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息之策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息之策
江成海对西宁道矿藏的提议,引起了朝臣的不同意见,就连尚书右仆射大人也都表示反对,最后太子和了稀泥,这事容后再议。
退朝的时候,朝臣们才记得,协助太子监国的沈华善和左良哲还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他们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沈华善和江成海拐着弯的亲戚,两人一向交好的,沈华善会支持江成海吧?左良哲和卞之和关系不错的,左良哲会赞同卞之和吗?
当然,没有朝臣敢问他们。这两个人,都是监国重臣,尤其现在皇上病重,政军事务一应由这两人参知,朝臣们怕嘴上说了不中听的话,故而都在看着这两个人的反应。
太子詹事府内,太子正就此事询问沈华善和左良哲的看法。沈华善和左良哲这两个人,在太子监国之后,对太子的帮助最大,他们耐心教导提点太子,助他最快地适应朝政军务,太子对这两个人颇为感激。
太子始终记得当年春熙宫事件和鞠场流血事件,他对沈华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反倒是左良哲圆滑能说,又有太子妃左氏在其中牵连,太子对他更为信任和亲近。
沈华善眼精目通,对太子的心思知道得很清楚。不过他没想着去做些什么,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只尽心竭力教导太子便是。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可惜太子没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西宁道问题上,左良哲的想法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他觉得江成海的话很有道理,西宁道赋税连年减少,这不是什么好事,将来太子登基,户部紧绌的话,太子施政会难以开展,江成海的提议也是个增加赋税的办法。
另一方面,他认为卞之和等朝中大臣说的也没有错。这个时候,西宁道宜静不宜动,处理得妥当,赋税有所增益当然是好事,若是引起西宁道动乱,那就会有大问题了,现在太子监国,大永是乱不得的。
看到左良哲游移的眼神,沈华善便知道,左良哲又在畏首畏尾了。左良哲这人,还是有几分眼力的,可惜总想着事事完满,也就总是迟迟未能有主意。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是舍,就是得,总要有个决断才是。
所以他轻轻巧巧地抛出了一句话:“太子殿下现正监国,若是按照江大人之策,可以使西宁道赋税增益,此乃仁明之举。”
在监国期间,哪个太子不希望有所作为?哪个储君不希望贤名远播?太子监国,政事稳定固然重要,却也不能一味求稳,总要有进取之心才行。不然,监国期间无所作为,一样是储君之失。
这个道理,想必现在不再犯抽的太子,是能想得明白的。果然,听了这句话,太子眼神瞬间亮了。
沈华山微微一笑,知道太子心中已有主意了。想必明日早朝之上,此事就能落定了。虽然出了卞之和这个意外,令沈华善和江成海一时措手不及,但是有监国太子在这里,以沈华善太子詹事和监国重臣的影响,此事,还不难应对。
却没有想到,原本不难应对的事情,在当天晚上就出现了变数。
变数,是从紫宸殿里开始的。自从长泰帝病重一来,他就时而清醒时而迷糊,而且是迷糊的时候居多,紫宸殿已经长时间没有传出过旨意了,没想到这一晚,太子就接到了长泰帝口谕。
太子应召来到了紫宸殿,见到长泰帝浑浊的眼神里有几丝清明,心里极为高兴。往日他来请安的时候,长泰帝的眼神总是茫然无感的,哪会像今晚这样?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大好了,儿臣心里甚是欢喜……”太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语气有些哽咽。当他坐在那个高高位置的时候,他才发觉,身后有长泰帝在,有多重要,就像定心丸一样。
长泰帝虚弱一笑,示意太子走上前,然后断断续续地问道:“朝……朝政……可有……可有大事?”
长泰帝病重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一直没有起色,脸色枯瘦蜡黄得吓人,说完这样一句完整的话语,也甚是艰难。
太子挑拣了几件朝中大事来说,说到最新的,就是西宁道矿藏的事情,说了朝中大臣关于此事的争执。
“御下……之道,在于……平衡……,江成海……顺不得,卞之和……信不得……”听了太子的话语,长泰帝眼里的清明似乎又多了几分,他努力向太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太子仔细听着长泰帝的话语,先是懵懵懂懂,然后若有所思。随后,这一对天家父子,在紫宸殿内,继续低声交谈着……
当江成海和卞之和再次就西宁道矿藏问题相争的时候,太子端坐在高高的位置上,耐心地听着江成海和卞之和的意见,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争执的结果,当然是请太子最后定夺。究竟是为了大永的长久的赋税呢,还是为了大永目前的安定?——其实众多官员心中都没底,究竟谁的做法更对,端看主子怎么看了。
江成海脸上没有笑意,心里却很轻松。他早已从沈华善那里得知太子的心意了,现在,就等着太子将意思说出来了。想必,西宁道的矿藏是可以动一动了。
“关于西宁道的矿藏,尚书右仆射所言甚是。现在西燕动乱,西宁道边境以安稳为上,矿藏牵涉甚广影响甚大,现在动不得。户部尚书的提议驳回,户部赋税,当另想增益之策。”
听到太子的话语,江成海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向沈华善,却见到对方也是不可置信的眼神,便知道,他们猜错了!太子最后还是听取了卞之和的奏言!
相比江成海的失望,卞之和对太子的话还是很满意的,有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大将军的加急文书,西宁道的矿藏,肯定不能让户部的官员插手。稳定压倒一切,是没有错的!卞之和心情愉悦地想。
下一刻,他就愉悦不起来了,因为,太子还有话没有说完。
“但是,西宁道矿藏连年亏损,西宁道赋税连年减少,其出必有因!本太子听闻,西宁道矿藏九成之数在昆州,那么定是昆州刺史管治不力,理应撤职问责!吏部当另选贤能,就任昆州刺史一职!”
撤了昆州刺史,另选他人?太子的话,一下子就将卞之和弄懵了。昆州刺史,正是李家人。和打理西宁道矿藏生意的,同出一家啊!这个架势,还能不能保住昆州刺史?或者应该说,是要保李家的矿藏呢还是要保李家的昆州刺史呢?
矿藏和刺史,哪个重要?都不用回到了!所以卞之和选择了沉默,默认了太子的做法。他只能保李家的矿藏,昆州刺史,保不得了!
江成海和沈华善,先是极端失望,后是无比欢欣,中间还夹杂着哭笑不得,太子这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简直是……简直是神来之法啊!没想到西宁道矿藏一事,竟然会是这样的处置结果。
户部虽然不能插手西宁道矿藏的事宜,可是昆州李家,却折了一个四品昆州刺史,这算什么情况?丢了芝麻捡了西瓜?还是修了西瓜捡了芝麻?沈华善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或许太子的做法,就是平衡这次矿藏争端的最好做法,能让大家都无话可说!
京兆的结果传到西宁道的时候,同样令谢同甫等人无语,然后是苦笑。事无全备,保得住李家打理的矿藏,却保不住李家的昆州刺史,总有得有失,比起失去一个昆州刺史来说,能保住矿藏,已经是幸事了。
李老爷知道这个结果之后,则是面色铁青。即使有了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大将军的担保,李家仍要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一个家族,倾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四品刺史?前期的供养后期的打点中间的心力,所费难以计数。可是如今,说撤职就撤职,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李老爷子知道,自己的儿子之所以被撤职,不是因为犯了过错,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京兆势力相互争斗的结果,而是太子为了平衡京兆势力的结果!自己儿子,就是让京兆势力都平息下来的一个牺牲品!
神仙打架,遭罪的永远是凡人。此刻李老爷子就是这样的心情,可是他不能怨不能恨,还得想办法去打点李惠山撤职之后的事宜,因为太子有言“撤职问责”,撤职是一定的了,问责会是怎样,尚未知道。
但想来,以昆州李家的声势,还有谢同甫彭明义的相帮,这个问责必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这个结果,同样令沈得善等人不知该如何反应。高兴?不是,本来户部能直接插手进西宁道矿藏这里,事情就好办了;难过?也不是,李家没了这个昆州刺史的位置,沈家以后在西宁道这里就少了很多掣肘。
总之,就是无语了。
但这些,都是已知的结果,都是可以放在脑后的事情。在昆州这里,谢同甫和彭明义等西宁官员李老爷子和杨老爷子等世家族长沈得善和沈则远等平民百姓,都在等待着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新任昆州刺史会是谁。
当他们知道新任昆州人选的时候,都大吃一惊,竟然会是他!真是想不到!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息之策
言情海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息之策
江成海对西宁道矿藏的提议,引起了朝臣的不同意见,就连尚书右仆射大人也都表示反对,最后太子和了稀泥,这事容后再议。
退朝的时候,朝臣们才记得,协助太子监国的沈华善和左良哲还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他们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沈华善和江成海拐着弯的亲戚,两人一向交好的,沈华善会支持江成海吧?左良哲和卞之和关系不错的,左良哲会赞同卞之和吗?
当然,没有朝臣敢问他们。这两个人,都是监国重臣,尤其现在皇上病重,政军事务一应由这两人参知,朝臣们怕嘴上说了不中听的话,故而都在看着这两个人的反应。
太子詹事府内,太子正就此事询问沈华善和左良哲的看法。沈华善和左良哲这两个人,在太子监国之后,对太子的帮助最大,他们耐心教导提点太子,助他最快地适应朝政军务,太子对这两个人颇为感激。
太子始终记得当年春熙宫事件和鞠场流血事件,他对沈华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反倒是左良哲圆滑能说,又有太子妃左氏在其中牵连,太子对他更为信任和亲近。
沈华善眼精目通,对太子的心思知道得很清楚。不过他没想着去做些什么,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只尽心竭力教导太子便是。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可惜太子没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西宁道问题上,左良哲的想法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他觉得江成海的话很有道理,西宁道赋税连年减少,这不是什么好事,将来太子登基,户部紧绌的话,太子施政会难以开展,江成海的提议也是个增加赋税的办法。
另一方面,他认为卞之和等朝中大臣说的也没有错。这个时候,西宁道宜静不宜动,处理得妥当,赋税有所增益当然是好事,若是引起西宁道动乱,那就会有大问题了,现在太子监国,大永是乱不得的。
看到左良哲游移的眼神,沈华善便知道,左良哲又在畏首畏尾了。左良哲这人,还是有几分眼力的,可惜总想着事事完满,也就总是迟迟未能有主意。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是舍,就是得,总要有个决断才是。
所以他轻轻巧巧地抛出了一句话:“太子殿下现正监国,若是按照江大人之策,可以使西宁道赋税增益,此乃仁明之举。”
在监国期间,哪个太子不希望有所作为?哪个储君不希望贤名远播?太子监国,政事稳定固然重要,却也不能一味求稳,总要有进取之心才行。不然,监国期间无所作为,一样是储君之失。
这个道理,想必现在不再犯抽的太子,是能想得明白的。果然,听了这句话,太子眼神瞬间亮了。
沈华山微微一笑,知道太子心中已有主意了。想必明日早朝之上,此事就能落定了。虽然出了卞之和这个意外,令沈华善和江成海一时措手不及,但是有监国太子在这里,以沈华善太子詹事和监国重臣的影响,此事,还不难应对。
却没有想到,原本不难应对的事情,在当天晚上就出现了变数。
变数,是从紫宸殿里开始的。自从长泰帝病重一来,他就时而清醒时而迷糊,而且是迷糊的时候居多,紫宸殿已经长时间没有传出过旨意了,没想到这一晚,太子就接到了长泰帝口谕。
太子应召来到了紫宸殿,见到长泰帝浑浊的眼神里有几丝清明,心里极为高兴。往日他来请安的时候,长泰帝的眼神总是茫然无感的,哪会像今晚这样?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大好了,儿臣心里甚是欢喜……”太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语气有些哽咽。当他坐在那个高高位置的时候,他才发觉,身后有长泰帝在,有多重要,就像定心丸一样。
长泰帝虚弱一笑,示意太子走上前,然后断断续续地问道:“朝……朝政……可有……可有大事?”
长泰帝病重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一直没有起色,脸色枯瘦蜡黄得吓人,说完这样一句完整的话语,也甚是艰难。
太子挑拣了几件朝中大事来说,说到最新的,就是西宁道矿藏的事情,说了朝中大臣关于此事的争执。
“御下……之道,在于……平衡……,江成海……顺不得,卞之和……信不得……”听了太子的话语,长泰帝眼里的清明似乎又多了几分,他努力向太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太子仔细听着长泰帝的话语,先是懵懵懂懂,然后若有所思。随后,这一对天家父子,在紫宸殿内,继续低声交谈着……
当江成海和卞之和再次就西宁道矿藏问题相争的时候,太子端坐在高高的位置上,耐心地听着江成海和卞之和的意见,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争执的结果,当然是请太子最后定夺。究竟是为了大永的长久的赋税呢,还是为了大永目前的安定?——其实众多官员心中都没底,究竟谁的做法更对,端看主子怎么看了。
江成海脸上没有笑意,心里却很轻松。他早已从沈华善那里得知太子的心意了,现在,就等着太子将意思说出来了。想必,西宁道的矿藏是可以动一动了。
“关于西宁道的矿藏,尚书右仆射所言甚是。现在西燕动乱,西宁道边境以安稳为上,矿藏牵涉甚广影响甚大,现在动不得。户部尚书的提议驳回,户部赋税,当另想增益之策。”
听到太子的话语,江成海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向沈华善,却见到对方也是不可置信的眼神,便知道,他们猜错了!太子最后还是听取了卞之和的奏言!
相比江成海的失望,卞之和对太子的话还是很满意的,有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大将军的加急文书,西宁道的矿藏,肯定不能让户部的官员插手。稳定压倒一切,是没有错的!卞之和心情愉悦地想。
下一刻,他就愉悦不起来了,因为,太子还有话没有说完。
“但是,西宁道矿藏连年亏损,西宁道赋税连年减少,其出必有因!本太子听闻,西宁道矿藏九成之数在昆州,那么定是昆州刺史管治不力,理应撤职问责!吏部当另选贤能,就任昆州刺史一职!”
撤了昆州刺史,另选他人?太子的话,一下子就将卞之和弄懵了。昆州刺史,正是李家人。和打理西宁道矿藏生意的,同出一家啊!这个架势,还能不能保住昆州刺史?或者应该说,是要保李家的矿藏呢还是要保李家的昆州刺史呢?
矿藏和刺史,哪个重要?都不用回到了!所以卞之和选择了沉默,默认了太子的做法。他只能保李家的矿藏,昆州刺史,保不得了!
江成海和沈华善,先是极端失望,后是无比欢欣,中间还夹杂着哭笑不得,太子这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简直是……简直是神来之法啊!没想到西宁道矿藏一事,竟然会是这样的处置结果。
户部虽然不能插手西宁道矿藏的事宜,可是昆州李家,却折了一个四品昆州刺史,这算什么情况?丢了芝麻捡了西瓜?还是修了西瓜捡了芝麻?沈华善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或许太子的做法,就是平衡这次矿藏争端的最好做法,能让大家都无话可说!
京兆的结果传到西宁道的时候,同样令谢同甫等人无语,然后是苦笑。事无全备,保得住李家打理的矿藏,却保不住李家的昆州刺史,总有得有失,比起失去一个昆州刺史来说,能保住矿藏,已经是幸事了。
李老爷知道这个结果之后,则是面色铁青。即使有了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大将军的担保,李家仍要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一个家族,倾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四品刺史?前期的供养后期的打点中间的心力,所费难以计数。可是如今,说撤职就撤职,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李老爷子知道,自己的儿子之所以被撤职,不是因为犯了过错,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京兆势力相互争斗的结果,而是太子为了平衡京兆势力的结果!自己儿子,就是让京兆势力都平息下来的一个牺牲品!
神仙打架,遭罪的永远是凡人。此刻李老爷子就是这样的心情,可是他不能怨不能恨,还得想办法去打点李惠山撤职之后的事宜,因为太子有言“撤职问责”,撤职是一定的了,问责会是怎样,尚未知道。
但想来,以昆州李家的声势,还有谢同甫彭明义的相帮,这个问责必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这个结果,同样令沈得善等人不知该如何反应。高兴?不是,本来户部能直接插手进西宁道矿藏这里,事情就好办了;难过?也不是,李家没了这个昆州刺史的位置,沈家以后在西宁道这里就少了很多掣肘。
总之,就是无语了。
但这些,都是已知的结果,都是可以放在脑后的事情。在昆州这里,谢同甫和彭明义等西宁官员李老爷子和杨老爷子等世家族长沈得善和沈则远等平民百姓,都在等待着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新任昆州刺史会是谁。
当他们知道新任昆州人选的时候,都大吃一惊,竟然会是他!真是想不到!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息之策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