗武正是彼罗武,而且他就住在深圳。

    结果,当天,罗武就被老同学阿升给叫过来了。

    阿东见了罗武后,竟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而罗武居然当晚就没有回到家里去,而是入了“x派对”的“贼道”,成为这一“遮阳部落”的幕后鼓噪者。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弑母的“大和”文化与“骷髅墙”的启示

    罗武加入这个“圈子”后,阿东喜欢找他讨论中国的“孝道”文化问题,两人还常常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或日本的“大和”文化进行对比,试图从中找出某种“不对劲”的地方。阿东给罗武讲述了一个他在美国读书时碰到的一起尴尬事情:他的一位女同学,与当地一个美国佬结了婚后,女同学很有“孝心”,她见她先生的父母年事已高,且又分开住,就好心好意建议搬过去住在一起,这样也好照顾些。

    没想到这两位老人很恼怒,认为这是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并怀疑是图谋他们的房子。

    气得这位女同学大骂自己“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阿东说。

    罗武为此分析道:中国人的所谓“孝心”,在美国人看来则成了这样子了——它是父母在子女还没出生前就已把他们的用途计算好了,并将一个人能如此“利用”另一个人制度化,还不断地对后者进行“洗脑”。

    阿东接过话茬说,你分析得很对。可是,在以“每个人都是一个目的,而不是工具”为基本原则的西方(美国只是其中的代表),“利用”人和真情是不相容的。他们尤其对中国人孝道中出现的各类“杀子”或“自毁”式的故事极度反感,认为这是一个人还没诞生前,他/她的人生和命运就“失去控制”了。

    “这种‘孝文化’将整个东方都窒息了。”阿东总结x地说。

    “但日本除外。”罗武笑着说,他认为日本的“大和”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指向。

    “愿闻其详。”阿东也笑道说。

    于是,罗武就举例说,日本有一部电影叫《樽山节考》,讲述一个古老悲壮的故事。

    樽山的风俗是老人到了七十岁就要被儿孙背到山去,在山上“坐化”,以便空出家庭的位置和口粮,好让晚辈娶亲生子,增丁添口。“背母上山”就表现为一种神圣的仪式。

    电影中女主公阿令婆是一个年满七十却还相当健康的老妪,它被儿子背到山上,平静而安祥地坐在山顶上,等待上帝来接她。

    (日本民族的“武士道”j神是否与这种牺牲j神有关呢?——阿东c话道。)

    一场大雪落了下来,老人转眼间成了一尊塑像。

    罗武说,天人合一的传统母题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并有了超越现实的感染力。在这个仪式中,责任和人x的冲突,族规和亲情的矛盾,通过“背母”、“弃母”、“救母”、“别母”等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是东方文化,日本的这部电影却是反中国的“孝道”文化而行——“弑母”。而在中国,只有牺牲晚辈,才算是崇高和伟大。

    “这是否说明了中国的老人都很自私?”阿东问。

    罗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曾经在一家杂志封二看到一幅照片,是一爿“骷髅墙”的近镜头聚焦。这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片骷髅。

    摄影者撰文说,许多年以前,在这荒寒的高原,有一位高僧临死前留下遗言,说他死后,希望把他的头放在高高的山坡上。他要永远看着这里的山川日月,留恋着人世间美好的一切。

    “他清贫地过了一辈子,还认为活得不够,还不希望死去。”罗武耸耸肩说。

    阿东若有所悟:哦,原来中国老人的“自私”是因为他们“怕死”,即使死后,也要对人间有所管理和看护,他们对晚辈总是处于一种“不放心”的状态。得“道”的高僧尚且如此,而况俗人乎?

    罗武又接着“骷髅墙”的故事说:后来,这一带人都学这个高僧的样,留下遗嘱,死后,留下头颅看这里的蓝天白云。

    然而,有一天,当摄影家带着女友想再去寻找这个地点时,却发现变了样——“骷髅墙”被推掉了。这里成了一个什么生产基地。

    那一刻,他失望极了。可是女友却十分高兴,她原本就不想来看什么破墙的。

    回去的路上,他跟女友一句话也不说。女友想跟他说话,他竟不愿开口。

    就这点小事,他们竟然分手了。

    脆弱的生命,更脆弱的爱情啊。

    摄影家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为一段爱情的结束而惋惜,而是为女友当时不理解他难受的心情并最终导致分手而难过。

    罗武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嫉妒的感情,因为,在摄影家女友看来,摄影家对骷髅墙的感情比她还深。她嫉妒,但这种嫉妒又不是吃醋的那种对爱的占有,而是一种对爱的蔑视。那女孩子一定会想,既然自己在他眼里连一堵骷髅墙都不如,那跟他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呢?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冷漠:都市人的j神商标(1)

    作为一个职业写手,罗武除了写作各类大特写、大纪实文章赚些“肥款”外,也写一些“小东西”。实际上,而他最受读者欢迎的反而这是些“小东西”。

    如果说,《嫉妒,一柄带毒的暗箭》揭露了人心之y暗的一面的话,那么,他写的《冷漠,都市人的j神商标》则简直带有鲁迅先生之“匕首”的锋利了。这篇文章全国至少有上十家报刊转载,上转摘的就更多了。

    据阿升在《镜城晚报》的朋友说,这篇文章发表后,编辑部至少收到三百多封信,和无数的电话及电子邮件。

    对此,罗武并不认为值得高兴:“它说明我戮到了大家的痛处。”

    不妨再将这篇大作转录如下——

    老听人说“冷漠的都市人”。对于这样的封号,我,一个土生土长的都市人,不仅不以为忤,而且欣然接受。

    说都市人冷漠,自然是批评的意思,但我宁愿把这“冷漠”当成都市人的j神商标,或一枚识别的家徽——即使不是光荣的印记。

    冷漠流淌在都市人的血y里,但没有一个都市人敢于反驳这样的指责,于是,“冷漠”始终只是一枚负面的标签,没有人去探究它的内涵。

    冷漠也有内涵?

    当然。有哪一个人是简单到没有内涵的?

    现在,我就来说一件今天遭遇到的事。从某方面来说,这件事很骇人,但在我们都市人看来,也很稀松平常。

    早上,可能六点多吧,我在公园跑步,去上厕所。

    通往厕所的那条小径上,躺着一个人。他光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横躺在水泥铺成的小径上,身体和路径的方向恰好成直角。

    我心知有异,但并不惊骇,多望了几眼,从另一个方向上厕所去了。

    他在睡觉吧,我想。而我是来上厕所的。

    我宁愿他是在睡觉,虽然这样的睡法未免奇怪了一点。

    从厕所出来,脑筋经过一、两分钟的安定,已经能从容审视当前的状况。

    我在附近徘徊,而且,依据都市法则,不能显得太好奇,要假装视而不见,与己无涉,实则暗中留心。

    那是个外国人,年约三十,身材不高大,肌r结实,皮肤黝黑,不是白种人,也不像黑种人,我猜想可能是外籍。嘴角好像有一点血迹。

    厕所旁边是球练习场,好几个人在练球。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隔壁躺着一个人。但他们若无其事,兀自对着墙壁挥动手上的球拍,身体随着弹回来的球不断移位。

    公园里人来人往,这里也不是什幺偏僻的角落,我不相信没有人看到这个人。但他旁边并没有聚集人群,相反的,他像有一股隐隐的离心力,使他周围的区域变得人迹较往常稀少。

    即使有人走过,也若无其事。

    有个走过的人向他的同伴说:“好可怜!”语气里听得出一丝同情,但并没有往那个方向多望一眼,也没有停下来做点什么,好像谈的是电视里的情节。

    迎面走过来的一位老太太,手指着那个方位,对我说:“那边躺个人,还流血。”

    我除了“哦”了一声之外,没有任何反应。

    “不反应”是最安全的做法。老太太的告知对我是个小小的打击,我再也不能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不能假装那个人在睡觉。

    但我坚强的都市x格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跨,也不会觉得内疚。

    于是,我走开。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冷漠:都市人的j神商标(2)

    我懂得老太太的意思。她其实心有不忍,但自以为年纪大了,力有未逮,不能做什么。

    而我是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于是她把自己的内疚转抛给我,心底希望我处理这个状况。

    想得倒美。但我也是聪明人,知道限制老太太的,其实并非年纪,而是她的都市x格。她的年纪只是为冷漠提供了借口。仗着某种借口豁免了自己的内疚,却将之转嫁给没有借口的人,这算是道德的行径么?要是地上躺的那个人是她的亲人,她会觉得自己年龄大吗?

    内疚,我当然有一点,虽然不很多。那个人也许受伤,也许生病,如不送去医院诊治,也许会成为异国的孤魂野鬼;即使做了鬼,恐怕也飞不回家乡,形单影只,本地鬼都不理他。

    想到这里,不禁可怜起他来。

    我其实是很有同情心的人,并非如表面上那样冷漠无情。我不杀生,连蚊子、蚂蚁都不杀,热心响应各种捐款,争做各类模范。凡此种种,都显示我是个仁慈人。

    独独对眼前这件事无动于衷,不发挥仁心。

    为什么这样呢?难道我怕麻烦吗?倒也不是。如果是在偏僻之处,我确信自己是唯一看见的人,大概会义不容辞救助他。

    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已有人对他表示关切,需要我帮忙,我也必定不吝施予援手。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来往的人群漠不关心,隔壁打球的人漠不关心,在我之前看见的无数人也漠不关心,为何独独要我关心呢?如果我内疚,难道他们不内疚?

    这么多人当中,难道没有一个比我更仁慈、更热心,居然把这重大责任留给我这个平凡渺小的人物?

    我的确只是个平凡渺小的人物,无须把整座公园的内疚一肩扛起。在摩肩接踵的都会里,我是个无名无姓的居民,面目不清的行人,像一粒泡沫在汪洋里旋生旋灭。泡沫的起灭既无损于汪洋,自不必对汪洋负任何责任。

    但那人实在可怜,基于某种固有的同情心,我应该有所行动。可是公园里的人果真都像我这么冷漠无情吗?

    我相信不会。也许已经有人问过他,他并不要紧;也许有人叫了警察或救护车,只是还没来;也许,他真的是在睡觉,或休息,并不希望别人打扰。我想了种种理由,安慰自己。

    对了,警察。公园里不是常看见警察吗?

    我可以去找警察。

    于是,快步间杂着小跑步,在公园里四处寻找。即使在匆忙的行动中,我也不能露出丝毫急躁,不能让人看出我对这件事的关心,否则岂不有损颜面?

    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都市人呢!跑了大半个公园,触目所及尽是一派升平景象,每个人都是从从容容,安祥和乐,跳舞,做体c,散步,聊天,听歌,看起来没有人晓得公园的一角躺着一个人。没有人着急,没有人内疚。而警察不见半个。

    就在我已经放弃的时候,一个警察骑着摩托从我眼前过去。我来不及喊他,跟着车子跑了几十公尺,看他往事发的方向骑,才慢下了脚步。

    他大概是来处理这件事的。

    慢慢走到现场,果然看到警察已在那人身边。

    这时人迹稍多,一如往常,在附近驻足的人也敢正眼瞧那里了,但仍维持着都市人的派头,不聚集围观,不过分好奇,一副与己无涉的神态。

    如果你惯于指控都市人的冷漠,那么,我不妨在此申诉,冷漠也是都市人的分寸。有了这份冷漠,在太过拥挤的空间里,才不会互相干扰。

    我无从得知是谁报的警。也许是某个表面上冷若冰霜的行人,也许是说“好可怜”的那位老兄,也许就是隔壁泰然自若打球的人。

    整个公园那么安祥,那么冷漠,在但在冷漠的外表下,我看不清有多少的热情和内疚。千百人之中,总有人会替我表达感情,替我解除内疚。

    这大概就是都市人得以冷漠的恁藉吧。事件发展到此,结局算是圆满。接下来的情节,更与无关了。也许你对我的冷漠已经有了同情和理解,也许还要大骂我冷酷无情,草菅人命。我都不在乎。我虽然经历一番挣扎,有一些内疚,但事情过去就算了,不会放在心上。对于流淌在我血y里的冷漠,也许不会稍加责难。那是我醒目的家徽,是j神商标,并非耻辱的印记,与生俱来,无法去除,也不打算去除。

    下次碰到同样的事情,我照样不闻不问,而且会更加麻木不仁。

    不要怪我,我只是都市汪洋里的一颗浮沫,随波逐流。

    一定要怪,就怪都市吧。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

    空白之旅:对一枝山花的生命忏悔(1)

    罗武写的这些“小东西”都是有感而发的,可以说,他是用小刀子在慢慢解剖他自己。他不能再为自己的“嫉妒”辩护,更不再为自己的“冷漠”寻找借口。

    一次又一次“x派对”让他走出“孝道”的y影,也让他离“嫉妒”更远,并将“冷漠”看得更清。

    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一个女孩引起的。

    严格地说,她只是一个山女。可正是这个女孩,成了他一道伤口和伤口之上永远的痛。

    那是大三那一年,这个女孩千里迢迢跑到大学找同室的张凌,碰巧张凌去了西安。

    张凌的老爸是个个体户,是温州最早做成衣生意的人。张凌来读大学时,家里已经把生意从浙江做到江苏来了,并在苏州最大的商场承包了三个柜台。张凌才大气chu,出手大方。每次和同学们出门,掏钱的总是他。

    张凌对罗武的帮助很大。

    罗武自费出版的第一部薄薄的诗集,靠的还是张凌借他的八百元钱呢。八十年代末的八百元钱,对罗武来说,也是一个大数目了。

    诗集出来后,罗武得了二百本样书。他就送了一本给张凌,上面写着很感激的话。

    事实上,在诗集的后记里,罗武也表明了同样的感激。

    可以说,张凌是罗武的恩人。

    现在,恩人的朋友来了,他不在,罗武觉得有必要接待她。

    那是一个很苦的女孩子,是山里那种发育不良的女孩子。她的皮肤很chu糙,长得也很不对称,个子矮小,梳着一条有点淡黄的辫子。

    她不知是怎么跟张凌联系上的。

    反正她找张凌来了。从她那落寞的几句谈话里较重的乡音里,罗武听出来,好像张凌曾寄了一些钱财给她老家。

    她一是来报答张凌,二是希望张凌能给她找个什么事做做。

    罗武当即就想:你怎么“报答”张凌?就凭你这长相,即使作r体奉献,人家张凌也看不上你啊。至于要在城里找个事做,那就更加难了。因为女孩子一没文凭,二没长相,三没特长。这城里g本就不是她们呆的地方。

    张凌不知怎的,竟然从西安发来电报,要罗武好好照顾一下这个女孩——他怎么晓得这女孩来的?这个问题至今是个谜,让罗武百思不得其解。

    张凌说,他随后就回来。也就是说,按照车程,最快也得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回来。

    那晚,罗武就与女孩子呆在房间里。因为正好是周末,除了张凌外,罗武同室的另外三个同学的家都在本市,他们都回家去了。

    罗武没有送女孩去招待所,潜意识里就有一种危险的念头——至少他可以出去,住到同学那里去。但是他不。起初他还试图说服自己,不会有事,他不会对这样的一个山女起坏念头的。

    但是,邪恶的兽x比理x的力量更强大。罗武忍不住了。他想尝一下x生活的味道——哪怕是一个毫无姿色的弱女子。

    他憋得太久了。

    可那女孩子坚决不同意。她说她曾在深圳打工,有个老板要破她的身,她与老板打了起来。后来还是逃了出来。直接来到了这里,找张凌大哥。她要将自己献给张凌。

    也许正是她说的要将身体献给张凌,激发了罗武心灵深处y影的一面:对张凌的“嫉妒”火一样烧起来——罗武忘记了张凌的帮助,忘记的恩人的情谊,他“嫉妒”张凌有钱,“嫉妒”张凌有女孩子主动上门来向他献身。

    都市人原有的“冷漠”,再加上这一层燃烧的“嫉妒”,罗武的心理完全失衡了。他冲动地去抓女孩的手,被女孩愤懑地推开了。

    罗武冷冷地说,你这样子,要献身给张凌,人家也不会要。

    言外之意就是:你还不如好好地依了我。

    可女孩还是不同意罗武“动她”,一脸的冷峻和傲慢。

    她的这个样子让罗武突然觉得自己矮小起来——我这个城里大学生连一个山女都不如啊。

    这样一想,心就慢慢冷了下来。

    7

    欲望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