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自后周显德五年(辽应历八年)阴历八月二十五,由三艘装裁着五百支燧发枪的大海船组成的船队驶离已经整修一新、刚刚被委员会命名为大沽港的海边新港时起,直到阴历十一月十五,同样的三艘大海船顺利返回大沽港这天为止,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穿越团队基本上是以每月两次的频率,分六次将三千支燧发枪运送到了同样在渤海边的滨州府,保时、保量、保质的完成了他们与后周朝廷、与柴荣的约定。
对于“清园”兄弟的这一表现,柴荣及后周朝廷中的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是满意的。特别是当柴荣看到穿越团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使用过多次的旧枪时,他非但没有因为穿越团队拿旧枪来充数而气恼,反而心中感到些许欣慰与放松。因为在他看来,穿越团队送用过的旧枪来,一方面说明对方十分看重与朝廷的合作,宁可用自己正在使用的旧枪补足与朝廷约定的数量,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打造不出足够的燧发枪而失信于朝廷、令朝廷失望。
另一方面,既然“清园”兄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旧枪,那么也就说明其燧发枪的打造能力虽然远较朝廷军器监来得高,但依然也是有限的,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打造出五百支左右,想在短时间内将其私兵的规模再进行扩大是不可能的。而且,旧枪的来源几乎可以肯定是从“清园”兄弟手下那四、五千私兵手中收回来的。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朝廷变相的达成了削弱“清园”兄弟手下私兵的目的,这对于柴荣和后周朝廷来说称得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结果。
因此,柴荣在命徐绍安利用这三千支燧发枪尽快完成“神机军”扩编任务的同时,还下旨对“清园”兄弟进行表扬,并赏赐了一大批的钱财、布帛,算是对其为朝廷效力的一种回报,以及对其为打造这些燧发枪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补偿——当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些表扬与赏赐只能由徐绍安代领。
柴荣的赏赐虽说不少,折合成银钱也超过了千贯。但对每天进帐都在上千贯的穿越团队来说,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因此,除了职责在身,不得不代表团队给柴荣上一道谢恩密折的张维信,以及居间传递消息的徐绍安外,其他穿越者对此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眼看着年底将至,离柴荣北伐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更为关键、更为紧要的地方,而其中之一便是对“飞燕堂”的处置上。
从后周显德五年(辽应历八年)阴历八月初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之后,情报部便在委员会的要求与授权下,对那名已经渗透到团队内部的密谍、对被怀疑是张永德手下密谍组织的“飞燕堂”、对张永德与“飞燕堂”之间的关联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打探、调查。这样举“暗羽”全力进行的行动自然收获颇丰,得到了大量有价值、有作用的消息。
尽管在一系列的调查中“暗羽”的探子们都发现“飞燕堂”的势力在收缩,但“暗羽”在幽云十六州各分堂堂口的探子们并没有放松对“飞燕堂”的监视,而是加紧工作,以期早日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为此,委员会和“暗羽”总堂都拿出了一笔银钱做经费,并给出了好几种可以获得荣誉勋章、奖章的方式,以期激发出这些探子、管事,乃至梁子岳、郑知微这样的领导者的积极性,使其能早日完成任务。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重赏和巨大的荣誉,所有“暗羽”的探子、管事几乎倾巢出动,在幽云十六州乃至整个辽国和周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排查与调查工作,并且很快就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确认“飞燕堂”确为张永德一手建立、发展起来的密谍组织,一直由其义子张飞、义女张燕兄妹二人——这也正是“飞燕堂”名字的由来——担任该组织统领,为张永德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消息、情报。
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大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留有遗憾。这边对“飞燕堂”与张永德之间关系调查得清清楚楚,那边对那名渗透进穿越团队内部密谍的排查却是毫无进展。这名神通广大的密谍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任凭“暗羽”的探子、特别是幽州分堂的探子怎么努力调查,也没能发现其存在的蛛丝马迹。无论是对“飞燕堂”各堂口的监视与打探,还是对穿越团队内部通敌嫌疑最大的范吾成,以及其他几名同样受到怀疑的穿越者或明或暗的调查,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包括范吾成在内的那几名被调查的穿越者在私底下与“飞燕堂”有什么瓜葛,同时也没有找出那名深藏不露的密谍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原本因为找到张永德与“飞燕堂”有关联的证据而欢欣鼓舞的“暗羽”成员、特别是将排查密谍当成头等任务的“暗羽”幽州分堂的探子们都有些泄气,梁子岳和郑知微为此还向委员会做了检讨,要求委员会对自己办事不利予以处罚。
对此,委员会的态度却是相当的宽容。他们在肯定了情报部这段时间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对有些泄气的梁子岳和郑知微等人进行了鼓励与安抚。当然,委员会这样做并不是对情报部的偏袒,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正常反应。
一方面,在委员会的四位委员(候补委员)看来,找出那名渗透进团队内部的密谍固然重要,但绝非是进行这次大规模排查、调查的全部目的和首要目的。这次穿越团队之所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排查、调查行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借此机会显示穿越团队在情报战方面的实力,对那些已经渗透到穿越者身边,或者正在努力要渗透到穿越者身边的密谍进行敲山震虎式的警告,使其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暂时蛰伏,脱离与穿越者之间的接触、联系,从而在大战来临之前,在穿越团队所有穿越者周围建立起一道无形的隔离带,以保障团队能全心全意、没有后顾之忧的为幽云之战做准备,而无须担心自己的最终目的、作战计划等机密消息为外人所知。
另一方面,在委员会决定将有关穿越团队内部有人被密谍渗透的情况拿到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讨论时,便已经做好了“打草惊蛇”,将那名密谍吓跑的准备。因为在委员会看来,如果那名被渗透的穿越者已经与密谍进行合作,那么面对“暗羽”的大规模排查,其肯定不敢再与这名密谍进行接触,以免自己的叛变行为暴露。如果那名被渗透的穿越者尚未与密谍进行合作,或者尚未有意识的与密谍进行合作,那么面对穿越团队这次大规模的排查与调查,其必定会有所警惕、有所顾忌,为了表明自己与密谍一事无关,势必会减少甚至断绝自己与外人的交往。这样一来,也等于是间接阻断了其与外人的联系,达到了委员会的目的。
因此,在排查密谍的事情上,委员会对情报部表现得非常宽容,只有对其成绩的鼓励与表扬而没有对其未能完成全部任务的批评与指责。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自后周显德五年(辽应历八年)阴历八月二十五,由三艘装裁着五百支燧发枪的大海船组成的船队驶离已经整修一新、刚刚被委员会命名为大沽港的海边新港时起,直到阴历十一月十五,同样的三艘大海船顺利返回大沽港这天为止,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穿越团队基本上是以每月两次的频率,分六次将三千支燧发枪运送到了同样在渤海边的滨州府,保时、保量、保质的完成了他们与后周朝廷、与柴荣的约定。
对于“清园”兄弟的这一表现,柴荣及后周朝廷中的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是满意的。特别是当柴荣看到穿越团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使用过多次的旧枪时,他非但没有因为穿越团队拿旧枪来充数而气恼,反而心中感到些许欣慰与放松。因为在他看来,穿越团队送用过的旧枪来,一方面说明对方十分看重与朝廷的合作,宁可用自己正在使用的旧枪补足与朝廷约定的数量,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打造不出足够的燧发枪而失信于朝廷、令朝廷失望。
另一方面,既然“清园”兄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旧枪,那么也就说明其燧发枪的打造能力虽然远较朝廷军器监来得高,但依然也是有限的,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打造出五百支左右,想在短时间内将其私兵的规模再进行扩大是不可能的。而且,旧枪的来源几乎可以肯定是从“清园”兄弟手下那四、五千私兵手中收回来的。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朝廷变相的达成了削弱“清园”兄弟手下私兵的目的,这对于柴荣和后周朝廷来说称得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结果。
因此,柴荣在命徐绍安利用这三千支燧发枪尽快完成“神机军”扩编任务的同时,还下旨对“清园”兄弟进行表扬,并赏赐了一大批的钱财、布帛,算是对其为朝廷效力的一种回报,以及对其为打造这些燧发枪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补偿——当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些表扬与赏赐只能由徐绍安代领。
柴荣的赏赐虽说不少,折合成银钱也超过了千贯。但对每天进帐都在上千贯的穿越团队来说,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因此,除了职责在身,不得不代表团队给柴荣上一道谢恩密折的张维信,以及居间传递消息的徐绍安外,其他穿越者对此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眼看着年底将至,离柴荣北伐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更为关键、更为紧要的地方,而其中之一便是对“飞燕堂”的处置上。
从后周显德五年(辽应历八年)阴历八月初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之后,情报部便在委员会的要求与授权下,对那名已经渗透到团队内部的密谍、对被怀疑是张永德手下密谍组织的“飞燕堂”、对张永德与“飞燕堂”之间的关联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打探、调查。这样举“暗羽”全力进行的行动自然收获颇丰,得到了大量有价值、有作用的消息。
尽管在一系列的调查中“暗羽”的探子们都发现“飞燕堂”的势力在收缩,但“暗羽”在幽云十六州各分堂堂口的探子们并没有放松对“飞燕堂”的监视,而是加紧工作,以期早日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为此,委员会和“暗羽”总堂都拿出了一笔银钱做经费,并给出了好几种可以获得荣誉勋章、奖章的方式,以期激发出这些探子、管事,乃至梁子岳、郑知微这样的领导者的积极性,使其能早日完成任务。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重赏和巨大的荣誉,所有“暗羽”的探子、管事几乎倾巢出动,在幽云十六州乃至整个辽国和周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排查与调查工作,并且很快就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确认“飞燕堂”确为张永德一手建立、发展起来的密谍组织,一直由其义子张飞、义女张燕兄妹二人——这也正是“飞燕堂”名字的由来——担任该组织统领,为张永德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消息、情报。
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大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留有遗憾。这边对“飞燕堂”与张永德之间关系调查得清清楚楚,那边对那名渗透进穿越团队内部密谍的排查却是毫无进展。这名神通广大的密谍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任凭“暗羽”的探子、特别是幽州分堂的探子怎么努力调查,也没能发现其存在的蛛丝马迹。无论是对“飞燕堂”各堂口的监视与打探,还是对穿越团队内部通敌嫌疑最大的范吾成,以及其他几名同样受到怀疑的穿越者或明或暗的调查,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包括范吾成在内的那几名被调查的穿越者在私底下与“飞燕堂”有什么瓜葛,同时也没有找出那名深藏不露的密谍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原本因为找到张永德与“飞燕堂”有关联的证据而欢欣鼓舞的“暗羽”成员、特别是将排查密谍当成头等任务的“暗羽”幽州分堂的探子们都有些泄气,梁子岳和郑知微为此还向委员会做了检讨,要求委员会对自己办事不利予以处罚。
对此,委员会的态度却是相当的宽容。他们在肯定了情报部这段时间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对有些泄气的梁子岳和郑知微等人进行了鼓励与安抚。当然,委员会这样做并不是对情报部的偏袒,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正常反应。
一方面,在委员会的四位委员(候补委员)看来,找出那名渗透进团队内部的密谍固然重要,但绝非是进行这次大规模排查、调查的全部目的和首要目的。这次穿越团队之所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排查、调查行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借此机会显示穿越团队在情报战方面的实力,对那些已经渗透到穿越者身边,或者正在努力要渗透到穿越者身边的密谍进行敲山震虎式的警告,使其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暂时蛰伏,脱离与穿越者之间的接触、联系,从而在大战来临之前,在穿越团队所有穿越者周围建立起一道无形的隔离带,以保障团队能全心全意、没有后顾之忧的为幽云之战做准备,而无须担心自己的最终目的、作战计划等机密消息为外人所知。
另一方面,在委员会决定将有关穿越团队内部有人被密谍渗透的情况拿到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讨论时,便已经做好了“打草惊蛇”,将那名密谍吓跑的准备。因为在委员会看来,如果那名被渗透的穿越者已经与密谍进行合作,那么面对“暗羽”的大规模排查,其肯定不敢再与这名密谍进行接触,以免自己的叛变行为暴露。如果那名被渗透的穿越者尚未与密谍进行合作,或者尚未有意识的与密谍进行合作,那么面对穿越团队这次大规模的排查与调查,其必定会有所警惕、有所顾忌,为了表明自己与密谍一事无关,势必会减少甚至断绝自己与外人的交往。这样一来,也等于是间接阻断了其与外人的联系,达到了委员会的目的。
因此,在排查密谍的事情上,委员会对情报部表现得非常宽容,只有对其成绩的鼓励与表扬而没有对其未能完成全部任务的批评与指责。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