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575 章
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 1575 章
第114集 潜艇战略
17日晚上,向小强在要塞军官餐厅里请熊鼎铭吃饭,席间跟他谈了一下封锁日本和潜艇战略的打算。
熊鼎铭夹着菜,一边略微点头道:
“嗯,你说的应该是无限制潜艇战,这个我也想过。不过有几点,不知你考虑过没有。”
“哦?请讲。”
“一般公认的,潜艇战是海军弱国对付海军强国的无奈战术。如果两国海军相当,一般还是以水面舰艇战斗为主。现在我大明海军和日本海军力量可谓相当,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潜艇战略呢?”
向小强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笑道:
“不错,我大明海军现在的确和日本海军相当。要说弱,也弱得有限。但是这里不能光看纯粹的总吨位和舰艇数量对比,还得看双方的目的。日本的目的本来是猛击一下大明,狠狠从大明身上挖走一大块利益。现在么,进攻受挫,大概目的已经变成怎么保住既得利益了。大概东京那帮人脑子里想的,应该是现在在战场上好好打,好能在谈判桌上有利些,保住满洲和外蒙古东,也就是我们战前划给他们的地方,不割地,不赔款,落个全身而退。”
熊鼎铭点点头,表示在这点上同意他的判断。
向小强接着说道:
“而我们的目的,肯定不会是满足于把日军驱逐出奉天省就完了吧?白白被侵略一遭?那我们大明在世人眼中可就成了软柿子,谁都能来打一下了,打赢了自有利益,打不赢也没有损失。我们大明不是那种窝囊的弱小国家,虽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遭到平白无故的侵略,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的。我们的目的,至少得是拿回战前划给日本的满洲和外蒙古东,然后至少再让日本赔给我们一大笔钱,这是最基本的。最好还能再割点地,把朝鲜割给我们一块,或者让琉球独立什么的。”
熊鼎铭也笑了:
“向大人说的不错,反正也不是外人,咱们就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了,呵呵。想必你也看得出来,咱们战前划给日本那么大块地方,本来就是不情愿的。无非是为了拉日本参战,早一点消灭北清,减少将士伤亡而已。说实话,那个时候还有个主要敌人北清,当时总觉得是和日本共同瓜分北清的土地,还能拉日本参战,都觉得挺划算。但是现在北清没了,回头想想,那么大块的土地拱手送人了,又都不甘心了。呵呵。现在日本主动侵略我们,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收复那些土地的机会。我们又不是傻瓜,肯定不会把日本赶出奉天就算了的。”
向小强也点头笑道:
“哈哈,熊大人和我想的一样。可能我们大明高层大部分人都那么想的来着。……所以啊,我们大明的目的可不是像日本那样,只求全身而退。我们的目的恰恰是不让日本全身而退,我们要从日本身上狠狠挖下一大块肉来。那这么一来,只把日本赶出满洲和蒙古肯定还不行。日本绝对不会甘心,他绝对会跟我们死抗。不把日本彻底打服,别说割地,连赔款都要不来。我们还在东亚树立了一个长期的敌国,一有机会就和我们找事。这样可能今后几十年都很不利。”
熊鼎铭问道:
“你所说的‘把日本彻底打服’,是指什么?”
向小强咬着牙,颇狠地说道:
“封锁,加上不停地轰炸,战略轰炸,直到日本屈膝讨饶为止。仅仅是封锁和轰炸,我们的战争成本并不高。至少和大规模陆地战争比起来,成本并不算高。尤其是伤亡这块,少得多。海战和空战十次战役的伤亡人数,都比不上陆战一次战役的。长期维持,我们吃得消。”
熊鼎铭点点头,然后又问道:
“那么这和海军强弱有什么关系?”
向小强说道:
“如果光看总吨位和舰只数量,那么我们和日本是差的不多。但是我们的战略是封锁日本。既然是封锁,就要把这个岛国四面围住。而双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只能比较方便的封锁住日本的西边,就是南海和印度洋方向。想把日本的东边也堵住,那我们就必须穿过密集的琉球岛链,到太平洋上去作战。那是极不方便的。”
熊鼎铭点头道: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双方的位置就好比欧战中的英国和德国。英国是岛国,最怕封锁,所以德国就千方百计的想封锁英国。而英国在德国的西边,德国想封锁住英国,就得绕过英国、绕到比英国更西边的大西洋去作战。不错,这很难。你是想说,正因为德国的水面舰艇部队不及英国,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更难突入大西洋,所以德国采取了潜艇封锁的办法。嗯,水面军舰过不去的地方,潜艇倒是能很方便地钻过去。可是……向大人你想过潜艇的航速和视野半径没有。”
向小强叹道:
“说实话,这也是潜艇的主要缺点。速度慢,航速一般只有军舰的一半,而且艇身低矮,在大洋中视野能搜索的半径比较小。但是我觉得,潜艇的优点完全能够弥补潜艇的缺点。潜艇的隐秘性,恰恰能够克服水面舰艇难以克服的障碍——在任何一点穿过琉球列岛,进入太平洋。我们现在想让一艘水面军舰进入太平洋,是很不容易的,要大费周折,还得准备空战。如果是潜艇,不声不响的就过去了。
“而且潜艇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廉,建造周期很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至于潜艇的两大缺点——航速慢和视野窄,正可以通过数量来弥补。我想,如果我们在日本列岛的东侧布置一道‘潜艇网’,常年维持那么一二百艘潜艇,那么……”
熊鼎铭打断了他,看来他还没有思想准备,惊愕道:
“向大人,我没听错吧?常年维持一两百艘?……那你算过我们总共需要多少艘没有?”
向小强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轻松说道:
“算上在基地休整的和正来往于基地和大洋之间的,我们只要三百艘左右就可以了。”
熊鼎铭难以置信地笑道:
“‘只要’三百艘左右就够了?向大人,这要占用我们多少资源你知道吧?我们将会为之少建造多少航母和巡洋舰,你知道吧。”
向小强接下来说了一句话:
“在日本的东边常年保持150艘潜艇,最多一年,日本就会投降。彻底投降,我们要什么给什么。即使我们的水面舰艇翻一倍,能做到吗?”
[ ]
第115集 潜艇战参谋部
大明也算是较早大规模建立潜艇部队的国家。但是向小强越发的发现,这时代的人的思想,真的跳不出这个时代。
要说大明建立潜艇部队,那还是一战时的事情。当时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正如火如荼,几乎要把英国的脖子掐断了。德国的大洋舰队和英国的主力舰队一场日德兰大海战,可谓是巨兽大战,双方多年来的国力、技术、心血、以及海军竞赛结果的大比拼。就那样,德国也不过算是取得了那场海战的战术胜利,但是却依然没实现战略目的:突入大西洋。
而与此同时,德国的潜艇部队,那群不起眼的“小不点”,却做到了大洋舰队那群“巨兽”没做到的事情。不但随意进出大西洋如自家后院,而且几乎掐断英国的喉咙。全世界都看到了潜艇的巨大威力,发现了潜艇这种低成本、高战果的武器。所有有眼光的海军军事家们都发现,早先在他们眼中只能“偷鸡摸狗”的潜艇,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战略武器”:哪怕潜艇再渺小,但只要足够多,就可以有效的封锁一个国家,至少能有效的封锁一个岛国,掐断它国民经济的血管——海上运输线。哪怕那个岛国是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武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不少国家都开始筹备建设自己的潜艇部队。而大明更是不甘落后,火速开始组建了大明的潜艇部队。大明有自己的考虑:放眼世界,再没有比明日两国更像英德两国的了。不但同样一个是大陆国家、一个是岛国,而且双方的海军军力差别,也和那时候的英德两国很接近。而日本正是大明潜在的海上对手。在大明群臣看来,德国能做得到的,大明一样做的到。
不过后来协约国实行了“船队护航体制”,不再让货船单独航行,而是把很多货船集中起来组成一支支船队,再派军舰护航。这样一来德国潜艇在大洋上发现货船的几率大大降低了,二来就算偶尔发现,德国潜艇也都是单枪匹马行动的,面对船队的重重护卫,单艘潜艇很难打出多少战果。再加上后来协约国反潜技术不断进步,声波探测器等新式装备不断应用,德国潜艇击沉货船量急剧下滑,自身损失量急剧上升。到了1918年,在全世界的睽睽众目下,德国投降,德国海军集体自沉,“无限制潜水艇战”失败了。
而从此以后,潜艇在各国海军眼中的地位急剧下滑,从1916年、1917年时的“战略利器”,一下又变回了“歪门邪道”、“偷鸡摸狗”的东西。就连大明,也几欲裁撤刚成立的潜艇部队。也就是这支襁褓里的潜艇部队,及时体现了自己的新用途,才免于被裁撤的命运。
所谓的“新用途”,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即长期的、大规模的敌后行动。虽然海军部和海总参没体会到潜艇的什么用处,但是东厂锦衣卫这些特工单位,却尝到了潜艇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甜头。过去大明特工想要渗入北清,或者想从北清接个什么人出来,都异常困难。要么九死一生地从长江上偷渡,要么搭乘水面船只在半夜里从某处荒芜的海岸登陆。但这两样被发现的几率都太大了。
但是现在,乘坐潜艇几乎可以从北清海岸线任何一点靠岸,从岸边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处浮上来,乘坐小橡皮筏子上岸,隐蔽性大为提高,北清警备部队想发现,简直难如登天。拜潜艇所赐,大明对北清的敌后工作一下子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就是这个原因,新成立的大明潜艇部队才逃脱了夭折的命运,勉强存活了下来。后来在二十多年中不断争取,一步步发展壮大,才到了今天九十多艘潜艇的规模。直到今天,明军潜艇部队中,最有实战经验的还不是远洋潜艇部队,还是负责敌后行动的“蚱蜢号”那样的小型潜艇部队。
……
这些东西,向小强也都是从秋湫的口中得知的。向小强很明白秋湫她们对潜艇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潜艇提供给了她们女孩子一个也能到第一线作战的机会,提供给了她们也能成为战斗英雄的机会。另一方面,潜艇的备受冷落,甚至潜艇这种武器的“式微”,又让她们黯然神伤。她们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向小强这种“事后诸葛亮”。她们不会自认为比海军部里的大长官们更高明,所以在她们看来,潜艇这种武器,多多少少也是即将没落的。
现在,向小强打算重建大明海军对于潜艇的信心。就像他培养他们对航母的信心一样。
向小强对熊鼎铭尽力地摆明了所有道理:
第 1575 章
恋耽美
第 1575 章
第114集 潜艇战略
17日晚上,向小强在要塞军官餐厅里请熊鼎铭吃饭,席间跟他谈了一下封锁日本和潜艇战略的打算。
熊鼎铭夹着菜,一边略微点头道:
“嗯,你说的应该是无限制潜艇战,这个我也想过。不过有几点,不知你考虑过没有。”
“哦?请讲。”
“一般公认的,潜艇战是海军弱国对付海军强国的无奈战术。如果两国海军相当,一般还是以水面舰艇战斗为主。现在我大明海军和日本海军力量可谓相当,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潜艇战略呢?”
向小强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笑道:
“不错,我大明海军现在的确和日本海军相当。要说弱,也弱得有限。但是这里不能光看纯粹的总吨位和舰艇数量对比,还得看双方的目的。日本的目的本来是猛击一下大明,狠狠从大明身上挖走一大块利益。现在么,进攻受挫,大概目的已经变成怎么保住既得利益了。大概东京那帮人脑子里想的,应该是现在在战场上好好打,好能在谈判桌上有利些,保住满洲和外蒙古东,也就是我们战前划给他们的地方,不割地,不赔款,落个全身而退。”
熊鼎铭点点头,表示在这点上同意他的判断。
向小强接着说道:
“而我们的目的,肯定不会是满足于把日军驱逐出奉天省就完了吧?白白被侵略一遭?那我们大明在世人眼中可就成了软柿子,谁都能来打一下了,打赢了自有利益,打不赢也没有损失。我们大明不是那种窝囊的弱小国家,虽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遭到平白无故的侵略,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的。我们的目的,至少得是拿回战前划给日本的满洲和外蒙古东,然后至少再让日本赔给我们一大笔钱,这是最基本的。最好还能再割点地,把朝鲜割给我们一块,或者让琉球独立什么的。”
熊鼎铭也笑了:
“向大人说的不错,反正也不是外人,咱们就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了,呵呵。想必你也看得出来,咱们战前划给日本那么大块地方,本来就是不情愿的。无非是为了拉日本参战,早一点消灭北清,减少将士伤亡而已。说实话,那个时候还有个主要敌人北清,当时总觉得是和日本共同瓜分北清的土地,还能拉日本参战,都觉得挺划算。但是现在北清没了,回头想想,那么大块的土地拱手送人了,又都不甘心了。呵呵。现在日本主动侵略我们,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收复那些土地的机会。我们又不是傻瓜,肯定不会把日本赶出奉天就算了的。”
向小强也点头笑道:
“哈哈,熊大人和我想的一样。可能我们大明高层大部分人都那么想的来着。……所以啊,我们大明的目的可不是像日本那样,只求全身而退。我们的目的恰恰是不让日本全身而退,我们要从日本身上狠狠挖下一大块肉来。那这么一来,只把日本赶出满洲和蒙古肯定还不行。日本绝对不会甘心,他绝对会跟我们死抗。不把日本彻底打服,别说割地,连赔款都要不来。我们还在东亚树立了一个长期的敌国,一有机会就和我们找事。这样可能今后几十年都很不利。”
熊鼎铭问道:
“你所说的‘把日本彻底打服’,是指什么?”
向小强咬着牙,颇狠地说道:
“封锁,加上不停地轰炸,战略轰炸,直到日本屈膝讨饶为止。仅仅是封锁和轰炸,我们的战争成本并不高。至少和大规模陆地战争比起来,成本并不算高。尤其是伤亡这块,少得多。海战和空战十次战役的伤亡人数,都比不上陆战一次战役的。长期维持,我们吃得消。”
熊鼎铭点点头,然后又问道:
“那么这和海军强弱有什么关系?”
向小强说道:
“如果光看总吨位和舰只数量,那么我们和日本是差的不多。但是我们的战略是封锁日本。既然是封锁,就要把这个岛国四面围住。而双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只能比较方便的封锁住日本的西边,就是南海和印度洋方向。想把日本的东边也堵住,那我们就必须穿过密集的琉球岛链,到太平洋上去作战。那是极不方便的。”
熊鼎铭点头道: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双方的位置就好比欧战中的英国和德国。英国是岛国,最怕封锁,所以德国就千方百计的想封锁英国。而英国在德国的西边,德国想封锁住英国,就得绕过英国、绕到比英国更西边的大西洋去作战。不错,这很难。你是想说,正因为德国的水面舰艇部队不及英国,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更难突入大西洋,所以德国采取了潜艇封锁的办法。嗯,水面军舰过不去的地方,潜艇倒是能很方便地钻过去。可是……向大人你想过潜艇的航速和视野半径没有。”
向小强叹道:
“说实话,这也是潜艇的主要缺点。速度慢,航速一般只有军舰的一半,而且艇身低矮,在大洋中视野能搜索的半径比较小。但是我觉得,潜艇的优点完全能够弥补潜艇的缺点。潜艇的隐秘性,恰恰能够克服水面舰艇难以克服的障碍——在任何一点穿过琉球列岛,进入太平洋。我们现在想让一艘水面军舰进入太平洋,是很不容易的,要大费周折,还得准备空战。如果是潜艇,不声不响的就过去了。
“而且潜艇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廉,建造周期很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至于潜艇的两大缺点——航速慢和视野窄,正可以通过数量来弥补。我想,如果我们在日本列岛的东侧布置一道‘潜艇网’,常年维持那么一二百艘潜艇,那么……”
熊鼎铭打断了他,看来他还没有思想准备,惊愕道:
“向大人,我没听错吧?常年维持一两百艘?……那你算过我们总共需要多少艘没有?”
向小强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轻松说道:
“算上在基地休整的和正来往于基地和大洋之间的,我们只要三百艘左右就可以了。”
熊鼎铭难以置信地笑道:
“‘只要’三百艘左右就够了?向大人,这要占用我们多少资源你知道吧?我们将会为之少建造多少航母和巡洋舰,你知道吧。”
向小强接下来说了一句话:
“在日本的东边常年保持150艘潜艇,最多一年,日本就会投降。彻底投降,我们要什么给什么。即使我们的水面舰艇翻一倍,能做到吗?”
[ ]
第115集 潜艇战参谋部
大明也算是较早大规模建立潜艇部队的国家。但是向小强越发的发现,这时代的人的思想,真的跳不出这个时代。
要说大明建立潜艇部队,那还是一战时的事情。当时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正如火如荼,几乎要把英国的脖子掐断了。德国的大洋舰队和英国的主力舰队一场日德兰大海战,可谓是巨兽大战,双方多年来的国力、技术、心血、以及海军竞赛结果的大比拼。就那样,德国也不过算是取得了那场海战的战术胜利,但是却依然没实现战略目的:突入大西洋。
而与此同时,德国的潜艇部队,那群不起眼的“小不点”,却做到了大洋舰队那群“巨兽”没做到的事情。不但随意进出大西洋如自家后院,而且几乎掐断英国的喉咙。全世界都看到了潜艇的巨大威力,发现了潜艇这种低成本、高战果的武器。所有有眼光的海军军事家们都发现,早先在他们眼中只能“偷鸡摸狗”的潜艇,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战略武器”:哪怕潜艇再渺小,但只要足够多,就可以有效的封锁一个国家,至少能有效的封锁一个岛国,掐断它国民经济的血管——海上运输线。哪怕那个岛国是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武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不少国家都开始筹备建设自己的潜艇部队。而大明更是不甘落后,火速开始组建了大明的潜艇部队。大明有自己的考虑:放眼世界,再没有比明日两国更像英德两国的了。不但同样一个是大陆国家、一个是岛国,而且双方的海军军力差别,也和那时候的英德两国很接近。而日本正是大明潜在的海上对手。在大明群臣看来,德国能做得到的,大明一样做的到。
不过后来协约国实行了“船队护航体制”,不再让货船单独航行,而是把很多货船集中起来组成一支支船队,再派军舰护航。这样一来德国潜艇在大洋上发现货船的几率大大降低了,二来就算偶尔发现,德国潜艇也都是单枪匹马行动的,面对船队的重重护卫,单艘潜艇很难打出多少战果。再加上后来协约国反潜技术不断进步,声波探测器等新式装备不断应用,德国潜艇击沉货船量急剧下滑,自身损失量急剧上升。到了1918年,在全世界的睽睽众目下,德国投降,德国海军集体自沉,“无限制潜水艇战”失败了。
而从此以后,潜艇在各国海军眼中的地位急剧下滑,从1916年、1917年时的“战略利器”,一下又变回了“歪门邪道”、“偷鸡摸狗”的东西。就连大明,也几欲裁撤刚成立的潜艇部队。也就是这支襁褓里的潜艇部队,及时体现了自己的新用途,才免于被裁撤的命运。
所谓的“新用途”,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即长期的、大规模的敌后行动。虽然海军部和海总参没体会到潜艇的什么用处,但是东厂锦衣卫这些特工单位,却尝到了潜艇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甜头。过去大明特工想要渗入北清,或者想从北清接个什么人出来,都异常困难。要么九死一生地从长江上偷渡,要么搭乘水面船只在半夜里从某处荒芜的海岸登陆。但这两样被发现的几率都太大了。
但是现在,乘坐潜艇几乎可以从北清海岸线任何一点靠岸,从岸边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处浮上来,乘坐小橡皮筏子上岸,隐蔽性大为提高,北清警备部队想发现,简直难如登天。拜潜艇所赐,大明对北清的敌后工作一下子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就是这个原因,新成立的大明潜艇部队才逃脱了夭折的命运,勉强存活了下来。后来在二十多年中不断争取,一步步发展壮大,才到了今天九十多艘潜艇的规模。直到今天,明军潜艇部队中,最有实战经验的还不是远洋潜艇部队,还是负责敌后行动的“蚱蜢号”那样的小型潜艇部队。
……
这些东西,向小强也都是从秋湫的口中得知的。向小强很明白秋湫她们对潜艇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潜艇提供给了她们女孩子一个也能到第一线作战的机会,提供给了她们也能成为战斗英雄的机会。另一方面,潜艇的备受冷落,甚至潜艇这种武器的“式微”,又让她们黯然神伤。她们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向小强这种“事后诸葛亮”。她们不会自认为比海军部里的大长官们更高明,所以在她们看来,潜艇这种武器,多多少少也是即将没落的。
现在,向小强打算重建大明海军对于潜艇的信心。就像他培养他们对航母的信心一样。
向小强对熊鼎铭尽力地摆明了所有道理:
第 1575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