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论罪
将血 作者:河边草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论罪
如今的慈安宫,多出了两处偏殿,住着的是几位景帝妃嫔。
在宫内,皇帝陛下不喜先帝旧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长安之乱那一晚,宫内流的血并不少,不但先帝宠妃曲贵妃死于非命,还有两位和曲贵妃亲近的妃子吊死在自己居住。
之后陆续有宫人亡于那一场变乱,这里面有景帝近侍,有宫中各处总管,人数着实不少,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宫内老人,在宫中有着不小的权力,这些人倒下,连累的人也就不是一个两个。
景帝妃嫔们都被唬的不轻,那时还有传言曰,皇帝陛下有意让她们殉葬于先皇。
比起当年景兴皇帝陛下登基,梳理内院的手段来,当今皇帝陛下却要凌厉干脆的多,有些人莫名其妙间就丢了性命,也让宫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战兢兢,唯恐惹祸上身,这其中,先皇妃嫔们,更是如此。
要知道,先皇驾崩的太过突然,对外皆言是被曲妃刺死于勤政殿上,但宫人们哪里会信这个,都觉着先皇死的蹊跷,多数是当今陛下……但这样的事情,谁也没胆子宣之于口就是……
接着当今陛下毫不犹豫的处死了自己的弟弟,接着又送幼弟去西山守陵,一应手段,让宫中贵人们都意识到,当今陛下的心肠之冷酷坚硬。
可以说,直到当今陛下正式登基称帝,后宫换了主人,宫中的风波也没停下来。景帝旧人们。心惊胆战。惶恐无日。
最终,还是太皇太后娘娘开了口,宫中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之后,来慈安宫这里请安的人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不胜其烦,遂命人在慈安宫旁边,起了两座偏殿,请剩下的几位先皇旧人中最为尊贵的妃嫔来这里居住散心。
于是。这里渐渐也就成为一些自觉处境不妙,又能在宫中说上些话的宫人的最佳庇护之地,渐渐的,围绕着两间偏殿,许多宫人定居了下来。
皇帝陛下听了此事,也是一笑置之,因有着大长公主府的资助,内库很是丰厚,于是皇帝陛下还命人在慈安宫周围修了几座园林。
如此一来,很多人便知晓。皇帝陛下再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了,宫中的人心也才真正安稳了起来。
可以说。现在的慈安宫左近,是皇宫内苑中少有的繁盛所在,却又相对封闭,因感太皇太后娘娘庇护之情,又畏惧外间风雨,很多人进入这里之后,便不打算出去了,他们中间大多皆为宫中老人,人脉自不必提,随随便便在这里便能混个职位。
即便是这里的洒扫太监,很可能当年都是御膳房大太监或者曾在乾元殿中值守。
尤其是太皇太后年纪渐老,在宫中呆了多年,知道自己长开羽翼,护了许多人平安,但这么一来,却犯了宫中大忌,所以对下面人等,约束越发严厉。
于是,慈安宫所在,差不多也就半封闭了起来,除了宫中平常往来诸事,其他的,不准外人进入,也不放里面的人出来行走,俨然过着的就是桃花源的日子。
皇帝陛下驾临慈安宫,这里已经得了消息,一入慈安宫范围,道路两边,除了奉命迎候的太监宫女,一个人影都没有。
慈宁宫正殿方向,却是灯火通明。
一路来到慈安宫正殿之前,迎候在殿门之前的,除了太皇太后身边近侍之外,领头的却是位太嫔,景兴皇帝时宫中九嫔之一。
大秦后宫沿唐制,景兴皇帝末年,后位空悬,四妃中德妃缺位,长安之乱中,先皇妃子一扫而空。
当今皇帝陛下也未给先皇旧人尊号的意思,也就是说,先皇驾崩之后,本应有人晋太妃,甚至再进一步,等上个一两年,再次升等为太后,都是有的,但宫中没这个动静,许多人便都明白,也许终成武一朝,太后这个称号都不会再次出现了。
这位太嫔姓杜,皇帝陛下自然是认得的,能代太皇太后在外迎驾,并非说与太皇太后多亲近,多数是恰逢其会,再有,几位景兴旧人,或多或少在慈安宫中都领了些差事,帮着太皇太后娘娘梳理庶务。
这位太嫔其实比皇帝陛下也大不了几岁,一见皇帝陛下驾临,立即率领宫人们跪倒迎驾……
皇帝陛下下了龙辇,来到近前,“太皇太后娘娘可还安好?”
“回禀皇上,娘娘身体康健……现已在内殿摆好酒宴,只等陛下入席了。”
“带路。”
皇帝陛下对宫中景兴旧人的不喜,从不掩饰,也不管众人还跪着,只淡淡道了一句,迈步就往里面走。
众人赶紧站起身来,匆匆跟在太嫔身后,簇拥着皇帝陛下来到内殿。
内殿中很安静,太皇太后赵氏眯着眼睛,看上去好像在打盹,殿中除了时候的宫女太监之外,也再无什么外人。
见一堆人进来,太皇太后这才睁开眼睛,笑着向皇帝陛下招手,“别弄那些虚礼了,快来坐下,这天寒地冻的时辰,还往这边跑,真不知爱惜身体,来来,赶紧坐下喝口酒,暖暖身子再说。”
皇帝陛下也不拘束,笑着应了两声,便解下披风,入了席。
太皇太后赵氏精神头不错,看上去比一年前,还要年轻上一些,烦心事少,资格够老,也就不用再多搀和后宫里面的勾心斗角,生活的自然有滋有味。
劝了几口菜,又陪着皇帝喝了些酒,太皇太后赵氏才招手让那位太嫔过来,准其入席相陪。
皇帝陛下一瞧,就明白,这是有事说了。
果然,太皇太后赵氏笑着指点着这位太嫔叹息道:“十几年前,她父亲带兵随大将军吴宁入蜀,战死在蜀中了,兄长和一个侄儿,唉,之前家里传来消息,战死在夏州了,还有一个侄儿逃回来,被押在了延州。”
说到这里,那边的太嫔已经眼圈通红,哽咽了起来。
太皇太后赵氏语气也低沉了下来,“要说老了老了,更不该说那些外朝的糟烂事儿……折汇这人,也算是折家有数的俊才了,怎么就无能至此?”
“好了,不说这些……她求到我这里,本宫呢,确实也动了不忍之心,本来想给柱国那孩子传个信儿照看一下,但想了想,那孩子心硬,加上内外到底有别,所以,还是厚颜跟皇帝开个口,看怎么才能保住她家里这颗根苗。”
这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情有可原,又是太皇太后开口,成武皇帝李全寿断无回绝的道理。
当然,这是大将军赵石带回来的另外一桩麻烦了。
大将军折汇兵败辱国,葬送了六万西北镇军精锐,如今已经被大将军赵石押送回长安,等待朝廷处置。
这个上面没什么好说的,逃回来的镇军将领,都已在军前掉了脑袋,折汇不听将令,不顾大局,贪功冒进,最终为敌所破,致使全军覆没,这在西北那边已经传遍了,而之前,大将军赵石以及大将军种燧的奏折,都送到长安,言辞也是一致。
折家那里就算想开口求情,或者为大将军折汇巧辞脱罪,也没可能了。
可以说,其他两位大将军已经把折汇的罪名给扣死了,没留下任何的机会给折家,中书以及枢密院那里,除了在给有功将士论赏之外,就是在给折汇等西北镇军将领论罪了。
论罪当斩,这个毫无疑问,但也有人援引当年大将军吴宁以及大将军折木河之旧事,想减轻折汇之责罚。
而折汇也必定不同于旁人,折家世代从军报国,战死沙场者,不知凡几,在军中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这些都是顾忌,所以,折汇这位大将军的处置,必定不会如同王佩那样干脆的掉了脑袋。
比起折汇这位大将军来,无论是已经死了的王佩,还是差点饮了毒酒的赵石,都无法一概而论。
没人愿意看到折家离心,尤其是在中原之战就要开始的这样一个时节……
这也许就是一个试探,皇帝陛下想了想,干脆的点头笑道:“皇祖母,伐夏功成,过几日除了献捷之外,还要告祭历代先皇,大赦天下,到时定是举国同欢,皇祖母这里肯定也要热闹一番呢。”
说的好像不着边际,但太皇太后一听就明白了,大赦天下,不论西北逃回来的败兵,还是大将军折汇,可能都要囊括之中。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赵氏不由欣慰的笑了起来,皇帝看来心胸又有长进,懂得宽容了,更难得的是,因势利导,不留痕迹。
于是,她这里话头一转,不过也是点到即止,“柱国那孩子,处事欠考量,唉,你皇祖母这里老了,又是后宫妇人,君君臣臣的事情,也不好多说,但本宫这里还是要唠叨一句,你们君臣之间,一个要多听多看,一个应要多说多做,才好相处下去……”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论罪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论罪
如今的慈安宫,多出了两处偏殿,住着的是几位景帝妃嫔。
在宫内,皇帝陛下不喜先帝旧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长安之乱那一晚,宫内流的血并不少,不但先帝宠妃曲贵妃死于非命,还有两位和曲贵妃亲近的妃子吊死在自己居住。
之后陆续有宫人亡于那一场变乱,这里面有景帝近侍,有宫中各处总管,人数着实不少,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宫内老人,在宫中有着不小的权力,这些人倒下,连累的人也就不是一个两个。
景帝妃嫔们都被唬的不轻,那时还有传言曰,皇帝陛下有意让她们殉葬于先皇。
比起当年景兴皇帝陛下登基,梳理内院的手段来,当今皇帝陛下却要凌厉干脆的多,有些人莫名其妙间就丢了性命,也让宫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战兢兢,唯恐惹祸上身,这其中,先皇妃嫔们,更是如此。
要知道,先皇驾崩的太过突然,对外皆言是被曲妃刺死于勤政殿上,但宫人们哪里会信这个,都觉着先皇死的蹊跷,多数是当今陛下……但这样的事情,谁也没胆子宣之于口就是……
接着当今陛下毫不犹豫的处死了自己的弟弟,接着又送幼弟去西山守陵,一应手段,让宫中贵人们都意识到,当今陛下的心肠之冷酷坚硬。
可以说,直到当今陛下正式登基称帝,后宫换了主人,宫中的风波也没停下来。景帝旧人们。心惊胆战。惶恐无日。
最终,还是太皇太后娘娘开了口,宫中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之后,来慈安宫这里请安的人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不胜其烦,遂命人在慈安宫旁边,起了两座偏殿,请剩下的几位先皇旧人中最为尊贵的妃嫔来这里居住散心。
于是。这里渐渐也就成为一些自觉处境不妙,又能在宫中说上些话的宫人的最佳庇护之地,渐渐的,围绕着两间偏殿,许多宫人定居了下来。
皇帝陛下听了此事,也是一笑置之,因有着大长公主府的资助,内库很是丰厚,于是皇帝陛下还命人在慈安宫周围修了几座园林。
如此一来,很多人便知晓。皇帝陛下再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了,宫中的人心也才真正安稳了起来。
可以说。现在的慈安宫左近,是皇宫内苑中少有的繁盛所在,却又相对封闭,因感太皇太后娘娘庇护之情,又畏惧外间风雨,很多人进入这里之后,便不打算出去了,他们中间大多皆为宫中老人,人脉自不必提,随随便便在这里便能混个职位。
即便是这里的洒扫太监,很可能当年都是御膳房大太监或者曾在乾元殿中值守。
尤其是太皇太后年纪渐老,在宫中呆了多年,知道自己长开羽翼,护了许多人平安,但这么一来,却犯了宫中大忌,所以对下面人等,约束越发严厉。
于是,慈安宫所在,差不多也就半封闭了起来,除了宫中平常往来诸事,其他的,不准外人进入,也不放里面的人出来行走,俨然过着的就是桃花源的日子。
皇帝陛下驾临慈安宫,这里已经得了消息,一入慈安宫范围,道路两边,除了奉命迎候的太监宫女,一个人影都没有。
慈宁宫正殿方向,却是灯火通明。
一路来到慈安宫正殿之前,迎候在殿门之前的,除了太皇太后身边近侍之外,领头的却是位太嫔,景兴皇帝时宫中九嫔之一。
大秦后宫沿唐制,景兴皇帝末年,后位空悬,四妃中德妃缺位,长安之乱中,先皇妃子一扫而空。
当今皇帝陛下也未给先皇旧人尊号的意思,也就是说,先皇驾崩之后,本应有人晋太妃,甚至再进一步,等上个一两年,再次升等为太后,都是有的,但宫中没这个动静,许多人便都明白,也许终成武一朝,太后这个称号都不会再次出现了。
这位太嫔姓杜,皇帝陛下自然是认得的,能代太皇太后在外迎驾,并非说与太皇太后多亲近,多数是恰逢其会,再有,几位景兴旧人,或多或少在慈安宫中都领了些差事,帮着太皇太后娘娘梳理庶务。
这位太嫔其实比皇帝陛下也大不了几岁,一见皇帝陛下驾临,立即率领宫人们跪倒迎驾……
皇帝陛下下了龙辇,来到近前,“太皇太后娘娘可还安好?”
“回禀皇上,娘娘身体康健……现已在内殿摆好酒宴,只等陛下入席了。”
“带路。”
皇帝陛下对宫中景兴旧人的不喜,从不掩饰,也不管众人还跪着,只淡淡道了一句,迈步就往里面走。
众人赶紧站起身来,匆匆跟在太嫔身后,簇拥着皇帝陛下来到内殿。
内殿中很安静,太皇太后赵氏眯着眼睛,看上去好像在打盹,殿中除了时候的宫女太监之外,也再无什么外人。
见一堆人进来,太皇太后这才睁开眼睛,笑着向皇帝陛下招手,“别弄那些虚礼了,快来坐下,这天寒地冻的时辰,还往这边跑,真不知爱惜身体,来来,赶紧坐下喝口酒,暖暖身子再说。”
皇帝陛下也不拘束,笑着应了两声,便解下披风,入了席。
太皇太后赵氏精神头不错,看上去比一年前,还要年轻上一些,烦心事少,资格够老,也就不用再多搀和后宫里面的勾心斗角,生活的自然有滋有味。
劝了几口菜,又陪着皇帝喝了些酒,太皇太后赵氏才招手让那位太嫔过来,准其入席相陪。
皇帝陛下一瞧,就明白,这是有事说了。
果然,太皇太后赵氏笑着指点着这位太嫔叹息道:“十几年前,她父亲带兵随大将军吴宁入蜀,战死在蜀中了,兄长和一个侄儿,唉,之前家里传来消息,战死在夏州了,还有一个侄儿逃回来,被押在了延州。”
说到这里,那边的太嫔已经眼圈通红,哽咽了起来。
太皇太后赵氏语气也低沉了下来,“要说老了老了,更不该说那些外朝的糟烂事儿……折汇这人,也算是折家有数的俊才了,怎么就无能至此?”
“好了,不说这些……她求到我这里,本宫呢,确实也动了不忍之心,本来想给柱国那孩子传个信儿照看一下,但想了想,那孩子心硬,加上内外到底有别,所以,还是厚颜跟皇帝开个口,看怎么才能保住她家里这颗根苗。”
这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情有可原,又是太皇太后开口,成武皇帝李全寿断无回绝的道理。
当然,这是大将军赵石带回来的另外一桩麻烦了。
大将军折汇兵败辱国,葬送了六万西北镇军精锐,如今已经被大将军赵石押送回长安,等待朝廷处置。
这个上面没什么好说的,逃回来的镇军将领,都已在军前掉了脑袋,折汇不听将令,不顾大局,贪功冒进,最终为敌所破,致使全军覆没,这在西北那边已经传遍了,而之前,大将军赵石以及大将军种燧的奏折,都送到长安,言辞也是一致。
折家那里就算想开口求情,或者为大将军折汇巧辞脱罪,也没可能了。
可以说,其他两位大将军已经把折汇的罪名给扣死了,没留下任何的机会给折家,中书以及枢密院那里,除了在给有功将士论赏之外,就是在给折汇等西北镇军将领论罪了。
论罪当斩,这个毫无疑问,但也有人援引当年大将军吴宁以及大将军折木河之旧事,想减轻折汇之责罚。
而折汇也必定不同于旁人,折家世代从军报国,战死沙场者,不知凡几,在军中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这些都是顾忌,所以,折汇这位大将军的处置,必定不会如同王佩那样干脆的掉了脑袋。
比起折汇这位大将军来,无论是已经死了的王佩,还是差点饮了毒酒的赵石,都无法一概而论。
没人愿意看到折家离心,尤其是在中原之战就要开始的这样一个时节……
这也许就是一个试探,皇帝陛下想了想,干脆的点头笑道:“皇祖母,伐夏功成,过几日除了献捷之外,还要告祭历代先皇,大赦天下,到时定是举国同欢,皇祖母这里肯定也要热闹一番呢。”
说的好像不着边际,但太皇太后一听就明白了,大赦天下,不论西北逃回来的败兵,还是大将军折汇,可能都要囊括之中。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赵氏不由欣慰的笑了起来,皇帝看来心胸又有长进,懂得宽容了,更难得的是,因势利导,不留痕迹。
于是,她这里话头一转,不过也是点到即止,“柱国那孩子,处事欠考量,唉,你皇祖母这里老了,又是后宫妇人,君君臣臣的事情,也不好多说,但本宫这里还是要唠叨一句,你们君臣之间,一个要多听多看,一个应要多说多做,才好相处下去……”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