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攻克固安并不代表张藏英和徐绍安等先锋部队将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等着柴荣来奖赏他们,率军进入固安城的他们只不过稍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需要他们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肃清城内个别还在负隅顽抗的残敌、安抚城内百姓因连日激战而忐忑不安的心情、修补被自家火炮和弩炮轰击得面目全非的南城墙,每一件事都需要张、徐二人或遣人或亲为的去处理。
当然,在做这些事之前,张、徐二人的第一要务就是立即派人去给柴荣送信,一方面向自己的主上报捷,另一方面也是请求柴天子加速进兵,争取在萧思温大军到来之前抵达固安县城。不然的话,张、徐二人就要以不足一万五千人的疲兵,去面对对方八万余人的生力之军,特别是在城中百姓对周军并无多少好感的前提下,这种以寡敌众的局面对先锋部队就更加不利了——守城的辽军汉卒中有不少是本地人,经过两日激战死伤甚众,先锋部队不可能指望他们的亲人朋友像此前那些直接开城投降的州县百姓一样,对周军感恩戴德、夹道欢迎。因此,张、周二人在写给柴荣的奏折中,报捷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要比请求柴天子尽快进兵的部分少得多。当然,张、徐二人并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柴荣的快速进兵上。他们在写奏折的同时,一面派出大量探马、斥候向北打探辽军的动向,一面安排军兵加强戒备,时刻准备抵御萧思温所率幽云辽军主力的进攻。
事实证明,向北方派出大量探马、斥候的决定是正确的。周军的侦骑很快就在固安城北三十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辽军的远拦探子马,并与对方发生了短暂交战。而且,在损失了几拔小部队后,原本分散四处的周军侦骑汇集成了几支较大的分队,对游动于固安城北的辽军远拦探子马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围剿。尽管由于辽军的远拦探子马善于发现大股敌军的踪迹,前去围剿的周军侦骑大队没能将这些远拦探子马全歼,但在被杀伤数人后,只有十几人的辽军远拦探子马迅速撤退,周军侦骑却也算是做到了战场遮断,使得辽军短时间内不能再近距离打探周军的动向。
然而周军侦骑在成功进行战场遮断的同时,张藏英与徐绍安也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随着契丹人远拦探子马的出现,幽云辽军主力距离固安城也已经不远了。根据辽军使用远拦探子马的习惯,其一般在辽军主力部队前方二十到三十里。这也就是说,假若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计算,幽云辽军主力现在已经前进到了距离固安城五十到六十里远的地方。好在此时天色已晚,纵然萧思温在得到固安城被攻克的消息后有心要抢在周军主力到达之前重新夺回固安城,以便据城与周军主力对峙,其也不太可能命令自己的大队人马在晚上长距离行军,进而趁着周军立足未稳、城防不牢的机会攻城。萧思温最可能做的是派出小股部队,趁着夜暗周军不敢轻易出城的有利条件,对周军进行袭扰。就算袭扰的辽军没能力打下固安城,其对城池的进攻也能够对周军安抚城内民心、修补破损城墙造成严重干扰,为其主力到达后攻城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就目前的情况看,幽云辽军主力赶在周军主力之前兵临固安城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此,在下令侦骑、斥候加强巡逻、打探,务必不使辽军的远探拦子马有机会接近固安城的同时,张藏英和徐绍安还督促手下兵将加紧整修被损城墙,指挥“神机军”的士卒和役夫一起,将“神机军”的火炮、弩炮等大型火器一件件的运到城墙之上安置妥当,使其成为抵御契丹人进攻的强大助力。
加固城防的工作进行了整整一夜,包括张藏英和徐绍安在内的所有周军将领和士卒几乎都是一夜没睡,绝大多数人直到凌晨时分相关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才抓紧时间回自己的营帐去打个盹。不过,与其他兵将进帐之后倒头就睡不同,徐绍安回到设在固安县衙内的住处后,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将今天攻城及破城后城内、城外情况,周三郎等亲卫、护卫并未遇难的消息,以及他们对萧思温大军动向的判断写成电报稿,命电报员立即发送给委员会——事态比较紧急,萧思温大军随时可能出现在固安城下,徐绍安并没有等到天亮之后再发报,他相信委员会的诸位兄弟即使被从睡梦中叫醒也是会理解他的。
然而,令徐绍安感到意外的是,与之前电报发出后很快就能收到回电不同,这一次委员会的回电来得特别慢,凌晨时分发出的电报,直到巳时仍未收到回复。反到是在天亮后不久,收到了身在南路军的王峰发来的一封电报。估计是南路军的电台收到了徐绍安这边的电报信号,或者是委员会那边将相关消息转发给了王峰,总之从王峰的回电中可以看出,他已经知晓周三郎等人安然无恙的消息。在回电中,王峰一方面对徐绍安将周三郎等人收留在自己的大营之中,并允许其参与周军攻占固安城的行动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对于周三郎等人的去留问题,王峰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希望徐绍安能够遵照委员会的安排执行,不必顾忌自己的感受。
王峰的这个表态看似对周三郎等为其出生入死的弟兄不讲情面,实际上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穿越团队作为一个团体,其运作自然有其一定的规则。漫说是像周三郎等人这样要么是与穿越者有直接接触的亲卫,要么是牵涉到秘密情报机构“暗羽”的护卫,就算是“飞龙军”、“保安军”中的普通一兵,或者是生产基地中的普通工匠,只要其在未事先向其上级主管请假的情况下,脱离自身岗位超过二十四小时,那么在其回到原工作岗位之前,都必须要接受并通过情报部内务科的审查。周三郎等人虽然不能算未事先请假而脱岗,但他们这些人毕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并未及时返回其工作岗位,而是滞留在外长达八天。尽管他们滞留不归是有其客观理由存在的,可该进行的审查还是要照规则进行。这样,既可以确保穿越团队安全方面的万无一失,又可以维护穿越团队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整个团队的管理与发展。徐绍安自然明白王峰此时的想法,因此他在接到对方的电报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二十七弟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反而暗赞自家兄弟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般做事毛噪,缺乏稳重了。
徐绍安和程飞一直等到接近正午时分,委员会的回电才姗姗来迟。在复电中,委员会首先对徐绍安攻克固安城表示祝贺。其次,便是让徐绍安向周三郎等人传达委员会的命令,要求其一干人等立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凉园”,听候委员会的安排。再次,则是向徐绍安通报穿越团队南北两路大军的推进情况,告之他北路军已经成功的隐蔽机动到幽州城左近,而南路军也顺利的接近了萧思温的大军,只待时机成熟,便给予其致命一击。而电报的最后一个消息却是大大出乎徐绍安的意料,委员会在电报中表示,经过南路军探马斥候的报告,萧思温大军自昨晚在距离固安城五十里远的保兴庄安营扎寨后,便一改往日傍晚扎营、天亮即出发的习惯,直到接近正午时分都没有任何拔营起寨的意思,似乎并不急于南下夺回固安县城——正是为了打探辽军的最新动向,委员会的回电时间才会这么晚。
萧思温的这个举动对于穿越团队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其实现歼敌于野外的作战目标。可对于徐绍安来说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难以搞清对方这么做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徐绍安除了将相关消息转告给张藏英,由后者增派侦骑尽可能的接近辽军大营打探消息,并进一步加强固安城的城防外,也只有寄希望于委员会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情报了。
于是,从午后开始,周军派出的侦骑、斥候数量明显增加,其打探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与辽军大营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而得到委员会立即返回命令的周三郎等人也辞别了徐绍安和程飞,骑乘着徐绍安为他们提供的马匹,混在那些飞奔出周军大营的一队队侦骑中间,绕过辽军大营所在的保兴庄地区,向着百里之外的霞云岭方向疾驰而去。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攻克固安并不代表张藏英和徐绍安等先锋部队将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等着柴荣来奖赏他们,率军进入固安城的他们只不过稍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需要他们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肃清城内个别还在负隅顽抗的残敌、安抚城内百姓因连日激战而忐忑不安的心情、修补被自家火炮和弩炮轰击得面目全非的南城墙,每一件事都需要张、徐二人或遣人或亲为的去处理。
当然,在做这些事之前,张、徐二人的第一要务就是立即派人去给柴荣送信,一方面向自己的主上报捷,另一方面也是请求柴天子加速进兵,争取在萧思温大军到来之前抵达固安县城。不然的话,张、徐二人就要以不足一万五千人的疲兵,去面对对方八万余人的生力之军,特别是在城中百姓对周军并无多少好感的前提下,这种以寡敌众的局面对先锋部队就更加不利了——守城的辽军汉卒中有不少是本地人,经过两日激战死伤甚众,先锋部队不可能指望他们的亲人朋友像此前那些直接开城投降的州县百姓一样,对周军感恩戴德、夹道欢迎。因此,张、周二人在写给柴荣的奏折中,报捷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要比请求柴天子尽快进兵的部分少得多。当然,张、徐二人并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柴荣的快速进兵上。他们在写奏折的同时,一面派出大量探马、斥候向北打探辽军的动向,一面安排军兵加强戒备,时刻准备抵御萧思温所率幽云辽军主力的进攻。
事实证明,向北方派出大量探马、斥候的决定是正确的。周军的侦骑很快就在固安城北三十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辽军的远拦探子马,并与对方发生了短暂交战。而且,在损失了几拔小部队后,原本分散四处的周军侦骑汇集成了几支较大的分队,对游动于固安城北的辽军远拦探子马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围剿。尽管由于辽军的远拦探子马善于发现大股敌军的踪迹,前去围剿的周军侦骑大队没能将这些远拦探子马全歼,但在被杀伤数人后,只有十几人的辽军远拦探子马迅速撤退,周军侦骑却也算是做到了战场遮断,使得辽军短时间内不能再近距离打探周军的动向。
然而周军侦骑在成功进行战场遮断的同时,张藏英与徐绍安也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随着契丹人远拦探子马的出现,幽云辽军主力距离固安城也已经不远了。根据辽军使用远拦探子马的习惯,其一般在辽军主力部队前方二十到三十里。这也就是说,假若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计算,幽云辽军主力现在已经前进到了距离固安城五十到六十里远的地方。好在此时天色已晚,纵然萧思温在得到固安城被攻克的消息后有心要抢在周军主力到达之前重新夺回固安城,以便据城与周军主力对峙,其也不太可能命令自己的大队人马在晚上长距离行军,进而趁着周军立足未稳、城防不牢的机会攻城。萧思温最可能做的是派出小股部队,趁着夜暗周军不敢轻易出城的有利条件,对周军进行袭扰。就算袭扰的辽军没能力打下固安城,其对城池的进攻也能够对周军安抚城内民心、修补破损城墙造成严重干扰,为其主力到达后攻城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就目前的情况看,幽云辽军主力赶在周军主力之前兵临固安城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此,在下令侦骑、斥候加强巡逻、打探,务必不使辽军的远探拦子马有机会接近固安城的同时,张藏英和徐绍安还督促手下兵将加紧整修被损城墙,指挥“神机军”的士卒和役夫一起,将“神机军”的火炮、弩炮等大型火器一件件的运到城墙之上安置妥当,使其成为抵御契丹人进攻的强大助力。
加固城防的工作进行了整整一夜,包括张藏英和徐绍安在内的所有周军将领和士卒几乎都是一夜没睡,绝大多数人直到凌晨时分相关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才抓紧时间回自己的营帐去打个盹。不过,与其他兵将进帐之后倒头就睡不同,徐绍安回到设在固安县衙内的住处后,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将今天攻城及破城后城内、城外情况,周三郎等亲卫、护卫并未遇难的消息,以及他们对萧思温大军动向的判断写成电报稿,命电报员立即发送给委员会——事态比较紧急,萧思温大军随时可能出现在固安城下,徐绍安并没有等到天亮之后再发报,他相信委员会的诸位兄弟即使被从睡梦中叫醒也是会理解他的。
然而,令徐绍安感到意外的是,与之前电报发出后很快就能收到回电不同,这一次委员会的回电来得特别慢,凌晨时分发出的电报,直到巳时仍未收到回复。反到是在天亮后不久,收到了身在南路军的王峰发来的一封电报。估计是南路军的电台收到了徐绍安这边的电报信号,或者是委员会那边将相关消息转发给了王峰,总之从王峰的回电中可以看出,他已经知晓周三郎等人安然无恙的消息。在回电中,王峰一方面对徐绍安将周三郎等人收留在自己的大营之中,并允许其参与周军攻占固安城的行动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对于周三郎等人的去留问题,王峰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希望徐绍安能够遵照委员会的安排执行,不必顾忌自己的感受。
王峰的这个表态看似对周三郎等为其出生入死的弟兄不讲情面,实际上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穿越团队作为一个团体,其运作自然有其一定的规则。漫说是像周三郎等人这样要么是与穿越者有直接接触的亲卫,要么是牵涉到秘密情报机构“暗羽”的护卫,就算是“飞龙军”、“保安军”中的普通一兵,或者是生产基地中的普通工匠,只要其在未事先向其上级主管请假的情况下,脱离自身岗位超过二十四小时,那么在其回到原工作岗位之前,都必须要接受并通过情报部内务科的审查。周三郎等人虽然不能算未事先请假而脱岗,但他们这些人毕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并未及时返回其工作岗位,而是滞留在外长达八天。尽管他们滞留不归是有其客观理由存在的,可该进行的审查还是要照规则进行。这样,既可以确保穿越团队安全方面的万无一失,又可以维护穿越团队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整个团队的管理与发展。徐绍安自然明白王峰此时的想法,因此他在接到对方的电报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二十七弟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反而暗赞自家兄弟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般做事毛噪,缺乏稳重了。
徐绍安和程飞一直等到接近正午时分,委员会的回电才姗姗来迟。在复电中,委员会首先对徐绍安攻克固安城表示祝贺。其次,便是让徐绍安向周三郎等人传达委员会的命令,要求其一干人等立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凉园”,听候委员会的安排。再次,则是向徐绍安通报穿越团队南北两路大军的推进情况,告之他北路军已经成功的隐蔽机动到幽州城左近,而南路军也顺利的接近了萧思温的大军,只待时机成熟,便给予其致命一击。而电报的最后一个消息却是大大出乎徐绍安的意料,委员会在电报中表示,经过南路军探马斥候的报告,萧思温大军自昨晚在距离固安城五十里远的保兴庄安营扎寨后,便一改往日傍晚扎营、天亮即出发的习惯,直到接近正午时分都没有任何拔营起寨的意思,似乎并不急于南下夺回固安县城——正是为了打探辽军的最新动向,委员会的回电时间才会这么晚。
萧思温的这个举动对于穿越团队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其实现歼敌于野外的作战目标。可对于徐绍安来说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难以搞清对方这么做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徐绍安除了将相关消息转告给张藏英,由后者增派侦骑尽可能的接近辽军大营打探消息,并进一步加强固安城的城防外,也只有寄希望于委员会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情报了。
于是,从午后开始,周军派出的侦骑、斥候数量明显增加,其打探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与辽军大营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而得到委员会立即返回命令的周三郎等人也辞别了徐绍安和程飞,骑乘着徐绍安为他们提供的马匹,混在那些飞奔出周军大营的一队队侦骑中间,绕过辽军大营所在的保兴庄地区,向着百里之外的霞云岭方向疾驰而去。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
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萧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