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范进的平凡生活

正文 第 241 章

    范进的平凡生活 作者:普祥真人

    第 241 章

    后院绣楼内,阿古丽拼命拖着一身男子装束的张舜卿,不让她离开房间。这名来自波斯的美丽女子个子比寻常男子都高,长期从事舞蹈训练,运动细胞较为发达,以身体素质论,自比张舜卿这个千金小姐强出许多。尤其是由于茶饭不思,张舜卿体力精力都有所衰退,根本挣脱不开,但依旧拼命动作着想要摆脱开阿古丽的束缚。

    阿古丽不敢弄伤张舜卿,又不想让她离开房间,累得满头大汗,只要一边抱着张舜卿一边道:“小姐,你冷静一下……你这样老爷会生气,会很生气……你是个聪明的人,应该知道你做的是个愚蠢的决定。”

    “我知道,可是我不去看一眼,我放心不下。老爷无事把退思招进府中所为何故,万一……万一他们有什么口角,我要去救他。”

    “你冷静一下,老爷不会对他怎么样的。再说,就算真的要对他不利,小姐又有什么办法?”

    “大不了我们可以死在一起,但是我绝对不会看着退思在我眼前受到伤害。你要么放开我,要么我就死给你看。”张舜卿说着话却终于找到个机会在阿古丽那赤着的脚板上重重一跺,趁机摆脱束缚,向着绣楼外跑去。光着脚的波斯美人顾不上穿鞋,踉跄着在后面紧紧追逐,边走还边试图把她叫回来。

    “小姐,你现在是被爱情蒙蔽了心智,被魔鬼控制了你的身体。你该考虑以下,现在你这样做是好是坏。你该待在楼上,等着他们谈判出结果。哦不,这不是谈判,而是老爷对范公子的考试。”

    “我顾不了那么多!我只知道我的相公现在有危险,我不能什么都不做。即便老爷怪罪下来,我也认了。”

    穿过月亮门洞,人便已经到了前院,这里便是男子居住的地方。绕过几间房子,就有两条大汉从黑暗的角落里闪出,“老爷有令……”

    “滚开!”

    少女一声低喝,两名护卫乖乖地退回了藏身地。一连喝退了四批护卫,少女终于成功来到了目的地,父亲的书房之外。悄悄绕到后窗,捅破一点窗纸向里看着,视线里出现的,正是那张魂牵梦绕的面孔,少女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深谋远虑,谋略布局在这一刹那都不知飞到哪里去。她的眼里只能看到他,自己的丈夫在哪,自己就在哪。

    范进并没有注意到外界的变化,这时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张居正给自己的东西所吸引,也明白过来,这次见面实际就是一次非正式的考试。考虑到张居正眼下的身份地位,把这种考试称为殿试预考也不算过分。

    张居正交给他的,是来自三边塘报。根据情报显示,接受大明册封的忠顺王俺答部落,于去岁便开始集结兵马。根据其对外宣布的情报,这次集结并非南犯而是预备西进,准备越过甘素直奔西番。对于这次军事行动,俺答给大明方面的解释是,准备带兵西去迎佛……

    张居正语气严肃,口气仿佛是在朝堂与群臣议政,范进在这一刻,似乎已经成了与他同殿称臣的下属。

    “俺答所部自受册封以来,尚称恭顺,且鉴川(兵部尚书王崇古)主张开边市互易,使蒙古人无铁器茶叶之苦,必要时也会卖给他们粮食。不让蒙古发生大规模饥荒。有了这些东西的虏人,便不会想着南犯,边境这十来年尚算太平。可是如今,俺答闹着要去迎佛,阵仗摆的很大,朝廷想要约束他不容易。如果真让打进西番,这虏人的势力,便越发难制,已经有人准备弹劾鉴川滋敌养寇,弛防徇敌。这件事若是在你看来,曲在何人,又该如何处置?”

    范进深知,俺答封贡是张居正一项重要功绩,亦是足以与隆庆开关相提并论的重要政绩。正是因为和议达成,大明的西北防线才有了十来年太平日子过,边军也不用每到春秋就要摆边防卫。每年光节约下来的军事开支,就是一笔庞大数字,至于因此保全的人命,就更无法统计。

    当然,封贡伴随着马市的开放,也为晋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靠着把持马市商道,每年晋商集团都能获得大量利润,当日一力推动封贡的人里,晋商及其代言人占了多数。

    当时反对封贡的人也很多,包括时任英国公的张溶在内,都反对招抚俺答。在他们看来,其得到忠顺王封号之后,也不会真的向大明臣服,只是个名义恭顺,对国家没什么好处,还可能开一个坏头,让草原各部落有样学样。

    大体上,朝廷对对蒙古人分为招抚派,进剿派两大派。前者基本属于稳健派,后者就是激进派,其中还有一些代表着部分边军利益。希望通过战争,让国家把资源更多的倾注到边军这边。

    原本俺答封贡后,利益是实打实的,而且推动这事的人包括了张居正、高拱前后两任首辅,激进派想要推翻和约,发动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次俺答集合大兵西去迎佛的行动,算是给了这些人一个口实。

    西番名义上与蒙古一样,都是大明的附庸。虽然这个附庸的忠诚度很可疑,但终究在名义上认明朝这个大哥,放任其被抽打,在道理上总是有瑕疵。再者,俺答毕竟是一代枭雄,当年庚戌之变,其率领铁骑包围京城,导致当时的兵部尚书被斩,朝野震动。

    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但终究没人敢小看他。这次集合庞大部队,其到底是要打西番,还是要声东击西偷袭大明,又或者占领西番为根据地再谋不轨,谁也猜不出来。

    即便是一力促成俺答封贡的兵部尚书王崇古,都不敢保证这次蒙古人不会对大明有所行动,只能声称西去迎佛非俺答本意。又颁布命令,要求各路官兵提高警惕戒备,再向西番人通报消息,让对方做好防卫。

    这种安排明显底气不足,证明其对俺答的诚意不大有信心。激进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已经有人开始白简攻王,提议朝廷趁俺答西去后方空虚之时,派兵出塞作战,抄掠俺答后方,联合西番夹击俺答。

    两派人的是非,范进没兴趣评判,他感兴趣的,只是自己所需要站的立场,以及为自己这个立场发言的理由。

    真实的殿试,实际什么也决定不了。给自己一个进士或是同进士出身,其实都没什么区别,海瑞一个举人都能做到应天巡抚,反过来一辈子抑郁不得志的进士也不在少数。到底能不能出头,最后还是看张居正对自己的态度。是以今天这场测验才真正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比几天后真正的殿试重要的多。

    张居正的测试不搞什么策论这种公务考试题目,直接丢给自己实际问题解答。一般的举子面对这样的考教,多半是要发晕的。毕竟整件事自己没参与,不知来龙去脉,哪还能提出什么有用的见解。

    即使是范进,也终究是人非神,他对这事也只是听闻,缺乏系统的情报,如果说马上就能丢出个什么意见把俺答按在地上摩擦几回,那纯粹也是想多了。他要考虑的,就是两派人的立场借口,以及张居正究竟是站在哪边的。

    打仗不能片面的认为是坏事,可是战事一开,首先就是要有庞大的资金开销,其次就是要把足够的资源倾注到战场。如此一来,国内的新法就要暂停,这些主战派背后,是否也有类似的考虑,范进现在说不好,但是却不能不想。略一思忖,他开口道:

    “相爷,学生认为,俺答既以决心西进,朝廷实际是干涉不了的。名义上,西番与蒙古一样,都是我大明的臣属。可是这两家臣属于朝廷态度,近年来也颇是疏远,除了定期入贡便无所献纳。两下束甲相攻,大明可以干涉,也可以不干涉,向其通报消息倒是可以,只是不要通过官方,私下以商队的形式通报过去就好了。只要西番不曾请兵,咱们也不必动手。”

    “如此说来,你是说要把西番拱手让给蒙古了?”

    第二百七十章 提前殿试(下)

    范进并不因为这种扣帽子攻击而慌忙,毕竟他也是在凌云翼身边受过训练,当下一只脚已经迈进朝堂门槛的人物,于朝堂争斗即使没参与过,心里其实也有个大概印象。官场争斗险恶万分,不管是扣帽子还是扣别人帽子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如果被扣两下帽子就气急败坏枪法散乱,注定一事无成。他摇头道:

    “学生绝无此意,西番地理环境特殊,外人到了地方水土不服,人畜多病。即便虏骑再怎么剽悍,也不可能不受地势影响。士兵到了那里,肯定是要先吃亏。再者俺答年事已高,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他本人是真受不了那种苦的。所以学生认为,迎佛说多半是真话。再者西番人也自知力弱,不大可能打的过蒙古人,这一仗自然是尽力避免。西番可能会派出几个佛法精通的人士与俺答交涉,两下谈一谈,达成一个妥协,令俺答满意,其也就会考虑退兵。”

    “若是如此,那岂不也是顺了蒙古人的心意?”

    “顺了蒙古人这个心意,其实也无大关碍,不论西番还是北虏,都是朝廷羁縻之地,不是直属州郡。兼且西番地处边陲,朝廷鞭长莫及,想要干涉他们的行动也很困难。与其枉做小人,不如顺水推舟,俺答也不可能真的就把这块地方吞并下来。即使他想做,也根本做不到,最后也就是讨些好处回师。说到底,这就是两个藩属之间的冲突,我朝作为宗主,不必要下场。”

    张居正看看范进,“你是广东人,与蒙古素无往来,为何如此笃定其会退兵?”

    “学生虽不曾到过蒙古,但是依常理还是能分析出来。如果俺答现在还在壮硕之年,多半是想要攻取西番扩充疆土。可是他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时日无多。不管曾经的他何等了得,现在都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久历戎行,身上除伤即病,不复当年之勇,一到阴天下雨,这怕一身伤痛就要他半条命。对现在的俺答来说,无病无痛长命百岁的需求远多过开拓疆土。再者就算是开拓疆土,他也犯不上去西番那种地方。”

    “你不认识俺答,何以敢对他的情形做出如此大胆的分析?”

    “学生虽然不认识俺答,但是大体上知道他的岁数还是可以猜。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人天赋异禀,不过学生手上没有什么详细的情报,就只能以常理讨论。如果这个时候考虑特殊情形,实际就没办法做事了。”

    张居正不置可否,“那在你看来,俺答此次不会对我大明动武了?”

    “这个包票学生不敢打,但是起码有五成以上机会他不会打。大明自开马市以来,两下以物易物,各得其所。我朝境内固然有商人大获其利,蒙古那边的贵族豪强,也肯定从中没少获利。那些人是蒙古的大人物,手上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财力兵力,于蒙古部落里说话亦有些分量。如今的蒙古与大明构兵,也无非是为了财帛丁口。打一些小仗还好办,如果打大仗,朝廷必然关闭马市,那么他们发财的渠道实际就断了。再者,如今朝有明君贤相,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蒙古人即使来犯,也未必有便宜。其实天下的事说到底,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如果攻击大明的利益不如做生意来的多,他们肯定是想要做生意而不是想和我们打仗。是以学生从人性出发,认为其不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你在广州以商贾为业,便把天下人都想成商人?”

    范进道:“蒙古人不一定是商人,但是一定是人。学生曾听人说起过,俺答有很多子嗣,这么多人现在都在俺答羽翼之下,自然太平无事。可是等到俺答一死,争权夺利的事不会少。草原上争夺,最后多靠刀剑说话。谁手上的兵力多些,谁的声音就大。所以越到这时,越会珍惜兵力。向西番扩张也好还是向大明用武也好,都会这损实力,在当下而言,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撑他们做这种事,是以学生认为我朝与北虏就算打,也是小冲突,不会打大仗。相反,俺答的子嗣更需要向大明示好,希望俺答死后,得到朝廷册封袭承王位。如果俺答要向大明动兵,我们一定能事先收到消息,不至于措手不及。”

    “那若是我军出阵,讨伐俺答呢?”

    范进摇头道:“不妥。草原幅员辽阔,一两次扫荡不伤筋骨,对蒙古人没什么影响,反倒失去了大义。再者我军又不可能拔光敌人所有据点,白白制造仇恨,对我们没好处。纵然趁着敌大军远去,攻取一些城池,也未必守的住,更没人愿意守。再者俺答素来知兵,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即便出阵,后方必有能将强兵守卫,我们出征师出无名,未必就能有什么便宜。一旦打输了,反倒给了蒙古人攻打我们的理由,到时候反倒真的可能打起来。我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和平局面,也就此功亏一篑。边关好不容易太平了这些年,我们可以少死人,多攒银子,休养生息。现在盲目的打仗,把这个好局面葬送掉,目的却只是为了一口气,这不值得。而且打仗这种事肯定要有所准备,我们有多少准备学生不知道,只知道这仗打下去,在九边贸易的商人利益会受影响,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会支持这种战争。而边军的物资输送离不开商人,他们不支持,又怎么打的赢。”

    张居正看着范进,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你是说,商人决定着胜负?你可知,这样的言论到了朝堂上,是什么后果。”

    “朝堂诸公应该有面对事实的勇气。我们对外说,自然可以说商为贱业,没办法,天下人如果都去经商,谁去种田。无粮不稳无商不富,还是得把大部分人固定在土地上耕作,国家才能太平。可是自己心里是该有数的,九边那种地方,自种自吃根本办不到,朝廷又不保证不了粮食供应,最后就只能靠商人。现在九边每年砸那么多银子下去,表面看上去皆大欢喜,实际就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把问题勉强压下去,类似给病人吃阿芙蓉。等到药劲过了,会疼的更厉害。”

    张居正一愣,“你说什么?”

    “学生……随口一说。”

    “不,我问你方才说九边送银子只是扬汤止沸,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第 241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