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94 章
青伶 作者:琴挑
第 94 章
这座王府,既熟悉,又陌生,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
自己来了这里,见了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呢?只是一时意气冲了过来,可是真要面对他时,又不知道该怎办了。
进了屋,仆人奉了茶,康顺王挑了点儿鼻烟儿放在翠绿的鼻烟儿壶里,吸了两下儿,然后又端起茶杯,啜了两口,瞥见杜青伶在椅子上坐立不安的,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奔了这些路,又和看门儿的吵了一架,口渴了吧,先喝点水儿,润润喉,再问话。”
杜青伶蹭地一下站起来,气道:“王爷什么意思?送了那些东西来?您以为给点儿赏赐,就能把我们这些小人物打发了?我们虽是下三滥,可也是爹妈生的,在王爷眼里是根草,可自个儿还会疼惜自个儿,一条人命,就想这么算了?”
康顺王嚯地一下也站了起来,收起了笑容,一步步走到青伶面前,逼视着他,青伶不自觉地坐了下去,躲闪着。
怎么办?这双虎目又像当初第一次进王府的时候一样,灼热地让他无法直视,他以为几年后,他可以正视它不用躲避了,可没想到,还是不行,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行。
“你……”他刚想反抗,手腕就一下子被抓起来了。
“杜青伶,你凭什么责怪我?你要我的命,我给你,你要我奴才的命,我也给你,你还想要什么,我统统给你!……但是,有一样,我决不给你!”
他抓着他的手腕,狠狠亲吻在他的手背上,低沉地说道:“决不放开你!想和我一笔勾销,办不到!只有这个,我不能给!”
青伶愣住,瞪着眼睛瞅着康顺王,康顺王放开他,抬起手指沿着他左脸的伤疤划着,然后食指抚上他的嘴唇,来回划着,“那么美的一张脸,却被毁了。毁了也好,这样就没人会想得到你了,没人能和我争,只有我了,你只有我……”声音越来越低……就在嘴唇相碰的一刹那,青伶猛地推开了他。
小结
文章写到这里已经二十一万字了,历经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这篇文上花很多的时间与经历,甚至在工作时,因为思考下一步的情节安排,也会走神儿,惭愧!
感谢悠的长评,我只想对你说:这几块砖扔得好!没有把我砸得头破血流,而是帮我砸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说实话,这篇文写得很痛苦,不仅仅是因为每天都沉浸于此,耗神耗力,还有是要在历史背景和京剧文化本身上下很多功夫的原因。
先说说本文的硬伤。
第一,对戏曲知识的缺乏,造成了场面描写的单薄无力,连基本的京剧常识也没搞清楚,就妄自下笔。
当初想写这样一篇文的时候,确实如悠所说,凭着对电影《霸王别姬》的喜爱,但是戏曲,却根本谈不上喜爱,说出来不怕被笑话,原来的我只知道《苏三起解》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里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段子,连《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游园惊梦》这样的大戏,也是看了电影,写了文之后才真正接触。甚至连四大名旦,我也只知道梅兰芳。最初写文的时候,还用他们的姓名七拼友问过),也是因为写作时自己的摇摆不定造成的吧。清末民初确实是一个乱世,但考虑到正因为是两个时代的交替,承载的东西可能更多,所以才大胆选了这段时期。现在看来,确实很难把握,甚至还曾被“辫子”问题缠绕了好久,留还是不留,着实决断了许久。可是考虑到,文中一开始就设定了“康顺王爷”这个角色,而且又是主角,所以就只能留了。至于红莲教等历史问题,尽量不去涉及,一个大清朝,一个辛亥革命,这里需要的,不是细节,而是粗线条,毕竟不是历史文,只要有个框架就够了。
第三,人物设定。
杜青伶这个人,刚开始我是有意把他完美化的。因为受到《御法度》的影响,对文中美到可以引起所有男人性幻想的加纳,有很深的印象。有评论说,加纳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人物,他就像块美丽的镜子,放在其中,就能折射出每个人心底深处的欲望。所以,最初并不打算让青伶一人做主角,他其实只是一块美丽的镜子,真正重要的,是环绕在他周围的那些人的内心世界。可惜,笔者功力又怎能与大家相媲美?仅仅是一点点地临摹,就一败涂地了,不但青伶本身形象不够具象,其他人物的描写笔墨落了太多,力求完满,反而忽略了对主角个性的刻画。悠说,青伶太过完美,其实不然,我以为,他不过是外表完美,再加之有一个善良的心,他的个性却有许多缺陷,只不过,我在文中对他的外貌以及品格描写方面,措辞太多,结果适得其反,这类的暗示太多了,让读者反而产生了他毫无瑕疵的错觉,这也是我误导之错。其实,青伶有很多的不完美之处。
其一,他开始对京戏的态度是很被动的,不过是为了实现马班主振兴小庆喜的愿望,才被迫上进。后来在柳残月和荀一的带动和感动下,才逐渐坚定。
其二,在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比如对康顺王,比如对荀一。
其三,他还不够豁达。对柳残月的死耿耿于怀,导致深陷仇恨之中,无法自拔。
其四,他认不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就为了恨,他把自己真实的情感给隐藏起来了。
其五,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可能使他外表太过出色,加之我对他的心理描写是最少的,所以借何晋元之手,把他表象的完美破坏掉了。也许这么做,才能让他从完美的壳子里爬出来,使人想要窥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对于文中人物的塑造,确实太重了。荀一因为是青伶的先见人,开篇重些也情有可原,柳残月和冷子寒,实在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设定的人物。柳残月算是青伶半个师傅和伯乐,该重,至于冷子寒,倒觉得可以删减些笔墨,尤其是他和他夫人那段儿,只需通过其他人口述出来就可以了,没必要在另辟章节介绍。至于康顺王,绝对是要重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也是与青伶纠葛最多的人,他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荀一这个人,本来是打算让他成为青伶的命中之人,无奈,越写,他的懦弱就越是凸现,而且懦弱倒有些自私,从他三番几次指责青伶就看得出来了。所以,写到最后,决定还是定了王爷。后来的辛红雨、何晋元,也是煞费苦心安排的人物,封建王朝本就是官宦的天下,所以就选了这样的人作典型。
林雨楼似乎是很多人关心。他在文的第一章就被埋下了伏笔,到了扬州,才显了庐山真面目,不过匆匆而过,没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后面会有交待。
此外,还有孙三爷、小喜儿、蓝雪鸿、孙灵儿(未出场,暂定),胡戎山等等。前天没事的时候粗略算了一算,这篇文的人物大大小小,已经有三十个了,每个人物都是作者的心血,作者对他们的喜爱都是均等的,不会因为主角配角而偏爱,所以,爱得多了,就没能做到主次分明,惜墨如金。
啊,现在想想,这篇文其实不应该叫《青伶》,如果换个名字,是不是能成就更多的人物?满足笔者的博爱之心呢?
第四,说说文风。
如果细心看文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笔者也对文风的不定苦恼过。因为喜欢红楼梦,喜欢古诗词,喜欢武侠,喜欢戏文,所以,杂糅了这么多风格的语句,自然是四不象了。个人比较偏好凝练、简洁的文风,且工整,节奏感强,语句短促有力的措辞。早就意识到,三卷前的文,有些词藻过于华丽,而且反复使用在人物外貌描写上,有堆砌之嫌,有的也实在不必要。有的读者觉得是精致,精致是精致了,可惜就缺了真实。
再说心理描写。因为采用了第三人称,心理描写上,就不能做细做全,只能通过“他如何如何”,或者类似笔者旁白一样的段落补足,好处是能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真实性格和内心世界,坏处,正如悠所说,影响了行文的节奏,突兀了些,姑且以后放在“作者有话说”里吧。
正因为发现了这些缺点,所以在第三卷里,我很注意对人物对白的描写,华丽的堆砌基本上看不到了,人物外貌也是简到不能再简,均一笔带过,因为笔者也意识到,刻画人物的性格才是真正重要的,拿什么刻画?那就是人物对白和心理描写。所以像前卷那种很古的对白,全部用了比较生活化的对白取代了。但是,偶尔在谈情说爱上,还是有点小言情的味道(自报家丑了)。写文写到兴奋的时候,那样的话几乎是想也不想就冲出来的,笔者太随性了,却没有顾及到文章的前后一致性和连贯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才搞得四不像,少了自己风格。
本来打算二卷完成后,就修文的,鉴于文章的完整性,还是暂时搁下了,只等全部完成后,再作修改。
感谢这篇文,它让我了解我从前从未涉足的戏曲领域,从肤浅的认识到了解,再到爱上。直到写这篇小结前,我还在看从书店买的京剧“绝版赏析”,共五章碟片,现在看到荀慧生先生的戏曲人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受益匪浅。原来京剧不只是老人们的梦,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做了几世纪的梦。
后悔,当初,没有尽早入梦。
于是,有了这篇文,就有了这个梦,我想如果改文题的话,不如就叫
1.《优伶》?
2.《梨园惊梦》?
3.《红伶泪》?(貌似是一部电视剧名字)
《戏生》?
或者,哪位能有更好的意见。
些,可容量就应该比《青伶》大多了)。
感谢悠的长评,也感谢展宜华、花梨、潋竹、尹子轩、lly4500(应该和lly是一个),攸儿,frces,vebky,rr,j,,生生世世,sv,suflwer,三叶草,所有看文,评文,弃文不弃文的大大们,谢谢你们的鼓励,没有你们,这文写不出二十几万来。(获奖感言,呵呵)
从今天开始,一边更文,一边改文,从第一章开始改,不锁文,所以从头看的,可能会发现情节不对的,那就等改了再看了。接着看的,如果还算关注此文,也请帮忙看看改得行不行。
谢谢各位了,给您鞠躬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
青伶一把推开了要强吻上来的康顺王:
第 94 章
恋耽美
第 94 章
这座王府,既熟悉,又陌生,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
自己来了这里,见了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呢?只是一时意气冲了过来,可是真要面对他时,又不知道该怎办了。
进了屋,仆人奉了茶,康顺王挑了点儿鼻烟儿放在翠绿的鼻烟儿壶里,吸了两下儿,然后又端起茶杯,啜了两口,瞥见杜青伶在椅子上坐立不安的,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奔了这些路,又和看门儿的吵了一架,口渴了吧,先喝点水儿,润润喉,再问话。”
杜青伶蹭地一下站起来,气道:“王爷什么意思?送了那些东西来?您以为给点儿赏赐,就能把我们这些小人物打发了?我们虽是下三滥,可也是爹妈生的,在王爷眼里是根草,可自个儿还会疼惜自个儿,一条人命,就想这么算了?”
康顺王嚯地一下也站了起来,收起了笑容,一步步走到青伶面前,逼视着他,青伶不自觉地坐了下去,躲闪着。
怎么办?这双虎目又像当初第一次进王府的时候一样,灼热地让他无法直视,他以为几年后,他可以正视它不用躲避了,可没想到,还是不行,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行。
“你……”他刚想反抗,手腕就一下子被抓起来了。
“杜青伶,你凭什么责怪我?你要我的命,我给你,你要我奴才的命,我也给你,你还想要什么,我统统给你!……但是,有一样,我决不给你!”
他抓着他的手腕,狠狠亲吻在他的手背上,低沉地说道:“决不放开你!想和我一笔勾销,办不到!只有这个,我不能给!”
青伶愣住,瞪着眼睛瞅着康顺王,康顺王放开他,抬起手指沿着他左脸的伤疤划着,然后食指抚上他的嘴唇,来回划着,“那么美的一张脸,却被毁了。毁了也好,这样就没人会想得到你了,没人能和我争,只有我了,你只有我……”声音越来越低……就在嘴唇相碰的一刹那,青伶猛地推开了他。
小结
文章写到这里已经二十一万字了,历经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这篇文上花很多的时间与经历,甚至在工作时,因为思考下一步的情节安排,也会走神儿,惭愧!
感谢悠的长评,我只想对你说:这几块砖扔得好!没有把我砸得头破血流,而是帮我砸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说实话,这篇文写得很痛苦,不仅仅是因为每天都沉浸于此,耗神耗力,还有是要在历史背景和京剧文化本身上下很多功夫的原因。
先说说本文的硬伤。
第一,对戏曲知识的缺乏,造成了场面描写的单薄无力,连基本的京剧常识也没搞清楚,就妄自下笔。
当初想写这样一篇文的时候,确实如悠所说,凭着对电影《霸王别姬》的喜爱,但是戏曲,却根本谈不上喜爱,说出来不怕被笑话,原来的我只知道《苏三起解》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里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段子,连《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游园惊梦》这样的大戏,也是看了电影,写了文之后才真正接触。甚至连四大名旦,我也只知道梅兰芳。最初写文的时候,还用他们的姓名七拼友问过),也是因为写作时自己的摇摆不定造成的吧。清末民初确实是一个乱世,但考虑到正因为是两个时代的交替,承载的东西可能更多,所以才大胆选了这段时期。现在看来,确实很难把握,甚至还曾被“辫子”问题缠绕了好久,留还是不留,着实决断了许久。可是考虑到,文中一开始就设定了“康顺王爷”这个角色,而且又是主角,所以就只能留了。至于红莲教等历史问题,尽量不去涉及,一个大清朝,一个辛亥革命,这里需要的,不是细节,而是粗线条,毕竟不是历史文,只要有个框架就够了。
第三,人物设定。
杜青伶这个人,刚开始我是有意把他完美化的。因为受到《御法度》的影响,对文中美到可以引起所有男人性幻想的加纳,有很深的印象。有评论说,加纳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人物,他就像块美丽的镜子,放在其中,就能折射出每个人心底深处的欲望。所以,最初并不打算让青伶一人做主角,他其实只是一块美丽的镜子,真正重要的,是环绕在他周围的那些人的内心世界。可惜,笔者功力又怎能与大家相媲美?仅仅是一点点地临摹,就一败涂地了,不但青伶本身形象不够具象,其他人物的描写笔墨落了太多,力求完满,反而忽略了对主角个性的刻画。悠说,青伶太过完美,其实不然,我以为,他不过是外表完美,再加之有一个善良的心,他的个性却有许多缺陷,只不过,我在文中对他的外貌以及品格描写方面,措辞太多,结果适得其反,这类的暗示太多了,让读者反而产生了他毫无瑕疵的错觉,这也是我误导之错。其实,青伶有很多的不完美之处。
其一,他开始对京戏的态度是很被动的,不过是为了实现马班主振兴小庆喜的愿望,才被迫上进。后来在柳残月和荀一的带动和感动下,才逐渐坚定。
其二,在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比如对康顺王,比如对荀一。
其三,他还不够豁达。对柳残月的死耿耿于怀,导致深陷仇恨之中,无法自拔。
其四,他认不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就为了恨,他把自己真实的情感给隐藏起来了。
其五,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可能使他外表太过出色,加之我对他的心理描写是最少的,所以借何晋元之手,把他表象的完美破坏掉了。也许这么做,才能让他从完美的壳子里爬出来,使人想要窥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对于文中人物的塑造,确实太重了。荀一因为是青伶的先见人,开篇重些也情有可原,柳残月和冷子寒,实在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设定的人物。柳残月算是青伶半个师傅和伯乐,该重,至于冷子寒,倒觉得可以删减些笔墨,尤其是他和他夫人那段儿,只需通过其他人口述出来就可以了,没必要在另辟章节介绍。至于康顺王,绝对是要重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也是与青伶纠葛最多的人,他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荀一这个人,本来是打算让他成为青伶的命中之人,无奈,越写,他的懦弱就越是凸现,而且懦弱倒有些自私,从他三番几次指责青伶就看得出来了。所以,写到最后,决定还是定了王爷。后来的辛红雨、何晋元,也是煞费苦心安排的人物,封建王朝本就是官宦的天下,所以就选了这样的人作典型。
林雨楼似乎是很多人关心。他在文的第一章就被埋下了伏笔,到了扬州,才显了庐山真面目,不过匆匆而过,没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后面会有交待。
此外,还有孙三爷、小喜儿、蓝雪鸿、孙灵儿(未出场,暂定),胡戎山等等。前天没事的时候粗略算了一算,这篇文的人物大大小小,已经有三十个了,每个人物都是作者的心血,作者对他们的喜爱都是均等的,不会因为主角配角而偏爱,所以,爱得多了,就没能做到主次分明,惜墨如金。
啊,现在想想,这篇文其实不应该叫《青伶》,如果换个名字,是不是能成就更多的人物?满足笔者的博爱之心呢?
第四,说说文风。
如果细心看文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笔者也对文风的不定苦恼过。因为喜欢红楼梦,喜欢古诗词,喜欢武侠,喜欢戏文,所以,杂糅了这么多风格的语句,自然是四不象了。个人比较偏好凝练、简洁的文风,且工整,节奏感强,语句短促有力的措辞。早就意识到,三卷前的文,有些词藻过于华丽,而且反复使用在人物外貌描写上,有堆砌之嫌,有的也实在不必要。有的读者觉得是精致,精致是精致了,可惜就缺了真实。
再说心理描写。因为采用了第三人称,心理描写上,就不能做细做全,只能通过“他如何如何”,或者类似笔者旁白一样的段落补足,好处是能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真实性格和内心世界,坏处,正如悠所说,影响了行文的节奏,突兀了些,姑且以后放在“作者有话说”里吧。
正因为发现了这些缺点,所以在第三卷里,我很注意对人物对白的描写,华丽的堆砌基本上看不到了,人物外貌也是简到不能再简,均一笔带过,因为笔者也意识到,刻画人物的性格才是真正重要的,拿什么刻画?那就是人物对白和心理描写。所以像前卷那种很古的对白,全部用了比较生活化的对白取代了。但是,偶尔在谈情说爱上,还是有点小言情的味道(自报家丑了)。写文写到兴奋的时候,那样的话几乎是想也不想就冲出来的,笔者太随性了,却没有顾及到文章的前后一致性和连贯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才搞得四不像,少了自己风格。
本来打算二卷完成后,就修文的,鉴于文章的完整性,还是暂时搁下了,只等全部完成后,再作修改。
感谢这篇文,它让我了解我从前从未涉足的戏曲领域,从肤浅的认识到了解,再到爱上。直到写这篇小结前,我还在看从书店买的京剧“绝版赏析”,共五章碟片,现在看到荀慧生先生的戏曲人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受益匪浅。原来京剧不只是老人们的梦,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做了几世纪的梦。
后悔,当初,没有尽早入梦。
于是,有了这篇文,就有了这个梦,我想如果改文题的话,不如就叫
1.《优伶》?
2.《梨园惊梦》?
3.《红伶泪》?(貌似是一部电视剧名字)
《戏生》?
或者,哪位能有更好的意见。
些,可容量就应该比《青伶》大多了)。
感谢悠的长评,也感谢展宜华、花梨、潋竹、尹子轩、lly4500(应该和lly是一个),攸儿,frces,vebky,rr,j,,生生世世,sv,suflwer,三叶草,所有看文,评文,弃文不弃文的大大们,谢谢你们的鼓励,没有你们,这文写不出二十几万来。(获奖感言,呵呵)
从今天开始,一边更文,一边改文,从第一章开始改,不锁文,所以从头看的,可能会发现情节不对的,那就等改了再看了。接着看的,如果还算关注此文,也请帮忙看看改得行不行。
谢谢各位了,给您鞠躬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
青伶一把推开了要强吻上来的康顺王:
第 9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