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审讯俘虏的过程很顺利,已经被吓破胆的山贼们很痛快的交待了自己的来历,说自己原本是汉辽边界汉国一侧的普通百姓,因为契丹人经常来村子里打草谷,大家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迫不得已跑上太行山当了强盗。
他们这股山贼规模并不大,总共只有一百多人,这次是因为他们的探子发现了穿越众率领的这支从辽国来的商队,见这支商队规模不小,又有这么多的车马,就认为车上一定带有值钱的货物,探子便远远的跟在了后面。
探子在跟了一段路后,看到商队住进了这么个小村庄,便立即返回山贼的藏身之处报告。山贼的头领觉得这座村庄很小,村民也少,比较容易下手,就决定夜里进行偷袭。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商队的护卫异常警觉,他们还没接近村子就被发现了。而且商队护卫的战斗力同样异常强悍,不但用他们从未见过的兵器进行远距离杀伤,还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肉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结果,一场拼杀之后,自己这百十号人一个都没跑了。可以说,除了几个留守在山上没下来的老弱外,他们这股人马已经被消灭干净了。
刘继业、杨新、曾志林等人将所有俘虏都审讯了一遍,得到的供词基本一致,说明这些俘虏说的是真话。这样一来,无论是刘继业还是杨新、曾志林等人,都可以放心的离开小山村,不必担心这股山贼的余部来报复了。
审讯完毕,让俘虏们在口供上画了押,曾志林便让护卫们将他们带出去小心看押,等第二天繁峙县的官差来了好进行交接。此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众人忙了大半夜,也有些困倦了,互相道了晚安后就都去休息了。
刘继业回到自己的房间,又将俘虏的口供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可疑之处后,才放在一边。他走到床边坐下,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睛,准备合衣小睡一会儿。结果,他刚躺下身子,房门就被推开,杨盛从外面走了进来。刘继业见他回来,又从床上坐起,问道:“怎么,战场已经清理干净了?”
“是”杨盛恭敬的答道,“属下和那位叫常生俊的护卫头儿已经带着商队的护卫和村民将山贼的尸体清理完毕,集中放置在了不妨碍官道通行的地方。属下点算了一下,总共有九十八具尸体。此外,据属下观察,辽国商队的护卫们无一人死亡,只有四人受伤,而且还都是轻伤。”
刘继业点点头,说道:“斩杀了九十八个,看来这些个辽国来的商队护卫还算有些本事。虽说咱们三人也杀了不下十几个,但就凭他们三十多人对付百余山贼,能打死对方这么多人,自己却只有四人受轻伤,确实有些过人之处呀。”
“谁说不是呢”杨盛赞同道,“属下原本也不相信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护卫真是商队主人的家丁,但属下刚才趁着清理战场的时候,借机跟那位常护卫聊了半天,发现除了对他们用的火器不愿多谈外,他对自己的身份倒是不似有所隐瞒。”
刘继业说道:“如此说来,他们还真是商队护卫。能有这样强悍的护卫,这商队的主家们只怕是下了大本钱的。别的不说,单说他们手中用的长刀,就绝非一般军队中的制式兵器所能比。某家也曾暗中观察过这些长刀,可以肯定绝对是用上等精钢打造的。看他们用刀砍杀山贼时的动作,真有如砍瓜切菜一般。刀砍在人身上,就好象在切豆腐一样,毫无阻滞的感觉。若是我大汉军队的士兵也能有如此宝刃,战斗力一定会增长不少。”
刘继业虽然对“清园”护卫的兵器很羡慕,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兵也能拥有如此好刀。但他很清楚这只能是一种奢望,毕竟这支商队的护卫不过几十人,而汉国的军队是数以万计的。以汉国的财力,根本供不起这么多的军队装备如此精良的兵器。不要说汉国,就是地盘、人口、财力、物力都比汉国强得多的周国、唐国,乃至这些护卫所在的辽国,都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多数军队配备这样的兵器。
杨盛对刘继业的说法非常赞同,说道:“将军说的没错,属下刚才也曾向常护卫借长刀看了一下,确实是由精钢打造,锋利无比,与将军的那把祖传宝刀只怕不相上下。有如此好的长刀,再配上他们手里那种叫燧发枪的犀利火器,只要勤加训练,绝对会是一支精兵,也难怪这些护卫可以如此轻松的将百余山贼斩尽杀绝了。”
刘继业听杨盛说起燧发枪,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这些护卫用的长刀确实是很好,看他们作战时的表现,估计训练也不会差,但说到他们的那种燧发枪嘛,以某家看,却未必比一般的弓弩强多少。这种枪如果用来据城而守或许能发挥些作用,但碰上短兵相接,只怕比烧火棍强不到那儿去,远没有长刀好使。”
杨盛燧发枪的评价却与刘继业不同,他摇了摇头,小心的说道:“将军,恕属下直言,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属下原来与将军的想法一样,也觉得这种燧发枪并不比弓弩强多少,但在与常护卫聊过之后,属下就不再这么想了。
因为从常护卫关于这种火器,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中,属下可以肯定,咱们看到的这种燧发枪只是他的主人们制造的低档货,各方面功能都比较差。他的主人们还有比这种枪厉害百倍的兵器,只是平时一般不会拿出来用。”
杨盛的话令刘继业登时来了精神,追问道:“怎么,那个常护卫还见过比这种燧发枪厉害百倍的兵器?他可说了那兵器长的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厉害百倍?他的主人为什么不造出来给这些护卫们用?”
杨盛答道:“这个属下就不知道了,常护卫并没有提及这些。而且,属下之所以知道有这种厉害武器存在,还是因为常护卫听属下并不看好这种燧发枪后,为了证明此类兵器绝非平凡之物,给属下讲了一些有关他的主人使用更厉害的火枪的故事。据常护卫讲,这些故事都是护卫家丁里的老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绝对是真事。
其中一个故事说的是去年,那时他的主人还是在一座道观中居住。后来有山贼去打劫道观,结果参与打劫的两百余名山贼,只有数人侥幸活命,其余的都死在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之下。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今年年初,同样是一伙山贼,打算趁夜偷袭他主人在效外的一处大宅,结果被燧发枪和厉害火枪联手击退,一百多山贼死伤近半,余者皆被抓获。”
刘继业见杨盛所说的厉害火枪都是从常生俊讲的故事中听来的,不由得有些泄气,说道:“原来那常护卫也是从别人讲的故事中听来的,这就不足为信了。毕竟,这种故事大多喜欢夸大、演义,做不得准的。”
杨盛见自家将军不信自己的话,又补充道:“属下刚才也像将军这样,不太相信这些故事。但常护卫后来又给属下举了个例子,却让属下不得不信。”
“什么例子”刘继业问道。
杨盛说道:“这个例子却是关于将军您的。”
“关于某家的”刘继业更加奇怪了。
“不错”杨盛说道,“据常护卫讲,他亲眼所见,刚才将军在与山贼比武的时候,杨员外和曾员外发现,有一名埋伏在对面山岭上的山贼欲对将军不利,要放冷箭暗算将军。于是,那位杨员外就用那种厉害的火枪给了那山贼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使得那支原本要射向将军的弩箭失去的准头,落在了他处。”
听了杨盛的说法,刘继业终于想明白比武时那支从众人头上飞过的弩箭是怎么回事了。再结合他在战斗结束后,在小山包上看到的那一幕,对杨盛所讲的事情已经信了一大半。想到那个埋伏的山贼手中拿的乃是一把硬弩,即使是在晚上,但借着月光,在不过五、六十步的距离上射击,其准头也不会差。自己如果被这样的硬弩射中,只怕就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刘继业多少有些后怕,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说,刚才从咱们头顶上飞过的箭矢原本是对着某来的。如果不是杨员外及时出手,某很可能就遭了山贼暗算了?如此一来,这杨员外不就是某的救命恩人了吗?”
杨盛点点头,说道:“属下以为常护卫所言不虚,确实是那位杨员外救了将军。”
刘继业听罢不再说话,坐在床上把刚才与山贼比武和上山包搜索的过程又仔细回想了一遍,终于确定杨盛是对的,那位杨员外确实是救了自己。于是,他站起身说道:“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杨员外没有提及此事是员外高义,但某却不能不报这个大恩。某这就去找杨员外,向他答谢救命之恩。杨盛,你随某一起去。”
“是”杨盛答应一声,随着刘继业一同走出自己的房间,直奔杨新的房间而去。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审讯俘虏的过程很顺利,已经被吓破胆的山贼们很痛快的交待了自己的来历,说自己原本是汉辽边界汉国一侧的普通百姓,因为契丹人经常来村子里打草谷,大家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迫不得已跑上太行山当了强盗。
他们这股山贼规模并不大,总共只有一百多人,这次是因为他们的探子发现了穿越众率领的这支从辽国来的商队,见这支商队规模不小,又有这么多的车马,就认为车上一定带有值钱的货物,探子便远远的跟在了后面。
探子在跟了一段路后,看到商队住进了这么个小村庄,便立即返回山贼的藏身之处报告。山贼的头领觉得这座村庄很小,村民也少,比较容易下手,就决定夜里进行偷袭。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商队的护卫异常警觉,他们还没接近村子就被发现了。而且商队护卫的战斗力同样异常强悍,不但用他们从未见过的兵器进行远距离杀伤,还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肉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结果,一场拼杀之后,自己这百十号人一个都没跑了。可以说,除了几个留守在山上没下来的老弱外,他们这股人马已经被消灭干净了。
刘继业、杨新、曾志林等人将所有俘虏都审讯了一遍,得到的供词基本一致,说明这些俘虏说的是真话。这样一来,无论是刘继业还是杨新、曾志林等人,都可以放心的离开小山村,不必担心这股山贼的余部来报复了。
审讯完毕,让俘虏们在口供上画了押,曾志林便让护卫们将他们带出去小心看押,等第二天繁峙县的官差来了好进行交接。此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众人忙了大半夜,也有些困倦了,互相道了晚安后就都去休息了。
刘继业回到自己的房间,又将俘虏的口供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可疑之处后,才放在一边。他走到床边坐下,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睛,准备合衣小睡一会儿。结果,他刚躺下身子,房门就被推开,杨盛从外面走了进来。刘继业见他回来,又从床上坐起,问道:“怎么,战场已经清理干净了?”
“是”杨盛恭敬的答道,“属下和那位叫常生俊的护卫头儿已经带着商队的护卫和村民将山贼的尸体清理完毕,集中放置在了不妨碍官道通行的地方。属下点算了一下,总共有九十八具尸体。此外,据属下观察,辽国商队的护卫们无一人死亡,只有四人受伤,而且还都是轻伤。”
刘继业点点头,说道:“斩杀了九十八个,看来这些个辽国来的商队护卫还算有些本事。虽说咱们三人也杀了不下十几个,但就凭他们三十多人对付百余山贼,能打死对方这么多人,自己却只有四人受轻伤,确实有些过人之处呀。”
“谁说不是呢”杨盛赞同道,“属下原本也不相信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护卫真是商队主人的家丁,但属下刚才趁着清理战场的时候,借机跟那位常护卫聊了半天,发现除了对他们用的火器不愿多谈外,他对自己的身份倒是不似有所隐瞒。”
刘继业说道:“如此说来,他们还真是商队护卫。能有这样强悍的护卫,这商队的主家们只怕是下了大本钱的。别的不说,单说他们手中用的长刀,就绝非一般军队中的制式兵器所能比。某家也曾暗中观察过这些长刀,可以肯定绝对是用上等精钢打造的。看他们用刀砍杀山贼时的动作,真有如砍瓜切菜一般。刀砍在人身上,就好象在切豆腐一样,毫无阻滞的感觉。若是我大汉军队的士兵也能有如此宝刃,战斗力一定会增长不少。”
刘继业虽然对“清园”护卫的兵器很羡慕,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兵也能拥有如此好刀。但他很清楚这只能是一种奢望,毕竟这支商队的护卫不过几十人,而汉国的军队是数以万计的。以汉国的财力,根本供不起这么多的军队装备如此精良的兵器。不要说汉国,就是地盘、人口、财力、物力都比汉国强得多的周国、唐国,乃至这些护卫所在的辽国,都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多数军队配备这样的兵器。
杨盛对刘继业的说法非常赞同,说道:“将军说的没错,属下刚才也曾向常护卫借长刀看了一下,确实是由精钢打造,锋利无比,与将军的那把祖传宝刀只怕不相上下。有如此好的长刀,再配上他们手里那种叫燧发枪的犀利火器,只要勤加训练,绝对会是一支精兵,也难怪这些护卫可以如此轻松的将百余山贼斩尽杀绝了。”
刘继业听杨盛说起燧发枪,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这些护卫用的长刀确实是很好,看他们作战时的表现,估计训练也不会差,但说到他们的那种燧发枪嘛,以某家看,却未必比一般的弓弩强多少。这种枪如果用来据城而守或许能发挥些作用,但碰上短兵相接,只怕比烧火棍强不到那儿去,远没有长刀好使。”
杨盛燧发枪的评价却与刘继业不同,他摇了摇头,小心的说道:“将军,恕属下直言,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属下原来与将军的想法一样,也觉得这种燧发枪并不比弓弩强多少,但在与常护卫聊过之后,属下就不再这么想了。
因为从常护卫关于这种火器,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中,属下可以肯定,咱们看到的这种燧发枪只是他的主人们制造的低档货,各方面功能都比较差。他的主人们还有比这种枪厉害百倍的兵器,只是平时一般不会拿出来用。”
杨盛的话令刘继业登时来了精神,追问道:“怎么,那个常护卫还见过比这种燧发枪厉害百倍的兵器?他可说了那兵器长的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厉害百倍?他的主人为什么不造出来给这些护卫们用?”
杨盛答道:“这个属下就不知道了,常护卫并没有提及这些。而且,属下之所以知道有这种厉害武器存在,还是因为常护卫听属下并不看好这种燧发枪后,为了证明此类兵器绝非平凡之物,给属下讲了一些有关他的主人使用更厉害的火枪的故事。据常护卫讲,这些故事都是护卫家丁里的老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绝对是真事。
其中一个故事说的是去年,那时他的主人还是在一座道观中居住。后来有山贼去打劫道观,结果参与打劫的两百余名山贼,只有数人侥幸活命,其余的都死在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之下。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今年年初,同样是一伙山贼,打算趁夜偷袭他主人在效外的一处大宅,结果被燧发枪和厉害火枪联手击退,一百多山贼死伤近半,余者皆被抓获。”
刘继业见杨盛所说的厉害火枪都是从常生俊讲的故事中听来的,不由得有些泄气,说道:“原来那常护卫也是从别人讲的故事中听来的,这就不足为信了。毕竟,这种故事大多喜欢夸大、演义,做不得准的。”
杨盛见自家将军不信自己的话,又补充道:“属下刚才也像将军这样,不太相信这些故事。但常护卫后来又给属下举了个例子,却让属下不得不信。”
“什么例子”刘继业问道。
杨盛说道:“这个例子却是关于将军您的。”
“关于某家的”刘继业更加奇怪了。
“不错”杨盛说道,“据常护卫讲,他亲眼所见,刚才将军在与山贼比武的时候,杨员外和曾员外发现,有一名埋伏在对面山岭上的山贼欲对将军不利,要放冷箭暗算将军。于是,那位杨员外就用那种厉害的火枪给了那山贼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使得那支原本要射向将军的弩箭失去的准头,落在了他处。”
听了杨盛的说法,刘继业终于想明白比武时那支从众人头上飞过的弩箭是怎么回事了。再结合他在战斗结束后,在小山包上看到的那一幕,对杨盛所讲的事情已经信了一大半。想到那个埋伏的山贼手中拿的乃是一把硬弩,即使是在晚上,但借着月光,在不过五、六十步的距离上射击,其准头也不会差。自己如果被这样的硬弩射中,只怕就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刘继业多少有些后怕,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说,刚才从咱们头顶上飞过的箭矢原本是对着某来的。如果不是杨员外及时出手,某很可能就遭了山贼暗算了?如此一来,这杨员外不就是某的救命恩人了吗?”
杨盛点点头,说道:“属下以为常护卫所言不虚,确实是那位杨员外救了将军。”
刘继业听罢不再说话,坐在床上把刚才与山贼比武和上山包搜索的过程又仔细回想了一遍,终于确定杨盛是对的,那位杨员外确实是救了自己。于是,他站起身说道:“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杨员外没有提及此事是员外高义,但某却不能不报这个大恩。某这就去找杨员外,向他答谢救命之恩。杨盛,你随某一起去。”
“是”杨盛答应一声,随着刘继业一同走出自己的房间,直奔杨新的房间而去。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