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陈毅军事文选

正文 第 171 章

    陈毅军事文选 作者:《陈毅传》编写组

    第 171 章

    渤海、胶东各有一万人来,要求巩固百分之八

    十。黎主席在山东十年,贡献最大。他提出的几项指示,希望大家

    以实际工作来回答,这也是地方及人民的意见。

    三、粟司令对此次战役的总结,野战军几个同志事前商量过都同意,是

    完全正确的。但一个报告只能说明主要问题,不可能说明一切问题,希望大

    家研究补充。我着重重复几点:(1)这次战役可以看出是自卫战争到了新的

    局势。过去敌人被歼后,一般是拼力保持巩固阵地,阻止我们扩大战果,必

    须要我们去啃硬骨头,而且很快又布置新的出击。现在就不同了,五万多人

    在莱芜城一被歼灭,胶济线上一口气就退了几十个市镇,不可能像过去那样,

    更不可能立即组织再进攻。过去内战反“围剿”又类似于今天,这种形势还

    要发展,如果再歼其两三个军,其余敌人还要望风溃退,再组织新攻势更要

    延迟,我军的战果会更大,收复地方会更多,主动更在我,敌更被动,休整

    机会更长一些。以前我们要以撤让城市作代价换得歼灭敌有生力量,现在要

    变了,敌有生力量要继续被我歼灭,失地也要被我收复。(2)这次战役的胜

    利,是一个战略上、军事思想上的深刻斗争,决定于首脑部门的正确。鲁中

    战役[4] 的胜利从决定放南面开始(即撤出临沂,不在南面决战)。在歼二

    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五十一师[5]后,我们估计敌人要集中攻临沂,王耀

    武[6]一定有部队南下侧击。这个估计完全对了,以后的布置都如我们预计。

    而敌人的判断却是错误了。敌人以为我们师土肥原[7] 故技,与刘邓[8] 夹

    击徐州,是错误了,以后又判断我们一定要守临沂,在临沂以南有一决战,

    以为我们不会分兵北上,即分兵也兵力不大,王耀武南下无问题,又错了,

    直到占了临沂还不清楚。王耀武较警觉,但还以为我们是搞济南,叫李仙洲

    撤,缩短防线,便利保障济南。这是一个根深刻的思想斗争。现在敌人又判

    断我们要与刘邓会攻济南,又要开始犯错误了。如果我们佯动一下,更可使

    敌人犯大错误。他们也经过严重的思想斗争,极力想挽救失败,  (3)此次

    我们的作战计划变更七次之多,才抓住了他,是很不容易的。不能说敌人很

    蠢、不行,的确是很复杂的战斗,经过周密的布置,当时并准备打不到,在

    莱芜、新泰地区整训后再打。(4)党政军民全体配合,各兵团协同动作,每

    个人都有一分功劳,所有部队都要记一功。敌人孤立无援,遭受了惨败。  (5)

    战斗胜利是不容易取得的,不要看得很轻易,经过中央、华东局及我们的考

    虑,经过大家努力及敌人犯错误才取得的,内行要识货。华东自卫战作战,

    以这次为最圆满,各方面更熟练更提高了。我们要懂得这个艰苦,不识货是

    不好的。但另一方面,这样大的部队久经锻炼,中央、华东局的考虑,党政

    军民配合,敌人又孤单又犯错误,胜利也是必然的,不这样认识,就会骄傲

    起来的。我们不要做外行,又不要骄傲,特别是还有缺点的部队,更要注意,

    大家贡献都大,但不是那个部队没有缺点,我们整个部署上也有缺点。有的

    同志提出的意见是对的,不是计算路程,计算地图,军事常识上的毛病,主

    要是山地战,担心敌人走掉,要打二梯队,电话难架,战斗分界线难划,山

    东、华中兵团一起,本位主义,山头主义,谁指挥谁,我们有顾虑,临战很

    乱。有人说,敌人如果顽强些,我们就会失败。这个意见我不同意,当然困

    难会增加,歼灭敌人还是可能的。在宿北[9]我还担心,这次则不担心这一点,

    因为大家都到了,展开了,我们处于优势,他们即算把我们压退了几个庄子,

    要跑掉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检查缺点,有些未预见到,各兵团必会去检查,

    但要避免互相指责,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要相互研究,多讲自己缺点,少

    讲人家缺点,合起来就什么缺点都暴露了,什么优点都发扬了。(6)在这个

    战斗中,瓦解敌人,联络工作不错。南京办事处[10] 的功劳不小。我们谈和

    平,不撤退办事处,这也是一个好处。像韩练成[11]这种人,将来还是有的,

    看到人民蓬勃,法西斯腐朽溃败,他们会更动摇。现在一次搞敌人两个军我

    有信心,如三四个军在一起,就还要考虑。但战斗愈打愈大,担子也愈担愈

    重,现在又要加重了,这是大家要检讨来加强的,希望以粟司令的报告为指

    第 171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