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51 章
相声大师 作者:唐四方
第 151 章
她说整个园子就三个人,先不要注册公司了,不然到时候还要专门找会计分账,每年还要报备审批太麻烦了,公司是法人,交的是增值税,各方面处理起来会很麻烦。她建议弄去登记一个合伙企业,这个交的是个人所得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内部管理以合伙协议为准,处理起来很简单。等以后人多了,壮大了,再成立公司不迟。
后台三个人是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几位都是醉心艺术的人,对里面的门门道道不甚清楚,张文海虽然做过生意,但那时候跟白捡的似得,可不跟现在还要注册登记什么的。顿时,三人对田佳妮惊为天人,立刻让田佳妮来处理了。
田佳妮在后台就直接开始写起了合伙协议,这几位都是特别随性洒脱的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分红的比例也都是平均分的,好吧,其实没红好分,现在还在亏本,把每人投入的金额写一下,再把其他必备条款写一下就好了。
当天下午,田佳妮就陪着何向东去工商所登记了,在注册名字的时候,却发生了分歧。
田佳妮看着何向东,说道:“你真想用向佳这个名字啊?”
何向东笑道:“对啊,当初不就这么定的嘛,嗨,不就一名字嘛,叫阿猫阿狗也行,再不行叫大老王相声社。”
田佳妮道:“别开玩笑,我说认真的。”
何向东也收敛了笑意,道:“我们相声这一行都是人保活不是活保人,一定是要演员本事高才行的,你看电视上有些相声演员求个编剧给他弄一个好笑的本子,红了。人家以后不给他写了,他就得死,这可不能算是真正说相声的啊。当初张先生和我师叔说这个名字也就是这个意思,让我回归到相声的本质,别弄虚的。”
田佳妮道:“那也别把我名字弄进去啊,我又不是你们园子里的人,之前那俩老先生随口说说也就算了,这会要登记了可不行啊。”
何向东也笑了:“你可是我们园子的大股东啊,还给了我们两万块钱呢,就当买这个这个叫,冠名权了,对冠名了。”
“这算借的,是要还的,还要算利息的。”田佳妮翻了一个漂亮的白眼,继续说道:“张先生和师叔这两位老先生都是很洒脱的人,他们很随性,但是你不行啊。”
何向东一怔,道:“不明白。”
田佳妮都快无语了,道:“小时候挺机灵的,怎么越大越笨啊,你何向东学艺成长到现在,谁对你的帮助最大,第一个毫无疑问的就是你师父,我方大爷是吧。”
何向东点点头,继续倾听。
田佳妮也继续在说:“还有这个相声园子的创立,虽说现在是不怎么样吧,但这的确是你的第一个事业吧,这里面是谁一直在帮衬着你啊。是范文泉和张文海这二位老先生啊,他们可没拿你一分钱啊,放着退休日子不过,都过来帮你捧你。现在房租涨了,人家把养老钱都拿出来补上了,这份情咱们不能不记啊。”
何向东解释道:“我何向东不是个没有良心的人,二位先生还有我师父对我的恩情我当然记得,我会记一辈子的,也肯定会尽我所能去报答的,但这跟相声社的名字没关系啊。”
田佳妮笑了,用手指戳了一下何向东,道:“还急了,我又没说你没良心。我的意思是咱们相声社以后肯定是要发展壮大的,当有一天红了,大家都来问向佳社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你总不能跟人家说这是我们老先生当时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这不像话。现在企业公司都讲究形象文化,咱们传统行业更应该把尊师重道的理念加进去,把几位老先生的文字加进去吧,就叫向文社。”
何向东想了想觉得田佳妮说的有道理,他道:“你说的没错,但是就算把文字加进去,也不能排我后面吧,我一个小辈,要不叫文向社好了。”
田佳妮道:“文向社还蚊香社呢,把你名字放在前面是有道理的,老先生年纪大了,你是顶门的。而且我相信以你的本事,以后一定可以成为相声行的顶梁柱。是顶梁柱就一定要能站的出来,顶着好几层楼的压力站出来,不敢出来,你这根木头再粗再硬,那也只是一根木头罢了。”
“还有这个‘向’字也是‘想’的意思,提醒你永远想着别人对你的好,想着前辈们对你的付出,做人不能忘本了,这以后就是咱们向文社的门风了。以后你收弟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向文社这三个字的意思解释给他们听,让他们做一个有良心不能忘本的人。”
何向东听的很认真,看着田佳妮眼神都变了,是真的越来越贤惠了,他道:“好,我以后就跟我徒弟说这是他们师娘说的道理。”
“去你的。”田佳妮一脚踢在何向东小腿上。
……
1996年要过去了,这一年相声界发生了几件大事,对相声界影响巨大。
第一件事就是96年的春晚,这一届春晚出了四个相声节目,相声名家齐聚,齐齐整整来了四段大活儿,一众名家死磕赵丽蓉,可惜惨败。
这四段相声早就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了,或者说是过完年就没人记得了。而赵丽蓉的打工奇遇,二十年后依然在重播,还有无数人追捧。
相声和小品的死磕,又败了一把,境况愈加雪上加霜。
第二件事就是解放后第一家民间相声团体成立了,向佳社,现更名为向文社,拉开了“让相声回归剧场”的大幕。
第三件事在天津,1996年,天津广播电视学会、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开发中心开始联合录制《中国传统相声集锦》。
第0146章 这就是相声界
这个相声集锦是对传统相声的一次抢救工程,要把那些传统相声段子记录保存下来,不至于随着老艺人逝去,有些段子只有耳闻却没法目见。
现在相声的大流还是以十大笑星为主的新相声,提倡歌颂或者讽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晚会相声。留存下来的传统相声,还是在几十年前,马三立、侯宝林等名家录制过一些无关痛痒的传统相声,再后来就没有了。
这一次的相声集锦演的就是真正的传统相声,找的演员也是真正能演传统相声的演员,都是打小学相声,基本功很扎实,是有真本事的那群人。
还有一批是从旧社会就说相声过来的老艺人,很多是已经退休在家了,还有一些是散落在民间的。有很多老艺人多年不演出都快被观众遗忘了,当摄制组去拜访于宝林先生的时候,于先生厕所里面堆满了蜂窝煤,也在烧煤饼炉子,老先生说能省一点是一点,跟普通的退休老人没什么两样。后来这位于宝林先生在1998年的时候,牵头在天津办了第一个民间相声剧场。
录像的地方是在天津音像馆的小剧场里面,这里面的装饰也是按照传统的风格,舞台的背景是红色的,上面悬挂着一把大扇子,舞台每一角都挂上一盏宫灯,下场门的地方还摆上一盆绿色植物。
演员们也都换上了传统的中式大褂,舞台中间摆一个小桌子,上面铺好紫红色的绒布,再把扇子、醒木、手绢按照传统的老规矩摆好,一切依足了老规矩。
录制的剧场是能坐二百来人的,而且每一次录制底下是一定有观众的,因为相声一种面对观众的表演,你是一定要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你的表演的。
这一次不跟某些电视台的录制相声一样,很多电视台都是底下一个观众都没,台上相声演员把词背完,然后把笑声掌声后期配上去,这叫背台词可不能算是相声。
而且这一次的录制是在天津电视播放的,一边录一边播,在后世被大众熟知的《武坠子》《口吐莲花》等传统节目在当时可真正是新鲜玩意儿啊,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第一卷的录制所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天津人,天津的老艺人,有人曾经笑谈85年评选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人,天津相声窝子这个名号已经是名不副实了。
可是这一次却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那些老先生老艺人齐齐出山,脱掉了汗衫、大裤衩,换上了传统大褂。扔掉了蒲扇,换上了折扇。丢掉了拖鞋,换上了布鞋,着实让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相声发祥地的底蕴。
这些老艺人的艺术水平自然不必说,传统段子也早就烂熟于心。节目在电视台一播出,立刻在天津引起巨大反响。
那些早就习惯了晚会相声的观众这回是真正见识了一把什么才是真正的相声,什么叫垫话,什么叫开门包袱,怎么入活儿,怎么甩底,怎么现挂,什么是返场,什么叫做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什么才是真正的说学逗唱……
这才是相声真正的魅力。
可惜啊,好景不长,节目播出没有多久。就受到了北京城某些曲艺界高层人士指名道姓严厉批评天津复演传统相声,说这是倒退,说这些破落玩意是对大众精神的污染,不允许这种东西再出现在舞台上。
录制也由此一度被迫中断。
后来摄制组出台紧急措施,把一批争议性较大的传统相声剔除出去,只演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节目,另外还召集了专家学者,还有各大媒体,广大群众一起讨论传统相声,最后大家都认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风貌市井文化的一种展现,应当继续录制,算是勉强用舆论的力量顶住压力了吧。
后来为避免麻烦,再播出的时候片头的集锦也出现了,“糟粕和精华并存”,“展现相声技巧”等说明性文字。由此,第一卷集锦得以录制完成,第二卷将在97年开始录制。
唉……
这就是相声界啊。
第 151 章
恋耽美
第 151 章
她说整个园子就三个人,先不要注册公司了,不然到时候还要专门找会计分账,每年还要报备审批太麻烦了,公司是法人,交的是增值税,各方面处理起来会很麻烦。她建议弄去登记一个合伙企业,这个交的是个人所得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内部管理以合伙协议为准,处理起来很简单。等以后人多了,壮大了,再成立公司不迟。
后台三个人是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几位都是醉心艺术的人,对里面的门门道道不甚清楚,张文海虽然做过生意,但那时候跟白捡的似得,可不跟现在还要注册登记什么的。顿时,三人对田佳妮惊为天人,立刻让田佳妮来处理了。
田佳妮在后台就直接开始写起了合伙协议,这几位都是特别随性洒脱的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分红的比例也都是平均分的,好吧,其实没红好分,现在还在亏本,把每人投入的金额写一下,再把其他必备条款写一下就好了。
当天下午,田佳妮就陪着何向东去工商所登记了,在注册名字的时候,却发生了分歧。
田佳妮看着何向东,说道:“你真想用向佳这个名字啊?”
何向东笑道:“对啊,当初不就这么定的嘛,嗨,不就一名字嘛,叫阿猫阿狗也行,再不行叫大老王相声社。”
田佳妮道:“别开玩笑,我说认真的。”
何向东也收敛了笑意,道:“我们相声这一行都是人保活不是活保人,一定是要演员本事高才行的,你看电视上有些相声演员求个编剧给他弄一个好笑的本子,红了。人家以后不给他写了,他就得死,这可不能算是真正说相声的啊。当初张先生和我师叔说这个名字也就是这个意思,让我回归到相声的本质,别弄虚的。”
田佳妮道:“那也别把我名字弄进去啊,我又不是你们园子里的人,之前那俩老先生随口说说也就算了,这会要登记了可不行啊。”
何向东也笑了:“你可是我们园子的大股东啊,还给了我们两万块钱呢,就当买这个这个叫,冠名权了,对冠名了。”
“这算借的,是要还的,还要算利息的。”田佳妮翻了一个漂亮的白眼,继续说道:“张先生和师叔这两位老先生都是很洒脱的人,他们很随性,但是你不行啊。”
何向东一怔,道:“不明白。”
田佳妮都快无语了,道:“小时候挺机灵的,怎么越大越笨啊,你何向东学艺成长到现在,谁对你的帮助最大,第一个毫无疑问的就是你师父,我方大爷是吧。”
何向东点点头,继续倾听。
田佳妮也继续在说:“还有这个相声园子的创立,虽说现在是不怎么样吧,但这的确是你的第一个事业吧,这里面是谁一直在帮衬着你啊。是范文泉和张文海这二位老先生啊,他们可没拿你一分钱啊,放着退休日子不过,都过来帮你捧你。现在房租涨了,人家把养老钱都拿出来补上了,这份情咱们不能不记啊。”
何向东解释道:“我何向东不是个没有良心的人,二位先生还有我师父对我的恩情我当然记得,我会记一辈子的,也肯定会尽我所能去报答的,但这跟相声社的名字没关系啊。”
田佳妮笑了,用手指戳了一下何向东,道:“还急了,我又没说你没良心。我的意思是咱们相声社以后肯定是要发展壮大的,当有一天红了,大家都来问向佳社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你总不能跟人家说这是我们老先生当时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这不像话。现在企业公司都讲究形象文化,咱们传统行业更应该把尊师重道的理念加进去,把几位老先生的文字加进去吧,就叫向文社。”
何向东想了想觉得田佳妮说的有道理,他道:“你说的没错,但是就算把文字加进去,也不能排我后面吧,我一个小辈,要不叫文向社好了。”
田佳妮道:“文向社还蚊香社呢,把你名字放在前面是有道理的,老先生年纪大了,你是顶门的。而且我相信以你的本事,以后一定可以成为相声行的顶梁柱。是顶梁柱就一定要能站的出来,顶着好几层楼的压力站出来,不敢出来,你这根木头再粗再硬,那也只是一根木头罢了。”
“还有这个‘向’字也是‘想’的意思,提醒你永远想着别人对你的好,想着前辈们对你的付出,做人不能忘本了,这以后就是咱们向文社的门风了。以后你收弟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向文社这三个字的意思解释给他们听,让他们做一个有良心不能忘本的人。”
何向东听的很认真,看着田佳妮眼神都变了,是真的越来越贤惠了,他道:“好,我以后就跟我徒弟说这是他们师娘说的道理。”
“去你的。”田佳妮一脚踢在何向东小腿上。
……
1996年要过去了,这一年相声界发生了几件大事,对相声界影响巨大。
第一件事就是96年的春晚,这一届春晚出了四个相声节目,相声名家齐聚,齐齐整整来了四段大活儿,一众名家死磕赵丽蓉,可惜惨败。
这四段相声早就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了,或者说是过完年就没人记得了。而赵丽蓉的打工奇遇,二十年后依然在重播,还有无数人追捧。
相声和小品的死磕,又败了一把,境况愈加雪上加霜。
第二件事就是解放后第一家民间相声团体成立了,向佳社,现更名为向文社,拉开了“让相声回归剧场”的大幕。
第三件事在天津,1996年,天津广播电视学会、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开发中心开始联合录制《中国传统相声集锦》。
第0146章 这就是相声界
这个相声集锦是对传统相声的一次抢救工程,要把那些传统相声段子记录保存下来,不至于随着老艺人逝去,有些段子只有耳闻却没法目见。
现在相声的大流还是以十大笑星为主的新相声,提倡歌颂或者讽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晚会相声。留存下来的传统相声,还是在几十年前,马三立、侯宝林等名家录制过一些无关痛痒的传统相声,再后来就没有了。
这一次的相声集锦演的就是真正的传统相声,找的演员也是真正能演传统相声的演员,都是打小学相声,基本功很扎实,是有真本事的那群人。
还有一批是从旧社会就说相声过来的老艺人,很多是已经退休在家了,还有一些是散落在民间的。有很多老艺人多年不演出都快被观众遗忘了,当摄制组去拜访于宝林先生的时候,于先生厕所里面堆满了蜂窝煤,也在烧煤饼炉子,老先生说能省一点是一点,跟普通的退休老人没什么两样。后来这位于宝林先生在1998年的时候,牵头在天津办了第一个民间相声剧场。
录像的地方是在天津音像馆的小剧场里面,这里面的装饰也是按照传统的风格,舞台的背景是红色的,上面悬挂着一把大扇子,舞台每一角都挂上一盏宫灯,下场门的地方还摆上一盆绿色植物。
演员们也都换上了传统的中式大褂,舞台中间摆一个小桌子,上面铺好紫红色的绒布,再把扇子、醒木、手绢按照传统的老规矩摆好,一切依足了老规矩。
录制的剧场是能坐二百来人的,而且每一次录制底下是一定有观众的,因为相声一种面对观众的表演,你是一定要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你的表演的。
这一次不跟某些电视台的录制相声一样,很多电视台都是底下一个观众都没,台上相声演员把词背完,然后把笑声掌声后期配上去,这叫背台词可不能算是相声。
而且这一次的录制是在天津电视播放的,一边录一边播,在后世被大众熟知的《武坠子》《口吐莲花》等传统节目在当时可真正是新鲜玩意儿啊,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第一卷的录制所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天津人,天津的老艺人,有人曾经笑谈85年评选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人,天津相声窝子这个名号已经是名不副实了。
可是这一次却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那些老先生老艺人齐齐出山,脱掉了汗衫、大裤衩,换上了传统大褂。扔掉了蒲扇,换上了折扇。丢掉了拖鞋,换上了布鞋,着实让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相声发祥地的底蕴。
这些老艺人的艺术水平自然不必说,传统段子也早就烂熟于心。节目在电视台一播出,立刻在天津引起巨大反响。
那些早就习惯了晚会相声的观众这回是真正见识了一把什么才是真正的相声,什么叫垫话,什么叫开门包袱,怎么入活儿,怎么甩底,怎么现挂,什么是返场,什么叫做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什么才是真正的说学逗唱……
这才是相声真正的魅力。
可惜啊,好景不长,节目播出没有多久。就受到了北京城某些曲艺界高层人士指名道姓严厉批评天津复演传统相声,说这是倒退,说这些破落玩意是对大众精神的污染,不允许这种东西再出现在舞台上。
录制也由此一度被迫中断。
后来摄制组出台紧急措施,把一批争议性较大的传统相声剔除出去,只演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节目,另外还召集了专家学者,还有各大媒体,广大群众一起讨论传统相声,最后大家都认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风貌市井文化的一种展现,应当继续录制,算是勉强用舆论的力量顶住压力了吧。
后来为避免麻烦,再播出的时候片头的集锦也出现了,“糟粕和精华并存”,“展现相声技巧”等说明性文字。由此,第一卷集锦得以录制完成,第二卷将在97年开始录制。
唉……
这就是相声界啊。
第 15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