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听王崤峻说礼物可以作证据,柴荣觉得很奇怪,忙命殿外的侍卫将王崤峻等人带来的礼物抬进殿来。
六大两小八口箱子搬进殿中后,王崤峻等人便在柴荣以及张、赵两位大臣好奇的目光中,将箱子盖一一打开,露出了里面装的东西。和小黄门以及宫门口的军将一样,在这些礼物中,柴荣以及张、赵二人唯一能认出来的就只有五把横刀和那一箱子铅丸。
柴荣等人的反应在王崤峻的意料之中,他不等对方发问,便先将那几只望远镜从箱子里拿了出来,说道:“陛下,这是草民等根据在海外岛国所学的技巧,利用中土现有的材料,制作出的‘望远镜’。此物可视远如近,观一里之外的景物如在眼前。陛下和两位大人可以一试。”说完,王崤峻自己留下一只,将其余四只望远镜交给在殿中侍候的太监,由其转交给了柴荣。
随后,也不用柴荣询问,王崤峻便开始不动声色的演示单筒望远镜的用法。柴荣则有样学样的按照王崤峻的方法,将单筒望远镜的内筒拉出,把口径较小的一头对准自己的眼睛,向殿外望去。然后,他便赫然发现,一名小太监的圆脸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不但是小太监的五官长相,就连他脸上的细微表情都在自己眼前清晰的展现了出来。被眼前景物震惊的柴荣忙把望远镜从眼前挪开,结果发现那小太监距离大殿有数十丈远,不用这个所谓的“望远镜”的话,漫说是那小太监脸上的表情,就连他的长相都变得模模糊糊了。
柴荣把望远镜在自己手中举起放下两三次后,当即便命人将殿外路过的那个小太监叫进殿来。经过近距离的观察,柴荣确定面前的这个小太监和自己在这所谓的“望远镜”中看到的相貌一样。挥手将那个莫名其妙被叫来面君的小太监打发走后,柴荣命身边的太监将望远镜交于两名亲信大臣试用。
张、赵两位大臣接过望远镜,也按照王崤峻的样子,将其举到眼前向外观望。结果,二人的动作和柴荣刚才一样,也是举起放下好几次后,才满脸不可思意的将望远镜的内筒重新推进去,恢复到原状。不过,两个人都没有把望远镜还给柴荣,而是依然将其攥在手中。然后,就听赵姓大臣对柴荣说道:“陛下,此物确实神奇无比,臣赵匡胤今日算是长了见识了。有了此物,今后行军打仗之时,斥候或者领军将领便可以远距离观察敌军阵势,再不必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去接近敌营了。”
当“臣赵匡胤”这四个字从这位黑脸大臣的嘴中说出来时,除了一早就已经猜测到其身份的张维信外,其他穿越者包括王崤峻在内,都下意识的抬头去看这位在自己原来那个时空的历史中鼎鼎大名的赵老大、宋太祖。
好在此时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柴荣以及那位姓张的大臣,心思都在望远镜上,并没有注意到“代表团”众人的异常反应。穿越众们在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忙将头重新垂下,以免被君臣三人看出异样。
此时就听那位张姓大臣说道,“陛下,臣也以为此物确实有些用处,就是不知道其制造起来是否容易。如果制造方法太过烦琐,花费太过高昂,只有个别统兵大将才用得起的话,其在军中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位张姓大臣这么说话未免有些鸡蛋里挑骨头。要知道,就算朝廷想给军队配备望远镜,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有资格得到。毕竟这东西对自己有用,同时对敌人也有用。如果发得太多,装备望远镜的军官级别太低的话,很可能会被敌人得到,反过来对付自己。因此,就算这东西造价再高,朝廷也完全有能力为军队配备上。不过,对于崇尚节俭的柴荣来说,成本问题还是不能忽视的。于是,在张姓大臣说完后,柴荣便问王崤峻道:“王崤峻,汝且说说造这样一只望远镜要多长时间,花费几许。”
关于望远镜的造价,王崤峻在出发前是咨询过刘文东的,见柴荣询问,他便施礼道:“启禀陛下,草民在来京面圣前,曾特意问过负责制造望远镜的兄弟。据他说,以中土现有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制造这种档次的望远镜需要使用八十个工时,也就是一个熟练工匠要干四十个时辰左右。在不包括工匠工钱的情况下,每只望远镜的成本花费大约是三十贯。”
只需要一个熟练工匠干四十个时辰,基础成本只有三十贯,这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这点时间和金钱,只怕与制造一张弓或者弩差不多少,可此物的作用可比一张弓或者弩要大得多了。因此,在听完王崤峻有关造价的说明后,赵匡胤高兴的说道:“没想到如此神奇、如此作用巨大的器具,只需要这样少的时间和银钱就能制造出来,真是太让人意外了。唔,这么低廉的价格,即使是为禁军每名军指挥使都配上一只也花不了多少钱。陛下,臣以为……”
就在赵匡胤想向柴荣建议多采购一些望远镜,以便为禁军每个军指挥使都配一只时,旁边那位张姓大臣却拦住他的话头,说道:“陛下,臣觉得这个王崤峻的报价恐怕有假。”
说着,他将手中拿的望远镜举起,用手指敲了敲上面镶嵌的玻璃镜片,说道:“陛下,如果臣没看错的话,这望远镜上所镶嵌的应该是非常珍贵的琉璃或者水晶。据臣所知,这两种东西在市面上的价格均非常的昂贵。不要说整个望远镜,就光是这一片琉璃或者水晶,只怕没有数百贯也休想买到。可王崤峻却说每只望远镜只需三十贯,这明显是在欺瞒陛下。”
听自己的亲信重臣这么一说,柴荣也拿起一只望远镜仔细看了看上面镶嵌的材料,发现那确实是琉璃或者水晶。他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两种珍贵材料具体的市场价格,但也可以断定其绝对不会是三十贯这么便宜。因此,他将目光转向的王崤峻,想听一听对方的解释。尽管按常理来讲,不应该出现高价低报这种现象。而且,就算对方是为了讨自己欢心而故意为之,对自己和朝廷也没什么损失。但是,柴荣依然还是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柴荣询问的目光,王崤峻只得如实禀报道:“启禀陛下,草民所报价格并无半点虚假。不错,这望远镜上所镶嵌的确实是中土所谓的琉璃,而且是极高档的,完全无色透明的琉璃,其在市面上的价格确实在数百贯之多。
不过,这些都是对不知内情的人来说的。这种所谓的琉璃在海外也有,不过在草民以前住的海岛上,这东西被称为玻璃。在岛上,用这种玻璃制造的器物属于居家常用之物,价格极其低廉。即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照样用得起。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就在于中土人士不了解其制作过程,无法做出类似的器物。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一种器物只能从万里之外的异域外邦才能获得时,无论其制造成本有多低,其在中土的价格都会非常的高昂。
所幸草民的结拜兄弟中有人曾在海外岛国学习过玻璃的制造方法,来到中土后便试着用中土的材料做出了一批玻璃。后来,其他兄弟又利用这些玻璃,再加上在海外学到的望远镜制造方法,制造出了这种单筒望远镜。正是有了这些先决条件,这些望远镜的造价才会像草民说的那样低廉。而且,三十贯还是整个望远镜的成本,如果单算玻璃镜片的成本,还要再低一些。”
“这个琉璃,唔,按汝的说法应该是叫玻璃的制造成本,真的如此便宜吗?”柴荣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汝且说说,这玻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都需要哪些原料,耗费多少人力?”
柴荣的问题令王崤峻有些为难,不回答吧,那叫抗旨。回答吧,现在团队就靠这东西挣钱呢,一旦相关秘密被传出去,那岂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吗?
因此,略一犹豫后,王崤峻向柴荣施礼道:“陛下问草民话,草民自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因草民及诸位兄弟在幽州主要就是靠做玻璃生意维持生计,所以其制造之法对吾等兄弟来说事关重大,非草民一人所能决定。草民想与众兄弟商量一下,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柴荣是何等精明之人,听王崤峻这么一说,再一联想刚才其所说玻璃的制造成本与市面上的价格之间的差距,便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当柴荣“三十贯”与“数百贯”这两个不同数量级的价格放在一起后,脑海中立即显现出了两个大字——奸商。
没错,就是奸商。区区几十贯的东西——其中还包含了其他材料的成本——这个王崤峻居然给卖到了好几百贯,不是奸商是什么。虽然柴荣自己在没发迹前也曾经做过生意,但其利润与王崤峻他们这样的生意没法比,累死累活的也就是挣个辛苦钱。如果不是看在对方有些见识、有些才干,又给自己带来了如此有用的器具,柴荣一定会好好教训教训这群惟利是图的家伙。
只是,令柴荣没想到的是,自己大大低估了眼前这些“奸商”的“黑心”程度,王崤峻所报的三十贯其实已经属于掺了水的价格。按照化工科的报告,每只单筒望远镜算上工匠的劳动成本,其实际造价不过十贯左右。就算王崤峻按照三十贯的价格卖给柴荣,他每只还能赚相当于成本两倍的利润。更何况,王崤峻如果打算公开销售望远镜的话,肯定是不会按照给柴荣的价格买的——根据穿越团队商贸部对单筒望远镜所做的市场评估,其建议的零售价为三千五百贯。也就是说,一只小小的望远镜其售价是成本的三百五十倍。如果柴荣得知这些弯弯绕,真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现在柴荣还不知道面前这些“奸商”会“黑”到如此地步,所以在王崤峻提出要与众兄弟商量后,他笑道:“朕常听人说‘无商不奸’,以前还觉得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今日与尔等一见之后方才知道此言不虚。也罢,从尔等如此犹豫的情形看,这玻璃生意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况且,这是尔等谋生的手段,朕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之心就断了尔等的财路。尔等也不必再费心商量了,朕不再询问这事就是。”
见柴荣不再在玻璃问题上刨根究底,王崤峻连忙向上施礼道:“草民谢陛下恩典。为表示对陛下的谢意,草民等愿送陛下一百只单筒望远镜,以供军中将领使用。”
柴荣听了却摇了摇头,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说道:“这五只望远镜朕可以当作礼物收下,今后军中所需的望远镜朝廷依然是要照价付钱的,而且还会在三十贯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作为尔等路上的输送之资。尔等能不远千里来京城献宝已是难能可贵,也足见尔等投奔大周、报效朝廷的诚心,朝廷岂有不赏反罚的道理。至于所需望远镜的具体数量,日后自会派人告知尔等。”
“陛下,草民向朝廷献望远镜完全是出于自愿,……”王崤峻还想再争取一下,可话才说了一半便被柴荣拦住。就见柴荣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说。”
见柴荣态度坚决,王崤峻也不便再纠缠于此事。他马上转移话题,顺手拿起另一只小木箱中盛放的,用红绸包裹着的玻璃镜子说道:“陛下,这是草民送给陛下的第二件礼物——玻璃镜子。”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听王崤峻说礼物可以作证据,柴荣觉得很奇怪,忙命殿外的侍卫将王崤峻等人带来的礼物抬进殿来。
六大两小八口箱子搬进殿中后,王崤峻等人便在柴荣以及张、赵两位大臣好奇的目光中,将箱子盖一一打开,露出了里面装的东西。和小黄门以及宫门口的军将一样,在这些礼物中,柴荣以及张、赵二人唯一能认出来的就只有五把横刀和那一箱子铅丸。
柴荣等人的反应在王崤峻的意料之中,他不等对方发问,便先将那几只望远镜从箱子里拿了出来,说道:“陛下,这是草民等根据在海外岛国所学的技巧,利用中土现有的材料,制作出的‘望远镜’。此物可视远如近,观一里之外的景物如在眼前。陛下和两位大人可以一试。”说完,王崤峻自己留下一只,将其余四只望远镜交给在殿中侍候的太监,由其转交给了柴荣。
随后,也不用柴荣询问,王崤峻便开始不动声色的演示单筒望远镜的用法。柴荣则有样学样的按照王崤峻的方法,将单筒望远镜的内筒拉出,把口径较小的一头对准自己的眼睛,向殿外望去。然后,他便赫然发现,一名小太监的圆脸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不但是小太监的五官长相,就连他脸上的细微表情都在自己眼前清晰的展现了出来。被眼前景物震惊的柴荣忙把望远镜从眼前挪开,结果发现那小太监距离大殿有数十丈远,不用这个所谓的“望远镜”的话,漫说是那小太监脸上的表情,就连他的长相都变得模模糊糊了。
柴荣把望远镜在自己手中举起放下两三次后,当即便命人将殿外路过的那个小太监叫进殿来。经过近距离的观察,柴荣确定面前的这个小太监和自己在这所谓的“望远镜”中看到的相貌一样。挥手将那个莫名其妙被叫来面君的小太监打发走后,柴荣命身边的太监将望远镜交于两名亲信大臣试用。
张、赵两位大臣接过望远镜,也按照王崤峻的样子,将其举到眼前向外观望。结果,二人的动作和柴荣刚才一样,也是举起放下好几次后,才满脸不可思意的将望远镜的内筒重新推进去,恢复到原状。不过,两个人都没有把望远镜还给柴荣,而是依然将其攥在手中。然后,就听赵姓大臣对柴荣说道:“陛下,此物确实神奇无比,臣赵匡胤今日算是长了见识了。有了此物,今后行军打仗之时,斥候或者领军将领便可以远距离观察敌军阵势,再不必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去接近敌营了。”
当“臣赵匡胤”这四个字从这位黑脸大臣的嘴中说出来时,除了一早就已经猜测到其身份的张维信外,其他穿越者包括王崤峻在内,都下意识的抬头去看这位在自己原来那个时空的历史中鼎鼎大名的赵老大、宋太祖。
好在此时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柴荣以及那位姓张的大臣,心思都在望远镜上,并没有注意到“代表团”众人的异常反应。穿越众们在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忙将头重新垂下,以免被君臣三人看出异样。
此时就听那位张姓大臣说道,“陛下,臣也以为此物确实有些用处,就是不知道其制造起来是否容易。如果制造方法太过烦琐,花费太过高昂,只有个别统兵大将才用得起的话,其在军中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位张姓大臣这么说话未免有些鸡蛋里挑骨头。要知道,就算朝廷想给军队配备望远镜,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有资格得到。毕竟这东西对自己有用,同时对敌人也有用。如果发得太多,装备望远镜的军官级别太低的话,很可能会被敌人得到,反过来对付自己。因此,就算这东西造价再高,朝廷也完全有能力为军队配备上。不过,对于崇尚节俭的柴荣来说,成本问题还是不能忽视的。于是,在张姓大臣说完后,柴荣便问王崤峻道:“王崤峻,汝且说说造这样一只望远镜要多长时间,花费几许。”
关于望远镜的造价,王崤峻在出发前是咨询过刘文东的,见柴荣询问,他便施礼道:“启禀陛下,草民在来京面圣前,曾特意问过负责制造望远镜的兄弟。据他说,以中土现有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制造这种档次的望远镜需要使用八十个工时,也就是一个熟练工匠要干四十个时辰左右。在不包括工匠工钱的情况下,每只望远镜的成本花费大约是三十贯。”
只需要一个熟练工匠干四十个时辰,基础成本只有三十贯,这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这点时间和金钱,只怕与制造一张弓或者弩差不多少,可此物的作用可比一张弓或者弩要大得多了。因此,在听完王崤峻有关造价的说明后,赵匡胤高兴的说道:“没想到如此神奇、如此作用巨大的器具,只需要这样少的时间和银钱就能制造出来,真是太让人意外了。唔,这么低廉的价格,即使是为禁军每名军指挥使都配上一只也花不了多少钱。陛下,臣以为……”
就在赵匡胤想向柴荣建议多采购一些望远镜,以便为禁军每个军指挥使都配一只时,旁边那位张姓大臣却拦住他的话头,说道:“陛下,臣觉得这个王崤峻的报价恐怕有假。”
说着,他将手中拿的望远镜举起,用手指敲了敲上面镶嵌的玻璃镜片,说道:“陛下,如果臣没看错的话,这望远镜上所镶嵌的应该是非常珍贵的琉璃或者水晶。据臣所知,这两种东西在市面上的价格均非常的昂贵。不要说整个望远镜,就光是这一片琉璃或者水晶,只怕没有数百贯也休想买到。可王崤峻却说每只望远镜只需三十贯,这明显是在欺瞒陛下。”
听自己的亲信重臣这么一说,柴荣也拿起一只望远镜仔细看了看上面镶嵌的材料,发现那确实是琉璃或者水晶。他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两种珍贵材料具体的市场价格,但也可以断定其绝对不会是三十贯这么便宜。因此,他将目光转向的王崤峻,想听一听对方的解释。尽管按常理来讲,不应该出现高价低报这种现象。而且,就算对方是为了讨自己欢心而故意为之,对自己和朝廷也没什么损失。但是,柴荣依然还是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柴荣询问的目光,王崤峻只得如实禀报道:“启禀陛下,草民所报价格并无半点虚假。不错,这望远镜上所镶嵌的确实是中土所谓的琉璃,而且是极高档的,完全无色透明的琉璃,其在市面上的价格确实在数百贯之多。
不过,这些都是对不知内情的人来说的。这种所谓的琉璃在海外也有,不过在草民以前住的海岛上,这东西被称为玻璃。在岛上,用这种玻璃制造的器物属于居家常用之物,价格极其低廉。即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照样用得起。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就在于中土人士不了解其制作过程,无法做出类似的器物。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一种器物只能从万里之外的异域外邦才能获得时,无论其制造成本有多低,其在中土的价格都会非常的高昂。
所幸草民的结拜兄弟中有人曾在海外岛国学习过玻璃的制造方法,来到中土后便试着用中土的材料做出了一批玻璃。后来,其他兄弟又利用这些玻璃,再加上在海外学到的望远镜制造方法,制造出了这种单筒望远镜。正是有了这些先决条件,这些望远镜的造价才会像草民说的那样低廉。而且,三十贯还是整个望远镜的成本,如果单算玻璃镜片的成本,还要再低一些。”
“这个琉璃,唔,按汝的说法应该是叫玻璃的制造成本,真的如此便宜吗?”柴荣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汝且说说,这玻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都需要哪些原料,耗费多少人力?”
柴荣的问题令王崤峻有些为难,不回答吧,那叫抗旨。回答吧,现在团队就靠这东西挣钱呢,一旦相关秘密被传出去,那岂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吗?
因此,略一犹豫后,王崤峻向柴荣施礼道:“陛下问草民话,草民自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因草民及诸位兄弟在幽州主要就是靠做玻璃生意维持生计,所以其制造之法对吾等兄弟来说事关重大,非草民一人所能决定。草民想与众兄弟商量一下,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柴荣是何等精明之人,听王崤峻这么一说,再一联想刚才其所说玻璃的制造成本与市面上的价格之间的差距,便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当柴荣“三十贯”与“数百贯”这两个不同数量级的价格放在一起后,脑海中立即显现出了两个大字——奸商。
没错,就是奸商。区区几十贯的东西——其中还包含了其他材料的成本——这个王崤峻居然给卖到了好几百贯,不是奸商是什么。虽然柴荣自己在没发迹前也曾经做过生意,但其利润与王崤峻他们这样的生意没法比,累死累活的也就是挣个辛苦钱。如果不是看在对方有些见识、有些才干,又给自己带来了如此有用的器具,柴荣一定会好好教训教训这群惟利是图的家伙。
只是,令柴荣没想到的是,自己大大低估了眼前这些“奸商”的“黑心”程度,王崤峻所报的三十贯其实已经属于掺了水的价格。按照化工科的报告,每只单筒望远镜算上工匠的劳动成本,其实际造价不过十贯左右。就算王崤峻按照三十贯的价格卖给柴荣,他每只还能赚相当于成本两倍的利润。更何况,王崤峻如果打算公开销售望远镜的话,肯定是不会按照给柴荣的价格买的——根据穿越团队商贸部对单筒望远镜所做的市场评估,其建议的零售价为三千五百贯。也就是说,一只小小的望远镜其售价是成本的三百五十倍。如果柴荣得知这些弯弯绕,真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现在柴荣还不知道面前这些“奸商”会“黑”到如此地步,所以在王崤峻提出要与众兄弟商量后,他笑道:“朕常听人说‘无商不奸’,以前还觉得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今日与尔等一见之后方才知道此言不虚。也罢,从尔等如此犹豫的情形看,这玻璃生意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况且,这是尔等谋生的手段,朕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之心就断了尔等的财路。尔等也不必再费心商量了,朕不再询问这事就是。”
见柴荣不再在玻璃问题上刨根究底,王崤峻连忙向上施礼道:“草民谢陛下恩典。为表示对陛下的谢意,草民等愿送陛下一百只单筒望远镜,以供军中将领使用。”
柴荣听了却摇了摇头,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说道:“这五只望远镜朕可以当作礼物收下,今后军中所需的望远镜朝廷依然是要照价付钱的,而且还会在三十贯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作为尔等路上的输送之资。尔等能不远千里来京城献宝已是难能可贵,也足见尔等投奔大周、报效朝廷的诚心,朝廷岂有不赏反罚的道理。至于所需望远镜的具体数量,日后自会派人告知尔等。”
“陛下,草民向朝廷献望远镜完全是出于自愿,……”王崤峻还想再争取一下,可话才说了一半便被柴荣拦住。就见柴荣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说。”
见柴荣态度坚决,王崤峻也不便再纠缠于此事。他马上转移话题,顺手拿起另一只小木箱中盛放的,用红绸包裹着的玻璃镜子说道:“陛下,这是草民送给陛下的第二件礼物——玻璃镜子。”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