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逃荒种田:我靠医术发家致富

第222章

    手指往鼻子探去,查看二娃子有没有呼吸、心跳、颈动脉搏动。
    见心跳、心跳、颈动脉搏动全无之后,她面色一变。
    立即又查看二娃子的口鼻内有没有淤泥、杂草等东西,等黄紫苏捏开二娃子嘴巴,见里面还有不少海草和泥沙后,她立马清扫取出。
    之后,黄紫苏将溺水的二娃子处于仰卧位放置,之后她一手捏住二娃子的鼻孔,一手掰开二娃子的嘴吧,黄紫苏深吸了一大口气,迅速口对口进行对着二娃子吹气了起来,反复进行十数次。
    进行人工呼吸救治。
    倒是这群村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嘴对嘴的,顿时村民议论纷纷了起来,正好碰到赶来的黄芩父子两人听见村民的议论,又见到他家苏苏,正在对溺水的人口对口。
    黄芩见状,他知道他家苏苏不是鲁莽之人,她这么做,肯定是为了救溺水之人,黄芩连忙大声道:乡亲们,我家苏苏这是在救溺水的娃子,身为医者,只要能够把人救活了过来,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就不要计较太多。
    不然的话,日后谁还敢救人了。
    第192章 起死回生
    他家苏苏为了救人,把自己的名节都搭进去了,这让黄芩颇为头疼了起来。
    倒是黄紫苏一心只为了救人,根本没听到这些村民的议论,更是没有心思管这群村民的心思、会说什么。
    她口对口对着二娃子人工呼吸十数次之后,她发现二娃的呼吸、心跳、颈动脉搏动都没恢复过来。
    黄紫苏开始对二娃子进行了胸外按压。
    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两手十指交叉、重叠,两臂垂直,用身体向下压5-6厘米,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有着规律的对着二娃子进行了胸外按压。
    做了十数次胸外按压之后,又立马进行了人工呼吸。
    如此反复了两次之后,忽然一阵咳咳咳的声音从二娃子口中传出。
    紧接着二娃子脑袋一歪之后,二娃子的口鼻之中流出一些污渍掺加着泥沙流了出来。
    黄紫苏再去探二娃子的呼吸、心跳、颈动脉搏动时,发现全部逐渐一一的恢复了过来。
    救过来了!黄紫苏见人救了过来后,她松下这口气,觉得后背湿漉漉一片了。
    人工呼吸和心外复苏都是极其耗费体力的,刚刚救人的时候还不觉得,此时她觉得自己的双臂有些酸痛了起来。
    活了,真的再活过来了,多谢小黄大夫!二娃子他娘见自己娃子溺水活了过来,她又哭又笑的朝黄紫苏谢道。
    刚刚把二娃子捞上来的时候,都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二娃子他娘本来都已经绝望了,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被小黄大夫救了回来,这让二娃子他娘又惊又喜又哭又笑的。
    真的活了,太不可思议了。
    小黄大夫的医术真的是厉害,说妙手回春都不为过了。
    什么妙手回春,别人说什么阎王要人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我看小黄大夫直接可以从阎王爷后里头抢人了。
    小黄大夫厉害啊!这群村民见黄紫苏把一个没有呼吸、心跳溺水之人救活了过来,这群村民大开眼界之外,心中极为震惊黄紫苏有这么厉害的手段和医术。
    顿时这群村民一个个惊呼、赞扬黄紫苏,黄紫苏的形象再次的在这群村民心目中拔高了一个层次了。
    不仅仅村民觉得震撼,一旁目睹黄紫苏救人的黄芩父子两人也觉得震颤。
    这溺水没了呼吸、心跳死去的人,就被她家苏苏口对口吹了几口气,胸前用力按了几下后,就把人救了过来,他们觉得也太不可思议了。
    诸位,这种救人的办法,也只能怪用于刚刚溺水不久的人进行救治,只要救治的及时,溺水没有呼吸、心跳的人,大多都能够救过来的。
    要是下回,还碰到诸如此类的事情,诸位叔伯、婶子、嫂子们,你们也可以按照我之前救人的方式和办法进行对溺水之人的救治了,当然了,我也不希望还有人发生这种事情。
    还有,虽然我们村里头不少人都熟识水性,但是没有必要的,为了洗澡而贪凉爽,就到河边游泳玩耍,往年被溺水而亡的人不少,死的人九成九都是熟识水性之人。
    诸位都散去吧!我们也该回家了。黄紫苏站起身来,她告诫了几句村民之后,便和大伯、大哥他们一块回家去了。
    至于村民们见到有人溺水差点死了,家中有喜欢到村头河里头游泳洗澡的娃子,这群村民耳提面命的叮嘱自家的娃子。
    就怕自家的娃儿会步入二娃子的后尘,要是没碰到黄紫苏在家,这可是会要命的。
    然而,这群在河边洗澡的娃儿,见二娃子溺水差点身亡之后,这群娃子心中也有些怕怕的,加上大人们的叮嘱,黄紫苏的告诫,吓着村里头的娃子日后不敢这么放肆的在河里游泳洗澡。
    就算是想,也是带着家里头大人或是有人在岸上盯着,他们才敢到河中游泳洗澡,也不敢到中间的深水区,都是在大河的边边玩一玩。
    等黄紫苏回到家中,见家中没人之后,便知道家里头的人应该都是在药房那儿,她放好东西直奔药房。
    我们回来了。黄紫苏来到药房后院,见家里头的大人带着学徒们不是挑拣药材就是切药材,再不然就是在厨房内蒸煮药材。
Back to Top