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里奔袭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作者:物理教尸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里奔袭
(新,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郑军与清军的大战在清军抵达城下之时便拉开帷幕,清军胜在兵力充沛,准备充足,但郑军也不差,占据地利优势据守城池,双方一打就是半个多月,可惜清军的连番进攻却是没有拿下湖州、嘉兴两座城池的任何一座,而只要这两座城池没有被攻下,清军也就不敢随意的继续南下,更何况他们继续南下也没有意义,杭州比眼前这两座城池更加雄壮,想来那边的郑军数量也不会少,到那边也不会立即就将杭州城拿下。郑军最强的应该是水师,可是他们是没看到的,那只有一个解释,郑军的水师留在了杭州那边,不是停泊在杭州湾内就是进入了钱塘江。
半个月的时间,郑军与清军伤亡都挺惨重,尤其是清军,总计伤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完好无损的将将还有四万。而郑军这边也不好受,总共两个城池也就两万七兵马现在还能继续作战的也就一万七人左右,两方伤亡比例达到了二比一,不过对于这一点也在两方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是这个时候不管是清军还是郑军都有些着急了。
清军伤亡不小但是却久攻不下,而郑军这边也是伤亡惨重而台湾的援军却迟迟不至,继续这么打下去即使他们占据守城优势也会坚持不下去了。要知道长时间的作战不仅仅是守城士兵会感到疲劳,城内的百姓也是受到了极大影响的,再这么下去,不说清军会不会缺粮退兵,但是城内就快要先断粮了。照现在的情势看来,两座城池之中也就还能坚持十天的样子,没有外界的补充,城内的百姓就会先慌了。
这还是两城处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城中本就有大量的粮仓,存储了海量的粮食。但是这两城也比绝大多数的城池要繁华,人口也不少,即使有巨量的粮食也架不住只吃不进的消耗,就算是先前被马尾骑兵师威胁着的吉安府。那还有赣江上的船只源源不断的从临江府、南昌府那边运粮食到城中呢,不然吉安府城不用江元勋去攻打,整个城内的清军就先崩溃了。
南边的战事开始陷入胶着,可是在最北边陕西这边,马鹞子王辅臣却是陷入了困境。这才起兵几天啊。半年而已他就遇到了大麻烦,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就感觉到大祸临头了,生死攸关,他也只得率军接力抵抗,清军虽强但他也不是没有机会获胜的。
马鹞子所面临的敌人正是消失了有一段时间的图海和周培公两人,图海和周培公领兵出征,旗开得胜,只用了十来天的功夫,便扫平了察哈尔王的叛乱。他们拿下察哈尔之后也没有食言,随军将士都得到了重赏。一时间。士气昂扬,军威大振。康熙接到了奏报,也是十分高兴,当时就下旨命他们将缴获的金银大部分留下作军饷,小部分调给洛阳的守将瓦尔格,并令瓦尔格立即率兵西进,出潼关,攻西安,扰乱王辅臣的后方,牵制汉中的吴三桂的心腹大将王屏藩。
图海和周培公这支人马。在平定了察哈尔王叛乱之后便掉头去攻打马鹞子王辅臣,但是他们没有直接从山西穿过去扑向陕西延州攻打陕北,而是率领大军从伊克昭草原插进去,直逼陇东。与退守兰州的清军将领张勇汇合,两路夹击平凉的王辅臣。这一来,西线反守为攻,局面立刻起了重大的变比。
两个多月时间的行军,清军也是相当的疲惫了,从张家口到兰州。路途何止两里,三万多清军将士走了整整两个多月才将之走完,一路上各种艰难险阻都被周培公与图海两人克服了,但是清军士兵也减少了三成,不是病死就吃不了苦头头跑掉了。只余下了两万两士卒,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这一路上也幸亏了蒙古各部落的支持,否则三万大军只带了一个月粮草的他们怎么可能走上两个多月。而剩下来的这些清军四然只剩下了七成,但是相对来说要比刚出征那会要强上不止一筹,整体战力不降反升!更何况他抵达了王辅臣身后之时军队中还多出了四科尔沁骑兵的身影,这对于他们的作战信心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辅臣自响应吴三桂起事以来,仗打得还比较顺手的。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按照吴三桂的要求,进犯中原,只是在平凉一带活动,他树了叛旗,却不想闹出大乱子主要也就是不想损伤自身的兵力。他手中现有的四万兵士是他的看家宝,他的想法也简单,和耿精忠先前接近,等待吴军和清军分出胜负。不过耿精忠想的是等到两大集团分出胜负两败俱伤好坐收渔利,而王辅臣想的是等到两方分出胜负再出击相帮胜利者。虽然他也有过争夺天下的念头,但是看看自家兵力还是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给收起来了,他现在的表现就相当于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当瓦尔格带兵出了潼关,进入陕西之时,王辅臣并不在意,只是告诉部将耿士年让他带兵拦阻。可是,今天下午,他忽然接到探报,说图海率领三万军马和科尔泌的四骑兵已经开过来了,距此仅仅三百里地。王辅臣不由得大吃一惊:图海的兵马是哪里调来的,他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背后?敌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突然而至,历来是兵家的大忌。他必须迅速查明虚实,想好对策。所以,他立即派人飞马奔往汉中,调王屏藩的部队来增援,又带了中军将领们,山城巡视,安排防务。
夕阳的余辉,懒洋洋地照在平凉城头。六盘山像一条灰暗、阴沉的巨蟒,蜿延起伏,卧在远处天地交接之处。在这群山之侧,一条河流如巨蟒环绕过平凉城,变作了平凉城背后的一道天然屏障。这就是泾水,也称做泾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它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河道输沙量极大。水极浑浊,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
谈到泾河和渭河,那么就不得不提及一个成语,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就源自泾河与渭河交界的一处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此时,王辅臣骑在马上,刚从城北的虎墩巡视归来的他心事沉重,一言不发。麾下陕西布政使龚荣遇也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紧跟在王辅臣的身后。他和王辅臣麾下另一员大将黄九畴与领军前来的清军大将周培公是老乡,而他自己和周培公还有一层更深的关系,他的娘亲就是周培公奶娘龚嬷嬷,这一点就连王辅臣也不知道。也就是这一层关系。龚荣遇也有些举棋不定,有两次劝说王辅臣归降,大司农被王辅臣严厉的训斥了。龚荣遇的脸上也是神情凝重,对于他们这支叛军的处境,龚荣遇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王辅臣响应吴三桂举旗叛变之后,王辅臣不攻洛阳,不打太原,却拉着部队一直往西,在平凉一带打转悠。龚荣遇知道,王辅臣这么干。是想在这蛮荒之地,稳稳地打下一块地盘,游移在康熙皇上和吴三桂之间。进可以和朝廷拼搏周旋,讨价还价;退。可以远走西域,与藏羌各游牧部落联合,拥兵以自保。如今,突然传来图海与周培公大兵逼近的消息,是战、是降,还是逃。恐怕必须做出抉择了。
城门打开,从城里飞出一骑马来。骑手显然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所以拼命地打马飞驰,很快便来到了王辅臣跟前。原来,正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他原本是在京城为官的,但是康熙得知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乱却是把他放回到王辅臣身边,没有为难他,同时让王吉贞带上他的亲笔信,劝王辅臣不乱反正。王吉贞回到陕西立即便向他父亲王辅臣详细报告了康熙的殷殷寄托之情,同时奉上康熙的亲笔信。信中康熙的言辞情深意切,直说得王辅臣热泪奔流。但王辅臣还是没有答应立刻反正,把儿子王吉贞留下,在军中参赞军务。而这次王吉贞接到探马带回来的消息之后便急急忙忙赶到王辅臣面前报告。
“爹,据探马得来的情报,图海和周培公带的这支军队,是由京城各王公大臣府里的旗奴组成的。他们大都练过武,有一些还打过仗,这次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兵变,又得到很多犒赏,所以士气很高,此外,还有科尔泌的一支骑兵也归图海率领,里奔袭,行军速度很快,恐怕就要来到了。最重要的是,这支家奴军队在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磨砺之后变得比原先更强了,看来周培公善于练兵的传言一点不虚啊!”
王辅臣完挥了挥手斥退了随从的兵士,与龚荣遇、王吉贞一起,策马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心事沉重地说道:“荣遇老弟,眼下形势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让愚兄。”
龚荣遇虽为王辅臣的心腹,但是此时也不知王辅臣的真实想法,因此也就不敢冒然回答。沉思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军门,标下有一事不明,想请军门明示。”
“说吧,这里就咱们三,什么话都可以说!”王辅臣指了指自己、王吉贞与龚荣遇,示意这都是自己人没什么不好开口的。
“是。标下想,图海他们率领精锐之师乘胜而来,硬打恐怕不行。是不是避开一时,他们从北边来,我们往东边去,到汉中与王屏藩合为一处?这样也不至于咱们孤军奋战,也该让吴三桂帮忙分担一些压力了!”
王辅臣到这立即摇头道:“这不行,这样做只能暂缓一时。我们一动,图海他们必定与兰州的张勇汇合然后尾随我们东行,然后与兵出潼关的瓦尔格互相呼应,两面夹击,那样的话,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军门说得有理,那我们就只有继续西进了。”龚荣遇无奈的说道。
“荣遇老弟,那更不行。吴三桂这个老滑头,言而无信。我们起事之后,他连一两饷银都不给,让我们这几万将士,本就是在苦苦支撑。再往西,往哪里去呢?越往西越是荒凉,到时候咱们的粮草器械从哪儿补充?若是硬要西进,那也只能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了,呵呵,到时候不用图海动手,仅饥饿缺粮这一条,我们这支军队就要不战自溃了!”王辅臣冷笑了两声说道。
龚荣遇也知道王辅臣说的都是实情,这情况他自己更是清楚,眼下的出路只有一条投降!可是他不敢直说,便瞟着王吉贞,不再说话。而到了这个时候王吉贞早就憋不住了,见来了机会,便鼓起勇气说道:“爹,既然我们已到了绝境,是不是……”
王辅臣突然打断他的话:“不要再往下说了,你无非还是劝我投降反正!”
“是!爹爹,眼前也只有这样做了!”王吉贞还是想极力的劝父亲王辅臣投降,但是王辅臣继续黑着脸呵斥道:“什么都不必说了。到了这个份上,这个仗必须要打,而且要下死力打。胜了,咱们才能率部投诚,败了,哼,那也只有死!”
王吉贞了这话,打了一个寒战,不知说什么好,但是仔细一想也感觉很有道理,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有想的太透彻。但是一旁的龚荣遇心中明白,对他来说事情是明摆着的,不战而降,或是战败而降,都难逃国法,那样的话康熙是绝对不会饶恕他们的。
隔了好一会,王辅臣像换了一个人似地精神抖擞起来,他用调转马头对着他来的方向说道:“吉贞你看,那就是城北的虎墩。上面有石头砌成的箭楼,又有水井。当初进军平凉时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上边驻兵、屯粮,把这座虎墩当做守住平凉的命根子。吉贞呐,现在为父就派你带一支人马上去,替我亲自守好它。只要你在十天之内不丢掉虎墩,图海他们粮道必断,到了那时他们就只能束手待擒。打赢了这一仗,我们就能进退自如了!”
这个时候王吉贞也明白了刚才父亲王辅臣说的只有战胜才能投降的意思了,这下再到王辅臣的吩咐,脸上立即露出坚毅的神色,于是接令道:“爹爹放心,儿子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他们父子乃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来他是要玩命的打好这一仗了!王辅臣到儿子的承诺,心情也是畅快了许多,于是将鞭子高高竖起狠抽了一下,座下的战马长嘶一声,四踢腾开狂奔而去……
ps:十一点还有一章,五字的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里奔袭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里奔袭
(新,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郑军与清军的大战在清军抵达城下之时便拉开帷幕,清军胜在兵力充沛,准备充足,但郑军也不差,占据地利优势据守城池,双方一打就是半个多月,可惜清军的连番进攻却是没有拿下湖州、嘉兴两座城池的任何一座,而只要这两座城池没有被攻下,清军也就不敢随意的继续南下,更何况他们继续南下也没有意义,杭州比眼前这两座城池更加雄壮,想来那边的郑军数量也不会少,到那边也不会立即就将杭州城拿下。郑军最强的应该是水师,可是他们是没看到的,那只有一个解释,郑军的水师留在了杭州那边,不是停泊在杭州湾内就是进入了钱塘江。
半个月的时间,郑军与清军伤亡都挺惨重,尤其是清军,总计伤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完好无损的将将还有四万。而郑军这边也不好受,总共两个城池也就两万七兵马现在还能继续作战的也就一万七人左右,两方伤亡比例达到了二比一,不过对于这一点也在两方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是这个时候不管是清军还是郑军都有些着急了。
清军伤亡不小但是却久攻不下,而郑军这边也是伤亡惨重而台湾的援军却迟迟不至,继续这么打下去即使他们占据守城优势也会坚持不下去了。要知道长时间的作战不仅仅是守城士兵会感到疲劳,城内的百姓也是受到了极大影响的,再这么下去,不说清军会不会缺粮退兵,但是城内就快要先断粮了。照现在的情势看来,两座城池之中也就还能坚持十天的样子,没有外界的补充,城内的百姓就会先慌了。
这还是两城处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城中本就有大量的粮仓,存储了海量的粮食。但是这两城也比绝大多数的城池要繁华,人口也不少,即使有巨量的粮食也架不住只吃不进的消耗,就算是先前被马尾骑兵师威胁着的吉安府。那还有赣江上的船只源源不断的从临江府、南昌府那边运粮食到城中呢,不然吉安府城不用江元勋去攻打,整个城内的清军就先崩溃了。
南边的战事开始陷入胶着,可是在最北边陕西这边,马鹞子王辅臣却是陷入了困境。这才起兵几天啊。半年而已他就遇到了大麻烦,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就感觉到大祸临头了,生死攸关,他也只得率军接力抵抗,清军虽强但他也不是没有机会获胜的。
马鹞子所面临的敌人正是消失了有一段时间的图海和周培公两人,图海和周培公领兵出征,旗开得胜,只用了十来天的功夫,便扫平了察哈尔王的叛乱。他们拿下察哈尔之后也没有食言,随军将士都得到了重赏。一时间。士气昂扬,军威大振。康熙接到了奏报,也是十分高兴,当时就下旨命他们将缴获的金银大部分留下作军饷,小部分调给洛阳的守将瓦尔格,并令瓦尔格立即率兵西进,出潼关,攻西安,扰乱王辅臣的后方,牵制汉中的吴三桂的心腹大将王屏藩。
图海和周培公这支人马。在平定了察哈尔王叛乱之后便掉头去攻打马鹞子王辅臣,但是他们没有直接从山西穿过去扑向陕西延州攻打陕北,而是率领大军从伊克昭草原插进去,直逼陇东。与退守兰州的清军将领张勇汇合,两路夹击平凉的王辅臣。这一来,西线反守为攻,局面立刻起了重大的变比。
两个多月时间的行军,清军也是相当的疲惫了,从张家口到兰州。路途何止两里,三万多清军将士走了整整两个多月才将之走完,一路上各种艰难险阻都被周培公与图海两人克服了,但是清军士兵也减少了三成,不是病死就吃不了苦头头跑掉了。只余下了两万两士卒,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这一路上也幸亏了蒙古各部落的支持,否则三万大军只带了一个月粮草的他们怎么可能走上两个多月。而剩下来的这些清军四然只剩下了七成,但是相对来说要比刚出征那会要强上不止一筹,整体战力不降反升!更何况他抵达了王辅臣身后之时军队中还多出了四科尔沁骑兵的身影,这对于他们的作战信心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辅臣自响应吴三桂起事以来,仗打得还比较顺手的。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按照吴三桂的要求,进犯中原,只是在平凉一带活动,他树了叛旗,却不想闹出大乱子主要也就是不想损伤自身的兵力。他手中现有的四万兵士是他的看家宝,他的想法也简单,和耿精忠先前接近,等待吴军和清军分出胜负。不过耿精忠想的是等到两大集团分出胜负两败俱伤好坐收渔利,而王辅臣想的是等到两方分出胜负再出击相帮胜利者。虽然他也有过争夺天下的念头,但是看看自家兵力还是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给收起来了,他现在的表现就相当于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当瓦尔格带兵出了潼关,进入陕西之时,王辅臣并不在意,只是告诉部将耿士年让他带兵拦阻。可是,今天下午,他忽然接到探报,说图海率领三万军马和科尔泌的四骑兵已经开过来了,距此仅仅三百里地。王辅臣不由得大吃一惊:图海的兵马是哪里调来的,他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背后?敌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突然而至,历来是兵家的大忌。他必须迅速查明虚实,想好对策。所以,他立即派人飞马奔往汉中,调王屏藩的部队来增援,又带了中军将领们,山城巡视,安排防务。
夕阳的余辉,懒洋洋地照在平凉城头。六盘山像一条灰暗、阴沉的巨蟒,蜿延起伏,卧在远处天地交接之处。在这群山之侧,一条河流如巨蟒环绕过平凉城,变作了平凉城背后的一道天然屏障。这就是泾水,也称做泾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它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河道输沙量极大。水极浑浊,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
谈到泾河和渭河,那么就不得不提及一个成语,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就源自泾河与渭河交界的一处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此时,王辅臣骑在马上,刚从城北的虎墩巡视归来的他心事沉重,一言不发。麾下陕西布政使龚荣遇也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紧跟在王辅臣的身后。他和王辅臣麾下另一员大将黄九畴与领军前来的清军大将周培公是老乡,而他自己和周培公还有一层更深的关系,他的娘亲就是周培公奶娘龚嬷嬷,这一点就连王辅臣也不知道。也就是这一层关系。龚荣遇也有些举棋不定,有两次劝说王辅臣归降,大司农被王辅臣严厉的训斥了。龚荣遇的脸上也是神情凝重,对于他们这支叛军的处境,龚荣遇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王辅臣响应吴三桂举旗叛变之后,王辅臣不攻洛阳,不打太原,却拉着部队一直往西,在平凉一带打转悠。龚荣遇知道,王辅臣这么干。是想在这蛮荒之地,稳稳地打下一块地盘,游移在康熙皇上和吴三桂之间。进可以和朝廷拼搏周旋,讨价还价;退。可以远走西域,与藏羌各游牧部落联合,拥兵以自保。如今,突然传来图海与周培公大兵逼近的消息,是战、是降,还是逃。恐怕必须做出抉择了。
城门打开,从城里飞出一骑马来。骑手显然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所以拼命地打马飞驰,很快便来到了王辅臣跟前。原来,正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他原本是在京城为官的,但是康熙得知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乱却是把他放回到王辅臣身边,没有为难他,同时让王吉贞带上他的亲笔信,劝王辅臣不乱反正。王吉贞回到陕西立即便向他父亲王辅臣详细报告了康熙的殷殷寄托之情,同时奉上康熙的亲笔信。信中康熙的言辞情深意切,直说得王辅臣热泪奔流。但王辅臣还是没有答应立刻反正,把儿子王吉贞留下,在军中参赞军务。而这次王吉贞接到探马带回来的消息之后便急急忙忙赶到王辅臣面前报告。
“爹,据探马得来的情报,图海和周培公带的这支军队,是由京城各王公大臣府里的旗奴组成的。他们大都练过武,有一些还打过仗,这次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兵变,又得到很多犒赏,所以士气很高,此外,还有科尔泌的一支骑兵也归图海率领,里奔袭,行军速度很快,恐怕就要来到了。最重要的是,这支家奴军队在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磨砺之后变得比原先更强了,看来周培公善于练兵的传言一点不虚啊!”
王辅臣完挥了挥手斥退了随从的兵士,与龚荣遇、王吉贞一起,策马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心事沉重地说道:“荣遇老弟,眼下形势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让愚兄。”
龚荣遇虽为王辅臣的心腹,但是此时也不知王辅臣的真实想法,因此也就不敢冒然回答。沉思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军门,标下有一事不明,想请军门明示。”
“说吧,这里就咱们三,什么话都可以说!”王辅臣指了指自己、王吉贞与龚荣遇,示意这都是自己人没什么不好开口的。
“是。标下想,图海他们率领精锐之师乘胜而来,硬打恐怕不行。是不是避开一时,他们从北边来,我们往东边去,到汉中与王屏藩合为一处?这样也不至于咱们孤军奋战,也该让吴三桂帮忙分担一些压力了!”
王辅臣到这立即摇头道:“这不行,这样做只能暂缓一时。我们一动,图海他们必定与兰州的张勇汇合然后尾随我们东行,然后与兵出潼关的瓦尔格互相呼应,两面夹击,那样的话,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军门说得有理,那我们就只有继续西进了。”龚荣遇无奈的说道。
“荣遇老弟,那更不行。吴三桂这个老滑头,言而无信。我们起事之后,他连一两饷银都不给,让我们这几万将士,本就是在苦苦支撑。再往西,往哪里去呢?越往西越是荒凉,到时候咱们的粮草器械从哪儿补充?若是硬要西进,那也只能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了,呵呵,到时候不用图海动手,仅饥饿缺粮这一条,我们这支军队就要不战自溃了!”王辅臣冷笑了两声说道。
龚荣遇也知道王辅臣说的都是实情,这情况他自己更是清楚,眼下的出路只有一条投降!可是他不敢直说,便瞟着王吉贞,不再说话。而到了这个时候王吉贞早就憋不住了,见来了机会,便鼓起勇气说道:“爹,既然我们已到了绝境,是不是……”
王辅臣突然打断他的话:“不要再往下说了,你无非还是劝我投降反正!”
“是!爹爹,眼前也只有这样做了!”王吉贞还是想极力的劝父亲王辅臣投降,但是王辅臣继续黑着脸呵斥道:“什么都不必说了。到了这个份上,这个仗必须要打,而且要下死力打。胜了,咱们才能率部投诚,败了,哼,那也只有死!”
王吉贞了这话,打了一个寒战,不知说什么好,但是仔细一想也感觉很有道理,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有想的太透彻。但是一旁的龚荣遇心中明白,对他来说事情是明摆着的,不战而降,或是战败而降,都难逃国法,那样的话康熙是绝对不会饶恕他们的。
隔了好一会,王辅臣像换了一个人似地精神抖擞起来,他用调转马头对着他来的方向说道:“吉贞你看,那就是城北的虎墩。上面有石头砌成的箭楼,又有水井。当初进军平凉时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上边驻兵、屯粮,把这座虎墩当做守住平凉的命根子。吉贞呐,现在为父就派你带一支人马上去,替我亲自守好它。只要你在十天之内不丢掉虎墩,图海他们粮道必断,到了那时他们就只能束手待擒。打赢了这一仗,我们就能进退自如了!”
这个时候王吉贞也明白了刚才父亲王辅臣说的只有战胜才能投降的意思了,这下再到王辅臣的吩咐,脸上立即露出坚毅的神色,于是接令道:“爹爹放心,儿子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他们父子乃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来他是要玩命的打好这一仗了!王辅臣到儿子的承诺,心情也是畅快了许多,于是将鞭子高高竖起狠抽了一下,座下的战马长嘶一声,四踢腾开狂奔而去……
ps:十一点还有一章,五字的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里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