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轨迹 他们永不会平行
名门君少的心尖宠 作者:心唯
第五章 轨迹 他们永不会平行
这个世界无论缺少了谁,都以毫无阻碍地存在下去,永远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呆滞不前,人,是个渺小的存在。
这年的十月上旬,国家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因病去世,享年85岁,曾在国家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不少傲人功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展做出重要贡献。
他的去世令无数人悲伤哀痛,国家领导人表达了深切哀思。
每天的新闻,张瑛都是会注意看的,大到国家颁布的新政策以及国内外的大事,小到民生的繁琐话题,相反经济金融类的报道从不触及,医疗学术方面的也不太感兴趣。
看着看着,时间过得很快,她静得下心,也浸在其中。
当年还在家时,母亲见她这副模样早已见怪不怪,总是要催她出去逛逛走走的,打趣地说,若是她不吱声,张瑛一辈子都窝在家里也不一定,这怎么办才好?人家父母都在烦恼怎样把女儿在外野玩的心收回来,她母亲却在烦恼怎样把张瑛的心放出去。
张瑛是不喜欢出门的,若不是为了生活。
弟弟总是喜欢打电话和她聊天,本该和父母说的话全数告诉了姐姐,遇到的烦恼也告诉姐姐,在他的眼里,姐姐是最靠的,总能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点亮一盏灯。
张瑛从不给弟弟限制思想范围,说的话也是点到即止,只要跟他说通就好。
张希然最喜欢的人就是这个姐姐,胜过生养他们的父母,换句话说,张瑛更像是他的母亲。
记得从小老街上的大妈小孩都围着希然打转笑着说,改口叫你姐姐叫妈算了!
当时的张希然还小,不懂事,嘴上的门牙还缺了两个,傻呵呵地对着姐姐叫道,妈。
结果脑门换来了母亲的两个栗子。
十一月中旬,t市的小雨就一直没有断过,断断续续下着,时大时小,风一吹,凉得很,天灰蒙蒙的。
张瑛很是厌烦这样的天气,这雨好像永远都下不完似的,老天总是拉着一张灰色的脸,想要遇见一个晴天,是当听见翌日的天气预报后,那个小小的愿望都落空的。
太阳,在躲迷藏呢?
文墨又在杂志社里接到了几个稿费高的稿子任务,打电话尽数都给了张瑛,把机会都留给了她,偏心地没有跟其他撰稿作者透漏过风声,这在这个行业中,算是难得的了。
她缺钱,又不要她帮助,只能尽能多的给她介绍稿子了,这些稿子的稿费观,加在一起还是以的。
把这些稿子给她时,还特意叮嘱她说不要太拼命,截稿日期还早。
张瑛点了点头,答应了。
白皙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有规律节奏地敲打着键盘,黑色的字体流利地在文档上跳动着,她打了几行字,又很快地删除了,再打字,又接着删除了,反复几次,揉了揉太阳穴,眯了眯眼睛,不知如何,总是进入不了状态,写出来的不尽如意。
头有些疼了,雨天,这是常有的事,不觉奇怪了。
拉开桌子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药瓶倒出几粒药丸,配着矿泉水灌了下去,困倦得很。
难得的,她和着衣服,躺在床上睡了,只因头真的难受。
没事的,吃了药,没多久就好了。
t市的报纸上从来不缺头版头条,但是真正好的头版头条却很少,最多的是少爷公子和某些明星嫩模的花边绯闻,或是某些豪门中不为人知的私事内幕,但这些终归是不好听的,真正好的头版头条难得贵,例如上流社会中的某些气质非凡,能力出众的成功人士,行业中的佼佼者。
例如君氏的君喻,晟嘉的傅施年,还有脑科著名医生宁单。
绯闻不时也是有的,但他们一直都是正面的代表,想要当面采访,不是有名重量级的杂志社,怎会有这个机会?
他们是不屑的。
最近,m·r杂志社早放出了即将当面采访宁单的消息,这次采访也是预约商量了好久才定下的,当然也这么做了,采访时长四十分钟。
宁单做完一次脑科手术后,整宿没睡,脱下手术服,喝了一杯咖啡,就坐下身来接受了采访,他的精神还是好的。
漫长难度高的手术,他一场做下来,也无疲倦之意,似乎对他来说一切都不是难事,遇到都游刃而解,对得起他在国内外得到的名声和奖项。
那件白大褂穿在他身上,比西装革履合适上千百倍,仿佛是量身定做一般。
他只有在医院才会穿上那件白大褂,对于他来说那除了是件制服,更多的还是他的责任义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
一场面对面的采访,宁单不疾不徐,问题分析得有条有理,头脑清晰。
宁单不单对医学有研究,在上学期间也同样修过金融和文学专业,颇为精通,只不过对医学更有兴趣罢了。
笑容,在他脸上偶尔是会看到的,浅淡有礼,和煦如风。
和他交谈说话,几番话下来,心里也是舒服的。
四十分钟过得很快,看看表,才现不知觉间时间到了。
记者回过神,连忙起身结束采访,采访规定的四十分钟已经超过了五分钟,抱歉地笑了笑道了声歉。
她忽略了时间,就连一旁的摄影也忽略了。
“不要紧。”宁单表现地很是绅士,淡笑着不以为意。
他说不要紧,是记者深知,宁单是何人?在这家市重点最大的医院里,时间是最为宝贵的。
这才刚结束采访,门外就随即响起了敲门声,随后进来的是一个护士,告知他0018床的病人醒来想要找他。
宁单起身,和记者点头示意,转身出了门,衣角在门边残留下一个白色的衣影,清淡的薄荷香气仿佛还在鼻间细细流淌着,余音梁绕,令人留恋。
0018床的病人是一个头花白的老太太,人年纪越大心性就越像个小孩子,患了脑血管病,是每天还是很喜欢玩闹,尤其喜欢和宁单聊天说话,醒来总是喜欢找他,拉着他的手就不肯松开,当亲生孩子一样。
宁单也默许了,特地叮嘱护士,若是老人醒来想要找他,第一时间过去找他。
见,宁单也是喜欢老人的,总是格外有耐心。
对待病人,他做到除去医生这个冰冷职务外的事,全医院上下对他的尊重和敬佩是少不了的,称赞更是多。
韩逸有时身子也会抱恙,来医院做检查,顺便也会去脑科看看宁单,看见他对待病人的模样,回去总免不了打趣他说,将来他要是娶妻子了,妻子全家人根本不用愁身体健康和养老的事,他全包了。
是,还有什么比健康和养老还重要的事呢?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起了雾,玻璃窗上都是雨滴水汽,地上都是水。
当张瑛睡得模糊时,手机响起了,一连响了好久,她胡乱摸了摸手机打开接了起来。
“姐,我到t市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让她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弟弟的声音格外清晰突然地响在耳边。
方才还以为是梦,看到手机确确实实显示的是通话中,不得不相信了。
“你来干什么?怎么不提早说?”弟弟的这次突然到来,让她防不胜防。
张希然不顾周身嘈杂的喧嚣,面对这座陌生城市心情很好,“来看你,我们已经有两年多没见了。”
“你住哪里,我马上就去了。”弟弟问着她的地址。
张瑛本想告诉他地址,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说不清,这个偏僻的地方他恐怕不好找,会走很多冤枉路,索性,准备亲自去接他。
“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我去接你。”她很是无奈。
张希然是不想让她辛苦的,还是拗不过她,“车站。”闷闷地说出了两个字。
“在那乖乖等着。”张瑛丢下两个字,就挂下了电话。
打着雨伞,走在满是水的不平的小路上,拢了拢衣领,捂着额头在风雨中走着。
为了不让弟弟等得久,她鲜少地打了出租车。
上了车,她窝在角落,一直在揉着额角。
张希然规矩地等在车站大门口,认真地看着前来的人,努力地想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看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约莫四十多分钟,张瑛到达了车站,撑着雨伞左顾右盼,来回走动看着,还没看到人便拿出了手机打了一通电话。
到了后来,还是张希然先看到她的,拉着行李箱朝她飞快地跑了过来,一声姐,瞬间温暖了张瑛的心。
这声真切的呼声,说不清多久没听到了。
总之,在听到的那一秒,她有种不真实的虚幻。
看到弟弟时,她笑着看着他说,长高了。
的确,长高了不少,从一米七几都长到一米八几了,一个帅气的男孩子。
他紧紧抱着她,日夜的想念都在这一刻尽数挥了,姐姐,姐姐在嘴角反复叫个不停。
好像,他还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淘气地跟在她身后跑的小孩子。
他们谁想长大,都不想长大的。
张瑛在t市的生活尽管从没跟家人说过,但家里人都明白,t市一个繁荣高速展的大都市,物价高,竞争激烈,一个普通的弱女子哪里有这么容易讨生活?必定是辛苦的。
再加上每月还雷打不动地给家里寄钱,母亲每每看见卡上的钱,总会重重无奈地叹着气。
跟父亲和他说,别给你姐姐添麻烦了,她生活也累,不容易。
当张希然拿着行李走进张瑛住的地方时,虽嘴上不说,但暗地里眼睛还是热了,红红的。
原来姐姐嘴里一直的好,是这样好的。
“晚上想吃什么,姐去给你做。”她问道。
“很想吃姐做的面了。”他看着她,笑着说道。
张瑛点了点头,“好。”
一碗面,里面寄托了太多东西了,一碗面都不平凡了。
她下面的姿势很是熟稔,打蛋,下面,放青菜,胡萝卜切丝,浇淋上葱花热油,一碗热面做好了。
张希然看着端上来的面,心生满足。
“你不吃?”桌上只有一碗,她没有做自己的。
“吃过了,不饿。”她坐在他面前,不以为意。
张希然是不听她的,起身去厨房又拿了一只碗,不管张瑛的阻止,硬是从自己碗里倒了一半的面放进另外那只空碗了,鸡蛋也夹了过去,伸手把那只碗推到了张瑛面前。
“一起吃。”
张瑛想要将碗里的面再倒给他,他不要,没法只好吃了。
柔和的的灯光下,他们两人面对面吃着面,温馨美好,一碗再平常不过的面都被吃出浓浓的温暖来了。
一碗面吃完后,张希然对她说:“姐,我希望一辈子都能和你这样坐着吃面,梦里都常常梦见的。”
这句话,轻易地让张瑛动容了。
几年不见,弟弟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
夜间,她安抚下弟弟睡后,又不停歇地开始写稿。
qq群里有很多夜间活跃的人,张瑛偶尔无事也会打开来看他们的讨论话语,生生趣味也不错。
今晚的话题焦点放在了成功男人身上,女人要嫁给什么男人才算好。
飞来的答案无疑是帅气,多金,背景深厚,地位高。
这些都不奇怪了。
聊着聊着,就不觉得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好男人,天天看到却不即的男人是最好的。
某人说起了宁单,说了梦寐以求的大话,得到了其他人的嘲讽。
电脑上,宁单那两个显眼的名字陡然闯入了梅婧的眼睛,恍然想起,那天晚上凑巧一面之缘的人。
那样的男人注定和她们这个世界是不会有交集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是谁?她们是谁?
是,她不知道,命运有时真的很奇怪,永远无绝对的。
宁单于她张瑛永远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一面和一个无意义的名字。
第五章 轨迹 他们永不会平行
校园港
第五章 轨迹 他们永不会平行
这个世界无论缺少了谁,都以毫无阻碍地存在下去,永远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呆滞不前,人,是个渺小的存在。
这年的十月上旬,国家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因病去世,享年85岁,曾在国家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不少傲人功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展做出重要贡献。
他的去世令无数人悲伤哀痛,国家领导人表达了深切哀思。
每天的新闻,张瑛都是会注意看的,大到国家颁布的新政策以及国内外的大事,小到民生的繁琐话题,相反经济金融类的报道从不触及,医疗学术方面的也不太感兴趣。
看着看着,时间过得很快,她静得下心,也浸在其中。
当年还在家时,母亲见她这副模样早已见怪不怪,总是要催她出去逛逛走走的,打趣地说,若是她不吱声,张瑛一辈子都窝在家里也不一定,这怎么办才好?人家父母都在烦恼怎样把女儿在外野玩的心收回来,她母亲却在烦恼怎样把张瑛的心放出去。
张瑛是不喜欢出门的,若不是为了生活。
弟弟总是喜欢打电话和她聊天,本该和父母说的话全数告诉了姐姐,遇到的烦恼也告诉姐姐,在他的眼里,姐姐是最靠的,总能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点亮一盏灯。
张瑛从不给弟弟限制思想范围,说的话也是点到即止,只要跟他说通就好。
张希然最喜欢的人就是这个姐姐,胜过生养他们的父母,换句话说,张瑛更像是他的母亲。
记得从小老街上的大妈小孩都围着希然打转笑着说,改口叫你姐姐叫妈算了!
当时的张希然还小,不懂事,嘴上的门牙还缺了两个,傻呵呵地对着姐姐叫道,妈。
结果脑门换来了母亲的两个栗子。
十一月中旬,t市的小雨就一直没有断过,断断续续下着,时大时小,风一吹,凉得很,天灰蒙蒙的。
张瑛很是厌烦这样的天气,这雨好像永远都下不完似的,老天总是拉着一张灰色的脸,想要遇见一个晴天,是当听见翌日的天气预报后,那个小小的愿望都落空的。
太阳,在躲迷藏呢?
文墨又在杂志社里接到了几个稿费高的稿子任务,打电话尽数都给了张瑛,把机会都留给了她,偏心地没有跟其他撰稿作者透漏过风声,这在这个行业中,算是难得的了。
她缺钱,又不要她帮助,只能尽能多的给她介绍稿子了,这些稿子的稿费观,加在一起还是以的。
把这些稿子给她时,还特意叮嘱她说不要太拼命,截稿日期还早。
张瑛点了点头,答应了。
白皙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有规律节奏地敲打着键盘,黑色的字体流利地在文档上跳动着,她打了几行字,又很快地删除了,再打字,又接着删除了,反复几次,揉了揉太阳穴,眯了眯眼睛,不知如何,总是进入不了状态,写出来的不尽如意。
头有些疼了,雨天,这是常有的事,不觉奇怪了。
拉开桌子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药瓶倒出几粒药丸,配着矿泉水灌了下去,困倦得很。
难得的,她和着衣服,躺在床上睡了,只因头真的难受。
没事的,吃了药,没多久就好了。
t市的报纸上从来不缺头版头条,但是真正好的头版头条却很少,最多的是少爷公子和某些明星嫩模的花边绯闻,或是某些豪门中不为人知的私事内幕,但这些终归是不好听的,真正好的头版头条难得贵,例如上流社会中的某些气质非凡,能力出众的成功人士,行业中的佼佼者。
例如君氏的君喻,晟嘉的傅施年,还有脑科著名医生宁单。
绯闻不时也是有的,但他们一直都是正面的代表,想要当面采访,不是有名重量级的杂志社,怎会有这个机会?
他们是不屑的。
最近,m·r杂志社早放出了即将当面采访宁单的消息,这次采访也是预约商量了好久才定下的,当然也这么做了,采访时长四十分钟。
宁单做完一次脑科手术后,整宿没睡,脱下手术服,喝了一杯咖啡,就坐下身来接受了采访,他的精神还是好的。
漫长难度高的手术,他一场做下来,也无疲倦之意,似乎对他来说一切都不是难事,遇到都游刃而解,对得起他在国内外得到的名声和奖项。
那件白大褂穿在他身上,比西装革履合适上千百倍,仿佛是量身定做一般。
他只有在医院才会穿上那件白大褂,对于他来说那除了是件制服,更多的还是他的责任义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
一场面对面的采访,宁单不疾不徐,问题分析得有条有理,头脑清晰。
宁单不单对医学有研究,在上学期间也同样修过金融和文学专业,颇为精通,只不过对医学更有兴趣罢了。
笑容,在他脸上偶尔是会看到的,浅淡有礼,和煦如风。
和他交谈说话,几番话下来,心里也是舒服的。
四十分钟过得很快,看看表,才现不知觉间时间到了。
记者回过神,连忙起身结束采访,采访规定的四十分钟已经超过了五分钟,抱歉地笑了笑道了声歉。
她忽略了时间,就连一旁的摄影也忽略了。
“不要紧。”宁单表现地很是绅士,淡笑着不以为意。
他说不要紧,是记者深知,宁单是何人?在这家市重点最大的医院里,时间是最为宝贵的。
这才刚结束采访,门外就随即响起了敲门声,随后进来的是一个护士,告知他0018床的病人醒来想要找他。
宁单起身,和记者点头示意,转身出了门,衣角在门边残留下一个白色的衣影,清淡的薄荷香气仿佛还在鼻间细细流淌着,余音梁绕,令人留恋。
0018床的病人是一个头花白的老太太,人年纪越大心性就越像个小孩子,患了脑血管病,是每天还是很喜欢玩闹,尤其喜欢和宁单聊天说话,醒来总是喜欢找他,拉着他的手就不肯松开,当亲生孩子一样。
宁单也默许了,特地叮嘱护士,若是老人醒来想要找他,第一时间过去找他。
见,宁单也是喜欢老人的,总是格外有耐心。
对待病人,他做到除去医生这个冰冷职务外的事,全医院上下对他的尊重和敬佩是少不了的,称赞更是多。
韩逸有时身子也会抱恙,来医院做检查,顺便也会去脑科看看宁单,看见他对待病人的模样,回去总免不了打趣他说,将来他要是娶妻子了,妻子全家人根本不用愁身体健康和养老的事,他全包了。
是,还有什么比健康和养老还重要的事呢?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起了雾,玻璃窗上都是雨滴水汽,地上都是水。
当张瑛睡得模糊时,手机响起了,一连响了好久,她胡乱摸了摸手机打开接了起来。
“姐,我到t市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让她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弟弟的声音格外清晰突然地响在耳边。
方才还以为是梦,看到手机确确实实显示的是通话中,不得不相信了。
“你来干什么?怎么不提早说?”弟弟的这次突然到来,让她防不胜防。
张希然不顾周身嘈杂的喧嚣,面对这座陌生城市心情很好,“来看你,我们已经有两年多没见了。”
“你住哪里,我马上就去了。”弟弟问着她的地址。
张瑛本想告诉他地址,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说不清,这个偏僻的地方他恐怕不好找,会走很多冤枉路,索性,准备亲自去接他。
“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我去接你。”她很是无奈。
张希然是不想让她辛苦的,还是拗不过她,“车站。”闷闷地说出了两个字。
“在那乖乖等着。”张瑛丢下两个字,就挂下了电话。
打着雨伞,走在满是水的不平的小路上,拢了拢衣领,捂着额头在风雨中走着。
为了不让弟弟等得久,她鲜少地打了出租车。
上了车,她窝在角落,一直在揉着额角。
张希然规矩地等在车站大门口,认真地看着前来的人,努力地想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看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约莫四十多分钟,张瑛到达了车站,撑着雨伞左顾右盼,来回走动看着,还没看到人便拿出了手机打了一通电话。
到了后来,还是张希然先看到她的,拉着行李箱朝她飞快地跑了过来,一声姐,瞬间温暖了张瑛的心。
这声真切的呼声,说不清多久没听到了。
总之,在听到的那一秒,她有种不真实的虚幻。
看到弟弟时,她笑着看着他说,长高了。
的确,长高了不少,从一米七几都长到一米八几了,一个帅气的男孩子。
他紧紧抱着她,日夜的想念都在这一刻尽数挥了,姐姐,姐姐在嘴角反复叫个不停。
好像,他还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淘气地跟在她身后跑的小孩子。
他们谁想长大,都不想长大的。
张瑛在t市的生活尽管从没跟家人说过,但家里人都明白,t市一个繁荣高速展的大都市,物价高,竞争激烈,一个普通的弱女子哪里有这么容易讨生活?必定是辛苦的。
再加上每月还雷打不动地给家里寄钱,母亲每每看见卡上的钱,总会重重无奈地叹着气。
跟父亲和他说,别给你姐姐添麻烦了,她生活也累,不容易。
当张希然拿着行李走进张瑛住的地方时,虽嘴上不说,但暗地里眼睛还是热了,红红的。
原来姐姐嘴里一直的好,是这样好的。
“晚上想吃什么,姐去给你做。”她问道。
“很想吃姐做的面了。”他看着她,笑着说道。
张瑛点了点头,“好。”
一碗面,里面寄托了太多东西了,一碗面都不平凡了。
她下面的姿势很是熟稔,打蛋,下面,放青菜,胡萝卜切丝,浇淋上葱花热油,一碗热面做好了。
张希然看着端上来的面,心生满足。
“你不吃?”桌上只有一碗,她没有做自己的。
“吃过了,不饿。”她坐在他面前,不以为意。
张希然是不听她的,起身去厨房又拿了一只碗,不管张瑛的阻止,硬是从自己碗里倒了一半的面放进另外那只空碗了,鸡蛋也夹了过去,伸手把那只碗推到了张瑛面前。
“一起吃。”
张瑛想要将碗里的面再倒给他,他不要,没法只好吃了。
柔和的的灯光下,他们两人面对面吃着面,温馨美好,一碗再平常不过的面都被吃出浓浓的温暖来了。
一碗面吃完后,张希然对她说:“姐,我希望一辈子都能和你这样坐着吃面,梦里都常常梦见的。”
这句话,轻易地让张瑛动容了。
几年不见,弟弟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
夜间,她安抚下弟弟睡后,又不停歇地开始写稿。
qq群里有很多夜间活跃的人,张瑛偶尔无事也会打开来看他们的讨论话语,生生趣味也不错。
今晚的话题焦点放在了成功男人身上,女人要嫁给什么男人才算好。
飞来的答案无疑是帅气,多金,背景深厚,地位高。
这些都不奇怪了。
聊着聊着,就不觉得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好男人,天天看到却不即的男人是最好的。
某人说起了宁单,说了梦寐以求的大话,得到了其他人的嘲讽。
电脑上,宁单那两个显眼的名字陡然闯入了梅婧的眼睛,恍然想起,那天晚上凑巧一面之缘的人。
那样的男人注定和她们这个世界是不会有交集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是谁?她们是谁?
是,她不知道,命运有时真的很奇怪,永远无绝对的。
宁单于她张瑛永远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一面和一个无意义的名字。
第五章 轨迹 他们永不会平行
校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