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广州耆老会示威
篡宋灭元 作者:温白水
第四百八十八章 广州耆老会示威
第二天,留梦炎与陈宜中不等各地行文到达,立即按程越的意思下达命令,火速送到大宋各州县,令各地严惩耆老会,不得对抗变法。另外悄悄嘱托自己的同乡门生,远离耆老会,否则必遭大都督雷霆之怒!
临安及周边各地连续几天进行了大搜捕,抓出几百名参与焚的人,其中颇有些人与朝中官吏有关系。于是乎,大都督府门前,徒步上门,痛哭流涕请罪的官吏络绎不绝,程越不为己甚,全部饶恕,令罗夫人打发走了事,朝野之中一片赞叹之声。
《中华日报》连日里对焚之举口诛笔伐,加之所有的大臣也各找机会发声谴责,不许门生故旧与耆老会有任何关系,耆老会顿成过街老鼠,土崩瓦解,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在南方的中心——广州城,朝中的命令还未送达,众多读人和士绅在广州耆老会的带领下,聚集在广东经略使徐直谅的府衙前,愤怒上,要求朝廷不得在科举中加入新学,更不得取消丁忧祖制。
静坐已进行到了第四天,从一开始的五百多人增加到两余人,声势浩大,看热闹的百姓也越聚越多。
为防意外,徐直谅派手下部将梁雄飞率两精兵保护经略府,但刀不出鞘,也不许带弓箭,防止误伤。
徐直谅深感头痛,不知朝廷会如何处置这些人,只有先之任之,待朝中的命令到了再说。
府衙前,几个耆老会的人坐在黑压压的人群最前面,皆为长髯抚胸,面色从容,手边还摆着一个漆盘,上面放着一壶茶和几个茶杯。天气不冷不热,几人边喝边聊。甚是惬意。
一名中年人对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道:“钱老,今天是第五天,我们已经上了两道,徐经略还没有答复。是在等朝廷的消息么?”
钱老抚须道:“当然是,徐经略是个话的,弄不清楚朝中的动向,他什么都不会说。”
另一人道:“其实我们也不用徐经略做什么,不过就是让他在我们的上上面署个名字而已。能有多难?最多被朝廷斥责几句。封疆大吏,不就是该为民请命么?”
一名胖胖的老者不以为然地道:“周贤侄此言差矣,现如今是大都督大权独揽,徐经略又不是大都督的门下,如何敢肯定他上会不会被弹劾?大都督要推行新政,第一个就拿科举和丁忧祖制开刀,徐经略不是傻瓜,当然不会为我等上。但天下读人群情汹涌,他又不好与我们作对,所以只有一个‘拖’字诀。等到可靠的消息再说。”
“那各位以为大都督会如何处置呢?”
“大都督年少气盛,不可能会让步太多,最多在丁忧祖制上让几个月,新学的内容略减一减吧。”
“那怎么行?!丁忧奉行逾年,怎可一朝而废?新学的东西与五经四颇多抵触,以何为准?难道程越那个毛头小子要凌驾于圣人之上吗?!”
“郑兄且慢动气,各地上万名读人一起上朝廷,我不信朝中的大臣没有敢于直谏的,太皇太后乃女中尧舜,还是大都督的母亲。向来对读人优容有加,得知此事后,断然不会任由大都督为所欲为,大都督还能违逆她老人家不成?”
“不错。朝中自上至下的官员,全是科举正途得来的官职,大宋以孝治天下,谁会真心支持大都督废除丁忧的命令?不怕回乡被唾骂么?现在由我们一闹,朝中各位大人便有了借口,众多大人一起向大都督陈情。再加上两位圣人插手,我不信大都督挡得住!”
“哦?周兄是说朝中有几位大人准备出面么?”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朝中怎么会没有意见?不过是不敢当出头鸟罢了。只要有几位大人率先发难,朝野里应外合,大都督能不收回成命么?”
“原来如此!真是想不到啊。”
“可惜张镇孙张大人三番两次敦请也不肯来,他是广州的第一个状元,如果他能来与我们一起请命,朝中也要震动了!”
“张大人怎么说?他为什么不来?”
“张大人说他已弃官不做,不该再出面请命。”
“张大人才是大孝子,当初为侍奉双亲,官都不做了,对大都督废除丁忧祖制一定很气愤,他该来啊。”
“不要为难他了,张大人之前对大都督的功绩津津乐道,逢人便夸,突然传来大都督对科举和丁忧祖制下手的消息,张大人气结于心,闭门谢客,说徐经略去请他到府衙商议都不来呢。”
“唉,两年来,未闻今日之巨变。前些日子运到的煤油灯,有人花大价钱买回家,结果被孩子拿去玩烧了马厩,险些闹出人命,造孽啊!”
“这算什么?冬天时虎头门有富家妾室买了短式的羊绒大衣和皮靴,公开穿着出去游玩,结果被登徒子盯上,前几日被捉奸在床,浸了猪笼。唉,世风日下啊。”
“是啊,是啊。”
众人谈得正欢,突见一骑从远处泼风般狂奔而来,马上的骑士身穿驿卒的衣装,风尘仆仆,边打马边喊:“各位闪开,有临安的急令!”
众人一片哗然:“到了!终于到了!快让路!”
黑压压的人群瞬间分开一条路,供驿卒纵马而过,每个人都充满期待地看着驿卒腰间挂的布袋,那里面装着他们所有的希望!
驿卒在府门前跳下马,掏出腰牌晃了一下,再对门人拱手道:“兄台,烦请通报徐经略,有临安丞相府的命令。”
门人道:“老兄只管随我进去,老爷有吩咐,临安有命令直接领进去。”
“好!兄台请带路。”
驿卒摘下布袋,随门人疾步向里就走,众多读人和看热闹的百姓在外面翘首以盼。
两人进到徐直谅的房,徐直谅瞄到驿卒手中的布袋,抬起头,松了口气道:“终于到了么?来,给我。”
驿卒施礼取出相府的命令奉上,然后转身退了出去。
徐直谅打开细细一看,大吃一惊,禁不住腾地站起来,将手中的命令反复地连看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双手已经有些颤抖。房没有别人,徐直谅颓然坐下,直直地往后靠在椅背上,默然半晌无语。
良久,徐直谅才回过神来,将命令收好。在房里负手踱步,想了又想,想得头疼欲裂,总算想出一个主意。
徐直谅走到房门口,叫来一名家人,道:“去,备马车,我要去张镇孙张大人那里看一下。”
家人躬身而退,很快备好马车,还是程越发明的四轮马车。徐直谅上车拉上窗帘,命车夫从后门悄悄驶出,向张镇孙家宅而去。
张镇孙在家中闭门谢客已经到了第七天。他在元军快逼近临安时因思念双亲弃官回到广州,被御使弹劾怯敌潜逃而解职。但因他是广东第一个状元,在家乡仍然名望极大。
程越在危难中突然出现,连续击败三路元军,杀掉数十员蒙古大将,又将阿术和阿里海牙生擒活捉,逼得元朝签下和约。消息传到广州,万民沸腾,人人称颂。
后来程越出了和报纸,张镇孙不惜花高价搜罗齐全,期期不落,越发觉得程越神奇得不似普通人,于是对程越推崇备至,与人交谈时也时常引用程越的话。
不料程越娶回蒙古公主后,矢志变法,手段激烈,竟先拿科举和丁忧祖制开刀。此举犯了读人的大忌,张镇孙难以再公开支持程越,又不好公然抨击他,只得闭门谢客了事。恰好碰到耆老会来找他,无奈而退,让他免除了许多麻烦。
张镇孙正在家读,有家人匆匆迈进房,禀报道:“老爷,徐经略亲来,说是有要事想与老爷商量。”
张镇孙惊诧不已,忙起身道:“快请,我换件衣服马上就来。”
张镇孙因持正不阿,所以身为状元官职却并不高,最高只当过六品通判。徐直谅是正二品的高官,他万万不敢在他面前还坚持谢客。
徐直谅被请到中堂,一盏茶没喝完,张镇孙便穿戴整齐出来拜见。
张镇孙施礼道:“不知徐大人大驾光临,未曾远迎,失礼之甚。”
徐直谅抚须笑道:“张大人何须客套?你我许久未见,来拜会一下是应该的。”
张镇孙含笑请坐,两人重新落座,徐直谅笑道:“值此多事之秋,张大人闭关苦读,有何所得?”
张镇孙知他意有所指,道:“徐大人见笑,读些闲而已,最主要是躲是非。倒是徐大人这几天十分辛苦,那些读人还没散么?”
徐直谅叹道:“不瞒张大人,今日看望张大人之外,就是为此事而来。”
张镇孙见他面色凝重,不禁疑窦丛生,道:“徐大人有何为难之处?莫非朝中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么?”
第四百八十八章 广州耆老会示威
第四百八十八章 广州耆老会示威
第二天,留梦炎与陈宜中不等各地行文到达,立即按程越的意思下达命令,火速送到大宋各州县,令各地严惩耆老会,不得对抗变法。另外悄悄嘱托自己的同乡门生,远离耆老会,否则必遭大都督雷霆之怒!
临安及周边各地连续几天进行了大搜捕,抓出几百名参与焚的人,其中颇有些人与朝中官吏有关系。于是乎,大都督府门前,徒步上门,痛哭流涕请罪的官吏络绎不绝,程越不为己甚,全部饶恕,令罗夫人打发走了事,朝野之中一片赞叹之声。
《中华日报》连日里对焚之举口诛笔伐,加之所有的大臣也各找机会发声谴责,不许门生故旧与耆老会有任何关系,耆老会顿成过街老鼠,土崩瓦解,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在南方的中心——广州城,朝中的命令还未送达,众多读人和士绅在广州耆老会的带领下,聚集在广东经略使徐直谅的府衙前,愤怒上,要求朝廷不得在科举中加入新学,更不得取消丁忧祖制。
静坐已进行到了第四天,从一开始的五百多人增加到两余人,声势浩大,看热闹的百姓也越聚越多。
为防意外,徐直谅派手下部将梁雄飞率两精兵保护经略府,但刀不出鞘,也不许带弓箭,防止误伤。
徐直谅深感头痛,不知朝廷会如何处置这些人,只有先之任之,待朝中的命令到了再说。
府衙前,几个耆老会的人坐在黑压压的人群最前面,皆为长髯抚胸,面色从容,手边还摆着一个漆盘,上面放着一壶茶和几个茶杯。天气不冷不热,几人边喝边聊。甚是惬意。
一名中年人对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道:“钱老,今天是第五天,我们已经上了两道,徐经略还没有答复。是在等朝廷的消息么?”
钱老抚须道:“当然是,徐经略是个话的,弄不清楚朝中的动向,他什么都不会说。”
另一人道:“其实我们也不用徐经略做什么,不过就是让他在我们的上上面署个名字而已。能有多难?最多被朝廷斥责几句。封疆大吏,不就是该为民请命么?”
一名胖胖的老者不以为然地道:“周贤侄此言差矣,现如今是大都督大权独揽,徐经略又不是大都督的门下,如何敢肯定他上会不会被弹劾?大都督要推行新政,第一个就拿科举和丁忧祖制开刀,徐经略不是傻瓜,当然不会为我等上。但天下读人群情汹涌,他又不好与我们作对,所以只有一个‘拖’字诀。等到可靠的消息再说。”
“那各位以为大都督会如何处置呢?”
“大都督年少气盛,不可能会让步太多,最多在丁忧祖制上让几个月,新学的内容略减一减吧。”
“那怎么行?!丁忧奉行逾年,怎可一朝而废?新学的东西与五经四颇多抵触,以何为准?难道程越那个毛头小子要凌驾于圣人之上吗?!”
“郑兄且慢动气,各地上万名读人一起上朝廷,我不信朝中的大臣没有敢于直谏的,太皇太后乃女中尧舜,还是大都督的母亲。向来对读人优容有加,得知此事后,断然不会任由大都督为所欲为,大都督还能违逆她老人家不成?”
“不错。朝中自上至下的官员,全是科举正途得来的官职,大宋以孝治天下,谁会真心支持大都督废除丁忧的命令?不怕回乡被唾骂么?现在由我们一闹,朝中各位大人便有了借口,众多大人一起向大都督陈情。再加上两位圣人插手,我不信大都督挡得住!”
“哦?周兄是说朝中有几位大人准备出面么?”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朝中怎么会没有意见?不过是不敢当出头鸟罢了。只要有几位大人率先发难,朝野里应外合,大都督能不收回成命么?”
“原来如此!真是想不到啊。”
“可惜张镇孙张大人三番两次敦请也不肯来,他是广州的第一个状元,如果他能来与我们一起请命,朝中也要震动了!”
“张大人怎么说?他为什么不来?”
“张大人说他已弃官不做,不该再出面请命。”
“张大人才是大孝子,当初为侍奉双亲,官都不做了,对大都督废除丁忧祖制一定很气愤,他该来啊。”
“不要为难他了,张大人之前对大都督的功绩津津乐道,逢人便夸,突然传来大都督对科举和丁忧祖制下手的消息,张大人气结于心,闭门谢客,说徐经略去请他到府衙商议都不来呢。”
“唉,两年来,未闻今日之巨变。前些日子运到的煤油灯,有人花大价钱买回家,结果被孩子拿去玩烧了马厩,险些闹出人命,造孽啊!”
“这算什么?冬天时虎头门有富家妾室买了短式的羊绒大衣和皮靴,公开穿着出去游玩,结果被登徒子盯上,前几日被捉奸在床,浸了猪笼。唉,世风日下啊。”
“是啊,是啊。”
众人谈得正欢,突见一骑从远处泼风般狂奔而来,马上的骑士身穿驿卒的衣装,风尘仆仆,边打马边喊:“各位闪开,有临安的急令!”
众人一片哗然:“到了!终于到了!快让路!”
黑压压的人群瞬间分开一条路,供驿卒纵马而过,每个人都充满期待地看着驿卒腰间挂的布袋,那里面装着他们所有的希望!
驿卒在府门前跳下马,掏出腰牌晃了一下,再对门人拱手道:“兄台,烦请通报徐经略,有临安丞相府的命令。”
门人道:“老兄只管随我进去,老爷有吩咐,临安有命令直接领进去。”
“好!兄台请带路。”
驿卒摘下布袋,随门人疾步向里就走,众多读人和看热闹的百姓在外面翘首以盼。
两人进到徐直谅的房,徐直谅瞄到驿卒手中的布袋,抬起头,松了口气道:“终于到了么?来,给我。”
驿卒施礼取出相府的命令奉上,然后转身退了出去。
徐直谅打开细细一看,大吃一惊,禁不住腾地站起来,将手中的命令反复地连看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双手已经有些颤抖。房没有别人,徐直谅颓然坐下,直直地往后靠在椅背上,默然半晌无语。
良久,徐直谅才回过神来,将命令收好。在房里负手踱步,想了又想,想得头疼欲裂,总算想出一个主意。
徐直谅走到房门口,叫来一名家人,道:“去,备马车,我要去张镇孙张大人那里看一下。”
家人躬身而退,很快备好马车,还是程越发明的四轮马车。徐直谅上车拉上窗帘,命车夫从后门悄悄驶出,向张镇孙家宅而去。
张镇孙在家中闭门谢客已经到了第七天。他在元军快逼近临安时因思念双亲弃官回到广州,被御使弹劾怯敌潜逃而解职。但因他是广东第一个状元,在家乡仍然名望极大。
程越在危难中突然出现,连续击败三路元军,杀掉数十员蒙古大将,又将阿术和阿里海牙生擒活捉,逼得元朝签下和约。消息传到广州,万民沸腾,人人称颂。
后来程越出了和报纸,张镇孙不惜花高价搜罗齐全,期期不落,越发觉得程越神奇得不似普通人,于是对程越推崇备至,与人交谈时也时常引用程越的话。
不料程越娶回蒙古公主后,矢志变法,手段激烈,竟先拿科举和丁忧祖制开刀。此举犯了读人的大忌,张镇孙难以再公开支持程越,又不好公然抨击他,只得闭门谢客了事。恰好碰到耆老会来找他,无奈而退,让他免除了许多麻烦。
张镇孙正在家读,有家人匆匆迈进房,禀报道:“老爷,徐经略亲来,说是有要事想与老爷商量。”
张镇孙惊诧不已,忙起身道:“快请,我换件衣服马上就来。”
张镇孙因持正不阿,所以身为状元官职却并不高,最高只当过六品通判。徐直谅是正二品的高官,他万万不敢在他面前还坚持谢客。
徐直谅被请到中堂,一盏茶没喝完,张镇孙便穿戴整齐出来拜见。
张镇孙施礼道:“不知徐大人大驾光临,未曾远迎,失礼之甚。”
徐直谅抚须笑道:“张大人何须客套?你我许久未见,来拜会一下是应该的。”
张镇孙含笑请坐,两人重新落座,徐直谅笑道:“值此多事之秋,张大人闭关苦读,有何所得?”
张镇孙知他意有所指,道:“徐大人见笑,读些闲而已,最主要是躲是非。倒是徐大人这几天十分辛苦,那些读人还没散么?”
徐直谅叹道:“不瞒张大人,今日看望张大人之外,就是为此事而来。”
张镇孙见他面色凝重,不禁疑窦丛生,道:“徐大人有何为难之处?莫非朝中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么?”
第四百八十八章 广州耆老会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