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大明1937

正文 第 1617 章

    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 1617 章

    [  ]

    第170集

    2月12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贝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和希特勒会谈,这件事虽然不是公开宣扬、高调进行的,但也不是多么秘密的。好几个利益攸关的国家的情报人员,都注意着这件事呢。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国家为奥地利出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注这件事。

    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意味着纳粹势力在欧洲的更大膨胀,意味着《凡尔赛合约》又一次被撕毁。除了意大利,谁也不希望看到这样。但是出手拯救奥地利,又很有可能让奥地利把自己的国家拖下水,最坏的情况,甚至有可能陷入和德国的战争。可以说,现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怕德国。并不是说德国比所有欧洲国家都强大,是因为现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怕打仗,甚至连意大利也怕打仗,只有德国不怕。

    希特勒抓住欧洲几大强国一战后恐惧战争的心理,摆出了一副不要命的光棍架势,动辄用战争来搞外交讹诈。而几大欧洲强国也多少都抱着“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心理,一次次地不得已惯着德国,甚至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只为的换来希特勒一个“到此为止”的承诺,给自己的国家和选民一个“保持和平”的憧憬。

    英法等国的绥靖心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害怕德国的扩张,但更害怕自己国家被卷入战争。——两害相权取其“轻”,或者说是“万事先顾眼前”。

    ……

    除了欧洲国家外,世界上还有两个可以置身事外看这件事的强大国家,就是大明和美国。美国自不必说了,现在是中立国家,连卖一点军火都要绞尽脑汁钻《中立法》空子,对德奥合并这件事它是插不上什么手的。而另一个强大国家——地处东亚的大明帝国,它的态度就很令人猜测了。

    大明和德国关系走得非常近,在经济和技术领域有多项紧密的合作。但是大明和德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都大相径庭——和德国的相去甚远,却和英、美、日等国更加相近。而且,大明不但和德国走得近,和英法等国走得更近,有着更悠久的友好历史。鉴于这些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明帝国将和英法等国一样,对德国图谋奥地利采取一种“半推半就”的纵容态度。既不支持,也不用实际行动来反对。

    但是外人不知道,大明如今的选择可没有那么自由。按照两年前签订的《明德密约》,大明是必须在德奥合并这件事上明确表示支持的。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遵守密约、明确表示支持,要么撕毁密约。抽身事外是绝对不行了。

    进入1938年之后,大明内阁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他们一直在商讨该采取何种选择。要是两年前的大明,那很好选择,直接支持德奥合并就行了。那时候大明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世界性大国”,那时候大明80%的精力都放在对抗北清上了。能否在北清的威胁下保持独立、保持生存,是大明帝国的头等大事。那时候谁要是能给大明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大明什么都肯干。跟魔鬼做交易都行。而那个时候也恰恰是德国给了大明实实在在的军事、技术帮助,这些都是英法等国一直没给的。大明也真的和德国做了交易,许诺将来德国图谋奥地利的时候,站在德国这一边。

    从这个角度讲,那时候,大明也是做了和现在英法等国同样的选择而已——和自己国家的安全比起来,其他一切都无所谓。

    ……

    现在时过境迁,大明不再是两年前的大明,德国也不再是两年前的德国了。现在的大明已经一统中华,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反而把战火烧到了境外,在国际上不断主张自己的权益。现在大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北清魔爪下瑟瑟发抖的“小红帽”形象了,而已经成为一个浑身肌肉的斗士,西边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斗争,东边和“日本军国主义”斗争,在亚洲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

    明军每解放一座苏联集中营、每恢复一块苏联高压区的自由,都会引来国际上的一批溢美之词。这时候,大明也越发看重自己的“羽毛”了。偏偏在此时,大明却要面对《明德密约》的拷问。这时候再没有什么比公开赞同“德奥合并”更伤害自己羽毛的了。尤其现在,美**购之门刚刚打开,而美国国内的**,也是一边倒的厌恶希特勒。这时候站在希特勒一边,绝对没有好处。

    2月12日许士尼格和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的会谈,大明情报机构也是知道的。至于他们谈了什么,东厂是一点也打听不到。但是向小强的人民卫队,却给出了非常详尽的爆料,以至于让东厂嫉妒不已。

    因为这个,还因为当年《明德密约》是向小强一手促成的,现在13日内阁再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也不能绕过向小强了。

    当着一帮喷云吐雾的大臣们,向小强也夹着香烟,边思索边说道:

    “很显然,无论是从情报还是常理看,昨天的会谈,完全就是希特勒把许士尼格叫过去威胁一番的。希特勒步步紧逼,而且每一步紧逼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毫无回旋余地。而许士尼格也毫无还手之力,基本上是任其宰割。他们上午倒没谈什么实际内容,主要是希特勒对许士尼格的精神打压。下午,里宾特洛甫和巴本给了许士尼格一份协定‘草案’,要他签字同意,说这是元首的最后意见,不许修改,不许讨论,必须直接同意。

    “至于协定大致内容,我们也探听来了。主要是命令奥地利必须取消对纳粹党的禁令,也就是说,今后奥地利纳粹党必须完全合法化。此外,所有被囚禁的纳粹分子必须立刻释放。要由塞斯?英夸特担任奥地利内政部长,还要他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我们知道,英夸特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纳粹分子。还要让格拉斯?霍尔斯特瑙为奥地利国防部长——此人也是个纳粹分子。此外,还要通过若干措施,让德奥两国有步骤地交换100名军官,意思是让两**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渗透奥地利军队。还有,要委任菲许包克博士为财政部长。当然,也是个纳粹分子。……不用我说了,诸位大人也一看就明白,这份协议是要许士尼格把奥地利政府整个儿交给纳粹分子。”

    [  ]

    第171集 毁约还是履约

    许士尼格2月12日当天就回了维也纳。希特勒宽限了许士尼格四天,命令他在2月15日为止,给他这个最后通牒一个“最有约束力的答复”。另外又宽限了三天,到18日止,来让许士尼格履行通牒中的具体条件。

    当天晚上七点半,希特勒批准了凯特尔将军所拟定的对奥地利世家军事压力的命令——“散布并无其事但听起来很可信的消息,使人听了必然认为德国在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准备”。

    在德**事入侵的威胁下,许士尼格屈服了。12月15日,他正式通知德国驻奥地利大使冯?巴本,他将在18日之前履行贝希特斯加登协议。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了对纳粹党人的大赦,包括那些在杀害陶尔斐斯前总统案子中被定罪的纳粹党人,也将受到赦免。奥地利政府还公布了新内阁成员名单,塞斯英夸特被任命为警察部长。第二天,英夸特这个纳粹部长就跑到了柏林区觐见希特勒,接受他的命令。

    2月20日,希特勒发表了演说热切地谈到许士尼格的“谅解”以及促成德奥密切了解的“诚意”。但同时,他又说道:

    “……有一千多万日耳曼人住在同我们接壤的两个国家里!有一件事情是绝不能有什么怀疑的:不能由于政治上同德国分开了,就让自决的权利也遭到剥夺!一个世界大国不能忍受他身边的同种族兄弟,因为对他的整个民族、命运和世界观表示同情,或表示一致,而经常遭受最厉害的折磨!既然这些日耳曼兄弟人民无法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我们边界上获得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那么保护这些日耳曼兄弟民族的自由,就是德国的职责!”

    这等于是直截了当的通知:今后希特勒认为,700万奥地利人和300万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前途,是第三帝国的事情了。

    这个“通知”,伦敦没注意到,巴黎没注意到,南京和华盛顿也没注意到。但是维也纳和布拉格,可都注意到了。

    4天后,许士尼格发表了一篇同样的演说,来答复希特勒。他慷慨激昂的说道:

    “……奥地利已经让步到了一个极限,我们正站在悬崖边缘。此时,我听到我的身后传来一个清晰的声音:‘到此为止,不能再退!’……奥地利绝不会放弃她的独立的!红——白——红(奥地利国旗颜色),誓死效忠!”

    希特勒20日的演说,在奥地利挑起了一连串的大规模纳粹示威运动。就在许士尼格演讲的同时。格拉茨有两万名纳粹党暴徒冲进广场,拆下扩音器,撤掉了奥地利国旗,升起了纳粹德国的卐字旗。而旁边的奥地利警察根本不管,就在那里笑嘻嘻的看。

    许士尼格的政权正在垮下来。

    不但政治上发生混乱,经济上也发生了混乱。银行里有大批外国户头和本国民众都在提款。外国商行担心出事,纷纷向维也纳取消订货。外国游客也被吓跑了。

    ……

    在整个二月份,南京一直收到来自德国的请求,要大明履行两年前的密约,公开声明支持德奥合并。而南京政府一直在犹豫,一直在以“时机不到”来搪塞。德国驻南京大使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觐见首辅大臣,态度从恳切渐渐的变得急迫了。最后德国大使隐晦地传达了一个元首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威胁:贵国不会是想赖帐吧?趁早别想,那可是白纸黑字,赖不掉的。到时候德国把这份协议在国际上一公布,贵国的“羽毛”不但保不住,还要多担一个“言而无信”的名声。

    这正是大明最担心的。大明现在想的就是先拖着,拖到水到渠成、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大明再顺水推舟发表个声明,这样能把影响降到最小。但是在德国那边来说,大明在事情办成之前发表声明支持最有用,对办成这件事帮助最大。真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了,等到我都把事情办成了,你再发表声明表示支持,那还缺你这一口吗?

    但是苦就苦再当初的密约定得不细,只是规定了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大明要声明支持德奥合并。至于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时候,却没有规定。也难怪,两年前,吞并奥地利也只是希特勒脑子里的一个梦想,至于今后会不会有“德奥合并”这回事、什么时候有这回事,希特勒都拿不准。所以即便订密约,也只能写得很含糊。况且那时候“大明支持德奥合并”最多算个附加条款,锦上添花用的。那时候希特勒最看重的是“大明支持德国对但泽走廊的要求”。

    但是到了今天,“大明支持德奥合并”这项密约反而成了德国最看重的东西了。希特勒是死死攥在手里,根本不打算放过。

    南京的内阁会议也开了好多次。期间有人认为应该毁约,有人认为应该履约。

    支持毁约的人认为:现在和德国合作的好处基本上都到手了,北清也灭了,中国也统一了,德国能给我们的差不多都给我们了,很多德国的新技术我们也都应用发展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另一方面,德国这两年的所作所为也越来越不堪,再跟它搅在一起,真的很毁自身形象。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来自英美的支持,尤其需要美国的巨大生产能力,来帮助我们打赢两场战争。毁约自然是很不好,不过也没有办法。如果大明想重新站队、再一次让利益最大化的话,承担毁约的名声,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支持履约的人认为:事情不能这么看。大明这近百年来在世界上有那么好的人缘,那么多的盟友,让那么多国家相信自己、不提防自己,靠得就是“诚信”二字。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混,就和一个人在社会上混一样,无信不立。一个国家言而有信,签约必履,承诺必守,会让很多国家都愿意跟你交往,而且不怎么防备你。为什么大明海军力量那么强大、国力那么强大,可英法美诸国并不担心大明图谋他们的南洋殖民地呢?为什么日本的海军力量和大明差不多、但是国力却大大逊色,但西方诸国从不提防大明,反而对日本严加警惕呢?为什么当大明向西方诸国发出照会、要求他们不派船帮日本运货、他们就都照办了呢?

    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和大明的关系很值得维持,而和日本的关系就不那么值得维持。毁约等于是耍流氓,大明可能觉得毁这一次约无伤大雅,况且毁的又是纳粹德国的约,但别国不这么看。虽然在这件事上,他们肯定支持大明和德国毁约,但大家私下里会想:明国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次毁的是纳粹德国的约,但下次说不定就会毁我们的约。那么大明的信用就会大受损失。一个国家一旦信用丧失,成为了诸国眼中的流氓国家,那么即使他再强大、强大如苏联那样,照样会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排挤。

    向小强比较倾向后一种意见。他也觉得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混,就像一个人在社会上混一样,先不说诚信道德什么的,起码“关系网”很重要。二十世纪已经开始全球化了,仅凭着自己的蛮力单打独斗终究不是办法,还得要拉帮结派、培植人脉,必要的时候能借力打力,一呼百应。就像后世美国那样。那么如何和别人相处,就非常重要。不管怎么说,“言而无信”绝对是取死之道。毁约,得到的是眼前利益,丧失的是今后的长远利益。

    [  ]

    第172集 摆脱德国

    整个三月上旬,向小强都在大明政府和皇室中上窜下跳,施加各种影响力,极力设法拖延大明政府作出表态。可德国方面隔三差五的催促一番,语气越来越急躁,措辞越来越难听,沈荣轩和内阁大臣们都觉得实在不好再拖了,无论是履约还是毁约,总得有个答复。

    但是向小强每次都用“时机不到”、“再等等”来劝说,而且每次都能给沈荣轩提供不少德奥双方高层的细节情报。比如许士尼格又和谁打电话了、希特勒又会见谁了,等等。沈荣轩也知道,看来对德情报是人民卫队的强项,反正东厂这方面远远比不过人家,也会虚心接受。他也就利用这向小强提供的这些细节情报,自己进行分析判断,每次也确实都觉得有点时机不到。

    就这样到了3月8日,向小强突然告知沈荣轩,许士尼格会在四天后,也就是12日举行一次奥地利全国公投,让奥地利人自己选择是否赞成独立。而这个消息明天就会由许士尼格自己宣布。这是一个好机会,向小强建议,可以让外交大臣在许士尼格宣布后也发表演讲,就说大明一贯赞成民族自决什么的,而且也相信奥地利人民是希望统一的。大明政府尊重奥地利人民的意愿,或者说尊重奥地利人民自己的选择,这种话一说,不就等于表示支持德奥合并了吗。而且妙就妙在是借着奥地利全民公投之际说的,显得很自然。德国那方面,也不能说大明违约了。

    沈荣轩思考片刻,也觉得很满意。他认为,许士尼格这时候搞全民公投,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如果公投结果显示大部分奥地利人支持合并,那他也就名正言顺地摆脱目前痛苦的窘境了。

    第 1617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