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37 章
唐朝好医生 作者:望平安
第 237 章
史忠臣却笑道:“马大人这便回去吧,好好为皇上办差,前途无……量啊!”呵呵笑了两声,进宫去了。
马千里抠了大半辈子的字眼儿,岂有不明白前途无量四字的含义,要是再敢罗嗦,要什么诗稿,小心无量变成无亮!
他心里就纳闷儿了,那诗写的虽好,可诗稿史大总管要去做什么呢,是要献给皇上?哎呀,难不成是宫里的某位公主,也得了相思病不成?
且不说马千里心事重重,在宫外胡思乱想。却说史忠臣进了皇宫,来到甘露殿外,探头向里面看了看,见皇帝还在和两位宰相议事,他便没敢进去打扰,便就等在殿外,打算宰相们走了,他再去进禀报。
殿内。
李世民忍耐不住心中的烦躁,在殿内走来走去,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站起身来,不敢再坐在绣龙墩上。都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
长孙无忌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不过五十出头,而房玄龄却要老得多,快七十的年纪了,两人外貌大不相同,做派也不一样。长孙无忌站在地上,胸膛挺起,目光随着李世民的身影,不住地转动。而房玄龄却不是这样,他目光垂下,看着前面地毯上的花纹,似乎是在想着什么!
李世民突然停住脚步,一手成掌,一手握拳,拳掌相击,大声道:“我大唐必须出兵,否则再照这么闹下去,不出三年,突厥人便会再次南下!”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吞出,道:“陛下,出兵容易,但理由难找啊!突厥内斗,各部落一团散沙,可如果我天朝大军远征,他们怕是立时会抱成团,共同抵御我军,不可不虑啊!”
李世民嗯了声,他何尝不知“出师有名”这四个字的含义,可问题是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啊!他看向房玄龄,道:“房爱卿,你说呢?”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道:“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如击蕃属,确是需要一个站得住的理由,否则怕是会引起其它蕃属的恐慌,而且高句丽尚未灭亡。如他们趁机作乱,东西一起开战,怕是后果难以预料了!”
李世民又嗯了声,走回案后,慢慢坐下,用手指敲着桌子,道:“理由,难的就是理由啊!”
原来,一直让李世民头疼的突厥内乱,如今是愈演愈烈了。突厥乃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就是想让他们对外消停,就得让他们内部不消停!从战国时的匈奴起,历史就用血与火,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
从前隋开始,中原王朝就不停地挑动突厥各部内斗,唐朝也是一样,政策并未改变,反而推行的更加彻底,突厥也确是内部打个不休,从年头打到年尾,从今年打到明年,就没有一刻的安生!
可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句俗语真是准确无比,放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好用。突厥人打来打去,竟打出一个杰出的部落首领,这个首领不停地吞并各小部落,据大唐细作回报,这个首领竟然已拥有控弦十万的实力了,足可和突厥可汗,相提并论!
这么大的实力,对大唐帝国的威胁可实在是太大了,不能再看着那个首领再发展下去了。否则根据千百年来的铁律,草原上的各部落,一旦被统一,听从一个首领的指挥,那首领的下一个命令,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大军南下,进长城对中原进行劫掠!
这个铁律上次被证明的年代,并不遥远,前隋就是在灭了北周后,才建起来的,而北周便是另一个曾经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建立起来的,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虽然鲜卑人已经彻底的变成了汉人,鲜卑二字已成为历史名词,可游牧民族的特性,大唐君臣是了解得不想再了解了,莫说旁人,就是现在的大唐宰相长孙无忌,可就顶着鲜卑人的姓氏呢!
大唐建国时的艰难时期已然渡过,国力日渐强大,但却还要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能对突厥进行大规模的灭国战争,现在蚕食尚可,鲸吞却还不行,灭掉突厥,毕竟是李治时代的事情!
李世民面对的问题就是,出兵远征突厥,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事态一旦扩大,草原上各落抱成团来,一致对外,抵抗唐军,那后果就严重了,说不定反而会促使草原各部的统一,引发更大的战争!
现在,大唐君臣在商讨的问题就是,怎么能找个合理的理由,既能干掉那个日渐强大的部落,又能不引起其它部落的恐惧,使其它部落不会去支援,所以理由很重要。
大殿之上,静了好半晌。房玄龄忽道:“理由可以找到,却是要耗费一些时间了。我们得派人去一趟草原!”
房谋杜断,房玄龄是最擅长谋略的,他的主意往往非常好使!
李世民大喜,道:“时间到是还有,就算我们出兵,也要准备上一段时间,至少明年才能正式出征。”
房玄龄伸手拢住胡须,轻轻抚摸,道:“借兵,让突厥人向我们借兵,理由是什么,让突厥人自己去找,我们只管出兵便成!”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罢,微微一怔,忽然两人一起露出喜色。长孙无忌道:“借兵!你是想找个突厥小部落的人来告状,然后向我大唐借兵?”
李世民却道:“那这个真的得去草原上找了,普通人来告状是不行的,必须要王族才行!”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诗医双绝王平安
房玄龄道:“陛下。我们可以这样策划,派出细作,去草原上寻找被吞并了部落的突厥王族,找到之后,让细作把他带回长安,然后招集各蕃属的使者进京,当着使者们的面,让这个没落王族出来告状,述说他被吞并部落之苦……”
长孙无忌笑道:“然后我们以宗主的身份,出兵替他报仇,灭掉那个飞扬跋扈的大部落!这样一来,可真就是出师有名了,而且其它部落也不会反抗,毕竟他们也在遭受那个大部落的侵扰,我天朝大军其实也是在为他们除去一害!”
房玄龄冲长孙无忌一拱手,道:“无忌公高明!”
长孙无忌笑道:“哪里是我高明,这明明就是你想出来的法子嘛!”
李世民一拍桌子,道:“好,就这么办,立即派人去草原上,寻找没落王孙。告诉他,咱们大唐仁义之师,愿为他报仇雪恨!”
君臣三人哈哈大笑,只要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一切好办了!
又说了会儿闲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告退出宫,李世民重新又批阅起奏章来。
史忠臣见宰相们都走了,他连忙走进大殿,道:“皇上,您前些时候吩咐老奴办的事儿,老奴办妥了!”他从怀中取出诗稿,轻轻放在了龙书案上。
李世民一愣,心想:“我吩咐你做过什么了?”低头看了看诗稿,道:“嗯,这诗写的不错,你去办的什么事儿,朕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史忠臣陪小心地道:“皇上,您忘了,上次太子殿下曾得两首好诗,其中一首是王平安做的,就是那首白狗和黄狗的,另一首不知是谁,皇上特地叫老奴去找的!”
李世民哦了声,想起这么回事了,问道:“你找到那人了?”
史忠臣露出笑脸,道:“回皇上的话,老奴找着了。可这个人呀。真是让老奴没话说,万万想不到竟会是他!”
李世民心情正好,并不介意史忠臣卖关子,反而很有兴趣地道:“那人是谁?嗯,让朕来猜猜,不会也是王平安吧?”
史忠臣哎呀一声,满脸的马屁表情,道:“皇上就是皇上啊,您真是英明,可不就是那个王平安嘛!真是没有想到,他一个人竟然写出两种风格迥异的诗来,咱们大唐立国,单以才学而论,可排名第……”
说到这里,史忠臣一脸的后悔,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道:“您瞧老奴这张臭嘴,士子们的才学,岂是我一个老奴能够评论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这可真是奇了,既然是同一个人所作。那上次治儿为什么不知道,那个王平安难道不知,这件事会让他一步登天吗,他怎么也不和治儿说明白?”
史忠臣想了想,道:“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才学好吧,这个老奴倒是不知,要不要去问问太子殿下?”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这就没有必要了,朕对那酒楼提诗之人,一开始还存了轻视之心,认为他虽有才学,却并非肱骨之才,可如今事情一弄明白,却又感他知道进退,算得上谦恭,比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往治儿身边挤的人强上太多!”
又低头去看这诗,念道此物最相思时,忽然心中一痛,想起了故世的长孙皇后。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治儿和他母后最象,只是性子慢了些,不够刚强果断……”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儿子不好,这个可和他的性格不合。
转移话题,李世民问道:“最近治儿在做什么,还是在找王平安吗?”
想想儿子费力去寻找那提诗之人,可自己却先行得知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儿子比老子强。这才是好事,可儿子偏偏比老子弱得太多,当父亲的心里能好受嘛!
史忠臣见皇帝脸色微变,便已知皇帝在想什么了,可能是又怪太子不争气了,他得赶紧说好话啊!想起昨天弟弟史爱国说的事情来,他忙道:“陛下,太子殿下这些日子来每日苦读诗书,学问大有长进,直可称得上是一日千里。而且太子正准备要刺血书经,为皇上祈福!”
第 237 章
恋耽美
第 237 章
史忠臣却笑道:“马大人这便回去吧,好好为皇上办差,前途无……量啊!”呵呵笑了两声,进宫去了。
马千里抠了大半辈子的字眼儿,岂有不明白前途无量四字的含义,要是再敢罗嗦,要什么诗稿,小心无量变成无亮!
他心里就纳闷儿了,那诗写的虽好,可诗稿史大总管要去做什么呢,是要献给皇上?哎呀,难不成是宫里的某位公主,也得了相思病不成?
且不说马千里心事重重,在宫外胡思乱想。却说史忠臣进了皇宫,来到甘露殿外,探头向里面看了看,见皇帝还在和两位宰相议事,他便没敢进去打扰,便就等在殿外,打算宰相们走了,他再去进禀报。
殿内。
李世民忍耐不住心中的烦躁,在殿内走来走去,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站起身来,不敢再坐在绣龙墩上。都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
长孙无忌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不过五十出头,而房玄龄却要老得多,快七十的年纪了,两人外貌大不相同,做派也不一样。长孙无忌站在地上,胸膛挺起,目光随着李世民的身影,不住地转动。而房玄龄却不是这样,他目光垂下,看着前面地毯上的花纹,似乎是在想着什么!
李世民突然停住脚步,一手成掌,一手握拳,拳掌相击,大声道:“我大唐必须出兵,否则再照这么闹下去,不出三年,突厥人便会再次南下!”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吞出,道:“陛下,出兵容易,但理由难找啊!突厥内斗,各部落一团散沙,可如果我天朝大军远征,他们怕是立时会抱成团,共同抵御我军,不可不虑啊!”
李世民嗯了声,他何尝不知“出师有名”这四个字的含义,可问题是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啊!他看向房玄龄,道:“房爱卿,你说呢?”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道:“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如击蕃属,确是需要一个站得住的理由,否则怕是会引起其它蕃属的恐慌,而且高句丽尚未灭亡。如他们趁机作乱,东西一起开战,怕是后果难以预料了!”
李世民又嗯了声,走回案后,慢慢坐下,用手指敲着桌子,道:“理由,难的就是理由啊!”
原来,一直让李世民头疼的突厥内乱,如今是愈演愈烈了。突厥乃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就是想让他们对外消停,就得让他们内部不消停!从战国时的匈奴起,历史就用血与火,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
从前隋开始,中原王朝就不停地挑动突厥各部内斗,唐朝也是一样,政策并未改变,反而推行的更加彻底,突厥也确是内部打个不休,从年头打到年尾,从今年打到明年,就没有一刻的安生!
可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句俗语真是准确无比,放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好用。突厥人打来打去,竟打出一个杰出的部落首领,这个首领不停地吞并各小部落,据大唐细作回报,这个首领竟然已拥有控弦十万的实力了,足可和突厥可汗,相提并论!
这么大的实力,对大唐帝国的威胁可实在是太大了,不能再看着那个首领再发展下去了。否则根据千百年来的铁律,草原上的各部落,一旦被统一,听从一个首领的指挥,那首领的下一个命令,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大军南下,进长城对中原进行劫掠!
这个铁律上次被证明的年代,并不遥远,前隋就是在灭了北周后,才建起来的,而北周便是另一个曾经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建立起来的,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虽然鲜卑人已经彻底的变成了汉人,鲜卑二字已成为历史名词,可游牧民族的特性,大唐君臣是了解得不想再了解了,莫说旁人,就是现在的大唐宰相长孙无忌,可就顶着鲜卑人的姓氏呢!
大唐建国时的艰难时期已然渡过,国力日渐强大,但却还要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能对突厥进行大规模的灭国战争,现在蚕食尚可,鲸吞却还不行,灭掉突厥,毕竟是李治时代的事情!
李世民面对的问题就是,出兵远征突厥,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事态一旦扩大,草原上各落抱成团来,一致对外,抵抗唐军,那后果就严重了,说不定反而会促使草原各部的统一,引发更大的战争!
现在,大唐君臣在商讨的问题就是,怎么能找个合理的理由,既能干掉那个日渐强大的部落,又能不引起其它部落的恐惧,使其它部落不会去支援,所以理由很重要。
大殿之上,静了好半晌。房玄龄忽道:“理由可以找到,却是要耗费一些时间了。我们得派人去一趟草原!”
房谋杜断,房玄龄是最擅长谋略的,他的主意往往非常好使!
李世民大喜,道:“时间到是还有,就算我们出兵,也要准备上一段时间,至少明年才能正式出征。”
房玄龄伸手拢住胡须,轻轻抚摸,道:“借兵,让突厥人向我们借兵,理由是什么,让突厥人自己去找,我们只管出兵便成!”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罢,微微一怔,忽然两人一起露出喜色。长孙无忌道:“借兵!你是想找个突厥小部落的人来告状,然后向我大唐借兵?”
李世民却道:“那这个真的得去草原上找了,普通人来告状是不行的,必须要王族才行!”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诗医双绝王平安
房玄龄道:“陛下。我们可以这样策划,派出细作,去草原上寻找被吞并了部落的突厥王族,找到之后,让细作把他带回长安,然后招集各蕃属的使者进京,当着使者们的面,让这个没落王族出来告状,述说他被吞并部落之苦……”
长孙无忌笑道:“然后我们以宗主的身份,出兵替他报仇,灭掉那个飞扬跋扈的大部落!这样一来,可真就是出师有名了,而且其它部落也不会反抗,毕竟他们也在遭受那个大部落的侵扰,我天朝大军其实也是在为他们除去一害!”
房玄龄冲长孙无忌一拱手,道:“无忌公高明!”
长孙无忌笑道:“哪里是我高明,这明明就是你想出来的法子嘛!”
李世民一拍桌子,道:“好,就这么办,立即派人去草原上,寻找没落王孙。告诉他,咱们大唐仁义之师,愿为他报仇雪恨!”
君臣三人哈哈大笑,只要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一切好办了!
又说了会儿闲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告退出宫,李世民重新又批阅起奏章来。
史忠臣见宰相们都走了,他连忙走进大殿,道:“皇上,您前些时候吩咐老奴办的事儿,老奴办妥了!”他从怀中取出诗稿,轻轻放在了龙书案上。
李世民一愣,心想:“我吩咐你做过什么了?”低头看了看诗稿,道:“嗯,这诗写的不错,你去办的什么事儿,朕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史忠臣陪小心地道:“皇上,您忘了,上次太子殿下曾得两首好诗,其中一首是王平安做的,就是那首白狗和黄狗的,另一首不知是谁,皇上特地叫老奴去找的!”
李世民哦了声,想起这么回事了,问道:“你找到那人了?”
史忠臣露出笑脸,道:“回皇上的话,老奴找着了。可这个人呀。真是让老奴没话说,万万想不到竟会是他!”
李世民心情正好,并不介意史忠臣卖关子,反而很有兴趣地道:“那人是谁?嗯,让朕来猜猜,不会也是王平安吧?”
史忠臣哎呀一声,满脸的马屁表情,道:“皇上就是皇上啊,您真是英明,可不就是那个王平安嘛!真是没有想到,他一个人竟然写出两种风格迥异的诗来,咱们大唐立国,单以才学而论,可排名第……”
说到这里,史忠臣一脸的后悔,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道:“您瞧老奴这张臭嘴,士子们的才学,岂是我一个老奴能够评论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这可真是奇了,既然是同一个人所作。那上次治儿为什么不知道,那个王平安难道不知,这件事会让他一步登天吗,他怎么也不和治儿说明白?”
史忠臣想了想,道:“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才学好吧,这个老奴倒是不知,要不要去问问太子殿下?”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这就没有必要了,朕对那酒楼提诗之人,一开始还存了轻视之心,认为他虽有才学,却并非肱骨之才,可如今事情一弄明白,却又感他知道进退,算得上谦恭,比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往治儿身边挤的人强上太多!”
又低头去看这诗,念道此物最相思时,忽然心中一痛,想起了故世的长孙皇后。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治儿和他母后最象,只是性子慢了些,不够刚强果断……”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儿子不好,这个可和他的性格不合。
转移话题,李世民问道:“最近治儿在做什么,还是在找王平安吗?”
想想儿子费力去寻找那提诗之人,可自己却先行得知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儿子比老子强。这才是好事,可儿子偏偏比老子弱得太多,当父亲的心里能好受嘛!
史忠臣见皇帝脸色微变,便已知皇帝在想什么了,可能是又怪太子不争气了,他得赶紧说好话啊!想起昨天弟弟史爱国说的事情来,他忙道:“陛下,太子殿下这些日子来每日苦读诗书,学问大有长进,直可称得上是一日千里。而且太子正准备要刺血书经,为皇上祈福!”
第 23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